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看看国外雨水收集的情况

合集下载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的国外现状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的国外现状

1980 年 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渗透渠、渗透管、渗透井、 可渗透路面、雨水调节池和绿地等各种雨水渗透设施得到迅速 发展。这些设施占地面积小,可因地制宜地修建在楼前屋后。 1992 年 颁布《第 2 代城市地下水总体规划》,规定:新建和修建 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正式将雨水渗 沟、渗塘及透水地面等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同时,将传统和功能单一的雨水调节池,发展成集景观、 公园、绿地、停车场、运动场、居民休闲和娱乐场所等为一体 的多功能雨水调蓄利用设施,即“微型水库”。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的国外现状
雨水收集与利用早已在国际上得到重视。经多年发展,德 国、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雨水的收集与利用都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进行了长 期的研究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已经开发出较成熟的雨水收集 回用技术。国内目前对于雨水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国外相比,仍 有一定差距。 下面以日本,美国,德国为例,分别介绍该国雨水利用的 特色和现状。
最后是,雨水回用系统。
没有渗透的雨水则进入蓄积池或人工湿地,可作为水 景,也可用于生活和生产的补充水源,如绿化浇灌、冲厕、 洗衣冲车、冷却循环。
德国汉诺威德意志银行屋顶绿化
美国——雨水生态处置技术理念
美国推行的雨水生态处置技术理念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 段:第一阶段是最佳管理措施(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简称 BMPs) ;第二阶段是更为严格的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 LID)。 概括地说,美国的雨水生态处置技术理念是以提高天然 入渗能力为宗旨,通过工程和非工程(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方 法,进行雨水的收集、控制和处理,雨水的利用主要是下渗补 充地下水。 其强调雨水是一种资源而非废物,不能任意直接排放; 强调源头控制和自然与生态措施;强调非工程的生态技术的开 发和应用;强调与植物、绿地、水体等自然条件和景观结合的 生态设计,使得雨水利用与生态环境、景观完美结合。

国外节水重点案例

国外节水重点案例

国外节水重点案例国外节水重点案例:1. 澳大利亚墨尔本: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大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该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墨尔本实施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包括推广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鼓励居民使用节水设备、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通过这些措施,墨尔本成功降低了用水量,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紧缺问题。

2. 加利福尼亚州: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州之一,也是干旱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为了应对长期干旱的挑战,加州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节水政策,包括限制耗水量、鼓励农民改进灌溉系统、提供节水设备补贴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用水量,保护了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加坡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节水措施。

例如,他们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将咸水转化为淡水,建立了大规模的水务循环系统,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水来供应农业和工业用水。

这种创新的节水模式使新加坡能够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4. 荷兰:作为一个低洼国家,荷兰面临着水资源管理的挑战。

为了有效地管理水资源,荷兰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

例如,他们修建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堤坝和水闸,用于调节河流水位和防洪。

此外,荷兰还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和水资源监测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的浪费,实现了高效的农业和园艺生产。

5. 德国:德国作为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对水资源的需求很大。

为了降低用水量,德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

例如,他们推广了高效节水设备,如节水淋浴头和厕所冲洗器,以减少居民的用水量。

此外,德国还鼓励工业企业实施节水措施,例如循环冷却水系统和废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工业过程中的用水量。

6. 瑞士:瑞士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其山地地形和冰川融化的加速,瑞士也面临着水资源管理的挑战。

为了保护水资源,瑞士采取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

例如,他们建设了大规模的水库和水利工程,以储存雨水和融雪水。

国外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概况

国外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概况

国外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概况摘要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已建、在建和拟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已达160多项,分布在24个国家,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空间十分悬殊。

以干旱著称的非洲,虽然有一半面积年平均降水在500mm以下,但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海湾沿岸一带年降水量却超过1500mm。

前苏联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其河川年平均径流量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稀少的北部和东部寒冰地区占去全苏水资源总量的88%,而集中了3/4人口和4/5的工农业产品的南部和西南部水资源却只占12%。

美国东部湿润,水资源较丰富;西部干旱,年降水量多在550mm以下,其中有的地区不足100mm。

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东部湿润,年降水多在1000~2000mm,其中墨脱地区降水量多达3000~4000mm;西北地区干旱,平均年降水量只有164mm,全年降水量占全国的9.5%,其中新疆塔晨木盆地中心部分仅为10mm。

于是,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的调水就自然成为人类重新分配水资源,缓解缺水地区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1 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概况河川径流是人类最早利用的水资源,也是上、中、下游地区重新分配水资源的必由之路。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仅凭流域内调水已难以满足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水需求,迫切需要跨流域调水。

于是,在上个世界中叶,跨流域调水规划便迎运而生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已建、在建和拟建的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已达160多项,分布在24个国家。

其中已建的调水工程调水量较大的是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年调水量148亿m3;距离较长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输水线路长900km,调水总扬程1151m,年调水量52亿m3。

1.1 美国美国已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10多项,主要为灌溉和供水服务,兼顾防洪与发电,年调水总量达200多亿m3,除加洲最大的北水南调工程外,其它较重要的调水工程还有:科罗拉多—大汤普森工程、煎锅—阿肯色河工程、中央河谷工程、中部亚利桑那工程等。

(完整word版)古诗《春夜喜雨》赏析及译文

(完整word版)古诗《春夜喜雨》赏析及译文

《春夜喜雨》 杜甫古诗《春夜喜雨》赏析及译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1)好雨:指春雨。

(2)乃:就,马上。

(3)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4)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的道路。

(7)俱:全,都。

(8)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红,花。

(9)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10)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 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11)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12)独:独自,只有。

