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瀑布模型、极限编程到敏捷开发
软件开发模式对比(瀑布、迭代、螺旋、敏捷)
软件开发模式对⽐(瀑布、迭代、螺旋、敏捷)1、瀑布模型是由W.W.Royce在1970年最初提出的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式开发是⼀种⽼旧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法。
瀑布模型式是最典型的预见性的⽅法,严格遵循预先计划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维护的步骤顺序进⾏。
步骤成果作为衡量进度的⽅法,例如需求规格,设计⽂档,测试计划和代码审阅等等。
瀑布式的主要的问题是它的严格分级导致的⾃由度降低,项⽬早期即作出承诺导致对后期需求的变化难以调整,代价⾼昂。
瀑布式⽅法在需求不明并且在项⽬进⾏过程中可能变化的情况下基本是不可⾏的。
2、迭代式开发也被称作迭代增量式开发或迭代进化式开发,是⼀种与传统的瀑布式开发相反的软件开发过程,它弥补了传统开发⽅式中的⼀些弱点,具有更⾼的成功率和⽣产率。
什么是迭代式开发?每次只设计和实现这个产品的⼀部分,逐步逐步完成的⽅法叫迭代开发,每次设计和实现⼀个阶段叫做⼀个迭代.在迭代式开发⽅法中,整个开发⼯作被组织为⼀系列的短⼩的、固定长度(如3周)的⼩项⽬,被称为⼀系列的迭代。
每⼀次迭代都包括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
采⽤这种⽅法,开发⼯作可以在需求被完整地确定之前启动,并在⼀次迭代中完成系统的⼀部分功能或业务逻辑的开发⼯作。
再通过客户的反馈来细化需求,并开始新⼀轮的迭代。
迭代式开发的优点: 1、降低风险 2、得到早期⽤户反馈 3、持续的测试和集成 4、使⽤变更 5、提⾼复⽤性螺旋开发,1988年,巴利·玻姆(Barry Boehm)正式发表了软件系统开发的“螺旋模型”,它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特别适合于⼤型复杂的系统。
“螺旋模型”刚开始规模很⼩,当项⽬被定义得更好、更稳定时,逐渐展开。
“螺旋模型”的核⼼就在于您不需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把所有事情都定义的清清楚楚。
您轻松上阵,定义最重要的功能,实现它,然后听取客户的意见,之后再进⼊到下⼀个阶段。
软件工程敏捷开发与瀑布模型的优缺点比较
软件工程敏捷开发与瀑布模型的优缺点比较软件开发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不同的开发模型在实践中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敏捷开发和瀑布模型是其中两种常见的开发模型。
本文将对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与瀑布模型进行优缺点的比较。
一、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增量的开发方法。
它注重与客户的密切合作、频繁的反馈和快速响应变化。
以下是敏捷开发的一些优点和缺点。
1. 优点:1.1 灵活性:敏捷开发适应变化,能够快速响应需求的变更。
它允许在整个开发周期中进行需求改变,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1.2 高效性:敏捷开发采用迭代开发方法,每个迭代都能够产生可工作的软件产品。
这种迭代的方式能够减少开发周期和成本,提高项目的交付效率。
1.3 风险控制:敏捷开发将项目风险降到最低,通过频繁的反馈循环,能够及时识别和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2. 缺点:2.1 需求不确定性:敏捷开发的特点是快速响应变化,这就要求客户和开发团队之间有高效的沟通和共享。
如果需求不明确或者不稳定,可能会导致项目延期或者增加额外的工作量。
2.2 可伸缩性:由于敏捷开发没有明确定义的开发流程,项目管理和组织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
特别是在大型项目中,敏捷开发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二、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经典的顺序开发模型,它按照固定的顺序依次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开发阶段。
以下是瀑布模型的一些优点和缺点。
1. 优点:1.1 简单明了:瀑布模型的开发流程非常清晰,每个阶段之间有明确的交互关系和阶段切换条件。
这使得开发人员更容易理解和应用该模型。
1.2 文档化程度高:瀑布模型强调每个开发阶段的文档输出,便于后续的开发者理解和维护代码。
这也为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1.3 严格控制:瀑布模型在每个开发阶段中都有明确的评审和验证,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2. 缺点:2.1 高风险:瀑布模型是一种顺序开发模型,每个开发阶段必须按顺序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项目运营管理都有什么模式
项目运营管理都有什么模式引言在当今快节奏的商业环境中,项目运营管理是确保项目顺利运行的关键。
项目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项目运营管理模式,包括传统的瀑布模型以及更灵活的敏捷和迭代模型。
1. 传统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最传统的项目运营管理模式之一。
它是一个线性的、阶梯状的流程,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等阶段。
每个阶段必须顺序完成,且不能回头修改。
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稳定、团队技能成熟的项目,但其缺点是刚性和不适应变化。
2. 敏捷模型敏捷模型是一种迭代和增量开发的项目运营管理模式。
它强调及早交付可工作的软件版本,并不断接收和回应客户的反馈。
敏捷模型鼓励团队合作和适应变化,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敏捷模型常用的方法包括Scrum、Kanban和XP 等。
2.1 Scrum模型Scrum是一种迭代增量开发的敏捷方法。
它将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小规模的工作周期,称为Sprint。
Sprint通常持续2到4周,并包括需求定义、任务分配、开发、测试和发布等过程。
Scrum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Scrum Master、产品负责人和开发团队。
2.2 Kanban模型Kanban是一种强调流程可视化和限制在制品数量的敏捷方法。
Kanban模型通过使用看板、列和卡片来显示项目的进度和工作流程。
团队成员可以直观地了解任务的状态,并根据工作负载调整工作优先级。
Kanban模型有助于提高团队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2.3 XP模型XP(极限编程)是一种敏捷开发方法,注重团队的沟通和协作。
XP模型强调测试驱动开发(TDD)、重构和迭代开发的原则。
团队成员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密切合作,及时调整需求和迭代周期。
3. 混合模型混合模型将传统瀑布模型和敏捷模型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以适应不同项目的需求。
混合模型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运营管理方式。
例如,在项目的前期可以采用瀑布模型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然后转换为敏捷模型进行开发和测试。
瀑布模式与敏捷开发模式
1、什么是瀑布模型?
