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教案3:创造造型艺术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造型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造型创作。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造型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 创造使用几何图形进行造型创作。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几何图形模型和素材。
2. 学生准备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造型艺术,让学生对造型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几何图形,讲解几何图形在造型艺术中的应用。
3. 创作活动(3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何图形模型,并让学生观察和想象。
然后,学生使用纸张和彩笔自由发挥,创造不同的造型作品。
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4. 总结(5分钟)
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赞扬。
五、板书设计
造型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几何图形在造型艺术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
1. 学生根据自己对造型艺术的理解,继续创作更多的造型作品。
2. 学生写一篇感想,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上的体会和收获。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造型艺术的概念和特点,并学习使用几何图形进行造型创作。
同时,通过创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注重给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目录第1课聚聚散散 (2)第2课点的魅力 (4)第3课“五谷”作画 (6)第4课主体与背景 (9)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 (11)第6课色彩的渐变 (14)第7课色彩的情感 (16)第8课我画的动漫形象 (20)第9课对称的美 (23)第10课那一刻的我 (26)第11课走进春天 (30)第12课平凡的美 (32)第13课吹塑纸版画 (34)第14课藏书票 (36)第15课设计文化衫 (38)第16课千姿百态的帽子 (42)第17课会游的玩具 (45)第18课电脑美术---笔刷画画 (47)第19课光的魅力 (49)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51)第1课聚聚散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欣赏导入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二.游戏体验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物体的形态变化和变形的原因,研究绘画中的变形技巧。
2、技能目标:掌握绘画中的变形技巧,能够通过绘画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变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尝试。
教学重点:通过研究绘画中的变形技巧,让学生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掌握绘画中的变形技巧,能够巧妙地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张图片。
2、学生描述图片:这是一张画着一只猫的图片,但是猫的形态有些奇怪。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猫的形态会变形?有哪些原因导致猫的形态变化?二、探索新知1、老师讲解物体的形态变化和变形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
2、老师示范绘画中的变形技巧,并让学生跟随练。
3、学生练变形技巧,尝试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变化。
4、老师提供不同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尝试用变形技巧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变化。
5、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评价和讨论。
三、巩固练1、老师出示一些物体图片,让学生尝试用变形技巧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变化。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评价和讨论。
3、老师提供一些绘画题目,让学生尝试用变形技巧表现出题目要求的物体形态。
四、总结评价1、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老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3、布置下节课的作业。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通过观察和发现,学生可以提升观察和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和个性化创造的能力,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研究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是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和特点,教学难点是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准备包括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和相框,学具准备包括彩色作业纸和2B铅笔。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 教学内容: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和美学修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运用绘画的基本技巧。
2. 掌握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画纸、颜料等。
2. 学生准备铅笔、彩色铅笔、颜料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导入上节课知识,复习学生所学的绘画技巧和基本知识。
Step 2:呈现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内容。
Step 3:讲解与示范(15分钟)教师讲解并示范本节课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
Step 4:学生练习(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要求,进行练习和创作。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Step 5: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同学们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Step 6: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和知识,以及自己的创作体会和感受。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告知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延伸:1. 在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作品展览,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自信心。
