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典型经验介绍之七 :四川省统筹谋划和积极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生态安全保障区、红色旅游目的地、跨省协作创新区。 四是强化组织保障.营造新发展环境。建立湖北省革命 老区振兴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重点任务分工和年 度工作要点。强化规划引领,组织编制湖北省“十四五” 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将革命老区作为重要内 容。强化政策支持,谋划一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大项目,强化沟通衔接,对接好
投资、土地等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引领带动其他革命
老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支持革命老区城市主城区发 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建设南充、达州、宜 宾等区域中心城市;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开发区县推进 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 集群加快形成;支持革命老区农产品主产区县发展有 机农产品,形成了“巴食巴适”“圣洁甘孜”等区域特色 品牌;支持革命老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加强生态保护
治理,促进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了 11条红 色旅游精品线路和4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四、 创新支持政策,着力改善革命老区发展基础条 件和公共服务水平
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和四川省投资项目管理 服务平台,建立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项目库,优 先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库管理,开展项 目推进年、项目攻坚年等活动,扎实推进项目落地。在 省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中设立革命老区专项资金,集 中用于红色遗址保护、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十三 五”期间,川陕革命老区累计储备交通、能源冰利以及 公共服务等领域项目793个、总投资1.9万亿元,累计 开工建设668个、完成投资8884亿元,竣工重大项目 224个,革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创 新支持政策.围绕拓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投融资渠道, 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巴中市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 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广元市建设川陕甘 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发展的意
浅谈绵阳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困境与对策
浅谈绵阳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困境与对策【摘要】绵阳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被定位为四川经济副中心,但在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
地域限制因素、发展经济产业困难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解决这些困境,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政策、投资、资源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可以依托地理优势,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开发特色产业,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可以增强绵阳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可行性,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展望未来,绵阳有望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当地和周边地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与希望。
【关键词】关键词:绵阳、四川经济副中心、困境、地域限制、发展经济产业、政府支持、地理优势、经济发展空间、可行性、发展路径、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绵阳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历史悠久,经济实力雄厚。
2018年,四川省政府决定将绵阳打造成为四川经济副中心,以分担成都市的经济压力,推动四川省经济的均衡发展。
这一举措旨在实现“两城一区”发展格局,提升绵阳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
绵阳位于四川省北部,紧邻陕西、甘肃等省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完备,产业结构多样化。
要将绵阳建设成为四川经济副中心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地域限制因素和发展经济产业困难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绵阳经济副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目的意义绵阳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备受瞩目。
而建设绵阳作为四川经济副中心的意义十分重大。
绵阳作为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优化四川省内各地区的经济布局。
作为位于四川北部的城市,绵阳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将绵阳打造为四川经济副中心,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四川省会成都的发展压力,还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绵阳作为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
当前,四川省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区相对落后。
川东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动力及路径研究
中图分 类号 : F 2 0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5 2 4 8 ( 2 0 1 3 ) O 1 — 0 1 4 0— 0 4
