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林木茎部病害
林木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林木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林木是我们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它们为我们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
林木也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对其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介绍林木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林木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1. 真菌病害真菌是造成林木病害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它们依靠寄生在林木体内或外,侵蚀木质部或皮部,破坏木质部细胞,引起各种病变。
真菌病害的发生与气候、土壤、树种、器官部位等因素密切相关。
雨水多、湿度高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真菌,导致真菌病害的发生。
2. 细菌病害细菌病害在林木中也很常见,它们侵蚀林木组织,导致水分不平衡、营养物质流失等,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
细菌病害的发生与气温、湿度、土壤条件等有关,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更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传播。
3. 病毒病害病毒也是引起林木病害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它们侵入林木体内,破坏细胞结构,干扰生理代谢,引起各种病变。
病毒病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逆性,往往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会发生。
4. 昆虫病害昆虫是造成林木病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们通过吸食林木的汁液、卵产在林木组织中、对林木叶片或根系进行破坏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导致林木生长受阻、死亡。
昆虫病害的发生与天敌、气候、树种抗病能力等因素有关,气温升高、天敌数量减少、树种抗病性差的情况下,昆虫病害更容易发生。
1. 加强抗病能力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树种进行造林,提高林木的整体抵抗力。
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树木病虫害防治的认识与应对能力。
2. 加强病害监测定期对林木进行病害监测,收集病害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危害程度等信息,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3. 加强病害防控对病害发生的区域进行防控,采取适时疏伐、灭菌处理、人工除草等方式,削弱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条件,防止病害的扩散。
4. 加强科学管理通过合理的林分结构设计、适宜的种植密度、科学的疏伐技术等,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林木病理学
第1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一、林木病害的定义林木在生长发育中,由于遭受病原物的侵害或外界环境条件的不适宜而产生的不正常现象。
如林木生长不良,林木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甚至林木死亡等。
造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损失。
二、林木病害的三个要素1、病原:引起林木生病的直接原因。
(1)侵染性病原:以林木为营养来源的寄生(生)物。
包括菌物、病毒、细菌、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藻类和螨类等。
✓又称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由侵染性病原引起的病害都有传染性,所以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2)非侵染性病原:包括不适于林木生长的各种环境因素。
✓主要为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大气因素的不适宜。
✓非侵染性病原不具传染性,故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常为侵染性病害的诱因。
2、寄主:病原物寄生(侵染)的对象。
✓对侵染病害而言,称为寄主。
✓对非侵染性病害而言,称为感病植株。
3、环境条件:病原与寄主共同生存的空间。
4、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三者的关系是病害发生发展的基础。
✓可人为改变环境,使环境有利于目标树种,而不利于病原物的活动,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三、感病林木的病理变化生理上组织解剖上外部形态上四、林木病害的症状1、何谓症状?◆症状:即指外部形态上所表现的异常特征。
◆病症(病征):指病原物在林木体表表现的肉眼或放大镜下可见的特征,如真菌病中产生于病部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2、症状的类型:(1)变色(褪绿):指叶绿素的形成不正常而导致的病部的色泽不正常。
✓多出现在叶部,也可出现在果实上。
✓常见的有:褪绿、白化、黄化、紫化、花叶。
(黄化,李黄化病)(紫化,杉苗和松苗紫化病)(花叶,桃花叶病)(花叶,杨树、苹果花叶病)(花叶,黄杨“花叶病”)(花叶,洒金榕“花叶病”)(2)坏死:指植物细胞或组织出现死亡。
✓可出现在干、枝条、叶和果实上。
(斑点、核桃叶斑病)(斑点、枇杷圆斑病)(斑点、杨树褐斑病)(斑点、梨树黑斑病)桃细菌性叶斑病(溃疡、苹果干腐病)(溃疡)(溃疡和腐烂)(腐烂、苹果腐烂病)(3)畸形:寄主细胞或组织受刺激或受抑制而生长过度或不足,引起的各种怪异的形状,如产生丛生、变形(肿大、皱缩)、肿瘤等现象。
林木育种学:第九章-林木抗逆性育种-第十章-木材品质遗传改良
一、抗逆性育种的基本意义与方法
2、逆境的种类
3、抗逆性育种的方法
二、抗旱性育种
树木是多年生植物,具有生 命周期和年周期两个生长发 育周期,对干旱的抵抗能力 主要通过忍耐干旱和提高水 分利用效率来实现。
1、抗旱性的含义
逃避干旱
生长在干燥地区的一年生植物, 雨季来临时种子即发芽、生长, 在数星期内开花、结果,在干季 来临前种子已成熟,而以种子度 过干季,逃避旱季的危害。
寡基因抗病性:由少数基因控制的抗病性,其作用 方式分为基因独立遗传、复等位基因和基因连锁遗 传;
树木抗病性分类(遗传方式)
多基因抗病性:由众多微效基因控制的抗病性。
七、抗虫性育种
林木的抗虫性:是树木与昆虫 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可 以遗传的特性,它使树木不受 虫害或受害较轻。
1、林木对虫害的防卫反应
抗病性测定的指标
发病率:指包括叶、果、梢,乃至整株的发病 率。系统性病害用发病率表示,局部性病害用 病情指数统计;
潜育期:与寄主抗病性成正比; 过敏反应; 病斑扩展速度。
3、抗虫性测定
