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危险源管控

合集下载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背景职业病是由于一定职业环境中所存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工人体内器官、组织或系统的不可逆和持续性损害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某种职业环境对从事该工作的人体安全和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毒物、尘、辐射、噪声、振动等。

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国家对职业病危害的管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其中,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是进行管控的重要工作之一。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表按照《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与分级》(GBZ/T 229.1-2010)的要求,将职业病危害风险分为五级,从低到高分别是1~5级。

风险级别风险状况描述1级风险较低,一般处于可控状态2级风险较低,但有时可能会发生轻微伤害或疾病3级风险较高,随时可能发生中度伤害或疾病4级风险很高,可能发生重大伤害或疾病5级风险极高,很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伤害或疾病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对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管控,应根据病害的形成机理、危害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接触途径等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风险级别,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达到预防、减轻和消除职业病发生的目的。

风险评估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是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识别、分级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能够发现危害的程度和范围,确定危害因素对体内器官的影响和损害程度,为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危害评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序列、程度、作用途径、接触途径和剂量等进行评价。

2.暴露评估:确定劳动者暴露的人数、时间和频率等参数,评估暴露水平。

3.敏感性评估:根据不同人员的个人因素、体位、行动方式等因素,对其受危害的敏感性进行评估。

4.风险评价:对危害程度、暴露水平、敏感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危害等级和风险等级。

风险管控风险管控是针对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东省地方标准DB37/T2973xx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原则25 工作程序和内容26 文件管理67 建设成果和效果68 持续改进7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正确使用说明 .8附录 B(资料性附录)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内容12附录 C(资料性附录)常见化学毒物的危害指数(THI) .14附录 D(资料性附录)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举例25附录 E(资料性附录)风险告知卡示例28DB37/T2973xx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瑞.张海东.张士怀.邵华.王红国.陈明.赵俊峰。

DB37/T2973xx0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建设成果和效果以及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境内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和实施指南编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12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89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9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9.1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4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23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DB37/T288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3 术语和定义GBZ/T224.GBZ/T229.DB37/T288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范文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范文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范文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长期或慢性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对工人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控制职业病的危害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职业病的危害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的职业病,如尘肺病和支气管炎等。

对于这类疾病,关键是减少工作场所的粉尘污染。

首先,应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通风良好。

其次,应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和呼吸防护器具,确保工人的呼吸系统不受粉尘的侵害。

另外,还需要加强粉尘污染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阻止粉尘扩散的情况。

其次,噪声是另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为了控制噪声的危害,首先应优化工作环境,减少噪声产生的源头。

例如,可以采用隔声材料进行隔音处理,或者调整机器设备的运转速度,减少噪音产生。

其次,应加强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或耳罩,保护工人的听力。

另外,还应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噪音进行检测和监测,确保噪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另一种常见的职业病是振动病,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机器设备的振动中。

为了控制振动病的危害,首先应采取技术措施,如改进机器设备的设计,减少振动产生。

其次,还可以采用减震措施,如使用减震器、减震垫等,有效地减少振动传导到工人身体的程度。

此外,对于特别娇弱的工人,还应提供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如振动吸收手套、护腰带等,进一步减少振动对工人身体的损伤。

此外,工作环境中的化学品也是职业病的重要危害因素之一。

为了控制化学品的危害,首先应对工作场所的化学品进行分类和标识,明确其危害性质和使用方法。

其次,要加强化学品的储存管理,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外,应加强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化学防护服、手套、眼镜等,有效地阻止化学品对工人身体的损害。

最后,还应加强化学品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化学品泄漏和事故。

在实施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是用于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一项政策措施。

它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减少和消除对劳动者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威胁的各种因素,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

1. 危险源识别与评估根据不同行业和工作环境的特点,组织开展危险源识别与评估工作。

包括对各类机械设备、化学品、生物因素、物理因素等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其对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来控制危险源,保护劳动者的安全。

比如,对危险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加装安全防护装置,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提供个体防护用具等。

3. 培训与宣传组织开展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危险源的识别、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紧急救援知识的培训等。

二、环境风险控制环境风险控制是指通过对环境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减少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保护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环境影响评价对涉及环境污染的重大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其对周围环境的潜在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 污染源控制制定和实施污染源控制措施,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源的排放。

通过引进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改善环境质量。

3. 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规范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可以采取废物分类、再利用、回收等措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4. 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和预警环境污染问题,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三、工作责任和管理机制为了保证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和管理机制。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程序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辨识,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二、程序的基本内容:1. 危险源辨识(1)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

