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_《满井游记》对比阅读
加强对比教学,提高阅读鉴赏力
加强对比教学,提高阅读鉴赏力作者:董新文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74期《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目标·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加强阅读的对比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力的最有效方法。
何谓“比较”?何谓“对比阅读”?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原则,最重要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
”比较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将两篇或多篇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比较阅读教学法的基本要领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求异,在阅读比较中加以鉴别,在比较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力。
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在相同主题不同课文的“同中求异”比较阅读中,提高阅读鉴赏力。
在人教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体裁相同的主题不同的课文,如果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阅读,就能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这类课文的能力。
如人教七上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课文,同是描写自然美景的,且都出自名家之手。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将它们进行比较阅读。
在学完《济南的冬天》后,就让学生“同中求异”。
我启发学生,这两篇虽都以精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美景,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并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在各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发现:在内容上,《春》是描绘动人的春景;《济南的冬天》描绘的是济南在北方独有的温晴。
在文章构思上,《春》一课,作者抓住春景的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春天,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在“绘春”部分中还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等五幅图景。
而《济南的冬天》一课布局谋篇井然有序,文章紧扣“温晴”的特点,开头一段作者写济南的天气,拿北平、伦敦、热带与济南的无风声、无雾、无毒日进行对比,突出济南的“温晴”。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一)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极乐寺记游(节选)袁宗道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②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③许。
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注:①张盖:打着伞。
②斑剥:色彩错杂的样子。
③围:周长的计量单位。
④进贤冠:古代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
挂进贤冠指辞官隐退。
⑤情障:情欲的魔障。
这里指对山水的喜好。
8.解释以下加点字词(4分)(1)佁然不动()(2)犬牙差互()....(3)去桥可三里()(4)隶而从者()..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皆若空游无所依马行绿荫中,若张盖..B、如鸣佩环,心乐之实是欲界之仙都..C、以其境过清高峰入云,清流见底..D、西湖胜境,入梦已久驴不胜怒,蹄之..10.翻译以下句子(6分)(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11.两篇文章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何异同?(3分)8.解释以下加点字词(4分)(1)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2)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3)去桥可三里(可能、大约)(4)隶而从者..(跟随、随从)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3分)A、皆若空游无所依马行绿荫中,若张盖..B、如鸣佩环,心乐之实是欲界之仙都..C、以其境过清高峰入云,清流见底..D、西湖胜境,入梦已久驴不胜怒,蹄之..10.翻译以下句子(6分)(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满井游记》文言文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满井游记》文言文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在我们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满井游记》文言文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满井游记》文言文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1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2分)① 廿二日天稍和()② 泉而茗者()③ 柳条将舒未舒()④ 呷浪之鳞()15、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
(2分)① 若脱笼之鹄② 娟然如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6、将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其特点是(2分)(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8、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含解析答案)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一、选择题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雨中上韬光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
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
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
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
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释)①韬光:指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
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时踞石而.坐学而.不思则罔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其.真不知马也【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熟记课文注释。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A表承接/表转折。
故A不合题意。
B连词,因为/连词,因为。
故B符合题意。
C助词,的/代词,它。
故C不合题意。