(13)晓:早晨。

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赏析:1/7《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 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 (761 年)春。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 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 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 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 盛春雨。

“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 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 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

颔联显然是诗 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 意讨好,唯求奉献。

发达国家雨水管理机制及政策

发达国家雨水管理机制及政策

发达国家雨水管理机制及政策栏目编辑王雷I国际交流发达国家一理机制及政策一美国雨水管理政策(一)雨水排放许可雨水不仅是造成城市洪涝,而且也是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美国联邦,JJ,I,I,郡等积极立法,以实现雨水的科学管理.清洁水法是美国水资源管理的综合法律.清洁水法原名联邦水污染控制法案,颁布于1948年.后来经过几次年修订,其中1987年修订时将重点放在包括暴雨在内的面源污染上.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国家污染物排放削减制度,即NPDES(NationalPollutantDischargeEliminationSystem)许可制度.对暴雨排放许可,分两个阶段(PHASEI,PHASEII)实施,表1列出了两个阶段许可的发布时间及规定的内容.表1美国NPDES暴雨许可制度发展阶段阶段颁布时间规定内容大,中型分流与暴雨排放有关扰动范围大于等PHASEI1990薤11B制市政暴雨排的工业活动的雨于5英亩的建筑活放系统水径流排放动暴雨排放小型分流制市扩大了PHASEI阶扰动范围为1~5PHASEII1999年12月政暴雨排放段的"不暴露"豁英亩的建筑活动系统免的范围暴雨排放美国雨排放i午研}殳i争iJ1正和个别许百n正两排放场地的特点,工业或建筑活动.暴雨排放i争礅市政分流制暴雨管道系统(MS4s)的所有者必须获取NPDEs许可证,根搦午正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污染源控制措施.Ms4s分类以人口数目作为戈0分示准,服务人口大于于二25万的~Is4s襁j沩大型Ms4s, 服务人口在10~25万之间的Ms4s被称为中_~JMS4s./J",~_MS4s不是以人口数量作为划分标准,而是指包含在城市化地区内的未获得许可的地区.与暴雨排放有关的活动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关原材料的储存,运输,材料的加工,中间产物的堆放,副产物及中引起径流污染的活动,美国环保局(EPA)把与暴雨排放有关的工业活动分为11类.建筑活动是其中之_,建筑活动排放许可的负责人可以是建筑场所的所有者,经营者,承包商或转租商.对建筑活动的排放1午可,在PHASEI阶段,Ⅱ围大于等于5英亩的建筑活动,其管理者必须获得NPDEs雨水排放许可;小于5英亩的建筑活动,如果其是大型建筑活动规划中的一部允也需获得建筑排放许可.PHAsEI觑定扰动范围在1~5英亩的建筑活动必须获得暴雨排放许可_对于,J,于1英亩的建筑活动,如属于规定的小建筑活动规划的一部分也须获得暴雨排放许可;干扰范围/J\=j=l英亩的独立的建筑活动如其暴雨排■李俊奇刘洋车伍保局对其具有指定权,要求其获得暴雨许百墩.(二)雨水排放收费除了制定雨水排放许百丁夕,联邦和各州还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激励手段,如使用总税收,发行义务债券,联邦和州给予补贴,联邦贷款等方式鼓励人们采用新的雨水处理方法.如在一些地区建立了雨水收费机制,以社区为单位规划并进行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如科罗拉多州1的科林斯堡市,1976年第一;欠提出建立雨漕理计划,目的是通过提供雨水调蓄设施,减少洪灾风险,改善地表水质.1980年以政府第七号文件的形式要求实施雨水排放收费制度.雨水排放费主要由运行维护费和基建投资费两部份组成,每部分费用由占地面积,综合径流系数对应的费率因子和各自的基准费率相乘计算得出.华盛顿州的奥林匹亚市从1986 年开始征收雨水排放费,其收费类型分为居民区和非居民区两类,居民区以2528平方米为一个等效居住单元(ERU),一个等效居住单元(ERU)是指该市住户家庭的平均不透水面积,每月收取$4.50.非居民区的费用由三部份组成:管理费用,径流水量费用和径流水质费用.目前的管理费用为每月$8.44,径流水量费用为$1.49xERU的倍数,径流水质费用为$4.13XERU的倍数. 二,英国雨水管理政策(一)多层次全过程控制英国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政策采用多层次全过程控制的对策.建立可持续排放体系(SUDS)是其核内容.从解决大暴雨管道排放问题,发展为综合的雨洪控制体系.SUDS的思想不只是单纯的体积控制,其综合考虑到土地应用规划,水质,水量和提高水生环境质量等.其方法主要包括污染防治,源头控制,小区控制和区域控制4种.污染防治主要依靠污染源的管理和公众的参与.源头控制是通过减少不渗透区域面积或者建立就地雨水收集和处置设施从而减少雨水排放.而小区控制和区域控制是在末端建立渗透系统,过滤系统,湿地系统等滞留系统以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削减径流量.SUDS~前已经在英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的多个城市广泛应用.依据可持续排放体系,从规划到建设,维护与管理的过程可以把与SUDS~关的法律规章分成三个部分:规划阶段相关的规定,建设与维护管理相关的规定,可持续排放体系的监管规定.