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思考题

合集下载

生态学思考题2

生态学思考题2

生态学思考题2第一章1.生态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有什么区别?2.为什么说生态学在解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有何重要作用?(试举一例)3.试分析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特征?4.谈谈你对学习生态学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章1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哪些?生物如何适应多变的生态环境?1.简述生物内稳态及驯化的生态机制。

2.在自然界特定生境条件下生存的生物,其生存环境是否为该物种的最适生境?3.如何理解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举例说明。

4.生态因子的变化性有何意义?5.试述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6.简述植物被水环境状况影响的机制,植树造林对于改善区域水文条件有何影响?7.举例分析生物适应逆境的机制。

8.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预报上有何意义?9.你熟悉的生物节律与周期现象有哪些?其机制是什么?第三章1.分析生态入侵的发生机制,并收集中国生态入侵的名录,并评估其危害性。

2.试比较几种关于种群调节的理论,分析各理论在解释种群调节的适应性。

3.种群动态有哪几种主要形式,如何理解种群的繁殖力。

4.生物为什么有空间需要?5.生物对资源紧缺如何适应?第四章1.如何认识生态对策的多样性,有没有“完美的”生态对策?2.不同繁殖方式各有什么生态适应价值?3.分析动,植物性选择的生态意义?4.不同婚姻制度与资源状况有何关系?5.r-,k-对策者各有什么特征?6.c-,s-,R-对策者各有什么生态意义?第五章试比较生物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方式的特征及其适应意义?1.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有哪两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又和重要意义?3.什么是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4.什么是生态位?试举例说明。

6. 如何理解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进化现象?第六章1.试应用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对自然保护区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设计才最有效果。

2.有哪些因素是导致群落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复杂程度受什么因子影响?3.试述干扰对群落生物多样性有何影响?4.群落叶面积指数与群落生产力有何关系?5.如何理解种-面积关系,试分析群落中多物种共存的机制。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一章绪论P28思考题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

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

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P16)答: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5、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某个环境问题,并从生态学的视野阐述其危害作用过程、基本特征及你所思考的解决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生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解决对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第二章生物与环境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维持平衡4、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①光强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光照强度与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质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生态学思考题答案共15页

生态学思考题答案共15页

第二章思考题1、什么是环境?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环境:指生物有机体赖以生存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综合。

1、生物的能量环境太阳辐射有两种功能:热能和光能。

热能:给地球送来了温暖,使地球表面土壤、水体变热,引起空气和水的流动;光能:在光合作用中被绿色植物吸收,转化为化学能形成有机物,沿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停地流动。

2、生物的物质环境生物的物质环境生物圈:1)、岩石圈和土壤圈(岩石—母质—土壤)2)、水圈(海洋、内陆水、地下水。

水体中溶解有各种无机和有机营养物质,它们为植物生长和水生生物的分布提供了物质基础。

)3)、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电离层)2、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其分类。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分类:1、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水、空气、雷电等);2、土壤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肥力、土壤结构和土壤生物等因子);3、生物因子(指与对象生物发生相互关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因子,形成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关系);4、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阴坡和阳坡)、地面起伏等,通过影响气候和土壤,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5、人为因子(指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

3、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

(1)综和性(因子间相互制约)。

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它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

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

(2)非等价性(主导因子作用)。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的改变常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明显的变化。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

(4)限定性(时段性)。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环境生态学导论 思考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导论 思考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生态系统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大气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

没有大气提供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循环和碳循环就无法进行;水循环是通过大气的运动实现的,大气也调节着气候,使其更适合生物生存。

水圈中的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确保了地球水的动态平衡。

岩石圈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初级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参考译文: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特征的环境问题显示出人类社会持续紧缩和不断努力的状态。

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资源枯竭、全球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突发性环境生态灾害频发等长期积累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仍在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的整合,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诸多矛盾。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

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一第二章3.你如何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意义?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在农业生产和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8.环境因素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生态学课后思考题

生态学课后思考题

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生态学思考题第一章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第二章1.什么是环境分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2.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哪些主要规律?3.你熟悉的生物节律与周期现象有哪些?其机制是什么?4.你如何理解指示生物?5.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6.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上和虫害预报上有何意义?7.水分对生物有何影响?生物如何适应?8.土壤的生态作用,三种耐盐碱植物类型各有哪些特征?第三章1、什么是种群?与个体特征相比较,种群有哪此重要的群体特征”?2、以假定的年龄(x)和存活数(n x)的简单数据,编制一个生命表上并计算出各个重要命参数,说明生命表在分析种群动态中的意义。

