动物检验检疫复习重点
动物检疫学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动物检疫:是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畜牧业发展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由国家法定的检验检疫监督机构和人员,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检疫对象和检验检疫标准以及管理形式和程序,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检验检疫样品:检验检疫中取自动物、动物产品等检疫物或环境,拟通过检验反映检疫物或环境有关检疫状况的材料或物品。
3、检疫许可:又称检疫审批,是在引进动物、动物产品、种质材料等检疫物时,引进单位或个人应向检疫机关提前提出申请,检疫机关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引进的检疫程序。
4、检疫申报:简称报检,是检疫物输入或输出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检疫程序。
5、检疫风险:是指动物疫病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随动物、动物产品等检疫物由输出地传人输入地的可能性及其对输入地生产、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的潜在危害。
6、检疫监管:是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的简称,是指检疫机关对输入、输出地动物产品的养殖、生产、加工、存放、转运等过程实施监督管理的检疫措施。
7、肉的成熟:当肌肉僵直达到最大程度之后,在适当温度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肌肉开始变得柔嫩多汁、具有弹性,风味和适口性也大大改观,食用价值提高,这个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8、肉的自溶:是指肉在酸性环境及较高温度条件下储藏,组织蛋白分解酶活性增强,使组织蛋白发生自家分解的过程。
9、宰前检疫:也称宰前健康检查,是屠宰加工前对屠畜实施检验检疫,以评价其是否适于屠宰,其肉品是否适合食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10、宰后检疫:是应用兽医病理学和实验诊断学知识,对屠畜禽胴体和内脏等副产品等进行卫生质量鉴定。
简答题1、样品采集的一般原则:(1)及时采样:一般采集未经治疗动物的样品;对濒死动物可扑杀采样;患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动物,应尽可能立即采样。
(2)合理采样:不同疫病的需检样品各异,应尽可能按圈定的疫病侧重检样。
动物检疫考试知识点
动物检疫考试知识点检疫:是以法律为依据,国家授权特定机关对有关生物及其产品和其他相关的商品实施科学检验鉴定与处理,以防止有害生物在国内芟延和国际间传播的一项强制性行政措施,或者说是为防止疫病的传播所采取的防范管理措施。
生化需氧量: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温度下,水体中有机物经微生物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红下水检验点:设在开膛摘出心、肝、肺之后,检验心、肝、肺及相应的淋巴结。
白下水检验点:设在开膛摘出腹腔脏器之后,主要检验胃、肠、脾、胰及相应的淋巴结。
法定检疫证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等法定的动物、动物产品(或食品)检验检疫机关及国际兽医卫生组织依法制定的检疫证明为法定检疫证明。
化学耗氧量:用化学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和一些还原物质(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所消耗的氧量。
副产品:指屠宰动物体除胴体以外的部分,包括头、蹄、内脏器 官、血液、脂肪、内分泌腺体及皮毛等。
胴体修整:胴体修整是清除胴体表面各种污物,修割掉胴体上的病变组织、损伤组织及游离组织,摘除有碍食肉卫生的组织器官,并对胴体进行修削整形,使胴体具有完好商品形象的加工操作。
人兽共患病:即能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或感染。
包括人畜共患传染病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白肌肉:即“P S E”肉,也称水煮样肉。
仅见于猪肉。
其特征为肉色苍白、质地柔软、几乎软塌,表面渗水等。
胴体:牲畜屠宰后放血后去毛、头、尾、蹄、内脏的带皮或不带皮的躯体。
败血症:疾病过程中,血液内持续存在病原微生物或其毒性产物,造成广泛的组织损害,临床上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这种全身性病理过程成为败血症。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渗透脆性。
消毒和灭菌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只能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不致病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杀灭微生物。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胞。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讲义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考试复习重点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2生物技术动物方向石永强张万博1.动植物检验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促进农林牧渔个行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有法规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处境以及国内流通的动植物产品,以及装载容量,包装物和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分别实施检查检疫鉴定监督管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定性,预防性,强制性,权威性,科学性,长远性,综合性,国际性。
3.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效益:①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经济效益发生重大变化时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③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具有潜在性预防性长远性难逆转性。
