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脐针第一人齐永老师的脐理论
脐诊
![脐诊](https://img.taocdn.com/s3/m/2c12e68fa76e58fafbb0037e.png)
第一节脐诊的理论依据脐为任脉之要穴,名日“神阙”。
脐居大腹中央,内通五脏,外达四旁,且前贯任脉,后应督经,脐又位处中州,根系于肾、命门,故为人身之重要枢纽。
脐位于腹正中央,为冲脉之所系,元气归藏之根,故有五脏六腑之本之说。
脐又属任脉之神阙穴,神阙乃神气之穴,真气往来之门户,正如《厘正按摩要术》所说:“脐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户也,故日神阙”。
又曰“是神气之穴,保生之根”。
所谓神阙为神气守舍之处,故《诊病奇侅》曰:“夫脐之凹也,是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根。
环中幽静,轮廓平整,徐徐按之有力,其气应手,内有神气之守也;若软柔如纩,按之其气不应者,其守失常也;突出而凸,气势在外,其守不固,至于弱如泥者,其命必不运,何得永保天年乎”。
脐又为生气之源,因脐关乎于肾,连及命门,所谓前有神阙,后有肾、命,共为生气之所系。
故《难经·六十六难》日:“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日源”。
肾间动气指两肾之间所藏的生气,亦即元气。
《诊病奇俊》说:“脐者,元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本”,“脐下丹田,真气之所聚”。
真气乃先天真一罴气,丹田又称下气海,位于脐下,人生元气源于命门、肾,藏于脐、丹田下气海之中,系之于脐,故张景岳说:“命门者,下丹田,精气出入之处”,“先天真一罴藏于此”,“一点真灵之气聚于脐下”。
以上论述皆说明脐与源之于肾、命门,藏之于丹田下气海中的元气关系十分密切。
脐,任脉贯行于中,督脉气应于后,任、督又各为阴经之海及阳经之海,总统诸经,故神阙(脐)能通应阴阳、内连人体诸经百脉。
脐又为冲脉循行之域,冲乃经脉之海,且任、督、冲一源而三歧,三脉经气相通,皆达于脐,可见脐与冲、任、督的关系甚为密切。
脐又与人体十二经络攸关。
脐,地处人体中枢,为经络通行之枢要,许多经络皆贯脐或挟脐而行,如手太阴肺之经脉,“起于中焦”;足阳明胃经,“其直者,下挟脐”。
其它,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阙阴肝经、手阙阴心包经、阴跷、阴维脉等经络的循行,皆近脐。
易医脐针临床治疗初探
![易医脐针临床治疗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8b4a3fb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8.png)
易医脐针临床治疗初探摘要:易医脐针是由齐永教授发明创造,以易医理论为核心,结合河图、洛书、八卦、阴阳五行、经络等知识,在脐部实行针刺的一种全息疗法。
脐针打破了传统针刺的定点治疗方法,独取“神阙”一穴,“一穴多治、一穴多针、一穴多效、内外兼治”,以“实用、简便、快速、高效”的临床效果获得患者认可。
关键词:脐针;临床;初探脐是胎儿吸收母体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途径,储存着巨大的能量。
故曰:“人之始生,生于脐与命门,故为十二经脉生长,五脏六腑形成之根柢也,为神气之穴,保生之根”。
《厘正按摩要求》曰“脐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户也,故为神阙”。
脐又名神阙,位于任脉上,是全身唯一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脐是人体的正中点,与任督脉相连,又与冲脉相交汇,可见,脐是与诸经密切相关的重要部位。
脐是人体最大的全息元,是全身的一个缩影,刺激脐可以很快的激发经气,调整脏腑功能,使机体代谢旺盛,达到祛病延年之效。
现结合几年临床实践,谈谈脐针应用的几点心得。
一、操作方法脐部用75%的酒精消毒,选用0.25*25mm的毫针,在脐壁上1/3找到对应点,以脐蕊为中心,向外呈放射性横刺或斜刺,禁止直刺,进针深度:0.1-1寸,留针25-55分钟,部分患者可长时间留针,每天1次,5天1疗程。
脐疝患者禁用脐针。
二、临床典型案例案例1,患者女,38岁,痛经10余年。
经期腰腹部痛甚,畏寒肢冷,甚则卧床休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经量多,色黑,夹血块,得温痛减,经前期会阴部发痒,小腹坠胀,白带增多,有异味,少气懒言,体质虚弱。
查体:面色白,舌淡白,脉细弱,全腹发凉,手脚冷,下腹疼痛明显。
B超提示:子宫腺肌症,子宫后壁增后增粗、宫腔线向前移,肌壁回声不均匀。
诊断:中医诊断:痛经(气血虚弱,寒凝血瘀),西医诊断:子宫腺肌症。
脐针治疗,经前期用升阳三针,经间期用水火既济加山天大蓄,经后期用真武三针,每次留针55分钟,关元穴加灸。
每月经前2天、经期3天、经后2天7天为1个疗程,治疗1疗程后,痛减半,血量减少,3个疗程后月经恢复正常,妇科炎症消失,用患者的话说“月经期终于能和自己的身体和谐相处了”。
太极六合针法问答29(1)
![太极六合针法问答29(1)](https://img.taocdn.com/s3/m/8115860c02020740be1e9b40.png)
太极六合针法问答2009-06-03 14:07 太极六合针法问答太极六合针法是我经过数年的努力后研究出的一种新针法,在这里我首先要对大家说,我不敢自夸针法巳经成功,我只能说研究出了一种新的针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太极六合针法的布针模式尚属首创,它的布针操作不同于现在我们在用的任何一种针法,所以有许多东西还是值得更进一步作研究探讨,比如它的布针模式是否合理?是否产生副作用?针法的效应机制究竟是什么?等等的问题,还有待专家学者的验证,但不管怎么说,这个针法自问世以来,还是得到了广大针界同仁的喜爱和支持,在此谨表谢意。
现就大家所关心的一些问题作简要解答。
1、问:太极六合针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太极六合针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中医和易经太极八卦理论,大家知道,六合针法的布针是按八卦的方位排列的,同时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经络理论,所以说太极六合针法是以中国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以古老的太极八卦和天人相应理论为指导,以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为枢纽,以人体的三层太极八卦为模式,以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为配合,多方位多角度综合后产生的一种新针法。
天人一理,天人合一的易理是构成太极六合针法的理论基础。
2、问:所谓六合是指哪六合?1、答:我们中国古老的易经理论说: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
所谓六合,分基本六合和广义六合,基本六合为:天、地、日、月、阴、阳。
广义六合为:大、中、小三太极,外、中、内三八卦六合为一;天道、地道、人道、易道、医道、针道,六合为一;精、气、神、意、法、针,六合为一;人体三阴三阳经,六合为一;传统针法、董氏针法、脐针疗法、腹针疗法、八字针法、全息疗法,六合为一。
六合原是三界内,针法自在五行中。
首先是将天、地、日、月、阴、阳“六合为一”,也就是将天地之道、日月之光、阴阳之气融为一体,注于针法之中;其次是将人体的三层太极和三层八卦融为一体“六合为一”,使内外经气自然相合;其三是天道、地道、人道、易道、医道、针道,六合为一;其四是;精、气、神、意、法、针,六合为一;医者在行针时要求意念集中,全神贯注,把自己的精、气、神、意、法、针同患者融为一体,以达到神针相合的最高境界。
脐针疗法PPT课件
![脐针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67d7a75901020206409c2f.png)
脐针注意事项
A、年龄与性别 小孩子、妊娠 不扎。 B、适应症、禁忌症 C、体位 D、进针深度 E、刺激强度 除绞痛者外,多不强刺激。 F、留针时间 女25分钟,男30分钟 或者55分钟。痛证,见好就收;其他取数术。 G、一般注意事项 H、副作用
26
脐的望诊
望脐断病是一个动态过程。 纹理:放射性 多说明疾病情况;同心圆 多说明 情绪变化。 大小:正常肚脐直径0.5---1.0 超出2.0为大肚脐,小于0.5为小肚脐。
再补肾三针或者真武三针) F、颈椎病 离位皱纹头处一针,或者离位打枪 G、脱肛 升阳三针或者水火既济 H、妇科囊肿 山泽通气 +坎
28
I、功血 艮离坎 J、更年期综合症 坎震 K、不孕症 1.是不是不孕症?2年+。是不是女人 XX,还是XY? 2.子宫B超 4*4*4以上 3.经期 月满来潮 4.住房 5.输卵管不通 a转移注意力 b立春雨水治疗不孕 L、子宫肌瘤 经期治疗,不能生气,除扎结节外 可扎 1、艮加坎 2、真武三针(亥子丑) 3、山泽加坎 经期治最快 (肌瘤、囊肿都应在经期扎,其他疾病应避开经期)
坎 水 冬 北 豕 中男 耳 陷(险) 水 雨 肾膀胱 冬
离 火 夏 南 雉 中女 目 附(丽) 火 晴 心脏小肠 夏至
艮 山 冬春间 东北 狗 少男 手 止 土 雾 胃 立春
兑 泽 秋 西 羊 少女 口 悦(说) 金 雨 肺 秋分
33
34
4
(四)脐针和其他针法的区别 1、理论不同 不完全等于 中医理论 2、用针不同 定位 与 定点 的不同 3、全息不同 信息全息与结构全息相结合(其他针法多
使用的是结构全息) 4、经气的不完全等同:先天经气和后天经气
5
(五)学好脐针的方法
脐针的临床应用
![脐针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b32029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4.png)
脐针的临床应用针临床小结:1治疗膝关节痛,老太太用坤,大爷用巽。
2巽离坤兑治荨麻疹,前三天有可能越扎越重,不用着急,这是人体再赶邪气,继续扎则可治愈。
3 腿部总是抽筋或者酸困,找震或巽,基本是针到病除,最好针到筋膜上,那就更快了。
4 小儿尿床,扎水火既济,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小儿尿完床就醒过来了,不是真正的尿床,是心肾不交的表现,临床的总结。
5 很多人脚肿,单纯的地水效果不是那么快,可以加扎坤亥,因为亥也是水,也形成地水师卦,亥更是三焦经,气化之道也。
