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小学音乐十二册第三课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小学中学高中

合集下载

音乐教案-小学五年级音乐(十册第二课)教案

音乐教案-小学五年级音乐(十册第二课)教案

音乐教案-小学五年级音乐(十册第二课)教案课题:音乐教案-小学五年级音乐(十册第二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歌曲《茉莉花》的歌词和曲调。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茉莉花》的歌词和曲调。

2. 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形式。

3. 团队合作的歌曲表演。

教学准备:1. 《茉莉花》的歌曲录音。

2. 课件或黑板。

3. 音乐乐器或伴奏器材。

教学流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对比。

2. 引入本节课的歌曲《茉莉花》。

Step 2:学习歌曲(10分钟)1. 放歌曲《茉莉花》的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

2. 分段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唱。

3. 指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曲调。

Step 3:分组合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歌手、伴奏、舞蹈等。

2. 指导学生在团队里互相合作,协调好各自的表演内容。

3. 每个小组进行一定时间的排练,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Step 4:整合表演(15分钟)1. 让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进行评价。

2. 整合不同小组的表演内容,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一次完整的《茉莉花》表演。

3. 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并进行集体评价和讨论。

Step 5:总结(5分钟)1.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你觉得在团队合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民间歌曲《茉莉花》,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表演中,通过亲身的经历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并克服表演中的问题,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三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三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三课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前言音乐是小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本文设计了一堂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小学三年级音乐课。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音乐的分类;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3.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本堂音乐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音符和节拍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音高和音色的基本认识。

2.音乐鉴赏与欣赏:本节课的音乐鉴赏内容为一首经典的民族民间歌曲《茉莉花》。

学生将会听取该歌曲的录音,并根据老师的指导,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的意义。

在欣赏活动中,学生将积极参与,理解并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3.合作表演:本节课的合作表演环节将选取教材中的一个简单合唱曲目《小兔子乖乖》。

学生将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演唱,另一个小组负责伴奏。

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学生将体验到和谐的集体合作,并培养自信和表达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5分钟):-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音乐基础知识学习(15分钟):- 老师用示意图和实际乐器展示音符和节拍的概念;- 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理解并掌握音符和节拍的表示方法;- 老师向学生介绍音高和音色的基本认识,帮助学生发展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音乐鉴赏与欣赏(20分钟):- 老师播放《茉莉花》录音,并请学生仔细聆听;- 老师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的意义;- 学生分组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鼓励他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

4.合作表演(30分钟):- 老师将《小兔子乖乖》的歌曲分发给学生,并将他们分为演唱和伴奏两个小组;- 演唱小组和伴奏小组分别进行分组练习;- 学生进行全班合作排练,并在最后进行一次完整的合奏演出。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3课演唱《快乐的音乐会》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3课演唱《快乐的音乐会》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3课演唱《快乐的音乐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快乐的音乐会》是一首具有民歌风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六声徵调式,一段体的分节歌。

这首歌词曲结合紧密,级进、流畅的旋律不时的插入八分、四分休止符,使得旋律收放有度,巧妙地道出了小乐手吹、拉、弹、唱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顿,歌曲活泼欢快,耐人回味,是一首让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

学情分析: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的声音及其演奏方式是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一个难点,节奏掌握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最后一句结束句容易和前面的一句旋律易混淆,教师应善于引导,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设计意图:1.关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是简单地教学生学唱歌曲,而是通过一些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提供给学生更大的思考和探索空间。

让学生在听听、看看、猜猜、唱唱、玩玩中学会了歌曲。

2.关注学生的有效发展。

有效教学的内涵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获得认知(主要是歌曲中出现的几种节奏型);情感(愉悦陶冶学生的心灵,体验与动物朋友游戏、唱歌、表演带来的快乐);学习能力(观察力、倾听力、语言组织能力、模仿和迁移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3.关注音乐作品美感的传递与表现。

为了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幽默和风趣,通过图片的设计,教师的歌声、表情、情绪的带动和感染,营造相应的情境氛围,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意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了解二胡、唢呐、小鼓的声音及演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音乐想象力与音乐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体会快乐的情绪,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人音版音乐二上第3课《快乐的音乐会》word教案