4.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1、发达国家性2、发展中国家性3、经济共同体性4、自然环境优越性5、工商业城市型5.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指为了预防控制扑灭动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中农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动植物检疫的法规,条例,细则,办法和其他单项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①输入动物、动物产品、植物种子、种苗等其他繁殖材料的,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②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以及其繁殖材料进境的,必须事先提出审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③携带、邮寄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物主有检疫要求的有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实施检疫④国家禁止下列各物进境:(1)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2)动植物疫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3)动物尸体,例如动物标本(4)土壤。
1982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第一步正式的对外动植物检疫法规。
动物检检疫基础必学知识点
动物检检疫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动物检疫的目的和重要性:动物检疫是防止动物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并确保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动物传染病的分类:动物传染病可分为传染性病原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病原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
3. 动物检疫法律法规:各国都有相关的动物检疫法律法规,确保动物产品的安全和贸易的公平。
4. 动物检疫的常见措施:动物检疫常见的措施包括检疫封锁、隔离检疫、卫生监督、检疫证明、撤销检疫等。
5. 动物检疫证明和出入境规定:动物检疫证明是出入境动物产品必须的文件,规定了携带动物产品的相关要求。
6. 动物携带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动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源、物体传播等途径传播疾病,预防措施包括强化卫生管理、接种疫苗、消毒、隔离等。
7. 动物检疫的重要工作:动物检疫包括动物疫病监测、疫病防治、宣传教育等工作,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8. 国际动物检疫组织(OIE):国际动物检疫组织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旨在促进动物的健康和福祉,并协助国家制定和实施动物检疫措施。
以上是动物检疫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检疫工作及其意义。
动物检疫检验知识
动物检疫检验知识1.能够被细菌直接利用的成分是氨基酸。
2.家禽副伤寒多发生于幼禽,该病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3.病毒囊膜的主要成分是类脂。
4.在特定培养条件下细菌的毒力减弱,这种变异称毒力变异。
5.补体结合试验的结果为阴性应表现溶血现象。
6.宰前检验如果发现有结核病可疑时,应进行结核菌素点眼或皮内注射加以诊断。
7.疫源地被消灭的条件是最后一个传染源死亡后经过该病最长的潜伏期无新发病例且畜群血清学检查为阴性。
8.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具有周期性的原因是畜群免疫力的变化。
9.猪宰后剖检颌下淋巴结,重点检查猪炭疽病,其病变特点为颌下淋巴结呈现樱桃红色(砖红色)。
10.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条件是营养物质、温度、氢离子浓度、渗透压。
11.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12.禽霍乱常可因外源性感染而发病。
13.鸡新城疫I系弱毒疫苗的接种对象是2个月龄以上鸡。
14.鸡痘蛋白明胶活毒疫苗(鸽痘苗)接种后5~8天,应逐只检查接种效果。
15.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常用的接种方法是滴鼻或点眼或饮水免疫。
16.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可用来预防MD。
17.鸭瘟鸡胚化活疫苗的接种对象是各日龄鸭。
18.皮肤型禽痘临场检疫特征为痘疹,粘膜型禽痘临场检疫特征为流鼻汁和呼吸吞咽困难。
19.运载一般传染病动物及产品车船可用2%漂白粉消毒。
20.放线菌采取病料是破溃病灶。
21.抗体的主要存在部位为血清。
22.鸡新城疫属一类动物疫病。
23.羊体表检查淋巴结主要是肩前淋巴结。
24.凡经宰前检验确诊为狂犬病、炭疽等恶性传染病的,应禁宰。
25.家畜屠宰前检验确诊为布氏杆菌病等一般性传染病的,均要送往急宰间急宰。
26.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病原微生物、易感动物、传播途径。
27.败血症肉尸的特点是肾充血、髓质呈紫红色。
28.病畜死后,尸体禁止剖检的是炭疽病。
29.兔李氏杆菌病的临场检疫特征一般为突然死亡。
30.患部叩诊出现鼓音的,可能是黑腿病。
动物检疫技术考点
动物检疫技术学习重点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1.动物检疫2.控制与净化3.疫点与疫区4.产地检疫与运输检疫5.口岸检疫与过境检疫6.凝集反应7.沉淀反应8.Ascoli氏试验9.补体结合反应10. EIA 与FIA11.PCR12.Taq 酶13.FMD14.HPAI15.RT-PCR二、简答题1.简述动物检疫的作用2.列举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3.常用的动物检疫的基本方法技术4.简述动物检疫的一般程序5.简述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监督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6.简述临床诊断检查的“三态检查法”。
7.简述临床诊断检查的“个体检查”包括检查方面。
8.简述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9.平板凝集试验的检测原理10.简述间接ELISA的原理11.简述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检测试验的原理12.简述PCR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13.影响PCR反应的基本因素有哪些?14.列举常用于口蹄疫检测诊断的几种方法15.列举可用于猪瘟检测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16.简述琼脂扩散试验的实验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三、论述题1.试述间接ELISA的原理与主要步骤2. PCR的特异性扩增DNA条带的大小由两条引物之间的距离决定的,因此在整个PCR过程中所有扩增条带大小都是两条引物之间距离的大小DNA条带。
这种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3. PCR过程中,理论上n次循环就可以合成2n个DNA分子。
因此PCR扩增产物的数量与扩增的循环数(n)有关,目的扩增产物数量是否就是2n个DNA分子,为什么?4.试述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和病理诊断的主要指标。
(完整word版)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重点带答案.
