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翠兰创制回顾
安徽省20大著名茶叶种类
安徽省20大著名茶叶种类安徽省20大著名茶叶种类安徽省位于中国中东部地区,多山地丘陵,是有名的产茶大省,安徽出名茶,名茶远名扬。
得道茶叶今天为大家纤细介绍下安徽省的著名茶叶种类,帮助大家了解更多中国茶知识。
祁门的祁红祁门红茶,又称祁门工夫红茶,是一种具有酒香和果味的红茶,出产于中国中部的安徽祁门县,简称祁红。
祁门红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中唯一的红茶,也被誉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此外还有印度的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乌伐红茶)。
休宁、歙县的屯绿屯绿,历史悠久,早在明万历年间,徽州一带就有四家茶号制作屯绿外销。
1851-1864年创制眉茶出口欧洲。
1950年后,生产由手工操作转为机械化。
此茶有炒青和烘青两种制作方法。
炒青茶芳香馥郁、茶味浓厚、汤色碧绿清晰;烘青茶颜色鹅黄、茶叶醇和、汤色明净。
屯绿在清咸丰年间,还由歙县茶区制成茉莉、珠兰、玉兰等花茶。
目前屯溪屯绿畅销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绿色的金子”。
黄山的黄山毛峰黄山毛峰,清朝名茶,属绿茶烘青类。
长期以来人们用“名山产名茶”的观点,推断黄山毛峰系明朝黄山云雾之后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歙县黄山。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徽州商会资料》)。
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
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黄山银钩黄山银钩因弯曲似钩,毫白如银而得名。
黄山银钩1972年首创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大谷运乡,是以毛峰之嫩度,炒青之制法,精采巧制而成的。
在茶叶专家们的关心指导下,经过茶农的数年试制,千锤百炼,才于1979年定型弯钩状,并定名为黄山银钩。
黄山为地名,银钩指品质。
此茶系近年创制,是全国名茶新秀。
一九八六年首次参加中国名优茶评比,以九十七点七五的高分,名列全国名茶的前茅。
刘友林研制新型茶机和茶叶
刘友林:研制新型茶机和茶叶作者: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2011年第05期自主创新苦心研制新型茶机、茶叶岳西县古坊乡的刘友林自1985年以自家的7亩茶园为基础创办名茶厂。
当年,刘友林通过努力,积极争取茶厂为“岳西翠兰”名茶定点生产厂家。
此后,刘友林对名茶的生产制作技术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1988年,在县有关茶叶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机械炒制“岳西翠兰”的试验。
当年机制翠兰样品在全县名茶评比中被评为第8名。
1989年刘友林继续进行试验,样品在评比中获得第6名,他率先使用的铁丝布烘筛式茶叶烘干在全县得以推广。
1990年,试验继续改进,样品在评比中获第4名,刘友林光荣地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此后,刘友林继续苦心钻研“岳西翠兰”,生产的“岳西翠兰”样品分别在1994年、1996年全县名茶评比中两度荣获第一名。
1999年,刘友林历经11年艰辛,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自动制作名茶机。
该机除投叶外,杀青、理条、初烘、散热、复烘等工序全系自动流程,操作简便,性能优异。
刘友林在研究茶叶机械的同时,苦心钻研名茶品种。
自90年代以来,刘友林通过积极探索,结合“岳西翠兰”生产实践和理论学习,于2002年成功研制出名茶新品种——“长岭兰芽”,该茶于2003年、2005年分别荣获第五届、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和特等奖。
良性竞争使每亩效益达6000元林兰名茶厂与周围的62户茶农签订了联营合同,无偿向他们提供了茶叶生产的各项技术和服务,并对整个茶园管理和采摘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督。
茶厂每年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将联营户的鲜叶统一收购起来,从而形成茶厂茶园分户管理、采摘,茶叶统一加工、销售的经营模式,既解决了厂方茶园管理难、鲜叶采茶难等问题,又能有效把住质量关;同时既解决了茶农制茶难、卖茶难问题,又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保障,真正实现了“双赢”。
特别是“长岭兰芽”茶的成功创制,不仅大大提高了茶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联营茶户经济效益。
绿茶--岳西翠兰介绍
绿茶--岳西翠兰介绍岳西翠兰名茶是生长在大别山区的优质云雾茶。
新创名茶。
产于皖西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境内的主薄、头陀、来榜区。
该地原属陆羽《茶经》所载盛产茶叶的寿州和舒州,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
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峡谷之中,周围树木葱笼,百花溢香,云雾弥漫。
“岳西翠兰”是在地方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制作技术基础上创制的。
谷雨前后采一芽二叶,用竹帚翻炒杀青,继而手工造形,后经炭火烘焙而成。
其外形优美,芽叶相连,自然舒展,酷似小兰花;其汤翠绿明亮,香气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
岳西翠兰茶产于安徽省大别山腹部的岳西县。
该茶外形芽叶相连,舒展成朵,色泽翠绿,形似兰花,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醇浓鲜爽,叶底嫩绿明亮。
岳西翠兰创制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1985年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全国名茶。
1茶叶历史岳西翠兰茶产于安徽省大别山腹部的岳西县。
该茶外形芽叶相连,舒展成朵,色泽翠绿,形似兰花,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醇浓鲜爽,叶底嫩绿明亮。
岳西翠兰创制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1985年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全国名茶。