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直到产品发布和维护,每个阶段都会产
生循环反馈; 项目开发进程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 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 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并且它提供了一个模板,这
开发—测试—发布
个模板使得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支持的方法可以在该
4、如何解决瀑布开发模式的痛点?
1、什么是敏捷开发模式?
敏捷开发是一种过程控制论,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 发。
2、关于敏捷开发的核心有那些?
简单、减少开发周期、持续性交付、递增、有目的建模、拥抱变化、高质量工作;
3、敏捷开发模式核心思想体系是什么?
优先要做的是通过尽早的、持续的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使客户满意; 快速迭代,交付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瀑布模型的突出缺点是不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3、瀑布模型在项目组实地应用情况如何?
开发周期长,导致交付用户后,面临需求被否定的风险; 开发过程中需求发生变动,导致系统设计被推翻的风险; 开发后期,如有大的需求变动,再次加大开发周期,同时引起系统鲁棒性不足,容易产生大的隐
患;
人员分工单一,导致测试阶段不能源自好把握业务流程,容易引起测试短板; 流程固定性,导致各个阶段衔接不够紧密。
在整个项目开发期间,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天天都在一起工作,同时保证测试人员和开
发人员参与到需求讨论中; 加强面对面沟通,减少文档信息传递;
编写可测试的需求文档,建立“用户故事”的思想,着重以需求为导向,降低解决方法和实
施技术; 做好产品原型,以原型替代文档,讲解事物理解的复杂度;
及早考虑测试,需求论证阶段开始测试用例编写;
软件开发中的敏捷开发模式介绍
软件开发中的敏捷开发模式介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软件开发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商业活动。
然而,软件开发周期长、成本高、需求变化频繁等问题也不断影响着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敏捷开发模式就是一种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敏捷开发模式的原理、特点及优缺点。
敏捷开发的原理敏捷开发模式最初是以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XP)为代表,后来又衍生了许多其他的敏捷开发方法,如Scrum、Crystal、DSDM等。
敏捷开发的原理是通过团队协作,快速响应需求变化,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与传统的瀑布模型相比,敏捷开发更关注软件开发的过程,强调迭代、轻量化、快速响应和灵活性。
敏捷开发的特点敏捷开发与传统的瀑布模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周期短、迭代多敏捷开发的周期一般比传统的瀑布模型更短,通常每个迭代周期为2-4周。
这样可以快速响应需求变化,同时也便于版本管理和迭代优化。
2.需求变化频繁软件开发中常常面临需求变化的情况,敏捷开发模式更加灵活,能够快速响应变化。
同时通过每个迭代周期的发布和反馈,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变化和反馈,从而保证软件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3.重视团队协作敏捷开发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协作,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至关重要。
敏捷开发中一般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鼓励团队成员互相反馈和学习。
4.追求用户价值敏捷开发的目标是实现用户需求和期望的价值,通过频繁的发布和反馈,及时了解用户的反馈,从而不断提高软件的用户价值。
敏捷开发的优缺点敏捷开发具有如下优点:1.能够快速响应需求变化。
2.强调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注重用户价值,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4.强调团队协作,能够提高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5.实时追踪开发进度和质量,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但是敏捷开发也存在一些缺点:1.对团队成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
2.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时间资源。
瀑布式开发、迭代开发、敏捷开发、XP与SCRUM的区别
瀑布式开发、迭代开发、敏捷开发、XP与SCRUM的区别瀑布式开发、迭代开发,区别【都属于,⽣命周期模型】两者都是⼀种开发模式,就像设计模式⼀样,考虑的⾓度不⼀样,个⼈感觉谈不到取代⼀说。
传统的瀑布式开发,也就是从需求到设计,从设计到编码,从编码到测试,从测试到提交⼤概这样的流程,要求每⼀个开发阶段都要做到最好。
特别是前期阶段,设计的越完美,提交后的成本损失就越少。
我现在从事的外包项⽬就是这样的流程。
迭代式开发,不要求每⼀个阶段的任务做的都是最完美的,⽽是明明知道还有很多不⾜的地⽅,却偏偏不去完善它,⽽是把主要功能先搭建起来为⽬的,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损失先完成⼀个“不完美的成果物”直⾄提交。
然后再通过客户或⽤户的反馈信息,在这个“不完美的成果物”上逐步进⾏完善。
这两种开发模式都各⾃具有⾃⼰的特点,迭代式开发适合在⼀些需求信息不明确的项⽬中,这样在开发过程中遇到需求的变化时,所带来的影响要⽐瀑布式开发⼩。
⽽现在的很多项⽬中,需求在项⽬进⾏中变化的事⼉经常见,所以显得迭代式开发的优势更明显⼀些。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者都不过是⼀种开发的模式,即使是迭代式开发,在每⼀个迭代的环节中,不也是此从需求到设计,从设计到编码,从编码到测试吗?这不也是瀑布式模型的体现吗?只不过这个瀑布式中的每⼀个阶段不需要做到最优化,都留⼀些任务到下⼀层迭代中去做⽽已。
所以,我觉得⾯对不同的问题采⽤不同的模式,模式是为了⽅便我们开发⽽服务的,不是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某⼀种模式从头⾛到尾。
就象迭代式开发,我们其实也经常⽤到这种模式。
⽐如说开发项⽬中的某⼀个模块。
我们先把能够实现主要功能的代码写出来。
⽐如⼀个查询模块,先从模块的构思到设计再到编码,先查询功能的代码,测试⼀遍查询成功。
这算是完成了第⼀层迭代。
然后我们要再考虑⼀层迭代中的⼀些还未完成的细节问题,⽐如查询的check,查询结果的显⽰以及查询算法的优化等等,这就是第⼆层迭代。
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模型
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模型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模型软件过程模型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和指导原则。
它描述了从需求定义到软件交付的整个过程,并指导了开发团队如何在不同阶段进行工作和合作。
软件过程模型的选择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项目的管理方式、时间表安排和团队的工作内容。
