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度tcm经皮血氧监护仪应用培训教材
监护仪基本知识及培训
监护临床知识手册V01.03.00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用户服务部监护项目组2007年2月2日户服务部监护项目组V01.03.00目录第1章ECG临床知识.....................................................................................................1-1 1.1.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征...........................................................................1-1 1.1.1. 心肌细胞的类型............................................................................................................1-1 1.1.2. 普通的心肌细胞............................................................................................................1-1 1.1.3. 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1-1 1.2.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3 1.2.1. 工作细胞........................................................................................................................1-3 1.2.2. 自律细胞........................................................................................................................1-4 1.3.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1-4 1.3.1. 心肌的兴奋性................................................................................................................1-4 1.3.2.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1-5 1.3.3. 心肌的传导性和心脏内兴奋的传导............................................................................1-6 1.4. 心电的测量方法...................................................................................................1-6 1.5. 心电导联...............................................................................................................1-7 1.5.1. 标准肢体导联................................................................................................................1-7 1.5.2.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1-8 1.5.3. 胸导联(单极导联)....................................................................................................1-9 1.6. 心电导联位置.......................................................................................................1-9 1.6.1. 标准三导联位置............................................................................................................1-9 1.6.2. 标准5 导联位置:........................................................................................................1-10 1.7. 典型心电图分析.................................................................................................1-12 1.7.1. 心电产生的原理..........................................................................................................1-13 1.8. 心律,心率,ST段分析..................................................................................1-15 1.8.1. 心律..............................................................................................................................1-15 1.8.2. 心率..............................................................................................................................1-20 1.8.3. ST段分析..................................................................................................................1-21 第2章SPO2临床知识..................................................................................................2-24 2.1. 氧和二氧化碳在体内的运输.............................................................................2-24 2.2. 血样饱和度的测量方法.....................................................................................2-26 2.2.1. 无血透射法..................................................................................................................2-26 2.2.2. 脉搏法..........................................................................................................................2-26 2.2.3. 反射法..........................................................................................................................2-26 2.3. 脉搏血氧计测量原理.........................................................................................2-27目录2.3.1. 几个基本概念:..........................................................................................................2-27 2.3.2. 脉搏血氧检测原理:..................................................................................................2-27 2.4. 