人音版音乐二上第3课《快乐的音乐会》word教案

《喜悦的音乐会》一、教学内容:《喜悦的音乐会》曲调欢乐开朗、琅琅上口,从歌词来说,歌词风趣滑稽,拟人化强,整体比较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

学生十分喜欢小动物,更喜欢和小动物做朋友,一起唱歌游戏,沉浸在欢乐热烈的气氛当中。

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这首歌曲中还含有休止符、儿化音、象声词等,能让学生感受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歌曲欢乐滑稽的情绪特点,掌握休止符节奏和两段歌词中象声词的例外节奏:滋妞妞滋妞滋妞得儿喂;的的打打的的打打的打得儿喂,初步学习用欢乐的声音演唱歌曲。

这首歌曲的难点之一是休止符节奏0××,还有就是例外乐器发出的声音节奏不一样,而且这一节奏还与休止符节奏紧紧相连,作为第一课时的新授内容,应该作为难点来解决。

借助形象的图谱和教师的有用引导,让学生理解并正确表现休止符和例外乐器的声音节奏,是突破难点的严重方法。

三、教学目标:1、充分感受演奏奏乐器时欢乐的情绪2、能用喜悦、开朗的歌声演唱《喜悦的音乐会》3、乐于参与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四、教学的组织过程:根据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活动强调学生的感受欣赏,自主探索和发现,大胆尝试和表现。

围绕“欣赏感受——理解学习——解放探索、尝试——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提升经验——充分表现”这一思路展开活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1、律动2、过度谈话“我们一起用手中的打击乐打出世界上最佳听的音乐,大家准备好了吗?老师能从你们的眼睛里看到喜悦吗?嗯,眼睛特别明朗,脸上挂着微笑。

老师看到了你们心中的喜悦。

”(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笑脸)“大家想不想把我们心中的喜悦延续下去?那老师就带你们去参加一个喜悦的音乐会.3、欣赏感受音乐旋律首先是给学生听觉欣赏和感受(听!森林里传来了音乐声,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学生统统欣赏音乐,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听出来了吗?热烈吗?)[设计思路:让学生解放理解想象音乐表达的欢乐和热烈的意境。

二音下第3课教案

二音下第3课教案



新授课
知识与 能 力 过程与 方 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 点 点 法 法 具
学会唱《有个洋娃娃》,初步感受与体验不同国家、不同 音乐风格的儿歌。 通过学习《有个洋娃娃》,使学生能初步感受与体验不同 国家、不同音乐风格的儿歌。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学打新的手号。 模仿木偶戏的表演。 指导、教唱、示范。 学唱、动手练习。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续) :
五、学新知识。 在歌曲中找到这两个新音:si、do`,请学生跟随教师做新手号 的练习。 六、唱唱演演。 教师启发学生比较 《小燕子》 与 《有个洋娃娃》 这两首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的歌曲风格。 一首是中国儿歌, 一首是印度尼西亚儿歌。 (运 用旋律、节奏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
板书设计: 感知音的高低(六) 《有个洋娃娃》
教 材 分 析
难 教 学 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歌。 教师播放以前学过的歌曲《小燕子》,请学生边唱边跳。 二、演木偶戏。 教师随录音带伴奏范唱歌曲《有个洋娃娃》并且做木偶戏的表演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多做几次表演,表演时要诙谐、幽默有趣,将洋 娃娃可爱的形象展示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唱新歌。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有个洋娃娃》,可以让学生听唱歌曲,也 可以跟随教师轻声学唱歌曲。 四、巩固知识:段落反复记号。 表示唱完第一段后,从头反复跳过第一直接唱第二结束。
教 材 分 析
难 教 学 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演唱歌曲《找朋友》 师:同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游戏中的歌曲吗? 生:…… 师:这个游戏大家都玩过,叫做《找朋友》 ,接下来我们就做这个小游戏,帮助 音符找朋友,好不好? 生:…… 二、认音符 师:我们在做游戏之前先认识下我们要帮助的对象——音符。 1、拿出音符与唱名的卡片,让学生认识音符 1、2、3、4、5、6、7 和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的对应关系。 2、打乱 7 个音符和唱名的顺序,让学生来辨认。 三、音乐游戏 请出 7 名同学上台,拿着打乱了顺序的唱名卡片隔空站好,播放音乐 《我的朋友就是你》 , 然后请拿着音符卡片的同学,在找到自己相对应的朋友后, 同时举起手中的卡片,台下的学生拍手直到音乐结束。 四、学习歌曲《音阶歌》 师:大家玩得真开心呀!音符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也特别的高兴!这不,它们唱 着《音阶歌》感谢我们来啦! 1、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有没有找出歌曲当中哪句最能体现音符小精灵爬上坡又滑下坡?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如没有找到,老师可以范唱歌曲,并用手势提示) 生:……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歌曲《海鸟的家园》》教学设计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歌曲《海鸟的家园》》教学设计