6 知道(或高度怀疑)是风水病了,那就扎风水两针试试。
7 气乱或气不足了,不妨扎未亥,地天泰卦吗,让小肠的气运送弥漫三焦,这就是正能量,肚脐下是小肠,小肠的气也足,人体绝对的”风水宝地”!!治疗绣球风的思路很多,如果离位不及,兑位太过,四正位不错;也可以选择金局治疗,走三阴经;可以考虑金克木的状态,木局治疗;如是下面水湿重,可以升阳三针;如果坎位不及,可以考虑兑坎两针;也可以离丑两针针,丑落艮,为止,丑走肝经,绕阴器,离主痒疮。
方案很多,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患者女,59岁,2015年7月11日就诊,诉一周以来双足心发热,白天走路活动略轻,夜间尤其明显,需要双脚泡凉水后足底贴墙才能勉强入睡,苦不堪言。
按照《灵枢经—经脉第十》,“足下热”是足少阴肾经所病,考虑是肾水不足,阴虚则热。
遂针离坤乾坎右降四针,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患者即诉双足有凉感,一次减轻,又连针两次,痊愈。
如此怪病,简简单单的几针三次拿下。
右降四针里包含有补肾三针—坤乾坎,因为热象明显所以在补肾三针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离位,形成了右降四针女性患者,膝关节疼痛1年,足底肌筋膜炎1年半,压痛明显,足底有一蚕豆大小的筋节,山泽通气加坤位,和坎位打枪,治疗3次后疼痛明显减轻,足底的筋节小了很多一对夫妻来找我,男方38岁,女方32岁,结婚4年一直未孕。
曾用西医治疗2年,中药治疗一年均无结果但女方经检查有“排卵障碍,无优势卵泡”“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劝其先治疗在做试管婴儿。
易医脐针学习笔记(齐永)
![易医脐针学习笔记(齐永)](https://img.taocdn.com/s3/m/9c0084d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46.png)
易医脐针学习笔记(齐永)一、易医学是易经的三大流派之一是独立的医学体系是东方思维的产物二、易医脐针与其它针法的不同之处1、理论不同2、用针不同3、全息不同4、所行的经气不同三、易医学法则(一)太极旋转、周而复始法则太极是万物之母太极是“道”太极是个圆,是阳运动的轨迹太极是个“数”(二)阴阳为根、阳主阴从法则阴阳学说的产生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主阴从、阳主阴辅阴阳是万物之根(三)易道为变,合参三才法则1、易穷则变,天变、地变、人变:“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是永远存在的,是易医的魂,因为天地旋转,日月轮回,阴阳一直都在变;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其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也是不一样的,懂得了这个道理在治疗疾病时就要考虑到许多方面,其中就包含了时间与空间的因素,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时空”概念。
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治疗方法也就不同,这就是“变”。
人类的生活频率必须与天地自然的频率同步,这样人类才能健康,才能长寿,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境界。
在易医治疗里,可以用针法治疗,可以用药物治疗,同样也可以借助天地的时空转换来治疗疾病。
时间的旋转可以治疗疾病,空间方位的移动依然可以治疗疾病,如果将时间旋转与空间方位移动结合起来,再加上易医脐针的治疗,自然疗效可以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天变”就是指时间的变化。
比如十二地支,对应十二时辰,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
现代人的计时只是表述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而先人在十二地支与时辰关系里不仅仅是计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计时来了解天地里五行元素的旺衰。
比如十二地支的亥子两个时辰属水,寅卯两个时辰属木,巳午两个时辰属火,申酉两个时辰属金,而丑辰未戌则属土。
十二时辰五行所属对易医学派在临床治疗上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一天的十二时辰里,人体机体的状况随时间的流转而处于五行的变化里,而这个五行变化对人体机体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关系到身体的健康,也关系到疾病的治疗效果。
治疗疾病必须要有天变(时间变化)理念,要知道在某一个时辰大自然里五行元素的旺衰关系,从而指导临床。
每周一脐|观脐知病,看脐养生——不容错过的养生小贴士
![每周一脐|观脐知病,看脐养生——不容错过的养生小贴士](https://img.taocdn.com/s3/m/06371fa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f.png)
每周一脐|观脐知病,看脐养生——不容错过的养生小贴士推荐专家:罗士针,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主治医师,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易医脐针发明人齐永教授弟子。
脐诊概述:肚脐中医称之为神阙穴,是人体最大的全息元;“望脐断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人体疾病预测艺术;通过观察肚脐,可以获得许多个人信息,特别是个人的健康状况和潜在疾病信息,为治病和治未病及养生调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肚脐由脐蕊、脐谷、脐壁、肚脐组成(如图);其中脐谷—肚脐的底部一圈,较脐蕊低。
正常人肚脐大小:正常人的脐孔直径约0.8-1.5厘米,直径超过2厘米,称为大脐眼,直径小于0.5厘米称为小脐眼。
但是人的脐孔有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过程。
在孩童时期较小,成年后逐步增大,中年后随着机体退化、衰老,激素的分泌减少,脐孔又从大变小。
脐孔与体内激素分泌、机体的健康状态关系密切,一般男性脐孔比女性大,女性脐孔的变化比男性大,这与女性一生中激素代谢的起伏变化较大有关。
俗话说:脐大容杏,不富也贵。
脐眼大,身体相对健康,容易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其中正常男性肚脐以圆形为主,女性则以椭圆形为主(如图)易医小知识:1、什么是易经?易者日月为易,易经是研究日月即阴阳变化的书;易者变也,易经即变经,易经为研究变化的书。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易经是宇宙间的最高标准,是对天地宇宙万事万物(包含自然、人事等)现象与规律的总结,易是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的准绳。
2、阴阳学说是一个伟大发明,是大道至简的把世界万物一分为二的思维。
3、《易经》是纵论阴阳的经典之作,被称为群经之首、天下第一经。
养生小贴士:《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不忘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要保证生命的长度和质量,需要效法、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才能尽终其天年,即健康长寿。
而天地的最根本规律是什么呢?正如内经所说,是效法阴阳变化之道,而《周易》又是纵论阴阳之学说,因此,研究、学习易经,有助于从根本上参悟养生之大道。
神奇的中医脐针疗法与脐诊(建议收藏)
![神奇的中医脐针疗法与脐诊(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eacad85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0.png)
神奇的中医脐针疗法与脐诊(建议收藏)脐针基础知识脐针的特点:一穴多治:脐针疗法,仅取神阙,经这个穴位上下针可治许多疾病,无论是脏腑病还是疑难病,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可治近百种疾病,范围涉及临床各科。
坎--为肾为耳,主治肾病,膀胱等泌尿系统疾病,肾冷水泻,消泻疟,血液病,出血症,免疫低下,遗精,生殖系统疾病,耳病,腰背疾病,心脏病,过度疲劳,泻冷病,水肿病。
结石--艮不孕症--坤+坎+震月经不调--坎出血症(妇女)--离+坎+艮糖尿病--坎+坤腰间盘突出--坎早泻--坎(一小时)前列腺--离+坎+艮崩漏--离+坎+震卵巢囊肿--坎+艮(排卵期)站立引起膝关节疼痛(骨刺,下楼痛--坤+坎+离)尿失禁--坎+艮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坎+乾+坤坐骨神经痛--坎+艮+乾肾囊肿,肾肿瘤--坎多尿--坎前列腺--坎+坤+震减肥--坎+兑+艮大小便失禁--坎+艮腰腿痛--离+坎子宫肌瘤--坎+艮艮--为胃,主治胃病,不食症,虚涨,淤血,鼻,手脚,背麻木,关节痛,血液循环不好,痘疹,皮肤过敏,肿症,凸起,火症,疑难症,营养不良,肿瘤,结石症,血脉不通。
运动系统,(女)脾胃病,胃溃疡,出血症,各种肿瘤,甲状腺,腿痛留针15分钟。
鼻炎--艮+兑重+离大小便失禁--艮+坎关节囊积液--艮+坎肿瘤--艮慢性子宫出血--艮内科呼吸系统疾病--艮消化--艮+乾肠癌--艮+离+坎泌尿系统--艮女性高血压--艮肝癌--艮+震肺癌--艮+兑胆结石--艮+巽膀胱癌--艮+坎腋下淋巴结肿--艮+离中风--兑+艮子宫肌瘤--艮坐骨神经痛--坎+艮+乾胃癌--艮打呼噜--山泽通气肾囊肿--艮+坎震--为肝为股,主治疼痛性疾病,精神病,腿肿痛,狂躁症,多动症,神经衰弱,声带咽喉,歇斯底里,肝病,癫痫,脂肪肝,神经过敏,剧烈痛,惊吓症,舞蹈症,妇科病,肝火旺,爱发脾气。
头痛红斑狼疮--震+坎精神障碍,抑郁症--震(女巽)闭经--震+巽妇女不排卵--震+兑+艮美尼尔--离+震半身不遂--天地日月定乾坤乳腺增生--离+震+艮巽--为胆为股,主治胸胀气,胯骨病,宿酒痞满,伤风感冒,酒后胀肚,中风,受风,忧郁症,胆病,传染病,血管病,坐骨神经病,胆石症,淋巴系统病,胆囊炎,抽筋,强直,病情不稳,喘息,哮喘,左肩病。