根据 2 0 1 1年 1 0月 2 8 日四川 省 人 民政 府 办 公 厅发 出 的《 四川 省 人 民政 府 办公 厅 关 于 印 发 四
川东革命老区各区县只有 1 个区县达到四川省的
个区县达到革命老区临沂市的平均水平。
表2 川 东革命 老区各区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 民人均 纯收 入
数据来 源 : ( ( 2 0 1 1 年 四川省 1 8 1 个区县城镇居 民收入 与农 民收入 》
二、 J I l 东革命老 区经济发展 动力机制
革命老区以及省 内其他地区相 比仍存在较大的差
距, 成为制约 四川经济发展 的瓶颈。 “ 十二 五” 时期 是老 区加 快 发展 的关 键 时 期 , 必 须深 挖 推 动
老 区经济发 展 的动力 , 抢抓 发展 机遇 , 走 出一 条符 合 自身 的可持续 发展 道路 。
一
川省“ 十二五 ” 革命 老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 川 办 发[ 2 0 1 1 ] 6 3号) , 川东革命老区包括广安市广安 区、 华蓥市 、 岳池县 、 武胜县 、 邻水县 , 达州市通川
1 4 0
蒲小梅 , 李
谦: 川 东革命老 区经 济发展动 力及路 径研 究
2 0 1 3年第 1 期
数据来源 : ( 2 0 1 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2 0 1 0年第六次全 国人 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 二) 人均 收入 少 , 人 民生活水 平低
四川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及发展现状
四川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及发展现状一、四川革命老区的重大贡献与重要地位(一)四川革命老区的界定四川革命老区特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四川境内所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共9个:①川东游击革命根据地。
这是1929年4月,王维舟等在万源县领导一千余农民自卫军发动固军坝起义,建立“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而开创的革命根据地。
②蓬溪革命根据地。
1929年6月,旷继勋等发动蓬溪起义,宣布建立全省第一支正规中国工农红军——“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军”,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蓬溪县苏维埃政权,主要分布于今蓬溪县和大英县境。
③虎(城)南(岳)大(树)游击革命根据地。
这是由王维舟等于1932年夏创建的,分布于达县及毗邻的梁山(今梁平)境内。
④川陕革命根据地。
这是1932年底,徐向前等率领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川陕边后,以大巴山为中心,在西迄嘉陵江畔,西北达广元县北部和陕南的宁羌(今宁强)县,南达蓬安、营山,东抵城口的区域内,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⑤古(蔺)叙(永)游击革命根据地。
这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于1935年1月进行有名的四渡赤水之战时,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开创的游击区。
⑥广(元)绵(阳)革命根据地。
这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4月底撤出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后,在嘉陵江以西、涪江上游,今广元、绵阳地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⑦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这是1935年4月底,红四方面军西进岷江上游,在四川西北部松(潘)理(番,今理县)茂(县)懋(功,今小金)屯区,即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相邻地区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在这个革命根据地内,创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革命政权“格勒德沙共和国及其中央革命政府”(简称“番人革命政府”)。
⑧川康革命根据地。
这是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在青衣江流域之夹金山以南,二郎山以东,川西平原以西,大相岭以北地域,即今雅安市境内及相邻县境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老区亟待加快开发和建设——巴中、广元、达州、南充四市的调查
4个 市 的 2 3个 老 区县 ( 、 ) , 1 市 区 中 有 1个 是 国家
仅 占生 产 总值 的 2.2 , 别 低 于全 国、 70 % 分 全省
州3 个市和南充市的 5 个县( 、 市) 绵阳市 的4个县
( ) 以及 陕西 汉 中市 的部分 县 、 市 , 重庆市 的城 口县 。 巴 中、 广元 、 州 、 充 老 区是 川 陕 苏 区腹 心地 带 和 达 南 主 要组 成 部 分 , 于 川 东 北 边 远 山 区。现 辖 2 位 3个
场 , 后进 行 了反 “ 先 三路 围攻 ” 万源保 卫 战等重 大 和
4个 师 15万 余 人 发 展 到 了 5个 军 l . 0余 万 人 , 成 为 当时 红军 中兵 力 最 强 、 勤 保 障 最 好 的 队 伍 之 后
一
战役 , 共歼 敌 2 3万余 人 。13 95年 4月 , 策应 中央 为 红军 北 上 抗 E, 四方 面 军 在 苍 溪县 强 渡 嘉 陵 江 , t红
的压 力 , 为红 一 、 方 面军 进 入 阿坝 创 造 了有 利 条 二 件 。二 是发 展 壮 大 了红 军 , 四方 面 军 人 川 时 的 红
、l J 陕革命 老 区历 史上 有重 大贡 献 l
川陕老区是红四方面军 13 92年 l 2月入川 , 在 川东游击 队、 四川工农红军 和川东革命根据地的基
经济 。
6 3
《 决策咨询通讯) 0 9年 ・ 2 20 第 期
领导 和 支持 下 , 片 老 区 的党 委 、 府 和干部 群 众 这 政
新时期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
2 01 3钲
西 南石 油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中图分类号 : F 0 6 1
新 时 期 四川 革 命 老 区发 展 研 究
李 学林 , 黄 小毅
( 西南 石油大学政治学 院, 四川 成都 6 1 0 5 0 0 )
摘
要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 多年的发展 , 四川革命老 区在 经济发展 、 个人收入 、 社会 民生事业等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就 。
亿元 , 人均生产总值增加到 了 1 4 3 6 6元。在经济总 量 和人 均生 产总 值 快速 增 长 的 同时 , 四川 革命 老 区 的产 业结构调整 也取 得 了明显成 效 , “ 三次 产业 结构
比重 由3 0 . 5 : 3 6 . 1 : 3 3 . 4调 整为 2 2 . 3 : 4 8 . 7 : 2 9 . 0 ” J , 经济 结构 日趋合 理 , 地 区实力 明显增强 。
了一 系列 发展成 就 。
1 . 1 经济 快速 发展 , 地 区实 力明显 增 强
