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生态学复习思考题(新)
生态学思考题2
生态学思考题2第一章1.生态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有什么区别?2.为什么说生态学在解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有何重要作用?(试举一例)3.试分析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特征?4.谈谈你对学习生态学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章1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哪些?生物如何适应多变的生态环境?1.简述生物内稳态及驯化的生态机制。
2.在自然界特定生境条件下生存的生物,其生存环境是否为该物种的最适生境?3.如何理解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举例说明。
4.生态因子的变化性有何意义?5.试述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6.简述植物被水环境状况影响的机制,植树造林对于改善区域水文条件有何影响?7.举例分析生物适应逆境的机制。
8.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预报上有何意义?9.你熟悉的生物节律与周期现象有哪些?其机制是什么?第三章1.分析生态入侵的发生机制,并收集中国生态入侵的名录,并评估其危害性。
2.试比较几种关于种群调节的理论,分析各理论在解释种群调节的适应性。
3.种群动态有哪几种主要形式,如何理解种群的繁殖力。
4.生物为什么有空间需要?5.生物对资源紧缺如何适应?第四章1.如何认识生态对策的多样性,有没有“完美的”生态对策?2.不同繁殖方式各有什么生态适应价值?3.分析动,植物性选择的生态意义?4.不同婚姻制度与资源状况有何关系?5.r-,k-对策者各有什么特征?6.c-,s-,R-对策者各有什么生态意义?第五章试比较生物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方式的特征及其适应意义?1.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有哪两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又和重要意义?3.什么是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4.什么是生态位?试举例说明。
6. 如何理解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进化现象?第六章1.试应用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对自然保护区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设计才最有效果。
2.有哪些因素是导致群落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复杂程度受什么因子影响?3.试述干扰对群落生物多样性有何影响?4.群落叶面积指数与群落生产力有何关系?5.如何理解种-面积关系,试分析群落中多物种共存的机制。
生态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其各自内涵是什么?答:生态学:研究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环境生态学:①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②目的:运用生态学理论,阐述人与环境的关系,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你认为引种、外来物种入侵对人类、生态环境会带来什么影响?答:破坏生态平衡,作为新型病毒的传播媒介,经济影响,对人类的健康影响, 具体的如破坏农作物,排挤本地生物,成为优势种,传播或直接致病。
入侵的生物可能会成为优势物种而迅速繁殖,进而侵占当地物种的生态位,造成本地物种的灭绝,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2、光强与植物光合作用率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答: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和效率不会再增加,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和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
此点称之为光饱和点。
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相等时的光强,此点称为光补偿点。
3、阐述水、土壤的生态作用。
答:(1)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是良好溶剂,生物体所有代谢活动的介质;○3水有较大的比容,为生物创造稳定的体温和环温。
(2)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1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2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矿物质、气-土壤肥力;○3构成土壤生物作用,土壤中生物包括各种菌类、蚯蚓、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对土壤有机物分解转化、元素循环有重要作用,改变土壤物化性质,影响生物生长;○4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
4、有效积温法则的内容、意义?答: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因此可用公式表示: K = N•(T-T0)。
最新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
最新环境⽣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第⼀章1.阐述你对⽣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态圈由⽣物圈和⽣命⽀持系统组成,包括⼤⽓圈、⽔圈、岩⽯圈和能量。
⼤⽓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命系统,没有⼤⽓圈提供氧⽓和CO2,⽆法进⾏氧循环和碳循环;⽔循环通过⼤⽓圈运动⽽实现的,⼤⽓环流还调节了⽓候,使之较适合⽣物⽣存。
⽔圈中⽔是⽣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循环保证地球⽔量的动态平衡。
岩⽯圈的表层即⼟壤层,是⼀个特殊的⽣命⼦系统,在⽣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产中发挥重要作⽤。
2.举例说明你对⼈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参考:⼈类社会进⼊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类社会的努⼒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
⼀⽅⾯,资源利⽤与环境保育的⽭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候变暖、⾃然⽣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类正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为三个层⾯的整合,加⼤了解决⾃⾝⽣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盾的⼒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
⽐如,全球⽓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态学与经典⽣态学有何不同?4.简述环境⽣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物圈系统和各⽀持系统在⼈类活动⼲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态学措施。
第⼆章3.你对⽣物多样性的⽣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①⽣物量和⽣产⼒的形成;②⼟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产和⾍害防治中的作⽤?有效积温法则:在⽣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阶段的发育。
⽽且某⼀特定的⽣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个常数8.环境因⼦⽣态作⽤的⼀般规律包括哪⼏个⽅⾯。
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
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支学科有哪些?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研究对象。