(3)进行危险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危险源台账。

(4)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1)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员工接触情况相结合,评估潜在的风险。

(2)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确定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应用风险矩阵或其它方法,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

3.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先考虑控制措施的根本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的目标、方法和期限。

(4)组织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5)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完善。

4. 监督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实施。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和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5)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程序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双控机制”建设要点,掌握这些知识双控很容易搞定

“双控机制”建设要点,掌握这些知识双控很容易搞定

“双控机制”建设要点,掌握这些知识双控很容易搞定展开全文双重预防机制(两个体系)建设应知应会班组长以上及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掌握:一、基本概念1、现提出的'双重预防机制',即为原来的'两个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2. 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进行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风险点是比危险源大的、更宽泛的概念,一个风险点包含若干个危险源。

3.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导致事故的根源,即能量或能量载体为第一类危险源;控制措施缺失或失效构成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称为第二类危险源。

4. 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5.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风险评价方法:我公司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6. 风险分级:根据危险性D的数值(评价结果)大小划分等级。

评价结果20-70为四级风险,70-160为三级风险,160-320为二级风险,大于320为一级风险。

7. 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公司分级管控:一级、二级风险点由公司管控;二级、三级风险点由厂级管控;三级、四级风险点由车间管控;四级风险点由班组管控。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方案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方案

目录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二、重大危险源清单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方案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称为危险源。

为了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应根据企业的施工特点,依据承包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辨识出危险源,列出清单,并对危险源进行逐项评价,将其中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如可能出现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中毒以及其他群体伤害事故的状态。

同时必须建立管理档案,其内容包括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结果和清单。

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出现伤害的范围、性质和时效性,制定消除和控制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给予安,且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

1、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

2、危险源的辨识范围①单位工程在其生产活动中,因自身活动,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危险源,包括:a) 施工准备阶段的危险源;b) 基础施工阶段的危险源;c) 结构施工阶段的危险源;d) 装修施工阶段的危险源;e) 设备安装阶段的危险源;f) 工程验收交付阶段危险源;g) 停止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②相关方(包括供货方、分承包合同方、劳务方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包括:a) 材料供应方提供原材料及产品的危险源;b) 工程分包方在施工活动中的危险源;c) 设备租赁方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d) 劳务方在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c) 其他相关方(参观、访问、检查、实习)活动中的危险源。

③考虑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源a) 正常施工情况下的危险源;b) 异常施工情况下的危险源;c) 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抢险等)的危险源。

危险源管控措施

危险源管控措施
危险源管控措施
危险源管控措施 一、防止物体打击事故的管理1、目标、指标 杜绝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2、主要措施(1)严格执行高处作业平安技术规程。 (2)高处作业时禁止向下方抛物。 (3)清理的固体废物应袋装吊下,严禁抛洒。 (4)凡吊装物体(钢材、砖、钢模、钢管等)应捆绑牢固,并有专人司索、指挥。 (5)凡撤除的脚手架钢管等应递送至地面,脚手架上的工具、机具、材料应放置稳妥,防止落下。 (6)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防止落物伤人。 3、责任人: 二、防止触电事故的管理1、目标、指标 杜绝发生触电伤亡事故2、主要措施 (1)工程工程必须编制施工用电组织设计,实行TN-S系统,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三级保护,一机一闸。使用 标准配电箱,动力箱与照明分开设置。 (2)线路架空或埋地铺设,不准把支线架在钢管脚手架上和其他导电体上,现
(7)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开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护,防止发生漏电。 (8)在施工工程外侧与边缘有外高压电线,平安距离小于最小规定要求的,要加屏障遮护,用围栏或防护网进行 防护,防止塔吊、脚手架以及长钢筋等触及高压线发生事故。 3、责任人:
三、防止高处坠落的管理1、目标、指标 确保不发生高处作业坠落事故2、主要措施 (1)按施工现场平安防护规定对四口五临边、卸料平台、各类大型机械拆装和运行中的环节进行防护,并对防护 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
(5)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要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设施。 (6)有毒有害作业岗位的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应针对具体危害特点进行职业 卫生防护知识培训。 (7)每年对特殊作业岗位的职工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3、责任人:
五、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管理1、目标、指标 杜绝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2、主要措施 (1)各种机械的传动局部必须要有防护罩和防护套。 (2)使用套丝机、立式钻床、木工平刨作业等,严禁戴手套。 (3)机械在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保养、紧固、调整等到作业。 (4)机械运转中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岗位或把机械交给别人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和操作。作业时思想要 集中,严禁酒后作业。 (5)使用砂轮机、切割机,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护眼镜。严禁用砂轮切割22#钢筋扎丝。 (6)操作起重机械及其他机械设备等必须经专业平安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坚持十不吊。 (7)加工机械周围的废料必须随时清理,保持脚下清,防止被废料拌倒,发生事故。 3、责任人: 六、防止爆炸事故的管理1、目标、指标 杜绝爆炸事故的发生2、主要措施 (1)使用的气瓶必须是合格,按规定定期检验。 (2)气瓶禁止与油脂接触。