影响测量的因素.................................................................................................2-31 2.4.1. 内因..............................................................................................................................2-31 2.4.2. 外因..............................................................................................................................2-32 2.5. 血氧饱和度的临床意义.....................................................................................2-33 2.6. 气血分析和血氧饱和度.....................................................................................2-33 第3章NIBP临床知识..................................................................................................3-34 3.1. 血压的基本概念.................................................................................................3-34 3.2. 血压的测量方法.................................................................................................3-34 3.2.1. 振荡法测量血压原理..................................................................................................3-35 3.3. 振荡法测量血压的实现方法.............................................................................3-36 3.4. 血压值的临床意义.............................................................................................3-36 3.5. 影响血压的因素.................................................................................................3-37 第4章CO临床知识......................................................................................................4-38 4.1. 血液动力学介绍.................................................................................................4-38 4.1.1. 基本原理......................................................................................................................4-38 4.1.2. 血流动力学检查的常见值..........................................................................................4-39 4.1.3. 动脉压监测..................................................................................................................4-39 4.2. CO的基本概念..................................................................................................4-42 4.3. CO的测量方法和实现......................................................................................4-43 4.3.1. 温度稀释法..................................................................................................................4-43 第5章AG临床知识......................................................................................................5-51 5.1. 麻醉的基本概念.................................................................................................5-51 5.2. 全麻深度监测的发展.........................................................................................5-51 5.3. 麻醉与内源性阿片肽.........................................................................................5-52 5.4. 研究全麻深度现状.............................................................................................5-53 5.5. 麻醉方法与麻醉深度监测.................................................................................5-53 5.6. 麻醉气体的监测方法及实现.............................................................................5-53 5.6.1. 红外线测量技术:.........................................................................................................5-53 第6章IBP临床知识.....................................................................................................6-56 6.1. 基本概念.............................................................................................................6-56 6.2. 测量原理.............................................................................................................6-56 6.3. 适用条件.............................................................................................................6-57 6.4. 动脉穿刺部位.....................................................................................................6-57户服务部监护项目组V01.03.006.5. 各部位正常压力图形.........................................................................................6-57 第7章呼吸.....................................................................................................................7-59 7.1. 呼吸的基本概念.................................................................................................7-59 7.2. 呼吸道的主要功能.............................................................................................7-59 7.2.1. 