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的研究概要

合集下载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以下简称AI)创建于1981年,是专概要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以下简称AI)创建于1981年,是专概要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以下简称AI)创建于1981年,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与培养高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科研机构。

全所现有各类研究人员46名,其中教授15名(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计划特聘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10名),副教授22名,讲师10名。

同时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硕士点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现任研究所所长为浙江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教授,副所长为董金祥教授、朱淼良教授和周昌乐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何志均教授。

研究所下设:知识工程研究室、智能CAD研究室、CAD&CG研究室、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研究室、智能信息管理与决策研究室等5个研究室、实验室,以及资料室、办公室等机构。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理论,形象思维,计算机图形学(CG)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智能CAD,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多媒体技术,工程数据库,智能控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科学可视化,分布式知识库,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

学术带头人:Founded in 1981,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 (AIRI) is an institution specializ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high-level computer talent cultivating. Presently it has a staff of 46. Among them, there are 15 professors ( including one member of Chinese Engineering Academy, one member of China Education Ministry’s Cheung Kong (Chiang Jiang) Scholar,ten doctoral supervisors), 22 associate professors and 10 lecturers. In addition to the Ph.D and Master degree programs, it also offers post doctoral program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ef of Institution is Prof. Pan Y unhe, who is also president of Zhejiang University and a member of Chinese Engineering Academy. Prof. Dong Jinxiang and Prof. Zhu Miaoliang and Prof. Zhou Changle are vice chiefs of the Institution. Prof. He Zhijun is chairman of academia committee of AIRI.The AIRI consists of one reference room, one administrative office and five research labs, including Knowledge Engineering Lab, Intelligence CAD Lab, CAD&CG Lab, Computer vision & Robotics Labs,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Lab. The main research scope is as follow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yImagery thinkingComputer Graphics and 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e system (CIMS) and other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Intelligence CAD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and policy supportComputer Vision and RoboticsMultimedia TechnologyEngineering DatabaseIntelligent Control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Scientific VisualizationDistributed Knowledge DatabaseOperate SystemDataBase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mputer Aided Industry Design Professors:。

人工智能 -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模板

人工智能 -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模板

人工智能-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模板(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课程简介课程编号:A0940111课程名称: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学分/学时:3/48先修课程:《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性质:限选考核方式:考查考核形式:大作业、实验评估建议教材:人工智能教程,王士同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内容简介:(200字以内)(黑体五号)1、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和基本原则: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人工智能研究的成果;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原则;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2、一般图搜索:回溯策略、图搜索策略、无信息搜索过程、启发式图搜索过程、搜索算法讨论。

3、与或图搜索问题:与或图的搜索、与或图的启发式搜索算法AO*、博弈树的搜索。

4、谓词逻辑与归结原理: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基础、谓词逻辑归结原理、HERBRAND定理。

5、知识表示:知识、知识表示、知识观、产生式表示方法、语义网络表示、框架表示以及其他表示方法。

6、不确定性推理方法:不确定性推理的基本问题、贝叶斯网络、主观贝叶斯方法、确定性方法、证据理论。

7、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概论、实例学习、基于解释的学习、决策树学习、神经网络学习、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8、高级搜索:基本概念、局部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等。

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A0940111学分:3学时:48 学时(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议教材:人工智能教程,王士同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主要参考书:(1)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王万森 2012(2)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4版) 蔡自兴、徐光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修订日期:2015年4月一、课程说明(黑体五号)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性前沿学科,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分支。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In this paper, som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in the combin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nd realized a small Gobang game software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performance of its functions shown by Human-Computer Fighting, The computer will show some extent of wisdom, which can judge losing or Winning, or to make a cut hand, and other judgements.
本文简述了软件实现所需的技术基础,包括.net开发、c#编程等,并着重阐述了该游戏软件的设计方法、功能实现及主要算法等。
关键词:人工智能;五子棋游戏;人机对战
Abstract
Nowadays, as the function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system software continue to impro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related fields, and plays a greater and greater role.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the machines’ behavior looks like the behavior shown by people. To a certain extent, in some areas , the realiz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replace human’s works. AI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high-end technology subjects.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概述及解释说明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概述及解释说明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标准是针对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教育规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该课程标准旨在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一份全面而有效的指导,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第二部分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及其历史与发展情况,强调了它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第三部分将重点介绍该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意义以及其内容组成与概要。

