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合集下载

解放战争中的华东装甲兵

解放战争中的华东装甲兵

解放战争中的华东装甲兵整编第26师和第1快速纵队的覆灭1947年1月2日晚,山东、华中野战军集中27个团的兵力进行鲁南战役,突然对部署在西起峄县以东之傅山口,东至卞庄的峄(县)临(沂)公路两侧,首尾长达25公里的国民党军整编第26师和第1快速纵队发起攻击。

国民党军对山东、华中野战军的行动事先毫无察觉,整编第26师师长马励武正在远离部队20余公里的峄县后方师司令部参加元旦晚会过新年,观看京剧团演出的《风波亭》,所部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

当晚,由第8师、第9师、第10师、滨海警备旅和第4师第10团组成右纵队各部分别攻占26师驻区北侧的平山、石城崮、青山、凤凰山、尚岩各警戒阵地,歼灭守军4个多营,直逼该师的主阵地及指挥中枢马家庄。

同时,占领了峄〔县)临(沂)公路上的傅山口、四马寨要点,切断了整编第26师西撤与峄、枣国民党军东援的道路。

左纵队的第1纵队主力包围了卞庄。

第1师由鲁坊向西穿插,至3日上午,占领洪山镇、横山、兰陵一线,构筑阻援阵地,割裂了整编第26师与整编第33军的联系。

至此,野战军已经完全达成了对整编第26师的战役合围和部分战术分割。

由于野战军行动迅速突然,国民党军猝不及防,陷入被动之中。

1月3日起,野战军全力压缩包围圈,逐点攻歼守军。

下午,据守卞庄、向城的第169旅505团、506团向西南方向收缩,在突围过程中大部就歼于野外。

余部退入马家庄和张家桥以南地区。

野战军趁国民党军收缩之机展开全面攻击。

当夜,右纵队第8师攻克马家庄,歼灭整编第26师师部及直属队,守军在失去指挥后陷入了更大的混乱。

第9师加强第4师第10团激战整夜,全歼据守太子堂的第44旅。

滨海警备旅攻占杨家桥,歼敌一部。

战至4日晨,整编第26师已大部被歼,其残部与第1快速纵队被解放军压缩、包围在卞庄西南的陈家桥、作字沟狭窄地域内。

从4日早晨起,天低云暗,国民党军飞机无法起飞为地面部队提供。

天又时雨时雪,道路泥泞难行,加上地方武装和民兵破坏了贾头以西的主要道路,在桥梁附近设置了雷区,挖了反坦壕,使国民党军坦克、车辆、大口径火炮等重装备行动遇到严重困难,行动极为受限。

解放战争中的东北装甲兵

解放战争中的东北装甲兵

解放战争中的东北装甲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对装甲兵的建设与发展历来极为重视。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从留苏人员中抽调一批骨干到苏联东方大学军事训练队坦克专业技术班学习;抗日战争初期,更是明确地提出组建现代化机械兵团的任务,并于1936年6月1日在延安成立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摩托学校,任命刘鼎为校长,主要开设了装甲和航空两个专业,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学习特种兵知识,培养技术骨干;1937年7月,中共中央派陈云到新疆,与盛世才的部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撤消红四方面军西路军番号,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新疆总支队,主要任务是学习特种兵技术。

总支队一大队第4排编设为装甲排,学习装甲车、火炮、轻重机枪和战术。

中共中央抽调留苏人员在东方大学学习、成立延安摩托学校和组建新疆总支队,为筹建装甲兵部队储备了人才,其中很多人成为后来人民装甲兵的领导骨干。

在苏联学习过的许光达首任装甲兵司令员,孙三、刘大祥首任东北坦克大队大队长和副大队长,李国华首任战车师第二副师长兼教导团团长,延安摩托学校毕业的林彬成为装甲兵副司令员,在新疆总支队学习过的王崇国首任华东坦克队队长,李志明、李春林、冯家数等在装甲兵部队或机关都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

由于缺乏必要装备,抗日战争时期未能组建坦克部队。

东北坦克大队诞生1945年8月侵华日军投降后,在东北地区遗弃了一批重武器装备和器材。

我军进入东北的部队立即着手收集日军遗弃的装备,组建自己的坦克部队。

1945年9月,延安炮兵学校奉命开赴东北,朱瑞校长在大队以上干部会议上传达了中央军委的重要指示:“在东北边境地区和铁路沿线各战略要点,日寇遗弃了大批的火炮和坦克、装甲车,我们炮兵部队必须乘此机会壮大起来,并着手建立人民的坦克部队,实现人民军队多年来的愿望。

”经过长途跋涉,炮校于11月中旬抵达东北。

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在接见时指出:自己动手,武装自己。

11月1日,中央军委电示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员林彪,第一政治委员彭真并炮兵学校校长朱瑞,政治委员邱创成,要他们派出得力干部接收保管日军在沈阳的技术兵种学校,并注意搜集飞机、坦克和大炮。

十大将资历表

十大将资历表

开国十大将前一段时间和朋友吃饭,不知怎么聊到开国大将,朋友们说的是一塌糊涂,我也没记全,只记得第一将粟裕、黄埔三杰之陈赓、海军司令肖劲光、政工干部谭政、装甲兵司令许光达。

说起来挺惭愧的,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有些人和事都忘记了。

网络时代,信息随手可查,可却不愿动手,多年以后的人们是不是连建国的主席和总理都忘了。

人无完人,他们或许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多了解一些历史还是很有意义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于是用了几天时间,在网上搜集信息,编辑在excel表格里,现将其附到后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现将注意到的问题归纳如下:一、十人中出生于湖南的居多,有五人,占一半,他们是:粟裕、陈赓、谭政、许光达、肖劲光。