林木生长周期长,抗虫鉴定所需时间长。人工接虫能 够早期测定林木的抗虫性,有助于缩短育种周期。
人工接虫材料有卵、幼虫和成虫,成虫雌雄比例要恰 当。
间接测定:主要根据林木抗虫性引起害虫产生一系 列异常的行为和生理上的反应的程度,来估测抗虫 性的强弱。通过测定各虫态害虫死亡率、幼虫生长 量(平均体重)、幼虫发育进度(进入各虫龄的数 量)、产卵率等来评价其抗虫性。
间接测定
九、林木抗逆育种途径与策略
(一)选择育种
2、抗旱性
3、耐盐性
4、抗病性
抗虫性个体选择
(二)杂交育种
1、抗寒性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9篇
论常见林木病虫害及防治方法9篇第1篇示例:林木是自然界中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众多的经济效益,还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疾病和害虫的侵袭,给林木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了保护林木的健康,我们有必要了解常见的林木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常见的林木病害1. 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侵袭引起的危害,病变初期表现为松树枯黄干枯,最终导致松树死亡。
主要传播途径为松褐天牛。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移除感染树木、采用化学防治等。
2. 松树大斑病松树大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病变主要表现为松树树皮出现大面积的疮痂,影响松树的正常生长。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清理病斑树皮、合理施肥等。
3. 松材虱松材虱是一种长有吸头的刺吸虫,在松木上寄生并吸食汁液,导致松木叶片变黄、生长受限、死亡等现象。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剪除被害枝叶、喷洒农药等。
松毛虫是松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幼虫主要以松树叶片为食,严重危害松木的生长。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手工捕捉松毛虫、喷洒杀虫剂等。
2. 松褐天牛三、防治方法在发现林木病虫害时,及时移除病虫源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
将感染严重的树木及时清理,可以减少病虫的传播,防止疾病的扩散。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护林木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林木的抗病虫能力,提高林木的养分吸收,减少病虫的危害。
3. 喷洒农药在病虫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浓度,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设置天敌设置天敌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引入天敌控制害虫的数量,达到防治病虫的目的。
这种方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常见的林木病虫害的种类繁多,而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合适的防治方法是保护林木健康的关键。
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发现林木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林木的健康,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木类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杀虫剂:使用杀虫剂来杀死或 驱逐林木害虫,如有机磷、菊
酯类等杀虫剂。
杀菌剂:使用杀菌剂来抑制或 杀死林木病原菌,如波尔多液
、石硫合剂等杀菌剂。
化学药剂的使用应遵循安全、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原则, 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物理防治技术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 或频振式杀虫灯来诱杀害虫。
气候、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对有害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都有影响,不良的 环境条件可能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不同品种的寄主植物对有害生物的抗 病性不同,一些品种可能更容易受到 某些有害生物的侵害。
病虫害对林木的影响
01
02
03
生长受阻
病虫害会导致林木的生长 受阻,树木的枝叶、根系 等部位受到侵害,影响其 正常生长。
案例二:松材线虫病的防治
总结词
检疫封锁、清除病死木、化学防治
检疫封锁
对疫区的松木及其制品进行严格检疫,防 止疫情扩散。
清除病死木
化学防治
及时清理病死木,减少病源,控制病情的 进一步发展。
使用杀虫
案例三:板栗疫病的防治
01
总结词
加强抚育管理、生物防治、化学防 治
05
CATALOGUE
林木类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案例一:杨树食叶害虫的防治
总结词
科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治理
科学防治
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科学的 防治方法,如灯光诱杀、性信息素诱 捕等。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 源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实现生态平 衡。
综合治理
结合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 ,进行综合治理,提高防治效果。
林木病害名词解释
林木病害名词解释1. 引言林木病害是指影响树木健康、生长和生产的各种疾病、虫害和其他有害因素。
林木病害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常见的林木病害进行名词解释,包括根部病害、茎部病害、叶片病害和果实病害等。
2. 根部病害2.1 根腐病根腐病是指由真菌、细菌或线虫等引起的树木根部腐朽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根腐病有白蛉菌引起的白蛉菌根腐败、灰孢霉引起的灰孢霉根腐败等。
这些真菌会侵入树木的根系,导致根部组织坏死,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2.2 根结线虫根结线虫是一类微小的线虫,其寄生在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结。
根结线虫会破坏植物的根系,导致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下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常见的根结线虫有黄色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等。
2.3 根霉病根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害植物的根部。