自改 革 开放 以来 , 四川 革命 老 区就通 过 各 种方 式和途 径 , 积极 发 展 本 地 经济 。特别 是 在 国家 实施 “ 西部 大 开发 ” 战略 以后 , 四川 革命 老 区依 托本 地 优 势资源 开 发 , 实 现 了 经 济 快 速 增 长 。截 止 到 “ 十一 五” 末, 四川 革命 老 区地 区生 产 总值 达 到 了 4 9 9 8 . 1
川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川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四川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发展的深入,革命老区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老区县在全省的比重大,贫困人口多,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和%。
这在我省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是,我省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加快老区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全省63个老区县,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
到2005年底,全省有贫困人口万人,其中683元以下尚未解决温饱人口万人,683-944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410万人。
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特困地区,特别是集中在这些地区的贫困山区。
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7个、占全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的%,农村贫困人口万人、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贫困发生率,比全省高出个百分点(见表4)。
广元、达州、巴中所属于18个县(市、区)全是老区,其中1/2的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市农村贫困人口分别还有、与万人,总体贫困发生率分别为%、%与%。
表4四川革命老区农村贫困情况单位:个、万人资料来源:根据四川省扶贫办《四川省扶贫开发统计监测年表2005》和对外公布数据整理编制。
从恩格尔系数分析看,全省63个老区县中有小康县20个、温饱县32个、贫困县11个,这从总体上说老区多数还是贫困的(见表5)。
科技创新助推革命老区经济转型发展--赴四川达州革命老区创新驱动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清华 i-Space 合作建设的粤港澳(大 省级产业技术攻关项目 12 项。
湾 区 )- 万 达 开 - 清 华 i-Space 达
五 是 在 细 分 产 业 上“ 下 功 夫 ”,
州异地孵化器,已推动 12 个高新项 推动主导产业精深发展。新材料产业
目落户园区 ;同步支持深兰科技、软 方面,布局建设玄武岩纤维产业园、
谈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还参观了张 爱萍将军旧居。结合调研主题,经认 真研究,形成了赴四川达州革命老区 创新驱动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达州市位于四川东部、川渝陕结 合 部, 辖 2 区 4 县 1 市, 幅 员 1.66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 700 万,是四 川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 交通枢纽和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享 有“巴人故里、红色达州、中国气都” 美誉。一是历史悠久。至今已有 1900 多年的建城史,历为州、郡、府所在地, 曾是 4000 多年前古巴人繁衍生息的 沃土,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 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
二是加强区域协作和对口帮扶。
通过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结对帮 扶,形成帮助欠发达地区科技、产业、 人 才 等 长 效 发 展 机 制, 围 绕 园 区 建 设、 机 制 改 革、 产 业 转 型、 创 新 创 业 等 方 面 深 入 开 展 交 流 合 作。 调 研 过 程 中, 达 州 与 浙 江 安 吉 形 成 很 好 的帮扶,促进茶叶、纺织深加工等产 业发展,进一步深度理解和把握新时 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使命和 战略定位,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积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共同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同时, 支持和推动达州高新区积极链接成 渝、浙江、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先进资 源,通过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 园区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四川省革命老区县域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对策及建议研究——以四川渠县革命老区为例
四川省革命老区县域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对策及建议研究——以四川渠县革命老区为例摘要:近些年,红色文旅产业在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引导、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快速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高质量发展理念为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四川渠县革命老区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利用好、发展好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可进一步推动红色文旅融合水平实现协同增效,最终达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文旨在对四川达州市渠县革命老区的发展历程、红色文旅资源概况进行详尽分析,对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引言县域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与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这为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新的价值导向。
四川渠县革命老区处于边远贫困乡镇,具有极其浓厚的革命历史文化传统和较为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探讨县域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四川革命老区县域红色文旅产业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对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何运用好自身的禀赋资源,因地制宜走一条适合革命老区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现实之思。