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全球。
生态学分支学科。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2.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野外观察,实验方法,数量分析方法。
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是什么?一,生态学的研究有越来越像宏观发展的趋势。
二,系统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一些新兴的生态学分支出现。
四,分子生态学的兴起。
五,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4.什么是森林生态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森林生态学。
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一,个体生态,研究构成丛林的各种树木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二,种群生态,研究丛林生物种群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三,群落生态,研究群落的形成和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四,丛林生态体系,研究体系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化。
5.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林业的区别与联系。
森林可持续经营。
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可持续林业。
是对丛林生态体系在确保其出产力和可更新能力和丛林生态体系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
两者的关系。
可持续林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在林业部门的具体体现,而丛林的可持续经营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前提。
6.丛林在完成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一,森林是生态平衡的调节器,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二,森林能够有效控制污染和酸沉降。
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
三,森林能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丛林能够有效地防治土壤流失和退化。
五,森林可以涵养水源。
六,丛林能够有效防治地皮荒漠化。
七,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维护全球碳循环。
生态学课后思考题
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生态学思考题第一章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第二章1.什么是环境分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2.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哪些主要规律?3.你熟悉的生物节律与周期现象有哪些?其机制是什么?4.你如何理解指示生物?5.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6.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上和虫害预报上有何意义?7.水分对生物有何影响?生物如何适应?8.土壤的生态作用,三种耐盐碱植物类型各有哪些特征?第三章1、什么是种群?与个体特征相比较,种群有哪此重要的群体特征”?2、以假定的年龄(x)和存活数(n x)的简单数据,编制一个生命表上并计算出各个重要命参数,说明生命表在分析种群动态中的意义。
3、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举例说明指数增长模型在人口顶测的应用价值。
4、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几和类型?5、比较主要种群调节假说的优缺点。
第四章1.为什么生物体的生长一般都呈“S”型曲线形式?2.繁殖有几种基本方式?怎样理解各自的生态学意义?3.什么叫繁殖价值?怎样估计繁殖价值?4.试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
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什么指导意义?5.为什么性选择的结果经常导致雌雄二形现象?第五章1.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2.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有哪两个?其主要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4.什么是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5.什么是生态位?试举例说明。
6.试举例说明你对生物领域性和捕食作用的认识。
7.你是如何理解共生这一概念的?共生有何生物学意义?第六章1.什么是生物群落?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群落种类组成及其研究意义。
3.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意义:4.简述群落交错区的生态意义。
5.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第七章1.简述研究群落波动的意义。
12年生态学考研真题、复习资料、期末考试、经典总结
12年生态真题一、名词解释(5*5)1.互利共生2.斑块3.生态幅4.克隆植物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二.计算题(15)下表是4个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效率的比较,请根据表中的数据比较不同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
生态系统类型总初级生产量/总入射日光能(%)呼吸消耗/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玉米田 1.6 23.4 76.6 撂荒地 1.2 15.1 84.9 Meadota湖0.4 22.3 77.7 Ceder Bog湖0.1 21.0 79.0三.简答题(10*5)1.一般来说,森林遭受皆伐破坏后,林地中的养分会经历哪几个阶段?2.在某一个群落中,高位芽植物占3.6%,中位芽植物占2.0%,地面芽植物占41.1%,地下芽植物占19%,一年生植物占33.4%,请分析该群落可能分布在什么区域?3.简述草原和草甸的区别。
4.岛屿生态理论对于自然保护区的设计有何意义?5.请图示次级生产过程。
四.判断(9*5)1.K-对策植物主要把能量投资在后代的关怀上,主要通过密度制约进行调整。
2.净初级生产量中包括一定时间内植物的掉落物和被动物或其他消费者所啃食的量。
3.最理想的山地垂直带谱是热带岛屿上的高山。
4.在一个发育较好的群落中,植物的种类的分布是均匀的。
5.在种群增长的过程中,受到自身的密度制约,其存活个体的生物量与种群密度存在一定的规律,这成为—3/2自疏现象。
6.中国植被分类时,划分植物的高级类型侧重于利用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确定中级以下单位时,则主要着重于植物种类的组成特征。
7.在生态因子中,地形是一个直接作用于植物和植被的因子。
8.根系的成层现象和层次之间的关系与地上部分是相对应的。
9.红树林对高盐度的适应主要体现在呼吸根、胎生现象上。
五.论述(15*1)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态学思考题
生态学思考题生物多样性定义及其意义?生物多样性:各种生命实体在各方面的差异性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她们的需求的能力的一种发展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哪些?生物如何适应多变的生态环境?1.综合作用2.生物因子作用3.不可替代性与可补偿性4.阶段性5.直接性与间接性在自然界特定条件下生存的生物,其生存环境就是否为该物种的最适生境?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很少能够生活在其最适应的地方,通常由于其它生物的竞争把她们从最适宜的地方排挤出去,结果只能生活在它们占有更大竞争优势的生境中环境的系列概念环境:作用于生物的外界条件总与,包括生物生存空间及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与能量环境因子:环境中可分离出的事物生态因子:对某一具体生物起作用的环境因子生境:指特定群落地段生态因子的总称,包括生物本身创造的部分生存条件: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态因子总与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长与生物繁殖的因子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宜的大小Shelford耐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存在与繁殖,要依赖综合环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的量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