D代词,它的/表推测,相当于“恐怕”。
故D不合题意。
语文版八上第六单元提纲及答案(小石潭记、满井游记……)
小石潭记一、文学常识、文体知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柳河东。
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
写本文时,他正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2.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
二、通假字下见小潭 (见_------现,出现)日光下澈(澈——彻,穿过,透)三、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 不可知其源(能够) 以其境过清(因为) 明灭可见(能够)佁然不动(……的样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上下,光景)然往来视之(然而)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赞同) 曳屋许许声(h ǔ,拟声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水尤清冽(清澈) 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全石以为底(作为)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为屿(成为) 若毒之乎(你)其岸势(它的,小溪的)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 不可知其源(指小溪) 隶而从之(连词,表并列)四、古今异义1.崔氏二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乃记之而去.古:离开 今:从此地到彼处 五、重点字词翻译1、 隔篁.竹:竹林2、佩环:玉制的装饰品3、尤:特别4、清冽:清凉5、全石以为..底:用…作为6、近.岸:靠近 7. 为.坻:成为8、坻:高地 9、屿:小岛10、山甚:不平的岩石 11、蒙:覆盖12、络:缠绕 13、摇:摇晃14、缀:连结 15、参差:不齐16、披拂:随风飘荡 17、可:表示估计数目18、许:表示数目不确定 19、澈:通“彻”,穿过、透20、布:映 21、佁然:愣住的样子22、俶尔:忽然 23、翕忽:轻快敏捷24、差互:相互交错 25、环合:环绕合抱26、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 27、幽邃:幽深28、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29、不可久居.:停留30、记之而去.:离开 31、隶.而从者:随从 32、小生:年轻人 六、词类活用 1.潭西南..而望(名作状,西南:向西南) 2.斗.折蛇.行(名作状,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 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作状,在空中) 1.以 2.可3.然4.许 5.清 6.之 7.为 8.若 9.其 10.而4.犬牙..差互(名作状,象狗的牙齿那样)5.从小丘西.行(名作状,向西)6.下.见小潭(名作状,向下,往下)7.凄.神寒.骨(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8.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因……感到高兴)9.如鸣.珮环(动词作名词,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七、重点句子翻译(包括特殊句式)(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游记专题中的感悟与体验——《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的教学
一
民同乐 ” 。 《 满 井游记 》 的作者 袁宏 道生 活 的时代政 治腐 败 ,党派 追名逐 利 斗争 剧 烈 ,他 清廉 公正 的 为官 原则 与当 时 的官 场格 格 不入 ,于 是
重视文富散 文语 官的优美
这 四篇文 言文 作为 语文课 本 中 的传 统 名篇 ,自然在语 言上 有它 的 独特 之处 。细读 这些 作 品 , 我们 会 发现作 者驾 驭语 言 的高超 技艺 , 体 现 了文 言文 之 “ 言” 的独 特魅 力 。 《 小 石潭 记 》 中柳宗 元在 描 写
贬 谪文 化是 我 国古代 灿烂 文化 的一 个重 要组成 部 分 ,很多 优秀 的作 品都 是 由于 作者 遭 到贬谪 受 之触 动 而完成 的 , 因此对 前三 篇 的 解读 就 不能脱 离 这一 话题 。这 三 篇分 别体 现 了作者 对儒 家 文化 的继 承 ,尽管 他们 都 受到 被贬 的 打击 ,但 始终 怀有 以天 下 国家 为 己任的 拳拳 赤子 之 心 ,展 露 出 了他们 的人 生 抱负 和价 值取 向。他们 三 人在 最不 得意 的时候 都没 有放 弃 自己的最 高追 求 ,这体 现 出了他 们 的人 格 魅 力 。不 同 的是 ,柳宗 元在 Ⅸ 小 石 潭记 》 中的乐 是暂 时 的 ,是被 动 的 ,愁 苦 明显地 摆 在 了文章 的字 词 间 ;范仲 淹通 过文 章 ,表达 出 了 自己对 朝 廷 的忠心 ,不 管朝 廷多 么 亏待 他 ,不管 自己是穷 是达 , 都 没 有彷 徨 ,并规 劝 自己的 同道者 ,表 现 的是 一种 “ 超 我 ”的人 生
2 0 1 3年 第 8期
■ 鄹鞠
T e a c h i n g e s s a y
镙岁 { - 语 支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9《 满井游记》对比阅读2(带答案)
29《满井游记》对比阅读2(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2分)【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节选)【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①。
水抵②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③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④。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选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右溪记》节选)注:①营溪:即营水,河流名。
②抵:击拍。
③欹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通”敲“;倾斜。
④洄悬激注:洄(hui),漩涡。
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花。
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
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⑤逸民退士:指不为官的隐者扣归隐的官宦。
1、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1)偕数友出东直___ _(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__ _(3)悉皆怪石(4)此溪若在山野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_________________ __ 3.【甲】文从哪些方面来写满井春色?突出了满井初春怎样的特点?(6分)4.【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你从两文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6分)(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_四记_有景_景景不同_小石潭记_岳阳楼记_醉翁亭记_满井游记_写景之比较
的成就感和优越感,心情舒畅得多。寄情山水、
随遇而安和自得其乐,儒家的博爱思想在这里
得到体现。为什么能如此?除了个人修为外,以
笔者看来,这与他的官职也有一定的关系。 当
时他是滁州太守, 是一个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是说了算的,虽比在朝差,但也是众多读书人
不能企及的。 可以说,欧阳修当时处于“穷”与
“达”之间。 “兼济天下”做不到,但可以兼济一
