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经典条文及方剂 (1)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黄帝内经参考条文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黄帝内经参考条文中医经典等级考试《黄帝内经》参考条文——来自湖北省经典背诵大赛提纲总体要求:通过对《黄帝内经》原文的研究,使读者进一步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及思维方法;了解《内经》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研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其今后开展中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阴阳五行1.【必背原文】XXX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研究要点】提出“治病必求于本”的基本原则。
用阴阳归纳事物的性子和服从。
清阳浊阴在人体中的不同漫衍和走向。
阴阳升降失常的病证特征。
2.【必背原文】水为阴,火为阳。
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研究要点】讨论了气、味、形、精的阴阳属性及其化生关系。
提出了“壮火”、“少火”的感化与功用。
论说了药食气息的机能。
3.【必背原文】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XXX则阴病。
XXX则热,阴胜则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研究要点】提出了药食气息的阴阳属性。
讨论了阴阳之间对立斗争和消长转化的关系。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伤寒论必背条文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伤寒论》必背条文(必背条文60条及学习要点,原文末尾编号按宋版序号)1.【必背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学习要点】太阳病脉证提纲。
2.【必背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2)【学习要点】太阳中风证的脉症特点。
3.【必背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3)【学习要点】太阳伤寒证的脉症特点。
4.【必背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痸瘲,若火熏之。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6)【学习要点】温病的主要特点及误治后的变证。
5.【必背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发于阳,七日愈。
发于阴,六日愈。
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7)【学习要点】辨病发于阴、发于阳的要点。
6.【必背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脉症,病机(风寒袭表,卫强营弱,营卫不调),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药(芍药甘草姜枣)及煎服法(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
7.【必背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3)【学习要点】承12条补述太阳中风证的表现及治疗,桂枝汤的应用指征。
8.【必背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学习要点】太阳中风兼太阳经输不利的证治(解肌发表,生津舒筋)。
9.【必背原文】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8)太阳中风兼肺寒气逆的证治(解肌祛风,降气定喘)。
10.【必背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方剂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常用方剂歌诀第一章解表剂辛温解表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关于气滞血瘀的经典条文
关于气滞血瘀的经典条文摘要:1.气滞血瘀的定义与形成原因2.气滞血瘀的症状3.气滞血瘀的治疗方法4.预防与调理建议5.经典方剂:血府逐瘀胶囊正文:一、气滞血瘀的定义与形成原因气滞血瘀是指气机运行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形成气滞与血瘀并存的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的发生与多种原因有关,主要包括情志因素、创伤、疾病等。
其中,情志因素是最为常见的原因,尤其是肝气郁结。
二、气滞血瘀的症状气滞血瘀的症状主要分为气滞和血瘀两个方面。
气滞的症状包括胸闷喜叹息、两胁、胃、腹胀痛、嗳气、咽部如有异物梗阻、性格内向、忧郁寡欢、心胸狭窄、情绪波动时易腹痛腹泻等。
血瘀的症状则表现为口唇爪甲紫暗、皮肤青紫斑或粗糙、局部刺痛或绞痛固定不移、或触及肿块、面部色素沉着、眼圈黑、黄褐斑、女性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等。
三、气滞血瘀的治疗方法气滞血瘀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食疗、药物治疗和针灸等。
食疗方面,可以采用一些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作用的食材和药材,如丹参、红花、当归等。
药物治疗方面,可以根据病情选用一些中成药,如血府逐瘀胶囊、逍遥丸等。
针灸治疗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穴位进行针灸。
四、预防与调理建议预防气滞血瘀的发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志,避免长期压抑负面情绪。
同时,要注意饮食均衡,适当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
对于已经出现气滞血瘀症状的人,除了采取上述治疗方法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吃活血化瘀的食物,如葱、姜、蒜等,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五、经典方剂:血府逐瘀胶囊血府逐瘀胶囊是一种经典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丹参、红花、桃仁、赤芍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该方剂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闷、胁痛、腹痛、痛经等症。
中医经典关于胸痹的条文
中医经典关于胸痹的条文
胸痹是中医常见病之一,早在古代经典中就有关于胸痹的条文。