1、病料采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疫病作出初步诊断。
(2采取病料所用容器、手术器械都应事先消毒,确保无毒,采样时应无菌操作。
(3应做好人身防护,严防人畜共患病感染。
(4应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疫病传播,做好环境消毒和病害肉尸的处理。
(5如果动物已死亡,有特殊要求2、病料采集和运送时使用的器械是如何消毒的?刀、剪、镊子等用具煮沸消毒 30min 。
器皿 (玻制等经高压灭菌或干烤灭菌;或放于 0。
5%~1%的碳酸氢钠水中煮沸 10min ~15min ;软木塞和橡皮塞置于 0.5%石碳酸水溶液中煮沸 10分钟载玻片在 1%~2%的碳酸氢钠水中煮沸 10min ~15min ;水洗后用清洁纱布擦干, 保存于酒精、乙醚等溶液中备用一般使用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
采取一种病料,使用一套器械与容器;采过病料的用具应先消毒后清洗。
3、病料的采取方法中不同动物采血部位分别是什么?大的哺乳动物可选用颈静脉或尾静脉采血,也可采胫外静脉和乳房静脉血。
毛皮动物小量采血可穿刺耳尖或耳壳外侧静脉, 多量采血可在隐静脉采集, 也可用尖刀划破趾垫 0.5cm 深或剪断尾尖部采血。
啮齿类动物可从尾尖采血,也可由眼窝内的血管丛采血;兔可从耳背静脉、颈静脉或心脏采血。
禽类通常选择翅静脉采血,也可通过心脏采血4、病料的采取方法中采血的方法是什么?对动物采血部位的皮肤先剃毛(拔毛 , 75%的酒精消毒,待干燥后采血;采血可用针管、针头、真空管或用三棱针穿刺,将血液滴到开口的试管内. 禽类等的少量血清样品的采集,可用塑料管采集。
用针头刺破消毒过的翅静脉, 将血液滴到直径为 3mm ~4mm 的塑料管内,将一端封口5、一般组织病料的保存中细菌检验材料是如何保存的?将采取的器脏组织块,保存于灭菌液体石蜡、饱和氯化钠溶液或 30%甘油缓冲盐水溶液中,容器加塞封固.液体装在封闭的毛细管或试管运送。
寄送肠道时,先清除肠内粪团, 用灭菌盐水清洗后,置于盛有上述保存剂的试管中即可。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考试复习重点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2生物技术动物方向石永强张万博1.动植物检验检疫:为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促进农林牧渔个行业发展,保障人民安全,有法规的机构,法定的人员,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处境以及国内流通的动植物产品,以及装载容量,包装物和铺垫材料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分别实施检查检疫鉴定监督管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属性:法定性,预防性,强制性,权威性,科学性,长远性,综合性,国际性。
3.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效益:①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经济效益发生重大变化时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③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具有潜在性预防性长远性难逆转性。
4.世界各国动植物检验检疫的基本类型:1、发达国家性2、发展中国家性3、经济共同体性4、自然环境优越性5、工商业城市型5.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指为了预防控制扑灭动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中农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动物及动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动植物检疫的法规,条例,细则,办法和其他单项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①输入动物、动物产品、植物种子、种苗等其他繁殖材料的,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②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以及其繁殖材料进境的,必须事先提出审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③携带、邮寄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物主有检疫要求的有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实施检疫④国家禁止下列各物进境:(1)动植物病原体(包括菌种、毒种等)、害虫及其他有害生物(2)动植物疫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3)动物尸体,例如动物标本(4)土壤。
1982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第一步正式的对外动植物检疫法规。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复习概括(部分)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绪论1.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是指有某些特定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传染病概念:由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且有传染性的动物疫病(如新城疫,口蹄疫等)3.寄生虫病:由寄生虫引起的动物疫病,如血吸虫病4.动物防疫的目的和意义 :①保障畜牧业发展与动物健康安全②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及人的健康安全③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④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⑤有助于开拓动物产品的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项目一动物防疫基础知识①由特定病原体②传染方式和类型多样1.动物疫病的特征③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④被感染的集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动物传染病的特征⑤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⑥具有带菌(毒)现象2.寄生虫病得特征:①寄生方式多种多样②生活史复杂 A机械性损伤③对机体危害形式多样 B生活史复杂C对机体危害形式多样3.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①病原体的致病力及毒力②有一定数量的病原体③适宜的侵入门户④具有易感性动物⑤适宜的外部环境4.流行过程的概念:在动物群体发生,蔓延和终止的过程,称为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5.流行过程三个基本环节:①传染源②传染途径③易感动物6.流行过程的特征:①散发性②地方流行性③流行性④大流行性7.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①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规定等)②自然因素(气候气温地理位置等)8.防疫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结合、防重于治9.防疫工作原则:加强领导,建立和健全各级防疫机构,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群众性防疫,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坚持反复防疫,集中力量歼灭疫情10.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意义:通过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可以有效地控制规定畜禽类疫病发生,保证畜牧业,养殖业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