脐针疗法
![脐针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9627c76f1aff00bed51ea5.png)
治疗顺序
治疗顺序:脐针在临床治疗中,其顺序是先取症 状、次取系统、再取疾病。其意思是,在治疗中脐针 的定位进针首先针对病人最感痛苦的症状,比如急 性腰扭伤,应先予以止痛。许多疾病往往因症状解 除了,疾病也随之消失。其次寻找疾病所属的系统, 根据该系统在脐八卦全息律的对应关系,进行定位 进针。比如,支气管炎伴咳嗽、咳痰,应属呼吸系统, 笔者取脐八卦全息的兑位(主呼吸系统),往往收到 不错的疗效。有些疾病已非常明确,可根据该病的 全息定位,直接予以治疗,比如肝炎或胆囊炎,可取 其对应的震位或巽位进针。法的独门穴, 为人的先天之结蒂,位居腹部中央,又 称脐中、气舍、维会等,是胎儿吸收母 体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途 径。
脐的全息概念
全息概念:
脐是人体最大的全息元,生物全息律认为,生物的 任何一个小的局部都包含了整体的缩影,任何一个在 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完整性,并与周围部分有相对明 确边界的相对独立部分都是全息胚。 人体存在着大全息元,大全息元中又有小全息 元。虽然,每一个全息元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但各 全息元之间对整体信息的浓缩度又存在差异。脐是人 体中最大的全息元之一,它保留了许多人体先天与后 天的信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反复体验,就能提取整 体的信息,从而指导临床。 其它对全息概念的应用:耳针、手针、足针、第二掌骨 疗法等等的。
手法原则
手法原则:“进针必有方向,下针须含补泻”。 因为脐针治疗并非传统针刺学的定点治疗(多直刺), 而是定位治疗(以脐蕊为中心,呈放射性地向外斜刺 或横刺),在脐针的进针中带有明显的方位性,而这个 方位的选择应该是脐针疗法的灵魂。有了方位,也就 有了补泻。根据病情,采用五行生克制化法“虚则补 其母,实则泻其子。”当然,临床上也采用手法补泻 。
进针原则
脐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脐针疗法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a87256083d049649a665879.png)
脐针疗法的研究进展神阙穴属任脉,古书记载忌针宜灸,位于脐中部。
经临床反复研究及验证,神阙穴具有抗衰老、调和脏腑的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家开始注重脐诊,且开始在脐部施诊,予以脐灸、脐针疗法,其中脐针疗法提出至今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指导作用,故应将脐针疗法传承创新以广泛运用于临床,本论文对近年来脐针疗法进行了综述。
标签:神阙穴;脐诊;脐针;脐疗;综述1 脐针疗法的学术渊源1.1 脐—神阙脐,神阙也,《素问·穴论》中指出“…当脐之中,神阙穴也”,《针灸大成》命其为:“气舍”,这也说明神阙穴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会元针灸学》中提到了:“神阙者,神之所舍其中也……,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
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生脐带……天一生水而生肾……十月胎滿,则神注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
”指出了脐带是母体与胎儿进行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传输以及代谢物的传出的重要通道[1],胚胎得以培育,再生肾,肾为水脏,从此开始了胚胎的生长发育[2]。
故神阙穴又被称为“生命之根”,且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3]。
《在《灵枢·经脉》虽没有明言十二经络的走向与脐有关,但根据其走形可知:“胃足阳明之脉…下挟脐…”、“足太阳筋结于脐”、“手太阴之筋下系于脐”、“冲脉者,…并足少阴之筋挟脐上行”、“督脉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可知:脐通百脉[4]。
又因“一源三歧”包括任脉、督脉、冲脉,而任脉为“阴经之海”、督脉为“阳经之海”、冲脉为“十二经之海”,经脉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具有联络脏腑的功效,故在神阙穴施治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阴阳、气血之功。
1.2 脐诊脐位于腹部的中部,中医重视四诊合参,众所周知为:望、闻、问、切,然少数人知道:腹诊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内容。
《通俗伤寒论·按胸腹》曰:“…若欲知其脏腑何如,则莫如按胸腹,名曰腹诊…”;《厘正按摩要术·按胸腹》中首次提到脐诊在腹诊中具有重要意义:“诊腹之要,以脐为先。
中国脐针第一人齐永老师脐理论
![中国脐针第一人齐永老师脐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a5c0274763231126fdb110b.png)
[转载]中国脐针第一人齐永老师的脐理论最近我在温哥华体验了脐针疗法,一个疗程下来,果然对身体自身免疫力的快速提升有了亲身感受,真心希望有机会拜齐永老师为师,学习脐针技术,帮助在病痛中的家人、朋友减轻痛苦,获得健康。
脐也叫神阙。
《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以示显贵,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此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之神阙”。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相连的通道。
脐带未断前,胎儿是先天态,还不算是独立的生命,胎儿的生长需要靠母体的血液将营养物质通过脐带输入,再将代谢产物通过脐带输回到母体。
脐带一旦断离,婴儿由先天态转为后天态,一个完整的生命才算真正降临生。
脐带在婴儿出生后会自行闭锁。
所以脐是先天与后天的连接门户。
脐是胎儿发育时期腹壁的最晚闭合处,所以是腹前壁的薄弱区。
脐部下没有皮下脂肪层,只有致密的结缔组织,脐中央部呈瘢痕化。
脐筋膜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脐外皮与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
脐下两侧有腹壁动静脉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脐部的屏障功能弱,敏感度高,渗透力强,渗透性快,易于药物穿透、弥散和吸收。
同时,脐部凹陷也易藏污纳垢,所以挖脐眼容易感染,引起腹部疼痛。
脐是人体最大的全息元。
全息论认为,生物的任何局部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任何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相对完整,并与周围部分有相对明确边界的部分都是全息元。
人体存在着大全息元、小全息元。
虽然,每一个全息元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但各全息元之间对整体信息的浓缩度又存在差异。
人体的经络系统体现着全身的信息流,每一个穴位或多或少都包含着整体经络的信息,反映着身体的整体状况。
而在人体所有的穴位中,脐(神阙穴)是具有最高信息元的穴位。
脐最能反映人体先天与后天的信息。
通过对脐的观察,不但可以得知人体后天的情况,也可推测先天素质。
所以观察脐部可知身体健康和疾病状况。
脐处于人体的正中点,与任督带脉相连接,又与冲脉相交会,任、督、冲合称为“一源三歧”,神阙是任脉的要穴,任脉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为阴中之阴,与人体的卫气营血相合。
脐针疗法
![脐针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81cdd4910ef12d2af9e72b.png)
溢于脐。局部色赤为相应脏器的急性炎症。
黄 提示湿热之邪内蕴或过食肥甘所致
可有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压等征状。
黑 预示病症凶险
全脐色黑为暴病将卒的恶兆和久病生机将绝之征,常与呼吸急促、
青
神识昏迷等危象并存。如并有角质增生应注意消化系统肿瘤。
寒积、水饮或风寒内伏。如局部色青则提示相应的脏
腑功能欠佳,或见痛证。
(脐眼的大小一般来讲取决于胎儿时期与母体相 连接的脐带的粗细,脐带越粗,一般脐眼越大, 反之脐眼越小。)
直径超过2.0厘米 → 大脐眼:先天足, 个头强壮。 直径小于0.5厘米 → 小脐眼:先天禀赋 不足,个体胤弱。
脐孔的深浅取决于皮下脂肪的多少,皮下 脂肪越厚,则脐孔越深,说明营养状态好。 皮下脂肪越薄,脐孔越浅,营养较少。
PART
04
脐针的行针顺序·一看
银屑病
凹陷:
脐壁处的皮肤稍有下陷,提示该处对 应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病变属性基 本属于不及,可以作为我们针刺的位 置。
PART
04
脐针的行针顺序·一看
褶皱:
褶皱分为两种,一种在脐内,一种在 脐外。脐外通常是一端起于脐眼,另 一端向腹部延伸。褶皱多提示患者比 较敏感,情绪变化大及精神神经方面 问题。
明清鼎盛
脐疗体系逐渐形成,有理论充实和临 床实践佐证的阶段。如《急救广生集 》、《外治寿世方》、《理瀹骈文》 对脐疗法有较为集中的记载。
PART
01
神阙禁针
禁
神阙穴只灸不针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首次提出脐中禁 针的文献记载,:“脐中,禁不可刺,刺之令 人脐中恶疡,遗矢者死不可治。” ·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 “神阙一穴,可灸百壮,禁不可针”。
中国厉害的15位针灸大师,知道3个以上算你牛?
![中国厉害的15位针灸大师,知道3个以上算你牛?](https://img.taocdn.com/s3/m/795b6503ddccda38376bafde.png)
