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微型课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6篇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6篇案例1:气候类型及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分布。
2. 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3. 能够运用气候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气候类型的划分: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2.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植被茂盛。
- 热带草原气候:高温干湿季分明,草原植被为主。
- 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干燥,沙漠植被为主。
-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雨。
-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 寒带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少。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结合地图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
3. 运用气候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夏天南方比北方热等。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案例2:中国的地理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
2. 掌握中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及其特点。
3.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中国地理现象。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东经73°26'至135°05',北纬18°10'至53°33'。
2. 地形地貌: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3. 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4.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辽河。
5. 主要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纳木错。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结合地图和图片展示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及其特点。
3. 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中国地理现象,如为什么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等。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案例3: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
地理课微教案模板(共14篇)第1篇:初中地理微课地图方向的教案地图方向的判读【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会判读不同地图的方向2、过程和方法:判读不图地图的方向,建立起学生读懂地图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空间思想能力【教学着重】:地图的方向判读【教学难点】:经纬网地图方向的判读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通过学校的平面地图上来描述学校的食堂楼位于教学楼的什么方向呢?要要正确的判断地理事物的方向我们必需要学习地图的另为一次重要的要素——方向【讲解新课】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地图,(插入ppt)在这次地图中我们能够看到有一次方向标,这种有方向标的地图,我们要依据方向标来确定方向,方向标的箭头指示正北方【活动】完成学习卡第一题【讲解新课】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样的一张地图,(插入ppt )在这次地图中我们没有看到方向标而是看到有经纬网,这样的地图我们怎样来确定方向呢?前面的章节我们了解到了经纬线是可以指示方向的,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所以有经纬网的地图了我们要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来确定该地图的方向。
【活动】完成学习卡第二题【难点知识的处理】注意如果经纬网是倾斜时候的处理【新课讲解】如果同学们拿到的地图既没有方向表也没有经纬网,就像我们现在看到这幅地图,(插入ppt)我们怎样来确定方向呢?在这种情况下呢,我们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插入ppt)进一步我们可以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次方向。
【活动】完成学习卡第三题【总结】地图方向的判读,我们就讲完了。
我们来小结一下刚才讲的知识点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定方向既无指向标有无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教学效果的预计】:我要通过简单地图来描述几种确定地图方向的方法。
学习每一种判读方法的时候,插入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
地理微教案模板(精选4篇)_地理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讲解新课】下面我们再来看这样的一张地图,(插入ppt )在这个地图中我们没有看到方向标而是看到有经纬网,这样的地图我们怎样来确定方向呢?前面的章节我们了解到了经纬线是可以指示方向的,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所以有经纬网的地图了我们要依据经纬线指示的方一直确定该地图的方向。 【活动】完成学习卡其次题
3、培训期间,经过培训团队与参训老师的共同点评、指导、打磨,培训结束一周时间内经过个人后期修改、完善,正式录制不超过15分钟的微课,提交到本学科培训团队组建设的qq群,供参训老师共享沟通。培训团队按参训老师总数的10%评出优秀微课,形成精品课例,整个暑期培训结束后,市教化局发文表彰。
三、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总结】地图方向的判读,我们就讲完了。我们来小结一下刚才讲的学问点 有指向标的地图:依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依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定方向
既无指向标有无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教学效果的预料】:我想通过简洁地图来描述几种确定地图方向的方法。学习每一种判读方法的时候,插入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学问点把握。最终的总结可以再一次加起学生对学问点的理解和巩固。 【教学反思】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亲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人类的生产活动总是在肯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也是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深化而不断扩大和加深的。本微课程紧紧围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通过介绍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域分布和影响区位因素,阐述了季风水田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节课,主要是阐述季风水田农业,重点分析这一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条件。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共5篇)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共5篇)第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初中地理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水资源是宝贵的资源,知道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并分析原因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影响及对策教学难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学法指导: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讲述导入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
正因为有了水,地球才成为茫茫宇宙中唯一的生命绿洲。
同时,水对工农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被喻为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如果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也不会有人类社会的一切。
因此,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干旱地区,大有“黄金诚可贵,珠宝价更高,若为淡水故,两者皆可抛”的味道。