调节气道阻力..............................................................................................................7-60 7.2.2. 保护功能......................................................................................................................7-60 7.3. 肺通气原理.........................................................................................................7-60 7.3.1. 肺通气的动力..............................................................................................................7-60 7.3.2. 肺通气的阻力..............................................................................................................7-63 7.4. CO2测量方法及原理........................................................................................7-65 7.4.1. 测量原理......................................................................................................................7-65 7.5. 呼吸力学. (1)7.5.1. 呼吸力学监测的相关参数 (1)第8章脑的临床知识 (2)8.1. 脑的解剖结构 (2)8.1.1. 脑干 (2)8.1.2. 小脑 (2)8.1.3. 大脑 (2)8.2. 麻醉相关临床知识 (3)ECG临床知识第1章 ECG临床知识1.1.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征1.1.1. 心肌细胞的类型组成心脏的心肌细胞并不是同一类型的,根据它们的组织学特点、电生理特性以及功能上的区别,粗略地分为两大类型。
TCM经皮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 ppt课件
11
ppt课件
组织灌注评价观念的演变
tcpO2
• 氧扩散的最后一级
• 最早被牺牲 最后被复苏
• 外周灌注的量化指标
无创、连续、动态 及早发现组织灌注改变,使被动治疗转为主动干预
氧负荷试验(OCT) 吸入高浓度氧
双倍氧浓度(Baseline FiO2<80%) 或纯氧 固定时间内 tcpO2升高的数值 5、10min 提示周围灌注情况 如果局部灌注正常,tcpO2决定于PaO2 复苏终点指标? 复苏24小时OCT tcpO2上升≧21mmHg
吸氧中
Introduction of nasal PPV
28
ppt课件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的临床设定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使用无创通气的病人中无创的监测二氧化碳水平
M Cox*, R Kemp#, SJ Anwar†, V Athey†, T Aung†, ED Moloney†; Department of Physiotherapy*, Nursing#, and Respiratory Medicine†, Respiratory Support Unit, Northern General Hospital, Sheffield Teaching Hospitals NHS Foundation Trust, United Kingdom
26 26
17/03/2019
ppt 课件 RADIOMETER PRESENTATION
Clinical settings for tcpCO2 tcpCO2的临床应用 tcpCO2监测用于无创通气的参数调整
temporary interruption
start NIV
监护仪产品临床培训计划
监护仪产品临床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本培训旨在帮助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提高对患者的监护水平,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
二、培训对象医院内各级别医务人员,包括护士、医生、技师等。
三、培训内容1. 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介绍- 监护仪的分类和特点- 监护仪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监护仪的基本功能和各种参数的监测2. 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监护仪的开机和关机操作- 监护仪各项参数的设置和调整- 监护仪报警的处理方法- 监护仪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3. 监护参数的解读和临床应用- 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监护参数的临床意义- 各种心电图波形的解读- 各种呼吸参数的解读- 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和临床应用4. 监护仪的维护和保养- 监护仪的日常清洁和消毒- 监护仪的定期维护和保养- 监护仪的常见故障处理1. 理论培训通过专家讲座、课件讲解等形式,向医务人员介绍监护仪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演练、实际操作等形式,让医务人员亲自操作监护仪,熟悉各项功能和参数设置。
3. 现场辅导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医务人员解决监护仪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五、培训时间安排本次培训安排为连续3天,每天8小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理论培训- 第二天:实践操作- 第三天:现场辅导六、培训效果评估1. 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估通过课堂测试、操作考核等形式,考核医务人员对监护仪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实际操作能力评估通过模拟演练、真实患者操作等形式,评估医务人员实际操作监护仪的能力和水平。
3. 培训后效果跟踪定期对培训人员进行回访、跟踪,了解培训后应用效果,及时进行总结和改进。
七、培训后续跟进医务人员在培训后,可以随时向培训机构咨询、申请进一步的培训和指导,以保持监护仪使用技能的更新和提升。
八、培训经费培训经费由医院承担,包括培训场地、讲师费用、培训材料费用等。
每次培训人数不超过30人,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雷度tcm经皮血氧监护仪应用课件
• 旧的电极液没有擦干净
18
结果不理想
tcpO2
• 皮肤和电极之间漏气 • 接触液不够 • 膜损坏 • 换膜时混入气泡
19
结果不理想
tcpCO2
皮肤和电极之间漏气 接触液不够 膜损坏 换膜时混入气泡
20
结果不理想
tcpCO2
• 皮肤灌注减少: - 菌血症 - 低血压 - 监测部位受压 - 低体温 - 休克
• 常用监测部位
– 颈侧 – 肋间隙 (仅限成人) – 腹部(较瘦的患者和婴幼儿) – 前臂屈侧 – 后背 (仅限新生儿) – 臀部 (仅限新生儿) – 大腿 (仅限新生儿)
9
选择监测部位(续)
• 反映动脉血气值的最佳部位(成人)
- 与动脉 pCO2/pO2 值最相符的监测部位是胸部或前臂屈侧,并且加热温度较高( 最高 44˚C)
TCM2
TCM3
Solid state electrode
TCM30
TCM400 TCM4
1975
1980
1990
2001 2003
1
检测原理
• 加热使局部毛细血管动脉化 • 接触液溶解皮肤表面脂质,使气体弥
散至皮肤表面 • 气体被感应器捕捉,气体压力经过一
系列计算转化成读数呈现
2
tcpO2
• tcpO2 读数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 监测部位 - 皮肤厚度 - 毛细血管温度 - 局部血流 - 代谢性氧消耗
10
放置并固定电极
• 皮肤准备
- 局部消毒 - 擦去皮肤表面的油脂,乳液或胎脂 - 剃除毛发
• 贴固定环
- 不要贴在浅表静脉上 - 不要放在骨性标志上 - 不要放在明显水肿的部位