项目二 防疫管理技术科学选择厂址1.卫生防疫设施 合理规划布局配套隔离消毒设施2.饲养方式与饲养制度:3.自繁自养:就是畜禽养殖场为了解决本场仔畜禽的来源,更具本场饲养商品畜禽的规模,饲养一定数量的母畜的养殖方式。
2022年动物检疫管理知识必考重点知识汇总(精选)
2022年动物检疫管理知识必考重点知识汇总(精选)1、动物检疫的概念是什么?答:动物、动物产品检疫是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保护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由法定的机构,采用法定的检疫程序和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对象和检疫标准,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定性和处理。
检疫属于政府行为,有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逃避检疫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动物检疫必须遵循哪些原则?答:动物检疫必须遵循过程监管、风险控制、区域化和可追溯管理结合的原则。
严格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本辖区内出售或者运输的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3、动物检疫的特点是什么?答:(1)属于行政许可的范畴;(2)具有强制性;(3)须由法定机构和人员实施;(4)须按照法定的检疫项目和检疫对象进行检查;(5)须按照法定的检疫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6)须按照法定的处理方式处理检疫结果;(7)须出具法定的检疫证、章及标志。
4、何为法定的检疫项目?答:官方兽医在实施检疫行为时依法检查的若干事项,称为法定检疫项目。
5、何为法定的检疫对象?答: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必须检疫的动物疫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称为法定的检疫对象。
6、我国现行的动物检疫书证有哪些?我省的动物检疫书证是如何出具的?答: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A、动物B)、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产品A、产品B)。
我省的动物检疫书证是通过计算机出具的。
7、什么是转让、伪造或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答:转让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指依法取得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的单位和个人,将自己的某一批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以有偿或者无偿的方式提供给没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的单位和个人使用的行为。
伪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是指未经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批准,仿制法定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的式样,擅自制作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的行为。
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是指对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采用剪贴、挖补、涂改、拼接等方法加工处理,改变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和畜禽标识的已有项目和内容的一部分的行为,如改变动物、动物产品的名称、数量、签发日期、签发人等相关内容,变造包括涂改、但不限于涂改。
动物检疫行业知识点总结
动物检疫行业知识点总结一、动物疫病的识别1. 动物疫病的定义及分类动物疫病是指能够危害动物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影响动物生长、繁殖和生产。
根据病原体的性质和致病的动物种类,动物疫病可分为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四大类。
2. 动物疫病的临床症状不同的动物疫病在感染动物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有的会引起呼吸道症状、发热和体重下降,有的会引起消化道症状、腹泻和厌食等。
3. 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动物疫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链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了解其传播途径对于制定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4. 动物疫病的检测方法常见的动物疫病检测方法包括病原体的分离鉴定技术、血清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鉴别感染动物是否患病。
二、动物检疫的法规及政策1. 动物检疫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动物检疫法规和政策,其目的是保护本国的动植物健康和农业生产,规范进出口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和监管工作。
2. 国际贸易规则下的动物检疫在国际贸易中,动物及其产品的交换必须符合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制定了动物卫生标准和规则,要求各成员国必须遵守并实施。
3. 动物检疫政策的调整和变化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动物检疫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各国之间的动物检疫合作越发密切,加强国际动物卫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动物检疫行业的工作范围1. 进出口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检疫人员要对进出口的活体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疫和监管,防范外来病原体的传入和本国疫病的输出。
2. 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检疫人员要积极开展动物疫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阻止动物疫病的扩散。
3. 动物检疫技术支持动物检疫行业还需要支持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检疫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四、动物检疫行业的发展趋势1. 取代疫苗预防传统防控动物疫病的方法是通过疫苗免疫,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疫苗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疫苗需求,因此,研发新型防控疫苗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动物检疫检验员复习资料
动物检疫检验员复习资料单选题一1.羔羊痢疾多发生在_日龄的羔羊。