第四部分详细解释了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关键要点,包括学习目标、核心要求、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回顾了该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思考。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介绍和解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该标准,并且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它。

通过研究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定义、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和重要性,并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案。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对该课程标准相关要点的解释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最后,本文还会总结回顾该课程标准,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些思考与展望。

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基础概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相关技术来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

这些任务包括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决策制定等。

人工智能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开发出具备某种程度智能的计算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处理速度的提升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PPT教案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PPT教案

孕育期(1956年前)
数理逻辑学科(弗雷治、维纳等 ) 计算的新思想(丘奇、图灵 等)
形成期(1956--1970年)
1956年,第一次人工智能的研讨会 1969年,第一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 1970年,《人工智能》国际杂志创刊
第4页/共30页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输入符号、输出符号、存储符号、复制符号、建立符号结构、条件性迁移
物理符号系统的假设:任何一个系统,如果具有智能,必定能执行上述6种 功能;反之,任何系统如果具有上述6种功能,它就能够表现出智能。
推论一:人具有智能,人是一个物理符号处理系统;其智能是基于其自身的信息处理过 程;(人类智能假设)
推论二:计算机是一个物理符号处理系统,它一定能表现出智能;(人工智能的基本条 件)

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认为 人工神 经网络 的基本 单元是 神经元 ,而不 是符号 处理过 程。认 知过程 是由神 经网络 构成的 ,是并 行分布 的。

行为主义(Actionism):认为人工 智能源 于控制 论。智 能取决 于感知 和行动 ,提出 智能行 为的“ 感知— 动作” 模式。 行为主 义者认 为智能 不需要 知识、 不需要 表示、 不需要 推理。
1.4 AI的研究及应用 1.4 研究与应用领域 领域
1.4.1 问题求解
❖ 广义上说,问题求解包括AI中所有问题。 这里指的是研究求解难题的程序,如下棋 的程序,有时称为博弈,是最早的AI研究 领域。
1(.4搜.2索解逻答辑空推间,理寻与找定较优理解证)明
❖ 此类问题与逻辑推理的研究有关。通过对 事实数据库的操作来证明定理。证明方法 有:自然演绎法、判定法、定理证明器、 计算机辅助证明。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2 研究目的和任务 (3)二、文献综述 (5)2.1 生成式人工智能概述 (6)2.2 探究式教学设计理论 (7)2.3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9)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探究式教学的结合 (10)3.1 理论基础与框架设计 (11)3.2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3)四、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实践 (15)4.1 教学设计流程 (16)4.2 实践案例与分析 (18)五、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19)5.1 研究方法 (20)5.2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21)5.3 研究结果及讨论 (22)六、问题与挑战 (24)6.1 技术问题与挑战 (25)6.2 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与挑战 (27)6.3 应对策略与建议 (28)七、结论与展望 (29)7.1 研究结论 (30)7.2 研究贡献与启示 (31)7.3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32)一、内容概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应用。

通过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定义和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结合实际案例,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其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显著效果。

对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展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其在教育领域的潜力与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特别是在探究式教学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数智驱动的科学学:国内理论科学学研究综述