经皮血氧监护仪的使用说明书++
目录目录 (1)责任声明 (5)前言 (7)第一章产品概述 (8)1.1 监护仪概述 (9)1.2 显示界面介绍 (11)1.3 按键功能与基本操作 (13)1.4 监护仪外部接口 (15)1.5 内置充电电池 (16)第二章监护仪的安装 (17)2.1 开箱并检查 (17)2.2 电器连接 (17)2.3 通电开机 (17)2.4 传感器的连接 (18)2.5 记录仪的检查 (18)第三章系统菜单 (19)3.1 病人信息管理 (19)3.2 缺省配置 (20)3.3 回顾功能 (21)3.3.1 NIBP回顾 (21)3.3.2 报警事件回顾 (22)3.3.3 趋势图回顾 (22)3.3.4 趋势表回顾 (24)3.4 监护仪信息 (25)3.5 监护仪设置 (26)3.5.1 工作界面选择 (26)3.5.2 报警限显示 (26)3.5.3 报警记录时间 (27)3.5.4 报警暂停时间 (27)3.5.5 参数报警形式 (27)3.5.6 报警音量 (27)3.5.7 系统时间设置 (27)3.5.8 记录输出设置 (28)3.5.9 事件设置 (28)3.6 监护仪维护 (28)3.7 演示功能 (29)第四章病人安全 (30)第五章维护和清洁 (32)5.1 维护检查 (32)5.2 一般清洁 (32)5.3 清洁剂的使用 (32)第六章报警 (34)6.1 报警概述 (34)6.2 报警属性 (34)6.2.1 报警类型 (34)6.2.1.1 生理报警分类 (34)6.2.1.2 报警级别 (34)6.2.1.3 可清除声光 (35)6.2.1.4 可完全清除 (35)6.3 报警提示形式 (35)6.3.1 声光特性 (35)6.3.2 文字特性 (35)6.3.3 其他 (36)6.4 报警状态 (36)6.4.1 概述 (36)6.4.2 报警静音状态 (36)6.4.3 报警声音关闭状态 (36)6.4.4 报警暂停状态 (36)6.4.5 状态切换 (36)6.5 报警方式 (37)6.5.1 概述 (37)6.5.2 适用范围 (37)6.5.3 栓锁后的报警提示 (37)6.5.4 栓锁方式的清除 (37)6.6 报警设置 (38)6.6.1 声音开关设置 (38)6.6.2 自动报警关闭 (38)6.6.3 开机时导联脱落 (39)6.7 参数报警 (39)6.8 当报警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 (39)第七章记录仪(选配) (40)7.1 记录仪的一般资料 (40)7.2 记录仪的类型 (40)7.3 记录输出 (40)7.4 记录仪操作及状态信息 (41)第八章心电和呼吸(ECG/RESP) (42)8.1 心电监护说明 (42)8.1.1 心电监护定义 (42)8.1.2 心电监护的注意事项 (42)8.2 心电监护操作方法 (43)8.2.1 准备 (43)8.2.2 安装心电导联 (44)8.3 心电图菜单 (47)8.4 心电报警信息与提示信 (49)8.5 呼吸测量 (51)8.6 RESP报警信息与提示信息 (52)8.7 维护与清洁 (53)第九章血氧饱和度(SPO2) (54)9.1 血氧饱和度监护说明 (54)9.2 血氧饱和度监护操作方法 (56)9.3 血氧饱和度监护测量限制 (57)9.4 血氧饱和度菜单 (59)9.5 血氧饱和度报警信息 (63)9.6 维护与清洁 (61)第十章体温(TEMP) (62)10.1 体温监护说明 (62)10.2 体温菜单 (62)10.3 体温报警信息与提示信息 (63)10.4 维护与清洁 (64)第十一章无创血压(NIBP) (65)11.1 无创血压监护说明 (65)11.2 无创血压监护操作方法 (65)11.2.1 NIBP测量 (65)11.2.2 NIBP参数设置与调整 (68)11.3 无创血压菜单 (69)11.4 NIBP报警信息与提示信息 (72)11.5 维护与清洁 (75)附录I附件规格 (76)I.1 ECG附件 (76)I.2 SPO2附件 (76)I.3 TEMP附件 (76)I.4 NIBP附件 (77)附录II产品规格 (78)II.1监护仪类型 (78)II.2 监护仪规格 (78)II.2.1 监护仪尺寸和重量 (78)II.2.2 工作环境 (78)II.2.3 显示信息 (78)II.2.4 电池 (78)II.2.5 记录仪 (78)II.2.6 回顾 (79)II.3ECG规格 (79)II.3.1 导联配置 (79)II.3.2 增益 (79)II.3.3 心率 (79)II.3.4 灵敏度 (79)II.3.5 输入阻抗 (79)II.3.6 带宽 (79)II.3.7 共模抑制比 (79)II.3.8 电极极化电压范围 (79)II.3.9 起搏脉冲检测 (79)II.3.10 起搏脉冲抑制 (79)II.3.11 基线恢复时间 (79)II.3.12 信号范围 (79)II.3.13 校准信号 (80)II.4 呼吸规格 (80)II.4.1 测量方式 (80)II.4.2 呼吸阻抗检测范围 (80)II.4.3 基阻抗范围 (80)II.4.4 带宽 (80)II.4.5 呼吸率 (80)II.4.6 窒息报警 (80)II.5 SPO2规格 (80)II.5.1 血氧饱和度 (80)II.5.2 脉率 (80)II.6 TEMP规格 (80)II.6.1 适用温度传感器 (80)II.6.2 通道数 (80)II.6.3 测量 (80)II.7 NIBP规格 (80)II.7.1 测量方式 (80)II.7.2 工作模式 (80)II.7.3 自动测量模式的测量间隔时间 (80)II.7.4 连续测量模式的测量时间 (81)II.7.5 脉率范围 (81)II.7.6 测量范围和精度 (81)II.6.7 过压保护 (81)责任声明本公司对于本手册的错误、安装错误、操作错误不作任何形式的担保,对于偶发或必然损坏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多功能监护仪培训课件
可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内置存储 器或外接存储设备中。
报警设置与解除
报警阈值设置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报警阈值进 行设置,如心率过高或过低时
发出警报。
报警声音调节
可调节报警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
报警解除
当报警发生时,可通过按键或 操作界面解除报警。
05
维护与保养
日常维护
检查设备电源是否插好
每天使用前需检查监护仪的电源是否插好,确保电源稳定。
04
操作与使用
操作界面介绍
显示屏
显示测量参数、波形和提 示信息。
按键
包括电源键、测量键、调 整键、存储键等。
菜单栏
通过选择菜单栏中的选项 ,可进行参数设置、报警 设置等操作。
数据采集与处理
心电信号采集
通过心电导联线采集心电信号 ,并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
生命体征测量
可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等生命体征参数。
报警软件故障
检查报警系统的软件是否正常 工作,如有问题更新或重新安
装软件。
其他常见故障
01
02
03
开机故障
检查监护仪的开关按钮是 否正常工作,如有问题更 换按钮。
操作不灵敏
检查监护仪的触摸屏或按 钮是否灵敏,如有问题清 洁或更换相关配件。
无法正常充电
确认充电线和充电设备是 否正常工作,如有问题更 换线材或设备。
校准设备
每半年应进行一次设备校 准,以确保监护仪测量准 确。
常见故障的预防措施
保持设备清洁
经常清洁监护仪表面可以 预防灰尘和污垢导致的设 备故障。
定期检查电源
经常检查监护仪电源是否 稳定,以预防因电源问题 导致的设备故障。
经皮二氧化碳(TCM)的临床应用
15
TCM
01
Daily maintenance of electrodes
• 先去除旧的膜。 – TCM4(绿色),要注意确认2层膜都已去除 – TCM400(白色),仅有1层膜
• 用清洁纸轻轻擦电极,把旧的电极液擦干净 • 换上新的膜 • 把换好膜的电极放入电极舱
– 激活‘ smart cal‘,开始定标 • 然后就可以进行监测
• 电极不用时, 放在定标舱中或电极帽内 – 注意保持定标舱和电极帽的清洁,经常擦拭,不要让接触液残留其中
• 如果电极已较长时间未用,再次使用时,请: – 换膜 – 把电极放入定标舱 – 开始定标,如为TCM4,激活“ smart cal“ (推荐1小时) – 上述程序完成,通过定标后,可以开始使用
20
TCM
01
经皮监测提供了何时进行动脉采血的依据,减少动脉采血对患儿的损伤,持续的监测发现患者任何细微的变化, 治疗过程可追溯,指导机械通气,也可用于新生儿转运监护。
适应症:
降低并发症风险
• 早产儿、极低体重新生儿监护 • 氧疗安全监控 • 各类机械通气滴定与撤机
(CPAP、NPPV、PPV、HFOV)
tcpCO2
tcpCO2监测用于无创通气的参数调整
33
TCM
01
tcpCO2监测用于无创通气的参数调整
start NIV
temporary interruption of NIV 干扰
ins. mask pressure 18 cm/H2O
exp. 3 cm/H2O
approx. 40 min.
2019-8-9
05
小
结
1
TCM介绍
What is percutaneous oxygen/carbon dioxide monitoring?