湖北有三人:徐海东、黄克诚、王树声。

二、除张云逸1892年出生,其余九人年龄接近,均在1900-1907之间,见下表:姓名张云逸徐海东黄克诚肖劲光陈赓王树声谭政罗瑞卿粟裕许光达籍贯广东文昌湖北大悟湖北永兴湖南长沙湖南湘乡湖北麻城湖南湘乡四川南充湖南怀化湖南长沙出生时间1892 1900 1902 1903 1903 1905 1906 1906 1907 1908去世时间1974 1970 1986 1989 1961 1974 1988 1978 1984 1969享年82 70 84 86 58 69 82 72 77 61陈赓和谭政一同就读于七星桥私塾。

三、在八路军和1941年“皖南事变”时,都做到高级将领。

姓名张云逸徐海东黄克诚肖劲光陈赓王树声谭政罗瑞卿粟裕许光达职务新四军副军长115师344旅旅长115师344旅政委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兼政委肖劲光129师386旅旅长太行军区副司令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120师第二独立旅旅长注:1、陕甘宁留守兵团是八路军所属部队。

相当于旅的建制。

2、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弻时,副主任邓小平,1938年邓小平调129师任政委后,任命傅钟、谭政为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四位兵团级干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四位兵团级干部

《党史博采》│2020第05期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兵团级干部的授衔情况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就摆上了议事日程。

1951年2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全军所有干部均评定个人级别,为今后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初步基础。

并规定应以“德”“才”“资”的标准衡量干部现任职务,来确定其等级。

1952年3月14日,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在《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中确定军队干部级别分9等21级。

其中,兵团级干部被列为第三等,分为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三个级别。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指出以军队级别为主要依据,参照编制军衔确定军官军衔:“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副兵团级、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

根据上述指示和规定,在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时,36名正兵团级干部有2人被授予大将军衔,33人被授予上将军衔,1人被授予中将军衔;42名副兵团级干部有19人被授予上将军衔,22人被授予中将军衔,1人被授予少将军衔;57名准兵团级干部有1人被授予上《党史博采》│2020第05将军衔,53人被授予中将军衔,3人被授予少将军衔。

对于到底是哪几位兵团级干部在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时被授予少将军衔,也有不同的版本。

笔者经反复核对各种权威性资料,确认是贺晋年、解方、段苏权、陈沂四位兵团级干部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

副兵团级少将贺晋年贺晋年,1910年10月生,陕西子长人。

192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国民党军队开展兵运工作。

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贺晋年是陕北红军的创建人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副大队长、一支队政治委员、总指挥部参谋长、总指挥,红军团长、师长、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为开辟和巩固陕北革命根据地,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贺晋年也是陕北红军中为数不多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担任过军级主官的干部之一。

建国初十大将军

建国初十大将军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 令员、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前后,其历任天津市委书记、湖南省委书记、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位。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因直言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被诬陷为“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而被撤职受迫害。 “文革”后复出,任中纪委书记等。1986年,黄克诚在 北京去世
萧劲光(1903年1月4日-1989年3月29日),曾用名萧 玉成,中国湖南长沙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农红军 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 放军大将。 萧劲光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 此后在红十一军、红五军团、红七军团等担任政委职位, 并跟随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在陕北担任红二十九军军 长、中央军委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
谭政(1906年6月14日-1988年11月6日),原名谭世铭, 号举安。湖南湘乡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 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谭政早年参加秋收起义,并在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红十 二军、红二十二军等部队指挥领导政治工作。后跟随红军 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后在陕北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 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位。第二 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政治部 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担任第四野战军第三政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位。后 被诬陷为“谭政反党宗派集团”首要分子,遭监禁。文化 大革命后担任中央军委顾问等。1988年,于北京逝世。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员兼 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一前线指挥部司令员、12兵团司令 员,指挥四保临江、长春围困战、衡宝战役等。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以及主持海军发展方针。