A.2~3 B.3~7 C.8~10 D. 30天以上2.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引起的山羊特有的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呈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通常为一侧,以_肺脏出现肝变较多。
A.左侧B.右侧C.肺门D.气管3.羊快疫的病原体是。
A.腐败梭菌B.魏氏梭菌C.坏死杆菌D.支原体4.母牛布鲁氏菌病最典型的症状是_。
A.流产B.腹泻C.消瘦D.高热5.牛羊巴氏杆菌病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性_,多见于犊牛和幼龄羔羊。
A.出血B.充血C.梗死D.坏死6.牛粘膜病临床表现为急性糜烂性口炎、胃肠炎及腹泻,在多数牛群中,感染率高,但临床发病率_。
A.高B.100 % C.低D.为零7.只能通过蜱传播。
A.焦虫病B.乙脑C.囊虫病D.乙型脑炎8.检疫牛结核病常采用A.变态反应B.细菌学检查C.临床检查D.动物试验9.犬瘟热病毒除大量存在于鼻汁、唾液外,还可见于血液、脑脊髓液、淋巴结、肝、脾、心包液、胸腹水中,并且能通过尿排毒。
A.长期B.短期C.1个月D.3个月10.犬传染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呈现鞍型—相热型,多数在感染后2~12天死亡,其病死率在25%~40%,在恢复初期往往有角膜浑浊,1~2天内迅速发现白色乃至蓝白色的A.角膜炎B.角膜熠C.结膜炎D.结膜水肿11.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依年龄和免疫状态而异,幼龄犬多数先呕吐,后腹泻,继而发生心肌炎;老龄犬呕吐,腹泻,粪便呈灰黄色液状,后变成混有的水样,有恶腥臭味。
A.浆液B.粘液C.血液D.尿液12.解除封锁所进行的消毒称为。
A.预防性消毒B.终末消毒C.中间消毒D.临床消毒13.给破伤风病马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为免疫。
A.人工主动B.人工被动C.天然主动D.天然被动14.按照运输检验要求,全部检疫过程畜禽应自到达时至装车时为止,争取在小时内完成。
动植物检疫复习要点
检疫:为防止传染病蔓延,对可能成为传染源的人员、交通工具、物资等采取的隔离观察、检查、消毒等措施.检疫是针对疫病疫情的一种检验,检验范围更广。
检疫由国家公务人员执行,是国家行为,执法行为,检验不一定全是。
检验:包括产品的各个方面,重在包装、规格、质量、内在的品质,也包括卫生指标。
检验检疫:一般是指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的总称。
(三检合一)进出口商品检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检验检疫内容:商品的质量、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方式:法定检验、合同检验、公证鉴定和委托检验。
2、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检验检疫内容:对进出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过程实行动植物检疫。
方式: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进出境携带和邮寄物检疫以及出入境运输工具检疫3、国境卫生检疫---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检验检疫内容:对出入境的交通工具、货物、运输容器以及口岸辖区的公共场所、环境、生活设施、生产设备所进行的卫生检查、鉴定、评价和采样检验。
方式:进出境检疫、国境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
动物疫病: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任何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植物有害生物:泛指危害或可能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生物,即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
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是指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未广泛并正在进行官方控制的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
动植物检疫:是指防止检疫性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或扩散,或确保其官方控制的一切活动。
国际动植物检疫现状(5类):环境优越型:如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水域屏障,自然传播很难,控制人为传播和入侵更为重要,检疫要求特别严格,出境较宽松。
发达国家大陆型:地理接壤,如美国和加拿大,相互之间检疫较宽松,但对外检疫要求特别严格。
动物检疫复习资料.doc
名词解释充血: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局部组织或者器官的血管内含血量增多的现象叫充血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主要是由于小动脉扩张致血液流入组织中的量增多。
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或瘀血,指静脉从组织引流出的血液减少,血液淤积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心脏外称为出血。
水肿:过量的体液集聚在细胞间隙或体腔内的状态叫水肿。
脱水:因摄水不足或水分丧失过多造成的。
萎缩: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缩小,机能降低叫萎缩。
变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组织细胞物质代谢障碍的病理过程。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叫做坏死炎症: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及其损害作用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局部变现为变质,渗出,增生。
败血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进入血液并在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机体全身性严重中毒现象和病理变化发热:是恒温动物受到热源刺激后发生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升高的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灭菌:是指杀死或者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以达到没有任何微生物的程度防腐:是指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无菌操作: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防止任何微生物进入人和动物机体或物体无害化处理:用物理化学方法使带菌带毒带虫的患病畜禽肉产品及其副产品和尸体失去传染性和毒性而达到无害的处理过滤除菌:是指液体或空气通过过滤作用除去其中存在的细菌预防消毒:又称定期消毒,是为了预防畜禽传染病等疾病的发生,对动物集贸市场,检疫隔离场,畜禽饲养场地环境,用具饮水等所进行的常规的定期消毒工作紧急防疫消毒:是在疫情发生后至解除封锁前的一段时间内,对畜禽饲养场所,畜禽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的场所,用具等及时进行的防疫消毒措施终末消毒:P (104)。
胴体:放血后去头尾蹄内脏的带皮或不带皮的畜禽肉体急宰:对患有某些疫病,普通病和其他病损的以及长途运输中所出现的畜禽,为了防止传染或免于自然死亡而强制进行紧急宰杀填空题1.被检动物必须来自非疫区2.宰前检疫的方法:临床诊断方法(一)群体检查。
动物检疫复习.