中国厉害的15位针灸大师,知道3个以上算你牛?小编从医30余年,主攻针灸疗法,30余年来几乎学遍了所有创始人的针法,一路走过感慨良多,期间多有名师指点,但也不乏上当受骗,尤其一些好财之徒学的一知半解便开门授课误人不浅,更有甚者学的某种针法不知感恩反而盗为己有,言为自创,真恬不知耻。
今小编把近几十年来曾经学习过的针灸名家介绍给同仁,对于那些欺世盗名之辈暂且不提,大家谨慎既是!中国之大不乏隐士藏龙之人,因不识或者不了解小编不便妄加评论还望海涵,亦期待读者把那些你熟识的真才实学之人推荐给我也好去拜访,先谢过!!!以下15位针灸名家小编大多数均当面学习过,即使个别老师无缘当面学习也对其著作做了深入研究,大家可以参考学习!彭静山针灸专家。
奉天(今辽宁)开原人。
自幼从师学医,后开业行医。
建国后,历任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和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副院长。
善于运用针灸术治疗脑血栓后遗症,疗效显著。
1970年首创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等疗效亦较明显。
著有《简易针灸疗法》、《针灸秘验》等。
主要成就:彭氏的眼针穴区划分和眼针疗法的临床价值,使眼针疗法得到推广应用,并在海内外针灸界产生较大影响。
注:彭老当之无愧是当代针灸临床实战家!小编有幸拜读彭老著作收获良多,致敬!董景昌台湾著名针灸师,是董氏奇穴的创始人。
董先生早年从军,随著国民政府撤退来台湾。
在台湾传授他家传的针法,因为由他传授的穴位并不在传统内经所记载的范围内,但疗效显著,因此被称为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自成一套独特的经络思想,与传统的十四经络循行路线不同,针灸的穴位配伍极为简明,在放血治疗方面特别擅长,他门下弟子甚多,在台湾中医界极负盛名。
主要成就:创立董氏奇穴,对针灸的普及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美中不足董氏奇穴穴位太多难以短时间掌握!小编遍阅董老及其弟子著作大有收获,只是后面讲授董氏奇穴的老师水平良莠不齐,多有误人子弟之嫌。
程莘农程莘农(1921.8.24—2015.5.9)原名希伊,号莘农,江苏省淮安市人,中医、针灸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宣丽华应用脐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介绍
![宣丽华应用脐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f2fcc3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5.png)
中国乡村医药宣丽华应用脐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介绍吴江霞 沈梦霞 龚瑜轩 宣丽华宣丽华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运用多种针法治疗痛证、面瘫、皮肤病等。
笔者有幸师从宣教授,现将其应用脐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介绍如下:1 谨守病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祖国医学中属“腰痛”“痹证”等范畴。
《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侯》云:“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申也,七月万物阳气伤,是以腰痛。
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痛。
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
四曰腰,坠堕伤腰,是以痛。
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
”宣师结合临床,认为本病发生或因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络,经气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因外伤、劳损而致气滞血瘀,经络阻滞,产生腰痛;或因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不荣则痛。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指出肾虚可致腰痛。
《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将腰痛与肝联系在一起。
同时,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不足,病邪方能乘虚而入致腰痛。
故宣师在辨治时尤重肝肾亏虚之病机,认为本病以肝肾亏虚为本,跌扑闪挫或寒、湿、热之邪侵入为标,经脉困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腰痛或腰腿痛。
2 巧用脐针脐针疗法是由齐永教授根据易经理论、易学思维创造的一种针法。
宣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谨守病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巧用脐全息理论及易学理论,施以脐针“三七为腰、六八为股”针法、“山泽通气”针法及“雷水解”等针法,达到扶正祛邪、通络止痛作用。
2.1 针对病位,直达病所 洛书有云:“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于中。
”将洛书结合人体来看,“戴”对应头,“履”对应足,“三七”对作者单位: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在读(吴江霞、沈梦霞);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在读(龚瑜轩);杭州,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宣丽华)通信作者:宣丽华,应腰,“六八”对应双足实为双股(图1)。
脐针“雷水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观察
![脐针“雷水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d320a4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e.png)
җ基金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22180)作者:田培良,E -m a i l :34488103@q q.c o m 脐针 雷水解 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观察җ田培良(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吉林132013)ʌ摘要ɔ 目的:探讨脐针雷水解 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㊂方法:选取中风后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和脐针组,每组30例㊂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针刺方法,脐针组采用脐针治疗,传统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 )评分㊁F u g l -M e y e r 运动与康复评测法(F u g l -M e y e r )评分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 A 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脐针组低于传统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F u g l -M e y e r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05),且脐针组高于传统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脐针 雷水解 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中风后肩痛症状及上肢运动协调功能㊂ʌ关键词ɔ 中风后肩痛;脐针;雷水解;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R 289 文献标识码:A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4.0615中风后肩痛是中风后遗症中较常见的症状,临床常表现为患侧肩痛伴有活动受限,活动时肩痛加重,夜间尤甚㊂研究表明,12%~58%的中风偏瘫患者会在发病8~12周内发生肩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及预后[1]㊂因此,治疗中风后肩痛是整个康复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㊂目前,西医康复多采用运动疗法㊁物理疗法㊁作业治疗㊁药物疗法等方法缓解患者症状,中医传统治疗多以针刺㊁推拿㊁拔火罐等为主[2-3]㊂针刺脐针疗法由齐永教授所创,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易医脐针 万病落脏 的原则,选用‘易经“中的第40卦 雷水解 治疗大量中风后肩痛患者,收效明显㊂本研究探讨脐针 雷水解 和传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 