3、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举例说明指数增长模型在人口顶测的应用价值。

4、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几和类型?5、比较主要种群调节假说的优缺点。

第四章1.为什么生物体的生长一般都呈“S”型曲线形式?2.繁殖有几种基本方式?怎样理解各自的生态学意义?3.什么叫繁殖价值?怎样估计繁殖价值?4.试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

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什么指导意义?5.为什么性选择的结果经常导致雌雄二形现象?第五章1.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2.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有哪两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4.什么是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5.什么是生态位?试举例说明。

6.试举例说明你对生物领域性和捕食作用的认识。

7.你是如何理解共生这一概念的?共生有何生物学意义?第六章1.什么是生物群落?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群落种类组成及其研究意义。

3.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意义:4.简述群落交错区的生态意义。

5.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第七章1.简述研究群落波动的意义。

生态学思考题答案之欧阳道创编

生态学思考题答案之欧阳道创编

第二章思考题1、什么是环境?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环境:指生物有机体赖以生存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综合。

1、生物的能量环境太阳辐射有两种功能:热能和光能。

热能:给地球送来了温暖,使地球表面土壤、水体变热,引起空气和水的流动;光能:在光合作用中被绿色植物吸收,转化为化学能形成有机物,沿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停地流动。

2、生物的物质环境生物的物质环境生物圈:1)、岩石圈和土壤圈(岩石—母质—土壤)2)、水圈(海洋、内陆水、地下水。

水体中溶解有各种无机和有机营养物质,它们为植物生长和水生生物的分布提供了物质基础。

)3)、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电离层)2、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其分类。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分类:1、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水、空气、雷电等);2、土壤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肥力、土壤结构和土壤生物等因子);3、生物因子(指与对象生物发生相互关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因子,形成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关系);4、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阴坡和阳坡)、地面起伏等,通过影响气候和土壤,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5、人为因子(指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

3、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

(1)综和性(因子间相互制约)。

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它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

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

(2)非等价性(主导因子作用)。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的改变常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明显的变化。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

(4)限定性(时段性)。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生态学思考题

生态学思考题

生态学思考题1、前几年,南京市陆续从湖南省和邻近的浙江省引进一批香樟树充当行道树,但最近这些香樟树大部分都趋于死亡,请你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又是什么?“黄化病是因为土壤显碱性,这已经是公认的原因,但造成土壤呈碱性却是人为因素所致。

”白下区绿化所沈所长说,其实香樟树本身是很好的树种,四季常绿、树冠开展,在很多城市都被选作行道树,虽然南京的气候冬季偏冷,土壤略显碱性,但基本还是适合香樟生长的,例如玄武湖、栖霞山的香樟长得都很好,但进了城用作行道树,情况就不同了,多次的路面修整出新、管线入地施工,将大量的石灰、水泥以及二灰结石留在土层中,加重了土壤的碱性。

而且施工单位大多并不注意避让已经种下的行道树,随意开挖,树根周围的管线越来越多,树木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即使是新建道路,给行道树留下的空间也不大。

沈所长说,当年种植香樟的时候,每棵树的坑只能挖出60×80厘米大小,根本就不能满足要求。

而且城市里的汽车尾气、灰尘等都对香樟等树木产生危害。

1、为什么我国要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是基本遵守S形曲线的初期较缓,有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接下来高速上升,当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的一半时,这个上升的趋势减缓,并最终趋向水平,也就是达到一定的上限。

这个上限就是环境最大容纳量,由环境中的资源,个体所需空间等决定如果种群数量突破了这个上限,就会引起资源紧张等问题,死亡率会增加,直到恢复到这个最大容纳量以下。

种群数量过低,则会引起种群衰退等问题根据某一种群从幼龄到老龄的个体数目顺序所作的图示,可以绘出三种种群类型:增长型:种群有大量幼体,老龄个体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衰退型:种群中幼体减少,老体比例增大,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稳定型: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稳定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的特点:面临建国以来的第三次出生高峰;人口老化趋势出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我国人口的调节:总方针——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目标——2000前力争把中国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内,期望本世纪中叶稳定在15~16亿;措施——坚持优生优育,计划生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高级生态学复习思考题

