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词赏析类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诗词赏析类试题及答案(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答:(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答案(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杨村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注】''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1) 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答:(2) 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答:答案(1) 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
诗的中间两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
(2) 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
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
3.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篇一: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全国卷1鹊桥仙陆游①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②③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均写了夜景,但季节不同,王维的诗的是1 ,周弼的诗的是2 。
(2)两诗均描绘了诗人独坐,但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王诗写的是1 的心境。
周诗写的是2 的心境。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②横分:瓜分。
③徙倚:徘徊。
(1)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天山”代指________,“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的典故。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梦断”一词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C.“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D.“未”、“先”、“空”三字流露出沉痛悲愤和不甘。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2)三、四句运用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的心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同李十一醉忆元九①【唐】白居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梁州梦【唐】元稹梦君②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和《梁州梦》写于同一天。
联系两首诗歌内容,结合“梁州”一词,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
2.细读全诗,品析画线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吊扶苏(宋)孔武仲天下精兵掌握间,便宜长啸入秦关。
奈何指剑区区死,不辨从来赵李奸。
【注释】赵李:赵高与李斯。
二人篡改秦始皇遗诏,赐死当时在边疆带兵的秦始皇长子扶苏。
3.古诗文阅读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
晚湖②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
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元】王冕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①,无数梅花落野桥。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①见(xiàn):出现。
(1)两首诗中,“花”都是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吗?为什么?(2)从写作特色看,王冕的《梅花》质朴,韩愈的《春雪》灵动,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对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5.古诗阅读悯农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范成大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首以农家生活为题材的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初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
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_。
二、选择题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首诗?A. 王维《鸟鸣涧》B. 孟浩然《春晓》C.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D. 杜甫《春夜喜雨》答案:B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B3. 以下哪首诗是描写秋天景色的?A. 李白《望庐山瀑布》B. 王之涣《登鹳雀楼》C. 杜牧《秋夕》D. 王安石《泊船瓜洲》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悯农》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答案:《悯农》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感慨。
2. 分析《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诗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空旷、寂静的冬日景象,通过“千山鸟飞绝”和“万径人踪灭”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冷清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
四、赏析题1. 赏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两句诗。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对地理位置的简洁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描绘了两地之间仅一水之隔的地理特点,而“钟山只隔数重山”则进一步强调了距离的接近,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家乡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体现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无奈的心境。
2. 分析《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时间的跨越和地理空间的延伸,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
“秦时明月汉时关”通过历史时间的对比,强调了边塞的古老和战争的持久,而“万里长征人未还”则描绘了将士们远离家乡、长期征战的艰辛,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一、《次北固山下》1、请描述颈联(第三联)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不超过40字)。
答: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最后两句表现了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
3、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律诗诗,内容上属于___思乡__之作。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顺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回答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意思: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出了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思念家乡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例如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9、“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10.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和答案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感讽·其五》李贺①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②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③,披书案将朽。
【注】①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而作。
②璺(wèn):玉石上的裂痕。
③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
(晋挚虞《三辅决录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首二句写石。
石头下边秋水澄明,石头旁边秋草枯瘦,景象明丽而又晦涩,这正是作者当时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B.五、六句从仰视角度写空中美景,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写出了诗人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
C.七、八两句诗人想象月中美丽迷人的景象,与后面家中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写出了幽冷凄清的内心感受。
D.“山璺泣清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仿佛伤心人啜泣的景象。
2.尾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宴西楼①陆游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①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
②因循:随意地空让时光流逝。
③珠鞴(gōu):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
④摩诃池:在锦城西,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首联紧扣题目,从宴饮场所——西楼着笔。
首句先以“豪雄”二字概括宴会盛大场面,次句进一步就此着意渲染。
B.“锦绣笙箫”描写歌管竞逐的画面,暗藏标题“宴”字;“在半空”则描绘出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二十五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上)
二十五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上)古诗鉴赏题一、古诗词鉴赏(11分)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5分)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
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旗梢,即旗旓。
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9.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分)[答案与解析]8.CD9.(1)动静结合。
“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2)比喻、对比。
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3)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巉巉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
颔联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
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
(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
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
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
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
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③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④,万古唯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腐肃宗至徳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岀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
元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
②刘长卿(约7②一约786 ),寓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74 2 — 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
③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时。
④栖迟:居留。
1 •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第二句中“楚客"各指谁两首诗都写到了贾谊,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①相同点:寓情于景。
第一首诗颔联,写诗人远眺汉口,看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遥想洞庭秋水浩渺,似与渺远的天边连在一起。
诗人身在汀洲心驰洞庭,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充盈其间:第二首诗颔联“秋草”“寒林” “人去”“日斜”,渲染岀故宅一片箫条冷落的景象,在这样的氛用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贾谊旧宅,表现出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
②不同点:第一首诗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一为实景,一为虚景。
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写友人所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虚实相生,使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真挚、浓烈。
而第二首诗颔联所绘为眼前实景。
2.①第一首诗中“楚客”指诗人自己(亦可指诗人和友人):第二首诗中“楚客”指贾谊。
②第一首诗结尾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此次遭贬的不平和同情;而“古今怜”三字,表明在诗人看来士人遭贬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
第二首诗诗人遭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怀人伤己,感怀自己屡遭迁谪的命运。
贾谊“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当时昏戰无能的廣代君主对诗人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诗人对当朝君王的不满溢于言表:“怜君”,“君”既指贾谊,也是诗人自况,“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不应该被放逐到天涯,表达了诗人伤心哀惋的喟叹和对强加在他们身上不合理现实的控诉。
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墨梅王冕之羊若含玉创作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示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自命不凡的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冬风吹雁雪纷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阴暗.白日曛,即太阳暗淡无光.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谁人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合?(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勉励同伙乐不雅豪放,积极朝上进步.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坦荡,一扫缱绻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程中.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应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应了怎样的心理?(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力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虽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品味.)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风景.②便拟归:就打算归去.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归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洗澡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气,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辽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五、绝句杜甫迟日山河丽,春风花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刻画了春天的气象?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合的情态?(答案:1、“迟日”、“山河”、“春风”、““花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述,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忙碌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六、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浪里.