海鸟的家园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二年级2、学科:音乐3、课时:1课时4、课型:歌唱综合课二、教材分析《海鸟的家园》是一首夏威夷民歌,C大调,2拍,歌曲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新的音44(fa)的音高及手号动作,并体会这个音与其它音的音高关系。

歌曲还多处运用跳音记号和力度记号,这样使歌曲的演唱形式更丰富,使歌曲的情感更富有感染力。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音乐的学习较有兴趣,但对节奏的稳定及音准的掌控意识还不够强,需要直观的模仿和老师的示范,二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较强,如何让学生通过音乐把能力展现出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抓住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挖掘音乐的潜能,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并展现音乐中的美。

四、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准确掌握歌曲中的跳音记号与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运用,在歌曲学习中感知、体验、建立4(fa)的音高观念,并感受夏威夷琴的音色。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音乐的美感。

3、培养学生要有爱护动物的精神,加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在学习过程中感知、体验、建立4(fa)的音高观念,学会4(fa)的手号动作,初步学会演唱《海鸟的家园》。

2、教学难点:歌唱过程中力度的变化,以及标有跳音记号乐句的唱法。

六、教学方法:模唱法、听唱法、教唱法七、教具:多媒体、电子琴、夏威夷琴、夏威夷果、咖啡、头饰、打击乐器等八、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播放歌曲《海鸟的家园》,学生有序进入教室。

2、师生音乐问好。

(二)游戏训练1、声音游戏训练小青蛙在唱呱……老青蛙在唱呱……2、手号游戏训练听音做手号(do re mi fa sol la)(三)新课导入1、老师拿出一袋夏威夷果和一盒咖啡,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东西。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有谁看过或者吃过吗生:“夏威夷果”、“咖啡”“我看过”、“我吃过”……师:没错,你们回答得真好。

小学音乐第三册教案

小学音乐第三册教案

小学音乐第三册教案教案标题:小学音乐第三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合作意识。

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

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音符、节拍、音阶等。

2. 声音的产生和特点。

3. 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技巧。

4. 音乐欣赏和表演。

教学步骤:第一课:音符和节拍1. 引入:通过播放不同节拍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节拍的规律性。

2. 讲解音符和节拍的概念,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不同音符和节拍的演奏方式。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节拍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节奏感。

第二课:声音的产生和特点1. 引入:通过观察不同乐器的演奏和声音特点,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讲解声音的音高、音色和音量等特点,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感受不同声音的差异。

3. 练习:学生自由选择乐器,进行简单的演奏和声音比较。

第三课:乐器的分类和演奏技巧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乐器的图片和演奏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2. 讲解各类乐器的演奏技巧和基本指法,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演奏技巧。

3. 练习:学生分组选择不同乐器进行合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音乐表演技巧。

第四课:音乐欣赏和表演1. 引入:播放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的音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欣赏和分析,讨论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表演技巧。

3. 学生自行准备一段小型音乐表演,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奏和表演,评估他们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如练习乐器演奏、听力题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表演评估:评估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音乐录音和视频资源,用于示范和欣赏。