并在1991年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银质奖,1996年获农博会金奖。
岳西名优茶叶于1985年5月经安徽省新名茶与良种茶审议会评审正式定名为“岳西翠兰”,同年6月在国家农牧渔业部召开的全国优质名茶评选会上被评为11种全国名茶之一并首先在南京茶庄试销,深受广大饮茶消费者的喜爱。
1985年包家河的石佛寺和姚河的黄树试制的岳西翠兰,在安庆地区名优茶评比中夺得前2名。
同年将2个试制点茶叶混合,送农业部参加全国评比,评为全国新创名茶。
1989年全国名茶复评中,再次荣获名茶称号。
1990年代岳西县又相继开发岳西翠芽、岳西翠尖,形成了岳西翠兰名优茶系列。
岳西翠兰茶园全部分布在深山壑谷之中,绝大部分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茶园终年云雾迷漫,茶芽鲜嫩肥壮。
岳西翠兰茶叶,一般在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经拣剔、摊凉、杀青、理条、毛火、足火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制作工艺考究。
家乡特产调查与推介(安徽安庆)
岳西特产推介---2、豆粑
豆粑的制作工艺较复杂,制作豆粑是农村冬季的一件 大事。选质量上乘的籼米制出的豆粑才有韧性,先把精选 好的原料添水浸泡14小时左右,按10斤籼米配3斤杂粮(如 绿豆、黄豆、荞麦、芝麻等)的比例,拌和均匀后按5:1 兑好水磨浆。 豆粑浆磨成了,接着就是烫豆粑了。烫豆粑 约需五、六个人配合才行,首先要安排一个有经验的人, 站在锅边,等锅烧红后用丝瓜莆蘸油擦锅,然后用长柄木 瓢或铁瓢舀半瓢豆粑浆,沿锅边均匀倒上薄薄一层,有空 缺的地方用河蚌壳或刷子迅速刷匀,使薄饼厚度一致。约 五分钟,一张豆粑饼就烫好了。之后把烫好的豆粑饼铺在 倒放过来的竹筲箕上,由等候在旁边的人快速端走,把它 放到一个直径约五尺的扁平晒筐中冷却。豆粑饼冷却后便 折成长一尺五寸宽一寸半的条状,交给另一个人切成条状 豆粑。接下来就把切好的细条状豆粑放到晒筐里晾晒,直 到晒干为止。
岳西翠兰创制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1985年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称号,被 评为新中国首批新创"十大名茶"之一。 此后,两度获得中国国际(芜湖)茶博会 金奖、1991年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银 质奖,1996年获农博会金奖、"安徽省十 大名茶"称号、中茶杯金奖、2010年至 2012年四度成为国宾礼茶,2011年全国" 两会"专用茶。2013年4月在北京第三届 中茶博览会荣获评比金奖。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5、桑皮纸
岳西桑皮纸是采用产自大别山腹地安徽省岳西县 境内毛尖山乡地区 ,生长的桑树的皮为原料,经过30 多道传统手工工艺制造而成的特种纸张。 岳西县生产 桑皮纸的历史悠久 ,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2008年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出身岳西县毛尖山乡造纸世 家的王柏林先生获该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传承人"的称号,成为该项源自目前国内仅有的三个代 表性传承人之一。
211223711_中国石化:助岳西茶业升级_开创乡村振兴新模式
Rural Revitalization ·乡村振兴19又是一年春茶季。
知名品牌岳西翠兰以全新的面貌,在多个渠道受到了消费者欢迎。
清新的茶香,是岳西人与中国石化共同努力的见证。
“说起中石化,岳西人人夸;扶贫三十载,老区变化大……”这是在岳西时常听到的一段顺口溜,生动展现了中国石化与岳西县的殷殷深情。
从1990年开始,中国石化就承担了岳西县的对口帮扶工作。
32年间,从路桥到车间,从校舍到田间,在岳西县内处处能看到中国石化的印记。
2021年5月,中国石化党组宣传部赴岳西接续帮扶,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首批挂职干部,围绕中国石化提出的“一县一链”产业帮扶计划——即针对性地协助每个帮扶县打造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品质农业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积极探索以岳西茶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石化模式”。
为岳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境内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千米以上高峰69座,最高海拔1755米,是名副其实的“云中之城”。
光照充足、降雨充沛、气候温润的优越地理环境特征,造就了岳西茶叶独特优良的品质。
岳西产茶历史极为悠久。
史料记载,始于秦汉,兴于唐宋。
岳西境内的舒州罗□ 张天雷By: ZHANG Tianlei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 乡村振兴·Rural Revitalization源场是宋朝榷茶制度下设立的六榷货务十三山场之一,同时也是宋代官茶交易中心之一。
自古以来,茶叶就是岳西的主要产业。
新中国成立后,岳西茶叶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如今市场上广为人知的岳西翠兰,创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茶叶自然舒展,色泽翠绿,形似兰花,故命名为翠兰。
经开水冲泡后,舒展匀整,清香持久,汤色浅绿明亮,乃茶中之上品。
虽然岳西翠兰的品质一流,但在现代化产业发展中仍面临一些瓶颈:首先是产业基础条件相对薄弱。
岳西县茶叶加工企业有573家,但大多是小作坊式加工厂,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安徽名绿茶,国宾礼茶--岳西翠兰 技艺阐述
岳西翠兰(绿茶)手工制作技艺(申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片解说)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1936年,析霍山、舒城、潜山、太湖四县各相邻一部组成。
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总人口40.1万,事茶人口30万。
岳西县是鄂豫皖大别山区惟一纯山区县。
全境峰峦叠嶂,溪涧纵横,森林覆盖率74%。
岳西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是安徽省优质茶叶资源的生态天堂。