受感染的植物根部会出现褐色或黑色斑点,并逐渐腐烂。
这种病害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凋萎甚至死亡。
常见的根霉病有棕腐病、红脚霉病等。
3. 茎部病害3.1 白粉病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茎部和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样斑点或覆盖层的一种疾病。
这种真菌寄生在植物表面细胞上,通过吸取植物体内养分而生存。
白粉病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导致叶片枯黄、干燥和早期脱落。
3.2 炭疽病炭疽病是由一类真菌引起的茎部和果实上出现黑色小斑点或溃烂的一种病害。
这种真菌通过植物的气孔或伤口侵入,寄生在植物组织中并分泌毒素。
炭疽病会导致植物组织坏死,影响果实的发育和品质。
常见的炭疽病有柑桔黑星病、苹果黑星病等。
3.3 溃皮溃脱溃皮溃脱是指植物茎部出现裂口、鳞片脱落和组织坏死等现象。
这种茎部损伤可能由于机械创伤、寒冷、干旱或感染了真菌等因素引起。
溃皮溃脱会导致植物茎部受损,从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进而影响整株植物的生长。
4. 叶片病害4.1 黄化病黄化病是指植物叶片出现黄色或白色变化的一种病害。
这种病害可能由于养分缺乏、土壤贫瘠、光照不足或真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林木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林木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林木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人们提供众多的资源,比如木材、果实等。
林木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调节气候、保护水源、防风固沙等。
林木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病害。
林木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是研究林木保护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林木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林木主要的病害可以分为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三大类。
这些病害的发生规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树种、病原微生物种类、传播途径等。
一般来说,病害的发生规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季节性发病:许多林木病害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规律,比如春夏季节多雨多湿,气温适宜,真菌病和细菌病易大量发生,而秋冬季节则由于气温下降、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减少。
2. 病原微生物种类与多样性:不同的树种受到的病害种类较为不同,所以也有一定的种类特异性。
3. 传播途径多样:林木病害的传播途径包括风、水、土壤、昆虫、人工介质等多种途径,这也是林木病害的发生与传播的重要因素。
4. 生态环境影响:林木病害的发生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比如林木病害在基质和微环境条件下的存活和发展。
5. 土壤病害:土壤中许多病原真菌和细菌能引起重要的林木病害,对土壤病害的认识和控制至关重要。
二、防治措施在控制林木主要病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预防、防治和控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 合理种植选择适应本土生态环境的树种,合理配置不同树种的比例,减少单一树种的连续种植,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2. 良好的管理加强对树木的生长管理,包括及时修剪、保持通风、控制适当密度、保持树体健康等,减少或延缓病害的发生。
3. 土壤改良通过合理施肥、改善土壤通气性、排水性等,提高土壤条件,减少土壤病害的发生。
4. 使用抗病品种选择对某些常见病害具有一定抗病性的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林木病害的症状类型和病原种类
林木病害的症状类型和病原种类林木病害的症状和类型林木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病害的症状,症状可分为病症和病状。
病状是感病林木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病症是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在寄主发病部位上表现出来的特征。
所有的林木病害都有病状,而且一般都先表现出来;病症往往是在病害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才表现出来,并且只有某些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才具有。
由于引起病害的病原不同,对林木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所以林木的症状也千差万别。
根据其主要特征,可粗略划分如下。
•病状,林木病害的病状大致归纳为6种类型1.变色,林木发病部位细胞内的叶绿素形成受到抑制或被破坏,花青素等其他色素增多;从而表现出不正常的颜色,称为变色。
变色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体的,一般不造成细胞死亡。
常见的变色有褪绿、黄化、花叶、白化及红化等。
2.坏死,林木病部细胞和组织死亡,但不解体,称为坏死。
常表现有斑点、叶枯、溃疡、枯梢、疮痂、立枯和猝倒等。
斑点是最常见的病状,主要发生在茎、叶、果实等器官上。
根据颜色不同,一般分为褐斑、黑斑、灰斑、白斑、黄斑、紫斑、红斑和锈斑等;根据形状不同,分为圆斑、角斑、条斑、网斑、轮纹斑和不规则斑等。
3.腐烂、腐朽,林木根、茎、皮层,以及花、果实等部位的细胞、组织发生较大面积的死亡和解体,称为腐烂。
如根腐、茎腐、花腐、果腐、烂皮及果实僵化等。
根据病组织的质地不同,有湿腐(软腐)、干腐之分。
腐朽是指林木根、干木质部变质解体,有白腐、渴腐、块状腐朽、丝片状腐朽、海绵状腐朽、蜂窝状腐朽和杂斑状腐朽等。
4.萎蔫,萎蔫是指因林木缺水而使枝叶凋萎下垂。
根部和茎部的腐烂都能引起萎蔫,但典型的萎蔫是指林木茎部或根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害后,大量菌体或病菌分泌的毒素堵塞或破坏导管,使水分运输受阻而引起林木凋萎枯死。
如枯萎、青枯等。
5.畸形,林木受病原物侵染后,引起整个植株或局部器官组织生长过度或受抑制而成畸形。
由植物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或发育过度引起的畸形有丛枝、瘦瘤、叶肿、癌肿和枝条带化等,由植物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或发育不足引起的畸形有小叶、皱缩、矮化等。
林木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 种植技术