2. 可以邀请专业画家或美术老师来学校开展绘画讲座或工作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绘画指导和创作机会。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针对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立体造型艺术2. 第二单元:水墨画3. 第三单元:版画4. 第四单元:色彩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欣赏能力,了解水墨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版画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教学设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立体造型艺术的基本概念并进行实践操作。
2. 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版画的认识和创作能力。
4. 帮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1. 解释立体造型艺术的抽象概念。
2. 教学如何运用水墨画技巧进行创作。
3. 引导学生理解版画的概念和创作过程。
4.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色彩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示范教学: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各种艺术技巧和创作方法。
2.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互动探究: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各种艺术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供及时反馈,采用以下评估方法和反馈方式:1. 学生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鼓励优点并指出问题。
2. 学生表现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测验和问答:通过作业、测验和课堂问答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和器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准备以下教学资源和器材:1. 教材: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材。
新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设计(新版完整)

新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设计(新版完整)新人教版小学4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设计(新版完整)目标本文档旨在为小学四年级下册的美术课程提供全册教案设计,帮助教师有条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增强学生的手工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和欣赏能力教学重点- 学生注意力的引导和集中- 手工操作的指导- 艺术作品的解读和欣赏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放飞梦想- 知识点:风筝的制作与飞翔的原理- 教学活动:学生制作风筝并进行飞行比赛- 考察重点:学生的手工操作能力和创造力,风筝的飞行情况观察与分析能力第二单元:花开富贵- 知识点:花的形状、颜色及花卉的绘画技巧-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花卉并用绘画表现出来- 考察重点: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对花的形象表达的能力第三单元:金秋收获- 知识点:秋天的果实及相关的绘画技巧-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秋天的果实并用绘画表现出来- 考察重点: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对果实形象表达的能力第四单元:拼贴的艺术- 知识点:拼贴的基本技法和材料运用- 教学活动:学生使用不同材料进行拼贴创作- 考察重点:学生的手工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对拼贴作品的审美评价能力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作品的评价-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的评价- 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解读能力的评价教学参考资料- 《新人教版小学4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相关艺术作品图片资料结束语本教案设计旨在为小学四年级下册的美术课程提供一份完整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组织与教学,并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创造力。
希望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让他们在美术领域取得进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全册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全册教学进度周次内容第一周聚聚散散第二周小圆点的魅力黑与白第三周主体与背景第四周冰川与晚霞第五周画嗅觉第六周卡通画第七周双胞胎第八周藏书票第九周我和我的小伙伴第十周那一刻的我第十一周愉快的春游第十二周哪些是相同的第十三周千变万化的帽子第十四周飘来飘去的小岛第十五周迷宫电脑美术第十六周会游的玩具第十七周光的`魅力第十八周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第1课聚聚散散教材分析: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第4课生活中的线条(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线条的类型与特点: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线条的分类及各自的表现特点,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线条进行创作。
-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分析线条在名画中的运用,使学生了解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第4课生活中的线条(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4课生活中的线条
《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
1.线条的认识: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不同类型的线条特点及表现手法。
