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比较阅读答案及翻译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篇1【甲】自渴。

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民桥其上桥:⑵逾石而往有石泓逾:⑶北堕小谭堕:⑷卷石底以出卷: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泉幽幽然然胡不已乎B. 其侧皆诡石怪木安陵君其许寡人C. 然卒入于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D.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长可十许步。

⑵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1.⑴搭桥,架桥⑵越过,经过)⑶落入⑷弯曲,翻卷2.C3.⑴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⑵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小石潭记》课内外比较阅读及答案篇2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小石潭记》阅读附答案1文言文。

(11分)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2分)(1)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堪:(2)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2分)【小题3】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1)、本文第2段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小题1】⑴不平的岩石⑵像狗牙那样【小题2】⑴、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⑵、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相互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小题3】⑴水尤清冽⑵意在表现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或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堪”课文注释中有,如果记忆清楚就直接解释,如果记忆不清,就概括语境解释字词。

“犬牙”按字面义理解即可。

考点:古文字词解释点评:本题不难,皆常用字词。

学习古文,要注意积累词汇,尤其是对多义词,学习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学一知三,归纳识记,判断时可从自己归纳的多种义项中考虑选择。

【小题2】试题分析:第一句翻译要注意“斗”和“蛇”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见”不是能看见,是“现”,“明灭”意为“隐隐约约”。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从学校、学校、高中到高校乃至工作,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状况特别的多,试题是参考者回顾所学学问和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

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关心到我们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篇1《石渠记》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①,可列坐而庥①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乃记之而去。

【解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①箭:小竹。

①庥:同“休”,休息。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4分)(1) 民桥其上()(2 )逾石而往有石泓()(3)北堕小谭()(4)心乐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分)(2)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2分)【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简要概括。

(4分)【小题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观鱼和巡游结束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为何有这样的变化?(4分)答案【小题1】(1)桥:建桥、架桥。

(2)逾:过、越过。

(3)堕:落入。

(4)乐:以……为乐【小题1】(1)风吹动着山顶,像漂亮悦耳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2分)(2)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掩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漂浮。

(2分)【小题1】甲文:清亮幽深,鸣声多变;乙文:清亮透亮,水声动听。

《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比较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比较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比较阅读及答案《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甲】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2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A、伐竹取道B、心乐之C、疾趋,度石罅D、山行之极观也2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C.不以物喜D.全石以为底28、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翻译:(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翻译:29、两文都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2分)《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30、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心乐之(1)《观第五泄记》(2)依依不舍参考答案:26、(2分)砍伐以……为乐走景象27、(2分)B28、(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29、清伟(或:疾)30、(2分)(1)心情快乐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

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

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

小石潭记 对比阅读 含答案解析

小石潭记 对比阅读 含答案解析

小石潭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 )(2)佁然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乃记之而去.(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山川之.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通过描写潭边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整理(内容全面,答案准确)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整理(内容全面,答案准确)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 2.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点?(2分)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 的两句诗。(2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凄神寒骨( ) ②以其境过清( ) ③能媒能治背驼 ( ) ④延吾治( ) ⑤可朝治而夕如矢( )⑥其子欲鸣诸 官( ) ⑦我业治驼( ) ⑧但管人直(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2)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 译文: 3、甲文重在写景,请说出景后之情。 答: 4、乙文重在记事,请写出事中之理。 答:
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 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
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
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
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
• 三、1、①使……寒冷 ②因为 ③ 介绍 ④请 ⑤ 箭 ⑥ 之于 ⑦ 职 业 ⑧只 • 2、每小句占0 . 5 分,共4分。 • ①(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水两岸的形势犬牙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 ②(医人)将一片板放在地上,让驼者卧在上面;又将另一片板压 在驼者身上,接着就在上面跳踏。 • 3.忧伤凄苦孤寂之情 • 4. 一、办事如果只讲主观动机,不管客观效果,那就只能把事情办 糟。二、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科学有效的措施。 三、一定要分清轻重,不能本末倒置 。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往来翕.忽()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面划横线词的意思。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分)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

(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小石潭记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XXX上。