以下是一些经典中关于胸痹的条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相胜,胜则为病,阳气胜则阳痹,阴气胜则阴痹。
”说明胸痹是阴阳失调的结果。
《伤寒论》:“太阳病,胸中烦满,胁下逆抽,发热汗出,大便难行,属阳明也。
”说明胸痹可以是阳明病的表现。
《金匮要略》:“胸痹,喘息、心胀、心痛,服麻黄细辛附子汤。
”这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胸痹的方剂。
《七十二行良方》:“胸痹痞满,膈上逆气,竟日不得卧,饮以姜汁糊,必暴涨呕吐。
”这是一种以姜汁糊为主要成分的方剂,可以缓解胸痹症状。
总之,中医经典中对于胸痹的条文较多,包括病因、症状、辨证施治等方面,对于临床医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1 -。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五行学必背条文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五行学必背条文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医学生参加中医经典等级考试时必须掌握的五行学条文。
五行学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涉及到对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理解和运用。
以下是五行学的必背条文:木1.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五脏者,脾胃肝肺肾也。
”2.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肝主筋,主舌,主目。
”3.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肝主谷道,喜怒主之,主痛痹。
”火1.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侮》:“心者,生之本脏也。
”2.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藏神志。
”3. 《素问·调经论》:“心藏精,主血脉。
”土1. 《素问·玉机真藏论》:“脾者,五脏六腑之大海。
”2. 《灵枢·寿天岁时》:“脾藏四时之精。
”3. 《素问·刺法论》:“脾主运化,主肌肉,主肢节。
”金1. 《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将治喘息。
”2. 《素问·五脏生成篇》:“肺主气,气行奇恒。
”3. 《灵枢·临泉》:“肺藏之清。
”水1. 《素问·生气通天论》:“肾者,主水。
”2. 《素问·刺法论》:“肾治耳也。
”3. 《灵枢·官能》:“肾藏之精。
”以上是中医经典等级考试中五行学的必背条文,建议考生认真研究,并结合经典文献深入理解五行学的内涵和应用。
(字数:185)。
中医必背经典条文
《黄帝内经》素问1、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荒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经典条文及方剂测试题
经典条文及方剂测试题
以下是一些经典条文及方剂的测试题:
1. 《黄帝内经》中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这句话描述的是阴阳的什么性质?
A. 相对性
B. 互根互用
C. 平衡性
D. 无限性
2. “四君子汤”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
该方剂由哪几种药物组成?
A. 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B. 人参、白术、茯苓、生甘草
C.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D. 人参、炙甘草、白术、茯苓
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伤寒杂病论》中提到的六经病?
A. 太阳病
B. 阳明病
C. 少阳病
D. 厥阴病
4. “逍遥散”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方剂,主要用于疏肝解郁,调和肝脾。
该方剂由哪几种药物组成?
A. 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生姜
B. 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生甘草、薄荷、生姜
C. 柴胡、赤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生姜
D. 柴胡、赤芍、当归、茯神、白术、炙甘草、薄荷、生姜
5. 下列哪个方剂不是出自《温病条辨》?
A. 银翘散
B. 桑菊饮
C. 藿香正气散
D. 连翘败毒散。
中医十大经典名方(附方解)
中医十大经典名方(附方解)一、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方解:本方为解表涤饮方剂。
内有水饮者,一旦感受外寒,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则咳痰清稀,喘息胸满,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当内饮外邪得解,里饮得化。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行水为主药。
桂枝助麻黄解表,又能温化阳气,助麻黄行水为辅药。
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
干姜、细辛温脾肺之寒,使脾散精,上归于肺,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水液能在体内正常运行,以杜其生痰之源;半夏燥温化痰,治已成之水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以上均为佐药。
甘草调合诸药,以缓和麻、桂、姜辛温刚烈之性。
诸药合用,共凑解表涤痰、止咳平喘之功。
临床运用: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
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
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若痰多清稀、咳喘不得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以温化降逆寒痰。
2.本方加石膏,名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
用于本方证兼有热象者。
3.本方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有一定疗效。
注意事项: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为治咳喘痰饮之要药。
若肺寒停饮偏重,五味子用量宜少于干姜、细辛;若寒饮之咳肺虚者,则五味子用量宜酌加大。
二、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用法:水煎服。
功能: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
国家中管局《古代经典名方目录》100首,原文、处方、用法这里找!