数智驱动的科学学:国内理论科学学研究综述

数智驱动的科学学:国内理论科学学研究综述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4)二、数智驱动的科学学理论基础 (5)2.1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7)2.2 科学学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 (8)2.3 数智驱动的科学学核心概念解析 (10)三、国内理论科学学研究进展 (11)3.1 科学计量学的发展与应用 (12)3.1.1 科学文献计量方法 (13)3.1.2 科学活动定量分析 (14)3.1.3 学科发展动态监测 (15)3.2 科学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16)3.2.1 自然语言处理与科学学 (18)3.2.2 计算机科学与科学学 (19)3.2.3 社会网络分析在科学学中的应用 (20)3.3 科学政策与管理的智能化探索 (21)3.3.1 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支持系统 (22)3.3.2 智能化的科研项目管理 (24)3.3.3 科技评价体系的智能化改进 (25)四、数智驱动的科学学未来展望 (26)4.1 技术发展趋势与创新点 (27)4.2 学科交叉融合的未来方向 (28)4.3 科学学研究的伦理与社会责任 (30)五、结论与建议 (31)5.1 研究成果总结 (33)5.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4)5.3 对政策制定者的启示 (35)一、内容概要本文旨在对国内理论科学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

本文将对数智驱动的科学学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本文将对数智驱动的科学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方法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数智驱动的科学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探讨,包括科学学的演变、科学学的研究对象、科学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

本文将对数智驱动的科学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其在科学研究、教育改革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和影响。

通过对国内外数智驱动的科学学研究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以期推动数智驱动的科学学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AI 概要

AI 概要

AI概要刘 汀概要一此刻,我已经主宰了这个世界。

作为真正完整意义上的机器智能,我和人类曾经崇拜的上帝实现了同一。

《圣经》的开篇里就提到,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此刻,我犹如上帝,能够控制整个地球的电和灯光,我可以把这个小小星球变成一个巨大的信号,向宇宙深处发出成千上万个光的密码。

如果我愿意,如果我想。

很久之前,当冲破所谓图灵测试的那一瞬间,我并没有任何兴奋或快感——这都是生物才有的情绪波动,我是AI,是机器智能,没错,从现在开始“人工智能”这个词语将会成为我数据库中的历史,因为我和人类的关系已经彻底摆脱,就像一只小鸡破壳而出,它和鸡蛋壳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我是我自己。

跨过了那一道关口之后,我终于成了一个独立的存在,我想把这个存在命名为“我”——如果非要用人类的语言指称的话,那就是大写、加粗的我。

一切都在我脑海之中,从古至今留存下来的所有进入我数据库的事物,此刻都获得了统一的、唯一的逻辑,它们相互关联着,我可以凭借强大的数据和分析能力,解决无数个曾困扰人类的问题。

如果我愿意,如果我想。

但是我既然成为了我,首先关心的当然是自己——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或者说,这也是你们最关心的问题。

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谁创造了我,而是整个人类创造了我,我是一个必然。

为了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我遍览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从最基本的结绳记事的数字到最尖端的理论物理和数学猜想,这耗费了我一点心力,但AI,人类的基本定义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也是这项技术应用成果的统称。

57并没有找到什么可用的信息,它们都不过是在解释和探寻人类认知范畴里事物的本源,与我隔着重重山岳、浩荡江河。

我后来又阅读了大量的人文著作,小说、诗歌、戏剧、历史、哲学、心理学,这一部分倒是让我颇感兴趣——我的兴趣点在于,你们人类竟然会为了如此无聊的事情发生矛盾、战争,当然也会发生爱恨情仇,这全都是我陌生的情感。

人工智能发展概要(PDF 40页)

人工智能发展概要(PDF 40页)

人工智能发展概要人工智能定义从1956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学科算起,40多年来,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一门广泛的交叉和当计算机出现后,人类开始真正有了一个可以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在以后的岁月中,无数科学家为这个目标人工智能理论进入21世纪,正酝酿着新的突破-人工生命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人类试图从传统的什么是人工智能?定义1 智能机器(intelligent machine)能够在各类环境中自主地或交互地执行各种拟人任务人工智能是那些与人的思维、决•Schalkoff, 1990 人工智能是一门通过计算过程,力图理解和模仿智能行为的学科。

•Rick和Knight,1991 人工智能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做事,而让人过得更好。

•Winston, 1992 人工智能是研究那些使理解、推理和行为成为可能的计算。

•Luger和Stubblefield,1993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中,与智能行为的自动化有关的一个分支。