志愿军参战将领

志愿军参战将领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将领名单一、第一次战役序列(1950年10月19日——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彭德怀(兼)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副政治委员:邓华(兼)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炮兵司令部司令员:万毅政治委员:邱创成副司令员:匡裕民参谋长:匡裕民(兼) 政治部主任:吴涛政治部副主任:李俭珠第13兵团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邓华(兼) 副司令员:洪学智韩先楚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第38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参谋长:管松涛政治部主任:吴岱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第40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宁贤文政治部主任:李伯秋第42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副政委:郭成柱参谋长: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第50军(1950年10月26日入朝)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何运洪副参谋长:李佐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第66军(1950年10月27日入朝)军长:肖新槐政治委员:王紫峰副军长:陈仿仁副政委:张连奎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政治部副主任:罗亦径二、第二、三次战役序列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彭德怀(兼)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副政委:邓华(兼) 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炮兵司令部司令员:万毅政治委员:邱创成副司令员:匡裕民政治部主任:吴涛政治部副主任:李俭珠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5、6、8团) 主任:陈正峰铁道兵(1950年11月入朝,辖铁1师及直属桥梁团、直属独立团)副司令员:李寿轩指挥部部长:张明远政治委员:杜者衡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参谋长:管松涛政治部主任:吴岱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副军长:谭友林副政委:李雪三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主任:李雪三政治部副主任:贺大增第40军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宁贤文政治部主任:李伯秋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副政委:郭成柱参谋长: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第50军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何运洪副参谋长:李佐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第66军军长:肖新槐政委:王紫峰副军长:陈仿仁副政委:张连奎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政治部副主任:罗亦径第9兵团(二次战役后,进行休整,未参加第三次战役)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宋时轮(兼) 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曾甦元第20军(1950年11月10日入朝)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 副军长:廖政国副政委:谭右铭参谋长:俞炳辉政治部主任:邱相田第26军(1950年11月19日入朝)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参谋长:冯鼎山_E第27军(1950年11月12日入朝)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詹大南副政委:曾如清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三、第四次战役序列(1951年1月27日—4月21日)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彭德怀(兼)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副政委:邓华(兼) 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炮兵指挥部主任:匡裕民副参谋长:贾克装甲兵指挥部主任:黄鹄显副主任:罗杰政治部主任:毛鹏飞副参谋长:李自群工兵指挥所主任:陈正峰副主任:苏旺参谋长:马骏驰空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刘震副司令员:王连(朝方) 常乾坤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前线后勤指挥部部长:周纯全副部长:张明远副政治委员:杜者衡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参谋长: 管松涛政治部主任: 吴岱政治部副主任: 王树君第39军军长: 吴信泉政治委员: 徐斌洲副军长:谭友林副政委:李雪三参谋长:吴国璋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兼) 石瑛第40军军长: 温玉成政治委员: 袁升平参谋长:宁贤文政治部主任:李伯秋第42军军长: 吴瑞林政治委员: 周彪副军长: 胡继成副政委: 郭成柱参谋长: 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第50军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何运洪副参谋长:李佐第66军军长:肖新槐政治委员:王紫峰副军长:陈仿仁副政委:张连奎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政治部副主任:罗亦径第47军军长:曹里怀政治委员:李人林副军长:刘贤权政治部主任:陈发洪副参谋长:蒋克诚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第3兵团司令员、政委:陈赓(兼) 副司令员:王近山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副参谋长:李懋之政治委员:李冠元第12军军长:曾绍山副军长:肖永银副政委:李震参谋长:肖永银(兼) 政治部主任:李开湘副参谋长:贺光华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副军长:周发田参谋长:张蕴钰政治部主任:车敏樵第60军军长:韦杰政治委员:袁子钦副军长:查玉升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葛晏春郑维山参谋长:郑维山(兼) 政治部主任:陈先瑞副参谋长:康博缨第63军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副政委: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 副参谋长:马万钟第64军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副军长:唐子安副政委:黄文明参谋长:马卫华第65军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参谋长:阮平政治部主任:陈宜贵第9兵团司令员、政委:宋时轮(兼) 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曾甦元第20军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副军长:廖政国副政委:谭右铭参谋长:俞炳辉余光茂政治部主任:邱相田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参谋长:冯鼎山政治部主任:王直政治部副主任:曹普南第27军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詹大南副政委:曾如清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四、第五次战役序列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彭德怀(兼)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副政委:邓华(兼) 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炮兵指挥部主任:匡裕民副参谋长:贾克装甲兵指挥部主任:黄鹄显副主任:罗杰政治部主任:毛鹏飞副参谋长:李自群工兵指挥所主任:陈正峰副主任:苏旺参谋长:马骏驰铁道兵指挥所主任:李寿轩副政委:崔田民空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刘震副司令员:王连(朝方) 常乾坤参谋长:沈启贤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兼)政治委员:周纯全副司令员:张明远副政委:杜者衡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王良太参谋长: 王良太(兼) 政治部主任: 吴岱政治部副主任: 王树君第39军军长: 吴信泉政治委员: 徐斌洲副军长:谭友林副政委:李雪三参谋长:吴国璋政治部主任:石瑛第40军军长: 温玉成政治委员: 袁升平参谋长: 宁贤文政治部主任:李伯秋第42军军长: 吴瑞林政治委员: 周彪副军长: 胡继成副政委: 郭成柱参谋长: 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第47军军长:曹里怀政治委员:李人林副军长:刘贤权政治部主任:陈发洪副参谋长:蒋克诚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第3兵团司令员、政委:陈赓(兼) 副司令员:王近山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副参谋长:李懋之第12军军长:曾绍山副军长:肖永银副政委:李震参谋长:肖永银(兼) 政治部主任:李开湘副参谋长:贺光华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副军长:周发田参谋长:张蕴钰政治部主任:车敏樵第60军军长:韦杰政治委员:袁子钦副军长:查玉升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宋时轮(兼) 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曾甦元第20军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 