可持续排放体系,首先必须包括在当地地方发展规划之内,这既可怍为当地规划部门颁发规划许可的条件之一,也是开发商2011—875国际交流l栏目编辑王雷建设可持续排放体系的法律依据之一.在英国,规划分为两个不同层次,《区域空间策略》和《地方发展框架》,可持续排放体系作为雨水管理措施在LDF阶段被提出并保证应用.u)F不会确定可持续排放体系具体的实施地点和方案,它只是规划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分配情况,指出哪个区域用于开发及其程度,是宏观的判断而非严格的条例规定.如果需要地方规划部门还可以提出一个《补充规划文件》,在此可说明可持续排放系统的主要技术,优势,维护等问题,还需提供一份指导书,说明这些技术如何融入到该地区的发展中.在英国,主要有三个韶]负责雨水排放管理:排水工程部,公路局,私有土地所有首先,开发商根据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渗透性,地质及水文地质等特性,确定适宜的可持续排放技术,同时按照环境部门的要求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地下水污染及补偿等问题,对当地的径流特性及地区的限制条件进行评估,以便采用与之相适合的可持续排放技术.其次,要考虑可持续排放系统的长期维护责任,这就需要各部门协商达成—项维护管理协议,明确可持续排放工程在交付使用后的维护责任. (2)行政规制与排放许可当地的环境部门负责地表水,地—F7}(,环境资源的管理,所以环境部门从规划到实施及维护管理对可持续排放体系都有参与.首先,环境部门是当地规划部门在作规划时的法定咨询者,规划部门在做规划时必须征求环境部门的意见.环境部门会对排放体制及洪水控制问题提出建议,还会要求规划部门提出水体(河流,湖泊,水道等)水质改善措施,通过这一要求确保了雨水的适当排放.开发商在提交规划申请时必须要参考环境部门的涝源分布图,地下水保护带分布图和易污染的地下水分布图等.环境部门通过颁发《排放许百n正书》的形式控制雨水径流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限制条件包括水质,水量等条件.任何直接排人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污染物,排放前必须得到环境部门的授权,否则被看作是违法的.三,德国雨水管理制度(一)政府管制1995~布了第一个欧洲1标准"室外排水沟和排水管道"(EN752-1).EN752—2(1996修订版)中提出通过收集系统尽可能地减少公共地区建筑物底层发生洪水的危险性.1997年颁布了另一个严格的法规EN752—4(1997),其要求在合流制溢流池(CSOs)中,设置隔板,格栅或其他措施对污染物进行处理.2000年欧共『本颁布的水资源政策指导方针(directive2000/60/ EC(2000])指导方针.这个指导方针与美国的清洁水法的作用相同.方针指出:各个或员国在整个规划中,通过各种措施使水『本达到良好状态,并满足共同体的各项指析昙要求;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防止扩散和点源控制)预防污染控制,达到环境的标准和限制值;禁止排放污染物质和有毒物质.这一水资源框架将在其后的76瓣建藏2O年或更长的排水系统.(二)雨水排放费与经济激励为了实现排旨网的径流量零增长的目标,各个城市根据生态法,水法和地方行政费用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了各自的雨水费用征收标准,据此并结合当地降利犬况,业主所拥有的不透水面面积,计算出应缴纳的雨水费(由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收取),使用户从经济方面考虑采取雨水利用措施,若用户实施了雨水利用技术,国家将不再对用户征收雨水排放费(德国雨水排放费和污水排放费用一样高,通常是自来水费的1.5倍左右).例如:2001年1月1曰,德国汉诺威市开始征收雨水排放费.汉诺威市规定,如建筑房屋,硬化地面因雨水不能渗入地面而流人城市雨水管网,则要交纳雨7}放费.雨水费按此房屋和硬化地面的面积计算,目前费用为0.63欧元/平方米?年.如果建筑房屋的雨水可以完全渗入地下的话,就可以省去雨水费.在新建的工业,商业及居民小区之前,住宅,厂房,花园等建筑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装置.没有雨水利用装置,政府将征收占建筑物造价2%的雨水排放费,此项资金主要用于雨水项目的投资补贴,以鼓励雨水利用项目的建设.对于能主动收集使用雨水的住户,政府每年给予1500欧元的"雨水利用补助".德国废水纳税法中规定,如果来自固定面积的雨水不是由公共排水道排放,固定面积大于1公顷时, 要以每公顷18个有害单位来计算纳税,每个有害单位的年税率为7O马克.雨水排放费(税)的征收有力地促进了雨水处置和利用方式的转变,对雨水管理理念的贯彻有重要意义.四,日本雨水管理政策日本是一个雨水充沛的国家,并不缺水.但是为了保护环境,消减洪峰等,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雨水利用措施,也制定了雨水相关政策.在日本政策制定涉及到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政策的制定(政府),投资者(政府或私人公司),管理者(公众或私人部门)和使用者(社区或社区组织).政府拥有整个雨水及污水管理决策权,许多政府部门都在雨水及污水管理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公众健康部有保护公众健康的职责,其职责是监督,检查,实施和健康有关的措施,提高全国的卫生水平.公共工作部的职责是建立大型的污水和雨水设施,运行和维护雨水及污水的中心处理单元,检查由私人运行的设施.由于雨水及污水管理涉及到许多的利益相关者,所以调解各相关者的利益尤为重要. 日本政府于1992年颁布了"第二代城市排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cj战0的组成部分' 要求新建,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物必须设置雨水下渗设施.雨水利用指南,对雨水利用的工程经济分析,评价方法,投入产出,投资回收期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此外日还建立卜贝占,基金等经济市0度.(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世界气候降水柱状图清晰版