2.线条的运用:观察生活中的线条,了解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3.创作实践:运用线条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中场景的美术作品。
4.美术鉴赏:欣赏线条在名画中的应用,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线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环境中的线条?”比如,教室的墙壁、桌椅的边缘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线条的奥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美术表现: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创作的能力,提升绘画表现技巧,增强对美术语言的运用与理解。
2.观察感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线条的审美意识,提高对周围环境线条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创意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运用线条表达个人情感和想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美术鉴赏:提高学生对线条在名画中应用的理解,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小组的讨论氛围不够热烈,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设置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引导方式不够到位。针对这一问题,我会认真反思,调整讨论主题和方法,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年级 : 四
学科: 美术 任课教师:
教
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 料综合运用能力,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了各
情 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但还
学 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并能大胆地发
教导处 审核
量 本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新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
举 术学习状况。
措
5、教师加强学习,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教研水平和业务能
力。
6、推荐美术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
大的提高。
校长 审核
情 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但也有一部
分 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对于一些绘画的 析 基本方法了解的不够深,学生普遍创造性不够,在本学期将加强训练。
整
本
书
(
1、加强美术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陶冶
教 高尚的审美情操。
2、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
提 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
高 力价值。
教
3、在课堂上运用范画,手工范品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为
学 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充分
质
发挥美术学科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要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美术的基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主题:描绘自然景色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自然景色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线条等美的感受。
3. 提升学生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解自然景色的描绘方法和技巧。
2. 观察和分析自然景色的特点。
3. 练习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
教学步骤:第一课:观察并描绘树木1. 引入课题,讲解描绘树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实地观察。
3.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树木特点,用铅笔或针管笔进行描绘。
第二课:描绘花朵1. 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花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花朵的色彩和形状特点。
2. 练习使用水彩笔或颜料进行花朵的描绘。
3. 引导学生添加细节和阴影,使花朵更加立体和生动。
第三课:绘制风景画1. 展示一幅风景画,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山、水、树等要素。
2. 学生使用彩色铅笔或彩色铅笔笔进行绘制。
3.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线条表现风景的气氛和层次感。
第四课:创作自己的风景画1.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主题,如海滩、森林等。
2. 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学评价:1. 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包括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方面。
2. 观察学生在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色时的表现和注意力。
3.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品创作,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1. 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景色的细节和特点,通过绘画表达出来。
2. 对于技巧较差的学生,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年级下学期美术教学内容和目标。
2.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和表现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色彩运用: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颜色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2. 线条表现: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线条描绘物体的形状和质感。
3. 山水画:学生将学习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绘画技巧。
4. 静物画: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并描绘静物的形状和光影效果。