2. 乐器和乐谱,供学生练习和演奏使用。

3. 图片和视频资源,用于介绍乐器和音乐风格。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课《知识与技能 发声练习、铃鼓》教学设计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课《知识与技能 发声练习、铃鼓》教学设计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课《知识与技能发声练习、铃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道如何正确发声•学会用铃鼓伴奏歌曲•熟练掌握简单的发声练习教学内容及安排1.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唱一首简单的歌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2.发声练习(10分钟)–给学生讲解发声的重要性–教授正确的呼吸和发音方法–给学生一些发音练习,如“嘻嘻哈哈”、“阿口阿口”3.铃鼓节目(20分钟)–讲解铃鼓节奏的基础知识–分发铃鼓,让学生根据简谱敲打–教导学生如何合作演奏,如何配合–学生分别表演不同的曲目,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等4.歌曲练习(20分钟)–介绍一个简单的歌曲–向学生解释歌曲的歌词和内容–让学生跟随着简谱唱歌,并使用铃鼓伴奏–让学生分组试着唱一遍,给出反馈和指导5.课后延伸(5分钟)–提供一些关于音乐和发声的阅读材料和资源–鼓励学生参加音乐类活动和课外辅导教学评价1.参与度(30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该课程中–参与的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和参与活动2.熟练度(30分)–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铃鼓伴奏歌曲–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3.合作度(20分)–学生是否能够合作,在铃鼓表演中进行良好配合4.知识储备(20分)–学生是否从教学中学到了有关音乐和发声的基础知识–学生是否理解了课程中的歌词和内容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设立发声练习和铃鼓演奏两个环节,加强了学生对简单乐器和发声方法的认识。

教师应当更多地注重于学生的实际体验,情感体验更容易让人产生记忆和兴趣。

在铃鼓环节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表演、示范和鼓励鼓舞学生参与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课后延伸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游戏、欣赏和听力训练,激发学生眼界和灵感。

总之,在教学设计上需要注重教学策略、方法多样化,以及注重一些心理、教育学方面的考虑。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课《知识与技能发声练习、铃鼓》教案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课《知识与技能发声练习、铃鼓》教案
2.发声练习:引导学生正确发音,练习不同的音高、音长,培养良好的音准和节奏感。
3.铃鼓节奏训练:教授铃鼓的基本演奏方法,练习简单的节奏组合,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作能力。结合歌曲《小星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节奏。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和音乐理解四个方面。
6.整体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习,我们了解了发声练习的基本概念、音准控制和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发声和节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音乐感知:培养学生对音高、音长、音色的敏感度,提高音乐听觉辨识能力。
2.音乐表现:通过发声练习和铃鼓节奏训练,增强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升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3.音乐创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尝试创作简单的节奏组合,培养音乐创作能力。
4.音乐理解: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符号、节奏和旋律的关系,提高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能力,培养音乐鉴赏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达音乐和创造音乐,全面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音准控制和节奏感培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演唱、敲击铃鼓等方式,帮助大家理解并掌握。

小学音乐:第三课 雨花(教学实录)

小学音乐:第三课 雨花(教学实录)

小学音乐标准教材小学音乐:第三课雨花(教学实录)Learning music can cultivate sentiment, improve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makepeople happy, and make life colorful.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小学音乐:第三课雨花(教学实录)第三课雨花教学目标:1、聆听《踩雨》《雨中花园》和《暴风雨》。

“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

它带给人们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联想与想象,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3、学唱《踩雨》和《雨中》,进一步唱好二声部。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比较轻快,注意演唱时的轻盈跳跃的感觉。

2、符点节奏的掌握和切分音演唱的准确性。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唱歌曲《踩雨》,聆听合唱歌曲《踩雨》2、体会歌曲中,活泼、轻松、可爱的形象。

教学重点:1、感受音乐形象2、符点节奏的掌握和切分音演唱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1、听范唱: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复听:感受哪一句歌词最能表现出我们在雨天里踩着小雨时的乐趣?3、难点处里:“踩呀踩呀……”让学生们站起来一起有节奏的做一做脚上的动作。

师:我们踩着小雨走到哪去了?“踩着了一页夏天的童话”处理:后十六、切分、符点节奏。

师:同学们做的真好!那能不能把歌词有节奏的朗读下来那?4、师范读歌词5、生齐读歌词师:下面,老师来为大家演唱一遍歌曲,听一听,哪个乐句的唱法与其他乐句的唱法不一样?6、处理难点:“哎哎咳咳踩雨呀!”用了连音、断音的唱法。

让学生们唱一唱!7、完整学唱歌曲:师唱一句曲谱,生填一句歌词。

教案:小学音乐教案第十册第二课

教案:小学音乐教案第十册第二课

教案:小学音乐教案第十册第二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我们的田野》的旋律与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