国家中管局《古代经典名方目录》100首,原文、处方、用法这里找!01【方名】:桃核承气汤【出处】:《伤寒论》【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处方】: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02【方名】:旋覆代赭汤【出处】:《伤寒论》【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处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03【方名】:竹叶石膏汤【出处】:《伤寒论》【原文】:“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处方】: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斤。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04【方名】:麻黄汤【出处】:《伤寒论》【原文】: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复发汗,宜麻黄汤。
”【处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05【方名】:吴茱萸汤【出处】:《伤寒论》【原文】:①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③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处方】: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经典条文及方剂
经典条文及方剂一.解表剂1.1辛温解表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疏散风寒,理气和中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四时瘟疫)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胃肠感冒)5.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平喘)外寒里饮证(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1.2 辛凉解表7.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鼓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辛凉轻剂”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甘石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10.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11.升麻葛根汤解肌透疹麻疹初起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扶正解表12.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喻嘉言痢疾“逆流挽舟”13.参苏散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参苏散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4.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暴哑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症,寒重热轻脉沉良。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该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包括以下内容: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使用桂枝、杏仁和甘草,适用于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的症状。
2.桂枝汤:桂枝汤治疗太阳风,使用芍药、甘草、姜枣等药材,可以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使用防风、细辛、苍芷和川芎等药材,黄芩、生地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香薷饮使用三物香薷、豆朴和银翘,具有散寒化湿的功效。
新加香薷可以祛暑煎。
5.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效,使用姜、桂、麻黄和芍药等药材,适用于风寒束表饮停胸的症状。
常用方剂歌诀:第一章解表剂:1.止嗽散:止嗽散使用桔梗、紫菀、荆芥和陈皮等药材,可以调服止嗽频。
2.银翘散:银翘散主要用于上焦疴,使用竹叶、荆芥、牛蒡和薄荷等药材,清疏风热煮无过。
3.桑菊饮:桑菊饮使用桔、杏、翘和芦根等药材,清疏肺胃轻宣剂,适用于___咳嗽。
4.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适用于身热而喘的情况,使用麻杏、甘草和石膏等药材,可以定喘除热。
5.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汤使用芩、芍、桔、甘和羌活等药材,适用于邪在三阳热势张的情况。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6.大承气汤:大承气汤使用硝黄、枳朴和大黄等药材,适用于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的情况。
7.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汤使用桃仁、瓜子、芒硝和薤白等药材,适用于肠痈初起腹按痛的情况。
8.温脾汤:温脾汤使用参、附、干姜和当归等药材,适用于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的情况。
9.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麻子仁丸使用大黄、枳朴、杏仁和芍药等药材,润肠通便功效高。
10.黄龙汤:黄龙汤使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和黄芩等药材,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11.十枣汤:十枣汤使用大戟、甘遂和芫花等药材,适用于逐水效果明显。
12.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使用半夏、人参、甘草和黄芩等药材,适用于和解供、少阳百病。
13.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汤使用蒿、芩和黄芩等药材,适用于清胆热。
中医四大经典条文背诵版
中医四大经典条文背诵版【第一篇】《黄帝内经》1.《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2.《黄帝内经》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被视为中医学的基础和指南。
3.《黄帝内经》中的条文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分别阐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4.《黄帝内经》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养生、治病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5.其中,《黄帝内经·素问篇》探讨了人体的结构、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机理,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6.《黄帝内经·灵枢篇》则深入探讨了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等问题,为中医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7.读者通过背诵《黄帝内经》的条文,可以深入了解中医经典的真谛,对于中医学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伤寒杂病论》1.《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之一,是张仲景撰写的著名医学著作。
2.《伤寒杂病论》详细描述了伤寒及其他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3.本书的条文清晰明了,语言简洁,对于中医临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伤寒杂病论》通过对病理变化的观察和患者的症状描述,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
5.该书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注重辨证施治,强调治疗要“因人而异”。
6.背诵《伤寒杂病论》有助于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第三篇】《金匮要略》1.《金匮要略》是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重要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临床之宝。
2.《金匮要略》主要探讨了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3.该书条文精炼,内容系统,注重病机的研究,突出辨证施治的要点。
4.《金匮要略》中描述了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过程、鉴别要点及治疗方案,使之成为中医实践的利器。
5.背诵《金匮要略》可以加深对中医药学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临床医生的综合治疗能力。
【第四篇】《神农本草经》1.《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农学、药学的奠基之作,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农药学专著。
伤寒论7个四逆汤证条文