革命老区县域红色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果、与全面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实现县域老区人们生活福祉增长的现实需要。
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基础上衍生的一种新型旅游业态,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革命老区县域红色文旅兼具教育与旅游双重价值属性,利用好、发扬好和传承好红色文化资源、传统与基因并实现高效融合对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增进人民群众的生存福祉,最终迈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革命老区发展历程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千年古县,赋有“賨人古都”的历史赞誉。
川陕革命老区亟待加快开发和建设——关于巴中、广元、达州、南充四市的调查
查
编者按 : 这里是川陕革命 老 区, 这里的人 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 出了巨大的牺牲。
解放近 6 年 来,这 里仍 然是连片 贫困地 区。党的十七届三 中全会提 出要 到 2 2 年 0 00 消除绝对贫 困,让我们把关注的 目光和帮扶 的政策投向这里。
川 陕革命老 区 亟待加快 开发和建设
别低 于全国 、全省 l . 64 8和 97 个 百 10户 仅 拥 有 固定 电话 1 ,移 动 乡镇 及社 区卫 生 院亟 待改 造和新 建 , .8 0 9部
45 户 . 万 9 产 业 的 比重 3 . :5 3 3 .2 T 业 13 8 农 民用 不 上 电 。 通 讯 网 络 覆 中 、大 学 的 贫 困 生 达 2 1 人 。 有 36 3 . :08 。 5 5
7 个村不通 电话 ,每 4 所 县 ( )医 院需要 改造 ,97所 7 区 2 增 加 值仅 占生 产 总值 的 2 .2 7 %,分 盖 面不宽 ,有 1 8 0
和发 展川 陕 苏 区作 H了 巨 大 牺 牲 和 不 国 、 全 省 低 l2 3元 和 5 6 I J 18 4 3几 , 只 人 L达 7 .9万 人 。 还 有 13 】 8 8 1. 人 6万
呵磨灭 的贡献 。解放以来 ,特别是改 相当于全 国 、全省人均水平 的 3 .% 居 住 在 生存 条 件极 差 的 山 区,有 9 7 革开放以来 ,在中央 、省的领导和支 和 5 .%。 在 全 省 2 个 市 州 中 ,人 123万人是 生产 生活 条件 很差 的水 67 1 0. 恃下 ,这片老 区的党委 、政府和干部 均生产总值均居下游 ,巴中排 名最木 库 淹 没 移 民 . .随着 同家 对 贫 闲人 口 群 众弘扬 红军精 神 ,“ 宁愿苦 干 ,不 位 ,广 元 、南 充排 名第 2 0位 ,达州 衡量标准 的提高 , 困人 口还会增 多。 贫 愿苦 熬 ” ,建设 老 区,发 展老 区 ,经 排名 第 l 。而且与 发达地 区 的差 5位
四川绵阳乡村振兴实践报告
四川绵阳乡村振兴实践报告一、引言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作为四川省的一座县级市,绵阳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告将介绍我所在绵阳市乡村的乡村振兴实践,总结经验,提出建议。
二、背景绵阳市乡村地处川陕革命老区,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交通不便、市场狭窄、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乡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人口流失严重,农民收入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乡村振兴实践开始展开。
三、措施1.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通过引进企业和技术先进的农机、设备,乡村的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例如,在我们乡村引进了一家农机合作社,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我们乡村在交通上进行了大力改善,修建了一条连接附近县市的高速公路,方便了农产品的运输。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了村庄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3.教育与文化: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人文问题。
我们乡村注重教育与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我们成立了一所乡村小学,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例如,我们设立了生态公园和种植基地,种植有机农产品,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
四、成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我们乡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1.农民收入增加:通过引进企业和技术的支持,乡村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民的收入得到提升。
2.人口回流:乡村振兴实践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人回流,投身于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3.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经过改善,提升了乡村的整体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生态建设,乡村保护了生态环境,维护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制约通江革命老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建议
业 占据主体地位 ,工业 发展基础薄弱 ,城镇化明显不足 ,财政一 般预算
收入仅 占 G D P的 2 .1 6 %。 五是市场化程度低 。天然气 、水能 、矿产 、旅游 、土地及 森林等优 势资源还未有效 转化 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银耳 、茶 叶、畜牧 等产 品 “ 有 牌无量 ”和 “ 有量 无牌”现象并存 ,资源开 发 尚处于起步 阶段 ,优 势特色资源与市场的结 合度低 ,对外开放合作的力度 、广度 与加快发展 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 加快通江发展的措 施及政策保障建议 通江既是川陕革命 根据地首府 ,又是秦 巴连片特困地 区。当前既面 临全国 、全省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和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的重 大机遇 ,又 面临国家推进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和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 契机。立足 通江的现实困难 和问题 ,破除跨越发展瓶颈 ,实现通江革命老 区和贫 困 地区的突破发展、跨 越发展 ,务必 紧抓面临 的重要机遇 ,全力 争取国家 特殊政策、重大项 目和专项资金扶持 。 是争取重大专项规划 支持。积极 争取将推 进川陕革命 老 区发展 、