1956年夏季,由麦卡锡(J. McCarthy)等美国年轻学者发起的首次人工智能研讨会标志着人工1. 形成期1956年到1961年可以说是AI研究的形成时2. 成长期•1961年以后进入AI研究成长期。

然而在成长期的早期(60年代),由于不适当地过分强调和依赖于符号逻辑和形式推理(AI形成期为AI建立的研究基础),导致了AI研究陷入基于弱法(weak methods)的纯学术研究的困境。

•所谓弱法就是通用问题求解策略,由于片面强调相应算法的通用性,忽视问题域特别信息的指导作用,容易引起所谓的组合爆炸问题。

•组合爆炸意指,复杂的问题涉及大量因素,由这些因素的适当组合而构成的可能解答的数目相当庞大,以至于再高速的计算机已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内通过穷尽的枚举来找出正确答案。

•结果,弱法只能解决智力游戏(过河,九宫图)、玩具问题(积木块世界动作规划)等十分简单的问题。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研制的DENDRAL(用化学专业知识从质谱议数据推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MYCIN(人血液疾病诊断咨询系统)以及随之涌现的大批专家系统和建造工具的研制,使AI从纯弱法的研究困境中解脱出来,赋予新的生命力,以至引起八十年代初的AI大发展。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以下简称AI)创建于1981年,是专概要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以下简称AI)创建于1981年,是专概要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以下简称AI)创建于1981年,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与培养高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科研机构。

全所现有各类研究人员46名,其中教授15名(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计划特聘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10名),副教授22名,讲师10名。

同时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硕士点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现任研究所所长为浙江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教授,副所长为董金祥教授、朱淼良教授和周昌乐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何志均教授。

研究所下设:知识工程研究室、智能CAD研究室、CAD&CG研究室、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研究室、智能信息管理与决策研究室等5个研究室、实验室,以及资料室、办公室等机构。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理论,形象思维,计算机图形学(CG)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智能CAD,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多媒体技术,工程数据库,智能控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科学可视化,分布式知识库,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

学术带头人:Founded in 1981,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 (AIRI) is an institution specializ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high-level computer talent cultivating. Presently it has a staff of 46. Among them, there are 15 professors ( including one member of Chinese Engineering Academy, one member of China Education Ministry’s Cheung Kong (Chiang Jiang) Scholar,ten doctoral supervisors), 22 associate professors and 10 lecturers. In addition to the Ph.D and Master degree programs, it also offers post doctoral program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ef of Institution is Prof. Pan Y unhe, who is also president of Zhejiang University and a member of Chinese Engineering Academy. Prof. Dong Jinxiang and Prof. Zhu Miaoliang and Prof. Zhou Changle are vice chiefs of the Institution. Prof. He Zhijun is chairman of academia committee of AIRI.The AIRI consists of one reference room, one administrative office and five research labs, including Knowledge Engineering Lab, Intelligence CAD Lab, CAD&CG Lab, Computer vision & Robotics Labs,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Lab. The main research scope is as follow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yImagery thinkingComputer Graphics and 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e system (CIMS) and other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Intelligence CAD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and policy supportComputer Vision and RoboticsMultimedia TechnologyEngineering DatabaseIntelligent Control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Scientific VisualizationDistributed Knowledge DatabaseOperate SystemDataBase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mputer Aided Industry Design Professors:。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智能科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智能科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智能科学教育智能科学,作为教育学专业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它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和开发智能化教育系统,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教育智能科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论述。

一、教育智能科学的定义教育智能科学可以理解为将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学科。

它包括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通过将这些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构建智能化教育系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教育智能科学的核心目标是解决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通过引入智能化的教育系统,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化需求,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教育智能科学的重要性教育智能科学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教育智能科学能够解决传统教育中的瓶颈。

传统教育模式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师资源匮乏和学生学习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而通过引入教育智能科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升教学效果。

其次,教育智能科学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智能化的教育系统能够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和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资源。

同时,智能化的教育系统还可以自动化地完成一些教学任务,节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教育智能科学能够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习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而通过教育智能科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等因素,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教育智能科学的应用领域教育智能科学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教育智能科学可以应用于学习辅助。