二、导学精讲(一)学生自学课本61—63页“水资源与生产生活”部分,思考:1.水资源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地球上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哪几种?我们生活中直接利用的是哪些水?2.联系实际,说说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什么?(二)知识精讲1.呈现课本图3.6“地球上的水”,讲述水资源的存在形式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形式。
2.呈现资料:2002年12月12日,联合国郑重宣布: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在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新世纪,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
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 自然因素: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因素:人口的迅速增长;生态遭到破坏,导致陆地淡水的减少;水资源被污染,造成水质量下降;管理不当,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图片展示,补充说明水资源危机问题)3.我国的水资源现状(过渡问题)(一)阅读课本64—66页“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思考: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什么?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分布不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形成原因是什么?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有什么影响? 4.说说解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措施。
初中地理微型课试讲教案
教案名称:七年级下册《亚洲气候特点》微型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分布。
2.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1. 亚洲气候的特点。
2. 亚洲气候的分布。
教学难点:1. 亚洲气候类型的划分及特点。
2. 亚洲气候分布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亚洲气候分布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亚洲气候分布图,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亚洲气候有哪些特点吗?”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讲解亚洲气候特点(5分钟)1. 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稀少。
2.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全年高温多雨。
3.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燥。
4. 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 季风气候:分布在东亚和南亚,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三、分析亚洲气候分布(3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亚洲气候分布图,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2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亚洲气候的特点和分布。
2. 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1分钟)1. 请学生绘制亚洲气候分布图,标注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2. 请学生总结亚洲气候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亚洲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和分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微课 初中教案
地理微课初中教案1. 课题:《世界气候类型》2. 学段:初中3. 学科:地理4. 课时:1课时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不同的气候类型。
2.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地。
(3)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半岛等地。
(4)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的东南部,如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美国的东南部等地。
(5)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的东部,如中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等地。
(6)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的西部,如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西部等地。
(7)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8)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原和山地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引导学生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即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特征。
3. 展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利用地图,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4. 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
5.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课堂内容: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世界气候类型的认识。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10篇)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10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较大的作用呢?作者分享了10篇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初中地理教学案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篇一【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其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四至点、领土面积,能够估算我国经度差、时区差、纬度差。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邻国、濒临海洋,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4、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优越性,四至点,濒临的海洋。
难点: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地理名称的空间分布。
【知识链接】1、世界政治地图、温度带分布图,时区划分分布图。
2、地理位置:定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
【预习安排】1、仔细阅读教材第1节课正文、图片及阅读活动部分,标记重要知识点;2、通过阅读教材,课前须独立完成教学案。
【前置作业】【学法指导】1、提前预习法(阅读、识图)2、自主学习法(独立完成)3、合作、讨论法(共同探究疑点、难点)【前置作业】1.在右图标出各纬度、温度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
2、中国的地理位置:(东、西、南、北)半球(打√);()洲的'()部,()洋的()岸,是个()的国家;大部分位于()带,少部分在()带,没有()带;3、中国陆地总面积约()平方千米,仅次于()、(),位居世界第()位。
4、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较东()较西()较南()较北()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男依次是(),()直接面临太平洋,我国领海宽度为()海里。
我国陆上邻国以朝鲜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14个陆上邻国为()。
7、6个临海相望的国家()。
2个与我国海岸相邻的国家()。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篇二1、本节课教学方法的典型性,这部分内容不多但原理性强,要求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要到位,强调在新情景下原理的迁移再现使用能力,要求教师不能仅就教材选取的区域案例深挖知识点,落实以前我们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强调的“老八股”知识点,而是要利用这些较经典的区域案例来分析理解该条标准涉及的内容。
初中地理面试微型课教案
初中地理面试微型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 难点:亚洲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了解?”2. 新课讲授:(1) 地形特点:a. 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特点。
b. 分析亚洲的地形类型,如高原、山地、平原等。
c. 讲解亚洲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2) 气候特点:a.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气候多样性。