5. 素描技法:学生将学习素描的基本技法和练习素描的过程。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知识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美术教学内容,包括色彩运用、线条表现、山水画、静物画和素描技法。
教师讲解每个内容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同时给出相应的例子进行解释。
步骤三:示范演示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演示,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如何运用线条描绘物体的形状和质感,以及如何构图和绘画山水和静物。
步骤四: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要求,进行实践练习。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步骤五:作品展示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进行班级内的作品展示。
学生可以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步骤六:总结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表达自己的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1.美术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美术教材和绘画工具,如颜色笔、画笔、画板等。
2.美术作品:准备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作为示范和参考。
五、教学评价1.学生绘画作品评价:通过对学生绘画作品的观察和评价,评估学生的美术表现和技巧掌握程度。
2.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主动性,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领域: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中,能较好的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趣点:欣赏和创作出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准备情况。
“请先把带来的绘画材料整齐的放好。
”二、新课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图1)同学们一定都认识他,他是大耳朵图图。
图图今天好神气啊,他为什么这么神气?(图2)谁来说说图片中的故事呢?请同学根据背景说情境故事。
2、(图3)请同学再次根据图片说故事。
图1 图2图33、教师提问:“同一个人物,为什么编的故事不一样呢?”待学生思考后,教师归纳:“人物所处的地方时人物背景环境,因为背景环境不同了,故事也发生了变化。
主体人物与背景环境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主体与背景》。
三、新授课1、师生互动教师课件展示图4:“首先请看大屏幕,这儿有三个人物,他们正弯着腰,可能正在做什么呢?”教师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及时鼓励。
随后出示图5和图6,趁势引导:“在法国有位著名的画家米勒,他会怎么想呢?一起看吧。
“画中三个农妇正弯着腰,在已经收割过的农田里捡拾着遗落的麦穗,因为添加了这些背景环境,我们才能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拾穗者的艰辛,并联系到农村劳动生活的场景,所以,主体与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
”图4 图5 图62、探究性学习(1)教师出示单调的人物动态图(图7),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咱们再来看这张图片,想一想这个小朋友可能在做什么呢?”教师适时提示:“咱们可以先站起来,一起来模仿体验一下这个动作,他在做什么呢?可以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去想。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7篇)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最新7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体的迷宫。
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课前准备: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
教学过程:一、玩迷宫:每组发一个老师制作的迷宫,进行“看谁先把玻璃珠滚出来”的游戏竞赛。
提问:刚才玩的迷宫和平时玩的'一样吗?你像不想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做一个迷宫?二、设计迷宫:分析教材上的几个图例,引导学生分析这分别是对峙和进行了怎样的改造和装饰才做成的。
示范如何将一个纸盒进行改造。
基本的做法是:用硬纸片剪制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个纸立体迷宫。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出样式新颖的迷宫。
三、制作迷宫:作业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
四、展示评价:教学评价: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
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执教时间:6月5日——6月7日札记:我让孩子们用鞋盒子盖来制作迷宫。
先设计好进口和出口,再设计好一条通畅的道路然后在通途的周围设计上用来混淆视觉的道路。
在道路周围还可以设计上陷阱等等,让我们的作品既有观赏性,又具有娱乐性。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掌握超级小雪软件中的印章工具,并使用印章工具设计花布。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美术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3、使用计算机画图,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用超级小雪画图中的印章工具设计花布。
难点:图案构成有变化且和谐美观。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授。
1.师问:看了这些花布有什么感觉?2.我们怎样又快又好地画出漂亮的花布来呢?3.师示范:打开超级小雪一选定印章工具,新建印章印出花布。
4.学生学习操作工具,试画。
5.我们来看看几位同学的尝试作业,你会用印章工具了吗?6.教师设计指导。
(三)学生作画。
1.作画要求:用超级小雪画图的印章工具,设计一块有创意的花布,想想可用在哪里,记着存盘。