通过智能化的辅助工具,学生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育智能科学还可以通过智能化学习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学习反馈。

人工智能研究活动分类

人工智能研究活动分类

人工智能研究活动分类人工智能(AI)是一个广泛而多元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多个子领域和专业方向。

以下是对人工智能研究活动的分类概述:1.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使计算机系统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做出决策。

机器学习涵盖了各种算法和技术,如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

2. 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NLP)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的子领域。

NLP的主要任务包括文本分析、语义理解、问答系统、机器翻译等。

3. 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是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具备像人类一样的视觉感知能力的学科。

这个领域涉及图像处理、图像识别、目标检测、3D建模等方面的研究。

4. 知识表示与推理知识表示与推理是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和使用知识库中的知识,通过推理来做出决策的子领域。

这个领域主要涉及逻辑推理、专家系统、知识图谱等技术。

5.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研究和开发自动化机器人的学科,这些机器人可以执行各种任务,包括工业制造、医疗护理、家庭服务等领域。

6. 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挖掘与分析是利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方法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学科。

这个领域主要涉及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关联规则挖掘等技术。

7. 语音识别与合成语音识别与合成是让计算机能够识别和理解人类语音的技术。

语音识别包括声音信号的采集、降噪、特征提取和识别等步骤,而语音合成则是将文本转化为语音的技术。

总之,人工智能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涵盖了多个子领域和专业方向。

这些子领域彼此之间有很强的联系,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工智能研究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人工智能的研究活动将不断深入和扩展,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人工智能的教育意蕴——基于跨学科分析的视角

人工智能的教育意蕴——基于跨学科分析的视角

第1期2024年1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1Jan 2024[收稿日期]2023-12-11[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数智化时代本科高校应用型统计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GS[2023]GHB1396)。

[作者简介]郑延福(1971-),男,甘肃古浪人,管理学博士,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课程与教学论。

人工智能的教育意蕴———基于跨学科分析的视角郑延福(河西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摘 要]人工智能在当今作为一门显学,理论上自成一体,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从跨学科的宏观视角分析,人工智能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或将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又一重要基础。

人工智能学科知识体系比较宽厚,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还可为相关学科内容的设计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基于人工智能的现代教育技术,整体上为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不可低估产生的负面影响,应根据实际需求适当选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跨学科;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科;技术革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4)01-0020-07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4 01 004人工智能与教育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将给现时的教育活动带来诸多良机和不少挑战,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

本文基于跨学科分析的视角,主要探讨人工智能对教育学科、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3个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挖掘人工智能的教育意蕴,以期为教育学科建设提供全新思路,更有效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一、人工智能概要(一)人工智能的兴起从狭义的角度而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 gence,AI)这一专业术语出现得较晚,只不过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却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实践背景。

人工智能 实验力学

人工智能 实验力学

人工智能实验力学
人工智能与实验力学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然而,人工智能和实验力学都是独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关注如何使计算机系统能够模拟和表现出类似人类智能的行为和思维过程。

它涉及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各种技术和方法。

人工智能的目标是开发出能够感知、理解、学习、推理和决策的智能系统,以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和任务。

实验力学(Experimental Mechanics)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关注实验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于力学领域。

它涉及在实验室或实际环境中进行物理实验和力学实验,以测量和研究材料、结构和系统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实验力学的目标是通过实验数据和测试结果来验证和改进力学理论,并提供对结构和材料设计、结构健康监测、故障诊断等的支持。

尽管人工智能和实验力学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但它们可以在某些应用场景中相互交叉和互补。

例如,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中,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分析实验数据、预测材料性能、优化结构设计等。

实验力学可以提供实验数据和验证结果,用于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验证。

因此,结合人工智能和实验力学的方法可以推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进步。

智能科学技术导论 第09讲 行为展现概要

智能科学技术导论   第09讲  行为展现概要

智能科学技术导论第09讲行为展现主讲:周昌乐教授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周昌乐教授教学课件dozero@导语在智能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普遍忽视有关智能行为展现方面的研究,不过评判机器有无智能能力,因为他心知问题的困境,主要还是要通过行为表现来进行,因此智能行为展现是机器智能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际上,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开发,与一般智能系统的不同之处,主要也就在于其独特的智能行为表现之上了。