高级生态学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1.何谓生态因子?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哪些?生物如何适应多变的生态环境?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是环境因子的一部分。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态环境。

特定的生物——特定的生态因子组合1)综合作用。

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阶段性作用。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6)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内稳态: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内稳态通过生理或行为的调整来实现的。

耐性限度的驯化:内稳态机制外另一种调整生物耐性限度的方法。

驯化过程是通过酶系统的调整来实现的,因为酶系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起作用,并决定着生物的代谢速率与耐性限度,驯化即体内酶系统的改变过程。

2.简述植被对水环境状况的影响机制,植树造林对于改善区域水文条件有何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由于环境的复杂多变,生物似乎总是处于从属、被支配的地位,只能被动地去适应、逃避。

生态学思考题

生态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其各自内涵是什么?答:生态学:研究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环境生态学:①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②目的:运用生态学理论,阐述人与环境的关系,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你认为引种、外来物种入侵对人类、生态环境会带来什么影响?答:破坏生态平衡,作为新型病毒的传播媒介,经济影响,对人类的健康影响,具体的如破坏农作物,排挤本地生物,成为优势种,传播或直接致病。

入侵的生物可能会成为优势物种而迅速繁殖,进而侵占当地物种的生态位,造成本地物种的灭绝,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光强与植物光合作用率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答: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和效率不会再增加,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和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

此点称之为光饱和点。

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相等时的光强,此点称为光补偿点。

3、阐述水、土壤的生态作用。

答:(1)水因子的生态作用:①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O 2水是良好溶剂,生物体所有代谢活动的介质;③水有较大的比容,为生物创造稳定的体温和环温。

(2)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①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②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矿物质、气-土壤肥力;C3构成土壤生物作用,土壤中生物包括各种菌类、蚯蚓、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对土壤有机物分解转化、元素循环有重要作用,改变土壤物化性质,影响生物生长;O 4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

4、有效积温法则的内容、意义?答: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因此可用公式表示:K = N(T-TO)。

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答案(PDF)

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答案(PDF)

第一章绪论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3.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分类利弊野外的可获得大量全面、真实的资料。

过程复杂,条件不能控制。

实验的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较可靠,重复性强,过程简单。

获得的资料可靠性有别于现实。

理论的直观,过程易实施,可通过修改参数使研究逼近现实。

预测结果需通过现实来检验正确性。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辐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 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 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生态圈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大气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没有大气圈提供氧气和C02无法进行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通过大气圈运动而实现的,大气环流还调节了气候,使之较适合生物生存。

水圈中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保证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岩石圈的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 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

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

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第二章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8. 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11级生态学复习思考题(精简)新

11级生态学复习思考题(精简)新

11级生态学复习思考题(精简)一.名词解释:1.限制因子定律:因子处于最小量和过量时,都会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因子的最大状态也具有限制性影响。

2.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原生演替:是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原生演替系列包括从岩石表面(光照强烈、极端干旱)开始的旱生演替系列和从湖底(光照不足、水分过多)开始的水生演替系列。

4.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5.频度: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6.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7.十分之一定律(林德曼定律):是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 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

8.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9.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11.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12.食物链: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如:植物→昆虫→青蛙→蛇→鹰。

13.内稳态:身体内部能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即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一个生物体的体内环境(如体温、氧浓度、体液等)总保持稳定.内稳态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

具有内稳态机制的生物借助于内环境的稳定而相对独立于外界条件。

内稳态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生态学思考题

生态学思考题

1.分析生态入侵的发生机制,并收集中国生态入侵的名录,并评估其危害性。

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就是生态入侵。

生态入侵的途径主要有 4 种:自然传播,种籽或病毒通过风、水流或禽鸟飞行等相关方式传播;贸易渠道传播,物种通过附着或夹带在国际贸易的货物、包装、运输工具上,借货物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发散性的流转而广为传播;旅客携带物传播,旅客从境外带回的水果、食品、种子、花卉、苗木等,因带有病虫、杂草等造成外来物种在境内的定植与传播;人为引种传播,人类由于对被引种地的生态系统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所引物种导致被引种地生态系统失衡,造成物种灭绝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般地说,外来物种入侵过程经历这样四个时期:引入和逃逸期、种群建立期、停滞期和扩散期。