2.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

3.歌曲欣赏与团队协作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我们的田野》的旋律与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我们的田野》,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旋律。

教师逐句教唱歌词,让学生跟唱。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3.歌曲欣赏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歌曲《我们的田野》,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风格。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4.歌曲演唱技巧学习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发声、咬字等。

学生实践,教师指导,提高演唱水平。

5.团队协作活动学生分组,每组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各组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回家后,独立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2.观看歌曲《我们的田野》的视频,学习演唱技巧。

3.与家长分享歌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我们的田野》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歌唱技巧,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继续学习和实践,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我们的田野》,学生认真聆听。

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学生跟唱。

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学生跟唱。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歌曲欣赏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歌曲《我们的田野》,学生认真聆听。

教案:小学音乐教案第十册第二课

教案:小学音乐教案第十册第二课

教案:小学音乐教案第十册第二课教案标题:小学音乐教案第十册第二课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歌曲《星星之火》。

2. 学习音符“儿”和“六线谱”的读法和演奏。

3. 了解音乐的节奏和动感。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演奏歌曲《星星之火》。

2. 学生能够正确读出音符“儿”和“六线谱”。

3. 学生能够体会音乐的节奏感和动感。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

2. 歌曲《星星之火》的CD或音频设备。

3. 笔、纸和六线谱。

教学过程:Step 1: 激发兴趣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星星之火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星星之火就是指小小的火花或火星,也可以比喻为希望和信仰。

”然后,教师播放歌曲《星星之火》,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节奏和动感。

Step 2: 学习歌曲教师将歌曲《星星之火》的歌词分发给学生,并一起唱歌。

教师逐句解释歌词的意义,并教导学生正确的咬字和表达方式。

Step 3: 学习音符和六线谱教师向学生展示音符“儿”和“六线谱”的图示,并解释它们的读法和演奏方法。

然后,教师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读出音符和演奏。

Step 4: 练习合唱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练习歌曲的合唱。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并互相评价彼此的演唱效果。

教师在其中提供指导和建议。

Step 5: 总结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教师也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拓展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活动,创作自己的歌曲,表达对希望和信仰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可以尝试用乐器伴奏歌曲《星星之火》,增加音乐的层次和丰富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学习、音符和六线谱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和体会音乐的节奏和动感,增强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创作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显示,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帮助,但是在组织活动和指导学生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课(演唱)采山湘艺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课(演唱)采山湘艺版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采山》音乐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采山》音乐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采山》音乐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3.音乐知识评价:通过提问和测试,了解学生对歌曲《采山》的音乐知识掌握情况,如旋律、节奏、音高、和声等。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的疑问,帮助他们巩固和深化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4.创作评价:观察学生在音乐创作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创意表达和创作能力。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评价他们的创作成果,给予适当的反馈和建议。
(4)歌曲《采山》的文化内涵理解:歌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学生需要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欣赏相关民间音乐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歌曲《采山》时,教师可以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水流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山野之中,体验采野果的场景。
5.情感表达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演唱和创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评价他们的情感表达效果,给予适当的反馈和建议。
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对学生课后作业的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教授歌曲《采山》的过程中,作业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7.情感升华:通过学习歌曲《采山》,学生能够思考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他们能够分享学习音乐的心得和体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情感交流,增强人际关系的亲密度。

第3课《演唱哦,十分钟》教案

第3课《演唱哦,十分钟》教案
5.增进学生对集体合作意识的认识,培养团队精神。
本节课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基础,注重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哦,十分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歌词记忆和演唱技巧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歌曲中的节奏拍子,我会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歌曲表达情感相关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我们将进行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在合唱中做到声部协调和情感表达。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同学们在合唱时,声部协调和音准控制方面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合唱技巧的讲解和练习,让同学们在反复实践中掌握要领,提高合唱水平。
最后,我注意到在课堂总结环节,有同学表示对某些知识点仍存在疑问。为了确保大家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内容,我决定在课后设置答疑时间,鼓励同学们主动提问,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惑。
-集体合唱:通过集体合唱,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
举例:《哦,十分钟》中的一些特定旋律转折和节奏变化,如歌曲高潮部分的旋律起伏和节奏感,需要学生重点练习和掌握。
2.教学难点
-歌曲情感的表达: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准确表达歌曲中的情感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反复练习来突破。
-节奏拍子的准确度:歌曲中的一些复杂节奏和拍子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难点,需要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和掌握。