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

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

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工厂作业场所是一种潜在的危险环境,存在着各种职业危害因素。

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必须采取措施来控制和管理这些危害因素。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一、制度背景和目的工厂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的危害。

制定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要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健康、安全,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和工伤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二、制度内容1. 职业危害评估要求对工厂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对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等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2.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物理因素的控制,如噪声、振动、温度等;对化学因素的控制,如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使用和处理;对生物因素的控制,如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对人为因素的控制,如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

3. 监测和检测要求制定监测和检测要求,包括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和检测,确保情况的及时发现和处理,以及对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测。

4. 事故和应急处理制定应急处理程序,包括对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员工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以及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等。

5. 职业病防护和健康监护制定职业病防护和健康监护措施,包括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如定期体检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使用等,以及对职业病患者的救治和康复。

6. 信息宣传和培训要求制定职业危害因素的信息宣传和培训要求,包括向员工提供职业危害因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宣传教育。

7. 监督和考核机制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

三、制度执行和效果评估制定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保证制度的执行和效果。

需要建立相应的执行机制,包括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位。

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

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

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重大危险源是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属于申报登记范围内的特种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第三条术语和定义1、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或场所。

2、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生产单位和相关处室。

第二章职责第五条安保处1、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组织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2、负责重大危险源的归口管理工作;3、负责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的危险辨识与安全评估工作;4、负责重大危险源辨识相应资料的准备工作和备案;5、负责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的定期安全检查和管理工作;6、组织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参与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7、组织或参加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六条设备处1、负责重大危险源所属设备、设施的日常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定,对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组织开展检测、检验,并归口管理检测、检验资料;2、负责组织处理重大危险源设备隐患排查与整改,保证设备、设施安全运行;3、参与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七条生产处1、重大危险源运行中出现事故隐患时,及时组织生产平衡,安排时间进行处理;2、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应及时组织、调度、平衡生产,防止事故的扩大或蔓延。

第八条财企处1、负责重大危险源评估、备案、管理过程中的资金保障工作;2、根据重大危险源所在部门提供的资金需求,审核费用预算,并纳入公司资金支出预算安排。

职业病危害分类、因素辨识、防治

职业病危害分类、因素辨识、防治
安全生产法
规定作业场所必须符合特定条件,并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1 教育培训
提供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防护意识。
2 宣传资料
制作宣传资料,向员工提供关于职业病防治的信息和指导。
3 健康促进
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员工身心健康水平。
企业责任和职工权益
1
职工权益
2
职工有权获得相关职业病防治知识、防
职业病危害分类、因素辨 识、防治
职业病危害分类:了解职业病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 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
了解工作环境
分析工作场所内的有害因素以及与职业病相关的危险源。
2
评估职业病风险
识别工作岗位上潜在的职业病风险和可能导致的危害。
3
制定防护措施
基于评估结果选择、实施和监督相关的预防措施。
护设施和医疗保障。
3
企业责任
雇主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培训和职 业病防护设施。
合法维权
职工可以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的职业 病防治权益。
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
1 定期监测
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定 期检测工作场所的危害物 质浓度。
2 疫情报告
及时报告职业病的发病情 况和相关数据,提供依据 进行防控。
3 信息共享
职业病防治措施
个人防护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 套、口罩和安全鞋等。
通风设施
工作卫生
确保工作场所拥有良好的通风系 统,减少职业病危害物质的浓度。
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卫生,定 期清理和处理有害物质。
相关法律法规
劳动法
规定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
因为专业 所以专心
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2012
危险源存在的根源
调查伤亡事故原因发现,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危 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并且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 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 系统中的危险源。 应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 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因为专业 所以专心
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2012
制造危险状态 — 货物过载;— 组装中混有危险物;— 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 — 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 其他。 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 — 不使用保护用具;— 不穿安全服装;— 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 使用方法有误。 不安全放置 —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 放置;— 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其他。 接近危险场所
物体打击 触电、雷击 火 放 灾 炮
车辆伤害 淹 溺
机械伤害:夹、碰、剪、卷、绞 起重伤害:安装、检修、吊索
体内外灼烫:火、高温物体、化学灼伤、放射性
高处坠落 火药爆炸
---
物理性爆炸:锅炉、容器、轮胎 化学性爆炸:爆炸性混合物 透水、噪声/振动 /电磁波辐射
中毒 职业病
窒 息