李比希定律: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与一定数量的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中,供给量最少的元素决定植物的产量生态因子不可替代性: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适应对生物生存有何意义?生物有机体或其各部分在与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中可形成一系列具有生存价值的特征:依靠这些特征能免受各种环境的侵害,并能有效从其生境中获得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使个体发育不至异常或中断现代生态学特点?现代生态学具以下特点: 1、从野外转向室内,传统的生态学均以自然界生物系统为对象进行研究,揭示自然状态下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诸如受控生态系统、微宇宙、人工模拟生态实验室等,均能在不破坏生物体及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分析,以及生物在备理想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相适应对策等研究。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与方式。
3、环境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实质: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产生: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发展中国家:1人口激增和贫困2与城市化有关问题异常严重3自然资源消耗加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达国家:1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物急剧增加2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增加3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突出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有:1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探索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3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4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规律因素造成的。
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二简答题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意义?结构:一是组成成分及其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
具体的说就是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意义:不仅解释自然界,而且要改造自然界,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答案(PDF)
第一章绪论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3.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分类利弊野外的可获得大量全面、真实的资料。
过程复杂,条件不能控制。
实验的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较可靠,重复性强,过程简单。
获得的资料可靠性有别于现实。
理论的直观,过程易实施,可通过修改参数使研究逼近现实。
预测结果需通过现实来检验正确性。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辐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 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 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第4章复习资料
生态学第四章思考题第一二节1.自然种群三个基本特征?答:自然种群的三个基本特征如下:○1 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2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是变动的。
○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能够的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的是出于变动之中的。
2.种群动态学?研究哪些问题?答: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即研究下列问题:○1 有多少(数量和密度)。
○2 那里多那里少(分布)。
怎么变动。
○3 (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
○4 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
3.种群统计学?哪三类指标?答:种群统计学就是种群的出生、死亡、迁移、性比、年龄结构等的统计学研究。
统计学的指标有以下三类:○1 种群密度,他是种群的最基本。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 )、死亡率 (mortality) 、迁入 (immigration)和迁出 (emigration)○3 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sex ratio)、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和种群增长率(growth rate)。
4.种群的内分布型?一般可分为那三类?成群分布的原因?答:种群的内分布型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的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种群的内分布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 1 均匀的(uniform)。
○2 随机的(random)。
○3 成群的 (clumped) 。
成群分布的原因:○1资源分布不均匀。
○2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3 动物的集群行为。
5.种群数量统计的边界如何划分,常用的两种方法是?答:6.三种生命表的区别? K 因子分析?答:( 1)三种生命表是指动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综合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
这样的一组个体叫做同生群,这样的研究叫做同生群分析。
静态生命表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而编制的,称作静态生命表。
生态学复习习要点