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十二册第三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小学中学高中

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十二册第三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小学中学高中

音乐教案小学音乐十二册第三课《土拨鼠》教学内容:一、学唱歌曲《土拨鼠》。

二、综合训练:三声部和唱片段。

三、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教学目的:一、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

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作品。

教具准备:一、贝多芬画像。

二、《欢乐颂》器乐独奏、交响乐中重唱、合唱、管弦乐合奏录音带。

三、录音机。

课时计划:三节。

(歌曲、综合训练二节,欣赏一节)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综合训练(十七页中)第一、三声部。

二、学唱歌曲《土拨鼠》。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歌曲《转圆圈》。

1、用《转圆圈》乐曲进行二部视唱练习。

2、无伴奏合唱,教师指挥。

重点: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3、随伴奏合唱。

重点: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表情的调动。

二、综合训练(十七页)1、内容简述:这是一条三声部发声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呈示部主题。

这个主题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

2、教师范奏(范唱)第一声部旋律。

1=bB 4/43.5 5 3.2 1 「2.3 5.3 2 - 「3.5 5 3.2 1 「23 2.1 1 - 「6.1 1 75 6 「61 75 6 - 「6.1 1 75 6 「61 75 6 - 「3.5 5 3.2 1 「2.3 5.32 - 「3.5 5 1.23 「2.1 26 1 - ‖3、集体视唱第一声部旋律。

4、哼鸣第一声部旋律。

5、教师范奏(范唱)第三声部旋律。

1=bB1 - - - 「7 - - - 「1 - - - 「7 - 1 - 「4.6 6 53 4 「46 53 4 - 「4.66 53 4 「46 53 4 - 「1 - - - 「7 - - - 「1 7 6 - 「7 - 1 - ‖6、由学生们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三声部的二部视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稳,唱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声部的准确、清晰,还要注意倾听另一声部。

音乐教案-小学五年级音乐(十册第二课)教案

音乐教案-小学五年级音乐(十册第二课)教案

音乐教案-小学五年级音乐(十册第二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十册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时欣赏教学内容:1、歌曲处理2、综合训练3、介绍乐器欣赏《渔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起立2、问好歌3、坐下
二、发音练习《双声部音阶模唱》1=c—d 声部间和谐、统一。

音色一致,音量适中,音准把握好!三、综训:1、今天,我请同学们做一次作曲家。

我们来给节奏进行旋律创作。

我们先来唱一唱谱,找节奏、旋律的联系与区别。

2、回忆以往的写作方法—重复及变化重复。

按重复写上缺少的小节。

3、启发学生在旋律上做一次变化。

四、歌曲处理: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来了》,大家一起唱一唱。

想一想,你正在和春姑娘做游戏,很顽皮的语气来唱。

2、问句和答句,有什么区别?最后“哈”字应怎样表达情绪。

五、欣赏(一)介绍民族乐器笛、箫、笙、唢呐、管子巴乌、筝、笙(二)欣赏(初听)1听一下由巴乌吹奏的《渔歌》主题曲。

2讲解本课各局部的内容,标出各局部标题。

(复听)1按老师所写的标题,想象各段内容。

(再听)进一步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调有所感受。

做听听想想:六小结:今天,同学们上课很认真,通过欣赏《渔歌》,大家对乐曲理解、鉴赏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

板书设计:晨曦、渔歌、欢唱、跳月、渔歌、远去课后记:。

2022年人音小学音乐二上《第三课音乐会》教案 (公开课获奖)

2022年人音小学音乐二上《第三课音乐会》教案 (公开课获奖)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聆听《三只小猪》2、聆听《快乐的小熊猫》3、表演《动物说话》4、乐器伴奏《我有一只小羊羔》二、教学总目标:1.能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像中的动物神态。

4.认识木鱼、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5.能准确地朗读歌谣,并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三、教材分析:1、轻音乐《三只小猪》外国器乐曲《三只小猪》是由一支轻音乐队演奏的乐曲,轻松、幽默,不乏谐谑,勾画了三只小猪愉快的生活场景。