动物检疫复习.动物检疫学1.名词解释1动物检疫:动物检疫是指由国家法定的检疫机构及其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和检疫标准,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2动物检疫的范围:动物检疫的范围是指动物检疫的责任界限。
根据我国动物检疫有关法规的规定,凡在国内收购、交易、饲养、屠宰和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贸易性、非贸易性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运载工具,均属于动物检疫的范围。
3动物检疫对象:动物检疫对象是指动物检疫中各国政府或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规定的应检疫的动物疫病。
4国内动物检疫(内检):是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规定,对饲养场养殖的动物、乡镇集市交易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之间运输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规定疫病的检疫,以防止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在国内各地区间传播。
根据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动态和运转形式,国内动物检疫包括:产地检疫(饲养场、产品加工厂等)、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
5屠宰检疫:屠宰检疫是指对待宰的畜禽进行的宰前检疫和屠宰后进行的宰后检验。
6现场检疫:指动物在交易、待宰、待运或运输前后,以及到达口岸时,在现场集中进行的检疫方式。
7隔离检疫:是指将动物放在具有一定条件的隔离场或隔离圈(列车厢、船舱)进行的检疫方式。
8动物检疫处理:是指对检出的患病动物、动物产品及其污染环境的处理。
9直接凝集试验:是颗粒性抗原与抗体在体外的结合。
10间接凝集试验:是将某些与免疫反应无关的均一小颗粒物质作为载体,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其表面,当其与相关的抗体(或抗原)相遇时,在有电解质存在的适宜条件下,即发生凝集现象。
11产地检疫:产地检疫是指畜禽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即到场、到户、到指定地点的产地检疫。
12宰前检疫:根据兽医临床知识和检验技术对屠畜在宰前进行的健康检查过程。
13运输检疫:运输检疫是指对各种运输工具如火车、汽车、船只、飞机等所运送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它与上述产地检疫关系极为密切。
动物检疫复习材料
动检复习材料填空20分/10空选择20分/10题(不定项)判断10分/10题名解20分/10个简答20分/4题论述题10分/1题第一章、绪论1、动物检疫检验:由法定的机构、人员,依照法定的检验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并带有强制性的一项技术性行政措施2、动物检疫的作用:1)监督作用:索证、验证2)防止患病动物和染疫产品进入流通渠道3)有效消灭某些疫病的手段4)维护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对外贸易安全3、动物检疫的主要目的:确定该群动物是否患有法定检疫的疫病或携带有该病的病原体,进而按照有关规定对受检的动物或动物产品进行处理,从而防止疫病的传播。
包括:1)防止危险性动物疫病的传入、传出及扩散。
2)保护畜牧业、渔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
3)促进国际、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
4、动物检疫的特点:1)强制性2)法定的机构和人员3)法定的检疫项目和检疫对象4)法定的检疫标准和方法5)法定的处理方法6)法定的检疫证明5、出入境动物检疫范围:1)动物、动物产品、其它检疫物2)其他检疫物是指:动物疫苗、血清、诊断液、动物性废弃物6、全国动物检疫对象1)一类动物疫病: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禽流行性感冒(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2)二类动物疫病:①多种动物共患病:伪狂犬病、狂犬病、炭疽、魏氏梭菌病、布鲁氏菌病、副结核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②猪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③禽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产蛋下降综合病、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④水生动物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鲤春病毒血症、对虾杆状病毒病3)三类动物疫病:鱼疫病: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鱼鳃霉病第二章动物检疫检验技术1、动物检疫原则:1)依法实施2)遵守事实3)尊重科学4)促进生产、有利流通5)预防为主6)检疫与经营相分离2、流行病学调查:指应用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动物群体中存在或出现的疫病现象进行实际调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检疫:动物检疫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由法定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检验项目和标准,对有关动物及其产品和其他相关物品实施科学检验鉴定与处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作用: 1.监督作用。
2.防止染病动物及产品进入流通环节。
3.消灭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
4.维护动物及产品的对外贸易,保护人体健康。
目的:在于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入,促进经济贸易,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员身体健康。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疫源地:由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称疫源地。
疫点:发生疫病的自然单位,范围较小。
疫区:指疫病暴发或流行所涉及到的地区。