这里,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荟萃,茶文化底蕴丰厚。
陆羽《茶经·八之出》载:淮南,茶出“光州”、“义阳郡”、“舒州”、“寿州”。
岳西所在地区为古舒州、寿州结合部。
自唐代以来,所产的黄芽茶、小兰花茶,声名遐迩,经久不衰。
明、清方志多有记载:“此地‘茶优异,多入贡’”。
至今,流传于岳西民间的茶歌、茶舞、茶戏、茶诗,极为丰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西高腔《采茶记》,就是一曲专门反映岳西茶事的传统剧目。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先民在茶事劳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将制茶工艺演绎得别具一格,尽善尽美,并世代传承。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茶业经济发展,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发出号召“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
由此,岳西县茶业也得到长足进步,黄芽茶和兰花茶的生产技艺,在全县各地广为流传。
历史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为让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能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作出独特贡献,县农业局茶业专家,通过对舒城小兰花和霍山黄芽两种传统名茶手工制作技艺的继承、研究和改进,创制出一代名茶“岳西翠兰”。
岳西翠兰茶园全部分布在深山壑谷之中,绝大部分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茶园终年云雾迷漫,茶芽鲜嫩肥壮。
岳西翠兰茶叶,手工制作工序有鲜叶采摘、摊放、头锅、二锅、初摊、毛火、复摊、足火等八道,工具有摊青架、竹匾、铁锅、小棕帚、接料盘、烘笼等。
采摘(纯字幕,下同):岳西翠兰茶对鲜叶要求严格,一般清明前后开采,鲜叶标准分三级,特级为芽,一级为1芽1叶,二级为1芽2叶初展。
岳西山水美 翠兰茶叶香——“中国名茶之乡”岳西县茶叶发展综述
载: “ 潜 山多茶 , 近六安者佳 。 ” 自唐代 以来 , 本县就是 贡茶的
核心产地 。
岳 西北坡 原属舒 城县 、 霍 山县 , 是小 兰仡茶 、 黄芽茶 的 主产 区。南坡生 产舒州 天柱茶 、 山茶等 。清末 至解 放 前
夕, 因 战乱 频 繁 , 茶 园荒芜 , 茶 业 一 度 衰 落 。新 中 成 直 后 ,
岳西 山水美 翠兰茶 叶香
“ 中国名茶 之乡” 岳西县茶 叶发展综述
岳西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 。1 9 3 6 年1 月, 由民国政府析 潜山 、 太湖 、 霍山、 舒城 4 县部分地域设立。茶业是本县最具
特色 、 最 具 竞 争 力 的优 势 产 业 。 全 县 茶 园 1 5 . 4 5 万亩, 产 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 府重 视 , 茶 叶生 产发 展较 快 。1 9 5 8 年 本县创 制 “ 天 掌 云 雾” 面世 , 之后 , 相 继批 量生 产黄 大茶 、 炒 青绿 茶 、 毛峰 、 红
茶, 名 茶创 名牌 , 名牌 显名茶 ” 的品牌战 略号召 , 按“ 生 态优
先、 加 速崛起 、 富 民兴 县” 发展要求 , 努力提 升茶叶基 地 、 品
山) 、 彩虹瀑 、 天仙河 , 引人人胜 , 秀色可餐 。
空气相 对湿度 7 7 %左 右 , 土壤 种类繁 多 , 茶 园土壤 主要
是 山地棕壤 和山地黄棕 壤 , 偏酸性 , p H值 5 . 2 9 , 极适 宜茶树 生长 。域 内 山高 谷 深 , 日照短 、 光照弱, 年 均 日照时 数 约
3 年终 于成功创 制岳西 翠兰 , 1 9 8 5 年6 月, 在 南 京 拿 斟 新 名 茶 评 展 会 上 一 举 成 为 全 国新 创 名 茶 。 自此 , 岳西 』 一 下, 凝 心 聚力 , 义无反顾 , 一 直把岳 西翠 兰的崛起拧 在手上 , 紧 抓 不 放: 建基地 、 壮龙头 、 培 市场 、 打 品牌 、 抓 推介 、 增效 益 、 促 发 展, 取得 了一个 又一个重 大成就 , 为岳西 山区经济 发展 , 为 农民脱贫致富开拓了一片崭新天地。
_十二五_岳西茶业发展之路
2012茶业通报“十二五”岳西茶业发展之路荣光明(安徽省岳西县茶叶局,岳西246600)〔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68(2012)03-0106-02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水分江淮,地接吴楚,总面积2398Km2,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近年来,岳西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经济战略,着力打造最具发展潜力的特色支柱产业———茶叶,将它作为岳西县农业结构调整的第一主线、农民增收的第一渠道和农村经济的第一产业紧抓不放。
要求“十二五”期间,加大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无性系良种,扩大茶叶加工规模,提升加工质量,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品牌推介,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到2015年,茶园面积达到1.2万hm2,实现无公害认证面积全覆盖,其中绿色食品茶园5333hm2,有机茶园1333hm2;新建高标准茶园2000hm2,其中无性系茶园1333hm2;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通过QS认证茶叶企业60家;年产干茶5000t,年综合产值超过8亿元。
1产业优势1.1基地面积初具规模全县茶园面积9000hm2,种植面积居全县农业经济作物之首,其中开采面积7667hm2,无性系良种茶园2400hm2,获省无公害认证茶园面积8333hm2。
1.2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县现有中小型茶叶加工厂330余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27hm2,年出圃无性系苗木5000万株。
茶叶机械制造业六家,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
此外,茶业还带动了岳西县包装、旅游、茶文化、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1.3岳西翠兰多次入选国宾礼茶和全国两会用茶“岳西翠兰”茶自1985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十大新名茶”后,多次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