软件过程模型的选择通常基于项目的需求、规模和风险管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软件过程模型:1.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最传统和经典的软件过程模型。
它按照顺序执行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维护。
这种模型适用于需求稳定、项目规模小、时间周期长的项目。
2. 迭代和增量模型:迭代和增量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多个迭代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一个完整的开发循环。
每个迭代周期中的需求、设计、开发和都会被完成,项目会在每个迭代中逐步增加功能。
这种模型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项目规模大的项目。
3. 敏捷模型:敏捷模型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软件过程模型。
它强调团队合作、快速响应需求变化和持续交付价值。
敏捷开发基于迭代和增量的原则,通过短周期的开发迭代来快速响应用户反馈。
常见的敏捷方法包括Scrum和XP(极限编程)。
4. 螺旋模型:螺旋模型是一种风险驱动的软件过程模型。
它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多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需求分析、风险评估、开发和评审。
每个循环都会根据之前循环的结果进行调整。
这种模型适用于需求不稳定、项目风险高的项目。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软件过程模型,还有一些特定领域的模型,如嵌入式软件开发的V模型和安全软件开发的安全模型等。
在选择软件过程模型时,团队应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约束条件进行评估和选择。
也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模型,采用混合的开发方法。
无论选择哪种模型,重要的是团队要能够灵活适应变化,并不断优化和改进开发过程,以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型、螺旋型、敏捷开发的理解
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型、螺旋型、敏捷开发的理解1)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是⼀个软件⽣命周期模型,开发过程是通过设计⼀系列阶段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直到产品发布和维护,项⽬开发进程从⼀个阶段“流动”到下⼀个阶段,这也是瀑布模型名称的由来。
2)快速原型型: 中⼼思想: 快速原型是利⽤原型辅助软件开发的⼀种新思想。
经过简单快速分析,快速实现⼀个原型,⽤户与开发者在试⽤原型过程中加强通信与反馈,通过反复评价和改进原型,减少误解,弥补漏洞,适应变化,最终提⾼软件质量。
优点: 克服瀑布模型的切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互动性更⾼更容易了解客户需求,反复循环。
3)螺旋型: 四种象限:螺旋模型很像我们⾼中时候学习的四象限它分为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程和客户评估阶段,整个螺旋模型由风险驱动,强调可选⽅案和约束条件从⽽⽀持软件的重⽤,有助于将软件质量作为特殊⽬标融⼊产品开发之中。
优点: 1. 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项⽬的各个阶段进⾏变更 2. 以⼩的分段来构建⼤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
3. 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了项⽬不偏离正确⽅向以及项⽬的可控性。
4. 随着项⽬推进,客户始终掌握项⽬的最新信息 , 从⽽他或她能够和管理层有效地交互。
5. 客户认可这种公司内部的开发⽅式带来的良好的沟通和⾼质量的产品。
缺点: 很难让⽤户确信这种演化⽅法的结果是可以控制的。
建设周期长,⽽软件技术发展⽐较快,所以经常出现软件开发完毕后,和当前的技术⽔平有了较⼤的差距,⽆法满⾜当前⽤户需求。
4)敏捷开发: 定义:敏捷开发以⽤户的需求进化为核⼼,采⽤迭代、循序渐进的⽅法进⾏软件开发。
优点: 1. 为项⽬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
2. 当前⼀阶段完成后,您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 3. 它提供了⼀个模板,这个模板使得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持的⽅法可以在该模板下有⼀个共同的指导。
软件开发方法与工具
软件开发方法与工具软件开发是指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使用相应的工具,将计算机程序设计转化为实际可运行的软件产品的过程。
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对于提高开发效率、保证软件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
一、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中最早被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
它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并要求每个阶段按顺序依次进行。
瀑布模型在项目开发初期对需求的分析非常重要,能够明确项目目标和需求,规划开发工作。
二、敏捷开发相对于传统的瀑布模型,敏捷开发更加注重迭代和持续改进。
敏捷开发方法强调团队合作、持续交付和客户反馈。
常用的敏捷开发方法包括Scrum、极限编程(XP)等。
敏捷开发的特点是灵活性强,能够快速适应需求的变化,并且能够更早地交付可用软件。
三、DevOpsDevOps是一种将开发(Dev)和运维(Ops)进行整合的方法。
它强调自动化、持续交付和持续集成。
DevOps的目标是通过合作和自动化来加速软件的开发和交付过程,提高开发团队的效率和软件的质量。
四、集成开发环境(IDE)集成开发环境是一种集成了多种开发工具的软件应用程序,能够提供代码编辑、编译、调试等功能。
常见的IDE有Eclipse、Visual Studio 等。
使用IDE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效率,减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和出错率。
五、代码托管和版本控制工具代码托管和版本控制工具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有效地管理代码的版本和变更。
常用的代码托管平台有GitHub、GitLab等,版本控制工具有Git、Subversion等。
这些工具不仅可以方便多人协作开发,还可以追踪历史变更记录和管理代码的分支。
六、自动化测试工具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自动执行测试用例,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常见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有Selenium、JUnit等。
通过自动化测试工具,开发团队可以快速验证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敏捷开发与瀑布开发模型的比较分析
敏捷开发与瀑布开发模型的比较分析在软件开发领域中,敏捷开发和瀑布开发模型是两种常见的开发方法。
它们分别采用不同的开发理念和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本文将对敏捷开发和瀑布开发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开发团队选择适合自己项目的开发方式。
一、敏捷开发模型敏捷开发模型是一种迭代增量的开发方式,强调团队合作、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变化。