伤寒论7个四逆汤证条文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而四逆汤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剂。
在《伤寒论》中,有关四逆汤的证条文共有七个。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七个四逆汤证条文的内容。
1. "太阳病,发热,恶寒,汗出,惊狂":这是四逆汤的适应症之一。
指的是当
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大汗和精神异常时,可以使用四逆汤来调理身体。
2. "太阳病,发热,恶寒,汗出,身疼痛,其脉乱者":这是指当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大汗、全身疼痛和脉搏失常时,可以考虑使用四逆汤进行治疗。
3. "太阳病,发热而渴,无汗,其表实者也":这是指当患者出现高热、口渴、
无汗和表面有实症状时,可以使用四逆汤来帮助排除体内的热邪。
4. "太阳病,汗出而渴者,为去表里解":这是指当患者出现大汗和口渴的情况时,可以使用四逆汤来同时调整表里的病因。
5.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这是指当患者在下药后出现气上冲的症状时,可以使用四逆汤来平衡上下气机。
6. "太阳病,阳脉细数,而有表证者":这是指当患者出现阳脉细数和表证的情
况时,可以使用四逆汤以调整气血循环。
7. "太阳病,虽已下之,尚未解者":这是指当患者在已经下了药但病情仍未缓
解时,可以使用四逆汤来进一步促进病情的好转。
以上是《伤寒论》中关于四逆汤的七个证条文的内容介绍。
四逆汤是一种中国
传统草药方剂,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具体情况来使用,以达到最好的疗效。
伤寒论112方条文汇总(药量排序版)
一、单味药物方剂:4首(3.57%)1、文蛤散(太阳病)组成:文蛤(五两)用法: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
汤用五合。
条文: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
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2、蜜煎导方(阳明病)组成:食蜜七合用法: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
当热时急作,冷则硬。
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条文:233.阳明病,自汗出。
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
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3、甘草汤(少阴病)组成:甘草二两用法: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条文: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
4、烧褌散(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用法:392.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
妇人病取男子裈烧服。
条文:伤寒阴阳(指伤寒初愈,因房事传给对方的疾病)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花一作眵)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二、两味药物方剂:10首(8.93%)1、甘草干姜汤(太阳病)组成: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用法: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条文: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2、芍药甘草汤(太阳病)组成:白芍药甘草(炙)各四两用法: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经典条文与方剂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常用方剂歌诀第一章解表剂辛温解表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方剂大全中药方剂大全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味,适用于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的症状。
桂枝汤:桂枝汤治疗太阳风,配方为芍药、甘草、姜枣,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中用防风、细辛、苍芷、川芎、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散中加入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适用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的症状。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效,适用于风寒束表、饮停胸的症状,配方为细辛、半夏、甘草、姜、桂、麻黄、芍药。
辛凉解表桑菊饮:桑菊饮中加入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清疏肺卫轻宣剂,适用于XXX咳嗽的症状。
银翘散:银翘散主治上焦疴,配方为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发热咽痛。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适用于肺热壅盛、气喘急的症状,辛凉疏泄止法良。
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适用于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的症状。
竹叶柳蒡汤: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适用于邪在三阳热势张的症状,配方为苓、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翘薄荷,山栀竹叶加甘草,适用于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的症状。
扶正解表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附芪、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加减葳蕤汤:加减栽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施。
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治疗结胸,甘遂、硝黄三味用,心下硬满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
温下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伤寒论方条文汇总(方类排序版)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1、桂枝汤〔太阳病、阳明病、太阴病、霍乱病〕歌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用法: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假设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假设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假设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假设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条文: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假设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假设吐、假设下、假设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假设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假设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那么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那么愈。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那么愈,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
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常用方剂歌诀第一章解表剂辛温解表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攻补兼施19.黄龙汤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方歌: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逐水20.十枣汤方歌: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三章和解剂和解少阳21.小柴胡汤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22.蒿芩清胆汤方歌: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碧玉入,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调和肝脾23.四逆散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24.逍遥散方歌: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25.痛泻要方方歌: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调和寒热26.半夏泻心汤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表里双解27.大柴胡汤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28.防风通圣散方歌: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29.葛根黄芩黄连汤(芩连葛根汤)方歌: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30.白虎汤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生气津。