特别是2010年9月下旬,成为国家主席胡锦涛馈赠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宾礼茶,受到外宾和外交部的一致赞评。
2011年3月,又入选全国“两会”用茶。
安徽安庆岳西县地理标志产品
岳西黑猪
岳西黑猪,安徽省岳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岳西黑猪肉质细嫩,含水量少,脂肪洁白,有光泽;肌肉色泽鲜红, 肌内脂肪丰富,大理石纹明显,具有肉红、膘白、骨细、髓满、花缇,氨 基酸、脂肪酸含量高等显著特点。煮沸烹饪后肉汤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 表面,香味浓郁,入口粘而不腻,肉味香嫩,肉质筋道有弹性。
关于岳西翠兰茶名字的由来还有两个传说。
一则是岳西县兰草花漫山遍野,引人注目。明崇宗九年(1636年)张 献忠率部攻占岳西后,将这里命为兰花县。由于兰花多,这里的茶叶自然 就浸润了兰花的芳香。1984年,岳西县创制的新茶在安庆地区名茶评比中 崭露头角,名列第一。
岳西茭白
岳西茭白,安徽省岳西县特产,该县是中国最大的无公害高山茭白基 地。由于岳西的高山茭白色白味嫩、品质优良,在南京、合肥、武汉等长 三角地区很受欢迎。2011年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岳西桑皮纸
岳西桑皮纸,安徽省岳西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岳西桑皮纸纸张质地纤维细密,纹理清晰,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吸 水性强,色泽洁白,墨韵层次鲜明,不腐不蠹。
2015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岳西桑皮纸”为原产地域保 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岳西桑皮纸纸呈米白色,无异味,手感润柔坚韧,纸面平整、隐约可 见竹帘纹和桑皮纤维,纸边不剪裁。岳西桑皮纸
2017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岳西黑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
岳西黑猪,活体猪:短小精干,毛黑浓密,皮厚多褶。猪肉:肉质细 嫩,含水量少,脂肪洁白,有光泽;肌肉色泽鲜红,肌内脂肪丰富,大理 石纹明显。理化指标:肌间脂肪≥3.0%,胴体瘦肉率≥33.0%。岳西黑猪
岳西黑猪产自安徽省岳西县,岳西县地属大别山花岗片麻岩为主的岩 系,表层受长期自然风化,生物富集及人群生产活动等综合作用,成土母 岩逐渐变成以麻碎石、麻沙子和麻泥土等为主体的母质土壤;县境
岳西翠兰的成就与未来发展规划探讨
1 9 9 0年被 评为 安徽 省优 质食 品 ; 2 0 0 1年 被评 为 消 费 者最 喜 爱 的 1 0 0个 中 国农
产 品 区域 公 用 品牌 ; 2 0 0 5年荣 获“ 安 徽省 十 大品牌 名茶 ” 称号 ; 2 0 0 6年获 得我最 喜 爱 的安 庆 十大农 业 名产 ;
[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7 — 1 0 ;2 0 1 5 - 0 6 — 1 0修 回 [ 作者简 介] 王皖西 ( 1 9 6 5 一) , 男, 安徽省岳西县人 , 高级农艺 师, 安徽省茶 叶协会会员 , 主要从事茶学研究 , E—ma i l : l i a n y u n n j z @1 2 6 . c o n r
贵
州
茶
叶
有 机和绿 色认 证超 过 2 0 0 0 h m 。
2 . 2 基 地 建 设
1 岳 西 翠 兰 三 + 年 取 得 的 成 就
1 . 1 岳 西翠 兰品牌 建设 取得 的成 就 三 十年 来 岳 西 翠 兰取 得 了瞩 目成 就 , 也获得 了 各种 荣誉 。 1 9 8 5年被 评为 全 国十大 新 名茶 , 农 业 部 优 质农
产品;
3 1 5 0 t , 综 合 产值 3 . 1 亿元 , 茶产 业 已成为 岳西农 民 增 收 的第一 渠道 , 农 村经 济 的第一 产业 , 岳西 翠兰 也 正 以其 特有 的娇 美与 清香 , 走 出大 山 , 飘 往全 国 。
1 0 0 0 m之 间 , 终年 云雾 缭绕 , 花香 四溢 , 茶芽 鲜 嫩肥
壮, 所产 茶 叶 , 内质优 异 , 其 中氨 基 酸含 量 高 达 7 。 茶 园全部 通 过 了国家 无 公 害 产 地 或 产 品认 证 , 其 中
岳西翠兰解说词修改
岳西翠兰茶艺解说词下面我们为来宾演示岳西翠兰茶艺,岳西翠兰茶艺追求“静、清、雅、韵”,主要有备器、取火、候汤、赏茶、洁杯、投茶、润茶、冲泡、敬茶、等十二道程序。
1、静心备器:每一次的茶会都可能是主客间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所以要以虔诚、恭敬的心来做准备工作。
今天,岳西翠兰茶艺演示的主要茶具是无色透明玻璃怀,辅助茶具尚有茗炉、水壶、茶荷、茶匙、茶巾、水盂、茶盘等。
2、取火候汤:“茶兹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
”“活水还须活火煎。
”烹泉煮水要用活火。
3、翠兰酬宾:今天我们为来宾准备的是端木赐特级岳西翠兰。
岳西翠兰以当地优质茶树为原料,谷雨前后选采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经杀青、整形、初烘、足火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岳西翠兰干茶外形优美,芽叶相连、自然舒展成朵、形似兰茶,色泽翠绿。
5、流云拂月:汤洗茶杯。
明人张源《茶录》云:“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茶是圣洁之物,茶艺器具必须至清至洁。
岳西翠兰1985年评为全国新十大名茶,1989年评为部优产品,1991年茶获全国“星火计划”银奖,2001年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和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牌产品,2010年端木赐牌岳西翠兰被评为“中国安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
同年9月26日岳西翠兰由胡锦涛主席作为国礼赠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
6、佳人入宫:将茶叶置入玉洁冰清的茶杯中。
苏轼诗云:“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品如人品,佳茗似佳人。
将茶轻置杯中,如同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
泡茶有三要,即茶叶量、水温有冲泡时间。
要想泡一杯好茶,茶叶与水的比例要适当。
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50,即每杯用茶2克,注水100毫升。