《生态学》学习指导与复习思考题绪论知识框架.. 生态学是什么?——研究对象,概念,分枝学科,交叉学科.. 形成和发展;——主要的历史阶段,代表性任务,重要学术著作.. 现状如何?——对象变化;手段变化;范围扩大.. 如何学习?—方法论,研究手段名词概念(注意对应的英文术语,下同):生态学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副生物圈进化生态学化学生态学GAIA学说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学?你认为生态学的本质是研究什么?2、生态学的研究层次有哪些?这些层次在生态学不同的发展时期各有哪些偏重?3、生态学的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哪些?各时期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4、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如何认识“生态学的社会化、生态学必须科学化”?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知识框架:.. 生态因子的特点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方式;..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重点问题提示:.. 生态因子作用特点:综合性、主导性、限制性、直接/间接性、阶段性、不可替代和相互补偿、.. 光、温、水、土----对生物有什么用?生物如何获得取这些资源?.. 正常条件下生物如何适应(时间、空间变化)?太多、太少将产生什么影响?生物如何适应?适应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行为等方面有何表现?名词概念(注意对应的英文术语)物种(种)种群环境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主导因子最小因子法则耐受性法则限制因子生态幅适合度指示生物驯化休眠滞育内稳态阳性植物叶面积指数光饱和点昼行性动物光周期现象短日照植物Bergman规律Allen规律三基点活动积温物侯少浆液植物恒渗植物团粒结构复习思考题:1、生态因子一般被分为哪五大类型?哪些是直接作用?哪些是间接作用?生态因子作用有什么特点?2、Liebig的最小因子法则和Shelford 的耐受性法则分别是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什么特点?生物的耐受曲线在生态幅宽狭不同的生物中,其图形上有什么特点?3、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对生物的适合度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生物依赖于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生物才能生存并进化;同时,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3.现代生态学的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研究对象的层次性更加明显,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扩展;国际性是其民展趋势。
4.简述经典生态学的几个学派及其特点法瑞学派:重视群落研究的方法,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的类型,建立了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北欧学派:重视群落分析、森林群落与土壤pH值关系。
英美学派:重视群落的动态,从植物群落演替观点提出演替系列、演替阶段群落分类方法,并提出了演替顶极的概念。
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与优势种,建立了一个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并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与植被制图工作。
5.简述生态因子的概念及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不可替代作用和补偿作用;阶段性作用。
6.关于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有哪些定律?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主要有以下两个定律:A.Leibig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食物的量;不少学者对此作了两补充: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要考虑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出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应作几点补充:生物能够对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窄;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很宽的生物一般分布较广;在一个因子处于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耐受性会受影响;生物不同生长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繁殖往往是敏感期;生物实际并不是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可能有其它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
生态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生态学二问答题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2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4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5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6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7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参考题)第二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一名词解释1系统(system)2生态系统(ecosystem)3食物链(food chain)4食物网(food web)5营养级(triphic level)6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7能量流动图(energy flow diagram)8生态平衡9生态危机10反馈(feedback)二问答题1从负反馈调节入手,谈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2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有哪些类型?3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基本功能4为什么说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5简述系统的概念与系统特征6简述生态系统概念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7简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表示方法与评价8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平衡的标志9简述生态危机的概念与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10(讨论)根据生态系统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西部大开发,环境保护要先行第三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一名词解释1物质循环(cycle of material)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ycle of bioecochemistry)3周转率(turnover rates)4生物放大作用5库(pools)二论述题1简述物质循环的一般模式;2全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模式图及特点;3C-循环模式图及其特点;4N-循环模式图及特点;5论述有毒物质的循环及生态危害;第四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名词解释1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ies)2初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3次级生产量(secondary production)4生物量(biomass)二简答与论述题1用热力学定律解释生态系统的有序性。
生态学思考题
1.分析生态入侵的发生机制,并收集中国生态入侵的名录,并评估其危害性。
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就是生态入侵。
生态入侵的途径主要有 4 种:自然传播,种籽或病毒通过风、水流或禽鸟飞行等相关方式传播;贸易渠道传播,物种通过附着或夹带在国际贸易的货物、包装、运输工具上,借货物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发散性的流转而广为传播;旅客携带物传播,旅客从境外带回的水果、食品、种子、花卉、苗木等,因带有病虫、杂草等造成外来物种在境内的定植与传播;人为引种传播,人类由于对被引种地的生态系统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所引物种导致被引种地生态系统失衡,造成物种灭绝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般地说,外来物种入侵过程经历这样四个时期:引入和逃逸期、种群建立期、停滞期和扩散期。