在引入和逃逸期期间,外来物种被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到以前没有这个物种分布的区域,有些个体经人类释放或无意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去接下来,外来物种开始适应引入地的气候和环境,在当地野生环境条件下,依靠有性和无性繁殖形成自然种群,这就是所说的种群建立期。

外来物种经过一定时间对当地气候、环境的适应,开始进入停滞期,这一期间,外来物种表现为具有一定的种群数量,但其通常并不会马上大面积扩散,而是表现出“停滞”状态,有些物种甚至要经过几十年才开始显示出入侵性。

最后,当外来物种形成了适宜本地气候和环境的繁殖机制,具备了与本地物种竞争的强大能力,而当地又缺乏控制该物种种群数量的生态调节机制的时候,外来物种便进入了扩散期。

这一时期里,外来物种大肆传播蔓延,形成“生态”爆发,并导致生态和经济危害。

2003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16种外来入侵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1 哺乳类1.1 海狸鼠(獭狸)(Myocastor coypus)又称草狸獭、沼鼠,是啮齿目海狸科以草食为主的动物,原产于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地,我国最早于1953年从前苏联引进到东北。

森林生态学思考题

森林生态学思考题

绪论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及主要研究层次。

2.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及其与其他生物科学的关系是什么?3.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是什么?5.森林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第一节思考题1.什么是环境?按环境范围大小可分为哪几类?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2.如何理解生态因子的相关概念及其区别,按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分为哪几类?3.主导因子与限制因子有何区别?4.耐性限度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5.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方式和类型有哪些?试举例说明6.解释主导因子、限制因子、驯化、生态型?第二节生物与光思考题1地球表面光照变化的一般规律?2光谱成分的主要生态意义?3植物对光照强度适应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价值?4何谓光周期现象?如何利用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控制花期?5动物对光周期适应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第三节森林与生态因子-温度因子思考题1解释春化作用和有效积温,并说明它们对生产的指导意义2温周期现象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物候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4植物和动物对低温适应的方式各有哪些?5简述植物和动物对高温适应的方式和作用第四节森林与生态因子-水思考题1.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2.水生植物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是什么?3.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在适应方式上各有哪些特点?4.解释富营养化,并说明植物净化水体的途径第五节森林与生态因子-大气因子思考题1.解释温室效应,并指出其形成原因2.何谓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有哪几类?常见的污染物有哪几种?3.SO2、HF、Cl2和乙烯对阔叶植物污染的症状表现有何区别?4.抗污染植物的选择与应用有何意义?5.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风对动物形态和行为有何影响?7.防风林带的防风效果与树种和结构间有何关系?第三节森林与生态因子-土壤思考题1.植物生长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何要求?2.植物对土壤养分和酸碱度的适应类型有哪些,各列举3种典型植物?3.森林经营对土壤的影响?第八章植物种群思考题1.什么是种群?何谓种群的生态密度?2.举例说明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3.种群空间格局有哪几种类型?如何判别?4.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各有哪几种类型?5.生命表有哪几种类型?已知某一种群的年龄(x)和存活数(nx),是否可编制一个生命表?6.试写出离散型和连续型种群在世代重叠与世代不重叠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并说明参数的意义及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条件7.何谓生态对策?其典型类型的特征是什么?第七章生物因子思考题1.何谓寄生、共生?各有哪些类型?2.解释他感作用,并指出其生态学意义?3.什么叫竞争?园林植物种间竞争激烈的原因?4.什么是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有何推理?5.什么是生态位?与种内种间竞争有何关系?6.何谓密度效应?密度制约与非密度制约有何差异?7.何谓植物生长的可塑性,其遵循什么规律?8.何谓植物的自疏现象,其遵循什么规律?9.解释协同进化?并举例说明生物群落及种类组成思考题1释生物群落及对群落性质认识的对立观点?2群落中包括哪些不同性质的种类成分?它们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何差异?3何谓单优群落、混交群落?4解释多度、盖度、频度?写出种的重要值的计算方法与意义5Raunkiaer频度定律的含义及其与群落均匀性的关系是什么?6种间关联的含义及判别方法是什么?群落的结构思考题1什么是生活型?瑙基耶尔(Raunkiaer)的生活型包括哪五大类群?其分类依据是什么?2何谓生活型谱?它与气候条件有何关系?3解释生态等值种,植物的生长型包括哪些类型?4什么是层片?它与层次有何关系?5解释群落的分层现象?并说明其生态学意义6什么是群落镶嵌性、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7何谓群落季相?并举例说明其应用价值8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植物群落动态思考题何谓群落演替?其演替方向及含义是什么?群落演替类型可按哪些因素划分?各有哪些演替类型?水生演替系列和旱生演替系列各包括哪些演替阶段?何谓演替顶极?顶极群落的一般特征有哪些?试解释亚顶极、偏途顶极、预顶极和超顶极?试比较单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和顶极格式假说的异同点?5.1 生态系统及其结构思考题何谓生态系统?它包括哪些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生态系统必须包括哪些成分?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包括哪些类型?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之间有何关系?解释营养级和生态同位,并说明生态金字塔是如何形成的?说明同化效率、生长效率、消费效率与林德曼效率的关系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失调?举例说明负反馈调节对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思考题试说明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呼吸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变化?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各有哪些?如何测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生态系统次级生产过程的一般模式是什么?如何估计次级生产量?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试绘出生态系统能流模型,并指出其能流规律?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思考题何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何特点?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哪些类型?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有何异同点?与营养物质相比,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有何特点?第十章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分布思考题世界上主要的植物群落类型有哪些?其分布区各在哪里?我国八大植被区域分别是什么?并说明其分布范围何谓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试分析我国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和纬度地带性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何谓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有何联系?思考题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层次及物种多样性指标?生物多样性消失的原因有哪些?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及优缺点?什么叫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基本途径和过程有哪些?如何防治?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自然保护区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 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气体种类有哪些?各有何特点?2 试论述碳循环过程。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organism)及环境(environment)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分支情况是怎样的?按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 ecology): 研究重点是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多度和种群动态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能流、食物网和营养循环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研究景观结构及其过程的科学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3、环境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概念:环境生态学就是研究在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等,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第二章生态系统1、什么叫系统?系统有哪些性质?系统(system)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有哪些性质:(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4)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