它将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短期迭代,每个迭代通常持续几周至几个月。
敏捷开发模型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变化:敏捷开发模型能够及时响应变化,并快速做出调整。
开发团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保证最终产出的软件符合客户需求。
2. 可迭代的开发过程:敏捷开发模型将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都会产出可运行的软件产品。
这种方式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改进。
3. 紧密的合作与团队协作:敏捷开发模型注重开发团队的合作与协作能力。
开发团队中的成员经常进行交流和协商,确保项目能够按时高质量地交付。
4. 高度用户参与:敏捷开发模型鼓励客户的积极参与和反馈。
客户可以参与需求讨论、优先级制定和测试过程,确保软件最终满足用户需求。
敏捷开发模型的优点在于其灵活性和可迭代性,可以快速响应需求变化,提高用户满意度。
然而,敏捷开发模型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对于较大规模或复杂的项目,需要更高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否则容易陷入混乱和延期。
二、瀑布开发模型瀑布开发模型是一种线性顺序的开发方式,每个开发阶段都有严格的顺序和明确定义的输入和输出。
瀑布开发模型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阶段划分明确:瀑布开发模型将开发过程划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每个阶段有明确的目标和输出,一个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2. 高度的计划和预测:瀑布开发模型强调事先的规划和预测。
在项目开始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3. 文档驱动的开发过程:瀑布开发模型注重文档的编写和管理,要求在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文档输出,以便于后续阶段的开发和测试。
软件开发:敏捷开发和瀑布模型的比较
软件开发:敏捷开发和瀑布模型的比较软件开发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同的开发方法和模型对于项目的进展和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在软件开发中,敏捷开发和瀑布模型是两种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本文将对敏捷开发和瀑布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优劣势,并探讨在实际项目中如何选择适合的开发模型。
1.敏捷开发概述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的方法。
敏捷开发强调的是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灵活适应市场的特点,旨在提高软件交付速度和适应性。
敏捷开发强调的是团队合作、快速交付和用户反馈,是一种注重实效和快速迭代的软件开发方法。
2.瀑布模型概述瀑布模型是一种经典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是一种线性的、逐步推进的软件开发模型。
在瀑布模型中,软件开发过程被划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在顺序上是连续的且不可逆转。
这种开发模型重视规划和设计,注重文档和标准化,是一种严格的、适合于有明确需求和稳定业务环境的软件开发方法。
3.敏捷开发和瀑布模型的比较3.1开发过程敏捷开发强调快速迭代和灵活适应,开发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每个迭代周期都能够完成可用的软件功能。
而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的开发过程,各个阶段之间有着明确的顺序和依赖,每个阶段只有在前一个阶段完成后才能开始。
3.2需求变化敏捷开发重视需求变化和用户反馈,能够快速适应需求的变化,并在迭代过程中不断调整功能和优化用户体验。
而瀑布模型在需求变化较大时往往无法灵活调整,需要在需求确认后再进行开发,变更成本高且周期长。
3.3交付周期敏捷开发强调快速交付,每个迭代周期都能够完成可用的软件功能并交付给用户使用。
而瀑布模型的交付周期相对较长,需要在整个开发周期完成后才能进行软件交付。
3.4质量控制敏捷开发通过频繁的迭代和持续集成来保证质量,能够快速发现和修复问题。
而瀑布模型在测试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往往需要较长的测试周期来发现和修复问题。
过程模型分类
过程模型分类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过程模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用于描述和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活动和任务。
不同的过程模型适用于不同的项目和团队,因此了解不同的过程模型分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最早也是最经典的过程模型之一。
它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严格按照顺序进行。
这些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瀑布模型的优点是结构清晰,易于管理和控制。
但是,它的缺点是不够灵活,无法应对需求和技术变化。
二、迭代模型迭代模型是一种增量开发的过程模型。
在迭代模型中,软件开发过程被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
每个迭代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阶段。
每个迭代周期都会生成一个可工作的软件版本。
迭代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响应变化,同时也可以及早发现和修正错误。
然而,迭代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需求变更的频繁性可能导致进度延误。
三、螺旋模型螺旋模型是一种风险驱动的过程模型。
在螺旋模型中,软件开发过程被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包括计划、风险分析、工程实施和评审四个阶段。
螺旋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及时评估和管理风险。
但是,螺旋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风险评估能力的要求较高。
四、喷泉模型喷泉模型是一种反复迭代的过程模型。
在喷泉模型中,软件开发过程被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阶段。
不同的是,每个迭代周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每个周期都可以从头开始,不受之前周期的限制。
喷泉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在每个周期中灵活调整需求和设计,同时也可以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开发速度。
然而,喷泉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管理成本较高。
五、敏捷模型敏捷模型是一种注重快速适应变化的过程模型。
在敏捷模型中,软件开发过程被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通常为2-4周。
每个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阶段。