在引入和逃逸期期间,外来物种被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到以前没有这个物种分布的区域,有些个体经人类释放或无意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去接下来,外来物种开始适应引入地的气候和环境,在当地野生环境条件下,依靠有性和无性繁殖形成自然种群,这就是所说的种群建立期。
外来物种经过一定时间对当地气候、环境的适应,开始进入停滞期,这一期间,外来物种表现为具有一定的种群数量,但其通常并不会马上大面积扩散,而是表现出“停滞”状态,有些物种甚至要经过几十年才开始显示出入侵性。
最后,当外来物种形成了适宜本地气候和环境的繁殖机制,具备了与本地物种竞争的强大能力,而当地又缺乏控制该物种种群数量的生态调节机制的时候,外来物种便进入了扩散期。
这一时期里,外来物种大肆传播蔓延,形成“生态”爆发,并导致生态和经济危害。
2003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16种外来入侵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1 哺乳类1.1 海狸鼠(獭狸)(Myocastor coypus)又称草狸獭、沼鼠,是啮齿目海狸科以草食为主的动物,原产于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地,我国最早于1953年从前苏联引进到东北。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organism)及环境(environment)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分支情况是怎样的?按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 ecology): 研究重点是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多度和种群动态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能流、食物网和营养循环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研究景观结构及其过程的科学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3、环境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概念:环境生态学就是研究在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等,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第二章生态系统1、什么叫系统?系统有哪些性质?系统(system)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有哪些性质:(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4)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
2、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和类型分别有哪些?生态系统:是指生境(habitat)和占据该生境并联结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环境,包括:⑴气候因子;⑵无机物质;⑶有机物质;生物群落,包括:⑴生产者;⑵消费者;⑶还原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级生态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1.限制因子定律:在所有因子中,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范围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就称为限制因子。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3.原生演替、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原生演替:是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原生演替系列包括从岩石表面(光照强烈、极端干旱)开始的旱生演替系列和从湖底(光照不足、水分过多)开始的水生演替系列。
进展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群落的生产力由低到逐步增高、群落逐步发展为中生化,生物群落对环境的改造逐渐强烈。
如从稀疏的植被逐步演变为森林群落。
逆行演替:与进展演替相反。
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不能充分利用环境,生产力逐渐下降,不能充分利用地面、群落旱生化,对外界环境的改造轻微。
如过度放牧和滥砍滥伐森林常会导致逆行演替。
4.生态入侵:由于人们的有意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方,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不断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5.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6.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生态位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7.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8.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如:植物→昆虫→青蛙→蛇→鹰。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即为食物网。
9.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0.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11.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幅。
在生态幅中有一个最适区,在这个区中生物生理状态最佳,生殖率最高,数量最多。
生态幅是由生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许多生物的生态幅都是比较宽的。
12.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13.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14.冷害和冻害: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冻害:生物在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15.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17.种群和群落: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18.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19.生物浓缩:指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上许多生物种群或者生物个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富集。
20.生物圈:它由大气圈下层、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活动于其中的生物组成。
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生态系统。
21.频度: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22.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过多或过少,即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都会限制生物的生存、生长、发育。
即为耐性定律。
23.内稳态:身体内部能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即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一个生物体的体内环境(如体温、氧浓度、体液等)总保持稳定。
内稳态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
具有内稳态机制的生物借助于内环境的稳定而相对独立于外界条件。
内稳态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4.光的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消耗掉的相平衡之处,即所谓的光的补偿点。
25.温度的日较差(年较差):一日当中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之差叫日较差。