10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中风后肩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脐针组和传统针刺组,每组30例㊂传统针刺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6~65岁,平均(55.32ʃ9.25)岁;病程1~5个月,平均(2.51ʃ0.22)个月㊂脐针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7~69岁,平均(57.82ʃ10.35)岁;病程1~4个月,平均(2.42ʃ0.32)个月㊂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经吉林医药学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伦理审查编号:2021121003)㊂1.2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中的诊断标准,并经C T 或M R I 确诊为脑卒中[4]㊂主要症状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患侧肢体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同时伴有患侧肩关节疼痛,严重者活动受限㊁关节疼痛拒按㊂(2)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的诊断标准[5]㊂主要临床表现为肩痛㊁疼痛为刺痛或胀痛,不能自主活动,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㊂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中风后患侧肢体出现肩关节疼痛拒按,夜间尤甚,并伴有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手指关节肿痛等症状;发病15d 以上,病情稳定,一般状况良好,意识清醒,能够表达;能够接受脐针疗法治疗;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4 排除标准 意识不清,感觉障碍,无法表达,不配合治疗者;既往有肩关节骨折㊁脱位或肩周炎病史,或由外伤或感染所致的一切非本病引起的肩关节损伤及疼痛者;合并严重肺㊁心㊁肝㊁肾等内科疾病及患有精神类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研究过程中,服用止痛药物治疗者;不接受脐针治疗者㊂1.5 剔除标准 在临床过程中病情加重,或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或使用药物介入及其他影响本研究而导致临床研究终止者㊂2 治疗方法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脐针治疗方案和传统针刺治疗方案㊂康复训练采用临床中常用的康复技术[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54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技术(P N F技术)和B o b a t h技术]㊂2.1脐针组接受脐针治疗方案㊂取穴:针刺脐部后天八卦震位㊁坎位㊂针具:选取0.25m mˑ25m m一次性无菌毫针㊂操作方法:按照脐针行针顺序即 一看㊁二摸㊁三探㊁四扎 规范操作㊂首先,看患者脐部,对患者肩痛情况大体有个了解㊂其次,用手指在脐孔周围的脐壁和脐谷仔细触摸,从而发现疾病的情况㊂再次,用针尾在脐周后天八卦震位㊁坎位寻找敏感区和点,在探查时有可能找出好几个对应的敏感点,取最敏感的点并做好标记㊂最后,于脐部皮肤消毒后,以脐蕊为中心,向震位脐壁标记好的最敏感点横刺,进针深度10~20m m,针下得气后,轻轻拍打患侧肩部约1m i n,然后再对比针前肩痛位置的变化及疼痛减轻的程度,对针刺的敏感点位置及针刺深度微做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㊂向脐部(坎位)进针后,患侧肩部出现舒缓㊁滑利㊁松快之感,留针30m i n㊂每日1次,每周6次㊂治疗2周㊂2.2传统针刺组接受传统针刺治疗方案㊂取手阳明经的肩髃㊁臂臑㊁曲池㊁合谷㊁手三里,手少阳经的肩髎㊁外关,手太阳经的肩贞㊂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体位,每个穴位进行无菌消毒,医者选取0.25m mˑ25m m一次性无菌毫针将以上穴位按照‘针灸学“中的取穴及操作要求选取患侧肢体进行操作[6]㊂针下得气后留针30m i n㊂每日1次,每周6次㊂治疗2周㊂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分㊂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价,采用长10c m的标尺,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㊂②上肢运动协调功能评分㊂采用F u g l-M e y e r运动与康复评测法评估两组患者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㊂选取适合患者的姿势体位,观察患者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腱和前臂肱三头肌腱有无反射活动㊁共同的运动㊁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㊁分离性运动㊁腕的稳定性㊁协调性与速速㊁反射亢进及其手指共同屈伸等情况[7]㊂3.2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㊂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㊂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3.3结果(1)V A 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V A 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V A 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脐针组低于传统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两组中风后肩痛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分,xʃs)组别例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脐针组305.78ʃ0.452.13ʃ0.33әһ传统针刺组305.46ʃ0.432.77ʃ0.35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传统针刺组治疗后比较,һP<0.05㊂(2)F u g l-M e y e r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F u g l-M e y e 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F u g l-M e y e 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脐针组高于传统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表2两组中风后肩痛患者治疗前后F u g l-M e y e r评分比较(分,xʃs)组别例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脐针组3014.15ʃ0.7623.64ʃ0.74әһ传统针刺组3014.31ʃ0.6821.37ʃ0.65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传统针刺组治疗后比较,һP<0.05㊂4讨论中风后肩痛在临床中较为难治,主要表现为患侧肩部疼痛,可累及颈项部和锁骨,活动时加剧,或可放射至臂㊁腕㊁手等处,夜间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睡眠,甚至引发焦虑㊁抑郁㊂中风后肩痛一般在中风2周后出现,发病因素较多,多由肩关节制动和活动不当导致,主要与偏瘫后上肢肌张力升高㊁肩关节半脱位和肩部软组织损伤有关,治疗后仍易反复疼痛,迁延难愈,最终出现肩胛骨粘连㊁上肢肌张力升高,甚至肌肉萎缩,这也是中风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功能训练和生活质量[8-9]㊂西医治疗该病多采用理疗,如电刺激㊁泥蜡疗法等㊂这种治疗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中风后肩痛[10]㊂中风后肩痛归属中医 中风 痹证 范畴㊂‘明医杂著㊃风症“对中风后肩痛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机体或气血不足或外邪入侵,或瘀血痰饮内64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阻,导致筋失所养,气滞血瘀,凝滞不通,发为本病[3,11-12]㊂筋伤是导致中风后肩痛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13]㊂‘黄帝内经“指出,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的筋肉附属部分,联络四肢末端,结聚于骨骼和关节部,主要作用为约束骨骼㊁通利关节㊁保护脏腑经络,对维持机体正常运动功能有重要作用㊂总之,治筋在中风后肩痛的治疗方法中起到重要作用,其论治核心在于 筋骨调衡,以筋为先 ㊂‘灵枢㊃刺节真邪“提出: 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以解结者也㊂用针之类,在于调气㊂ 针法治疗经筋病的原理在于解筋结而调气机㊂本研究从筋论治,通过针刺解筋结,止肩痛㊂中风后肩痛日久,正气耗伤,致肝肾亏损㊁邪气亢盛,存在病情易反复㊁缠绵难愈的特点㊂肾为先天之本,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对恢复脏腑之间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㊂因此,在治筋的同时必须兼顾补肾, 水足能涵木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中风后肩痛缠绵难愈的问题㊂齐永教授首次提出在脐部进行针刺治疗疾病,其理论基础是‘易经“㊂‘易经“的主题是八卦,八卦与人体脏腑有对应关系,即乾卦对应大肠㊁兑卦对应肺㊁离卦对应心与小肠㊁震卦对应肝㊁巽卦对应胆㊁坎卦对应肾与膀胱㊁艮卦对应胃㊁坤卦对应脾㊂在临床运用脐针时把肚脐部看成一个后天八卦图,并根据疾病对应的脏腑选择相应的卦位进行针刺,从而改善人体的阴阳平衡,祛除疾病[14]㊂笔者根据易医脐针 万病落脏 