经皮氧分压监测仪TCM
NINE 总结
LOGO
经皮监测氧分压作为一种无创、连续的手段可以用来评估患者氧合、通气和循 环情况
它对循环障碍的监测尤为灵敏
以组织灌注为导向的治疗具有明确的临床可行性
经皮监测氧分压临床意义广泛,可动态反应患者呼吸和循环改变
LOGO
2018
THANK YOU
新生儿科 儿科
NICU PICU 婴儿转运
危重症循环/通气 监测 ICU SICU
CCU RICU EICU 急诊科
呼吸/睡眠/麻醉/ 灌注
呼吸科 睡眠中心
心脏科 外科 麻醉科 手术室
糖尿病足/动脉闭 塞
内分泌科
血管外科 足病筛查
介入科 骨科 高压氧舱
皮瓣移植/创伤护 理
烧伤科 皮肤科
整形科 创伤科 护理
• 氧摄入 • 通气功能 • 酸碱状态
SpO2 Pulse
• 氧输送 • 心率
脉氧
监护仪应用培训课件
棕色 胸前(V) : 安放在胸壁上(如:胸骨右缘第4肋间)。
导联脱落报警 :检查相应位置的电极片和导联线
17
十二导联
可显示的导联:I、II、III、avR 、avL 、avF 、V1、V2、V3、V4、
V5、V6
18
胸导联电极的位置: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
监护:过滤可能导致假报警的伪差;
手术:减小来自电外科设备的伪差与干扰。
ECG监护设置
ECG设置菜单:选中并按下参
数区ECG热键,可进入ECG设
置菜单
心率来源: ECG、SPO2、IBP
、自动、同时
其它设置——心跳音量调节,
设为0即关闭心跳音
心电监测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影响心电信号质量的因素:
NIBP监护
参数区显示收缩压,平均压,舒张压
无波形
显示方式:1组;多组
NIBP监护
测量模式:
• 手动:手动按下“无创血压”按键,
开始一次NIBP 测量;
• 自动:监护仪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自
动重复地进行NIBP 测量;
• 连续测量:在五分钟的时间内,连续
地进行测量。
NIBP 测量所用的附件
五
1 冲洗装置
2 传感器
3 连接管道
测量部位
部位:股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足背动
脉,桡动脉。
注: 在周围动脉不同部位测压时,测得的
结果不但压力数值不同,而且波形也有显著不
同。
45
© 2011 Mindray Confidential
Allen试验
有关桡动脉与尺动脉完整性的检查
心电监护仪使用培训 课件
心电监护仪使用
•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 • 电极片的贴法 • 袖带的固定位置 • 血氧饱和度探头的使用 • 报警设置规范 • 常见的异常心电图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
电极片的贴法
应知应会中
电极片的贴法
不除颤时
三个导联位置 沿皮肤纹理贴 经常更换位置
电极片的贴法
可能除颤时
4 呼吸报警阈值的设置:常规设置上限为30次/分,下线为8次/分,特 殊患者结合患者的病情及医生的目标值设置。
关于降压
• 内科护理学(第5版)关于高血压急症的降压标准: • 1、初始阶段(数分钟至1h内)血压控制标准为平均动
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的25%;
• 2、在其后的2-6h内,降血压降至安全水平,一般为 160/100mmHg;
报警设置规范
1 心率报警的阈值设置:常规设置上限为100次/分,下线为60次/分; 特殊患者设置为实际心率值±10~20%范围或根据医生的目标。
2 血氧饱和度报警阈值的设置:常规设置上限为100%,下线为90%, 特殊患者根据医生目标值设置。
3 血压报警阈值的设置:常规设置上限为140/90mmHg,下线为 90/60mmHg,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既往高血压病史,适当调整报警的 范围,一般为患者血压值的±20mmHg或根据医生目标值设置。
心电监护仪报警阈值设置原则
• (1)根据病情及监护需要预先调整好监护参数报警阈 值的上下限,并根据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出合理 的调整,避免漏报及无效报警。
• (2)根据医嘱设定目标值,且每班护理人员知晓管床 患者监护仪的报警设置范围,做好交接班。
• (3)根据患者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调定允许的最低 和最高安全报警范围。
雷度tcm经皮血氧监护仪应用
通过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可以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 处理低氧血症等危急情况。
评估呼吸功能
评估呼吸功能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 率,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状况,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困难或通气障 碍等问题。
辅助 辅助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05 雷度tcm经皮血氧监护仪 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
智能化监测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实现经皮血氧监护仪的智能化监 测,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并实时预 警。
无线连接
改进监护仪的无线连接功能,使其 能够与移动设备、医疗信息系统等 无缝对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可 追溯性。
便携式设计
优化监护仪的外观和结构设计,使 其更轻便、易携带,方便在各种场 景下使用。
该仪器通过与皮肤接触的光电传 感器来测量血液中的氧饱和度, 以及通过测量血管的搏动来计算