b. 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如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等。
c. 讲解亚洲气候的成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3) 河流特点:a. 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河流分布。
b. 分析亚洲河流的来源、流向及特点。
c. 讲解亚洲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3. 课堂互动: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4. 总结拓展:强调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环保,保护自然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了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认识到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理微课教学设计7篇
地理微课教学设计7篇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的计划,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地理微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地理微课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认识地球”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也即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又是其中的起首章。
由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和充分利用章首页、设计动手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讨论地球形状的活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教学案例[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进入地理知识殿堂!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合格地球人的考察]:1. 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2. 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3. 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4. 你能用数据说明描述地球的大小吗?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石圆的,引申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同,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同学说的出,有的同学说不出来也没关系,以后我们是要讨论的;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只是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初中地理微课教案
初中地理微课教案《认识地球之水循环》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生能够分析水循环的过程,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之间不断转换,并在地表和地下流动的过程。
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降水、径流、地下径流、冰川融化和冰雪升华。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对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貌和生态等产生重要影响,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壮观水景,如瀑布、河流、湖泊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水体的动态变化。
2. 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在微课中,以动画形式呈现水循环的定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水循环的基本含义。
3. 展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通过微课视频,详细介绍蒸发、降水、径流等水循环环节,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4. 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通过实际案例,如干旱、洪涝等灾害,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5. 互动环节:观看微课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同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对水循环的认识。
6. 总结与反思:微课结束时,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思考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如何保护水资源,维护水循环的平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水循环的概念和主要环节。
2. 学生能够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并能够分析实际案例。
3. 学生对水循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互动环节。
六、教学资源1. 微课视频:制作精美的水循环动画视频。
2. 图片素材:地球上的水体景观图片。
3. 案例资料:干旱、洪涝等灾害案例。
七、教学建议1. 微课观看前,学生可以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
初中地理优秀微课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微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了解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地球表面的比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比例,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地球仪、地图、PPT、微课视频。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微课视频,介绍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海洋和陆地的定义及它们在地球表面的比例。
3. 课堂讲解(10分钟)结合地球仪和地图,详细讲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地球仪和地图上的海陆分布特点。
4.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地球仪和地图上的信息,计算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比例,并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海洋和陆地的作用及保护地球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海陆分布知识,强调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张家庭作业地图,标注出我国的主要海洋和陆地。
2. 写一篇关于海陆分布的短文,阐述海洋和陆地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了解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初中地理微课片段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地理微课片段》
年级:八年级
学科:地理
课时:1课时
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微课片段,使学生掌握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及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地形的分布及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1. 利用微课片段展示我国的地形分布图。
2.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出问题:“你能找出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自主学习(3分钟)
1. 学生根据微课片段和教材,自主学习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及特点。
2. 学生总结各种地形的分布及特点,准备分享。
三、分享与交流(4分钟)
1. 学生分组分享自主学习的结果,讨论各种地形的分布及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地形的分布及特点,强调重点。
四、实践与应用(3分钟)
1. 学生利用微课片段和教材,分析实际问题,如:“我国的地形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2. 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2分钟)