谭 松
通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 ,被毛 主席喻为 “ 第 二大苏 区” 。党 中 央 、国务院和省委 、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快革命老区发展 ,在政 策、项 目 和资金上给予了通江特别关怀 ,为通江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提供 了强劲动 力。受区位 、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制约 ,通江至今仍 是秦 巴山区集 中 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至今仍有 2 9 .8万贫 困人 口,有 8万 多贫困群 众散居在高寒边远地 区,农 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 、全省平 均水平 的6 3 %、7 1 .8 % ,群众 的行 路难 、致富难 、发展难 等 问题仍 较 突出 。 在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的新形势下 ,分析研究制约通江革 命老 区发 展振兴 的主要因素 ,研究提出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 ,对推 进通江 与全省 、全市同步小康有 十分重要 的作用 。
四川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统计模型研究
四川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统计模型研究[摘要] 结合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建立线性模型,分析影响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老区的经济与该地区教师人数、学生人数和从业人数呈正相关,与老区的福利院数、交通里程数以及与社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支出都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老区人口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
为促进革命老区与其他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国家应对革命老区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扩大就业规模,加快福利事业的发展,以扩大投资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 四川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统计模型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也对新中国建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在国家宏观经济格局中属于“低谷”地区。
长期以来,是经济发展的难点地区,也是西部大发展关注的重点地区。
作为西部农业大省的四川,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是关系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关系革命老区致富奔小康,关系全省人民共同富裕的大事。
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对四川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老区经济发展的关注较少。
而且相关的研究多是从经济理论上进行定性研究,大都集中在宏观层面上,都没有结合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笔者尝试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对革命老区2007年的经济发展进行探讨,期望能有效分析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这对确定老区经济发展战略,促进老区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一体化,实现四川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据收集我们选取四川省的十个革命老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我们选取科技教育,人口,卫生福利,交通以及社会资产投资等9个因素作为老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都用该地区的GDP来衡量,因而我们选取GDP为衡量老区经济发展指标,通过研究上面给出的因素对GDP 的影响来确定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从而建立模型。
四川红色旅游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深度开发策略
1522019.11MEC 经营战略MODERNENTERPRISECULTURE红色旅游主要指的是以革命纪念馆、革命根据地等为参观景点,利用纪念品来承载其中的革命精神内涵,组织游客进行景点的参观与学习。
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文化精神、旅游文化宣扬等融入其中,是一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红色精神的新兴手段。
从地域范围上来看,重点在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路,尤其以长征线路为主。
四川的“红色旅游”资源尤其丰富,无论从红军伟人故乡的角度-朱德、邓小平、陈毅、罗瑞卿等,还是中国共产党重要根据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大小金川革命根据地”“松理茂”赤区;无论从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时间最长的地区的角度还是从12万余人参加红军的人数而言,从红军长征中五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巴西会议到先后发生的在阿坝州的土门战役、包座战役,在雅安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役、甘孜州泸定铁索桥、四渡赤水、凉山州彝海结盟、会理皎平渡等战役及遗址,四川的红色资源尤其丰富。
一、红色旅游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一)革命景点的趋同化现象严重四川红色旅游的资源尽管非常丰富,但是红色资源的开发却缺少特色。
要么各类地区的革命景点内容大同小异,趋同化的现象严重,要么少数几个景点过度商业开发却失去了红色精神本身的特质,难以吸引旅客慕名而来或口碑宣传带来的增量,这也是当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需要破题的课题之一。
就当前大部分的革命景点而言,因为被赋予了革命红色精神的内涵后,才拥有了现如今的精神感召力,而正是这种精神感召力才铸就了今日的红色旅游文化。