副军长:廖政国副政委:谭右铭参谋长:俞炳辉余光茂政治部主任:邱相田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参谋长:冯鼎山政治部主任:王直第27军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詹大南副政委:曾如清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葛晏春郑维山参谋长:郑维山(兼) 政治部主任:陈先瑞副参谋长:康博缨第63军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副政委: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 副参谋长:马万钟第64军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副军长:唐子安参谋长:马卫华政治部主任:袁佩爵第65军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参谋长:阮平政治部主任:陈宜贵五、一九五一年夏、秋季防御作战序列(1951年6月11日——12月3日)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彭德怀(兼)第一副司令员:邓华第二副司令员:陈赓第三副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韩先楚副政委:邓华(兼) 甘泗淇参谋长:解方张文舟(代)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兼) 副参谋长:王政柱张文舟(代) 政治部副主任:杜平炮兵指挥部主任:匡裕民副参谋长:贾克装甲兵指挥部主任:黄鹄显副主任:罗杰政治部主任:毛鹏飞副参谋长:李自群空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刘震副司令员:王连(朝方) 常乾坤参谋长:沈启贤副参谋长:李如海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冲击指挥所司令员:徐德操政治委员:吴富善副司令员:李阔(朝方) 参谋长:油江黄炜华轰炸指挥所司令员:聂凤智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贺晋年(兼) 政治委员:张明远(兼)副司令员:刘居英南学龙(朝方) 金黄一(朝方) 李寿轩叶林副政治委员:崔田民苏尚贤(朝方) 政治部副主任:陈力军管局局长:刘居英(兼) 副局长:金黄一(兼)运输局局长:周克副局长:金在贤(朝方)抢修指挥局局长:李寿轩(兼) 副局长:彭敏权泽(朝方)后方勤务司令员:洪学智政治委员:周纯全副司令员:张明远副政委:杜者衡政治部主任:漆远渥直属军第38军军长:梁兴初江拥辉(代) 政治委员: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参谋长: 王良太(兼) 政治部主任: 吴岱第39军军长: 吴信泉政治委员: 徐斌洲李雪三副军长: 张竭诚吴国璋副政委:贺大增参谋长:张竭诚(兼)政治部主任: 石瑛政治部副主任:李少元第40军军长: 温玉成政治委员: 袁升平副军长:邓岳徐国夫参谋长: 邓岳(兼)政治部主任: 李伯秋副参谋长:叶荫廷第42军军长: 吴瑞林政治委员: 周彪副军长: 胡继成副政委: 郭成柱参谋长: 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第47军军长:曹里怀政治委员:李人林副军长:刘贤权政治部主任:陈发洪副参谋长:蒋克诚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第50军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何运洪副参谋长:李佐政治部副主任:梓桢西海岸防御指挥所司令员:韩先楚第3兵团司令员、政委:陈赓(兼) 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副参谋长:李懋之第12军军长:曾绍山副军长:肖永银副政委:李震参谋长:肖永银(兼) 政治部主任:李开湘副参谋长:贺光华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副军长:周发田第15军参谋长:张蕴钰政治部主任:车敏樵第60军军长:韦杰政治委员:袁子钦副军长:查玉升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宋时轮(兼) 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第20军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 副军长:廖政国副政委:谭右铭参谋长:俞炳辉余光茂政治部主任:邱相田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参谋长:冯鼎山政治部主任:王直第27军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詹大南副政委:曾如清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郑维山参谋长:郑维山(兼) 政治部主任:陈先瑞副参谋长:康博缨第63军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副政委: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 副参谋长:马万钟第64军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参谋长:马卫华政治部主任:袁佩爵第65军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参谋长:阮平政治部主任:陈宜贵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副政委:张南生参谋长:肖文玖政治部主任:张南生(兼) 副参谋长:邱蔚赵冠英第67军军长:李湘(代)政治委员:旷伏兆副军长:李水清刘儒林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钟华农副参谋长:张西帆第68军军长:陈仿仁政治委员:李呈瑞(代) 副军长:宋玉林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提第23兵团司令员:董其武政治委员:高克林副司令员:姚吉吉政治部主任:裴周玉第36军军长:张迈春王建业(代) 政治委员:康建民副军长:张惠源参谋长:樊折桂政治部主任:李远副参谋长:李骥程第37军军长:张世珍政治委员:帅荣副军长:卫景林冯梓政治部主任:张逊之副参谋长:王元钦六、一九五二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与反轰炸、反细菌战序列(1952年12月——1952年8月)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彭德怀(兼)第一副司令员:邓华第二副司令员:陈赓第三副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韩先楚副政委:邓华(兼) 甘泗淇参谋长:解方张文舟(代)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兼) 副参谋长:王政柱张文舟(代) 政治部副主任:杜平军管局(总局下设熙川分局、定州分局、新成川分局、平壤分局、高原分局) 局长:刘居英(兼) 抢修指挥所司令员:彭敏副司令员:权泽(朝方)高炮指挥所司令员:吴昌炽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政治委员:周纯全副司令员:张明远副政委:杜者衡政治部主任:漆远渥工兵指挥所副主任:苏旺第38军军长:梁兴初江拥辉(代) 政治委员: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王良太参谋长: 王良太(兼) 政治部主任: 吴岱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第39军军长: 吴信泉政治委员:李雪三副军长: 张竭诚副政委:贺大增参谋长:张竭诚(兼)政治部主任: 石瑛副参谋长:匡斌政治部副主任:李少元南静之第40军军长: 温玉成政治委员: 袁升平副军长:邓岳徐国夫参谋长: 邓岳(兼)政治部主任: 李伯秋副参谋长:叶荫廷第42军军长: 吴瑞林政治委员: 周彪副军长: 胡继成副政委: 郭成柱参谋长: 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第47军军长:曹里怀政治委员:李人林副军长:刘贤权政治部主任:陈发洪副参谋长:蒋克诚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第50军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何运洪副参谋长:李佐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西海岸防御指挥所司令员韩先楚第3兵团司令员、政委:陈赓(兼) 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副参谋长:李懋之第12军军长:曾绍山副军长:肖永银副政委:李震参谋长:肖永银(兼) 政治部主任:李开湘副参谋长:贺光华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副军长:周发田参谋长:张蕴钰政治部主任:车敏樵第60军军长:韦杰政治委员:袁子钦副军长:查玉升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宋时轮(兼) 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第20军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 副军长:廖政国副政委:谭右铭参谋长:俞炳辉余光茂政治部主任:邱相田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参谋长:冯鼎山政治部主任:王直政治部副主任:曹普南第27军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詹大南副政委:曾如清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郑维山第63军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副政委: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 副参谋长:马万钟第64军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参谋长:马卫华政治部主任:袁佩爵第65军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参谋长:阮平政治部主任:陈宜贵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副政委:张南生参谋长:肖文玖政治部主任:张南生(兼) 副参谋长:邱蔚赵冠英第67军军长:李湘(代)政治委员:旷伏兆副军长:李水清刘儒林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钟华农副参谋长:张西帆第68军军长:陈仿仁政治委员:李呈瑞副军长:宋玉林副政委:李致远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提炮兵指挥部主任:匡裕民副参谋长:贾克装甲兵指挥主任:黄鹄显副主任:罗杰政治部主任:毛鹏飞副参谋长:李自群空军联合司令:刘震政治委员:周赤萍(兼) 副司令员:王连常乾坤参谋长:黄炜华何振亚副参谋长:李如海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空军第3军军长:曾国华副军长:邓东哲副政治委员:栗在山参谋长:蔡永政治部主任:邱子明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1951年12月成立)司令员:刘居英政治委员:刘居英(兼) 副司令员:李寿轩副司令员:金黄一(朝方) 副政治委员:崔田民。