新版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全册教学进度周次内容第一周聚聚散散第二周点的魅力“五谷”作画第三周主体与背景第四周色彩的明与暗色彩的渐变第五周色彩的情感第六周我画的动漫形象第七周对称的美那一刻的我第八周走进春天第九周平凡的美第十周吹塑纸版画第十一周藏书票第十二周设计文化衫第十三周千姿百态的帽子第十四周会游的玩具第十五周电脑美术---笔刷画画第十六周光的魅力第十七周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第十八周知识梳理第一课课题:聚聚散散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教学重难点: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欣赏导入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二.游戏体验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2.师生讨论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教学反思:课题:小圆点的魅力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纸上不同位置的感觉·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3.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教学重难点:1.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2.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教具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产生动感)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二.发展阶段: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2.欣赏教材上的图·(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四.展示评价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教学反思:课题:五谷画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2. 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图案的设计及制作·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教学重难点:五谷粮食画在流传过程中名称众多.依据民间传统.应叫“五谷粮食画”.简称“五谷画”或“粮食画”.也可美其名曰“五谷艺术”·我国西北部分山区称之为“粮艺”.“谷艺”.“豆塑画”.“百米图”.“米画”等五谷粮食画是古老的中华绝技.一门传统民间工艺.艺术风格与剪纸.国画.年画等画种不同·该画立体感强.视觉冲击效果明显.给人一种震撼.亲切的感觉·重庆五谷粮食画色彩自然.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混然天成.颜色绚丽而生动.可谓是中华五谷艺术的最高境界·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五谷粮食画具有了形的质朴.神的生动.意的深邃.法的自然等特征.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教学重点: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教学难点: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教具准备:镊子尺子铅笔橡皮万能胶 2号油画排笔美工刀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教学过程1.导入:加入小故事引出五谷画的起源·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在清代十分兴盛.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战乱不休.国不宁日.故五谷粮食画不能兴盛·当代五谷粮食画的兴起.反映现代社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民族统一.欣欣向荣·五谷艺术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 五谷粮食画得见君面是在乾隆朝初年·当时全国大旱.一半以上省份缺粮.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上至皇家粮仓.下到州县官仓.都几乎无粮可用·下级官员中饱私囊.朝廷大员.州县衙门与地方势力勾结.欺压百姓.克扣国粮.全国上下粮食紧缺.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四川历朝历代是产粮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素有大清国“粮仓”之称·钦差大臣路过四川重庆府·老百姓得知钦差到此.便向钦差申诉官员如何克扣官粮.欺压百姓·钦差听后大怒.便想出一法.叫老百姓写万言书由他转呈乾隆皇帝·为了更加体现粮食的金贵和引起皇帝对粮食的深度重视.钦差让民间艺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万言书·这份特殊的万言书转呈皇帝后.乾隆皇帝十分重视这份表文.将其存放·到乾隆执政六十载时.那已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社会繁荣昌盛·这时重庆府别出心裁地用五谷杂粮做成另一副表文.叙述了乾隆执政六十年的功绩和当时的繁荣景象·以五谷述说着五谷丰登.映射国泰民安·这份特别的贺礼让看烦了奇珍异宝的乾隆大帝喜爱不已·因为这份万言书.重庆的五谷文化由此更加厚重.五谷粮食画也成为重庆五谷文化的核心被世代传承·2.幻灯片结合作品实物的展示.制作方法的讲解·3.制作过程(主要时间交给学生)注:示范制作过程中的要领·(1)学生构思.起草·教师可以参与.给学生启发指导·(2)学生开始动手制作.过程中教师加入理论与技巧性的知识.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留出时间给学生制作·(3)学生作品展示.与作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讲解·(4)学生互评.教师给与总结·教学反思:课题:主体与背景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3.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教学重难点: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2.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背景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二.发展阶段:1.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2.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3.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4. 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5.学生创作.师辅导三.作业展示.评价四.收拾与整理教学反思:课题:色彩的明与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明度的含义;了解夏加尔的作品及简介;学会用色彩明暗对比的方法用水粉颜料涂色.提高色彩表现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夏加尔作品.感受色彩的层次丰富;通过师生互动对作业评析.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明度色彩效果的由来;采用引导学生依据作业标准.对自己的作业作出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尝试色彩明暗的各种表现方法中感受色彩的美感.提高对色彩的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表现能力·教学重点:明.暗色调的基本知识·教学难点明.暗色调的配色方法·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图片.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欣赏揭示课题1. 复习已学过的色彩知识:媒体出示关键字:三原色.间色.复色2. 学生小组讨论关键字的含义·3. 学生反馈4. 