冲泡岳西翠兰水温以90度左右为宜7、温润灵芽:注水入杯少许,润泽茶叶。
温润的目的是使茶叶吸水舒展,以便在冲泡时使茶叶内含物质迅速析出。
现在,经过温润的翠兰灵芽,已散发出幽幽的兰茶香。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沈鹏为“岳西翠兰”书名。
岳西翠兰制作工艺初探
②花木类: 桂花、 黄山木兰. 1 ’ 玉书、 木瓜 、 垂丝海棠、 西府海棠 、 红叶李、 梅花、 碧桃、 紫叶李 、 合欢、 红枫、 石榴、 紫薇、 樱花等
③灌木 类 : 十大功 劳 、 南天竺 、 紫 玉兰 、 蜡梅 、 海桐 、 贴 梗海 棠 、 火棘、 木香、 月季 、 秀线 菊 、 紫荆、 黄杨、 雀 舌黄 杨 、 拘骨、 冬青 、 卫矛 、 木横 、 金 丝桃 、 金丝 梅 、 胡 颓子 、 金钟 花 、 迎春 、 夹竹桃 、 桅子花 、 珊 瑚树 、 英迷 、 铺 地柏 、 撤 金千头 柏 、 红 花继木 、 木 芙蓉等 。
玉兰 、 合欢 、 重阳木 、 梧桐 、 无患子 、 _ 二角 枫 、 枫杨、 香樟、 黄
面、 拱门、 藤廊等处的 生长、 覆盖其表面, 达到绿化的效果。
垂直绿 化具有 良好 的景 观效益 和生态效 益 , 可 以塑具 有特
山栗树 、 女贞、 黄山木兰、 马褂木。②郊区公路行道树 刺
槐、 枫杨、 水杉 、 银杏、 乌柏 、 国槐 、 悬 铃木 、 重 阳木 、 恺木 。
绿匀齐。 2 鲜 叶采摘 、 摊放 2 . 1 采摘时期 一 般谷雨前开采。 2 . 2 采摘标准 鲜叶要求来 自 无公害茶园, 以地方茶树 良 种优质鲜叶为原料。特级 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 ( 占 8 0 %) ; 一级以 一 芽二叶初展为主( 占5 0 %) , 一芽二叶开 展为辅( 占4 0 %) ; 二级以一芽二叶开展为主( 占5 0 %) , 一芽二叶初展为辅( 占2 5 %) 。要求每次采叶标准一致 , 大小均匀, 采回来的鲜叶须经认真拣剔, 剔去夹杂物和不 符合标准的芽叶; 严禁采对夹叶、 紫芽叶、 病虫损伤叶和鱼 叶。 2 . 3 采摘方法 要求手工提手采 保持芽叶完整, 新鲜匀 净, 严禁持采和抓采。 2 . 4 鲜叶装运 使用清洁卫生的竹篮、 篓筐等通气良好 的用具盛放鲜叶原料, 禁用布袋、 塑料袋和大篓筐紧压装 运。运送要及时, 避免[ 7 晒、 雨淋, 严防鲜叶升温变色及有 毒、 有异味物质污染。 2 . 5 鲜叶摊放 鲜叶经分级后, 分别蒲摊于洁净的竹器、 水泥或瓷砖地面, 摊放地点要求 干 净、 阴凉通风; 摊放厚度
岳西翠兰加工工艺
岳西翠兰加工工艺岳西翠兰,那可是咱安徽岳西的宝贝呀!它的加工工艺,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程。
你瞧,采摘回来的鲜叶,那可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就像我们挑朋友一样,得找最好的呀!接下来就进入加工啦。
先说说杀青吧,这就好比给鲜叶洗了个“热水澡”,把它们多余的水分去掉,让它们变得精神起来。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火候和时间都得掌握得恰到好处,不然怎么能让岳西翠兰有那独特的风味呢?然后是揉捻,哎呀,这就像是给鲜叶做按摩呢!把它们揉啊揉,让它们的形状变得更漂亮,也让茶叶的味道能更好地释放出来。
这得有耐心,不能太用力把茶叶弄破了,也不能太轻没效果,是不是很像我们做事得掌握个度呀?再之后是干燥,这可是关键的一步呢!就好像给茶叶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让它们能更好地保存。
这得慢慢烘,不能着急,不然茶叶可就不好喝啦。
你想想,这一道道工艺下来,不就像我们成长的过程吗?每一步都很重要,都需要用心去对待。
岳西翠兰能有今天这样的名气,不就是因为这些工匠们用心去加工,把每一片茶叶都当成宝贝一样对待吗?咱喝岳西翠兰的时候,可不能只是随便一泡就完事儿了呀!得用心去品味,去感受那其中的韵味。
就像我们对待生活一样,要用心去体会每一个瞬间。
岳西翠兰的加工工艺,真的是太神奇啦!它让普通的叶子变成了让人陶醉的香茗。
这难道不是一种艺术吗?这就是咱岳西人的骄傲呀!每次喝到岳西翠兰,我就觉得特别亲切,就好像回到了家乡的那片茶园。
岳西翠兰的加工工艺,是传承,也是创新。
它承载着岳西人的智慧和勤劳,也展现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味,让岳西翠兰的香气永远飘荡在我们的生活中。
所以呀,岳西翠兰可不仅仅是一杯茶,它更是一种情感,一种文化。
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知道岳西翠兰的魅力。
你们说是不是呀?。
以质取胜的岳西翠兰,名气不大,如何在中国的产茶大省立足?
以质取胜的岳西翠兰,名气不大,如何在中国的产茶大省立足?岳西明堂山风景区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与湖北交界,地跨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吴头楚尾,襟东带西,境内多高山、河谷、盆地和山前丘陵。
岳西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为14.4℃,平均年降水量为1445.8毫米,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2070.5小时,土壤以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茶树种植生长。
岳西青天乡自古以来,岳西就是著名的产茶区,唐朝的时候,岳西属于陆羽《茶经》所记载的盛产茶叶的寿州和舒州。
根据清朝顺治十二年(1654)《潜山县志》记载:“闵山,县西八十里,有果老岭,其山多茶,其茶佳”;康熙二十二年(1683)《安庆府志》:“茶。
六邑俱有,以桐之龙山,潜之闵山为最”;“闵山,芽茶,岁派供应库二百九十斤,谷雨前者,岁派供应库二百八十五斤”。
表明岳西茶自古就是贡茶,品质极佳。
岳西茶园岳西处于深山之中,高山云雾出好茶,但也阻碍了茶叶的向外传播,总体知名度不够。
尤其是对于岳西县来讲,建县不足百年,仍然是一个年轻的落后的小县城。
1985年前后,岳西茶人在当地传统兰花茶的基础上创制了岳西翠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岳西翠兰、岳西翠尖和岳西炒青等几个系列,不同等级、不同风格、不同价位的茶叶品类。
岳西翠兰岳西茶大部分都生长在海拔600~800米的高山丘陵地区,该地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云雾天气多,茶园旁边生长着众多大别山乔木和灌木,可以为茶园遮挡强烈阳光,使其充分吸收漫射性可见光,再加上云雾缭绕,所以能够更多的吸收可见光中的蓝光和紫光,从而使得茶叶的内质更加丰富,芳香物质积累更多,氨基酸含量更高。
岳西茶山与此同时,昼夜温差较大,导致高山茶叶的生长时间更长,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也更加突出。
这是岳西翠兰为什么深受消费者喜爱和欢迎的最重要基础原因。
因为生长环境特别优越,这是很多茶区无法比拟的。