林木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种植技术森林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各种原材料,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林木病虫害严重损害林木的健康生长,是威胁森林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林木病虫害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位于海拔高程640~1010米的农十师186团垦区,总占地面积8.2万亩,林木业对该团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由于其冬季严寒时久,夏季短而干旱的典型大陆性北温带气候,林木病虫害也表现出其特征性,如冻害突出,红蜘蛛、杨毒蛾、沙枣木虱病虫害严重等等。
本文就林木常见病虫害特点及防治措施结合186团具体情况作简要阐述。
一、林木病虫害的主要特点近年来林木病虫害表现出以下几个特质:第一,常发性的林木病虫害发生面积仍居于高位,且呈出上升的趋势;第二,偶发性的林木病虫害暴发面积大;第三,危险性病虫害蔓延迅速;第四,多种次要害虫在某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第五,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第六,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
1.林木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众多因素促成了林木病虫害的高发。
首先,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森林中的病毒、细菌和寄生性种子类植物的数量增加,导致害虫大量生长繁殖,继而病虫害传播速度加大;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林业被耕地所占用,耕地面积增多且林地与耕地的交接带扩大,导致了病虫害更易向森林蔓延且种类增多;另外,林业生产的发展使得人工林木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纯林面积的增长也大大降低了林木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2.林木病虫害种类及其特点林木病虫害按致病因素可分为理化因素损害、微生物致病和各种虫害。
理化因素致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例如,干旱导致的树木萎蔫、干枯;酸雨使树叶出现魔块、槐色等树木酸害症状;农药使用过量时树木可能叶子枯焦、落花、落果;针对这些理化损害,浇水补充水分、污染源消除、农药被降解稀释后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
微生物致病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菌质体四种。
细菌和真菌发病症状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病部位出现斑点、溃疡或萎蔫、畸形以及附着霉状物、白粉、锈粉等;病毒损害树木症状主要包括叶片发黄、发皱、畸形、坏死等;菌质体病害树木可出现黄化、丛枝等病症。
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害林木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受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外部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局部的或整体的异常变化,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死亡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子侵染引起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环境中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物理因子或化学因子引起的病害症状指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肉眼可识别的植物本身的异常表现,如在叶部形成的坏死斑点、植株萎蔫等病症植物、微生物等生命形式出现异常状态的外在表现特征菌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一类种类繁多的生物类群吸器寄生菌物从生长在寄主细胞间隙的菌丝体上行成短小的分枝,穿过寄主细胞壁伸入细胞内吸取氧分附着胞是菌物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顶端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可以牢固的附着在寄主体表面,其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表层细胞壁进入细胞菌核由菌丝聚集而成的一种具有贮藏养分和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子座由疏丝组织或拟薄壁组织形成的具一定形状如垫状、头状或棍棒状等的结构菌素由菌丝组织形成的绳状结构,形似植物的根菌物的有性生殖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菌物的无性生殖不经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菌物生活史菌物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过程单主寄生寄生昆虫只需一种宿主就能完成其生活史的情况转主寄生寄生昆虫需要二种或多种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情况子囊果子囊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担子果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子实体称为担子果锁状联合为两核细胞形成分裂产生双核菌丝体的一种特有形式。
常发生在菌丝顶端,开始时在细胞上产生突起,并向下弯曲,与下部细胞连接,形如锁状原核生物无真正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大小一般为0.2~10.0um,其外有细胞壁或者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质粒在有些细菌中,有单个或多个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的遗传物质芽孢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结构极其简单、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具有致病能力的非细胞生物介质传播偱回型病毒病毒经昆虫口针、前消化道、后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唾液腺,再经口针传播的病毒非偱回型病毒病毒停留在昆虫口针中重复传染,持毒期短系统侵染病毒从最初的侵染点,经过细胞间的胞间移动和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移动,运转到植物其他部位并建立侵染点的过程隐症现象有些植物在病毒侵染表现症状后,因温度等环境条件变化而出现症状消失的现象寄生性种子植物全寄生植物叶退化成鳞片状,全身不含叶绿素,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半寄生植物有绿色叶片或叶绿素的茎,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正常的根,根转变为特殊的吸根植物线虫从植物感染植株的根部或者周围土壤中分离的线虫口针线虫生活史具有卵、幼虫、成虫三种虫态。