的治疗原则,取脐部震位㊁坎位进行脐针治疗,可明显改善中风后肩痛患者疼痛及上肢运动协调功能㊂在后天八卦脐部全息中,震为雷,与肝相对应,肝主筋,故一切和筋有关的疾病,包括筋紧㊁筋结㊁筋错位㊁筋膜粘连疼痛等筋病,均可取震位反应点治疗;坎为水,对应肾,肾主骨,故取坎位反应点可治疗骨关节屈伸不利等诸证;肾虚乃万病之源,中风后肩痛由长期正气亏虚㊁邪气亢盛所致,故补肾为扶正大法㊂选取脐部后天八卦震位㊁坎位,恰合 筋骨调衡,以筋为先 的理念及 肝肾同补,扶正祛邪 的治疗方法㊂其次根据易医脐针 卦象疗法 理论,先针刺震位,再针刺坎位,构成 雷水解 卦,震卦的阳爻居于二阴爻之下,属 雷 ,主生发,主春天,具有亨通畅达的特性[15]㊂雷在上,水在下,雷雨并做,化育万物,万象更新,为解㊂‘杂卦“言: 解,缓也㊂ 解象 征舒缓,舒缓解散,故在对应点针刺对 筋紧 筋结 起到舒缓解散止痛的作用,治疗中风后肩痛有显著疗效[16]㊂脐针疗法治疗诸多慢性疑难病,用针少,见效快,痛苦少,且疗程短,深得患者满意[17]㊂其中,脐针 雷水解 针法在治疗痛证方面疗效更佳㊂高洁等[18]运用 雷水解 联合长蛇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㊂本研究发现,在运用脐针改善中风后肩痛的过程中,随着患者疼痛程度的快速缓解,与此相应的上肢功能得到迅速提高,在上肢功能改善的同时下肢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但由于例数较少,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㊂综上所述,脐针 雷水解 对中风后肩痛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够为临床治疗中风后肩痛及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㊂参考文献[1]L I Z,AL E X A N D E RSA.C u r r e n t e v i d e n c e i n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o s t s t r o k eh e m i p l e g i cs h o u l d e r p a i n:ar e v i e w[J].J n e u r o s c i N u r s,2015,47(1):10-19.[2]李雪薇.阴阳调整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下肢痉挛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9):16-18. [3]王漫,张智龙,王栩,等. 调神止痛针法 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19,44(8):605-609,619.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06,150.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6]梁繁荣,王华.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309-310.[7]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427-429.[8]谢洪波.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探宄[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5):41-42.[9]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10]孔雪,汤智伟,李树香,等.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蜡疗治疗脑卒中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2,25(8):925-928.[11]甄晓然.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C 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5):261-262. [12]吕荪荪,周文军.自拟活血通络舒筋方熏蒸结合运动疗法74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治疗卒中后肩痛30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17,52(6):425.[13]韩振翔,祁丽丽,周一心,等.经筋结点恢刺法配合P N F 技术改善偏瘫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2):1420-1424.[14]齐永.脐针疗法㊁脐全息脐诊法[J ].中国针灸,2004,24(10):732-737.[15]张晓晓,宫嘉,李娜娜,等.脐针治疗应用举隅[J ].浙江中医志,2019,54(9):673.[16]刘思宇,全英,柳彦佐,等.基于‘周易“诠释肝胆病证相关病机及治疗[J ].中医药导报,2019,25(11):16-17,21.[17]陈俊康,余泽霖,宣丽华.脐针治疗难治性非典型面肌痉挛案[J ].中国针灸,2022,9(42):1044,1072.[18]高洁,吕明芳,朱小燕. 雷水解 联合长蛇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6):993-995.(收稿日期:2022-12-02)[编辑:周荣荣]җ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21L C T H 03)通信作者:辛坤,E -m a i l :x i n k u n 1981@163.c o m第一作者:董唐博,E -m a i l :2803163214@q q .c o m 复元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җ董唐博,廖承友,赵光辉,辛坤(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安徽阜阳236600)ʌ摘要ɔ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㊂方法:选取84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㊂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㊁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 )评分㊁O s w e s t r y 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 D I )评分,评估临床疗效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41/42),高于对照组的90.48%(3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㊁V A S 评分㊁O D 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复元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㊂ʌ关键词ɔ 复元活血汤;针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中图分类号:R 255.6 文献标识码:A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4.0616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腰椎间盘变性,引起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导致髓核或纤维环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㊁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1]㊂中医认为,该病属于 腰痛 脊痛 痹证 等范畴,其中血瘀型是较常见的一种证型,病机主要为瘀血阻滞,经脉痹阻,导致不通则痛,治法以活血化瘀㊁通络止痛为主[2]㊂中医治疗腰痛具有独特的优势,穴位针刺是中医特色疗法,具有舒筋活络㊁通经止痛之功,复元活血汤具有活血化瘀㊁疏肝通络的作用㊂本研究探讨复元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中医骨伤科治疗的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㊂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5~66岁,平均(40.36ʃ10.49)岁;病程5~27个月,平均(12.05ʃ5.28)个月㊂观察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25~63岁,平均(42.98ʃ7.43)岁;病程3~21个月,平均(12.95ʃ4.78)个月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3]㊂1.2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制定[1]㊂腰痛㊁下肢放射性疼痛㊁麻木及坐骨神经痛;腰椎侧凸畸形,腰椎活动度降低;肌肉萎缩伴肌力下降,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仰卧挺腹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㊂(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标准制定[4]㊂腰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疼痛拒按,昼轻夜重,腰部活动受限,俯卧翻身不利,伴下肢放射疼痛㊁麻木㊂舌质紫黯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或弦紧㊂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25~84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
中国脐针第一人齐永教师的脐理论.doc