因为专业 所以专心
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2012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原则,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 发生的行动。
不安全行动可以是本不应该做某事而做了某事;可以是本不应该这样做(应用其他方式 做)而这样做了某件事;也可以是应该做某件事但没做成。 有不安全行动的人可能是受伤害者,也可能不是受伤害者。行动不安全的人,可以是他 明知自己做的事是不安全的而非常谨慎地去做,也可以是不知道自己正做的事是不安全的。 “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原则”包括违反法规、规程、条例、标准、规定,也包括违反大 多数人都知道并遵守的不成文的安全原则,即安全常识。例如:行人过马路不走安全线。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导手册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6年4月目录一、工作流程 (1)(一)准备阶段 (1)(二)实施阶段 (1)(三)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1)(四)编制分级报告阶段 (1)二、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 (2)(一)用人单位概况调查 (2)(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3)1.工程分析 (3)2.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3)3.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 (4)4.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 (4)5.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4)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4)四、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5)(一)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 (5)1.作业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定 (5)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G) (5)(1)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 (5)(2)接触化学物作业 (8)(3)接触高温作业 (11)(4)接触噪声作业 (12)(5)接触电离辐射作业 (13)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 (14)(1)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权重数(Ci)的确定 (14)(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权重(P)的确定 (15)(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计算 (15)4.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 (16)(1)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的计算 (16)(2)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判定 (17)(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指数(Q) (17)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质量情况 (17)2.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指数(Q) (26)(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等级(R)判定 (26)五、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28)(一)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28)(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30)附录:引用的标准依据 (31)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系统,是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合适的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范本

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范本

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保障工厂作业场所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人造成的伤害,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规范性文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 国家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标准及其评价标准- 国家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技术规范- 《工伤保险条例》- 《职业卫生管理条例》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的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工厂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粉尘、有害气体、毒物等对空气质量危害的控制;2. 机械设备和工具的安全使用;3. 作业现场危险物品的分类存储和使用;4. 噪音、震动、光线等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5. 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6. 防火、防爆措施;7. 职业病防治;8.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9. 紧急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管理。

四、责任和义务1. 工厂管理者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健康保障措施,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2. 工厂管理者应制定并实施职业危害防控措施,并确保全体工人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

3. 工人有权要求获得个人防护用品,按照规定使用,并配合工厂管理者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工作。

4. 工厂管理者应组织职业卫生检查,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和健康水平。

5.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工厂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6. 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应积极参与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1. 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控制- 采取合理装备除尘设备,保证工作场所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建立通风系统,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通风良好,排除有害气体;- 配发个人防护口罩,要求工人佩戴。

2. 机械设备和工具的安全使用- 定期检查设备和工具的安全状况,及时修理和更换不安全的设备和工具;- 配备必要的防护装置,如安全护罩、防护网等,确保工人的安全;- 开展设备和工具的操作培训,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wei)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为更好辨识项目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出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2、合用范围本制度合用于 xx 电厂各项危害辨识、评价和控制活动。

3、职责3.1项目经理职责3.1.1 负责项目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提供重大危(wei)险控制所需的资源。

3.2项目副经理3.2.1 负责专业领域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

3.2.2 对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2.3 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3安健环部3.3.1 负责组织生产部门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3.3.2 负责对生产部门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进行立项管理,监督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3.4各部门3.4.1 负责本部门作业范围内的危(wei)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3.4.2 负责作业范围内的不可承受风险管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3.4.3 实施本部门评价出的风险因素的控制计划。

4、控制程序4.1.1 危害因素危(wei)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者对物造成突发性伤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者对物造成慢性伤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者状态” 。