(五)档案保管 1.全宗卷。 每个全宗均应建立能够说明该 全宗历史情况的全宗卷, 按全宗编号顺序集 中统一存放在库房工作间。 (1)全 宗 卷 有 卷 内 材 料 目 录 、全 宗 介 绍 、 档案数量变化登记表、检索工具编制情况表、 档案材料交接单据、档案清点情况登记表、档 案开放情况说明、档案数字化工作单、档案技 术处清单(如修裱、改页码等)等内容组成。 (2)每 年 一 月 份 上 半 月 为 检 查 、填 写 、充 实全宗卷内容的规定时间。 充实和填写的内 容为上一年度目标任务计划中涉及所应归入 的各种材料,如档案数量变化、缩微全文数字 扫描工作、修裱等情况。 平时在档案管理过程 中所形成的、属于应归入全宗卷的材料,均应 及时归入。 2.库存档案的定期清点。 对库存档案资料视 情况每年有重点地抽查、清点。 每次清点或抽查 后,均应认真填写清点情况表,归入全宗卷内。
学术研究
2013 年第 9 期
探索·争鸣
“四记”有景,景景不同
—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写景之比较 魏文才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067604)
古代的读书人,一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 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实际上, 这些人所坚守的这一原则, 兼顾了儒家和道 家思想,当入仕为官,声名显贵时,要想着忠 君爱国、爱百姓,而落魄时要做到修身养性, 坚持个人的个性操守。 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 古文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许多文人的文章来 解读这一点。
小石潭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2 小石潭记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曾不若妻弱子。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若”的意思是:好像。
A.若:你;B.若:如,比得上;C.若:好像;D.若:如果。
故选:C。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西南,向西南。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9《 满井游记》对比阅读1(带答案)
29《满井游记》对比阅读1(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
(23分)【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乙】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
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部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
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
布席⑤之初,呕者百千,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⑥,竞以新艳相角,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
未几而摇首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
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注释】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
②下迨(dài)部(bù)屋:下至小户人家。
部,遮蔽光明之物。
③交衢间:指路边。
衢,大路。
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
辊,车轮转动之声。
霍,疾速闪动的样子。
⑤布席:安设筵席。
⑥分曹部署:分批安排。
曹,成对。
⑦妍媸(chī):美和丑。
⑧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⑨属(zhǔ)而和(hè)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
⑩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
竹肉,管乐器和歌喉。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
《答谢中书书》
清流见底
闻水声如鸣佩环 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
多种感官描写 运用比喻修辞
《满井游记》 鱗浪层层清澈见底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亮、清
凝神忆水
一 山 水 小 品 篇
一、这些水的共同特征: 1、清澈、湍急 2、写水多用来抒发热爱自然、排 遣忧愁 或避世隐退之意。 二、常用的写“水”技巧: 运用多种修辞,注意景情结合; 调动多种感官,结合正侧描写; 变换观察视角,动静虚实相衬。 三、用今天所学归纳“山”
写钱塘江潮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 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 雪堆。” 【杂曲歌辞· 浪淘沙】刘禹 锡 “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 雷。” 【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 明 方行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 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涛 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 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酒 泉子(十之十)] 潘阆
山市
神奇、壮观
表达对山市蜃景的赞叹之情
三峡
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
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观潮
壮观、雄伟 惊心动魄
表达对钱塘潮的雄伟和弄潮健儿 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景之写法 写景的顺序 1、按时间顺序来写景物过程; 2、先总写后分写来描写景物; 3、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景物。 写景的方法 1、用比喻修辞来突出景物; 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来表 现景物; 3、用白描手法来勾勒景物;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景之联想 请你根据自己所学,用你联 想到的诗句来形容一下课文的 景物,并说说它们之间的相似 和不同点吧! 格式: 从( )课文中 的( )句子,我想到了诗 句( ), 因为它们描写的( )景色很 相似/不同。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往来翕.忽()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面划横线词的意思。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分)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比较阅读班级座号姓名一、比较《小石潭记》和《右溪记》【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以.其境过清()(2)不可名.状()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乙文: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二、比较《记承天寺夜游》和《记游松风亭》【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
满井游记对比阅读
二
【乙文译文】: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
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
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 湖中。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 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 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