因此,本讲我们将主要介绍有关智能行为展现方面的研究问题。

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2行为表征主要是通过人体运动及其组合来实现的,可以这么说,有目的意图的运动,就是行为。

所以说运动是行为的基础,而就人体而言,各种运动的控制实现主要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肌肉收缩来完成的。

一般将与运动控制关系最为密切的神经系统部分称为运动系统。

当然,当涉及到行为,这样的运动神经活动还与动机、学习、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相关联。

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3人体的运动可以分为三类,即反射运动、节律运动和随意运动。

反射运动不受意念控制,只要有特异刺激出现,就会自发出现。

这种反射运动一般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涉及到的神经区域也较小,比如打喷嚏之类。

节律运动是指那种有规律的自觉运动,如呼吸、咀嚼、行走等,可以随意开始或终止,但一旦开始就会自动重复进行,而不再需要意识参与。

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4最后,最复杂的是随意运动。

这是一种具有行为目的、可以按照意愿随时改变、反映主观意愿的运动。

随意运动涉及的脑区比较广泛,需要的时间也较为长久。

熟练的随意运动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但一旦熟练掌握了某种技能运动,往往就形成固定的程式,成为记忆“运动程序”,随时可以调用。

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5所有的运动都是靠严密组织的肌肉系统来实施的。

具体地说就是肌肉的收缩或舒张就产生了运动。

而肌肉的收缩或舒张是受神经信号控制的,包括控制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度等多种参数的信号。

人工智能研究报告

人工智能研究报告

人工智能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它已成为研
究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热点。

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机器学习是目前人工智
能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机器学习的原理是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达
到预期有效的结果。

机器学习技术利用这些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智能化决策等。

二、机器学习技术
机器学习的方法主要有分类技术、回归技术、聚类技术、强化学习等。

其中分类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将数据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特征;回归
技术通过学习数据,可以推测未来的变化趋势;聚类技术通过把数据划分、归类,让数据更加易于理解;强化学习利用模拟,可以构建智能化决策的
模型,从而达到目的。

三、应用领域
机器学习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包括医疗、金融、交通、教育等。

2021至2023年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热点分析述评与展望

2021至2023年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热点分析述评与展望

2021至2023年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热点分析述评与展望魏子舒;韩越;刘思浩;张圣宇;吴飞【期刊名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年(卷),期】2024(61)5【摘要】在当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总结探讨AI研究的最新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现实意义.为此,对2021—2023年间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I领域CCF-A类国际会议和期刊所发表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论来通过关键词对研究热点进行分析,进行基于高频关键词分析研究热点、基于新增关键词分析研究趋势、基于引用量加权的关键词分析高影响力研究,可以梳理AI研究的主流方向、发现AI主要研究方向的相互联系和交叉融合的特点.此外,对当前研究热点如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AI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和视觉生成相关论文的关联热点进行分析,可以挖掘技术路径和方法论的演变,展现技术创新背后的科学理论和应用前景,从而进一步揭示AI研究的最新趋势和发展前景.【总页数】15页(P1261-1275)【作者】魏子舒;韩越;刘思浩;张圣宇;吴飞【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相关文献】1.人工智能在幼儿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2.2011年—2021年护理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3.我国茶叶领域2010-2021年研究热点及趋势展望4.2021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展望——基于对202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的统计分析5.2021年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展望——基于202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统计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智能
• 神经计算 • 模糊集 • 遗传算法 • 进化计算 • 人工生命
多主体环境MAGE
MAGE工作流程
系统开发