【注释】①渔者:打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示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接洽《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比较,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厚味,船上渔平易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比较,反应了渔平易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劝戒.2、这首诗表示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七、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着重客,君去必经年.【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1、这首诗表示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答案: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华,平易近风淳朴.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华、热闹的气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八、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述(30字左右)(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但写出了枫叶之繁茂,并且表示了思妇望君的迫切心情.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九、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解】雪:指梨花.1、除了以“雪”比方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述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标?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答复),这反应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雪白以及闹热.2、“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慨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十、(一)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离指谁?2、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都是指诗人自己.2、想得、遥知.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单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扼要赏析.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示了作者什么心情?1、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俏丽.2、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俏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木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有人认为“木樨”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扼要说明.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示力?为什么?1、答:木樨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示了更丰硕的美的联想,因而“木樨”有点题之妙.2、答:“落”字更有表示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请联合全诗扼要剖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1、答:柳条、藤蔓、黄莺.2、答: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候特点的词语.1、答:淡白、深青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韶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情感.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诗中写景从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1、答:院内院外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述自然景物?试扼要剖析其表达效果.2、答:拟人,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水绕农田,仿佛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1、答: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断的现实,更突出诗人的思家之切.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2、答: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故乡来的人问讯;表示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抵触而焦炙的庞杂心情.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述夜雪的?1、答:触觉、视觉、听觉2、从诗歌描述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答:孤寂凄冷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心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示了怎样的情景?1、答:表示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依靠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答: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依靠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春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示水面的平静.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答: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示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联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成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注释】①和韵:唱和他人诗词,仍采取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答:高直、陡险的特点.2、诗人借描述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幻想?答:要做一个坚毅刚烈不阿的人,人生要立功立业.。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试题。
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蜀道后期张说(唐)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问题】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篇一」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
‚瑶草:仙草。
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金徽:瑶琴。
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参考答案:选CD。
解题说明: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
C 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
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所以D错。
8、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诗词鉴赏习题专练(附答案)
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回答问题。
(4分)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注】沙碛:沙漠。
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答:边塞秋高云飞,展示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
(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2 分)答: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C )(2分)A.《蒹葭》 B.《将进酒》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2分)答: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
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唷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4分)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2分)答: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5分)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⑴星河:银河。
⑵谩有,空有。
⑶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十题】
【导语】从⼩学到⾼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的优秀诗篇。
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化宝库⾥最璀璨的明珠。
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超的艺术⼿法,从⽽不断提⾼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平呢?今天,我们就⼀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阅读下⾯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林断⼭明⽵隐墙,乱蝉衰草⼩池塘。
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得浮⽣⼀⽇凉。
【注】这⾸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句在景物描写⽅⾯的特点。
(3分)(2)有⼈认为这⾸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情,也有⼈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得其乐的隐逸⽣活。
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说说你的理由。
(4分)【⼆、阅读下⾯这⾸唐诗,完成8~9题。
】别舍弟宗⼀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去国六千⾥,万死投荒⼗⼆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 赏析本诗第⼆联中数词运⽤的妙处。
(4分)2.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菩萨蛮·咏梅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声长,⼀枝和⽉⾹。
⼈怜花似旧,花不知⼈瘦。
独⾃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注】朱淑真,宋代⼥词⼈,号幽栖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1)简析上阕第⼀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在词中的作⽤。
(4分)(2)探究本词下阕情感抒发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
】浣溪沙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高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名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安石二、填空题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5.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江花月夜》。
三、简答题6. 请简述李白的《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
7. 请分析《江雪》中柳宗元所描绘的意境。
四、赏析题8. 阅读以下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请从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A二、填空题4. 王维5. 张若虚三、简答题6. 《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夜晚的月光和床前的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之情。
7. 《江雪》中柳宗元以雪中江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孤独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四、赏析题8. 此诗句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运用了设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中“明月”象征着永恒,而“把酒问青天”则表现出诗人对宇宙和生命的探询。
情感上,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提问,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赏析古代诗词,感受诗词中的美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一、《次北固山下》
1、请描述颈联(第三联)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不超过40字)。
答: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
3、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律诗诗,内容上属于___思乡__之作。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顺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回答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意思: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出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思念家乡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例如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9、“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
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10.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二、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答:咏史诗(1分)。
特点:借史实抒情。
(2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三、
[知背景]此时苏轼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
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表现出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明诗意]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干净得没有一丁点儿泥土.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感慨时光流逝。
[悟诗情]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这首词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上阕写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写眼前的景色,自然,清新,幽静,环境优美。
萧萧暮雨子规啼:以声衬静。
下阕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揭示主题。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
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用自己的话说出上阕描绘的画面。
答: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潇潇暮雨中,传来了布谷鸟哀怨的啼声。
3.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4.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这首词上阙和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答:上阕写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写眼前的景色,自然,清新,幽静,环境优美。
萧萧暮雨子规啼:以声衬静。
下阕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揭示主题。
6、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答:词前小序交代了地点,以及门前溪水的流向的奇特现象,从而引发了作者的深思。
7、对上阙的景物描写有何含义
答:上阕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阕的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8、“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是什么意思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9、“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有何含义
答:不必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10、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
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
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