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教案1人美版

合集下载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一上《第18课 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一上《第18课 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一上《第18课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8课妈妈和孩子》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常锐伦的人美版美术作品作为参考,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其中的绘画技巧,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的运用等。

但他们可能对于如何描绘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和动态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动作和表情,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情感。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2.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3.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人美版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其中的绘画技巧。

2.模仿创作:学生模仿教材中的绘画技巧,进行自己的创作。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4.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绘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美版美术一上《第18课妈妈和孩子》教材。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妈妈和孩子的照片或绘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和讨论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常锐伦的人美版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的运用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表达的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模仿教材中的绘画技巧,进行自己的创作。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妈妈和孩子》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

通过欣赏认识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感受世间母爱的伟大。

认识到人与动物都生活在爱中,被妈妈爱是无比的温暖,小朋友同样要珍惜这份爱,要爱自己的妈妈,用爱心对待家里的人、同学、老师、班集体。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让学生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使小朋友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二)难点:学生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

三、教学过程:(一)歌曲《好妈妈》导入师:播放歌曲《好妈妈》”。

生:会唱跟着唱《好妈妈》。

师:为什么说是妈妈好呢?生:具体的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师:导言,揭示课题。

(板书:妈妈和孩子)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孩子对母爱的思考。

(二)授新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想不想看看艺术家们是如何表达母子情的?(播放课件)1、课件出示《母与子》师:请说一说这张画了些什么?为什么叫农民画呢?师:这幅画表现了妈妈和孩子怎样的心情呢?生:欣赏作品对画面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使孩子们了解母亲向往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心情,并初步了解农民画。

2、课件展示图片油画《洗澡》、版画《母亲保护她的儿女》。

师:这两幅作品中两位妈妈的面部表情有什么不同?她们的手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生:《洗澡》中的妈妈面部表情温柔、亲切。

手部手指纤细动作轻柔。

《母亲保护她的儿女》中的妈妈面部表情紧张、坚定,手部粗壮、有力量给人安全感。

师:你能说一说是为什么吗?为什么两幅画中妈妈有这么大的差别?生:一位妈妈是在给孩子洗澡。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基本结构,并能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进行描绘。

-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母爱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家人的情感。

- 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 介绍人物画的基本结构。

- 学习如何用线条和颜色描绘人物。

-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妈妈和孩子的关系。

- 引导学生用美术作品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人物画的基本结构。

- 用线条和颜色描绘人物。

教学难点:- 如何用美术作品表达情感。

- 观察生活,体验母爱。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人物画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新知识学习- 教师介绍人物画的基本结构,讲解用线条和颜色描绘人物的方法。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实践描绘人物。

第三环节:实践操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的作品。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第四环节: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 课题:妈妈和孩子- 1. 人物画的基本结构- 2. 用线条和颜色描绘人物- 3. 用美术作品表达情感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回家后,观察妈妈和孩子的互动,用线条和颜色描绘一幅妈妈和孩子的作品。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描绘,学生能够理解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将掌握描绘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增强对亲情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人物比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妈妈和孩子的身高比例,理解基本的身体比例关系。

2. 人物特征:通过观察和描绘,引导学生关注妈妈和孩子的面部特征、发型、服装等,表现人物的特点。

3. 情感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观察和描绘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难点:理解和掌握人物的比例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绘画表达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教材、PPT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人物的比例和特征。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人物图片,讨论人物的比例关系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

3. 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人物,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4. 实践与创作:学生根据观察和理解,进行绘画实践,创作出妈妈和孩子的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内容:- 人物比例:头、身体、四肢的比例关系- 人物特征:面部特征、发型、服装等- 情感表达:通过绘画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绘画作品。

2.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绘自己的妈妈,创作一幅作品,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家庭、关爱亲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方法。

2. 学习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基本绘画技巧。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画教材、绘画作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投影仪。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2. 讲解:讲解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技巧,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5.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妈妈和孩子2. 板书内容:a. 色彩:温馨、和谐b. 线条:流畅、自然c. 构图:亲密、均衡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妈妈和孩子的绘画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风格和艺术素养的体现。