林木病虫害常见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
林木病虫害常见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林木病虫害是指针对林木生长和健康产生威胁的各种疾病和害虫。
它们可以引发林木的凋萎、死亡,严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
为了保护林木的健康和提高林业生产效益,综合防治病虫害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林木病虫害种类以及综合防治技术。
一、常见的林木病害种类1. 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严重林木病害。
它会导致松树的材质变软、蜂窝状孔洞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松木的使用价值。
对于防治松材线虫病,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如定期巡查发现并清除病源树,采用生物防治等。
2. 杨树灰斑病:杨树灰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杨树的叶片和小枝。
它会导致杨树叶片出现灰色斑点状病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合成。
杨树灰斑病的防治方法包括病害源防控、定期喷洒杀菌剂和加强杨树的栽培管理等。
3. 桉树大斑病:桉树大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桉树的叶片和茎干。
它会导致桉树茎干上出现大面积的黑褐色溃疡,严重影响桉树的生长和木材质量。
防治桉树大斑病的措施包括病害源控制、定期喷洒杀菌剂以及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等。
二、常见的林木害虫种类1. 松毛虫:松毛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松树的害虫。
它们会在松树上大量繁殖并吞食树叶,导致松树的营养供给不足,生长减缓甚至死亡。
松毛虫的防治方法包括采取人工捕杀、喷洒杀虫剂以及推广松毛虫天敌等。
2. 梧桐木虱:梧桐木虱是一种常见的攻击梧桐树的害虫。
它们会在梧桐树叶片上大量寄生,并吸食树叶的汁液,导致梧桐树叶片枯黄甚至落叶。
梧桐木虱的防治方法包括喷洒杀虫剂、修剪感染严重的枝干以及增加梧桐树的养分供给等。
3. 杨桃食心虫:杨桃食心虫是一种危害杨树的重要害虫。
它们会在杨树的树干和枝干内产卵,并对杨树的木质部造成严重破坏。
杨桃食心虫的防治方法包括杀灭危害虫的幼虫、预防虫害发生以及增加杨树的抗虫能力等。
三、综合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天敌、细菌、真菌等自然生物种群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林木病理学整理
林木病理学整理名词解释:林木病害的定义:林木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受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外部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局部的或整体的异常变化,生长发育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出现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病征: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征的总称。
菌物: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抱子的生物。
繁殖体:真菌产生抱子的结构(子实体)及其形成的抱子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生理小种: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
原核生物:是指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被,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区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菌原体等。
细菌的生物学概念:是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即无核仁和核膜;属于原核生物。
多数细菌是异养的。
懿:在人工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以接种点为中心的圆形或其它形状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全寄生:无叶绿素,无根,从寄主吸收全部营养物质。
半寄生:有叶绿素,但无真正的根,须从寄主吸取水分和矿物质。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机构及其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具有致病能力的非细胞生物非侵染性病害:由环境中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也称为生理性病害病程:从病原物接触寄主开始到植物表现症状的过程。
侵染循环:是指越冬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经一定方式传播侵入后引起寄主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寄主再度发病的过程。
整个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传播、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寄生性:病原物依附寄主生存的能力,即指病原物吸取寄主营养的能力。
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的毒害能力,即病原物引起寄主发病和对寄主进行破坏的能力。
也称致病力或毒力。
林木病理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林木病害的概念。
2.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
3.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4.了解林木病理学发展历史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1.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及所致病害典型症状。
2.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及诊断过程及方法。
3.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真菌?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有何变化?2.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有哪些?3.菌丝的变态结构及其菌丝组织体的类型与功能。
4.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产生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5.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有什么作用。