在创制岳西翠兰并且将其命名为岳西翠兰的时候,主要就是考虑到将岳西当地兰花的香气和外形与茶叶完美结合起来,形成“外形似兰花初放,香气如幽兰扑面”的特点。
《五十年匠心制茶》作文
《五十年匠心制茶》作文众所周知,岳西翠兰是安徽名茶,而土生土长在大别山的我,当然要亲验一番采茶的趣味,尝尝故乡茶的味道。
万里无云的星期天,我随妈妈回到老家采茶叶。
我系上围裙,拎上一个小塑料桶,就随大人们开始了采茶行动。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茶山,放眼望去,成百上千的茶树一览入眼,茶叶绿得青翠欲滴,让人感到极度舒适。
托起那“小巧”的茶叶近看,其形优美,芽叶相连,自然舒展,酷似小兰花。
我食指和大拇指一捏一扯,摘下了一个芽极长的茶叶。
第二次扯,由于芽很长,所以几乎使出了我四五成的力。
那茶树在我松手时,猛的抖了一下,看着如此可爱的小茶树被我如此“折磨”,可是心疼极了。
奶奶走过来,看着我手中又大又长的两个茶叶,不禁笑了起来,“哎哟,你个‘小笨蛋’,采茶是有技巧的。
”“啊?”我疑惑地问道。
“要选取一芽二叶的采,这样制成的茶叶才会美观。
摘茶时,用指甲在芽的一指甲盖那掐,不可太长。
”只见奶奶用手熟练地摘下一个,我模仿着她的动作,生疏的掐着。
刚开始采摘,我总感觉手是那么别扭,不受控制,渐渐地在我不畏辛苦地一次次尝试下,越来越快。
转眼间,一个上午飞快掠过,长辈们的袋中,一大把又一大把,总有一斤多。
而我的桶中只能用“寒酸”来形容。
趁妈妈一个不注意,我的“无行之手”伸入她的袋中,抓了一小把放入我的桶中,这下,桶中再也不是空落落的了。
下午,我们开始制作起来,而这道工序,我只有围观的份了。
首先,爸爸将采好的鲜叶经过竹帚翻炒杀青,烘焙后进行拣剔、摊放。
接下来我们开始杀青、烘干两道工序。
杀青分头锅、二锅。
头锅几分钟后,当杀气消失,有清香味时,转入二锅。
二锅则是整形。
当茶叶部分水分消失后,起锅散热上烘。
首先用炭火烤干,不用等脆,将茶叶放置网布上摊凉半小时左右。
待到足干时,就可进行密封放置了。
看着制好的这翠绿的茶叶,我拿起杯子,捏起一小把,倒入开水,几分钟后,就可以喝了。
透过透明玻璃杯,看着水面漂浮的几支小叶,微微合拢的小叶,像未开的花骨朵儿。
岳西翠兰品质典范
岳西翠兰品质典范—多枝尖高山翠兰品牌故事
相传明末清初,大别山主峰多枝尖山脚下有个以种茶为生的小村庄。
村里人种茶、采茶,却因深山偏远,卖茶不易,过着贫穷的生活。
村里有个名叫小兰的姑娘,她心灵手巧、秀外慧中,炒出的茶也仿佛带着她的气息,清香宜人、与众不同。
可任她的茶再好,在那山村之中,亦是如她自己一样,只能孤芳自赏、平添忧伤。
直到一个年轻的徽商来到了村子,他为寻最优质的茶走遍徽州和大别山。
路途艰辛,收获却不多。
正当他准备放弃的时候,他远远地看到了那座山和山下的村庄……在山村的小茶棚中,热情的小兰把精心烹制的茶端给他。
当他鼻息触碰到那隐隐茶香的时候,年轻的商人眼望天空,激动万分……商人当即决定买下小兰所有的茶,运到京城贩卖。
那一年,年轻的商人赚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一笔银两。
兴奋的他拿着赚来的银两回到了小山村,买下了大片的茶山交由小兰,自己开起了茶场。
天长日久,两人也渐渐相爱,结成连理。
他们共同经营,将小兰所制的这种绿茶销往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大,达官贵人甚至宫廷之中都对这种茶评价甚高。
他深爱着小兰,又因这茶色翠绿,于是取名“翠兰”茶,这也就是今天的多枝尖高山翠兰的起源。
生在深山人未知,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岳西翠兰前世今生,看完就懂了
生在深山人未知,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岳西翠兰前世今生,看完就懂了岳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大别山腹地,与本省潜山、太湖、舒城、霍山和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被誉为华东地区的天然氧吧。
岳西建县历史较短,1936年析潜山、太湖、霍山、舒城等四县的边境设立新县,因“适居潜岳之西”而得名。
岳西属于我国四大茶区中的江北茶区,自然条件优越,盛产高山云雾茶,自古就是皇家贡茶的重要产地。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众多茶人的努力之下,新创名茶岳西翠兰迅速成为优质绿茶,在国内众多茶叶评选中获得金奖荣誉称号,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
今天,予言茶事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岳西茶叶的前世今生,看看身处大山的小产区茶叶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辉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优质名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岳西茶叶种植历史起源于何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种植茶叶的国家,是茶树的原产国。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和历史文献资料记载,茶树起源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根据《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时候,位于川蜀之地的巴国就已经开始将茶叶作为贡品上贡给周武王,并且开始人工种植茶树。
随着秦朝统一六国,茶叶开始从川蜀之地向外流传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南和陕西一带。
这是茶叶最早从西南原产地向外扩散的起源。
而地处华东和中部地区的安徽省,是我国四大茶区中江南和江北茶区的交汇地带,其茶树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华佗在《食经》中记载“苦荼久食,益意思”,而《续搜神记·晋武帝》同样记载,“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
这是有关安徽人最早采茶的历史记载。
通过探查历史资料得知,四川的种植技术就是经过陕西河南等地,往安徽西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皖西南地区传播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安年间。
当历史的脚步来到唐朝时期,茶树的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茶叶的生产和加工技术进一步提升,茶叶已经成为老百姓必不可少的消费品,“不可一日无茶”。
不要迷信茶叶“现炒现卖”
不要迷信茶叶“现炒现卖”“喝了几杯现炒现卖的茶,没多久胃就痛起来了。
”周末举家去苏州旅游的罗阿婆在西山农家小院尝鲜喝了几杯新茶,结果引发胃部不适。