比如四川的红原县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当地基础设施滞后、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和技术条件缺乏很明显,但其所渲染的红色文化氛围的浓度不足,其景点的介绍也仅仅局限于一块金属的牌子,完全不能将革命纪念地的纪念意义体现出来,显得较为单调。
(二)红旅开发的区域协调不稳定红色旅游景点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历经坎坷与磨难,留下了红军的足迹与精神。
希望与困难并存的红色山地——川滇黔边区革命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侧记
迂 回,浴血奋 战,终 于完成 了中央
军 委 交 给 的 牵 制 和 打 击 敌 人 、配 合 中央 红军 战略 转移 的光 荣任 务。 13 年 7 , 中央红 军 北 上 后 , 95 月 川 南游 击纵 队 与 红 军 黔北 游 击 队会
亚热 带 、 乌蒙 山深处 , 立体 气候 明显 ,
喀 斯 特 地 形 地 貌 独 特 ,孕 育 了独 一 无 二 的 生 物 多样 性 ,为 农 业 生 产 造
就 得 天 独 厚 的优 越 条 件 。 因 此 ,这 里 的农产 品量 大 、质优 、品种 多 。 饮 誉世 界 的 中 国名 酒荟 萃之 地 。
会议未完 成的任务 ,在党史和 军史 奋 战、历尽艰险 ,坚持到 14 年。 97
出 敌 不 意 回 师 东 进 的 同 时 ,决 定 建
队 的 重 要 根 据 地 四川 省 兴 文 县 ,举
立 中共川 南特 委,并选 拔- } 领 导 万 余 人 ,其 中直 接 参 加 红 军 人 数 达 - E
有 决定 意义 的胜 利 。
13 9 5年 2月 , 中央 红 军 在 向 云
南 威 信 县 扎 西镇 集 结 的过 程 中, 中 共 中央政 治局 在扎 西镇 召 开会议 , 史称 “ 西会议” 扎 。会 议 完 成 了遵 义 上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地 位 。 当 中 央 军
聚 中国 工 农 红 军 川 滇 黔 边 区游 击 纵
地 方 民 团 的 围追 堵 截 下 ,纵 队 孤 军 据 对 川 滇 黔 边 区 1 个 革 命 老 区 9 县 的 不 完 全 统 计 , 川 滇 黔 边 区参 加 红 军 和 党 领 导 的 地 方 革 命 武 装 73 . 20 0 50 多人 ,在 长期 革 命斗 争 中为 革
四川革命老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培育机制研究——以D市为例
区域经济四丿11革命老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培育机制研究——以D市为例吴颖(四川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四川达州635000)摘要:高新技术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D市地处川、渝、陕三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作为工业重镇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深入分析了D市业及其重要意义(企业入驻、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成果转化,对产业发展重点、转型升级方向、区域经济空间布局、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论证,并结合D市实际,提出了构建四川革命老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及其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等对策建议。
:企业;政策;培育机制;转型升图分类号:F276.4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3—0107-02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占居显赫的地位&寸国民经济起着支配作用。
近年来,D市的《D市战略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暨2025景目标纲要》的“兴工强市”、!发展”战略及一系列配套措施,为D市高新技术产业和业了政策支撑和发展机遇。
,各地为抢占发机,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的竞争十分激烈,而D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各日益凸显,因此,如何机遇,明确,突岀点,迅速行动&故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对调整,提质,推进工业,带动D市经济高发展具[意义,也是实现D市工业经济持的关键所在。
一、D技术产业发1•基本情况近年来,D市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业和经济、促进区域经济高发展的措,高新技术业经历了从无到有,技术从简单引进、应用到消化,再到自主,布局从分散到相对区域集聚的发*1—3+。
近期,D市经济开发区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着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议意:高新区,构建起了“6+3”产业和“1+7”工业园区发展格局&个园区纳入全省“525工程”重点培育园区,加快了省市重点实验室、孵化基地学作、地等七大支撑,形成区域经济极,使企业发得到优化。
老区加快发展 需要四管齐下
境不 优 , 经济基 础脆 弱 , 是典 型 的丘陵
山 区欠 发 达 县 和 省 级 贫 困 县 。
门负 责 、骨 干人 员 跟 踪落 实 的 责任 体
系, 成功 引进河 北 中太 、台湾 强匠 、台
近年来 , 我们在客观审视营 山县情、 充分对接上级政策 、 科学谋划发展定位的 基础上 , 明确提 出建设J『 I 东北宜居宜业中 等城市 战略 目标 , 出以城镇 建设 为龙 做
坚持 1 业强县 目标 , 二 把协作 配套作 励 等机制 , 强化 “ 、 、 ”意识 , 争 抢 夺 在 为营山T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不断巩I 司扩 伞 县 形 成 了 以 县 级 领 导 牵 头 、 务 部 业
大五 四、 顺宇 、 发等骨干企 业 与重齿 、 顺 庆铃等大企业 、 大集团的协作配套 ; 立足
制度 , 请知名 专家参 与帮助指 导我县 聘
“ 二 五 ” 制 1 作 , 点 抓 住 中 央 将 加 十 编 一 重
市 场之手 的主体 作用 。通过 竞争 立项 ,
公 开竞 标 , 招引河北 中太建设集 团进驻 营 山实施 白塔 片区土地整理 。
民生项 目、 财经 纪律 和重 大对 革命老 区的扶持 力度 、闰家将 台 强 市政设施 、 西 部 大 开发 第 二个 十 年规 划 等 优 惠政 点 部 门、 点: 、 点行业 基础管 理 重 t程 重
大 区 块 ” 不 断延 伸 产 业 链 条 , 展 农 产 , 发 品深 加 T企 业 , I 丰 、 弘 中药饮 片 、 四川 润 景
户营山 。
键、 以机制创新为动力 的决策部署 , 开创 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决发展新局面。
狠抓工作落实 ,激活老 区发展活力
试析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四川省巴中市为例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试析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四川省巴中市为例温小平 胡正豪(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背景下,不少革命老区凭借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科学的运营管理以及新兴大众媒体,使区域红色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仍有一部分地区由于存在某些问题而步伐缓慢。