心醉神迷。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
一
【乙文译文】虎丘离城约六七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 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 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 夜晚,开花季节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 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 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士大夫 乡绅、大家妇女,下至小户人家,全都涂脂抹粉,鲜 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路边,从 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 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 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 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刚开始陈设席位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
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队安排,争 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 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 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
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乐,不
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群人。一支 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 歌喉,声音清脆嘹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
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 一样了。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 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5.(3分)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示例
一:【甲】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示例二:【乙】 中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写出了西湖的妩媚与迷人
《小石潭记》_《满井游记》对比阅读
满井游记 (先抑)1节:作者欲游不得的苦恼(孤寂、烦躁) (后扬)2节:郊游的所见所感(描写满井春色) a 时间、地点
轻松 、喜悦
感叹、赞美 b 所见
自然景:水、山、柳、麦(山水风光)
人文景:游人 自然景:鸟、鱼 (动物) c 所感:“始知郊田------知也。”(主旨句)
3节:再次表明寄情山水的兴趣。(议论) 中心:作者游览满井所见,刻画北国初春万物萌动,欣欣向荣 的景象,表现作者向往自然,闲适自得的洒脱情怀。
不同之处
1、 《小石潭记》与 《满井游记》二者在写 景方式上有何不同?
同《小石潭记》相比,《满井游记》不单 写景,更注意到写人,在描绘了满井秀丽的 山水之后,自然地写到了寻春的游人,使原 来的纯粹的早春风光图,一变而成为生机盎 然的游春图。这同《小石潭记》寂寥无人的 凄清之景也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小石潭记 1节:发现小潭 (移步换景) 潭水:清 经过:(隔 闻 伐 取 见) 潭石:形态各异 潭上景物:树蔓 2节:潭中景物 潭水:清(侧面) 游鱼:动静结合(衬托水、愉悦的心情) 3节:小潭源流 (比喻) 溪身:曲折 岸势:参差不齐 4节:潭上所见所感(寓情于景) 幽深冷寂 凄苦孤寂 抒情:抓住小石潭幽静的特点,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抑郁心 情,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 经凄清的环境便触发忧伤、悲凉的心 境。
同同小石潭记相比满井游记不单写景更注意到写人在描绘了满井秀丽的山水之后自然地写到了寻春的游人使原来的纯粹的早春风光图一变而成为生机盎然的游春图
《小石潭记》 《满井游记》
相同之处
1、两篇文章均为游记,作者寄情山水,把自 己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在文中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二、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
(l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四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③,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厓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
到家二皷⑦,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恐怕。
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头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
④厓:岸边。
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⑥掬(jū):双手捧取。
⑦皷:古同“鼓”。
⑧余甘:水果名。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佁然不动佁然:(2)凄神寒骨凄:(3)折处辄为潭辄:(4)书以付过书: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3.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小溪岸势高高低低,凹凸不平,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作者一来到小石潭,心情就凄苦忧伤。
他游山玩水,是为了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C.“掬弄珠璧”写出了江月倒映水中,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
D.“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波浪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写出水怎样的特点?【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初中中考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35篇(有答案)