世界气候降水柱状图清晰版

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 在热带雨林的南北
气候
两侧
热带季风 在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
热带沙漠 在北回归线经过的内
气候
陆地区及大陆西岸
分布地区
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等地
非洲.巴西高原.澳大利 亚等地.
南亚.东南亚
非洲北部.西亚.
澳大利亚等地.

气温(ºC) 50
40
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毫米) 800 700
海最为典型.
冬季温和多雨
(雨热不同期)
气温(ºC) 50
40
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毫米) 800 700
30
600
20
500
10
400 0
---
300 10
200 20
100 3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沈阳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温(ºC) 50
4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的名称。
• 从图可知,丙和丁月平均气温的坐标区间都在200C以上,故两地均为 热带地区。丙地的月降水量坐标区间在10mm以下,为热带全年少雨型, 是热带沙漠气候;丁地的月降水量的坐标区间在200mm以上,为热带 全年多雨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甲地月平均气温坐标区间在-100C~ 200C左右,为温带气候类型,月降水量的坐标区间在20mm~240 mm 之间,且为夏雨型,故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月平均气温坐标区间在 50C~250C左右,为亚热带气候类型,月降水量的坐标区间在20mm~ 120 mm之间,且为冬雨型,故为地中海气候。通过分析不难根据第五 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画出其月均温和月降水区间。

国外雨水收集利用

国外雨水收集利用

国外雨水收集利用【篇一:美国雨水利用及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美国雨水利用及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摘要雨水利用是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战略和措施。

雨水的处置是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然而由于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需要学习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本文对美国部分城市地区的雨水规划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以期能对我国的雨水利用领域的研究应用及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雨水利用、景观设计、美国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强度人类活动改变了城市地表环境的结构与功能,使得相当比例的软性透水性下垫面被不透水表面(路面、屋面、地面)所覆盖,改变了地表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影响了雨水截留、下渗和蒸发等环节,导致水的自然循环规律发生变化,加剧了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因此,传统的雨水管理模式显现出城市洪灾风险加大、雨水径流污染严重、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主要问题。

雨水利用尤其是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就不仅是指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其意义更广泛、更深刻。

城市雨水是长期被忽视的一种水资源。

雨水收集利用是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人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

主要包括收集、储存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目前国际雨水资源利用管理体系理念以德国、美国、日本等为代表,强调雨水资源的多角度调控与多重利用,以减少进入城市排水系统的雨水径流量、减轻城市排水负担、保持城市水文生态过程良性循环为目的,以法律法规、经济、技术等手段构建完善的雨水资源利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雨水的资源功能,促进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区域水文循环过程。

二、雨水利用的发展及理念雨水资源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

2024年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2024年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2024年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 日益突出
汇报人:XX 2024-02-06
目录
• 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影响 • 水资源短缺原因分析 • 应对策略与措施探讨 • 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建立 • 未来展望与挑战应对
01
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影响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
01
02
03
地域性差异
全球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水 资源,而另一些地区则长 期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
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水资源保护知识,提高公众 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推广节水型生活方式
鼓励居民采用节水器具、减少浪费行为等节水 型生活方式。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水资源管理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节水技术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
开展雨水收集与利用项目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
在城市建设中,规划并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用于城市绿 化、道路清洗等。
推广雨水利用技术
鼓励企业研发并推广雨水利用技术,将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 。
加强雨水利用政策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雨水利用项目的发展。
在农业领域,采用滴灌、喷灌等 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

加强工业节水管理
鼓励企业采用循环水、再利用水 等节水措施,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培养公众节水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 ,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
认识,培养节水习惯。
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政策制定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
01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水资源监管

国外农业节水发展状况与启示

国外农业节水发展状况与启示

国外农业节水发展状况与启示1 世界水资源概况与农业用水1.1 世界水资源概况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据统计,世界五大洲的161个国家的淡水资源总量为488254亿m3,人均占有量为8520m3,见图1。

由图2可见,水资源分布在全球范围内极不均匀。

亚洲(统计的48个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440m3,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是人均占有量最高的大洋洲(5个国家)的1/13。

美洲与大洋洲国家水量充沛,非洲和西亚国家严重缺水。

加拿大人均拥有淡水资源12万m3,而肯尼亚和约旦只分别拥有600m3和300m3。

图1 各大洲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较图2 世界各大洲(161个国家)水资源占有比例季节分布不均也是世界水资源的一大特点。

孟加拉国在季风季节往往洪灾泛滥,而其后的干旱季节又可使农作物颗粒无收。

前苏联的西亚地区,由于雨量的不均,严重影响农业的收成。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用水结构在所统计的161个国家的年用水总量为29576亿m3,约占水资源总量的6.1%。

其中农业用水约占68.6%,工业和生活用水分别占22%和9.4%。

各部门用水所占的比例见表1。

表1 各地区用水量与用水结构①人均占有量的平均值是根据《世界之水》(1998~1999淡水资源报告)和FAO数据库所列的五大洲161个国家的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得到。

从全球范围内看,各大洲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差异较大。

亚洲由于人口较多,尽管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10.7%的世界最高水平,接近开发利用率最低的大洋洲的10倍左右,但人均年用水量仅为473m3/人,仅高于非洲,排在倒数第二。

美洲国家(统计的28个国家)的人均年用水量最大,接近亚洲国家和全球统计国家人均年用水量的两倍,但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亚洲的1/3。

非洲国家的人均用水量最少。

就用水结构而言,亚洲与非洲的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5%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其他地区的农业用水所占的比例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国外雨水花园研究及实例

国外雨水花园研究及实例

国外雨水花园研究及实例————————————————————————————————作者: ————————————————————————————————日期:国外雨水花园研究及实例(附:那些年获过奖的雨水花园)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作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这就要求思考如何才能做到雨水的收集,并应用自然景观之中。