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参与度、分享内容、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走进初中地理微课堂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地理微课堂——走进地理世界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地图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作用2. 地理知识的基本体系3. 地图的使用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地图等地理学具,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地理学科是什么吗?地理学科有哪些作用?”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作用(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如综合性、实践性、空间性等。
2. 讲解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方位判断、天气了解、资源分布等。
3. 举例说明地理学科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
三、地理知识的基本体系(10分钟)1. 教师介绍地理知识的基本体系,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
2. 简要讲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内容,如地形、气候、人口、城市等。
3. 引导学生了解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和特点。
四、地图的使用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地图的种类和作用,如平面图、地形图、卫星图等。
2. 演示如何阅读地图,包括地图比例尺、坐标轴、图例等。
3. 练习:让学生找出一张地图,尝试阅读并解释地图上的信息。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一张家庭所在地的简易地图,包括主要街道、建筑物等。
2. 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走进地理微课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作用和基本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
初中地理《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意》教育教学微案例
初中地理《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意》教育教学微案例初中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意思维能力,以下是一个教育教学微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意。
案例目标通过本案例,学生将能够:- 理解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提高地理创意思维;- 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兴趣使用多媒体、实物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地理元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老师也可以分享一些有趣的地理事实,增加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关注。
2. 鼓励探索研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式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自由探索和思考,发现地理知识中的奥秘和问题。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答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科技手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和使用地图应用等工具来深入了解各地的地理特点、地质现象等。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利用科技解决问题和展示创意的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设置小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一些地理项目,如制作地理展板、设计地理主题活动等。
在项目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分工合作,并共同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举办地理创意竞赛组织地理创意竞赛,设立奖励和荣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展示自己的地理创意。
可以设立不同的赛项,如地理故事创作、地理模型制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研究动力。
教学评价通过案例的教学实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研究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展示他们的地理创意作品,并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创意思路和设计过程;- 思维导图评估:让学生制作地理创意思维导图,评估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创意思考能力;- 集体讨论评估:组织集体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创意,通过讨论评估他们的合作技巧和沟通能力。
初中地理微型课教学案例
微课堂教学设计《地球的运动——自转》陈建新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探究学习【活动指导】换一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会看到什么呢?请小组合作,组长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其他同学分别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进行观察,注意绕转中心和绕转方向。
【绘图指导】把你从南极和北极观察到的地球自转中心和方向绘制出来。
【总结点拔】在南极上空和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都是一个点,但方向是截然不同的,北极上空是逆时针,南极上空是顺时针,简单说就是“北逆南顺”。
【小组合作】小组长操作地球仪,其他成员进行观察并且在纸上将自己观察到的绕转中心和绕转方向绘制出来。
【黑板展示】个别学生在黑板上绘制观北极点为中心和以南极点为中心,地球的自转方向。
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保证每一个成员观的观察机会,初步探讨将形象的地球仪演示变以成示意的简图绘制。
通过老师的“精讲点拔”和黑板绘制展示,使80%以上的学生掌握北极上空及南极上空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昼夜更替【视频播放】透明球体和不透明球体在光照情况下的区别。
【问题设置】地球和实验中的哪个球体比较相似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当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时,会产生什么现象?【总结点拔】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的球体,朝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是黑夜。
【观察思考】认真观看视频播放,并且思考问题。
【问题解答】多人回答组成标准答案。
通过比对观察,使全体学生明确地球不发光、不透明的性质。
通过4—5的回答,让90%以上的学生明确昼夜的形成。
三、板书设计中心方向周期地球自转昼夜更替。
七年级地理微型课教案范文
七年级地理微型课教案范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地理微型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地理微型课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2. 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 重点1.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 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教学方法讨论法、对比分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展示:缺水图片师:看到这些资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生:人们的生活、生产离不开水,没有水,人类就很难生存师:水是生命之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中国水资源[板书] 中国水资源师:我国水资源总量2.8亿立方米,位于世界第四位,可谓“丰水国”,但是,我国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说:中国是个缺水的国家。
这是不是矛盾了呢?转折:要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首先来看它的分布。
[板书]一、水资源分布特点[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师:我国降水量分布有什么特点生: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展示]《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师: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如何?生: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板书]1、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师:那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多少与降水有什么关系?生:降水多的地方,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水资源短缺。