2、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和类型分别有哪些?生态系统:是指生境(habitat)和占据该生境并联结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环境,包括:⑴气候因子;⑵无机物质;⑶有机物质;生物群落,包括:⑴生产者;⑵消费者;⑶还原者。

园林生态学课后思考题

园林生态学课后思考题

园林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城市环境?它的特征?定义: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的外部条件总和。

主要指物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特征是: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城市环境污染特征2、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3、如何理解环境污染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答:所谓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它包括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也包括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环境自净能力越强,承污能力就越强,环境容纳量就越大。

当环境污染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即为环境污染。

4、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环境有什么不同的定义或含义。

答:所谓环境就是针对某一主体而言的,是作为某一主体的对立面和依存面存在的,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个主体的环境。

就园林工作者而言,一般以人类作为主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各种外部条件或因素。

现代园林建设的一个重大目标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5、什么是限制因子?如何确定哪些是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成为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6、为什么说“植物的生存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P21页△处,不确定第二章1、城市地区光照条件有什么特点?答:光照条件的特点:①城市的低云量、雾、阴天日数都比郊区多,而晴天数、日照时数则一般比郊区少。

②城市地区云雾增多,空气污染严重,使得城市大气混浊度增加,从而达到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减少,散射增多,而且愈近市区中心,这种辐射量的变化愈大。

③由于城市建筑物的高低、大小以及街道宽窄和方向不同,使得城市局部地区太阳辐射的分布很不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国内外关于生态农业的概念与内涵的异同点。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生态农业就是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在长时间内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生产力。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简单地说生态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生态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来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

具体的讲就是农业生产主要或完全完全依靠生物生产的有机物来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按生态,应用现代化技术,在有效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促进资源和环境良性循环的形成,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效果。

生态农业是一种新概念,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使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目前,中国的生态农业建设注重推广传统农业中适宜生态农业的经验和做法,如合理轮作、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修建平整农田等;同时推广先进的生态农业新技术,如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

农业部颁布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技术规范》中,将中国生态农业定义为:“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简言之,中国的生态农业是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与高效融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2.综合论述国外生态农业的农作方法与应用效果。

3.分析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与基本原则。

基本内涵: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
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的统一.
主要特征
综合性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多样性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