目前正是新茶上市时节,为了吸引游客,不少茶叶产地纷纷推出各种“采茶踏青游”,“喝了几杯现炒现卖的茶,没多久胃就痛起来了。
”周末举家去苏州旅游的罗阿婆在西山农家小院尝鲜喝了几杯新茶,结果引发胃部不适。
目前正是新茶上市时节,为了吸引游客,不少茶叶产地纷纷推出各种“采茶踏青游”,更有大量茶农在自家小院前竖起了“现炒现卖”的招牌。
然而,业内人士提醒,现炒新茶中醛类、醇类物质高,对胃粘膜刺激大,胃不好的茶友应慎喝。
现炒的茶买回来后最好放10天,等到充分氧化后再泡着喝。
虽然喝了“现炒现卖”的新茶容易引发不适,但在茶乡,不少游客还是对这样的形式趋之若鹜。
“我比较喜欢现炒现卖,眼睛看得见,明明白白消费。
”来自上海的李先生在茶农手里花800元买回1斤“现炒现卖”的碧螺春,茶农告诉他,如果是清明节前,这1斤的价格至少要3000元以上,好点的则要5000元1斤。
记者看到,为了方便顾客,茶农在院子里还备有各种档次的包装盒,自己喝可以简装,如果送礼,则可以选择精装。
针对不少游客喜欢购买“现炒现卖”碧螺春,当地质量监督部门提醒,碧螺春“现炒现卖”对茶文化展示和游客亲身体验制作乐趣来说,有着积极意义,但因为现炒现卖碧螺春缺少干燥和去除杂质等后续环节,不利于储存,更容易造成缺斤短两现象,所以游客不要盲目迷信“现炒现卖”。
岳西翠兰茶的制作技术岳西翠兰茶是安徽省名茶。
主产于岳西县来榜、头陀、主簿、古坊、田头、中关等优质茶区,年产量80吨,年产值400万元。
该茶外形芽叶相连,舒展成条,色泽翠绿,形似兰花,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醇浓鲜爽,叶底嫩绿匀齐。
一般谷雨前后开采,标准一芽二叶初展,长度为2.0-2.8厘米,采回的鲜叶经认真拣剔(对夹叶、紫芽叶、病虫操作叶和鱼叶均不要)后,薄摊于洁净的竹器之中待制,一般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晚上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西翠兰创制回顾作者:查道生来源:《茶业通报》 2020年第3期〔收稿日期〕2020-05-13〔作者简介〕查道生,安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茶叶技术工作。
查道生(安徽岳西246600)摘要:岳西翠兰的创制过程经历调查准备、组织发动和技术攻关阶段三个阶段,本文通过对1982-1986年岳西翠兰创制过程的回溯,以亲历者的角度记录历史,讲述岳西翠兰的成功创制离不开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技术人员的积极进取。
关键词:岳西翠兰;名茶;创制;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768(2020)03-107-003今年是名茶岳西翠兰创制成功35周年的日子,本文通过回顾以期再现这段历史的方式,来纪念这个令人难忘的时刻。
1创制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阶段,也是百业待兴、全民创业之时。
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卖茶难问题,取消统购统销交给市场解决。
如何解决卖茶难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让茶农增收,摆在当时主管生产的农业部门面前。
恢复或创制名茶是当时的安庆地区和岳西等县的共识,围绕这个目标开始了调研、发动、创制等工作。
1.1调查准备阶段所谓名茶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外形独特美观,品质优异,同时具备被社会公认,有一定商品量。
在恢复或创制名茶初期,核心是名茶的独特外形同时兼顾品质。
首先想到的是寻找历史上的名茶。
1982年,岳西县曾组织力量对全县重点茶区和历史上生产优质茶的地方进行了综合考察,并在全县茶叶区划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提高小兰花茶品质,恢复“天堂云雾”和积极准备着手创制优质名茶的意见。
1984年春茶前,岳西农业局派技术干部到泾县学习了解涌溪火青名茶生产。
由于涌溪火青制作时间长,即使仿制成功推广起来难度大,同时涌溪火青对品种要求特殊,所以实地调查后放弃了仿制的想法。
1.2组织发动阶段为了激励各地创制名优茶、调整茶类结构、破解卖茶难难题,安庆行署农业局从1983年开始,率先在安徽省连续3年召开全地区名优茶评审会,评审会的召开极大地促进了全地区各县名优茶创制工作;岳西县无疑是名优茶创制活动中表现佼佼者。
1983年,岳西县在包家乡石佛村采用毛峰茶和小兰花茶的制作工艺,试制了茶叶样品。
在当年安庆地区优质茶评审会议上,主持审评的安徽农学院陈慧春讲师,省茶叶研究所舒庆龄副所长认为该样品色泽翠绿、条嫩多毫、香气纯正尚浓、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鲜厚、叶底嫩绿鲜亮。
从而首次获得安庆地区优质茶一等奖。
1984年,岳西县在认真总结1983年样品试制工作的基础上,扩大了名茶试制点,同时县内举行了评审会议,将获得前三名的样茶送往安庆参加地区1984年优质茶评审。
在这次会议上,岳西县的样茶又一次在同类样品茶中夺魁,并在会议上初步定名为“岳西翠峰”。
两次在安庆地区名优茶评审会上夺得第一,说明岳西县具备创制名优茶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品质基础,初步具备制作技术基础。
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能达到名茶要求,所制作出来的茶叶样品基本上还属“小兰花”的范畴,只是档次有所提高;尤其是外形的规格化方面与名茶还存在一定差距。
1.3技术攻关阶段进入1985年,也就是岳西翠兰创制的第三年,此时迎来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国家农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将联合举行全国首届新名茶评比会,这是全国最权威的评比会。
当年3月安徽省农牧渔业厅农业局在霍山县举行会议,确定全省参评单位。
参评条件:有一定的创制基础、以新创名茶为主。
经陈述理由争取,省厅同意岳西县参评。
省厅会议结束后,岳西马上召开了全县茶叶工作会议,代表安庆地区参加省厅会议的查道生在会上传达了省厅会议精神,并与参会人员一起,根据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对创制名优茶有关标准要求,共同商定新名茶创制方案,并确定了以下原则:①保持原有地方名茶“小兰花”翠绿色泽,进一步提高色泽一致性,鲜活度。
②严格芽叶采摘标准为1芽2叶初展,改变原来芽叶标准不一致状况。
③改进制作工艺,保持形状一致性。
④选定生态条件优越的包家石佛、姚河竹山等优质茶区作为名茶制作主攻点,改变过去各茶区自行分散的研制方式。
⑤选派精干的技术人员打攻坚战,集中力量攻关。
当年春茶开园时期,由县以及地区农业局组成的技术骨干,分别进驻包家石佛、姚河竹山两地进行研制攻关。
其中程东明、查道生、邱高让赴包家石佛,当地茶农冯立彬等参加研制。
刘琼霞、储复生赴姚河竹山,会同当地茶农刘会根等进行研制。
操声焰副局长统一领导协调及后勤保障工作。