脉搏率。
雷度tcm经皮血氧监护仪广泛应 用于临床、急救、手术、麻醉等 医疗领域,为医护人员提供快速、
准确的监测数据。
产品特点
快速响应
仪器能够迅速地监测到 血氧饱和度和脉搏率的 变化,为医护人员提供
及时的反馈。
无创监测
便携式设计
仪器采用无创监测方式, 不需要侵入患者体内,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不
适感。
仪器体积小巧、重量轻, 方便医护人员在各种环
境下携带和使用。
多功能
仪器除了监测血氧饱和 度和脉搏率外,还可以 监测体温等其他生理参
数。
工作原理
雷度tcm经皮血氧监护仪通过与皮肤接触的光电传感器发出红光和红外光,两种光 波长不同,穿透皮肤和组织后,被血液吸收并反射回来。
优势分析
雷度TCM监护仪服务手册
View显示 模式
Parameter 参数
Normal通常 模式
Table表格模 式
Curve曲线
New patient 新病人
Calibration Printer打 Technical技
定标
印
术
Settings
Date/time
Service menu维修
菜单 -R- defaults
RED SYSTEM™ TCM4 Series Service Course TCM4 Series Introduction
1
RED SYSTEM™ TCM4 Series Service Course What is what - TCM400 前视图
手柄
电极仓
触摸屏 模块
支撑架
橡胶垫
3
RED SYSTEM™ TCM4 Series Service Course What is what - TCM400 后视图
Touch screen 触摸屏
On/off button 开/关键
8
RED SYSTEM™ TCM4 Series Service Course
Calibration values(定标结果)
•Barometric pressure of 760 mmHg (大气压为760mmHg) •CAL1 standard cal gas composition: 7.5% CO2, 20.9% O2, N2 balanced(定标气体比例:7.5%CO2,20.9%O2, N2平衡)
TCM400 菜单结构
菜单结构
Change View 更改显示模式
Menu主菜单
Change Set-up 改变设置
雷度TCM4经皮氧二氧化碳监护仪操作手册
3. 菜单结构和设置程序概述本章描述TCM4/40的视图选项和设置程序本章包括以下内容:菜单结构 .......................................................................................................... 3-2 设置程序表 ...................................................................................................... 3-3 视图设置 ..........................................................................................................3-4正常视图 ................................................................................................................ 3-5 趋势表视图 .......................................................................................................... 3-9 趋势线视图 ...................................................................................................... 3-10 新病人 .............................................................................................................. 3-14 参数设置 .......................................................................................................... 3-15 p CO 2 ................................................................................................................. 3-16 p O 2 ................................................................................................................... 3-18 SpO 2/脉搏 ........................................................................................................ 3-20 血气 .................................................................................................................. 3-22 定标数据设置 .................................................................................................. 3-24 智能卡 .............................................................................................................. 3-25 定标状态 .......................................................................................................... 