以下介绍国外城市雨水优秀案例:ﻫ美国波特兰雨水花园ﻫ波特兰位于美国的西北部,受季风气候影响,是一个多雨城市,解决过多的雨水问题就成了波特兰市的首要问题。

由迈耶·瑞德景观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波特兰会议中心的“雨水园”,成功的解决了雨水排放和初步净化处理问题。

设计师利用当地水池、植物根系、沙石以及土壤特性,将浑浊的雨水进行净化、沉淀,经过过滤干净清洁的水透过土壤被下渗到土地下,解决了雨水排放和过滤问题,同时还创造了美景。

ﻫ波特兰的雨水园运用现代LID技术创造出了一种原野自然的生态空间,成功的平衡了自然生态与人工之间的对立,它曲折的造型、堆砌的粗犷玄武岩,不再是一种矫揉造作的‘装饰’而是成了空间关系和个性象征,在人工和生态之间成功的实现了和谐统一。

美国霍伊特公寓ﻫ花园的设计目标是对所有从屋顶留下的降水进行引导和暂时储存。

工程设计巧妙而细致,能够收集。

储存降水并对其水质进行净化处理。

降水循环系统将降水从其路径引入到城市降水循环系统,并对降水进行调节和引导,突出了水令人愉悦的特点,所有这些景观都建造在停车场上方的混凝土地板上,由于受到项目的特点和位置所限,降水在这里能够短暂滞留而不能下渗。

每次降水之后,降水可以在此停留30个小时左右,这段时间内,降水可以自然的沉淀和净化,三根铜质落水管把降水从屋顶引入预制的混凝土水道中,然后流入低浅的缓流池中,最后流进常储水池中。

池中的花岗岩石块不仅提供了美观性,同时也增强了池水的安全性。

降水短暂停留后,从两个特色的水堰表面流过,降水之后,水池中的水会流入区域降水循环系统。

【精品文档】农作物灾情报告范文word版本 (3页)

【精品文档】农作物灾情报告范文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农作物灾情报告范文篇一:市农牧业局关于暴雨洪涝受灾情况的报告农牧业局关于暴雨洪涝灾害情况的报告省农业厅:受今年极端气候影响,7月以来我市多日持续降雨,气温偏低,晴日少见,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多次遭受特大暴雨的袭击,致使我市大部分区域洪水迅涨,大片农作物被洪水淹没,损失十分严重。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降雨情况据气象监测,7月以来,我市遭受连续几次暴雨袭击,其中以7月4日、21日两次暴雨较大。

全市97个雨量监测站点,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达68个,大于100毫米的达22个,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已超过200毫米。

二、受灾情况据各地农业部门对水稻、玉米、红薯、花生四个作物受灾数据的上报汇总统计,全市共有108.5万亩农作物遭受洪涝灾害,占播栽总面积的17%;成灾面积26.8万亩,占4.2%;绝收面积7.9万亩,占1.2%。

其中:水稻受灾36.9万亩,成灾8.5万亩,绝收1.7万亩;玉米受灾34.1万亩,成灾6.5万亩,绝收1.6万亩;红薯受灾23万亩,成灾7.1万亩,绝收2.8万亩;花生受灾14.5万亩,成灾4.7万亩,绝收1.8万亩。

造成粮食损失达6万吨,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74亿元。

三、抗灾救灾措施一是迅速统计核查灾情,组织开展抗灾自救。

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迅速行动,落实工作责任,抓好灾情核查。

同时迅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分赴灾区重点地段指导动员群众开展抗灾自救,提高农民防灾减灾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能力。

二是采取得力措施救灾,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根据灾情实行分类指导,首先是抓紧排涝。

实行机械抽水和人工开沟排水相结合的措施,加大排水力度,降湿晾墒,使群众能及早进地作业,为秋收秋播打好基础;其次是及时落实各类农作物扶苗、洗苗、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促进受灾作物苗情转化,尽快恢复生长。

分析美国雨水排水与初雨水净化(doc10页)

分析美国雨水排水与初雨水净化(doc10页)

1美国雨水排水与初雨水净化1.1屋面排水美国建筑没有散水,屋面雨水全部通过雨水管首先排人地下涵养,涵养饱和后才组织排放。

涵养方式有3种:1)渗透好的土壤,主要是沙质土和腐殖质土,直接排人土壤涵养;2)渗透一般的土壤,主要是腐殖质土等,沿建筑外墙开挖沟槽,回填木屑、碎石、腐殖质土等,种植花树;3)市中心建筑密集,硬覆盖多,沿建筑外墙开挖约1.5m×2m的沟槽,回填碎石等,形成地下储水结构,地上部分建筑花坛,种植花木。