![中国脐针第一人齐永教师的脐理论.doc](https://img.taocdn.com/s3/m/60d22a551eb91a37f1115ccc.png)
[转载]中国脐针第一人齐永老师的脐理论最近我在温哥华体验了脐针疗法,一个疗程下来,果然对身体自身免疫力的快速提升有了亲身感受,真心希望有机会拜齐永老师为师,学习脐针技术,帮助在病痛中的家人、朋友减轻痛苦,获得健康。
脐也叫神阙。
《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以示显贵,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此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之神阙”。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相连的通道。
脐带未断前,胎儿是先天态,还不算是独立的生命,胎儿的生长需要靠母体的血液将营养物质通过脐带输入,再将代谢产物通过脐带输回到母体。
脐带一旦断离,婴儿由先天态转为后天态,一个完整的生命才算真正降临生。
脐带在婴儿出生后会自行闭锁。
所以脐是先天与后天的连接门户。
脐是胎儿发育时期腹壁的最晚闭合处,所以是腹前壁的薄弱区。
脐部下没有皮下脂肪层,只有致密的结缔组织,脐中央部呈瘢痕化。
脐筋膜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脐外皮与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
脐下两侧有腹壁动静脉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脐部的屏障功能弱,敏感度高,渗透力强,渗透性快,易于药物穿透、弥散和吸收。
同时,脐部凹陷也易藏污纳垢,所以挖脐眼容易感染,引起腹部疼痛。
脐是人体最大的全息元。
全息论认为,生物的任何局部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任何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相对完整,并与周围部分有相对明确边界的部分都是全息元。
人体存在着大全息元、小全息元。
虽然,每一个全息元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但各全息元之间对整体信息的浓缩度又存在差异。
人体的经络系统体现着全身的信息流,每一个穴位或多或少都包含着整体经络的信息,反映着身体的整体状况。
而在人体所有的穴位中,脐(神阙穴)是具有最高信息元的穴位。
脐最能反映人体先天与后天的信息。
通过对脐的观察,不但可以得知人体后天的情况,也可推测先天素质。
所以观察脐部可知身体健康和疾病状况。
脐处于人体的正中点,与任督带脉相连接,又与冲脉相交会,任、督、冲合称为“一源三歧”,神阙是任脉的要穴,任脉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为阴中之阴,与人体的卫气营血相合。
心的主要病症——【脐针小课堂】qi转载
![心的主要病症——【脐针小课堂】qi转载](https://img.taocdn.com/s3/m/4d99d4c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5.png)
心的主要病症——【脐针小课堂】qi转载心的主要病症——【脐针小课堂】qi转载原创点击蓝字关注➡️脐针 2021-09-20 10:00心的主要病症摘自齐永《脐针疗法》编辑/齐飞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
心的主要病症方面有下列几点:图片01有关精神方面的病症心藏神,故凡因精神因素对人体干扰的都可以是伤及“心神”。
在精神因素方面有两种情况,为太过和不及,这个太过和不及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比如健康的人往往是精神愉悦,而身体不佳者常悲观消沉。
临床上我们经常可见到由于心藏神,神太过,常表现为“大笑不止”或“偷笑不休”的阳象病症,也可见因神不足而出现的“悲伤不胜”的阴象病症。
《素问·调经论》曰:“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灵枢·本神篇》说:“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腘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
”所以人的心气是有一个度的,凡太过和不及都是不健康的。
02出血或血不流凡有关人体血的问题都应该属于心的范畴,对于出血的病理机制大凡属于“阳气内动”,而阳气之所以内动又往往与精神刺激有关,所以《素问·痿论》有说:“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
”至于血不流主要是说血循环不良引起的病症,《内经》中明确指出了血不流的原因,其一是为心气减弱或衰竭,其二是为心脉阻滞不通。
它认为由于“脉不通”则“血不流”,因血管不通畅而血流停止,表现为毛色不润泽,面黑象漆,人瘦似柴,标志着“血先死”的征兆。
图片03身热,色赤,及“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身热者谓皮肤发热也,色赤者皮肤发红也,都是热象,其脉可以表现为“心脉太过”。
心属离,为夏,为火,为热,所以这一切都与心有关。
《内经》所说“夏脉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又概括性地说:“火热受邪,心病生焉。
”这些都好理解,都体现了这个热、这个赤与心的关系。
但“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是《内经》里关于病机十九条的其中一条,对于西医就不大好理解了。
国奇脐疗:脐全息的理论基础
![国奇脐疗:脐全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4d32bc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d.png)
国奇脐疗:脐全息的理论基础3.1脐是特殊的穴位信息点脐又称神阙穴,是全身唯一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
《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以示显贵,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此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之神阙”。
从全息律的的角度来看,人体的经络系统可以手是全身的信息流,而每一个穴位或多或少都包含着整体经络信息,每一个穴位都像是全身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窥获整体的全息。
而在人体全身的穴位中,神阙应该是具有最高信息元的穴位。
3.2脐是人体的正中点如果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这两半分离的人体基本上是对称的,而脐正在这条分离线上。
这分离线的人体前部,在中医学中称为任脉,后部被称为督脉。
如果我们将人体上下相折叠,脐也恰在前折叠线上,中医成此为带脉。
脐处于这个正中位置,与任督带脉相连接,又与冲脉相交会,任、督、冲合称为“一源三歧”,神阙是任脉的要穴,任脉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
《灵枢·经脉》篇中就有“足阳明下挟脐”“足太阳筋结于脐”“手太阴之筋下系于脐”“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少阴之筋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督脉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等记载。
可见,脐是与诸经密切相关的重要部位,也是关系一切病症的重要穴位,故脐可治百病。
3.3脐是人体敏感点脐乃神阙,为古代丹家所说的“玄关一窍”即“气舍”,是气会聚之所。
古代气功家也认为,人体有一个以脐为中心的太极图,直径3寸大小,中间有两个对抱相持的阴阳鱼,在此产生阴阳相感,气血升降出入,生机周流不息[2]。
故脐是气功修炼的敏感点,也是气功学中的意守之处和定位之点。
脐为先天之凹陷,与腹内组织距离最近,又置阴脉之海—任脉上,成为阴中之阴,与人体的卫气营血相合。
如在脐部放置不同温度的物体,可直接使腹内产生不同的反应,如肠鸣音亢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古人也就利用脐为敏感点来实施熨脐、灸脐,达到温中祛寒、调和营卫的目的。
3.4脐是先天与后天的连接点脐是我们自母体出生唯一与母体相连的通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中国脐针第一人齐永老师的脐理论最近我在温哥华体验了脐针疗法,一个疗程下来,果然对身体自身免疫力的快速提升有了亲身感受,真心希望有机会拜齐永老师为师,学习脐针技术,帮助在病痛中的家人、朋友减轻痛苦,获得健康。
脐也叫神阙。
《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以示显贵,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此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之神阙” 。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相连的通道。
脐带未断前,胎儿是先天态,还不算是独立的生命,胎儿的生长需要靠母体的血液将营养物质通过脐带输入,再将代谢产物通过脐带输回到母体。
脐带一旦断离,婴儿由先天态转为后天态,一个完整的生命才算真正降临生。
脐带在婴儿出生后会自行闭锁。
所以脐是先天与后天的连接门户。
脐是胎儿发育时期腹壁的最晚闭合处,所以是腹前壁的薄弱区。
脐部下没有皮下脂肪层,只有致密的结缔组织,脐中央部呈瘢痕化。
脐筋膜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脐外皮与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
脐下两侧有腹壁动静脉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脐部的屏障功能弱,敏感度高,渗透力强,渗透性快,易于药物穿透、弥散和吸收。
同时,脐部凹陷也易藏污纳垢,所以挖脐眼容易感染,引起腹部疼痛。
脐是人体最大的全息元。