欣赏作品(媒体出示作品及其介绍)问:看了这些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我与村庄》是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他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来描绘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他以想像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超脱了呆板的规律.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完全的自由和尽可能的优美雅致·这幅画充满对童年的追忆.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5. 学生交流感受:作品的色彩很有层次感·6. 小结:作品中有许多色彩.每一块颜色又有明暗不同的层次.有的色彩较亮.是明色.有的色彩较暗.是暗色.这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我们称它为色彩的明度·7. 揭示课题:明色和暗色二.自学方法尝试调配1.学生欣赏教材内的调配方法并反馈:2.媒体板书调配方法:明色和暗色的调配方法:明色——加白色使色彩变亮·暗色——加黑色使色彩变暗·3.学生尝试调配明色和暗色.教师辅导·要求:随意加白和加黑·三.教师演示学生创作1.教师演示用不同层次的明度:师:你们看色彩层次感的体现就在这随意间的加白和加黑而形成的.你们说有趣吗?2. 出示未涂色的画面:3. 师提出作业要求:1).在这四幅画里选择一幅涂色·2).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3).可以自己创作涂色:造型简单·四.展示评价教师小结1. 展示作业·学生依据黑板上的评价标准把作业贴在相应的位置·2. 自我评价:3.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棒.整个学习的过程都在自学.自主.自我的活动中完成.老师希望你们今后也能像这堂课一样表现出自我和个性的风采·(媒体出示板书)红.黄.蓝是三原色·用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称为间色·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间色调配而成的.这样调配出的颜色称为复色·媒体出示板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就是色彩较灰暗·在黑板上写好评价的标准:色彩明度对比强烈·色彩均匀·画面干净·作业布置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可以自己创作涂色:造型简单·板书设计明色和暗色色彩明度对比强烈色彩均匀画面干净教学反思:课题:色彩的渐变教学目标:加强学生色彩运用的训练.使他们对色彩的渐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渐变的色彩描绘画面.教学难点:把握好色彩渐变的度·教学准备:教具:颜料毛笔色彩卡片若干调色盘学具:作业纸毛笔盒装颜料调色盘:教学过程:(—)实验引入·1.老师在一个大玻璃缸卫倒人红颜色水.然后慢慢地加黄颜色水·提问:请问玻璃缸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小结: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今天我们学习用渐变色来画画·(板书课题:色彩的渐变)(二)寻找生活中的渐变色·1.提问: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2.学生讨沦·(三)欣赏书上作品·(四)老师示范运用渐变色彩填图案·在画的时候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老师边讲边示范.在一个图案甲填上由红色渐变到黄色的色彩.并要求涂的时候不要涂出格子·(六)布置学生作业1.观察要求涂色作业图案·2.说一说你想用什么颜色涂大树和背景以及树的轮廓线·3.老师小结:大树和背景可以选用实际的色彩.也可以用想象的色彩.大树的轮廓线的色彩要与其他颜色形成对比.使其鲜明·4.布置作业要求:运用色彩渐变的方法为图案填色.并选用恰当的色填画树的轮廓线·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七)学生作业·(八)作业讲评.宣布下课教学反思:课题:色彩的情感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多种色彩活动.初步感知色彩情感·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选择和运用色彩特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能熟练大胆地表达和应用色彩,表现思想与情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用艺术点缀生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色彩情感的认知.运用色彩练习来表达情感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课件展示法.现场展示法·学法:讨论法.练习法.展示法.评价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丙烯颜料.油画笔.调色盘.水桶.教学过程一.情境设计:奥运会开幕式上林妙可表演《歌唱祖国》歌曲演唱·学生进入课堂·二.导入师:这个女孩是谁?她在奥运会开幕式这么隆重的场合身穿红衣?有什么内涵和意义?(生:中国象征.喜庆吉祥.激动昂扬)色彩的情感是否天生就有的呢?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此共同的感受?师:色彩和人类一样富有感情.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导入课题:多变的颜色------色彩的情感三.新授1.联想色彩.感悟情感师:说到红色.我们一般会联想到哪些事物?生:火焰.太阳.血液.红旗.春联.窗花……师图片补充·师:看到这些图片.我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呢?在哪些时候我们喜欢用红色呢?红色的服装会给我们什么感觉?(结婚或喜庆的日子·热情.奔放.喜庆.热烈.有活力……)红是火的色彩.表示热情奔放·在我国.喜庆的日子用红色.红色又是血的色彩.国旗用红色.因此红色象征着热情.喜庆.幸福.革命.另外它又象征着危险.因此红色被运用到了交通信号灯.消防车的色彩·同时红色有时也给人以恐怖的象征·粉红色.充满使人怜爱的温馨.在人感觉世界里应该是一种冷静的热.理智的情·淡雅的爱.高洁的品·由此可见.色彩的情感是怎样产生的呢?·(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对色彩的某些特定的含义.感受和心理反映·色彩在更多的时候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观感经验·)2.自主探索.感知色彩情感刚才我们共同探索了红色在生活的应用与其情感的产生之间联系·下面咱们分组进行色彩的情感的探索·每组分配一种色相.进行讨论·要求组长统计出该色彩的联想事物和可能产生的情感特征·两分钟后依次汇报·3.讨论结果展示:(1).蓝色:可以联想到蓝天.海洋.宇宙……自然界中蓝色的面积比例很大.寓意蔚蓝的大海和晴朗的天空.是自由祥和的象征·蓝色的注目性和识别性都不是很高.但是给人一种冷静.清凉.深远的感觉·蓝色是极端的冷色.具有沉静和理智的特性·在西方“蓝色音乐”指的是悲伤的音乐·(2)绿色绿色是植物的色彩.可以联想到绿叶.草原.蔬菜·意味着生长.充满生命活力.是青春.生命.希望的象征.给人以安全.和平的感觉·他的刺激性不高.是轻松舒爽.赏心悦目的色彩.对生理和心理的作用都很温和.所以绿色是大多数人喜欢的色彩·它是未污染环境的标志;绿色代表安全通行信号.又是有点职业的专用色·(3)黄色可以联想到光源.柠檬.油菜花.黄色还象征着丰收.意味着光明和希望·黄色是有彩的纯色中明度最高的颜色.给人以光明.轻快.活泼的感觉.黄色的识别性强.注目性高·多被运用到告示牌.马路斑线等地方.如交通信号灯红绿灯·在中国.黄色是高贵与权威的象征·为中国帝王的专用色;(4)橙色橙色的刺激性相对于红色来讲.显得弱一些.但是其识别性很强.象征热情又象征光明.橙色的性格很活泼.往往代表一种冲动.兴奋.温暖·(5)紫色紫色与葡萄.紫罗兰.夜空联系密切.所以富有神秘感·明亮的紫色可以产生妩媚优雅的感觉.女性对于紫色的嗜好很广泛(6)黑色.白色和灰色黑色联想到黑夜.是死亡的象征.欧洲以此色为哀悼色·黑色又使人得到稳重.