贺晋年——解放军高级将领

贺晋年——解放军高级将领

贺晋年——解放军高级将领贺晋年介绍中文名:贺晋年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出生日期:1910年10月1日逝世日期:2003年5月11日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毕业院校:红军大学,中央党校,军事学院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陕北红军创建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代表作品:将军竹---贺晋年画集,深山剿匪记(贺晋年回忆录) 军衔:少将主要成就:领导建设辽沈战役纪念馆贺晋年(1910.10~2003.05),男,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贺家湾人,陕北红军创建人之一,原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正大军区职待遇)。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在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3年5月11日7时3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简介编辑军委装甲兵原副司令员(正大军区职待遇)。

贺晋年同志是陕西省子长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他是陕北红军创建人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副大队长、一支队政委、总指挥部参谋长、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长、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开辟和巩固陕北革命根据地,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团长、旅长兼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了固守黄河防线、反国民党顽固派磨擦滋扰的斗争和大生产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兵团副司令员兼军长、江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赣西南军区司令员等职。

他创建了我军第一支骑兵纵队和第十一纵队,率部参加了东北夏季攻势、冬季攻势和辽沈、平津、解放江南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同时兼任防空、卫戍、装甲兵部队司令员和中朝联合铁道运输指挥部司令员,为东北军区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功勋。

许光达个人素质鉴赏

许光达个人素质鉴赏

许光达大将简介1908年出生,原名许德华。

湖南省长沙市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见习排长,同年在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任排长、代理连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参谋长,第十七师政治委员、师长,红三军第八师二十二团团长、八师师长,红三军第二十五团团长。

1932年赴苏联,先后入国际列宁主义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37年回国。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中央情报部一室主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八路军一二O师独立第二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军长,第二兵团司令员。

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

许光达个人素质分解一、政治素质1926年春,许光达奔赴广州,考进黄埔军校新生第二团,经3个月入伍训练后,编入该校第五期炮科十一大队,攻读炮兵专业。

就这样,经历了10年寒窗苦读的许光达投笔从戎,走上了赤胆报国的正义之路,并为之奋斗终身。

这时候,中国革命正处紧要关头,每个共产党员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军校对跨党学员进行重新登记时,许光达毫不犹豫地写下“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

随后,许光达参加了南昌起义南下部队。

在三河坝战斗中,已担任起义军连长的他身负重伤,被迫离开了部队。

伤好后,他历尽艰辛,苦苦寻觅失散了的党组织和部队。

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王明取得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执行一条比李立三更“左”的“左”倾路线。

夏曦作为王明路线的执行者来到了红二军团。

首先他改组了党的领导机关,成立了以他为首的湘鄂西中央分局和军委分会,将红二军团缩编为红3军,不久夏曦又武断地取消了红3军的番号,将部队缩编为5个大团。

解放军大将许光达生平简介

解放军大将许光达生平简介

解放军大将许光达生平简介许光达(1908年11月19日-1969年6月3日),原名许德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大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解放军大将许光达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许光达生平简介许光达(1908.11.19~1969.06.03),军事家。

原名许德华,1908年11月19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山市萝卜冲。

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

1927年5月编入中央独立师,参加了武汉卫戍司令叶挺将军领导的反击军阀夏斗寅叛军的作战。

8月,在江西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

1929年10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先后任军参谋长,第17师政治委员和师长等职。

参与开辟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多次率部参加反"围剿"作战。

1932年春身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

在苏联期间,曾入国际列宁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

1941年 1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

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初期,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

1947年8月,率3纵队西渡黄河,参加了沙家店、延(川)清(涧)、宜川等战役,1949年7月任第2兵团司令员,在围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主力的扶眉战役中,率部迂回敌后,断敌退路,为保证战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

继而挥师西进,攻破兰州南山敌军主阵地,抢占黄河大桥,与第19兵团全歼城中守敌,解放兰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命组建装甲兵。

1950年6月,任装甲兵司令员,领导组建了装甲兵的机关、部队、院校、基地和科研机构。

曾先后兼任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

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上的开国中将

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上的开国中将

在大军区军政主官岗位上的开国中将作者:水新营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6年第6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在解放军各大军区的军政主官岗位上,开国中将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据统计,在177位开国中将中,有41人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含大军区代司令员、专兼职政治委员),在开国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中绝对数量最多。

任职百分比占开国中将数量的23.2%,这一比例在四类开国将军中,仅次于开国上将。

“文革”前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开国中将1955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解放军的大军区由原来的6个改设为12个。