[投影]练习:找出以下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地区水资源状况海南岛横断山脉辽东半岛东北平原西部塔里木盆地[投影] “阅读”——目前,我国660座城市中就有2/3缺水,有110座左右是严重缺水。
地理微型课教案(文档7篇)
地理微型课教案(文档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地理微型课教案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地理微型课第一篇【摘要】:正所谓地理微型课, 就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以此来展示地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教学素养。
从时间上看, 一般为15分钟~20分钟; 从内容上看, 一般只安排一个知识点的讲授; 从对象上看, 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地调一队子弟学校;【关键词】:微型课地理课堂教学地理教师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板书时间教学手段重点内容分钟【分类号】:G633.55【DOI 】:CNKI:SUN:ZDCK.0.2009-07-026【正文快照】:所谓地理微型课,就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常规地理课堂教学,以此来展示地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教学素养。
从时间上看,一般为巧分钟一20分钟; 从内容上看,一般只安排一个知识点的讲授; 从对象上看,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
地理微型课注重的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处理和应用,它张海果老师的解释:微型课就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
微型课上课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其中15分钟用于上课,5分钟用于答辩评委的现场提问;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教学形式简单,一般没有学生,只是面对评委授课;教学性质上,具有甄别评估功能。
微型课现场抽取课题,在规定时间内(1小时)现场备课,现场授课。
微型课属于“经济实用”型课,它对教学场地等要求不多,能够在有限的简短时间内,对众多人员的教学能力分别作出甄别与评估,为教师招聘、资格认定、能力评估等工作提供较为快捷实用的可靠依据。
这个解释言简意赅。
但是具体的时间要求和我们的有些区别。
学生的答语我想一般不用教师来具体的描述,课堂训练环节这个应该是必须有的啊,整个微型课的思路其实主要是体现教师的理念以及教师的一些具体技能等。
因此,讲练结合这是知识掌握的必要环节,设计及实施过程是必须的。
初中地理教学微教案
教案题目:七年级下册《气候的影响因素》微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2. 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气候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气候特点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气候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询问学生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2.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气候知识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地球仪,介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如赤道地区气候炎热,两极地区气候寒冷。
2. 介绍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如沿海地区气候温和,内陆地区气候干燥。
3. 介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高山地区气候寒冷,盆地地区气候温暖。
4. 介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如暖流使沿岸地区气候温暖,寒流使沿岸地区气候寒冷。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形成的原因。
2. 分析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形成的原因。
3. 学生分享自己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气候影响因素。
2. 强调气候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一幅展示气候影响因素的思维导图。
2. 观察身边的气候变化,记录下来并分析其原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气候现象,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等教具,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微型课教案
地理微型课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世界的奥秘——地理微型课教学目标:1. 通过地理微型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3. 学习如何使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工具获取信息;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教学重点:1.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使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工具获取信息。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电脑、投影仪等);2. 地理教材和地图资料;3.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例如旅行、天气等;2. 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好奇心,例如提问:“你知道地理学科是研究什么的吗?”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构成、地球表面的特征、人类活动与环境等;2. 讲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例如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保护环境和解决问题等。
三、地理工具的使用(15分钟)1. 介绍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例如表示地球表面特征、定位和导航等;2. 演示如何使用地图获取信息,例如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寻找目的地等;3. 引导学生使用地图练习,例如找到指定地点、规划旅行路线等。
四、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理主题(如气候、地形等);2. 引导学生使用地理工具(地图、互联网等)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讨论和分享;3.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何规划一次旅行、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等;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地理实地考察或实验,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体验;2. 指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项目,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推荐相关地理学科的书籍、电影或网站资源,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堂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一一自转》陈建新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活动指导】换一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会
看到什么呢?请小组合作,组长利用地球仪
演示地球自转,其他同学分别从北极上空和
南极上空进行观察,注意绕转中心和绕转方
向。
【绘图指导】把你从南极和北极观察到的地
球自转中心和方向绘制出来。
【总结点拔】在南极上空和北极上空观察到
的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都是一个点,但方
向是截然不同的,北极上空是逆时针,南极
上空是顺时针,简单说就是“北逆南顺”。
二、昼夜更替
【视频播放】透明球体和不透明球体在
光照情况下的区别。
【问题设置】地球和实验中的哪个球体
比较相似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当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时,会产生什么现
象?
【总结点拔】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
的的球体,朝向太阳
的一面是白天,背向
太阳的是黑夜。
学生活动评价
【小组合作】小组长操通过小组成员的
作地球仪,其他成员进互帮互助,保证
行观察并且在纸上将自每一个成员观的
己观察到的绕转中心和观察机会,初步
绕转方向绘制出来。
探讨将形象的地
球仪演示变以成
【黑板展示】个别学生示意的简图绘
在黑板上绘制观北极点制。
为中心和以南极点为中通过老师的“精
心,地球的自转方向。
讲点拔”和黑板绘制
展示,使80% 以上的
学生掌握北极上空及
南极上空地球的自转
方向。
【观察思考】认真观看视
频播放,并且思考问题。
【问题解答】多人回答
组成标准答案。
通过比对观察,
使全体学生明确地
球不发光、不透明
的性质。
通过4 —5的回
答,让90%^上的学
生明确昼夜的形
成。
三、板书设计
中心
方向
地球自转- 周期>昼夜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