7.试述真菌生活史的概念、主要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
8.Ainsworth分类系统在传统的“三纲—类”分类基础上做了哪些主要调整?分为哪几个亚门?主要的分类依据是什么?9.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10.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及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类群?11.细菌所致林木病害的症状特点有哪些?12.病毒与植物病害的关系?13.病毒的一般性状及如何针对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进行诊断?14.林木线虫、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林木病害特点,如何进行防治?15.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真菌、菌丝、菌丝体、假菌丝、菌落、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双核菌丝、三生菌丝、结构菌丝、锁状联合、菌核、菌索、子座、吸器、假根、子囊果、子囊壳、闭囊壳、假囊壳、子囊座、子囊腔、子囊盘、担子果、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16.转主寄生的锈菌为害寄主植物有什么特点,在其所致病害控制上可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病原物致病机制有何不同?2.什么是毒素?毒素有哪些类型?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3.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4.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比较植物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的异同。
第九章 林木枝干病害
2)传播:嫁接、叶蝉
3)潜育期:1个月-1年
5、防治措施
1、培育抗病品种 2、选用健康无毒的繁殖材料 3、加强栽培管理 4、防治媒介昆虫 (喷药、合理规划枣园) 5、手术治疗(主干环剥和祛除疯枝) 6、药物治疗:四环素类药物
菟丝子害
一、分布及危害 二、症状 三、病原 四、发生规律
五、防治方法
1、受害严重的苗床每年播种前进行深翻。
2、在春末夏初检查田地。
3、在幼林中消除作为“桥梁寄主”的攀缘性寄生植物。 4、化学防治(五氯代酚钠盐、二硝基酚钠盐) 5、生物防治(鲁保1号)
势强弱有密切关系。
4、分生孢子存活时间很长。
五、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对于苗木和 幼树尤其要注意防冻和防春旱的工作; 2、及时剪除病枝并进行适当处理或彻底烧毁,以防 蔓延;
3、化学防治: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90%百 菌清300倍液,25%多菌灵350倍液等。
2)高温干旱对病害有利,最适温度是20~30℃,病害
多发生在7-9月。土壤缺水加速病害发展。
3)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我国主要发生在黑松、赤松 和马尾松上。
5、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
2)防治媒介昆虫
化学方法:成虫期,喷洒药剂;幼虫期,药剂熏蒸。
物理方法:彻底清除病死木,主要用于除治幼虫;诱杀除治, 主要用于除治成虫。 生物防治:管氏肿腿蜂,白僵菌等。
树龄、林分结构、方位、密度和病虫危害等密切相关。
5.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良种 2) 培育健康壮苗 3) 造林后加强管理
4) 改善林地及周围卫生状况
5) 避免造成伤口,保护伤口 6) 化学防治 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00倍液、843康复剂
林木种实和苗木病害
c、合理施肥 d、细致整地 e、及时播种
f、药剂防治 五氯硝基苯
林木种实和苗木病害
第13页
杨冠瘿病(根癌病)
一、分布及危害:以杨柳科、蔷薇科受害最重。
二、症状: 1、主要发生于根颈部,以及主根、侧根、主干、枝条上。 2、受坏处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样瘤。当瘤环树干一周
时,表皮龟裂变褐色时,植株上部死亡。
2、成熟种实在某种条件下,会为病菌侵染创造有利条件, 造成病害快速蔓延;
3、在贮藏库里,湿度适宜是否才是影响发病主要因子。
林木种实和苗木病害
第8页
五、防治办法:
1、及时采收,采收时要防止损伤; 2、贮藏时种子要干燥,并剔除坏种、病种和虫种等; 3、保持库内卫生,进行消毒处理,温度保持在0-4 ℃为 宜,保持通风; 4、沙藏种子催芽时,要注意消毒。
病。
林木种实和苗木病害
第17页
五、防治方法:
1、严格苗木检疫。 2、选取为感染根癌病地域建立苗圃。 3、嫁接时,选取健康苗木,嫁接刀在高锰酸钾或75%酒精中 消毒。 4、林地中发觉病苗,及时除去。 5、防治苗木产生各种伤口。 6、生物防治。放射形土壤杆菌K84。
林木种实和苗木病害
第18页
根结线虫病
青霉菌类:
霉层中心部呈蓝绿色或灰绿色, 边缘是白色菌丝。分生孢子梗直 立,顶端一至屡次分支,形成扫 帚状,分支顶端产生瓶状小梗, 小梗顶端产生成串分生孢子。
林木种实和苗木病害
第3页
曲霉菌类:
菌丝层稀疏,上生大头针状褐色或黑 褐色子实体。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 膨大成圆形或椭圆形,上面着生1-2 层放射状分布瓶状小梗,分生孢子聚 集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呈头状。
林木种实和苗木病害
第22页
林木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林木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林木是人类的重要资源,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木材、纤维和药材等各种物质,还能够改善环境、保护水土、净化空气。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给林木健康生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了解林木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对于维护森林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林木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1. 病原菌的孳生林木病害的发生主要受到病原菌的孳生和扩散的影响。
病原菌一般会通过林木的伤口、气孔等侵入植物体内,利用植物体内的养分进行繁殖,并且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扩散传播,导致病害的爆发。
控制病原菌的孳生是预防林木病害的关键。
2. 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对林木病害的发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一些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容易引发林木病害的爆发。
而在干旱、高温的环境下,林木受到伤害或者生长迟缓,也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林木病害的发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3. 林木的品种和生长环境不同种类的林木对于病害的抵抗力也有所不同,一些树种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而一些树种则相对较弱。