佁然不动,XXX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XXX,XXX,XXX。

隶而从者,XXX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心情愉悦。

2)佁然不动:静止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岸边形势错综复杂。

4)乃记之而去:记录下来并离开。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山川之美答案:D。

都是表示对景色美丽的赞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有上百条鱼,它们游来游去,仿佛没有归宿。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从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弯弯曲曲像蛇一样,时隐时现。

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XXX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答案:D。

虽然XXX在文中提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但并不代表他认为小石潭不值得游玩。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通过描写潭边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小石潭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小石潭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2 小石潭记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曾不若妻弱子。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若”的意思是:好像。

A.若:你;B.若:如,比得上;C.若:好像;D.若:如果。

故选:C。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西南,向西南。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答案小石潭记比较阅读答案「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5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丙】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哪里)决焉?(选自《孟涂文集》)10.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其境过清不以千里称也B.乃记之而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而或不知其细而或长烟一空D.而或不达于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11. 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1) 窥谷忘反反:(2) 理明矣理: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译:13.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

(1分)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4.【甲】文和【乙】文中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4分)【甲】【乙】15.【丙】文阐述了作者什么观点? (2分)答:参考答案:10.(2分)C11. (2分,每题1分)(1) 通返,返回。

(2) 道理(或:事理)12. (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专项复习(九) 文言文阅读

专项复习(九) 文言文阅读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诗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林木百草的勃勃生机、大海的惊人力量与宏伟气象。
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伐竹取道
词语推断法:任重道远
______
(2)乃记之而去
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向。(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4.【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社会的向往。
5.概括【甲】【乙】两文所写的百姓生活有何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例句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A、B、C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D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A. 危行侧视/振动悼慄/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B. 危行侧视振动/悼慄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C. 危行侧视/振动悼慄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D. 危行侧视/振动悼慄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
【示例】【乙】文作者虽寄情山水,在清幽美丽的小石潭旁找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是暂时的,最终还是难以摆脱因被贬而悲凉凄怆的心情;【丙】文作者和友人畅游雁荡山,欣赏了白天的奇景,又感受到夜晚的宁静,表达了陶醉于山水的愉悦、惬意之情。
[解析] 附【丙】文参考译文: 我家距离雁荡山五里,每年都要去山中三四次,每次去,都(感觉)像遇见远在万里外的老朋友。 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荡山)。冬天风景美丽,天气暖和,黄叶落满大地。客人行走途中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很像一个和尚,腰鼓起来,就像世间的游僧自己背着衣被,客人开怀大笑。这时落日直射在东南山上,山中的云气都变为紫色,鸟儿彼此呼唤犹如赶着回家的人。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带答案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带答案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一)《小石潭记》全文(二)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游青溪记》翻译: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

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

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

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色的丝娟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食用。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长蛇爬行那样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以其景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够呆得太久,(我)就记下了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3、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又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

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4、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语段(一):从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衬托。

语段(二):用秋天、晓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一)《小石潭记》第二、三、四段(二)《小石潭记》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2分)【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

②箭:小竹。

③麻(xiū),树荫。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民桥.其上()(2)逾.石而往有石泓()(2)北堕.小谭()(4)卷.石底以出()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有泉幽幽然.B.其.侧皆诡石怪木然.胡不已乎安陵君其.许寡人C.然卒入于.渴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分)二、[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小石潭记》的阅读答案解析

《小石潭记》的阅读答案解析

《小石潭记》的阅读答案解析《小石潭记》的阅读答案解析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记》的阅读答案解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石潭记》的阅读答案解析(一)阅读文言文《小石潭记》,回答题。

(26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阅读练习: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4分)(1)伐竹取道(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2:选出下列划线词义相同的一项()。

(3分)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B.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C.乃:乃记之而去董宣廉洁,死乃知之D.以:以其境过清不以游堕事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6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4:理解填空。

(4分)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小题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从正面描写水的清澈。

C.选文第三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景。

D.选文第四段流露出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小石潭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理解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理解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理解及答案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4分)(1)伐竹取道(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2】选出下列划线词义相同的一项()。

(3分)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B.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C.乃:乃记之而去董宣廉洁,死乃知之D.以:以其境过清不以游堕事【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6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题4】理解填空。

(4分)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⑧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小题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从正面描写水的清澈。