动物疫病:是一类由致病性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具有群发性、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
分类根据是否感染人分:①人畜共患病②动物固有疫病根据病原分:①传染病:微生物②寄生虫病:寄生虫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1、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体及适宜侵入门户致病力(致病性或病原性):指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这是该病原体“种”的特性。
毒力: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蔓延及引起损伤等能力的总称。
主要因素:病原体的结构和代谢产物。
2、易感动物,不同动物对同一种病原体的感受性有很大差异。
病原体只有侵入易感机体才会致病。
同一毒力和数量的病原体侵入抵抗力不同的动物,可产生不同的后果。
3、促使病原体侵入机体的外界环境:(1)影响动物机体的防御功能(2)影响病原体的生命活动及毒力(3)影响病原体与动物机体接触的可能性及程度动物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传播途径(1)按传播方式分:a直接接触,b间接接触:经空气、饲料、饮水、土壤、媒介动物、人类、用具等(2)按更换宿主关系分:a水平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损伤等传播。
b 垂直传播:经卵、胎盘等传播。
3、易感动物群动物疫病流行的控制措施,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群.动物疫病的危害,影响畜牧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影响进出口贸易.消毒:是指用化学药物或其它方法杀灭由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动物体表面及用具上的病原微生物,以达到控制和消灭疫病的目的。
灭菌:是指杀灭一切微生物。
消毒的种类:1、预防性消毒2、临时性消毒3、终末消毒消毒的方法1、物理消毒法(1)机械清除(2)紫外线消毒(3)焚烧消毒(4)热空气干热消毒(5)湿热消毒:煮沸消毒、蒸汽消毒2、化学消毒法.:采用化学消毒药品使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生障碍或引起死亡,从而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化学消毒药的选择原则:1.对病原微生物消毒力强2.不损害消毒物品3.对人、畜、动物产品无毒、无残留、无异味4.易溶于水,在消毒环境中稳定5.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常用的化学消毒药:酒精(乙醇)碘酊新洁尔灭氢氧化钠草木灰石灰漂白粉3、生物热消毒法: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嗜热微生物等氧化分解垫料、粪便、污水及其他废弃物中的有机物,产生大量热杀死被处理物中病原体。
常用方法:地上半圆式或坑式堆肥发酵法、地面泥封堆肥发酵法。
免疫接种:采用人工方法,给动物接种疫苗及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使机体产生对相应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达到保护个体乃至群体疫病防制的目的。
意义:是预防疫病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对畜禽及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疫苗的种类:1.菌苗(bacterial vaccine):细菌、支原体和螺旋体等制成的预防用生物制品;2.疫苗(vaccine):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制成的预防用生物制品;3.虫苗(parasitic vaccine):寄生虫制成的预防用生物制品。
4.类毒素(toxoid):用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脱毒制成的生物制品。
良好的疫苗要求:有效安全保护期长使用方便价格低廉1、常规疫苗弱毒活疫苗:通过常规培养使病原体毒力逐渐减弱或丧失,但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并以此制成的疫苗。
灭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病毒等人工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灭活,使传染因子被破坏而免疫原性保留所制成的疫苗。
联苗:不同种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组成的疫苗。
多价苗:同种微生物不同型或株所制成的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取微生物中编码保护性抗原肽段的基因,与质粒或病毒载体重组后导入受体菌或动物细胞使之高效表达,提取表达产物,加入免疫佐剂后制成。
疫苗使用中注意的问题:1、疫苗的选择2、接种途径和使用方法3、疫苗质量、保存与运输4、母源抗体与免疫程序动物检疫: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保护畜牧业发展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由国家法定的检疫检验监督机构和人员,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检疫对象和检疫检验标准以及管理形式和程序,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监督检查作用是控制和消灭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保护人体健康, 维护动物及其产品的对外贸易.动物检疫对象:动物检疫中需要进行检出的动物疫病,即各种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法定动物检疫对象:法规规定必须检疫的各类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一类疫病:指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动物疫病。
疫病发生后应采取措施:立即到现场划定疫区、疫点、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对疫区进行封锁,疫情上报国务院相关部门。
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接种等强制措施控制和扑灭疫病,并通报邻区。