林木生长的环境也会影响林木病害的发生,例如土壤条件、空气湿度等都会对林木病害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1. 改善生长环境为了防止林木病害的发生,首先要从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入手。
可以合理施肥、浇水,调整土壤酸碱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林木的抵抗力。
2. 剪除病部一旦发现林木受到病害的侵袭,应及时进行剪除病部,以防止病害的扩散和传播。
3. 选用抗病苗木在进行林木栽种时,应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苗木,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
4. 使用生物农药对于一些病害,可以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生物农药的使用相对较安全,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5. 加强病原菌的监测定期对林木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害的损失。
6.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开展病害的防治科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病原菌的生长规律、传播途径等信息,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园林树木栽培)第09章树木的各种灾害
1.主要预防措施
(3)改善小气候,增加温度与湿度的稳定性
–①林带防护法 –②喷水法:在将发生霜冻的黎明,向树冠喷水,能
起到减缓降温,防止霜冻的效果。 –③熏烟法:形成烟幕,减少土壤辐射散热;同时烟
粒吸附湿气,使水汽凝结成液体放出热量,提高温 度,保护树木。
3.避免整体浇注
•(2)新铺装
– 在铺装前,按一定距离,在根区均匀留出直径 15~20cm的通气孔洞,洞中装填粗砂石砾、炭末或 锯末等混合物或加带孔的盖,既利于渗水通气,也 可作为施肥、灌水的孔道。
– 如果在铺装前设立地下通气管道与垂直孔洞相通则 效果更好(见下图)。
铺装中应注意三个问题
•铺装前在不伤根的情况下,疏松根区表层的土壤,同 时施入适量腐熟有机肥和其他复合肥; •组合式铺装最好用扇形块料,以树干为中心进行同心 圆式的铺装,将来随着树干的增粗可以逐渐揭除内圈 的铺装; •面层上的任何空隙都不要用水泥、沥青等不透水材料 填充,以免隔绝水、气。
3.避免整体浇注
在不得不进行整体浇注铺装的地方,设置 通气系统。 (1)在已经铺装的根区;
–以树干为中心,在水泥地面上开几条辐射沟至树冠 投影以外,除掉水泥,垫砂铺石,增强局部通气透 水性;
– 或在树冠投影边缘附近,每隔 60~100cm的距离开 深至表层根系的洞,洞内安装直径约15~20cm的侧 壁带孔的陶管、塑料管或羊毛芯管。管口应有带孔 的盖板。管内可放木炭、粗砂、锯末、石砾的混合 物,既可防堵塞又有利于通气透水。
• 排水问题不严重的地方,上述所有管道均可用卵 石代替。
• 群状配置需要填方:可将地下管道连为一体,也 可设立简单的地下通气系统。
林木病害——精选推荐
根癌病病原根癌土壤杆菌。
细菌发病规律1、越冬场所:根部土壤和癌瘤组织表面2、传播:灌溉水、雨水、嫁接工具、地下害虫等,苗木调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3、侵入:从伤口侵入,潜育期几周至一年以上。
4、土壤湿度大、微碱性、疏松的土壤有助于病害的发生。
5、芽接比切接发病轻,根部伤口多少与发病率成正比。
6、毛白杨比加杨、钻天杨发病重,沙兰杨、大关杨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1、严格苗木检疫。
2、选用为感染根癌病的地区建立苗圃。
3、嫁接时,选用健康的苗木,嫁接刀在高锰酸钾或75%酒精中消毒。
4、林地中发现病苗,及时除去。
5、防治苗木产生各种伤口。
6、生物防治。
放射形土壤杆菌K84。
根结线虫病症状根部:主根、侧根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结,即虫瘿。
感病根比健康根短,侧根和根毛少。
地上部分:生长衰弱、黄、矮;严重时当年死亡。
病原:线虫纲,根结线虫属的一些种。
常见的种:北方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线虫一生有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防治原则1、实行严格检疫,防止病害蔓延;2、选好圃地和轮作:3、土壤处理:化学:呋喃丹(克百威)、铁灭克(涕灭威)、神农丹、福气多等;物理:温室土壤或病苗用45℃蒸汽处理30~60min。
杨褐斑病症状病原菌种类不同或在不同杨树种类上,其危害状有一定的差异。
杨生盘二孢引起的黑斑病在青杨派树种上病斑主要在叶背;黑杨派和白杨派树种上病斑在叶面和叶背上都有。
叶斑初期为针刺状发亮的小点,后扩大成直径约1mm的近圆形的黑斑。
在少数树种上,病斑不规则形或角状。
由杨盘二孢引起的黑斑病,病斑褐色,近圆形或角状。
在有些杨树上形成污渍状或边缘树枝状的病斑。
直径均约4~5mm,主要在叶正面。
白杨盘二孢菌在叶面上形成直径1~6mm近圆形、暗褐色病斑。
病斑在嫩叶上为红色,老叶上病斑为黑褐色。
潮湿时在病斑上产生1至多个乳白色胶粘状小点-分生孢子堆。
嫩梢上病斑初为梭形,黑褐色,长2~5mm,后隆起出现稍带红色的分生孢子盘,木质化后中间开裂成溃疡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瘤锈病
松瘤锈病
松瘤锈病每年在 瘤上产生的性孢
子和锈孢子
松瘤锈病每年在瘤 上产生的锈孢子
松梭形锈病
松梭形锈病的 锈孢子
松梭形锈病 的性孢子
三、病菌的生活史
茶藨子 病菌的生活史中可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分别
产生在两种寄主上。 性孢子阶段(0 阶段)和锈孢子阶段(Ⅰ阶
段)产生在松树的枝干上。 夏孢子阶段(Ⅱ阶段)和冬孢子阶段(Ⅲ阶
物质进入管胞,形成空穴)
生活史及侵染循环
雌雄成虫 产卵(1龄幼虫)
4龄
3龄
L4龄
L3龄
L3龄幼虫又称分散型幼虫,集中于天牛蛹室周围,形态 上为角质层增厚,尾端圆,无尾尖突。
L4龄幼虫又称耐久型幼虫,体表有粘胶物,有利于附于 天牛体表。特征为口针及食道退化,尾尖突长。
天牛气管内的线虫
传播介体:松墨天牛,传播距离为1~2km
、湖北、重庆、广东、福建、广西、 台湾、香港等。
限制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寄主范围
目前已知可为害树种43种,主要为害松属 最感病的是日本赤松/黑松、欧洲赤松/ 黑松/、硫球松等 在我国雪松表现为高度抗病,而火炬松也 具较高抗性。
症状
针叶由绿色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不脱落,最后整株枯死。
症状
感病松树针叶枯黄不落
在寄主植物生长期间,对初发病的带病植株,可采取切除 病瘤,并用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涂抹伤口,或拔除销毁。
生物防治:
苗木栽植前利用放射土壤杆菌K84菌株细菌悬浮液对苗根 或插条浸根处理,可以保护苗木免遭侵染,但不能治愈感 病植物。
第九章 林木枝干病害及其防治
病害的种类
皮病:溃疡病、锈病 导管病 丛枝病 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
发病规律
在微碱性、疏松、湿度大的土壤发病重 嫁接方式与发病也有关系。芽接比劈接发
病轻。 根部伤口数量与发病率成正相关。
检测方法
症状观察 检测冠瘿碱 以T-DNA为探针的分子杂交检测 PCR检测
防治措施
加强产地检疫,发现带病苗应及时销毁。
农业防治:
选用未感染根癌病、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育苗。 如圃地已被污染,用不感病树种轮作或用硫酸亚铁、硫磺 粉进行土壤消毒。
冬孢子、担子及 担孢子
松干锈病的流行
适宜的气候条件
病菌各种孢子的侵染需要97%以上的湿度和相 对较低的温度。
夏季和秋季湿度大温度低有利于病害发展
转主寄主 传播
气流和雨水 感病松苗、幼树及新鲜带皮原木的调运
病 害 的 防 治
检疫:
1. 松梭形锈病 (Cronartium quercuum f. sp.fusiforme) 2. 香蕨木柱锈菌(Cronartium comptoniae) 3. 西方瘤锈病 (Endocronartium harknessii)
潜伏侵染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 时停止生长活动而潜伏在寄主体内不表现症状,但当寄主抗病 性减弱,有利于病菌生长,病菌可继续扩展,寄主植物出现症 状。
防治:
锈病--修枝,铲除转主寄主 溃疡--消除诱因
松干锈病
一、分布与危害:
松树干锈病是一类重要的森林病害,其中五针松疱 锈病被认为是世界几大病害之一。我国很多地区也 有该病害的分布。我国的松瘤锈病,也是部分地区 松林的主要问题。
成熟植株带瘿尚能存活,幼 小植株带瘿则易死亡。该冠 瘿很软易剥落。
桃冠瘿病
月季
扶芳藤
病原
根癌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Alphaproteobacteria 根瘤菌目Rhizobiales 根瘤菌科 Rhizobiaceae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年平均温度是衡量某地区松材线虫发病程度与分布最有用的指标之一。
(2)土壤缺水加速病害的病程,病树死亡率增高。
高温和干旱有利于该病发生。
(3)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我国主要发生在黑松、赤松和 马尾松上。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生物学特性
冠瘿病(crown gall)
冠瘿病又称根癌病、根瘤病、肿根病等,通 过携带Ti质粒的菌株侵染植物的根茎部引起 过度增生而形成瘿瘤。
分布范围
亚洲: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中国等 非洲:阿尔及利亚、埃及、肯尼亚、利比亚、马拉维、埃塞俄
比亚等 欧洲:奥地利、比利时、英国、保加利亚、塞浦路斯、捷克、
段)产生在一些双子叶植物上。如茶藨子、 马先蒿、刺李、芍药、栎类等植物上。
茶藨子
芍药
马先蒿
栎类
病菌生活史
侵染松 树
菌
冬孢子萌发产 生担孢子
锈孢子侵染转 主寄主
冬孢子形成
夏孢子形成
夏孢子再侵染
栎类叶片上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角
四、病原
属于担子菌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栅锈科,柱锈菌 属(Cronartium)。
症状
成片林受害
枝条枯死型
(1)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蒸腾作用下 降,在嫩枝上往往可见天牛啃食树皮的痕迹
(2)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
(3)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 萎蔫
(4)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至 红褐色,病树整株干枯死亡。
蓝变现象
病原
嗜木质伞滑刃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寄主:苹果属、梨属、山楂属、李属.、蔷薇属、丁香属 、柑橘属、柿树属、山茶属、杨属、柳属、核桃属、板栗 属、悬钩子属、葡萄属、菊属、冷杉属、铁觅菜属、槭属 、猕猴桃属、山茶属、臭椿、油橄榄、无花果、油梨等植 物
发病规律
越冬:病原菌在病瘤中、土壤中或土壤中的病 株残体内越冬。
传播: 灌溉水、雨水;嫁接、工具、地下害虫。 苗木调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侵入途径:伤口侵人。
症状: 溃疡、肿瘤、萎蔫、丛枝等。 病原: 真菌、细菌、植原体、线虫、寄生性
种子植物等。
侵染循环的特点
1、越冬场所: 已感病的活立木 枯死的树木或枝条 转主寄主等
侵染循环的特点
2、传播: 1)气流、雨水 2)昆虫介体 3)鸟 4)带病植株和苗木、种条等繁殖材料。
侵染循环的特点
3、侵入途径:各种伤口、自然孔口。 4、潜育期
土著种,广泛分布于北美的针叶林中。 1979年首次在美国密苏里发现松材线虫致死。 亲缘关系研究表明日本的松材线虫起源于北美洲
美国才是病害 发源地
国内外分布
美国、加拿大、葡萄牙、法国、 尼日利亚、日本、韩国、朝鲜 中国 (包括香港、台湾)
我国:
1982年在南京紫金山发现有病株。
目前在我国扩展范围: 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
病原形态
革兰氏阴性菌,有荚膜,不形成芽孢,短杆状,1~4根周生 鞭毛,如1根则多侧生。
好气性,需氧呼吸, 最适生长温度为22℃ ,最适pH7.3。
菌落通常为圆形,隆起、光滑、半透明。 在甘露醇硝酸盐甘油磷酸盐琼脂上,具有晕圈或形成褐色黏 性物质
适生性
冠瘿病菌为土壤习居菌,寄主范围广,可侵染331个属的 640多种植物。
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滑刃总科,伞滑刃线虫 属。
A.雌虫 B.雄虫 C.雄虫尾部 D.雄虫尾部腹面观(示交合伞) E.交合刺腹面观 F.雌虫前端 G.雌虫阴门 H-J.雌虫尾部
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理
机理尚不明确 酶学说(主要为纤维素酶) 毒素学说(线虫产生的、伴生细菌产生的) 穴化学说(单萜和倍半萜的含量增加,这些
取食期传播 产卵期传播
越冬: L3幼虫在天牛蛹室内或蛀道周围。 线虫的繁殖:休眠幼虫进入树体后即蜕皮为成虫进 入繁殖阶段,大约以4天l代的速度大量繁殖。
被松材线虫侵染了的松树大抵是松墨天牛产卵的对 象。
冬季砍除病树
发生规律
(1)7-8月为病害高发期。温度与发病率有密切相关性。低 于10 ℃不发生,10-12 ℃零星发生,14 ℃以上的地区容 易发生并且流行。最适温度20-30度。
根病的控制原则
1.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 2.清除侵染来源 3.提高造林质量,营造混交林,促使林木健康生长 4.生物防治 5.化学药剂防治
苗木猝倒病
分布与危害
全国各地苗圃均有发生。受害的主要林木幼苗有杉属、松 属、落叶松属等针叶树,此外还为害泡桐、香椿、榆树、 枫杨、桦树、桑树刺槐等阔叶树种的幼苗和花卉及多种农 作物。 该病多发生于4-6月,主要危害一年以下的幼苗,特别是 出土一个月以内的幼苗最易感病。发病的幼苗突然猝倒死 亡,影响幼苗成活率,甚至全部被毁。
疱锈病的症状1
疱锈病的症状2
疱锈病症状3
疱锈病的症状4
疱锈病的症状5
二、症状——瘿瘤型
(松梭形锈病和松瘤锈病症状)
枝干受侵部位木质部增生,形成球形、半球形、 梭形或不规则形肿瘤。
病菌在瘤的皮层中能存活多年,使瘿瘤逐渐扩大, 但不引起皮层坏死,也不扩展至瘤外。
每年在瘿瘤上产生新的性孢子(蜜滴状)和锈孢 子(黄粉状)。
症状
发生部位:根茎部;主根、侧根;地上部的主干 、枝条。
初期在被害处形成乳白色瘤状物,表面光滑、质 地柔软。
逐渐增大成不规则状,褐色至暗褐色的大瘤。瘤 表面粗糙并龟裂,质地坚硬。
桃树幼苗
美国三角杨
发生在枝条上
满天星冠瘿病
受害植株叶片褪绿、萎蔫、 逐渐枯死。
病害从基部向上部扩展蔓延 ,畸变组织可能扩展将茎包 围。
1973年,Peterson 经过综合病菌的寄主、转主寄主和形态等 特点,确定了12个种。我国有3个种。分别为:
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柔软柱锈菌(C. flaccidum) 栎柱锈菌(C.quecc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