到1956年4月,大军区的数量达到13个。

此时,随着开国元帅级人物不再担任大军区军政主官,一批开国将军开始走上大军区军政主官的岗位。

“文革”之前,有张达志、王恩茂、张国华、秦基伟、黄新廷、冼恒汉、谭冠三、张经武、廖汉生、梁必业、刘兴元、刘培善、谭甫仁、袁升平、钟汉华、肖望东、李成芳、杜平、甘渭汉、曾绍山等20位开国中将担任过大军区军政主官。

解放军13个大军区的首任军政主官除了3个大军区的政治委员由地方负责人兼任外,其余均为开国上将和开国中将担任。

其中,张达志、王恩茂、张国华分别担任兰州、新疆、西藏军区司令员;冼恒汉、王恩茂、谭冠三分别担(兼)任兰州、新疆、西藏军区政治委员。

不过,1955年设立的大军区最初的规格还是有区别的,根据1955年5月20日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编制军衔表》显示,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昆明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的编制军衔比照标准要比武汉、成都、兰州、新疆、西藏、内蒙古(当时福州军区尚未成立)司令员、政治委员的规格高一些。

“文革”之前,担任过大军区司令员的开国中将有5人,除了张达志、王恩茂、张国华之外,还有两人,即秦基伟、黄新廷。

1957年9月,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秦基伟从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接任军区司令员;1960年8月,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黄新廷接任军区司令员。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序列表1951.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序列表1951.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序列表(1951年6月)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邓华、陈赓副司令员:宋时轮、洪学智、韩先楚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第12军军长:曾绍山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第60军军长:韦杰政治委员:袁子钦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第20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张翼翔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第27军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葛晏春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郑维山第63军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第64军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第65军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南生第67军代军长:李湘政治委员:旷伏兆第68军军长:陈坊仁政治委员:李呈瑞直辖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第40军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第47军军长:曹里怀政治委员:李人林第50军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空军司令部司令员:刘震副司令员:常乾坤第2师第3师第4师第8师第10师装甲兵指挥所主任:黄鹄显辖四个坦克团炮兵指挥所主任:匡裕民辖炮兵第1、2、7、8师炮兵第21、31、32师高炮第61、62、63、64师工兵指挥所主任:陈正峰辖9个工兵团铁道兵团前方指挥所主任:李寿轩辖铁道第1、2、3、4师后方勤务司令员司令员:洪学智兼政治委员:周纯全副司令员:张明远副政治委员:杜者蘅第1、2、3分部第4、5、7分部公安第18师。

老司令许光达:细微之处见精神——访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管理系原主任芦继兵

老司令许光达:细微之处见精神——访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管理系原主任芦继兵

2018.11.上芦继兵向记者讲起许光达大将的事迹,眼神里充满了钦佩与自豪祖国老司令许光达:细微之处见精神———访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管理系原主任芦继兵记者/黄婷宋志娇习近平总书记在其著作《之江新语》中说到:“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

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

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

”近日,《祖国》杂志社记者采访了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管理系原主任芦继兵,在他的讲述中,开国大将许光达正是这样一个人。

“我与许光达大将有过多次‘神交’”芦继兵同志曾任坦克连长、装甲参谋、团司令部参谋长、坦克团团长等职,后任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管理系主任。

从坦克兵到坦克团长,芦继兵与坦克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也让他与新中国首任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的许光达大将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跟许光达大将没有见过面,但我们却有过多次‘神交’。

”采访一开始,当记者问到芦继兵是否见过许光达大将本人时,他如是说。

为什么说是“神交”?芦继兵向记者道出了原委:“首先,我是装甲兵出身,在任装甲兵工程学院指挥管理系主任时,和时任副院长的许光达大将之子许延滨一起工作过许久,时常听他说起大将的事情;其次,就是2002年和2007年,在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讲课之余,在许延滨的建议下,我先后两次去过大将的故乡———长沙县东乡萝卜冲,在当地了解了一些大将的事迹;还有就是2006年,我受邀参与筹备、编辑《许光达军事文选》一书,在这次参与编纂过程中,我有幸在中央党史研究室查阅资料,翻看了大量许光达大将亲书的笔记和文章,对许光达大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他边说,边给记者拿出了《许光达军事文选》这本书,和一摞复印的许光达大将在苏联军事学校学习时亲笔记录的笔记。

看到这一张张记录虽然密密麻麻,但却工整、详细、专业的笔记,记者顿时被许光达大将的远见卓识、军事谋略、爱国救国的远大抱负、严谨谦逊的学习态度、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求知若渴的迫切心情所深深折服。

善于发现典型的装甲兵政委黄志勇

善于发现典型的装甲兵政委黄志勇

在开国中将群英谱中,原工程兵政治委员、装甲兵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黄志勇,属于为大众熟悉的一位。

黄志勇1929年入团,1930年入党,1931年参加红军,红军时期曾任师团俱乐部主任、团政治委员,抗战时期任“抗大”四大队政治部主任、三大队政治委员,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旅政治委员、2兵团、13兵团参谋长等职,屡立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黄志勇担任湖南军区副政治委员、荆江分洪总指挥部副总指挥、中南军区工程部队政治委员、工程兵政治委员、装甲兵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发现了工程兵的典型雷锋,推出了装甲兵英模王杰,在部队政治工作上卓有成效。

长征路上,黄志勇是红8军团的团政委黄志勇原名黄念卓,1914年9月22日出生在江西省崇义县一个贫农家庭。

五四运动后,邓子恢、陈赞雍、周泰侃等具有民主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曾先后在崇义地区传播马列主义,黄志勇深受影响,思想日趋进步。