在《第18课妈妈和孩子》的教学设计中,板书设计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主题,简洁明了,且具有启发性和直观性。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8课妈妈和孩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学习绘画技巧。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表达妈妈和孩子亲情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并将其融入画作中;如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画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绘画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教授绘画技巧。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练习。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观念和绘画技能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主题:家庭观念、绘画技能3. 内容: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绘画技巧、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1. 画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要求融入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

2. 写一篇关于家庭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教授绘画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2. 通过对比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欣赏和分析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

3. 学习使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使用绘画元素表现情感关系。

2. 难点:对比分析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理解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画作样本、绘画材料。

2. 学具:绘画本、铅笔、橡皮、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引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思考。

2. 教学新课: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描绘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

3.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注重表现情感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形象的观察与描绘。

2. 艺术表现手法:线条、色彩等。

3. 亲情、家庭的情感表现。

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观察自己和家人的相处场景,绘画一幅《我和家人》的作品。

2. 选择一位画家,分析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特点,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能理解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3. 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尊重意识得到加强,审美情感得到培养。

4. 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绘画时间和空间,以及是否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价,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5. 在欣赏与评价环节,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关注。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因为它详细描述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步骤和活动,这对于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观察和描绘出妈妈和孩子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家庭的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如观察、描绘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2. 学习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欣赏和分析国内外优秀的人物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4. 开展亲情主题的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观察和描绘出妈妈和孩子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难点: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创新画面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绘画作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温馨的妈妈和孩子的人物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基本技巧学习:讲解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如观察和描绘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3. 欣赏与分析:展示国内外优秀的人物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4. 实践教学:学生分组进行亲情主题的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创新画面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 人物画基本技巧:神态、动作、情感2. 创作要求:运用线条、色彩表现人物,创新画面效果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亲情绘画作品。

2. 写一段关于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本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家庭观念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和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学会与同学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通过绘画表现家庭温馨氛围。

2. 学习简单的构图技巧,运用色彩、线条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方法,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品。

2. 难点: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亲情关系,以及温馨的家庭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油画棒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画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讲解:讲解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方法,包括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

3. 示范:教师示范绘制妈妈和孩子,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比例、动态等。

4.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每组绘制一幅妈妈和孩子的作品,要求表现亲情关系和家庭氛围。

5. 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6.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方法2. 亲情关系的表现3. 家庭氛围的营造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绘制一幅妈妈和孩子的作品,要求体现亲情和家庭氛围。

2. 家长参与评价,填写评价表,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八、课后反思2. 关注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指导学生。

一、导入环节: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家庭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氛围。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教案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1. 欣赏和分析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

2. 运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2. 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色彩和线条。

教学准备:1. 收集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画作。

2. 准备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画作,让学生感受妈妈和孩子的亲情。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 讲解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三、示范(5分钟)1. 示范如何绘画妈妈和孩子,讲解绘画的步骤和技巧。

2.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表现自己心中的妈妈和孩子。

四、学生创作(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张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者自己构思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面。

2.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2. 邀请其他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为妈妈和孩子绘制一张画作,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2. 组织一次以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学生也在绘画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力。

六、教学内容: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欣赏不同艺术家创作的妈妈和孩子主题画作,分析画作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基本比例,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表现人物。

2. 培养学生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绘画,增进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感情。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基本特征。

2. 引导学生用几何形状简化人物,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3. 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2. 增进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人物基本比例的认识:介绍头部、身体、四肢的基本比例,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表现人物。

2. 家庭成员的观察与表现:引导学生观察家庭成员的特点,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3. 绘画实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人物基本比例的掌握。

2. 用几何形状简化人物的表现方法。

3. 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1. 人物比例的准确把握。

2. 用几何形状表现人物的技巧。

3. 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人物画作品、PPT、黑板。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物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家庭成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2. 新知识讲解:介绍人物的基本比例,让学生学会用几何形状表现人物。

3. 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家庭成员的特点,讨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4. 绘画实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知识点:人物基本比例、几何形状表现人物、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要求用几何形状表现人物,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和家庭观念。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基本技巧,如比例、线条、色彩等。