1.2绿地排水美国的建筑风格与中国的不同,一般不形成中国式的庭院和街坊。

美国郊区建筑问距大,单体建筑一般掩映在绿地和树林丛中。

市中心建筑密集,建筑宽大,街道以建筑建设,建筑沿街道建设。

面积较大的绿地,修建人工池塘和人工湖,雨水漫流入湖,集中径流人湖口铺砌卵石。

湖塘不防渗漏,起向地下补水、调节水量、自然沉淀的作用。

湖边设溢流井或溢流口,雨水经绿地涵养后进入湖塘调节和沉淀,雨量大时,通过溢流和管道排放。

面积较小的绿地向中间找坡,低处设渗井,雨水经绿地涵养后漫流到渗井,然后通过管道排放。

一般面积的绿地,中间修挖洼地,周围找坡,底部铺砌卵石,周围绿化,洼地存水时问较短时,底部植草绿化。

洼地设渗透溢流井,井周围设人工滤层,雨量小时,渗至地下;洼地水位升高,雨水经渗透过滤后通过管道排放;升高到一定水位(一般为1~2ITI),雨水溢流排放。

1.3道路和硬覆盖排水美国的独立人行道、绿地路径、高速公路、乡间公路、郊区支路均不设路牙,路面高出绿地,雨水直接漫流到绿地。

部分郊区干道一侧设人行道,另一侧不设人行道和路牙,雨水通过无路牙一侧直接漫流到绿地。

部分郊区干道两侧设人行道和路牙,雨水分段通过雨水口和管道排人绿地洼地和湖塘,有时在路边修建人工池塘,涵养和调节雨水,净化初雨水。

美国停车场高度发达,硬覆盖平整,面积较大。

硬覆盖雨水通过雨水口和管道排人绿地洼地和湖塘。

市中心以街道管道排水为主。

1.4区域排水美国中小城镇人口密度小,面积大,城镇化程度高,如果全部采用管道输送排放雨水,雨水管道长,峰值流量大,雨水排水设施的投资非常巨大。

国际经验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

国际经验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

国际经验|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标签:国际上雨水管理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尽管德国水资源充沛,不存在缺水的问题,但为了维持良好的水环境,德国不仅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对污水进行治理,同时还要求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资金开展雨洪利用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整的雨水收集、处理、控制和渗透技术以及配套的法规体系,成为国际上雨水资源利用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

从规划、设计到应用,不但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而且制定了配套的法规和管理规定。

“雨水费”制度1988年,德国汉堡最早颁布了对建筑物雨水利用系统的资助政策,在后来的7年时间里,先后有l500多个私有住宅的雨水利用系统得到州政府的资助。

柏林每年降水量会达到580mm,出于环保和经济目的,政府倡导合理利用雨水,实施了“雨水费”制度,这项制度规定,不管是私人房屋还是工厂企业,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必须按房屋的不渗水面积,交纳每平方米1.84欧元的费用。

但是采取雨水利用设施的用户就可获得减免和优惠。

不同开发区雨水利用技术1、大面积商业开发区雨水利用技术德国联邦和各州有关法律不但规定了受到污染的降水径流必须经处理达标排放,还规定新建或改建开发区必须考虑雨水利用系统,且规定考虑了雨水利用,可减免雨水排放费。

因此,开发商在进行开发区规划、建设或改造时,均将雨水利用作为重要内容考虑,尤其在大面积商业开发区建设时,更是结合开发区水资源实际,因地制宜,将雨水利用作为提升开发区品位的组成部分。

例:慕尼黑新机场慕尼黑新机场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于1992年由现国际展览中心处搬迁至此。

由于机场建设前为农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因此,要求机场建设不能破坏原水量及水质平衡系统。

为此,机场范围内屋顶的雨水收集后通过管道排入下游排水系统,跑道、停车场及机动车道上的雨水收集后进入雨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排水系统。

为不截断上游来水的通道,在各机场建筑物基础之下修建了排水管道系统,保证了上游地下水流可顺利穿越机场建筑物。

马尔代夫的雨水收集设施

马尔代夫的雨水收集设施

海绵雨水对生活雨水不一样的雨水收集设施1、基本概况马尔代夫群岛大部分岛屿为中央下沉,成环状珊瑚礁圈形状,岛内无河流,平均海拔为,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地下水丰富,可掘井取水。

由于海拔较低,地下水取量不能太大,一但形成水漏斗或取水较深时,地下就会涌人海水。

当地地面以下一的地下水就已经是地下水和海水的混合体了。

为了使岛屿的雨水不直接流人大海,当地利用岛屿四周高、中央低的特点,将海岸边一些较低的地方,用珊瑚礁沙和种植物做挡水屏障,当有大雨时,可以使雨水向岛内流。

由于珊瑚沙的渗水性能非常强,一般的雨水在当地根本产生不了径流。

在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其街道两旁的地面,有一长排雨水算子,雨水算子下并没有雨水管道,而是铺了珊瑚沙的渗沟。

马累的街道都是用渗水石铺砌的,一般的小雨水很快就渗下去,而大一些的雨量,雨水流向雨水沟,渗到地下。

由于每个岛屿都不大,即使遇到特大暴雨,该地区也不会受淹,雨水很快会被大海吸收。

马尔代夫有很多对外开放的旅游岛屿,这些岛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是当地地下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水淡化。

雨水的收集也是将屋顶雨水通过天沟引向人工种植的花盘内,除人工铺砌的小路和房屋外,其他地方均保持原始状态。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海绵雨水收集公司为此专门精心研究各方面等问题所在,给出了一下几种方式给予参考。

雨水收集方式及设施马尔代夫的居民岛是这次考察的重点,当地居民饮用水基本靠收集雨水,他们有很多收集方式及设施。

饮用水箱从水箱的材质上看都是塑料水箱大部分是印度生产的高密度聚乙烯材质、黑色、抗紫外线的圆桶形水箱,直径,高,容积耐。

每户设个水箱,水箱放在一个高混凝土平台上,距水箱底处设有个巧塑料水龙头,每箱各设个。

距水箱底处设刀放空阀,距箱顶处有溢流管,并加防虫网。

溢流管径与进水管径相同,均为。

人孔设在箱顶中间位置,直径为。

还有一种水箱是蓝颜色的小水箱,这种水箱不多见,这里就不介绍。

(完整word版)《马来的雨》练习答案

(完整word版)《马来的雨》练习答案

马来的雨(一)①马来西亚的魅力,应在雨季.②满地的绿,遍海的岛,的履痕,的帆影……这是还在上海的我,用对江南雨的思维模式而习惯的联想异乡的情景。

③当我登上马来半岛,方知那雨与想象的不大一样。

同样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会绽出不同水花的.④马来的雨并不是那种缠绵的江南雨。