在一日当中,中午13-14时温度最高,凌晨日出前最低;气温有四季变化,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的温度之差叫年较差。
在一年当中,北半球7-8月温度最高,12月-次年1月最低。
26.外温动物、内温动物、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生活史:外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内温动物,通过自身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生物学零度,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生物生长发育需要的下限温度;有效积温,对生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生活史,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27.生殖价:某年龄雌性个体平均对未来种群增长所做出的贡献。
是个体对下一代的贡献大小。
28.他感作用: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阻止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这种现象称他感作用, 或叫异株克生。
是生存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种间和种内都有这种现象。
29.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初级生产(或第一性生产):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把无机物合成、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
由于这种生产过程是生态系统能量贮存的基础阶段,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生产过程称为初级生产,或第一性生产。
次级生产: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净初级生产量都可能流失到这个生态系统以外的地方去。
对动物来说,有些净初级生产量或因得不到、不可食或动物种群密度低等原因,总有一部分未被利用或不能利用。
即使被动物吃下去的植物,也有一部分通过粪便的形式被排出体外。
在被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动物的呼吸代谢和生命的维持。
这部分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被散失掉,剩下部分才能用于动物各器官组织的生长和繁殖新的个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次级生产量。
二.问答1.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
(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作用。
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是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
此外,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
(3)日照长度的变化使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律;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
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2.试述温度的生态作用。
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
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一般说来,生物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变缓。
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
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和深刻的影响。
温度对生物的生态意义还在于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如引起湿度、降水、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食物和其他生物活动和行为的改变等,这是温度对生物的间接影响。
3.试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1)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生物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因此,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活动。
此外,水有较大的比热,当环境中温度剧烈变动时,它可以发挥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2)水对生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水量对植物的生长也有最高、最适和最低3个基点。
低于最低点,植物萎蔫,生长停止;高于最高点,根系缺氧、窒息、烂根;只有处于最适范围内,才能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以保证植物有最优的生长条件。
在水分不足时,可以引起动物的滞育或休眠。
(3)水对生物的分布的影响。
水分状况作为一种主要的环境因素通常是以降水、空气湿度和生物体内外水环境三种方式对生物施加影响,这三种方式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空间分布。
降水是决定地球上水分状况的一种重要因素,因此,降水量的多少与温度状况成为生物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
我国从东南至西北,可以分为3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可分为3个区,即湿润森林区、半干旱草原区及干旱荒漠区。
4.简述生态位理论及其在农林生产中的应用。
不同时间的作物对外界环境因子的需求不同,在垂直空间上的资源利用,如氧气,阳光,水分等的分时分地利用,从此在功能上实现最大化利用资源。
5.试述自疏法则及其在农林生产应用价值。
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
应用价值:6.简述种群调节的主要机制。
种群调节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的增长势和环境对种群增长的限制这两个反向力之间的平衡而达到的。
种群本身内在增长势就是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它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对任何种群都可导致指数增长。
因此,种群主要由气候,资源,捕食者,寄生者或疾病等环境因素所决定。
生态学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假说来解释种群的动态机制。
(1)气候学派。
(2)生物学派。
(3)食物因素。
(4)自动调节学说。
7.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试述水生演替要经历哪些过程?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包括以下演替阶段:①地衣植物群落阶段:地衣在裸岩定居,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加上物理、化学定居风化作用,使岩石风化,加上地衣残体积累少量有机物质;②苔藓植物群落阶段:依靠地衣植物较长时间的生活,形成的少量土壤,苔藓植物定居,苔藓植物的较大个体加速了土壤的形成过程;③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土壤积累到一定量后,耐旱的草本植物开始进入并定居,种子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更加强烈,小气候和群落环境逐步形成,土壤加厚,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④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发展到一定阶段,木本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步形成以灌木为优势的群落;⑤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乔木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乔木植物开始定居,并逐步发展成乔木占优势的群落;随着演替的进行,最终形成区域的地带性植被(顶极群落)。
水生演替所经历的过程: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