4.1.2 危(wei)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的根源或者状态。

4.1.3 危害辨识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

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4.1.4 风险评价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者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wei)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点
职业病作业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管控措施
编号
风险点 名称
风险点类 型
所在位置
标准/危险源或 潜在事件
风险分 危险源诱发事

故类型 工程技术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 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 管控层级 责任部门 责任人 备注
1.设置职业病危害警
1
数控机床 作业活动


生产车间
噪声
低风险
听力受损,严重 可导致噪声聋
褚富彬
车间级 生产车间 杜林峰
班组级Βιβλιοθήκη 热处理班 组赵君华
编制:
审批:
年 月日
肺部疾病
和管道均采取密闭措 施;3.选用低噪声设
备;4.现场安装工业
报警器及时报警发现

1.设置职业病危害警 示标识和告知卡;2. 职业健康监护,定期 组织职业健康体检; 3.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 害因素检测、评价。 4.工作场所禁止饮食 、吸烟、禁止明火、 火花。
定期组织 职业卫生 培训;
正确穿戴 防护服、 防毒面罩 、耳塞
1.选用低噪声设备
示标识和告知卡;2. 职业健康监护,定期 组织职业健康体检; 3.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
定期组织 职业卫生 培训;
正确佩戴 耳塞
害因素检测、评价。
2
浸漆工
作业活动 类
生产车间
噪声、苯、甲苯、 二甲苯、苯乙烯
一般风 险
1. 配备良好的通风排
气设施、合适的防爆
、灭火装置;2.设备
听力受损,严重 可导致噪声聋,
3
中频热处 作业活动
理工

生产车间
噪声、高温
低风险
听力受损,严重 1.调整作息时间,准 可导致噪声聋 备降暑冷饮。

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某些有害因素,导致工人患上的一种疾病。

针对职业病危害的存在,建立并健全作业场所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有效的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工人的伤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在建立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制度之前,首先要进行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

通过对作业场所工作流程、工人的工作岗位以及岗位环境等进行细致的查看与分析,确定作业场所内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是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的基础,对于预防职业病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二、危害因素控制与防护在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控制与防护措施是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根据危害因素的性质与程度,合理配置相关的防护设施与器材,以降低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影响。

例如,在有害化学品作业场所,应配备完善的通风设备,确保有害物质的排放与扩散;在噪声环境下的作业场所,应提供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减少噪声对工人耳朵的损害等。

三、职业健康监护与防护知识培训为了提高工人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与防护意识,作业场所管理制度应包括职业健康监护与防护知识的培训内容。

组织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对工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发现与预防潜在的职业病危害。

同时,通过开展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工人对危害因素的辨识能力与防护意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防护设施与器材,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四、责任与监督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严格落实与监督。

因此,作业场所管理制度应明确相关的责任主体与监督机构,并规定各方的职责与义务。

职业病防控工作需要相关部门、企业和工人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通过建立健全的责任体系与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对不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行为进行整改与处罚,确保职业病危害的防控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五、事故与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在职业病防控过程中,事故与紧急情况时有发生。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控制办法一、目的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目的是找出每项工作活动有关的危险源,并考虑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对什么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或导致什么设备设施损坏等。

风险评价是评估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根据评价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级,判定出重大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并按不同级别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从而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安全生产。

二、适用范围各车间及项目部均应执行本办法。

三、职责各厂区及项目部负责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并实施公司批准的风险控制计划,确保其可控、安全。

生产科负责督促、指导各个厂区及其项目部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监督检查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

各厂区及其项目部负责人审核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审批制定的风险控制方案,并监督落实。

四、危险源评价程序(一)、危险源辨识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要考虑各种常规活动(正常的工作、作业活动)、非常规活动(如夜班作业、机械检修和维护等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工作场所的所有设备、设施等。

1、辨识的主要范围⑴、机电设备维护、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施工等其它作业活动;⑵、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材料保管区和油库等生产生活设施;⑶、各厂区及项目部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⑷、车间生产工序、工艺、危险或有害施工部位、作业类别、作业活动等;⑸、大型或特殊生产机械、设备、设施、装置及劳动生产组织管理过程。

2、辨识的时机(1)、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使用前;(2)、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时;(3)、监督检查和管理评审要求时;(4)、发现遗漏的危险源或危险源情况发生变化时;(5)、应急准备与响应的评审要求时。

3、危险源分类方法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其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⑴、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5类:A、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a)、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女口:支架强度、刚度不够、场区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