1931年6月,上堡、麟潭、丰州三地暴动队组成游击大队,黄志勇任政治委员。

从这时起,他将原名黄念卓改为黄志勇,以示跟共产党干革命,志存高远,勇敢坚定。

1932年2月,黄志勇调到独立第9师第43团第2连当文书,并任该连支部书记。

黄志勇从游击队调到红军正规部队,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红军战士,他由衷地感到高兴。

从此,他离开家乡崇义,义无反顾地随部队南征北战。

1933年3月,黄志勇任红七军政治部地方工作团团员、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

5月起,他先后任红3军团第6师第16团俱乐部主任、18团总支部书记、6师俱乐部主任,从事宣传和文化娱乐工作。

1934年5月,黄志勇被送到瑞金中央红军大学学习。

9月,红8军团组建,周昆任军团长,黄甦任政治委员,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21师、第23师。

黄志勇调任第21师第63团政治委员。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

通过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后,红8军团第21师合并到第23师,下辖第67、第69团。

黄志勇任第67团政治委员,罗占云任团长,吴克华任参谋长。

《1955年授衔时装甲兵系统授衔统计》

《1955年授衔时装甲兵系统授衔统计》

《1955年授衔时装甲兵系统授衔统计》
一,大将(1人):
许光达:装甲兵司令员(正兵团级)
二,中将(1人):
向仲华:装甲兵副政委(准兵团级)
三,少将(10人):
钟人仿:装甲兵参谋长(副军级)
邓家泰:装甲兵副参谋长(准军级)
程世清:装甲兵干部部副部长(准军级)
宋庆生:装甲兵技术部部长(准军级)
孙三:装甲兵技术部第二部长(正师级)
王振祥:第一坦克学校校长(副军级)
罗通:第一坦克学校副政委(学习)(副军级)
林彬:第二坦克学校校长(准军级)
王胜:坦克预备学校校长(正师级)
吴忠:装甲兵第一机械化师师长(正师级)
四,大校(15人):
(1),55年大校,61年晋升少将(2人):
王焕如:装甲兵第一坦克学校政委
肖锋:装甲兵第三坦克学校校长
(2):55年大校,64年晋升少将(7人):
朱鹤云:装甲兵第三战车编炼基地司令员
麻志皓:原装甲兵第三战车编炼基地政委
沙风:装甲兵第一坦克学校副校长
牛明智:装甲兵第二坦克学校政委
刘国辅:装甲兵第三坦克学校政委
罗杰:装甲兵1师师长
王世仁:装甲兵2师师长
(3),55年大校后未晋升少将的55年终身大校(6人)
刘景晏:装甲兵技术部政委
杨初振:装甲兵干部部任免处处长
彭景文:装甲兵炮兵主任
刘荣华:装甲兵第二战车编炼基地司令员杨昆山:装甲3师政委
龚纪明:装甲兵第一机械化师政委。

原装甲兵司令员黄新廷中将的三次婚姻

原装甲兵司令员黄新廷中将的三次婚姻

原装甲兵司令员黄新廷中将的三次婚姻
蔡建华
【期刊名称】《世纪行》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3年前,作为中共洪湖市委组织的《洪湖老乡》采访团的一员,我在北京专访了原装甲兵司令员洪湖籍老将军黄新廷中将和夫人田慧琴女士。

在随后的日子里,作为黄氏家族的一名亲戚,我又很便利地多次到老将军故乡去采访。

于是,老将军一生中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三个活生生女性的形象总在我脑海闪现,而她们演绎出的三次迥异的爱情、婚烟和家庭故事,则再现出老将军当年投身革命、驰骋疆场之外的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在特定条件下,一个从军将士的情与爱,悲与欢。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蔡建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1
【相关文献】
1.中国航天城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传奇 [J], 董保存
2.大力传承弘扬"老西藏精神"r为改革强军、固边稳藏再立新功r——专访西藏军区司令员许勇中将 [J], 胡东霞
3.东海舰队司令员赵国钧中将称——信息战把我们赶上了新战场 [J], 余子富
4.走进原装甲兵司令员黄新廷将军的情感深处 [J], 蔡建华
5.中国航天城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传奇 [J], 董保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代杰出英才

近代杰出英才

钟夫翔(1911.5—1992.9年)广西北流人。

1930年参加广州起义,并于当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任广州军区军管电信接管部部长,中南邮电管理局局长,中央邮电部副部长兼北京邮电学院院长,第一、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邮电部部长,党组书记。

党的八大、十大、十一大代表。

中共中央十一届候补委员。

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书记。

钟期光(1909—1991)上将。

湖南平江人。

军事科学院副政委、顾问,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顾委委员、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革命军。

后任新四军支队政治部副主任、苏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苏中军区、苏浙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部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战史研究部部长、顾问。

中共八届候补委员、是全国政协五届常务委员,钟汉华(1909—1987年)中将。

江西万安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参加了长征。

后任团政治委员。

纵队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晋察冀豫野战军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中国七大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任四川军区第二副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庭长,武汉军区第二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装甲兵政委,成都军区政委,中国十二届中顾委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钟赤兵(1914—1975年)中将。

原名钟志禄。

湖南平江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赴苏联国际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46年回国后任北满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抗联后勤部部长兼政委、第四野战军特种兵部队炮兵纵队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民航局长、防空部队政委、贵州省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装甲兵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编者按从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成立,至1982年9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领导机关改为总参装甲兵部,曾有三位将军历任司令员、五位将军历任政治委员。

他们为装甲兵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人民装甲兵建立50周年之际,本刊特刊发八位将军的生平简历,以示纪念。

?第一任司令员许光达大将许光达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县人,生于1908年。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1927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炮兵营见习排长,8月加入南昌起义部队,任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会昌和三河坝战斗。