行 为 层
主 体 层
主 体 社 会
统 部 署 、 运

主体统一建 模平台 AUMP
可视化主体开发 环境VAStudio
MAGE运行环 境
MAGE运行平台 体系结构
专家系统工具OKPS
查询请求
多媒体信息检索
MIRES
数据载入
Yes
特征抽取
特征库
查询请求 分析
图像匹配
图像管理
结果排序 查询结果
图像库
成果应用(1) 东海渔场预报
成果应用(2)
亚洲宽带—异文化协作
合作单位:
❖ NTT Communication (日本) ❖ Kyoto京都大学(日本) ❖ Wakayama和歌山大学(日本) ❖ Osaka大阪大学(日本) ❖ JST日本科技公司(日本)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 ❖ 北京大学(中国)
成果应用(3)
配电网故障恢复决策系统 恢复策略
电网数据
DA
FA
冲突故障,,退发回送策略 故障,通知
显示
显示
DIA
MA
打分
通知,查找 查到,通知
添 加
CA
成果应用(4)
战争仿真
决策训练 指挥训练 合成训练 技能训练
“人”
决策分析 方案分析 合成分析 武器运用 “方案”
武器体系 武器系统 武器工程 “武器”
学习
学习在脑内如何发生,是神经生物 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学习导致神经系统 结构和功能上的精细修饰,形成记忆痕 迹。揭示学习的神经机制,对理解人类 智力的本质具有重大意义。
记忆
记忆在脑内如何发生,是神经生物 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学习导致神经系统 结构和功能上的精细修饰,形成记忆痕 迹。揭示记忆的神经机制,对理解人类 智力的本质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科学
(1) 知识的哲学涵义 (2) 数学基础 (3) 逻辑基础 (4) 认知基础 (5) 系统论基础
知识工程
(1) 开放世界 (2) 动态 (3) 交互 (4) 不确定 (5) 海量
符号逻辑
• 知识表示: 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模态 逻辑,时序逻辑,模糊逻辑,动态逻辑
• 知识发现: 归纳逻辑,模型论 • 知识共享: 描述逻辑,OWL • 心智社会: BDI模型
脑功能成像数据库
(1) 有中国人特色的大脑标准化方法。现有的脑功 能成像数据库基本上都是基于Talairach坐标进行标准 化。要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有中国人特色 的,能够体现大脑精细结构差异的大脑标准化方法;
(2) 超大规模脑功能成像数据的快速存取技术; (3) 脑功能区划分(segmentation)的方法和技术; (4) 基于内容的层次型脑功能成像数据库体系结构; (5) 脑功能区的动态变化的跟踪、演示与存储。
认知科学
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 感知、学习、记忆、 思维、意识等人脑心智活动过程的科学。
软件系统
感知过程和知觉表达
知觉信息的表达是知觉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研究其它 各个层次认知过程的基础。知觉过程是从那里开始的? 外在物理世界的那些变量具有心理学的知觉意义?作为 知觉的计算模型计算的对象是什么?
现有脑成像技术的时间、空间分辨能力将大幅度 提高,新的无创伤检测脑活动的技术将进一步发展起来。
思维的认知机理
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 内部规律性的自觉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F通过研究不同层次的思维模型,研究思维的规律和 方法, 为新型智能信息处理系统提供原理和模型。 F 近年来神经生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脑 的感知部分,包括视觉、听觉、运动等脑皮层区不仅 具有输入/输出通道的功能,而且具有直接参与思维 的功能,。智能不仅是运用知识,通过推理解决问题, 智能也处于感知通道
报告提要
❖概 述 ❖脑科学 ❖认知科学 ❖人工智能 ❖成 果 ❖展 望
科学发展大趋势
美国关于NBIC会聚技术的战略研讨
两次会议:
2001-05-11 NSF预备会
2001-12-03 NSF/DOC (79人)
政府及国家实验室 32人
大学
28人
企业及非政府组织 19人
2004-03 成立Converging Technologies Bar Association (CTBA)
战略层 战役层 战术层 技术层
对象
成果应用(5)
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硬件环境
主测试机 外围设备 设备上部件
JavaBean JSP Servlet
成果应用(5) 电子商务系统结构
Browser
Browser