敏捷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快速交付高质量的软件,并且可以及时适应变化的需求。
然而,敏捷模型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需要高度合作的团队和稳定的需求。
软件研究开发方法及技术路线
软件研究开发方法及技术路线
软件研究开发方法及技术路线:
软件研究开发方法及技术路线有以下几种:
瀑布模型:先进行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一系列工作,每个阶段完成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是一种串行的开发模型。
敏捷开发:强调快速响应需求变化,视情况不断更新迭代。
开发过程中将需求细化为小单元,并在不断评估客户反馈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迭代。
极限编程(XP):是敏捷开发方式的一种,注重简化开发过程、提高效率,侧重于文档的减少、测试的加强和代码的质量保证。
DevOps:将研发部门和IT 运维部门的角色合并成一个连续的过程,同时注重自动化的流程和实时监控,使得产品迭代快速且安全。
在技术路线方面,软件研究开发的技术路线可以根据需求而各异,但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技术选型:选择最适合需求的开发语言、数据库、服务器等技术,以保证项目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开发环境搭建:搭建好适用于开发的开发环境,保障代码的正常运转。
前后端开发:前端包括网页设计、表单设计、交互效果设计等;后端包括数据库设计、服务器的API接口设计等。
测试与优化:对产品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找出问题并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
发布与维护:发布软件,并持续跟进用户的反馈,提供快速的维护和修复服务,不断完善软件。
敏捷开发方法与传统瀑布模型的比较
敏捷开发方法与传统瀑布模型的比较在软件开发领域,敏捷开发方法和传统瀑布模型是两种常见的开发方法。
敏捷开发方法强调快速响应变化和灵活性,而瀑布模型则注重规划、设计和逐步实现。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特点、优势和劣势。
1. 敏捷开发方法敏捷开发方法是一种增量式和迭代的开发方法。
它将项目划分为多个短期的迭代周期,每个周期内团队完成一部分功能,然后按照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敏捷开发方法的特点包括:1.1 灵活性和快速响应敏捷开发方法强调团队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团队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开发计划,并快速交付可用产品。
这种迭代式的方法可以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就提供可用的软件原型,使用户能够快速反馈,准确地把握开发方向。
1.2 高度合作性敏捷开发方法鼓励团队内的密切合作和交流。
研发团队成员通常会互相协作,一起进行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通过经常性的沟通,团队成员可以及时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保持高度的合作性。
1.3 风险控制和问题解决敏捷开发方法通过频繁的迭代周期来控制风险和纠正错误。
不断评审和反馈的过程可以使问题在早期被发现和修复,避免在项目后期才发现严重问题。
同时,敏捷开发方法也注重团队的实时反馈,可以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对需求进行及时修改和调整。
2. 传统瀑布模型传统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的开发方法。
它将开发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交付。
每个阶段必须在前一个阶段的完成之后才能开始。
传统瀑布模型的特点包括:2.1 严格的计划和控制传统瀑布模型注重计划和控制。
在项目开始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工作,并在后续的阶段执行计划。
瀑布模型的流程是顺序执行,每一步都需要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
这种线性的过程可以提供稳定和可预测的结果。
2.2 规范化和文档化传统瀑布模型对于开发文档和规范要求较高。
开发团队需要按照预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工作,并生成详细的文档。
这种规范化和文档化的方法可以提供清晰的开发路径和可追溯性。
系统开发方法的种类有几种
系统开发方法的种类有几种
系统开发方法的种类有多种,以下列举了常见的几种:
1.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的开发方法,按照顺序依次完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2.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增量开发的方法,强调团队协作、用户参与和可持续交付,常见的敏捷开发方法包括Scrum、XP (极限编程)等。
3. 原型模型(Prototyping Model):原型模型是通过快速创建原型来获取用户反馈和需求,然后逐步迭代开发的方法。
4.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增量模型是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进行开发,每个模块经过完整的开发流程后,将其集成到系统中。
5.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螺旋模型结合瀑布模型和原型模型的优点,通过迭代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适用于复杂、大规模的项目。
6. 好向模型(V-Model):好向模型是瀑布模型的变种,强调开发和测试之间的紧密协作,开发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对应的测试活动。
总之,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需求和团队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进行开发工作。
软件开发方法论研究
软件开发方法论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件行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而在软件开发领域,软件开发方法论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那么什么是软件开发方法论呢?它又有哪些种类?本文将会对软件开发方法论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软件开发方法论软件开发方法论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的规范化、纪律化和结构化的方法。
它是以科学和理性的思维方式为基础,整合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方法和工具,帮助软件开发人员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软件质量、降低开发成本,最终达到提升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二、软件开发方法论的种类1.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早被提出的一种方法,它把软件开发划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五个步骤。