31.竹叶石膏汤方歌: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清营凉血32.清营汤方歌:清营汤治热传营,脉数舌绛辨分明,犀地丹玄麦凉血,银翘连竹气亦清。
33.犀角地黄汤方歌: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
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
清热解毒34.黄连解毒汤方歌: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35.普济消毒饮方歌: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此方先。
36.凉膈散方歌: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37.仙方活命饮方歌: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
清脏腑热38.导赤散方歌: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39.龙胆泻肝汤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40.左金丸方歌:左金连茱六一丸,肝火犯胃吐吞酸,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
41.泻白散(泻肺散)方歌: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咳喘此方先。
42.苇茎汤方歌:苇茎汤出千金方,桃仁薏苡冬瓜仁,肺痈痰热兼瘀血,化浊排脓病自宁。
43.清胃散方歌: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44.玉女煎方歌:玉女煎用麦地黄,石膏知母牛膝尝。
45.芍药汤方歌: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46.白头翁汤方歌: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味苦性寒能凉血,解毒坚阴攻效奇。
清热祛暑47.清暑益气汤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清虚热48.青蒿鳖甲汤方歌:青蒿鳖甲知地丹,阴虚发热服之安。
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49.当归六黄汤方歌: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滋阴泻火兼顾表,阴虚火旺盗汗良。
第五章温里剂温中散热50.小建中汤方歌: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51.理中丸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52.吴茱萸汤方歌: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回阳救逆53.四逆汤方歌: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温经散寒54.当归四逆汤方歌: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
55.黄芪桂枝五物汤方歌: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56.阳和汤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第六章补益剂补气57.四君子汤方歌:四君补气基本方,食少无力大便溏,人参白术茯苓草,益气健脾功效强。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58.参苓白术散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59.补中益气汤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90.玉屏风散方歌: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
61.生脉散方歌:生脉散治气阴虚,人参麦冬五味齐,补气生津又敛阴,气短自汗诸证去。
补血62.四物汤方歌:四物补血基本方,营血虚滞急煎尝,熟地当归白芍芎,补血调经功效强。
63.当归补血汤方歌: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功独显,血虚发热用之宜。
64.归脾汤方歌:归脾参芪术草姜,当归龙眼枣木香,茯神远志酸枣仁,益气补血心脾强。
气血双补65.泰山磐石散方歌: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苓加芪芩断联,再益砂仁及糯米,妇人胎动可安全。
补阴66.六味地黄丸方歌:六味地黄益肝肾,茱薯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生水,麦冬加入长寿丸。
67.左归丸方歌: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68.大补阴丸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版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69.炙甘草汤方歌:炙甘草汤参姜归,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70.一贯煎方歌: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71.百合固金汤方歌:百合固金二地黄,麦冬玄参桔甘藏,贝母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补阳72.肾气丸方歌: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73.右归丸方歌: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阴阳双补74.地黄饮子方歌: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第七章固涩剂固表止汗75.牡蛎散方歌:牡蛎散内用黄芪,小麦麻根合用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涩见效奇。
涩肠固脱76.真人养脏汤方歌: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涩精止遗77.金锁固精丸方歌:金锁固精芡莲须,蒺藜龙骨与牡蛎,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
78.桑螵蛸散方歌:桑螵蛸散治便数,参苓龙骨同龟壳,菖蒲远志当归入,补肾宁心健忘灵。
固崩止带79.固冲汤方歌:固冲补气用术芪,龙牡芍萸茜草宜,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80.固经丸方歌:固经丸用龟版君,黄柏椿皮香附群,黄芩芍药酒丸服,漏下崩中色黑殷。
第八章安神剂重镇安神81.朱砂安神丸方歌: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清热养阴可复康。
补养安神82.天王补心丹方歌:天王补心柏子仁,二冬归地与三参,桔芩远志朱砂蜜,枣味酸收血自生。
83.酸枣仁汤方歌: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
第九章开窍剂凉开84.安宫牛黄丸方歌: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牛角珍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效良。
温开85.苏合香丸方歌: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朱乳荜檀襄,牛冰术沉诃香附,中恶急救莫彷徨。
第十章理气剂行气86.越鞠丸方歌: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食湿因,芎苍香附兼神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87.柴胡疏肝散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88.四磨汤方歌: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89.瓜蒌薤白白酒汤方歌: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仍加半夏良。
90.半夏厚朴汤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91.枳实消痞丸方歌: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消中有补两相兼。
92.厚朴温中汤方歌: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虚寒胀满用皆灵。
93.天台乌药散方歌: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94.暖肝煎方歌: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合肉桂,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
95.加味乌药汤方歌: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配入玄胡共六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降气96.定喘汤方歌: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哮喘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