2. 学习表现亲子关系的情感,如关爱、陪伴、互动等。

3. 学习创作方法,如观察、想象、构思、绘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富有亲情关系的画作。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亲子关系的情感,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投影仪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亲子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技巧讲解:讲解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如比例、线条、色彩等。

3. 情感表现讲解:讲解如何表现亲子关系的情感,如关爱、陪伴、互动等。

4. 创作方法讲解:讲解创作方法,如观察、想象、构思、绘制等。

5. 学生创作: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比例线条色彩2. 亲子关系的情感表现关爱陪伴互动3. 创作方法观察想象构思绘制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的画作,要求体现亲子关系的情感。

2. 写一篇关于《我的妈妈》的作文,描述妈妈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家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观。

我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

人美版一年级上册《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

人美版一年级上册《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

人美版一年级上册《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人美版一班级上册《妈妈和孩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命的繁衍里离不开母体的孕育!它的珍贵之处是由于不行重复。

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因此,母子的情感既广泛(每个人都感受得到)又独特(有别于其他感情);本课选取6幅不同表现形式的"母与子'主题的艺术品,来呈现妈妈与孩子的亲情,通过观赏学习活动引导同学熟悉、体会作品多样的表现形式和作品中、生活中的母子之情及妈妈对孩子的爱,使同学在学习中投入情感并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观赏、感受美术的作品多样性与媒体特点,通过观赏活动熟悉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初步学会观看作品的造型、颜色、材质并简洁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母与子'的主题中的情感,对母爱有新的体会并能感受世间母爱的宏大,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力量目标:培育仔细观看,思索,质疑力量及语言表达力量,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及力量。

教学重难点:1、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观看、体会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母子情和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加深对生活中、作品中"母爱'的理解。

2、了解艺术作品中有很多种表达情感的媒材与表现方式。

3、学习观看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颜色、画面情节予以描述、发表自己的感受。

重难点处理方法:1、以嬉戏、故事、观看动画、争论等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2、以争论、相互沟通、讲故事、语言引导、直观视觉材料供应等方法引导同学加深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

3、用开放式、探究的学习方式,鼓舞质疑,有针对性地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课前预备:老师:1、搜集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主题为"母亲和孩子',如音乐,动画片、绘画、工艺品等作品。

2、收集各种美术绘制用具。

3、了解同学现有认知水平,做好课前调查问卷及单亲孩子个别访谈工作。

4、依据教学设计制作课件。

同学:预备妈妈的照片一张课后工作整理:1、课后调查问卷状况的统计2、检查同学在课后、家中是否运用了与本节课有关的学问、内容。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教案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能够画出可爱的妈妈和孩子形象。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如身形、面部表情、衣着等。

2. 学习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妈妈和孩子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学会简单的绘画技巧。

2. 难点: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和孩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如身形、面部表情、衣着等,并展示优秀作品进行分析。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五、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形象的绘画作品,要求表现出情感。

2. 收集有关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画作,下节课进行分享。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3. 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特征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中是否表现出情感。

2. 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妈妈和孩子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才华。

第18课妈妈和孩子(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一年级上册

第18课妈妈和孩子(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一年级上册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成果,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此外,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于如何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关系存在一定难度。这说明这个知识点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着重讲解这个部分,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点。在美术作品中,通过观察发型、服装、表情等,我们可以感受到母爱的温馨和孩子的天真。这些元素是表现家庭亲情的重要手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绘画和剪贴手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以及如何将亲情融入作品中。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形象特点和绘画、剪贴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演示和步骤分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难点
a.形象特点的捕捉: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捕捉和表现人物形象特点是难点。教师需通过实际演示、步骤分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观察、描绘人物形象。
b.绘画与剪贴技能的结合:学生在运用绘画和剪贴技能时,可能难以将两者有效结合。教师应提供具体指导,如如何先绘画后剪贴,以及如何处理剪贴材料与画面的衔接。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强调了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表现美好。从学生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这一主题的认同。然而,我也意识到,要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能力,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
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通过探讨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家庭亲情,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精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精