乐曲在小猪的叫声中拉开序幕,在电子琴轻轻的主和弦的伴奏下,小猪柔和地欢叫着,短笛奏出了一条欢快、跳跃的旋律。

音乐声中,小猪似乎很内行地在弱拍上应和着。

接下来弦乐以小提琴齐奏出第二条风格不同的旋律。

电子琴接着奏出了第三条旋律,好像小猪们欢乐的舞蹈。

小提琴又齐奏出第二主题,在小猪的叫声中结束。

2、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快乐的小熊猫》是美术影片《熊猫百货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断。

音乐开始,首先由中提琴奏出的长音和小提琴奏出的碎弓音,渲染了大森林早晨美丽幽静的景色,在弦乐柔美的音响衬托下,竹笛吹出一段节奏自由的旋律,其音调清新,色彩明亮。

接着音乐出现了轻快跳跃的旋律,经过两小节的过门,引出了一段活泼明快的曲调。

单簧管吹出了4小节呆板、滑稽、憨厚的节奏音型,好像两只小熊猫摇晃着胖乎乎的身体在抬水。

接着乐队奏出快速的下行跳进的旋律,仿佛是小熊猫急促走进商店的步态,加上最后竖琴的刮奏,形象地表现了小熊猫一溜烟似地走进了商店柜台,开始接待来买东西的顾客。

3、歌曲《动物说话》《动物说话》是一首歌谣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降E羽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

旋律较为平和,级进与小跳相结合,采用重复、模进、变化重复的手法,紧密结合了语言的特点,表现了小动物稚嫩的拙态和叫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案小学音乐十二册第三课《土拨鼠》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土拨鼠》。

二、综合训练:三声部和唱片段。

三、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教学目的:
一、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

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作品。

教具准备:
一、贝多芬画像。

二、《欢乐颂》器乐独奏、交响乐中重唱、合唱、管弦乐合奏录音带。

三、录音机。

课时计划:三节。

(歌曲、综合训练二节,欣赏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十七页中)第一、三声部。

二、学唱歌曲《土拨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歌曲《转圆圈》。

1、用《转圆圈》乐曲进行二部视唱练习。

2、无伴奏合唱,教师指挥。

重点: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3、随伴奏合唱。

重点: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表情的调动。

二、综合训练(十七页)
1、内容简述:这是一条三声部发声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呈示部主题。

这个主题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

2、教师范奏(范唱)第一声部旋律。

1=bB 4/4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3.2 1 「23 2.1 1 - 「6.1 1 75 6 「61 75 6 - 「6.1 1 75 6 「61 75 6 -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1.2 3 「2.1 26 1 - ‖
3、集体视唱第一声部旋律。

4、哼鸣第一声部旋律。

5、教师范奏(范唱)第三声部旋律。

1=bB
1 - - - 「7 - - - 「1 - - - 「7 - 1 - 「4.6 6 53 4 「46 53 4 - 「4.6
6 53 4 「46 53 4 - 「1 - - - 「
7 - - - 「1 7 6 - 「7 - 1 - ‖
6、由学生们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三声部的二部视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稳,唱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声部的准确、清晰,还要注意倾听另一声部。

7、教唱第三声部旋律。

8、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可对半分),进行两部视唱。

9、在二部视唱基础上的二部哼鸣练习,注意音区的变化而引起力度的变化。

三、学唱歌曲《土拨鼠》。

1、歌曲简介:这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789——1792年与家乡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

当时人们有随身带土拨鼠到处流浪的风俗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在家中养狗、猫,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

这是一首表现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

土拨鼠,旱獭。

2、初听演唱录音。

3、6/8拍弱起节奏的练习。

4、视唱曲谱。

注意,带弱起的乐节(二小节为一乐节)、乐句(四小节为一乐句),在乐节、乐句处须用急呼吸换气。

5、按乐曲节奏读歌词,体会乐句与词的关系,找出并标
出换气位置。

6、练唱歌曲。

注意前两句与后两句力度上的对比。

7、齐唱《土拨鼠》。

四、作业:
1、视唱《土拨鼠》乐谱。

2、用竖笛吹奏这个旋律。

下课。

课后记:本课三声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声部是从属性质,主要以构造和声背景为目的,让小学生轻声哼鸣的同时,注意倾听整体音响效果。