安静.庄严.庄重.坚毅.在视觉艺术中是一种可贵的颜色.往往用来表现庄严.肃穆与深沉的情感·白色令人联想到白雪.白鸽·往往给人以纯洁.和平.神圣的感觉·在色彩中与黑色一样.被称为“极色”·黑色.白色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是人们哀悼死者时所用的丧葬颜色.代表着死亡与悲伤·而这两种颜色在欧美则被做为高雅.庄重的婚纱或礼服的颜色.代表着纯洁·灰色:感觉平淡.乏味.休息.抑制.枯燥.单调.没有兴趣.沉闷.想突出自己个性的职员职业装尽量慎选灰色·象征:丧失.意志不强.颓废.高雅.精致.含蓄.耐人寻味4.小结:由此看来.色彩情感的产生.不是色彩本身就具备的功能.而是人们赋予色彩的某种文化特征·当然这些色彩的的心理特征不是固定的.会受到民族传统.文化修养等的影响·比如.黄色往往象征富贵.这种情感更多的是来自于秋天丰收的色彩;绿色往往象征生命与希望.这种情感更多的是来自于春天的万物萌生·(附表格《色彩的联想与情感体验》)5.冷暖色红色.橙色.黄色会让我们联想到火焰.阳光等事物.这些事物带给我们温暖的感觉.因此.我们把这类颜色称为暖色·蓝色.绿色.紫色会让我们联想到蓝天.大海等事物.这些事物带给我们凉爽的感觉.因此.我们把这类颜色称为冷色·6.不同的笔触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四.作业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五.评价交流·体验色彩情感1.作品展示.学生自评2.作品交流.学生互评3.典型作品.教师点评·六.拓展·深化色彩情感课后建议学生从味觉.嗅觉等多方面联想中找出色彩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课后尝试用剪贴.电脑绘画.版画等创作方法教学反思:课题:我画的动漫形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知领域:指导学生欣赏卡通.使学生了解什么卡通及卡通画的不同类型·2.能力目标:动作技能领域:在欣赏各种卡通的同时.让学生找出卡通画的表现方法.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以及通过学生的临摹.让学生逐步掌握卡通画的表现方法·3.情感目标:情感领域:在欣赏卡通的同时.逐步激发起学生对卡通画的热爱.以及树立为我国卡通事业的提高做贡献的情怀·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卡通形象的设计方法并学习描绘卡通形象·2.教学难点:卡通形象看似简单.但其幽默感.鲜明个性.思想内容均由外在形象体现.因此创意十分花费心思.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个过程·教学教具1.师生共同收集的卡通图片.文字.实物以及影像资料2.学生画的卡通画作品3.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以多媒体方式导入问题:同学们喜不喜欢卡通?想不想看一段动画片?(引入课堂教学·)播放卡通片《狮子王》.让学生很快进入卡通天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二. 以问题带出新课1.什么是卡通?(答案很多:动画就是卡通;动画片中的动物就是卡通;小朋友喜欢的就是卡通;大人和小朋友都喜欢的.非常好玩的就是卡通.等等.也有学生把个体称之为卡通)。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五、小结、拓展
师:今天同学们都学习了如何画好人物的动态,我相信只要你们认真观察,掌握规律,一定能画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构图、如何添画合适的背景组织一幅生动完整的画面。
5、教师示范
书中也有作品,我们看看书中的作品与老师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板书:四、装饰完成)老师刚才用的是单线法,还有几种最基本的方法,看大屏幕,如:缠绕法、盘旋法、螺旋法希望同学们在制作的时候能创造出更多、更奇特的制作方法。
三 欣赏
b、动感雕塑
除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作品,大师的作品更精彩。指导欣赏课本第8页的动感雕塑:这是美国著名的艺术家亚历山大•考尔德的作品,动感雕塑的特质就在于它的部分或者全部能够运动,让观赏的人能够产生强烈的动感。你看到这个大师作品,你有何感受?生:用铁丝缠绕出人体动态,使人物更加生动有趣,
生1:打羽毛球时的动作。生2:江南Style的标志动作。生3:女生跳舞的动作。生4:打篮球的动作。
师巡视,发现问题。
师:我发现个别同学画得动态不够准确,需要请出神秘嘉宾帮助我们解决难题。请每组的组长从桌斗里拿出人体模型,把你们刚才看到的动态先摆一摆,每摆出一个动态,举起来大家看看,再一起修改自己画得单线小人。
4、导入新课
教师进行自我介绍:我是一个成天乐呵呵的人,比如今天,我就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结交这么多好朋友;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我也不气馁,因为我想:这是生活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所以我要积极面对。听了老师的介绍,请你来评价一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揭示课题并板书。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春天的故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自然景物的特点,学会观察和描绘春天的景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彩泥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春天的自然景物特点2. 彩泥造型表现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特点。
2. 讲解:讲解春天的自然景物特点,如花草树木、气候变化等。
3. 示范:教师用彩泥示范制作春天的景象。
4. 学生创作:学生运用彩泥制作春天的景象。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二课:我和祖国共成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现祖国的发展变化。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内容1. 祖国的发展变化2. 绘画表现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祖国的发展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变化。
2. 讲解:讲解祖国的发展历程,强调祖国的伟大。
3. 示范:教师用绘画示范表现祖国的发展变化。
4. 学生创作:学生运用绘画表现祖国的发展变化。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三课:美丽的服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地域的服饰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手工制作服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服饰特点2. 手工制作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不同民族、地域的服饰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服饰特点。
2. 讲解:讲解各种服饰的特点,如款式、颜色、材质等。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服饰的方法。