妈妈和孩子课型:第一课时:欣赏·评述第二课时:造型·表现教学内容: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一学段的第一节属于欣赏·评述类型的课程。

本次课将人文主题和美术的基本知识有机的结合,进行双主题教学。

通过欣赏一些成熟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挖掘妈妈对自己关爱的深层次细节,会议妈妈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一些具体事例,从而使儿童对爱的体会更加深刻和透彻。

学生分析:低幼儿童最初的情感体验来源于家庭,而母亲的感情支持尤为重要,会成为儿童日后社会交往的基础。

在儿童经验的基础上欣赏一些成熟的艺术作品,帮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情感经验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主题联系起来,并产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情感的强烈欲望。

教学思路:把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属于欣赏·评述,是教学的重点;第二课时属于造型·表现,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延伸,意在加深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理解。

加强对人类最贴近的情感“母爱”的关注和理解;了解基础的美术元素和规律,如:线条、形状、色彩、空间等;认识一些二维和三维的创作材料;尝试在创作中融入情感。

教学目标:情感领域: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情感经验与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激发儿童的表现欲望。

认知领域:了解怎样表现由两个人组成的画面,区别人的大与小及性别特征,纠正对人的概念性表现习惯。

能力领域:尝试用美术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准备:准备教材中选用的艺术作品图片;收集和妈妈在一起的照片、妈妈送的礼物、妈妈写的信等;布置教室教学流程: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忆(准备阶段)教师讲述自己和妈妈在一起的难忘经历,引出话题。

请学生讲述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发生的事情,或展示妈妈送给自己的礼物。

二、观(描述阶段)师生共同欣赏一些美术作品。

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你能不能表演一下?发言的主动权尽量交给学生,不要限制学生的观察思路。

人美小学美术一上《第18课妈妈和孩子》word教案1

人美小学美术一上《第18课妈妈和孩子》word教案1

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册第十八课说课稿妈妈和孩子课型:第一课时:欣赏·评述第二课时:造型·表现教学内容: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一学段的第一节属于欣赏·评述类型的课程。

本次课将人文主题和美术的基本知识有机的结合,进行双主题教学。

通过欣赏一些成熟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挖掘妈妈对自己关爱的深层次细节,会议妈妈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一些具体事例,从而使儿童对爱的体会更加深刻和透彻。

学生分析:低幼儿童最初的情感体验来源于家庭,而母亲的感情支持尤为重要,会成为儿童日后社会交往的基础。

在儿童经验的基础上欣赏一些成熟的艺术作品,帮助孩子们把生活中的情感经验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主题联系起来,并产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情感的强烈欲望。

教学思路:把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属于欣赏·评述,是教学的重点;第二课时属于造型·表现,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延伸,意在加深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理解。

加强对人类最贴近的情感“母爱”的关注和理解;了解基础的美术元素和规律,如:线条、形状、色彩、空间等;认识一些二维和三维的创作材料;尝试在创作中融入情感。

教学目标:情感领域: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情感经验与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联系起来,激发儿童的表现欲望。

认知领域:了解怎样表现由两个人组成的画面,区别人的大与小及性别特征,纠正对人的概念性表现习惯。

能力领域:尝试用美术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准备:准备教材中选用的艺术作品图片;收集和妈妈在一起的照片、妈妈送的礼物、妈妈写的信等;布置教室教学流程: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忆(准备阶段)教师讲述自己和妈妈在一起的难忘经历,引出话题。

请学生讲述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发生的事情,或展示妈妈送给自己的礼物。

二、观(描述阶段)师生共同欣赏一些美术作品。

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你能不能表演一下?发言的主动权尽量交给学生,不要限制学生的观察思路。

小学美术人美一年级上册1妈妈和孩子妈妈和孩子

小学美术人美一年级上册1妈妈和孩子妈妈和孩子

妈妈和孩子一、教学目标:1、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大胆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通过欣赏,观察以及交流讨论,掌握人物年龄特征的表现方法。