3-27 打印机设置 ...................................................................................................... 3-28 技术设置 .......................................................................................................... 3-30 技术设置 .......................................................................................................... 3-31 日期/时间 ......................................................................................................... 3-33 服务菜单 .......................................................................................................... 3-34默认值 .............................................................................................................. 3-35介绍 目录3. 菜单结构和设置程序 TCM4/40 操作手册l3-2菜单结构下图阐明TCM4/40菜单结构。
监护仪培训
共一百三十七页
心电标准 波形演示 (biāozhǔn)
P波:
反映心房除极过程。时间﹤0.11秒,振幅﹤0.25mV
P—R间期:反映心房除极到心室除极的时间间隔,正常为
0.12-0.20秒
QRS波形: 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正常为0.06-0.10
心电图的来源(láiyuán)
• 人体存在着生物电,许多器官或组织的 活动的活动会产生生物电,它的异常会 导致(dǎozhì)器官或组织功能的障碍。因此, 监测生物电活动的变化,对于诊治各种 疾病有重要的意义。如:心电图,脑电 图,肌电图等。
共一百三十七页
心电图的形成(xíngchéng)
• 心脏先后有序的电兴奋的传播, 可经过人体组织传到体表,产生 一系列的电位变化,并被记录下 来形成心电图
共一百三十七页
3 胸导联(单极导联):
把探查电极(diànjí)放置在胸
前的一定部位,这就是单 极胸导联。
分为:V1、V2、V3、V4、V5、V6
共一百三十七页
心电各导联的形成(xíngchéng)
共一百三十七页
各肢体 导联位置 (zhītǐ)
L黄
RA(右臂)白色
LA(左臂)黑色 R红
C白 V(胸部)棕色
共一百三十七页
ST段监护(jiānhù)
• 由“ST段分析”菜单中的第一项“ST分析开关”控制的 。 • ST段测量值单位:毫伏(mv) • ST段测量值的含义:正数表示抬高,负数表示压低; • ST段测量范围:-2.0毫伏,+2.0毫伏 • ISO(基点):设定基线点。开机设置为:78毫秒 • ST(起点):设定测量点。开机设置为:109毫秒 • ISO、ST是ST段的两个(liǎnɡ ɡè)测量点,这两个(liǎnɡ ɡè)测量点
监护仪培训(内部)
无创血压
——估计心血管功能的最常用办法
无创血压测量的方法
人工监测:
听诊法、触诊法
电子方法:
心
电
——发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
测量原理和方法
心脏各部位的电位变化产生的曲线,称为 心电,简称ECG 采用粘贴在体表一定位置的电极组 拾取心脏各部位的电位变化 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的生理 电变化
临床意义
心血管病人死亡率占因病死亡人员的 30~50% 早期发现和诊断心律失常、传导失常、 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 监测药物毒性、电解质紊乱等心脏异 常
氧合血红蛋白及血红蛋白对红光和红外光 吸收率差别很大 红光:660nm 红外光:930nm
血红蛋白对光的吸收曲线
分光光度法测量血氧示意图
临床意义
数值代表了血液中氧浓度 波形提示外周血管的灌注情况和血管的 舒缩情况 反映术中呼吸功能 麻醉过程中反映麻醉失误及严重并发症
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为96~99%
测量注意事项
不干净的电源容易造成干扰 测量处的皮肤处理对信号的传导起重要作用 电极使用时间长——造成松脱 ——皮肤水肿
心电波形成示意图
心电波代表的生理意义
一个心动周期标准心电波形的组成: P波+QRS复合波+T波 P波:心房去极化 QRS复合波:心室去极化 T波:心室复极
测量注意事项
避免采样管漏气、扭曲或内壁或测量腔内有 水汽 潮气量极低和CO2浓度低时,机器将无法工 作 病人胃中有CO2时,测量值高 避免气道中出现滴注药物及胃容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度中国 2008年9月
1
雷度经皮血气监测历史
• 雷度1976年推出全球首台经皮监测仪TCM1,一直是经皮血气监测领 域的领导者
• 经过三十年的不断努力,逐渐形成两大系列
- 测量tcpO2 /tcpCO2,用于全身氧供监测的TCM4、TCM40 - 测量局部tcpO2 ,用于外周创伤监测的TCM400
• 旧的膜没有完全去除(TCM4)
• 旧的电极液没有擦干净
19
结果不理想
tcpO2
• 皮肤和电极之间漏气 • 接触液不够 • 膜损坏 • 换膜时混入气泡
20
结果不理想
tcpCO2
皮肤和电极之间漏气 接触液不够 膜损坏 换膜时混入气泡
21
结果不理想
tcpCO2
• 皮肤灌注减少: - 菌血症 - 低血压 - 监测部位受压 - 低体温 - 休克
• 旧的电极液没有擦干净 • 校正因子错误或没有进行校正
22
快速回顾
tcpO2和tcpCO2的读数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仪器长期不使用,电极应如何保存? 贴固定环有哪些注意事项? tcpO2读数低的原因有哪些?
23
Thank you for your atention!