1928年初,到国民党军中做兵运工作。

1929年,赴洪湖革命根据地,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历任军参谋长、师政治委员和师长等职。

而后,他曾率部参加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

1932年,他作战负伤后到苏联治疗、学习,曾入国际列宁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37年,学成回国。

?抗日战争时期,许光达曾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3分校校长和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

1942年,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在五寨、神池、保德、偏关一带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许光达曾任雁门军区副司令员。

1946年11月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

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第3军军长,6月任第2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沙家店、延清、宜川等战役,为保卫中共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作出了贡献。

在扶眉战役中,他率部迂回断敌退路,为保证战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

他参与指挥兰州战役,攻破南山主阵地,抢占黄河大桥,与第19兵团一道全歼守敌,解放兰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光达受命组建装甲兵。

1950年6月,许光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

他组建了装甲兵领导机关、部队、院校、训练基地和科研机构等。

1951年,组织坦克部队参加抗美援朝。

在装甲兵建设中,他强调“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要求政治工作与军事技术工作相结合,军事训练与实战需要相结合,注意研究外国先进军事科学技术,加强部队建设。

他强调立足国内的工业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装备和维修配件的供应,推动了国内坦克工业的发展。

他重视干部培养,注意知识分子的教育与使用,曾先后兼任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

许光达为装甲兵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许光达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委员,1959年任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他曾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届中央委员。

?许光达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于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

1977年,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他生前的主要著作收入1985年出版的《许光达论装甲兵建设》。

?第二任司令员陈宏少将陈宏原名陈嘉惠,安徽省金寨县人,生于1915年。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30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青年科科长。

他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

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特务团政治委员、第1旅3团政治委员和鲁中军区第11团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陈宏任鲁中军区警备旅副旅长,新四军第9师参谋长、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3师师长、纵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26军参谋长。

他参加了岱崮山战斗,以及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和松沪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宏任渤海军区政治委员,28军军长,1957年从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后任26军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1969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

1971年11月后,任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76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陈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第三任司令员黄新廷中将黄新廷,湖北省沔阳县(今属洪湖)人,生于1913年。

1928年,任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洪湖赤卫队侦察员。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他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

1935年起,任红2军团第4师12团参谋长、团长。

在长征途中曾率部队首先抢渡金沙江。

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8年,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团长,参加了滑石片、齐会、陈庄等战斗和百团大战。

1941年后,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4年,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副旅长。

1945年,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旅长、晋绥野战军358旅旅长,第一野战军第1军1师师长,第3军军长。

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砭、宜川、扶眉战役。

在兰州战役中,他率部夺占黄河大桥,断敌退路,对战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新廷任第1军军长。

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军长,参加了夏季反击战役。

1954年,入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

1957年毕业后,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60年任成都军区司令员。

1975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

1977年,任中央军委委员。

?黄新廷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一任政治委员向仲华中将向仲华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镇华,湖南省溆浦县人,生于1911年。

1927年,向仲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红8军军部秘书,第4师政治部秘书长,第11团政治处主任,《红色中华》报社社长。

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向仲华任《新中华报》社社长、新华社社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参与创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解放战争时期,向仲华任冀察热辽军区第13旅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6纵队政治委员,第20兵团68军政治委员、兵团政治部主任。

他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向仲华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

1950年10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和组织装甲兵部队进行抗美援朝作战。

1957年2月,任政治委员。

196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

197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77年,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

?向仲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他是第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1981年5月21日向仲华于广州病逝。

?第二任政治委员黄志勇中将黄志勇,江西省崇义县人,生于1914年。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他曾任共青团崇义县执行委员、区委宣传科科长,红7军第56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军政治部地方工作团宣传队分队长,红3军团第16团俱乐部主任、第6师俱乐部主任,红8军团第63团政治委员,红5军团第39团政治委员。

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黄志勇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第4大队主任,军委总参谋部作战科代科长,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组织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黄志勇任热河独立第14旅副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独立第16旅政治委员兼中共热中地委书记,冀察热辽军区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参谋长,湖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12兵团政治部主任。

他参加了辽沈、平津、宜沙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志勇任湖南军区副政治委员,荆江分洪总指挥部副总指挥,中南军区工程部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委员。

1965年,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政治委员。

1969年,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黄志勇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第三任政治委员姚国民少将姚国民,江西省吉水县人,生于1913年。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他曾任红4军第10师战士,红军总部警卫连排长、防空连副政治指导员。

1936年11月,入红军大学步兵学校学习,后任教导师第9连党支部书记。

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姚国民任晋察冀军区第2分区1营政治教导员、第5大队政治处主任,第7分区17团政治委员。

1943年,他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参加了冀中地区抗日武装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姚国民任黑龙江龙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共绥化县县委书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20师政治部副主任、19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44军130师政治委员。

他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姚国民任44军130师政治委员。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军干部部部长。

参加了金城战役。

回国后,任东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兼政治委员,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

1970年5月后,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

1971年5月,任装甲兵政治委员。

1975年后,他改任装甲兵副政治委员。

?姚国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他是中共九大、十大代表。

?第四任政治委员莫文骅中将莫文骅原名莫万,广西南宁市人,生于1910年。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入广西军官学校(黄浦分校)学习。

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

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莫文骅曾任红7军军部参谋、第20师辎重队队长、连政治指导员、军直属政治处主任,湘赣军区上犹、崇义游击队指挥部临时总指挥,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分区指挥员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司令部直属政治处主任,红5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13师政治部主任,红8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央军委上级干部队政治委员,干部团政治处主任,西北红军大学代理政治部主任。

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