另外,当唱“啊”时,力度自然加强,不需要有意突出这个力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第十七页)三声部合唱片断。

二、歌曲《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转圆圈》。

1、分声部视唱。

2、二部视唱练习。

3、二部合唱。

二:综合训练(第十七页)。

1、按第一课时的声部划分,分声部练第一、三声部的视唱。

2、第一、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3、用哼鸣的方法哼唱第一、三声部的二部合唱。

4、从第三声部的学生中抽四——六人,视唱第二声部。

5、第一、二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6、第二、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7、三个声部的三部视唱练习。

8、三个声部的三部合唱哼鸣练习,注意调整力度和速度。

9、条件较好的班级,用竖笛合奏这个三声部合唱片断。

10、欣赏:《故乡的亲人》(第五十七页},注意体会想念故乡、思念亲人的那种忧伤心情。

三:《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1、问答:《自新大陆》中的主题《念故乡》、美国歌曲《故乡的亲人》与《土拨鼠》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共同之处?(都表现了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凄凉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唱一遍歌曲旋律,要求学生区分歌曲的两个段落,并说出它们在旋律和情绪上的异同。

(前一段旋律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

3、朗诵歌词,请学生指出语气最为强烈的地方,(啊,
土拨鼠),对照旋律(全取曲最高音“3”处),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

4、讨论:应如何运用力度来表现这个高潮部分?(用较强的力度),整句是否都用较强的力度?(应随旋律的起伏而作强弱的变化)。

高潮部分出现了两次,是否可以在力度上做一些不同的处理?(前一个高潮部分力度较强,抒发对土拨鼠十分钟爱的强烈感情;而后面的高潮音则用较弱的力度来表现无可奈何的心情)。

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再得出结论。

5、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6、用竖笛练习吹奏这首歌。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练习情况。

下课。

课后记:《土拨鼠》这首歌的两大特点: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从小节的第六拍弱起。

启发学生意识到这两点,再去感觉基本节奏,自学起来会很方便。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巩固前两课时学习内容。

二、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较具准备:
一、贝多芬像。

二、录音机。

三、用电子琴演奏的《欢乐颂》录音;用童声合唱的《欢乐颂》录音;用重唱、合唱、管弦乐演奏(唱)的交响乐片段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第十七页)三声部发声训练,《念故乡》片段。

(1)、三声部的视唱练习。

(2)、竖笛合奏练习。

2、抽唱歌曲《土拨鼠》。

3、抽学生用竖笛吹奏《土拨鼠》。

小结、过渡:
这是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还创作了许多内容更深刻、规模宏大的大型作品。

关于贝多芬的简介,参看课本第二十一页。

二:贝多芬经典名作片段欣赏。

1、交响曲:
(1)《命运》(贝五)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田园》(贝六)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奏鸣曲:
(1)《月光》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题主题。

(2)《热情》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

(3)《春天》F 大调小提琴、钢琴第五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3、歌曲:
(1)《土拨鼠》A、用电子琴演奏的。

B、童声合唱的。

(2)《欢乐颂》A、用电子琴演奏的。

B、童声合唱的。

C、交响乐(贝九)第四乐章重唱、合唱片段。

4、另外欣赏童声合唱《念故乡》。

三:边听边想
1、再听《欢乐颂》片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如:兴奋、热烈、雄壮、宏伟、激奋……)。

2、引导学生们将《欢乐颂》与《土拨鼠》从情绪、力度、速度、结束音、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欢乐颂》《土拨鼠》
情绪热情、欢(明)快忧伤、低沉
力度强弱
速度快慢
结束音1 6
色彩明亮暗
3、用以上比较法将本节课所欣赏的八首作品归纳:
(1)《欢乐颂》类:《热情》、《春天》、《田园》及《命运》。

(2)《土拨鼠》类:《月光》、《念故乡》。

4、齐唱《欢乐颂》、或吹奏。

简单小结课堂学习情况。

下课。

后记:通过对比,让学生懂得同是贝多芬的作品,整体上感觉反差很大。

不同音的使用(特别是结束音)所造成明暗效果是不同的。

这也说明使用某些音或节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别的.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别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