24
• pCO2(a) – 5-250 mmHg – 0.67- 33.3 kPa
• pH
– 6.8-7.8
优点 • 精确 • 定量
缺点 • 瞬时 • 有创 • 操作要求高
• SpOpm
• 使用、维护简单 • 非创 • 连续
• 不能发现高氧 • 血氧<70 % 时,监测能 力差
• 电极放入固定环
- 在环中滴3-5滴接触液 - 电极上的箭头对准固定环突出的部位,放入固定环中 - 把电极顺时针旋转90º,电极即被固定
12
贴固定环的注意事项
- 固定环务必紧贴皮肤,避免漏气 - 避免长时间监测导致皮肤烫伤,可在不同部位贴2-3个环,每隔1-2小
时更换部位 - 轮流监测几个部位时,不需要每次更换固定环 - 监测结束后,不必立即揭掉固定环,等数小时后皮脂分泌,可轻松揭
电极的日常维护
换膜时清洁电极是步骤之一 • 先去除旧的膜。对于TCM4,要注意确认2层膜都已去除 • 用清洁纸轻轻擦电极,把旧的电极液擦干净 • 换上新的膜 • 把换好膜的电极放入电极舱
- 激活‘ smart cal‘,开始定标 • 然后就可以进行监测
17
电极的日常维护
• 电极不用时, 放在定标舱中或电极帽内 - 注意保持定标舱和电极帽的清洁,经常擦拭,不要让接触液留在其中
hours hours hours
> 3000
Gramm 43,0°– 44,0°C 3 – 5 hours 44,0°– 45,0°C 3 – 4 hours
42,0°- 43,0° up to 8 hours 44,0°– 45,0°C 3 – 4 hours
14
读数稳定时间
• 一般情况下:
- tcpCO2 结果稳定耗时3 – 7 分钟 - tcpO2 数值稳定耗时 10 – 17 分钟
5
TC,血气与脉氧的区别
血气
参数
pO2(a) pCO2(a) pH
SpO2 Pulse
脉氧
tcpO2 tcpCO2
TC
临床意义
• 氧摄入 • 通气功能 • 酸碱状态
• 氧输送 • 心率
• 氧从肺弥散入皮肤和微 循环的能力
• 通气功能
检测范围
• pO2(a) – 0-800 mmHg – 0-107 kPa
• 动脉血气样本也可能存在采样前误差 - 如: CO2由于样本稀释而显著降低
7
相关性研究
tcpCO2与pCO2的相关性
tcpO2与pO2的相关性
8
TCM 电极定标
• 电极膜的情况不同,电极会有一定的漂移 • 经常定标能保证监测值准确
- 定标周期 2 到 6 小时 - 根据患者情况和电极温度 • 推荐定标的时间 - 每更换一个监测部位 - 改变电极温度设置后 - 每次换膜后
系列计算转化成读数呈现
3
4
tcpCO2
• tcpCO2 受以下因素影响 - 监测部位 - 毛细血管温度 - 局部血流 - 代谢生成 CO2
相对于tcpO2,tcpCO2受局部血流的影响较小 tcpCO2
Heat raises blood pCO2
pCO2 (a)
pCO2 (cap)
and skin CO2 production adds on
• 如果电极已较长时间未用,再次使用时,请:
- 换膜 - 把电极放入定标舱 - 激活“ smart cal“ (最多 1 小时),然后开始定标 - 上述程序完成,并通过定标后,可以开始使用
18
结果不理想
tcpO2
• 皮肤灌注减少: - 菌血症 - 低血压 - 监测部位受压 - 体温降低 - 休克 - 电极加热温度过低
9
选择监测部位
• 合适的监测部位
- 毛细血管分布均匀 - 避开浅表大静脉,皮肤破损以及毛发旺盛处 - 避开骨骼和疤痕 - 避开严重水肿部位(这些部位微循环差,结果不准确)
• 常用监测部位
– 颈侧 – 肋间隙 (仅限成人) – 腹部(较瘦的患者和婴幼儿) – 前臂屈侧 – 后背 (仅限新生儿) – 臀部 (仅限新生儿) – 大腿 (仅限新生儿)
10
选择监测部位(续)
• 反映动脉血气值的最佳部位(成人)
- 与动脉 pCO2/pO2 值最相符的监测部位是胸部或前臂屈侧,并且加热温度较高( 最高 44˚C)
11
放置并固定电极
• 皮肤准备
- 局部消毒 - 擦去皮肤表面的油脂,乳液或胎脂 - 剃除毛发
• 贴固定环
- 不要贴在浅表静脉上 - 不要放在骨性标志上 - 不要放在明显水肿的部位
掉,尤其对新生儿,这样能避免损伤娇嫩的皮肤
13
加热温度设置
• 为何要定期更换部位?
- 连续加热引起皮肤红斑, 如果在同一部位连续监测时间太长可能导致灼伤 - 一般情况下,红斑在一小时左右自然消退 - 如果患者皮肤本身娇嫩,红斑可能持续一天 - 因此必须定期更换部位
patientgroup
Neonates Neonates Neonates
Newborn Children
Adults, sleep studies Adults, allgemein
weight
temperature changing interval
500 – 750 g 750 – 2000 g 2000 – 3000 g
42,0°– 43,0°C 2 – 3 42,5°– 43,5°C 2 – 4 43,0°– 44,0°C 2 – 4
注!! TC 和动脉数值并不相同!!!
• 相关性受到皮肤灌注状态的影响,如:休克,昏迷,低体温,或心输出量低
• tcpCO2 的相关性比tcpO2好
- CO2 在组织内的弥散能力比氧好
- tcpCO2 数值 校正到 37°C ,与动脉数值相当接近 - tcpCO2 数值校正了由于电极加热导致的代谢增强
Radiometer products TCM1
TCM2
TCM3
Solid state electrode
TCM30
TCM400 TCM4
1975
1980
1990
2001 2003
2
检测原理
• 加热使局部毛细血管动脉化 • 接触液溶解皮肤表面脂质,使气体弥
散至皮肤表面 • 气体被感应器捕捉,气体压力经过一
• “Smart Heat”
- 选择“Smart Heat”功能,预热皮肤5分钟,可使 tcpCO2 稳定时间缩短 至3 – 6分钟,以及 tcpO2 稳定时间缩短至5 – 16分钟
15
电极的日常维护
• 换膜 - 这基本上是TCM系列唯一的日常维护程序。平均每周换膜一次(根据实际 使用情况而定)
16
• 无pCO2, 不能监测通气功能
• tcpO2 – 0-800mmHg – 0-99.9 kPa
• tcpCO2 – 5-100 mmHg – 0.7-13.3 kPa
• 非创 • 连续 • 局部血管的氧供状态
• 临床解释 • 定标和稳定时间较长
6
TC测定值与动脉测定值的相关性
• 血流状态稳定的患者tcpO2与动脉数值的相关性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