本文将以四川省巴中市为例,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该市区域内红色资源整体开发与红色旅游景区环境配套、运营管理、文创产品、新媒体融合等方面表现出的突出问题进行阐释,以期为红色旅游景区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千里,于1932年在川陕边界建立了以四川省巴中市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随后两年多时间里不断进行军事斗争,同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留下了丰厚的红色文化遗产,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惠及老区群众、推动振兴发展、激励接续奋斗的有效途径。
一、巴中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巴中市地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川陕渝红色旅游区”的几何中心,具有十分浓厚的红色底蕴。
登记在册的革命遗址、遗迹共计908处,其中包括国家级革命遗址3处,省级革命遗址12处。
经过数年培育打造,现已拥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刘伯坚纪念馆等5处主要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但具有重大革命教育意义以及学术研究价值的“彭杨军事学校”、“妇女独立团遗址”、“川陕省工农造币厂”在未被开发保护前便因城市、农村建设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亟需加大保护与开发力度。
二、巴中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巴中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目前在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来看,未能真正发挥出其红色文化资源应有的功效。
四川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四川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发展的深入,革命老区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老区县在全省的比重大,贫困人口多,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738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5.70亿元,增长5.80%;第二产业增加值3052.70亿元,增长17.80%;第三产业增加值2836.70亿元,增长10.7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10%、57.50%和33.40%。
这在我省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是,我省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加快老区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全省63个老区县,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34.81%。
到2005年底,全省有贫困人口594.6万人,其中683元以下尚未解决温饱人口184.60万人,683-944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410万人。
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特困地区,特别是集中在这些地区的贫困山区。
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7个、占全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的47.22%,农村贫困人口348.63万人、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58.63%,贫困发生率14.25,比全省高出4.66个百分点(见表4)。
广元、达州、巴中所属于18个县(市、区)全是老区,其中1/2的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市农村贫困人口分别还有41.30、54.70与64.05万人,总体贫困发生率分别为16.99%、10.14%与28.71%。
表4四川革命老区农村贫困情况单位:个、万人资料来源:根据四川省扶贫办《四川省扶贫开发统计监测年表2005》和对外公布数据整理编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发展的深入,革命老区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老区县在全省的比重大,贫困人口多,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738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5.70亿元,增长5.80%;第二产业增加值3052.70亿元,增长17.80%;第三产业增加值2836.70亿元,增长10.7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10%、57.50%和33.40%。
这在我省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是,我省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加快老区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全省63个老区县,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34.81%。
到2005年底,全省有贫困人口594.6万人,其中683元以下尚未解决温饱人口184.60万人,683-944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410万人。
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
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特困地区,特别是集中在这些地区的贫困山区。
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7个、占全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的47.22%,农村贫困人口348.63万人、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总数的58.63%,贫困发生率14.25,比全省高出4.66个百分点(见表4)。
广元、达州、巴中所属于18个县(市、区)全是老区,其中1/2的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市农村贫困人口分别还有41.30、54.70与64.05万人,总体贫困发生率分别为16.99%、10.14%与28.71%。
表4四川革命老区农村贫困情况
单位:个、万人
资料来源:根据四川省扶贫办《四川省扶贫开发统计监测年表2005》和对外公布数据整理编制。
从恩格尔系数分析看,全省63个老区县中有小康县20个、温饱县32个、贫困县11个,这从总体上说老区多数还是贫困的(见表5)。