在瀑布模型中,完成一个步骤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完成需要依赖上一个步骤的输出。
瀑布模型具有流程清晰、容易控制进度、可靠性高的特点,但也存在断层风险和高昂的成本风险。
2.迭代模型迭代模型是相对于瀑布模型提出的一种增量开发方法。
迭代模型中,软件需求在不同迭代中完成,每个迭代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的软件开发过程,迭代之间相互独立,可以在每个迭代中优化系统功能和系统结构,逐步完成软件的开发。
迭代模型灵活,可以在项目中快速响应需求变更,但也存在需求规划和管理风险。
3.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响应变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强调人员互动、软件工具支持、随时适应需求变更以及可持续的开发速度。
敏捷开发很大程度上靠近用户和硬件设计公司之间的合作,这样可以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持续集成,有效解决由于需求变更导致的高成本问题。
4.极限编程极限编程是一种新型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强调的是推崇正式的测试、频率较高的发布以及用户的参与度。
该方法通过集体编程、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持续发布和重构等技术,在开发阶段对需求和设计进行快速迭代,以最终达到提高软件质量和完成时间的目的。
三、结语软件开发方法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Scrum和Waterfall:敏捷开发与传统开发模式的优劣对比
Scrum和Waterfall:敏捷开发与传统开发模式的优劣对比近年来,敏捷开发(Agile)越来越流行,而传统的瀑布模型(Waterfall)也仍然被广泛应用。
敏捷开发和瀑布模型的最大区别是,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增量和灵活的开发模式,而瀑布模型则是一种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开发的模式。
本文将分别从需求分析、开发过程、管理方式和适用场景四个方面对敏捷开发和瀑布模型进行比较,以此探讨它们的优劣。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在开发之前进行。
在这个阶段,必须明确用户需求和程序的功能要求。
瀑布模型把需求分析作为开发的第一步,因此较为严格,通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确保每个细节都被考虑到。
而敏捷开发则更加注重与客户的紧密合作,强调需求、用户故事和优先级的快速变化,这也意味着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
由此可见,敏捷开发模式更加灵活,但也更容易发生需求变化,需要开发人员能够极快地适应这种变化。
相比之下,瀑布模型对每个细节都有很高的要求,能够保证每个环节都被充分考虑,但风险也更高,一旦需求变更,需要重新回到需求分析这个环节。
二、开发过程敏捷开发模式强调的是快速迭代和交付,通过较短的周期来实现软件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因此,在敏捷开发中,重点是在早期开始设计,快速构建,进行用户测试和检查。
而在瀑布模型中,开发过程通常是线性的,每个环节必须等到之前的环节完成后再开始。
这通常是一种较为慢速的开发模式,但由于多重验证和细节的注意,也能够保证开发质量和可维护性。
总而言之,敏捷开发更加适应需求变化,在早期迭代建立可视化产品,并快速响应客户反馈;瀑布模型更适合软件规模较大、开发周期长的项目,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优先考虑决策性的环节。
三、管理方式敏捷开发注重团队合作、以人为本,成员之间要高度沟通和合作。
更重要的是,敏捷团队将由自我组织和负责任的团队组成,而不是由指挥和控制的上级来驾驭。
而瀑布模型则更加注重针对时序管理,并且需要线性地按照计划进行,强调规范流程,全面记录交接、审核等步骤。
软件开发方法的创新发展过程分析
软件开发方法的创新发展过程分析一、摘要本篇论文着重分析了软件开发方法的创新发展过程。
通过分析过去几十年,从传统的瀑布模型到敏捷开发等各种研究成果,逐步揭示了软件开发方法创新的历程和趋势。
本文认为,软件开发方法的创新始终是由对现有方法的缺陷和不足的反思,以及对新技术的尝试和应用推动的。
同时,对软件开发团队的组织管理和协作方式、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管理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本文还就当前软件开发方法创新的主要趋势和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软件开发方法,创新,瀑布模型,敏捷开发二、正文软件开发方法是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内进行管理和协调的一系列方法、技术和过程的总称。
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主要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面向对象方法和融合方法等。
而后来的敏捷开发、极限编程和DevOps等则是近年来相对较新的软件开发方法。
软件开发方法的创新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从传统瀑布模型发展而来。
它突破了瀑布模型的限制,为软件开发过程持续交付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和协作方式。
以敏捷开发为代表的新兴软件开发方法则更加强调团队的协作和沟通,同时重视用户需求的快速反馈。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软件开发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关联。
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如XML、Web Services、云计算、大数据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出现为软件开发方法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
在这个背景下,以DevOps为代表的新一代软件开发方法成为了研究热点。
它通过集成开发、测试和运维等多个环节,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实现自动化,提高了开发效率和质量。
除此之外,云计算技术也对软件开发方法的前进方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云计算时代要求软件开发方法具备更高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弹性等特性,依此,一系列云原生开发方法应运而生。
不同的软件开发方法的出现与应用,最终都源于对现有方法的缺陷和不足的深思熟虑,是在想要弥补不足和提高软件开发质量的需求驱动下,为技术和管理提出的新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经典开发方案
经典开发方案概述经典开发方案是一种通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旨在最大程度地提高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它适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项目,包括Web应用程序、桌面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和嵌入式系统。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典的开发方案,包括瀑布模型、敏捷开发、极限编程和DevOps。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中最古老、最经典和最常用的模型之一。