它似乎并不飘洒温柔,但却不烦人,噼噼啪啪打过来,铺天盖地扫过去,爽爽快快,干脆利落.⑤此时还是雨季,可不知为何却少雨.烈日下的丛林看上去呈现令人焦虑的枯色.于是,睡时梦雨,醒时求雨,一个“盼”字将旅途拉的好长。

终于,在不抱希望的时候雨却把希望浇成了果实。

★在高脚屋,在街上,在海上,算不准何时来看不清怎么来的马来雨令游客过了几把瘾。

1.根据原文在第②段的空格上依次填上恰当的词语。

6。

说说你对第③段划线句的理解。

雨只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景观,当他与当地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显出当地最吸引人的力量和最具特色的风土人情,释放她独特的魅力。

7。

句子“终于,在不抱希望的时候雨却把希望浇成了果实.”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现出作者盼望下雨的愿望实现时喜悦的心情。

8。

从全文来看,第⑤段加★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总起下文对“高脚屋听雨、街头淋雨、海上观雨的”的具体描绘。

马来的雨(二)在高脚屋,那雨是给你“听"的,被粗粗的木柱四面撑起的小屋,浮在密密的雨中.高脚屋在东南亚流行,它有不会被雨水浸着的好处。

①屋顶多盖铁皮锌板,那雨点敲在上面,极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②雨骤时,沿铁皮凹槽泻下的水帘声响从四壁迫来,金戈铁马声盈屋;雨稀时,偶有大雨点击在铁皮上,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③高脚屋往往掩在绿阴丛中,那雨打在宽宽的芭蕉叶上,声音变得很圆润,和那屋顶上的声响构成刚柔两个声部,交响成曲。

据说有钱的马来人要么迁居城里,要么盖起高楼瓦屋,舒适是肯定的,但这听雨的享受也没有了。

高脚屋的雨声,是平民的音乐。

1。

在文中的空格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之所以……就因为(3) 雨打在屋顶上强劲有力的声音与打在芭蕉叶上圆润的声音构成刚柔两个声部。

(完整版)国外发达国家中水回用现状.docx

(完整版)国外发达国家中水回用现状.docx

(完整版)国外发达国家中水回用现状.docx国外发达国家中水回用现状污水再生利用与经济发展存在一些相互制约的关系,发达国家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进程也需与各国自身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

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大体而言,20 世纪70 年代以前各国对城市污水是以一级处理为主,处理水以农业再生利用和土地处理结合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为主;而70 年代以后逐步变为以二级处理为主,处理水综合再生利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对水质要求逐步提高。

世界上许多缺水国家已将污水作为第二水源加以利用,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战略之一,城市污水处理后再生利用,用于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市政緑化、生活杂用、回灌地下及补充地表水源等方面,并建立了一些示范工程和应用工程。

中水回用工程的实施有上千座,回用水的规模也很大,取得了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早在1962 年,日本就开始回用污水, 70 年代已初见规模;美国也是世界上采用污水再生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现已有300 余座城市实现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以色列在1987 年就已有210 个市政污水回用工程,城市污水回用率达 72%。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中富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为1000m3,是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4 倍以上。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污水再生利用的国家之一。

早在1950 年,美国污水研究者俱乐部就利用模型进行了污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1965 年将其成果用于加利福尼亚的南塔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可达4 3到2.84 ×10m 。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开始大规模二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注意污水再生利用。

美国水资源总量较多,城市污水回用工程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的西南部和中南部地区,如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得克萨斯和佛罗里达等州。

美国的水资源概况和分布

美国的水资源概况和分布
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夏威夷州热带全年高温多雨阿拉斯加州北极圈气候区阿拉斯加州北极圈气候区夏季多冬季少夏季多冬季少月降水量曲线图美国东北部沿海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夏季多冬季少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带亚热带森林气候夏季多冬季少春季降水明显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季多冬季少西部内陆地区全年少雨干旱太平洋沿岸地区北段全年湿润多雨南段夏季干旱少雨冬季多雨美国的气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气温适宜降水丰富
82100平方公里 59600平方公里
58000平方公里 25750平方公里 18960平方公里
美国水资源分布
一、时间分布 二、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年际分布 特点:分布均匀 约为760mm

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曲线




分 布
特点:夏多冬少 年内分布
决定因素:气候
夏多冬少
冬季枯水期
河流枯水期与丰水期 的反差!
根据降水量的自然分布,美国水资源特点可以概括为,东多西少, 人均丰富。全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0 毫米。以西经95度为界,可将 美国本土化分成两个不同区域:西部17个州为干旱和半干旱区,年降 水量在500毫米以下,西部内陆地区只有250毫米左右,科罗拉多河下 游地区不足90毫米,是全美水资源较为紧缺的地区;东部年降水量为 800至1000毫米左右,是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美国水资源总量为2.95 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接近12000立方米,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 国家之一。
• 密西西比河全长6020 千米,世界第四长河。 流域面积达 322万 Km²,年径流量为 1.88万m³/S 。
• 这条大河滔滔不绝的 河水像乳汁一样抚育 了密西西比河整个流 域的人们。美国人民 长期以来称源远流长 的密西西比河为“老 人河”(河流之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雨水收集利用情况在国外, 雨水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在欧洲和一些非洲国家,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使之资源化, 可以有效减轻市政供水压力,对我国一些城市很有借鉴意义。