老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区域性强”的特点。
老区贫困地区的比重较大,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表52004年63个老区县恩格尔系数分县分段表
单位:个
资料来源: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统计局编《领导干部农村经济工作手册(2005)》整理编制;比率,指老区县占全省的比重。
(二)老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四川老区大多分布在深山区、边远山区、高原牧区和地方病多发区,这些地区受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土地贫瘠、交通不畅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造成资金、项目、人才难以引进,自然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贫困落后状况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善,与经济发达市、县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在继续扩大。
恶劣的自然条件,既是制约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制约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原因。
目前,全省老区人均纯收入683元以下的极端贫困人口有96.54万人,683-944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有250.78万人。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国平均水平为3255元,四川省为2803元,63个老区县则为2471元,分别占全国、全省的75.91%与88.16%。
巴中市人均纯收入683元以下的人口18.73万人,纯收入683-944元以下的人口还有41.64万人;达州市目前仍有31.86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20.55万人处于低收入贫困状
态。
这些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水库库区,生产生活条件极端恶劣,群众生活十分困难。
(三)老区受政策走势的影响,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越来越缓慢。
一是国家实行鼓励发展的政策,老区得益较少。
如这些年出台的粮食生产政策,因老区大多数地处高寒山区、高原牧区,人多耕地少,水田面积少,农民从中得到的好处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国家实行限制发展的政策,老区损失不小。
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为追求产量竭力开发土地、追求产值大量消耗资源、追求增长不顾环境污染,这种方式已经造成不良后果。
近年来,国家为加强生态建设、治理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使用率,实施了更加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环境标准和技术、安全标准。
这些措施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客观上可能加重就业矛盾,扩大老区的贫困面。
三是国家取消了有关的扶持政策,老区的发展受到影响。
过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老区发展的政策,如平价供应生活资料、运费补贴、减免税收等,近年来一些政策逐步取消了。
四是国家近几年推出的特殊扶持政策,如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等,老区享受甚少。
由于受这些政策走势的制约,也减缓了老区发展的速度。
(四)老区自我发展能力极弱,农村新贫和返贫的现象突出。
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农村形势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矛盾。
比如,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老区乡(镇)村两级债务总额大,据通江县清理全县乡(镇)负债5.32亿元,村级负债3.89亿元。
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包袱,这在以农业为主、工业底子较薄的老区农村是不容易甩掉的。
另外,由于老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薄弱,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和疾病容易致贫和返贫:一是发生自然灾害,使其农业收入锐减。
2004年,川东北的达州、南充、广安、巴中市等地发生百年罕见洪灾,返贫人口超过了当年的脱贫人口(见表6)。
二是因病、残丧失了劳动能力。
三是因劳动力素质低、生产经营不善,致使失去生活来源或者背负巨大经济负债。
四是土地少、供养负担过重致贫。
五是培养子女上高中、大学致贫。
返贫与新增贫困问题突出,使得老区反贫困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表62004年川东北四市洪灾返贫及新增贫困人口规模单位:万人
指标名称农村
人口
受灾贫困返贫人口新增贫困人口
人口人口数量比
率%
数量占贫困人口
比率%
达州市535404 72.9 55.1 75.5 261.6358
南充市587 152 34.2 8.8 25.7 36.8107
广安市384 160 28.6 11.9 41.6 61.6215
巴中市305 80 84.2 22.2 26.3 15.2 18
合计1811796219.989.240.5375.2170
资料来源:根据上述四市上报灾情报告数据整理编制。
(五)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与过去相比,无论交通、水利,还是办学规模、医疗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在老区,由于经济上的弱势,地方财力过弱,“养”人尚有困难,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更是有心无力。
全省老区几乎面临相同的难题:地域偏远,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文化教育滞后,群众收入水平低下。
老区县文盲半文盲多,其发生率一般在20%左右,最高的县达30%;老区的贫困村中,尚有5%左右的村没有小学。
老区科技较为落后,总体技术水平低下的特征突出。
传统技术占主导地位,因而技术含量低,科技成果应用率不高,自身发展功能较弱。
由于教育、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进而又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
老区是地方病高发区,但至今尚有相当部分贫困村没有医疗卫生
站点。
总之,目前我省老区仍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难以适应老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甚至在一些地方还相当薄弱,成为制约老区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
加之农民收入很低,社会投资水平也不高,因此,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仍处于落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