C.选文第三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景。

D.选文第四段流露出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小题6】永州旅游部门拟加大小石潭景点开发和宣传力度。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7分)(1)利用本文资料为该景点写一则导游词。

(不少于50字)(4分)(2)为小石潭景点写一句简洁的广告语。

(20字以内)(3分)答案【小题1】(4分) (1) 砍伐 (2)像北斗星一样 (3)深 (4)离开【小题2】D【小题3】(1)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小石潭记》和《清荫台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小石潭记》和《清荫台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小石潭记》和《清荫台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清荫台记长安里居左有园,多老松。

门内亘以清溪,修竹丛生水涯。

过桥,槐一株,上参天,孙枝皆可为他山乔木。

其余桃李枣栗之属,郁然茂盛。

内有读书室三楹,昔两兄与予,同修业此处。

两兄相继进士举家皆入城市而予独居此。

夏日无事,乃于溪之上,槐之下,筑一台。

台为青槐所覆,日影不能至,因名之曰“清阴”,而招客以乐之。

虽无奇峰大壑,而远冈近阜,郁郁然攒浓松而布绿竹,举凡风之自远来者,皆宛转穿于万松之中,其烈焰尽而后至此;而又和合于池上芰荷之气,故虽细而清冷芬馥。

至日暮,著两重衣,乃可坐。

俯观鱼戏,仰听鸟音,予意益欣欣焉。

乃大呼客曰:“是亦不可以隐乎!”1.用斜线“/”给乙文中华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两兄相继进士举家皆入城市而予独居此。

2.下列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昔两兄与予,同修.业此处修.竹丛生水涯B.其余桃李枣栗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因名.之曰清荫不能名.其一处D.著两重衣乃.可坐乃.悟前狼假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俯观鱼戏,仰听鸟音,予意益欣欣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比较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比较阅读答案及翻译

《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比较阅读答案及翻译《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比较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完成第1~4题。

(12分)【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

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

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

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

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

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

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

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

灯下相顾,苍然无语。

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

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

②妍燠,暖和。

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

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

⑥瓴,瓦沟。

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

⑧沾醉,大醉。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2分)①隔篁竹:②斗折蛇行:③从两家僮:④小树长尺许:⑤比晓: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3.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通用15篇)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通用15篇)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答案(通用1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猛浪若奔奔______________(2)蝉则千转不穷转______________(3)潭中鱼亩百许头许______________(4)以其境过清以______________ 清______________2.下列成语中的“过”字与“以其境过清”中的“过”字意思不同的是()A.过犹不及B.矫枉过正C.文过饰非D.言过其实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朱元思书》选段中描写“水”的语句有___________;《小石潭记》选段中指写“水”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完成第1~4题。

(12分)
【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

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

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

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

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

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

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

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

灯下相顾,苍然无语。

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

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

②妍燠,暖和。

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

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

⑥瓴,瓦沟。

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

⑧沾醉,大醉。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2分)
①隔篁竹:
②斗折蛇行:
③从两家僮:
④小树长尺许:
⑤比晓: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3.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B.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

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D.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

乙文形象生动,画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

4.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附答案】1.(2分)①成林的竹子(竹林);②像蛇爬行那样弯曲;③使跟从,带领;④小树高一尺左右(小树一尺来高);⑤等到。

2(4分)①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②路上,(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很像一个和尚。

3.(2分)D.4.(4分)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以及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译文】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山。

冬天天气暖和,黄叶布满大地。

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很像一个和尚。

这时落日直射在东南山上,山中尽显紫气。

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

石梁拔地而起,向上看,就像有架大梯子靠在房檐;向下是一中空的石梁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玲珑剔透,就像腐木的根。

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十分可爱。

石梁下有一石梁寺,寺中的僧人沏茶端酒,主人和客人都喝醉了。

月亮消失了,白云如流水般从西面飘来;风将橡栗吹落到瓦上,又弹到岩石下小屋上,从瓦沟上迸出,击中地上的落叶,发出咚咚的声音,几乎不像世间敲击金属石头的声音。

点灯对望,没有话说。

午夜来到,架起两张床,面对面躺着,子约已大醉,等到天亮,还在唤他的仆人,不知道他的仆人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