它采用线性顺序的方式,从需求分析到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每一阶段都必须按照顺序进行,并且必须在前一阶段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
瀑布模型的优点是清晰明确,能够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但是,它缺乏灵活性,无法适应需求的变化和新的技术挑战。
此外,如果问题在前面的阶段没有发现和解决,它们将被推迟到后面的阶段,这可能会导致成本和时间的增加。
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
它强调迭代和增量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可以重复并且可以随时增加新的需求。
敏捷开发的优点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能够快速推出更多并更好的功能、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和新的技术挑战。
但是,它需要更多的人力、技术、资源和管理。
此外,没有充分的测试和评估可能会导致质量问题。
极限编程极限编程是一种基于测试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强调开发人员之间的协作、代码优化、高度自动化的测试和迭代式开发。
极限编程是敏捷开发的一种扩展,它更注重编程实践和代码质量。
极限编程的优点是可以提高代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缺陷、加速开发进程、减少重构时间、减少程序员之间的沟通并提高代码可读性。
但是,它需要更多的训练、技术和工具支持。
DevOpsDevOps是一种将开发和运营流程无缝集成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强调全球化的协作、自动化和持续交付。
DevOps可以帮助企业更加迅速地推出新产品,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以及提高效率。
DevOps的优点是可以使软件开发更加高效、可靠、快速、可持续和客户导向。
但是,它需要更多的技术、组织和文化变革。
此外,它可能需要更好的安全和合规性措施。
研发实施方式
研发实施方式研发实施方式是指在产品或项目的研发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术手段。
研发实施方式的选择与研发目标、资源条件、技术要求等密切相关,合理的研发实施方式能够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的研发实施方式,其特点是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研发工作,各个阶段严格相互依赖,每个阶段的输出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
瀑布模型适用于研发目标明确、技术要求稳定的项目,适合小规模的项目。
二、迭代模型迭代模型是一种循环的研发实施方式,将整个研发过程分解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包含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等阶段。
迭代模型适用于需求不稳定、技术风险较高的项目,通过多次迭代来逐步完善产品。
三、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快速、灵活的研发实施方式,注重团队合作、快速响应变化、持续交付价值。
敏捷开发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创新性强的项目,通过迭代、持续集成等方式,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四、原型开发原型开发是一种通过快速制作产品原型来验证需求和设计的研发实施方式。
原型开发适用于需求不明确、创新性强的项目,通过快速迭代、迭代反馈等方式,快速验证产品的可行性。
五、融合模型融合模型是将不同的研发实施方式结合起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融合模型适用于复杂的项目,通过结合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开发等方式,充分发挥各种模型的优点,提高研发效率。
在选择研发实施方式时,需要考虑项目的特点、要求和资源条件。
同时,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另外,研发实施方式的选择也需要与团队的能力和经验相匹配,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研发实施方式是指在产品或项目的研发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术手段。
选择合适的研发实施方式可以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项目可以选择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开发、原型开发或融合模型等方式,根据项目的特点灵活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瀑布模型、极限编程到敏捷开发软件开发是一种对人类智慧的管理,对人大脑思维的“工厂化”管理。
人是有感情的、有情绪的、变化的、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这与冰冷的机器是不可比的,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管理人是最难的工作;“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就是让最聪明的人应该选出来做官,做官就是管理人的。
软件开发不仅是代码编程,而是人员的有效组织,如何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情绪变化对工作的影响,又可以让大家有效的交流,让多个大脑的思路统一,快速完成目标呢?多年来软件企业的管理者一直在不断地探索。
另外,有一个问题一直是软件开发管理人员的心病:软件是工具,开发的是客户业务的应用,但客户不了解软件,开发者不了解业务,如何有效沟通是软件质量的重大障碍。
把开发者变成客户业务的专家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让软件企业付出的代价也是昂贵的。
瀑布模型、极限编程、敏捷开发是有代表性的开发模式,在对开发者、客户、最终的产品的关注上的变化,体现了软件开发管理者在管理模式上的变化。
一、瀑布开发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是Royce在1970年提出的,他把大型软件开发分为:分析与编程,象工厂流水线一样把软件开发过程分成各种工序,并且每个工序可以根据软件产品的规模、参与人员的多少进一步细分成更细的工序。
该模型非常符合软件工程学的分层设计思路,所以成为软件开发企业使用最多的开发模型。
图1瀑布模型的特点:1、强调文档,前一个阶段的输出就是下一个阶段的输入,文档是个阶段衔接的唯一信息。
所以很多开发人员好象是在开发文档,而不是开发软件,因为要到开发的后期,才可以看到软件的“模样”。
2、没有迭代与反馈。
瀑布模型对反馈没有涉及,所以对变化的客户需求非常不容易适应,瀑布就意味着没有回头路。
3、管理人员喜欢瀑布模型的原因是把文档理解为开发的速度,可以方便地界定不同阶段的里程碑。
瀑布模型的用户很多,也有一些反对的意见:第一、瀑布模型不适合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软件开发,尤其是客户的业务管理的软件,业务随着市场变化,而软件初期的设计可能已经大大变化,而后期的需求更改成本是开始的10倍基数。
在ERP盛行的软件市场里,一方面市场带动需求变化,另一方面初期客户对需求描述不清楚,都为瀑布模型的使用团队带来困难。
第二、瀑布模型是一种软件文档的开发,把开发者变成流水线上的机器,大量重复性的工作让编程人员提不起兴趣,工作很枯燥,没有激情,编程成了一种没有创意的机械劳动,这让一向以高科技为标志的高级程序人员大为恼火。
在这种背景下,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 XP)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二、极限编程极限编程诞生于一种加强开发者与用户的沟通需求,让客户全面参与软件的开发设计,保证变化的需求及时得到修正。