由于在此前的准备工作会议上创制方案明确,加上前两年有一些基础,在制作工艺上,首先严把鲜叶采摘关、严控投叶量,同时改变过去全程用竹把制作,改用竹把与手工结合,以及在炒制手法等关键工艺方面也做了进一步改进提高。
攻关的结果使名茶创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年在竹山、石佛两地制作的名茶样品在安庆地区名优茶评比中,岳西县夺得前两名;并在这次会议上根据该产品色泽翠绿、形似兰花的特点,将其正式定名为“岳西翠兰”。
同年将以上两个产地茶样送省农业厅初审,省厅初审通过后送农业部参加全国首届新名茶评比。
当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在南京联合举行全国首届新名茶评比会。
由张堂桓、张博经、庄任、邰大传、刘先和、钱梁、顾峥等组成的国内外评茶权威对全国各地新近创制的近百种名优茶进行审评,这是全国最严格、最权威的一次名茶评比,最终专家评出十一只全国新名茶,岳西翠兰在众多新名茶中脱颖而出跻身全国十一大新名茶之列。
全国评出的十一大新名茶安徽省除岳西翠兰外,还有潜山县的天柱剑毫、宁国县的黄花云尖,安庆地区独占两席;泾县特尖同时获得优质茶称号。
在各地送审参评的众多名优茶样品中,岳西翠兰独树一帜。
岳西翠兰品质特点突出在“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
外形:芽叶相连,色泽绿翠,给人一种绿亮而鲜活的感觉,是其他名茶难以达到的。
内质:香气以清鲜为主,高而持久,“香透”是岳西翠兰香气的特点;滋味以鲜醇为主,入口舒服,回味甘爽。
由于采用1芽2叶标准,耐冲泡,是岳西翠兰又一特点。
汤色碧绿明亮,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参加全国新名茶评审专家对岳西翠兰给出的评语:芽叶相连舒展,色绿翠显毫;香高清鲜,滋味浓鲜,综合评语是“品质优异,风格独特”。
1989年国家农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在西安举行全国第二届新名茶评比,这次会议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对1985年评出的名茶进行复评,不合格者将取消名茶资格。
这次复评名茶的制作点选择在包家石佛寺,操声焰带队前往;由查道生、荣光明、冯立彬为主制作的岳西翠兰样品,经过专家严格评审顺利通过农业部复评。
2创制启示岳西翠兰的创制成功,是许多人的艰辛付出换来的,是集体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回顾岳西翠兰的创制过程,有以下几点特别重要:2.1自然条件优越是创制名茶的重要基础大别山历史上就是全国产名茶的重要区域,岳西地处大别山腹部,是安徽省唯一的纯山区县,气候、环境条件十分适宜发展名优茶生产,岳西县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400至1000米的深山峡谷之中。
这些地方,土壤湿润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漫射光丰富,因而茶叶内质十分优异。
岳西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据八十年代初省农业厅统一布置的全省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岳西县主产茶区品种优良,突出特点是氨基酸含量高、酚氨比低,十分适宜制作名优绿茶。
这些都是创制名茶重要的基础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岳西茶叶能够连续在安庆地区名优茶评比中名列前茅的原因,因为内质是衡量茶叶优劣的主要标准。
2.2政府和部门重视是保障岳西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专门会议,强调发展名茶生产的重要性。
安徽省、安庆地区、岳西县三级农业部门把发展名茶生产作为主要工作来抓。
岳西县农业局自1983年以来,一直把发展名茶生产作为发展多经生产的主要项目来抓,年年多次召开有关人员会议讨论,部署名茶创制工作;主要领导叶三义、操声焰等十分重视名茶创制工作,在资金、人员调配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在翠兰创制期间操声焰副局长到各名茶点巡查,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安庆行署农业局从1983年开始连续三年召开全地区名优茶评比会,推动各县名优茶创制,同时派技术骨干到有关县参加方案制定和名茶创制。
省农业厅茶叶科在很多方面给予了技术指导。
2.3技术人员的积极进取与无私奉献是关键中国名茶众多,要想在这样环境中新创制出独树一帜的名茶难度非常高。
不仅涉及到自然条件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技术上创新,独特的工艺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形成。
在整个创制过程中,不仅要克服条件艰苦,制作中高温、劳动强度大身体压力,还要克服试验失败挫折带来的精神压力,同时没有任何报酬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默默奉献。
参加研制的全体茶叶技干和试点单位的人员不怕苦,不怕累,表现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岳西翠兰创制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流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些技术人员除了包括赴包家石佛、姚河竹山两地进行研制攻关的人员外。
还有在其他名茶点的技术人员和当地参加制作的茶农,也同样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们包括荣光明、杨光明、王长生、陈庆昌、孙继生、胡庆华、王先旵、陆克祥、王英泰等。
此外前面提起的在八十年代初岳西在优质茶资源等方面做了很多调查,钱子华、丁宪虎等人都是主要参加者,这些都是重要的基础工作。
尤其是已故的原县多经股程东明股长,可以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茶叶事业。
创制名茶时他已到快退休的花甲年龄,依然义无反顾地奋战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的一线,和二三十岁青年一样同吃同住同制茶,同时利用他几十年工作经验在技术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强烈的事业心令人敬佩和感动!同样基层的名茶制作点如包家的石佛,姚河的竹山,来榜的公山、花墩,头陀的门楼、乐道,中关的徐龙,田头等地不仅提供创制名茶的基本条件,有些制作当地名茶的能手也为名茶创制提供可贵的经验,同时他们也参加了当年的名茶创制,同样也是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蒋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