高效性通过农业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

持续性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

4.你认为中国农业发展面临哪些方面的生态环境危机?
在占国土面积2/3以上的山区、农牧、农林等生态脆弱地区,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破坏。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80年代以来,全国沙化面积年均扩大2460km2,治理速度赶不上扩展速度,多数地方仍是沙进人退
全国草原面积约3亿hm2,占国土面积的31.8%,但由于草地盲目开垦、草原超载滥牧以及其他人为的破坏,草原“三化”(沙化、碱化、退化)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1/3;
由于生态破坏加剧,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近几十年来我国农业灾害趋于频繁,九十年代成灾面积已相当于50年代的273%。

生态破坏也加剧了生态脆弱区的贫困,全国90%以上的贫困人口都生活在这类地区,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以及坡耕地的不断开采,不少地区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中,群众的贫困程度加深,脱贫的难度增强。

在我国广大的农业主产区普遍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并导致环境污染,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力的持续稳定提高。

水资源贫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农业的高速增长是靠拼资源和牺牲环境利益来换取的,中国农业的高速发展事实上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及资源代价。

5.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方面?
3.1整体效应原理3.2 生态位原理 3.3 食物链原理3.4 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3.5 生物种群相生互克原理 3.6 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
6.综合论述生态农业的主要技术。

①立体种植与立体种养技术
立体种植和立体种养技术通过协调作物与作物之间,作物与动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充分利用互补机制并最大限度避免竞争,使各种作物、动物能适得其所,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效率。

②有机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
这是生态农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手段。

主要通过种植业、养殖业的动植物种群、食物链及生产加工链的组装优化加以实现。

生物物质的多层次利用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物质及能量的转化利用效率。

生产中常用的有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

③生物防治病、虫、草害技术
利用生物措施及生态技术的有效控制病、虫、草危害的潜力很大。

其优点在于无毒性残留,不污染环境,又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

④再生能源开发技术
以开发利用生物能(薪炭林、沼气)、生态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替代部分化工商品能源是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

⑤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合的生态治理技术
实施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对改善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效果显著
通过种草种树提高地表覆盖度,利用根系固定土壤、减缓径流、降低风速
配合修筑梯田、蓄水坝及等高种植等工程措施,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

7.正确理解工程、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工程是指人类设计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工艺系统。

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如物种共生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等),结合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设计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及分层次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将生态工程原理应用于农业建设,即形成农业生态工程,也就是实现农业生态化的生态农业。

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8.综合分析生态工程的特点与原则。

中国与国外蓬勃发展的生态工程各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生态工程有独特的理论和经验,中国生态工程所研究与处理的对象,不仅是自然或人为构造的生态系统,而更多的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一系统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半人工生态系统。

原则:
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确定本地区的生态工程模式。

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非平衡的系统,在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必须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加强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提高生态工程的有序化、增加系统的产出与效率。

在生态工程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实行劳动、资金、能源、技术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达到既有高的产出,又能促进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互补、互利协调发展。

9.生态工程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生态农业型生态示范区
农工商一体化型生态示范区
生态旅游型生态示范区
乡镇工业型示范区
城市化的生态示范区
生态破坏恢复型生态示范区
10.论述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我国生态脆弱区和农业主产区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重点难题,以强化生态环境基础、改善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模式带动,技术集成。

综合治理,整体提高。

建设与管理并重,工程与政策并重。

把生态、生产和生活结合起来
11.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与任务:用大约50年的时间,按类型、分阶段全面建设生态农业,不仅从整体上遏制住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而且使重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使农业主产区的生态环境根本改善,真正把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纳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实现山川秀美。

12.你认为中国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技术研究与示范?
不同区域生态工程模式的设计方法与构建规律研究
需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的设计方法与构建规律;
生态农业工程模式系统调控的有关参数;
不同生态工程模式资源转化效率、生态经济效益;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重大战略问题与对策研究
不同类型区生态农业工程模式及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西北黄土高原区复合生态工程模式及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北方草原退化区复合生态工程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区复合生态工程模式及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华北粮食主产区农牧复合生态工程模式及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长江中下游农牧渔复合生态工程模式及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生态农业专项技术的研究
农业废弃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高效利用专项技术研究与示范
主要农产品无公害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污水无害化处理与安全农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专项常规技术生态化的研究与示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