要让客户能方便地与开发人员沟通,一定要用客户理解的语言,先测试再编码就是先给客户软件的外部轮廓,客户使用的功能展现,让客户感觉到未来软件的样子,先测试再编码与瀑布模型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同时,极限编程注重用户反馈与让客户加入开发是一致的,让客户参与就是随时反馈软件是否符合客户的要求。
有了反馈,开发子过程变短,迭代也就很自然出现了,快速迭代,小版本发布都让开发过程变成更多的自反馈过程,有些象更加细化的快速模型法。
当然极限编程还加入了很多激励开发人员的“措施”,如结队编程、40小时工作等。
极限编程是一种开发管理模式,它强调的重点是:1、角色定位极限编程把客户非常明确地加入到开发的团队中,并参与日常开发与沟通会议。
客户是软件的最终使用者,使用是否合意一定以客户的意见为准。
不仅让客户参与设计讨论,而且让客户负责编写拥护故事(User Story),也就是功能需求,包括软件要实现的功能以及完成功能的业务操作过程。
用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责任被提到与开发者同样的重要程度。
2、敏捷开发敏捷开发追求合作与响应变化。
迭代就是缩短版本的发布周期,缩短到周、日,完成一个小的功能模块,可以快速测试、并及时展现给客户,以便及时反馈。
小版本加快了客户沟通反馈的频率,功能简单,在设计、文挡环节大大简化。
极限编程中文挡不再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每个版本功能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计过程。
极限编程追求设计简单,实现客户要求即可,无需为扩展考虑太多,因为客户的新需求随时可以添加。
3、追求价值极限编程把软件开发变成自我与管理的挑战,追求沟通、简单、反馈、勇气,体现开发团队的人员价值,激发参与者的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开发者的积极性,情绪高涨,认真投入,开发的软件质量就大大提高。
结对编程就是激发队员才智的一种方式。
极限编程把软件开发过程重新定义为聆听、测试、编码、设计的迭代循环过程,确立了测试->编码->重构(设计)的软件开发管理思路。
图2极限编程的12个实践是极限编程者总结的实践经典,是体现极限编程管理的原则,对极限编程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但并非一定要完全遵守12个实践,主要看它给软件过程管理带来的价值。
1、小版本为了高度迭代,与客户展现开发的进展,小版本发布是一个可交流的好办法,客户可以针对性提出反馈。
但小版本把模块缩得很小,会影响软件的整体思路连贯,所以小版本也需要总体合理的规划。
2、规划游戏就是客户需求,以客户故事的形式,由客户负责编写。
极限编程不讲求统一的客户需求收集,也不是由开发人员整理,而是采取让客户编写,开发人员进行分析,设定优先级别,并进行技术实现。
当然游戏规则可进行多次,每次迭代完毕后再行修改。
客户故事是开发人员与客户沟通的焦点,也是版本设计的依据,所以其管理一定是有效的、沟通顺畅的。
3、现场客户极限编程要求客户参与开发工作,客户需求就是客户负责编写的,所以要求客户在开发现场一起工作,并为每次迭代提供反馈。
4、隐喻隐喻是让项目参与人员都必须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一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业术语,因为业务本身的术语开发人员不熟悉,软件开发的术语客户不理解,因此开始要先明确双方使用的隐喻,避免歧异。
5、简单设计极限编程体现跟踪客户的需求变化,既然需求是变化的,所以对于目前的需求就不必过多地考虑扩展性的开发,讲求简单设计,实现目前需求即可。
简单设计的本身也为短期迭代提供了方便,若开发者考虑“通用”因素较多,增加了软件的复杂度,开发的迭代周期就会加长。
简单设计包括四方面含义:(1)通过测试。
(2)避免重复代码。
(3)明确表达每步编码的目的,代码可读性强。
(4)尽可能少的对象类和方法。
由于采用简单设计,所以极限编程没有复杂的设计文档要求。
6、重构重构是极限编程先测试后编码的必然需求,为了整体软件可以先进行测试,对于一些软件要开发的模块先简单模拟,让编译通过,到达测试的目的。
然后再对模块具体“优化”,所以重构包括模块代码的优化与具体代码的开发。
重构是使用了“物理学”的一个概念,是在不影响物体外部特性的前提下,重新优化其内部的机构。
这里的外部特性就是保证测试的通过。
7、测试驱动开发极限编程是以测试开始的,为了可以展示客户需求的实现,测试程序优先设计,测试是从客户实用的角度出发,客户实际使用的软件界面着想,测试是客户需求的直接表现,是客户对软件过程的理解。
测试驱动开发,也就是客户的需求驱动软件的开发。
8、持续集成集成的理解就是提交软件的展现,由于采用测试驱动开发、小版本的方式,所以不断集成(整体测试)是与客户沟通的依据,也是让客户提出反馈意见的参照。
持续集成也是完成阶段开发任务的标志。
9、结对编程这是极限编程最有争议的实践。
就是两个程序员合用一台计算机编程,一个编码,一个检查,增加专人审计是为了提供软件编码的质量。
两个人的角色经常变换,保持开发者的工作热情。
这种编程方式对培养新人或开发难度较大的软件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10、代码共有在极限编程里没有严格文档管理,代码为开发团队共有,这样有利于开发人员的流动管理,因为所有的人都熟悉所有的编码。
11、编码标准编码是开发团队里每个人的工作,又没有详细的文档,代码的可读性是很重要的,所以规定统一的标准和习惯是必要的,有些象编码人员的隐喻。
12、每周40小时工作极限编程认为编程是愉快的工作,不轻易加班,今天的工作今天做,小版本的设计也为了单位时间可以完成的工作安排。
三、敏捷开发极限编程的思想体现了适应客户需求的快速变化,激发开发者的热情,也是目前敏捷开发思维的重要支持者。
2001年,17名编程大师分别代表极限编程、Scrum(“棒球”团队开发模式)、特征驱动开发、动态系统开发方法、自适应软件开发、水晶方法、实用编程等开发流派,发表“敏捷软件开发”宣言。
敏捷软件开发是一个开发软件的管理新模式,用来替代以文件驱动开发的瀑布开发模式。
敏捷方式也称轻量级开发方法。
敏捷软件开发宣言内容:◆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具到的文档◆可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敏捷开发集成了新型开发模式的共同特点,它重点强调:1、以人为本,注重编程中人的自我特长发挥。
2、强调软件开发的产品是软件,而不是文档。
文档是为软件开发服务的,而不是开发的主体。
3、客户与开发者的关系是协作,不是合约。
开发者不是客户业务的“专家”,要适应客户的需求,是要客户合作来阐述实际的需求细节,而不是为了开发软件,把开发人员变成客户业务的专家,这是传统开发模式或行业软件开发企业的最大面临问题。
4、设计周密是为了最终软件的质量,但不表明设计比实现更重要,要适应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设计也要不断跟进,所以设计不能是“闭门造车”、“自我良好”,能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修改自己的设计,指导开发的方向是敏捷开发的目标。
敏捷开发避免了传统瀑布方式的弊端,主要是吸收了各种新型开发模式的“动态”特性,关注点从文档到开发者,管理方式也从工厂的流水线到团队的自我放松式的组织。
总结敏捷开发与瀑布模式的不同,主要是下面几个“敏捷”的关注点:◆迭代软件的功能是客户的需求,界面的操作是客户的“感觉”,对迭代的强调是缩短了软件版本的周期◆客户参与以人为本,客户是软件的使用者,是业务理解的专家,没有客户的参与,开发者很难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小版本快速功能的展现,看似简单,但对于复杂的客户需求,合理地分割与总体上的统一,要很好地二者兼顾是不容易的。
敏捷就是“快”,快才可以适应目前社会的快节奏;要快就要发挥个人的个性思维多一些,个性思维的增多,虽然通过结队编程、代码共有、团队替补等方式减少个人对软件的影响力,但也会造成软件开发继承性的下降,因此敏捷开发是一个新的思路,但不是软件开发的终极选择。
对于长时间、人数众多的大型软件应用的开发,文档的管理与衔接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
如何把敏捷的开发思路与传统的“流水线工厂式”管理有机地结合,是软件开发组织者面临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