全息论认为,生物的任何局部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任何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相对完整,并与周围部分有相对明确边界的部分都是全息元。
人体存在着大全息元、小全息元。
虽然,每一个全息元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但各全息元之间对整体信息的浓缩度又存在差异。
人体的经络系统体现着全身的信息流,每一个穴位或多或少都包含着整体经络的信息,反映着身体的整体状况。
而在人体所有的穴位中,脐(神阙穴)是具有最高信息元的穴位。
脐最能反映人体先天与后天的信息。
通过对脐的观察,不但可以得知人体后天的情况,也可推测先天素质。
所以观察脐部可知身体健康和疾病状况。
脐处于人体的正中点,与任督带脉相连接,又与冲脉相交会,任、督、冲合称为“一源三歧” 神阙是任脉的要穴,任脉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为阴中之阴,与人体的卫气营血相合。
《灵枢•经脉》篇中有“足阳明下挟脐” ,“足太阳筋结于脐” ,“手太阴之筋下系于脐”,“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少阴之筋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督脉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 。
可见,脐是与诸经密切相关的重要部位,也是关系一切病症的重要穴位,故脐可治百病。
古代气功家认为,人体有一个以脐为中心的太极阴阳图,直径 3 寸大小,在此产生阴阳相感,气血升降出入,生机周流不息。
所以脐是气功修炼者的意守之处。
如在脐部放置不同温度的物体,可直接使腹内产生不同的反应,如肠鸣音亢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古人就是利用脐的这个特点实施熨脐、灸脐,达到温中祛寒、调和营卫的目的。
目前现代医学对孕妇的产前检查,最先进的方法是通过脐血穿刺获得胎儿健康信息。
因为脐血中有大量的先天信息。
还有利用脐血治疗血液方面的疑难病,因为脐血中含有大量的胎血干细胞,将其提取再输入到患者身上,可利用干细胞分化的特性,治疗疾病脐是胎儿时期唯一的供血器官,脐与循环系统的关系先天就已形成。
婴儿出生后丰富的脐周静脉丛,分别回流至上下腔静脉和门静脉,所以通过对脐周腹壁血管的观察可以推断出病人的肝脏情况。
脐又称“环谷”,脐与腹膜直接相连,与大肠、小肠、肝脏、脾、胃、胰等脏腑的距离很近,自古以来不少医家常通过脐部给药来治疗中、下焦脏腑的各种疾病。
脐位于阴脉之海的任脉上,其位凹陷似井,为阴中之阴,八卦为坤。
坤五行属土,先天数位八,与人体脏器脾相对应,与胃相表里,故坤主人体消化系统。
可见脐与人体消化系统关系密切。
至今,民间仍流传着摩腹与摩脐来加强消化系统功能的锻炼方法。
古人认为“先天之呼吸在脐,后天之呼吸在肺”。
人在出生前,呼吸的功能是由脐带和胎盘共同承担的。
我国古代气功和印度瑜伽功法均有记载,修炼者通过特殊的修炼方法,将呼吸逐渐减弱到微乎其微的境界,由肺呼吸转为皮肤毛孔呼吸,再转为脐呼吸,也称胎息。
这是入静的较深阶段,是身体真正修炼到返朴归真的状态。
李时珍曰:“脐者,人之命蒂也。
以其当心肾之中,前直神阙,后直命门,故谓之脐。
一点真元,属之命门丹田。
”脐为“命蒂”,肾为“坎”。
坎,水之意也,肾属水脏,故曰坎。
心为“离火”,心肾相交,水火相济。
古人将脐看作是肾水与心火的天然混合区。
脐属任脉,通督、冲、带脉。
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科密切相关,故脐与泌尿生殖系统关系密切。
临床上常通过脐来治疗阳痿、遗精、早泄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症。
《灵枢•本神》曰“两精相搏谓之神”,从根本上揭示了“神” 产生的原始机理。
脐为神阙已暗示了脐与心的关系,“神”指人之元神,心主神志。
“阙”为中门,神阙就是心之神气通行的门户之合称。
而中医所称的神志病实为现代医学的精神神经性疾病。
脐虽为退化组织,但脐部腹腔内丰富的血管网与植物神经纤维有密切关系。
脐通百脉,调阴阳、补血气、温脾肾、行强壮、培补元气。
医学研究认为脐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所以对于免疫功能失调性疾病,可从脐部着手。
《河图洛书》被称为华夏文化之源头。
《洛书》:“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实为股),五居于中。
”如果将《洛书》结合人体看一下,“戴九履一” ,“戴” 指的是头上,“履”表示为鞋,即从头到脚。
人体左边最外侧为左手臂,右边是右手臂,左右手臂到头之间是肩,“二四为肩”。
左下为左股(左腿),右下为右股(右腿),“六八为股”,而三七就是腰。
脐洛书全息把这个投影纳入脐部,根据这个规律可以来判断疾病和治疗疾病。
八卦是易经的主体部分,历代医家不少人用八卦原理来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等现象,创立了独特的治疗疾病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八卦分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两种,齐永老师所用的脐八卦全息规律是采用后天八卦。
八卦中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表示八个不同的方位和不同的节气。
因为八卦与五行、五行与人体脏腑有密切的联系,故八卦与人体脏腑有对应的医学联系。
我们将人体脐部视为一个后天八卦图,根据这个图来观察其变化,再进行判断人体的疾病。
如离位,方位在南,五行属火,在脏为心,在腑为小肠,五官属目,定点在脐之上部(时钟12 点处),如该处有变化可提示心血管系统、小肠或眼部疾病。
其他依次类推。
运用脐八卦全息理论第一可用于诊断人体脏腑病变。
比如在脐周如发现异常变化可提示脏腑潜在病变;第二在治疗已知的疾病可在脐周相应的部位实施针灸术。
齐氏脐部望诊是以观察病人脐部的皮肤色泽、脐孔大小、脐部外形、脐蕊皱折等来判断病人的先天禀赋、疾病发生、转归与预后。
脐部粗看似乎每人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几乎很少有人相同。
脐孔的大小、脐孔的深浅、脐蕊的高低、脐壁有无倾斜都不尽相同,观脐诊病就是看脐部的这些变化来诊断疾病。
脐孔的大小正常人的脐孔直径约0.8-1.5cm,如果直径超过2.0cm,我们称为大脐眼,直径小于0.5cm,称为小脐眼。
脐孔的大小一般取决于胎儿时期与母体相连接的脐带的粗细,一般脐带越粗,脐眼越大,子体先天足,个体强壮;反之脐眼越小,先天禀赋不足,个体赢弱。
所以看病人的脐孔大小可基本断定他的先天禀赋及身体素质如何。
脐孔的深浅脐孔的深浅取决于皮下脂肪的多少,皮下脂肪越厚,则脐孔越深,这说明其营养状态好;皮下脂肪越薄,脐孔越浅,营养较少。
如脐孔过深提示营养过剩,则应考虑脂肪肝、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度、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
脐孔的形状圆形:脐圆而下半部丰厚朝上,提示血压正常,内脏健康,肾功能强,精力充沛,为男性最佳脐形。
椭圆:脐形椭圆为女性最佳,提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凸形:脐外凸较少者多见婴幼儿,或见极少运动者内脏张力减弱,内脏器官下垂;脐外凸较多者多见有严重水肿、卵巢囊肿,也是喘胀的险候,预兆肺、肾之气将绝。
另外脐外凸应与脐疝鉴别。
凹形:脐陷于大腹是脾肾大虚之凶兆,多见于久泻、元气将脱,或见于暴吐之后。
脐突然下陷为正虚邪闭的凶兆,多见于小儿瘟疫染身、毒邪内逼之证,病情险恶,预后不佳。
浅小形:此形人不论男女身体较弱,内分泌功能不正常,经常感到全身乏力,此为先天不足,后天气虚。
此外提示精神神经系统脆弱,受刺激易诱发精神障碍。
这类人易激动,有歇斯底里倾向。
闭合形:脐眼与脐孔密闭,形成一个闭合性腔隙,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原因是皮下脂肪松弛,提示卵巢功能减弱。
脐的移位脐位上移:脐向上延长成三角形为气滞、气逆的反应,临床上为肺、胃之气上逆,或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郁滞之象。
或提示胃、胆囊、胰腺有病;或腹内有较大的肿瘤,因瘤体的位置牵拉引起脐位上移脐位下移:多为肾虚、中气不足、内脏下垂、子宫脱出及脱肛。
脐位右移:多为气虚,可见于高血压、左侧肢体瘫痪。
并提示易患肝炎、十二指肠溃疡。
脐位左移:多为血虚,见于各种贫血、寄生虫病人及右侧肢体瘫痪。
也提示胃肠功能不佳、肠粘连、便秘等。
脐的色泽脐部色泽的改变可提示机体内脏的病理变化,色泽又分全脐色和局部色两种,全脐色较易判定,而局部色则需根据脐八卦全息来判定相应的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
色白:提示机能低下。
全脐色白多反映肺气虚、心阳不足、血虚,常与脐凹陷、少腹凉并存;局部色白则反映相应脏器的机能低下。
色赤:提示热毒内蕴。
全脐色赤多反映心火旺,或心火下移小肠,热积腹中,毒溢于脐,可见口渴、便秘、心烦等症状;局部色赤为相应脏器的急性炎症。
色黑:预示病症凶险。
全脐色黑为暴病将卒的恶兆和久病生机将绝之征,常与呼吸急促、神识昏迷等危象并存。
脐周出现对称性黑色素沉着,并有角质增生应注意消化系统肿瘤,尤其是胃癌。
色黄:提示湿热之邪内蕴或过食肥甘所致。
临床可见痞满纳呆、大便不爽,可有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压等症状。
色青:内有寒积、水饮或风寒内伏。
如局部色青则提示相应的脏腑功能欠佳,或见痛证。
色紫:为内有淤积之色,也可见腹内或盆腔内肿瘤,常伴有脐部瘀斑。
附属物体毛:脐周有毛并会阴相连提示精力旺盛,性欲强。
如突生体毛并累及颜面和全身则应注意体内癌症。
血管:脐周静脉曲张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常合并有脐周色泽暗黑。
角化:脐周皮肤局部点状角化提示相应脏器有结石存在的可分泌物:脐孔有油性分泌物提示过食油腻。
脐孔虽小,却能窥探全身的健康与否。
在脐诊中应该注意光线的变化,必要时还需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另外,腹部暴露要有一定的范围,最好上达肋缘,下抵髂前上棘,以便观察。
望脐断病是一种技术,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