4. 学生制作:学生运用手工制作自己喜欢的服饰。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四课:色彩的搭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会色彩的搭配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2. 色彩的搭配技巧3. 绘画创作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色彩搭配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重要性。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聚聚散散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嬉戏、试验等驾驭颜色的喷及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育学生动手动脑的实力。
2、通过观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高校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育学生的观赏实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教具打算: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赏导入1、让学生观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老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觉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这里有作品观赏,请大家观赏后小组探讨:“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三、嬉戏体验1、老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探讨沟通。
3、老师引导学生思索,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沟通,老师引导学生观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探讨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沟通体验第二节一、师生沟通:1、老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及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驾驭。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及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展评价。
二、布置作业,老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老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第2课小圆点的魅力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上一课的持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视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中的微妙。
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更,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觉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思路: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觉圆点的几种根本形态:圆面、圆圈;发觉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根本变更:通过对教材创建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气氛,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觉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建美。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进度第 1 章(单元)第1 节(课)第 1 课时课型绘画备课时间课题(内容)1、植物写生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教具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时间旁批一、导入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
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你喜欢哪种植物?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2、欣赏美术作品: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小朋友的线描画植物写生画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
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
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六、小结、展示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进度第 1 章(单元)第 1 节(课)第 2 课时课型绘画备课时间课题(内容)2、巧用对称形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运用对称的规律。
能力:提高学生剪、贴的制作能力。
情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关键1. 重点: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件小装饰品。
2.难点:具有创造性的制作。
教具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时间旁批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讲授新课1、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对称现象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介绍对称知识教师:所谓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
教案全册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东昌府区沙镇中心小学
教学设计
_______--_______学年________学期
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任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年级______班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二、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三、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
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
主备人: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掌握有关主观情感表现的知识,使学生对在美术创作中表达主观情感、创作思维过程、形象塑造方法等有初步体验,从而加深对表现性美术作品基本特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构图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
第一单元主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