初中课内文言文35处对比练习集与答案目录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二《湖心亭看雪》与《江雪》练习三《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练习四《五柳先生传》与《醉翁亭记》练习五《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练习六《岳阳楼记》与《小石潭记》练习七《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八《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九《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十《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练习十一《饮酒》与《爱莲说》练习十二《桃花源记》与《结庐在人境》练习十三《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十四《爱莲说》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五《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练习十六《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十七《岳阳楼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九《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二十《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练习二十一《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二十二《三峡》与《岳阳楼记》练习二十三《爱莲说》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二十四《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二十五《爱莲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二十六《三峡》与《湖心亭看雪》练习二十七《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二十八《童趣》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二十九《岳阳楼记》与《爱莲说》练习三十《小石潭记》与《大道之行也》练习三十一《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三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三十三《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三十四《唐雎不辱使命》与《公输》练习三十五《出师表》与《隆中对》练习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满井游记》《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及答案
《满井游记》《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及答案《满井游记》《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16分)(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披风,麦田浅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⑵其岸势犬牙差互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⑴鳞浪层层鳞⑵泉而茗者茗⑶日光下澈澈⑷悄幽7. 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潭西南而望溪深而鱼肥B.夫不能以游堕事以其境过清C.然徒步则汗出背然,胡不已乎D.其岸势犬牙差互其如土石何8. 译下列句子。
(5分)⑴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之间皆有喜气。
(3分)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分)9. 甲乙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共同点?两文作者观景后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3分)参考答案:5.(2分)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②其岸势/犬牙差互6.(4分)⑴像鱼鳞一样⑵喝茶⑶穿过,透⑷深7.(2分)B8.(5分)⑴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羽毛和鱼鳞鱼之间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
【现代文阅读】《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和《满井游记》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和《满井游记》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和《满井游记》阅读答案阅读《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和《满井游记》,提问问题。
1.用“|”标出下面画线句中最明显的一处停顿。
①读并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找寻张天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所述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述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③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岗浅阜。
()④但太少闲人例如吾两人耳()3.翻译下面句子。
①青树翠赵静仪,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土膏微润,一盼原野,若脱笼之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和《满井游记》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写了作者的体会。
先行说道说道你从这三篇课文中看看出三位作者怎样相同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天民。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所述其源。
2、①像北斗七星②喝茶③拄着、扶着④只是3、①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赵静仪,全面覆盖、织成、晃动、相连接,参差不齐,飘落颤抖。
②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空旷开阔,好像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
4、《小石潭记》表达出来作者贬居生活中伤感凄惨的心境。
《记承天寺夜游》抒写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迷茫心情。
《满井游记》就是一种爱好小自然的欢欣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井游记 (先抑)1节:作者欲游不得的苦恼(孤寂、烦躁) (后扬)2节:郊游的所见所感(描写满井春色) a 时间、地点
轻松 、喜悦
风光)
人文景:游人 自然景:鸟、鱼 (动物) c 所感:“始知郊田------知也。”(主旨句)
3节:再次表明寄情山水的兴趣。(议论) 中心:作者游览满井所见,刻画北国初春万物萌动,欣欣向荣 的景象,表现作者向往自然,闲适自得的洒脱情怀。
《小石潭记》 《满井游记》
相同之处
1、两篇文章均为游记,作者寄情山水,把自 己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在文中找出 情景交融的语句。 2、写景善用比喻,找出语句,体会其作用。
不同之处
1、 《小石潭记》与 《满井游记》二者在写 景方式上有何不同?
同《小石潭记》相比,《满井游记》不单 写景,更注意到写人,在描绘了满井秀丽的 山水之后,自然地写到了寻春的游人,使原 来的纯粹的早春风光图,一变而成为生机盎 然的游春图。这同《小石潭记》寂寥无人的 凄清之景也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小石潭记 1节:发现小潭 (移步换景) 潭水:清 经过:(隔 闻 伐 取 见) 潭石:形态各异 潭上景物:树蔓 2节:潭中景物 潭水:清(侧面) 游鱼:动静结合(衬托水、愉悦的心情) 3节:小潭源流 (比喻) 溪身:曲折 岸势:参差不齐 4节:潭上所见所感(寓情于景) 幽深冷寂 凄苦孤寂 抒情:抓住小石潭幽静的特点,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抑郁心 情,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 经凄清的环境便触发忧伤、悲凉的心 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