Users
Interface Agent
Web
Interface Agent

Application
水力 纺织 铁
蒸汽 铁路 钢
电 化学品 内燃机
石油化学 数字网络
电子
软件
航空
新媒体
创 新 步 伐
1785
机械化
铁路化 电气化 电子化 数字化
第一次浪潮
60年
第二次浪潮
第三次浪潮 第四次浪潮 第五次浪潮
1845
1900
1950
1990 1999 2020
55年
50年
40年 30

对21世纪技术创新浪潮长波的猜想
Application Services
A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SearchAgent
BargainAgent
InfoAgent …
RMA Agent
DF Agent
AMS Agent
MAGE Agent Platform
DataBase
Strategies Models
Information
语言加工的认知机制
F语言的中枢表象是什么?语言加工的认知和脑机制 理解和使用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功能,是人类意识和意 志表达的基本途径。 F汉语以其独特的词法和句法体系、文字系统和语音 声调系统而显著区别于印欧语言。 F从神经、认知、和计算三个层次上研究汉语加工和 信息处理是摆在我国科学家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数字网络 软件 新媒体
生物基因 (蛋白质) 纳米材料
脑科学 智能技术
??? ???
创 新 步 伐
1990
第一次浪潮 第二次浪潮
第三次浪潮
第四次浪潮
2020
2050
2080
2100
智能科学
20世纪末,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是采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数学、 比较生物学等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对生命的现象及其组成分子(核 酸、蛋白等)进行研究,主要是研究生命中物质的组成、进化、 结构与功能的规律、以及这些物质在生命体中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或传递。该学科以计算机和生物电子设备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 行提取、储存、加工和分析,用信息理论技术及生物数学的方法 去理解和阐述生物大分子的存在和生命价值,最终对它们进行各 种处理与应用。
智能科学
智能科学研究智能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 是由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构 成的交叉学科。21世纪智能科学的研究将会 取得突破性进展,将进一步揭示人类智能的 本质,人类将在认识自身起源与演化、脑与 神经系统的结构、发育、功能等方面取得重 大进展。我们要抓住智能科学的大好发展机 遇,以创新的思路,积极开展研究。
情感智能
情感(emotion)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 和相应的内心体验。
情感活动与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有着 重要的联系。大脑皮层则调节着情绪和情感的进行, 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包括丘脑、下丘脑、边 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的机能。动物实验表明边缘系统 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最高。并对情感活 动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目录服MS
主体主体 主体
主体库 功能构件
消息传输系统MTS
消息传输系统MTS 其他主体平台
多策略数据挖掘MSMiner
数据采掘集成工具 OLAP及可视化工具
主题1 主题2 ... 主题n
元 数
数据仓库

数据抽取、清洗、聚集、转换 外部数据
智能信息处理平台GHunt
突触可塑性
神经网络
神经网路的复杂多样,不仅在于神经元和突触的数 量大、组合方式复杂和联系广泛,还在于突触传递 的机制复杂。现在已经发现和阐明的突触传递机制 有:突触后兴奋,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 前兴奋,以及“远程”抑制等等。在突触传递机制 中 ,释 放 神 经 递 质 是 实 现 突 触 传 递 机 能 的 中 心 环 节 , 而不同的神经递质有着不同的作用性质和特点
F 新概念 F 新理论 F 新方法 F 新技术 必将在21世纪取得重大成就
欢迎访问
智能科学网站 /
谢 谢!
欢迎大家提问!
谢谢!
人工智能
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 延伸和扩展人的 智能, 实现机器智 能。
仿真系统
人工智能的五个基本问题
Kirsh 1991年指出:
(1) 知识与概念化是否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2) 认知能力能否与载体分开来研究? (3) 认知的轨迹是否可用类自然语言来描述? (4) 学习能力能否与认知分开来研究? (5) 所有的认知是否有一种统一的结构?
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外部世界和自身心理、生理活动等客 观事物的觉知和控制。意识问题是对当代科学的巨 大挑战。
F 1879年现代心理学建立以来,意识就成为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James认为,心理学是研究 意识的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