伦敦世纪圆顶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泰晤士河水公司为了研究不同规模的水循环方案, 设计了英国2000 年的展示建筑——世纪圆顶示范工程。

在该建筑物内每天回收500m 3 水用以冲洗该建筑物内的厕所, 其中100m 3 为从屋顶收集的雨水。

这使其成为欧洲最大的建筑物内的水循环设施。

从面积相当于12 个足球场大小的10 万m 2 的圆顶盖上收集来的雨水, 经过24 个专门设置的汇水斗进入地表水排放管中, 初降雨水含有从圆顶上冲刷下的污染物, 通过地表水排放管道直接排入泰晤士河。

由于贮存容积有限, 收集的雨水量仅100m 3 / d ,多余的雨水排入泰晤士河。

收集的雨水在芦苇床中处理, 这是污水三级处理中常用的一种自然处理方法, 收集的雨水质量较好, 在抽送至第一级芦苇床之前只需要预过滤。

其处理过程包括两个芦苇床( 每个的表面积为250m 2 )和一个塘( 其容积为300m 3 ) 。

选用了具有高度耐盐性能的芦苇, 其种植密度为4 株/ m 2 。

芦苇床很容易纳入圆顶的景观点设计中, 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态主题。

雨水在芦苇床中通过多种过程进行净化: 在芦苇根区的天然细菌降解雨水中的有机物; 芦苇本身吸收雨水中的营养物质; 床中的砾石、砂粒和芦苇的根系起过滤系统的作用。

柏林的雨水收集
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 采用简单的处理后, 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 便可用于街区公寓的厕所冲洗和浇洒庭院。

位于柏林的HLankwitzBeless 2 luedecke 2 Strasse公寓始建于50 年代, 经过改建扩建, 居民人数迅速增加, 屋顶面积仅有少量增加。

通过采用新的卫生原则, 并有效地同雨水收集相结合, 实现了雨水的最大收集。

从屋顶、周围街道、停车场和通道收集的雨水通过独立的雨水管道进入地下贮水池。

贮水池容积160m 3 , 经几个简单的处理步骤后, 用于冲厕所和浇洒庭院。

该项目的详细数据资料如表1 所示。

尼日利亚的雨水收集
在尼日利亚的缺水地区, 雨水是唯一的水源, 为了将雨水收集作为饮用水水源, 对于来自不同屋顶材料的现场收集的雨水水质进行了分析测试。

其不同来源雨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2 所示。

从表 2 可以看出, 水质的化学需氧量较低, 溶解氧接近饱和浓度, 几乎没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其他指标也优于可回用的生活污水的水质。

丹麦的雨水利用
丹麦98 % 以上的供水是地下水。

丹麦土地面积43 000 km 2 , 由四部分组成: Zealand 岛、Funen ,Bornholm 和Jutland 半岛。

年平均降雨量从西南部的900mm 到东部的500mm 。

年净降雨量是年平均降雨量的30 % ~50 % , 或者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或者径流进入小溪、河流和湖泊。

但是由于目前的取水( 或可持续取水) 的比率除了在哥本哈根市周围的地区外, 都小于1 , 一些地区的含水层已经被过度开采。

为此在丹麦开始寻找可替代的水源, 以减少地下水的消耗。

在城市地区从屋顶收集雨水, 收集后的雨水经过收集管底部的预过滤设备, 进入贮水池进行储存。

使用时利用泵经进水口的浮筒式过滤器过滤后, 用于冲洗厕所和洗衣服。

全年系统的水量平衡以75m 2 的屋顶和3 个人进行计算。

以年降雨量平均为600mm 为例( 全年降雨量是不均匀分布的) ,7个月的降雨(7~1 月) 就足以满足冲洗厕所的用水。

而洗衣服的需水量仅4 个月就可以满足。

从丹麦屋顶收集的最大年降雨量为2 290 万m 3 ,相当于目前饮用水生产总量的24 % 。

每年能从居民屋顶收集645 万m 3 的雨水, 如果用于冲洗厕所和洗衣服, 将占居民冲洗厕所和洗衣服实际用水量的68 % 。

相当于居民总用水量的22 % , 占市政总饮用水产量的7 % 。

雨水利用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我国许多建筑物已建有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但是没有处理和回用系统。

例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已经建有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用来收集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屋面雨水[5] 。

航站楼屋面各组成部分的水平投影面积综合达176 150m 2 。

该面积远大于伦敦世纪圆顶的面积。

在暴雨季节收集雨量为500m 3 / h ; 如果这些雨量能被有效地处理和加以利用, 比处理轻污染的生活污水更经济、简便易行。

而类似的如国际会展中心, 国际机场等, 在国内基本上拥有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

在我国的内蒙西部、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年降水量不足200mm [6] 。

例如宁夏属于严重缺水的地区, 在该地区的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 地表水平均年资源量为8 1 5 亿m 3 , 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6 1 2 亿m 3 , 平均年降雨总量为157 亿m 3 ; 重复计算量为14 1 8 亿m 3 ; 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9 1 9 亿m 3 。

可见该地区的主要水资源是雨水。

而且在当地人们已经自发地进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城市街道、住宅和大型建筑使城市的非渗透水面积最高达90 % [7] 。

如果能将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处理, 用作生活杂用水, 景观用水, 要比回用生活污水更便宜, 且工艺流程简单, 水质更可靠, 细菌和病毒的污染率低, 出水的公众可接受性强。

我国有些地区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如能将雨水收集处理后回注地下, 对于暴雨洪水的水量起到调蓄作用, 削减洪涝灾害, 同时还能补充地下水。

雨水的利用将缓解水资源的短缺, 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