3、通过本课学习,更加珍惜母爱的温暖,用发自内心的爱去对待家里的人,并能把这种爱传递出去。

二、教学重点:回忆与妈妈在一起的温情时刻,捕捉母子间温馨、快乐、幸福的情景,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教学难点:人物年龄特征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老师:PPT、范画学生:勾线笔、炫彩棒、彩色卡纸。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今天美术课甘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我们先通过几张图片来认识她好吗?但我希望小朋友们和我约定,在我没有问到她是谁以前,谁也不能说出答案,能做到吗?欣赏绘本《我妈妈》片断。

①是位手艺特好的大厨师。

②是一位好心的仙子,我难过时,总能把我变得很开心······师:她是谁呀?生:妈妈!师:妈妈最爱的是谁?生:宝宝、孩子!师:那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来看看妈妈和孩子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新课1、说说“我的妈妈”①师:说起我的妈妈,最难忘的一个记忆就是,在我比你们还小一点的时候,生了一场很严重的病。

住院的时候已经不能自己下床行走了,但小朋友天性就是闲不住,喜欢玩的呀。

所以我的妈妈就背着我天天在医院里转悠,直到我又能够活蹦乱跳。

所以,妈妈背着我的那个动作每当我想起来心里都是充满了爱的。

②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大家分享你和妈妈在一起最温馨最难忘的时刻吗?③PPT展示母子间日常相处的照片。

小结,妈妈不仅是一位无所不能的超人妈妈,更是一位随时陪伴我们身边,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在需要时给我们一个温暖拥抱的最棒的老妈!2、说说“我”①师:妈妈这么爱你们,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那么快乐,那么小朋友们,你们会通过哪些行为表达对妈妈的爱呢?②PPT展示范画的同时也请学生谈谈他们会怎么像妈妈表达爱意,在引导交流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有很多方式都是我们爱着妈妈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妈妈和孩子》
教学目标:
1、应知: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
多样性。

通过欣赏认识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3、通过欣赏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感
受世间母爱的伟大。

认识到人与动物都生活在爱中,被妈妈爱是无比的温暖,小朋友同样要珍惜这份爱,要爱自己的妈妈,用爱心去对待家里的人、同学、老师、班集体。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使小朋友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难点:让小朋友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可发动学生搜集自己与妈妈的照片,小动物母子情方面的图片资料一同欣赏。

教学过程:
1、自由欣赏书上的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你能唱几首有关妈妈的歌吗?
3、选择书中农民画《母与子》、油画《洗澡》、素描《母亲保护她的女儿》、木雕《欢乐柱》几幅
作品中对妈妈脸部的局部描写,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思考,都是表现妈妈,为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张脸?
4、认识作品的表现方法(色彩、造型、材质),你最喜欢哪种形式?说一说理由。

5、找一找这几幅作品中描绘的情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过吗?在什么时候?仔细想一想,你
当时的感受,说一说艺术家表现得好不好?为什么?
6、几幅作品中,妈妈不一样的表情代表了不一样的心情,大家一起猜一猜,每位妈妈心里在想
什么?听老师读一读作品旁的文字介绍,说一说你都喜欢哪位妈妈?
7、这么多艺术家描绘、塑造了妈妈的形象,你认为哪件作品最能体现妈妈对孩子的爱?哪件作
品最有意义(有趣)?哪件作品最漂亮?哪件作品表现的妈妈最像你的妈妈?为什么?
8、请小朋友展示自己小时候和妈妈的照片,仔细看看照片中妈妈的眼睛、表情、动作,与同学
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哪儿最美?(包括:外貌,语言声音,动作等)
9、欣赏书上的作品,假如你是某一幅作品中的孩子,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会对妈妈说什么?
10、艺术家们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来表现妈妈对孩子的爱,你还能说出平时妈妈怎样爱你吗?
给大家讲一讲妈妈爱你的一件小事。

11、生活在妈妈的爱中,我们感到很幸福,我们怎样爱妈妈,也让妈妈幸福呢?请小朋友分组讨
论,看谁的办法最好?
12、画一幅你和妈妈在一起的画,送给妈妈。

13、在课本中选一件最喜爱的作品,回家讲给妈妈听,告诉妈妈“我爱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