封锁期间禁止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需要对封锁区人员、运输工具和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措施。
二类疫病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动物疫病。
发生后应采取措施: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动物、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三类疫病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疫病。
发生后应采取措:施按照动物疫病预防计划和有关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动物检疫技术:一、流行病学调查法二、临床诊断法(一)群体检查静态、动态及饮食排便状态(二)个体检查看、听、摸、检三、病理学诊断法(一)病理解剖学检查(二)病理组织学检查四、病原学诊断法(一)病料的采集与送检(二)病料涂片检查(三)分离培养与鉴定1、细菌2、病毒3、寄生虫五、免疫学诊断法(一)血清学诊断(二)变态反应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理一、疫情报告制度动物疫情——是指动物疫病发生、发展的情况。
动物疫情报告——按照政府规定,兽医和有关人员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所作的关于疫病发生、流行情况的报告。
重大动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动物疫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动物防疫检疫机构。
2.疫情报告的管理疫情报告时限快报发现发生一类或者疑似一类动物疫病;二类、三类或者其他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新发现的动物疫情;已经消灭又发生的动物疫病,在24小时内快报至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在12小时内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报告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疫情报告形式和要求(一)疫情报告形式1.形式:报表.2.主要方式:通过互联网逐级上报.3.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包括的内容:①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③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④已采取的控制措施;⑤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隔离是指将疫病感染动物、疑似感染动物和病原携带动物,与健康动物在空间上隔开,并采取必要措施切断传染途径,以杜绝疫病的扩散。
隔离的意义:便于管理消毒,中断流行过程,防止健康畜群继续受到传染,以便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就地消灭。
封锁是指某一疫病爆发后,为切断传染途径,禁止人、动物或其他可能携带病原体动物在疫区与其周围区之间出入。
封锁的对象:一类疫病或当地新发现的疫病或二类、三类疫病暴发流行时。
封锁的执行掌握“早、快、小、严”的封锁原则。
早——是指发现疫情时报告和执行封锁要早。
快——是指行动要快。
严——是指措施执行要严。
小——是指范围要小。
封锁区的划分1.疫点:发病畜禽所在地点. 2.疫区:以疫点为中心,半径3公里内的区域.3.受威胁区:距疫区周边3-5公里内的区域.4.非疫区:是指经动物防疫部门实行严格的疫病监测,有定期的疫情报告,确认在3-5公里半径内,至少21天未发生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该区域可认定为非疫区。
封锁的实施 1.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对疫区实施封锁。
2.疫点内严禁人员的进出,对与病畜密切接触过的人员实行隔离观察.3.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指派专人,配备消毒设备,建立临时性检疫消毒站,禁止易感性畜产品运出,对出入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4.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易感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密切观察疫情动态,实施疫情监测;疫点、疫区实行严格消毒。
解除封锁:在最后一头患病动物消失(含痊愈或处理)后,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后,再无新病例发生时,经过全面的终末消毒后,可以由宣布封锁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
解除封锁的条件:①传染源已经被消灭(治愈或死亡);②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③所有易感动物都通过一个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而无新病例发生。
染疫动物的处理扑杀将疫病感染的动物(有时包括可疑感染动物)全部杀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彻底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染途径。
扑杀方法⑴轻武器击毙法⑵棍棒击毙法⑶断髓处死法(破坏脑干)⑷颈部脱位法⑸电击法⑹放血法⑺二氧化碳法(可作为扑杀大量禽类和实验动物的方法)⑻气体吸入麻醉法⑼注射法⑽毒药灌服法扑杀方法的选择⑴根据动物的种类不同和疫病诊断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扑杀方法。
⑵扑杀方法的选择不当会影响染疫动物处理的速度。
活体染疫动物因未及时扑杀会继续生和散播病原,从而增加疫病传播的机会。
⑶扑杀方法的选择不当,在动物未完全死亡时处理,不符合国际动物福利要求,会引起动物保护人士的不满和抗议。
?无害化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处理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尸体、动物产品或其他物品,达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破坏毒素,保障人畜健康安全。
销毁——是指将动物尸体及其产品或附属物进行焚烧、化制等无害化处理,以彻底消灭它们所携带的病原体。
1.焚化、焚烧:是把整个尸体或割下来病变部分和内脏投入焚化炉中烧毁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