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九年级化学名师测控教案 经典考点精讲 (10)
九年级上册化学名师测控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名师测控答案第一单元练习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单选题] *A.焊锡用于焊接金属(正确答案)B.甲烷用做燃料C.氮气用作食品填充气D.二氧化锰用作制氧气的催化剂答案解析:焊锡熔点低可用于焊接金属,熔点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符合题意;甲烷作燃料利用其可燃性,可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氮气用作食品填充气,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食品不易腐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利用其化学性质,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2. 用来判断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单选题] *A.发生耀眼的白光B.放热C.生成白色固体(正确答案)D.以上各项均是判断依据答案解析:判断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C正确;故选C。
3. 小明用量筒量取12.0mL液体,读数时视线俯视,则小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为() [单选题] *A.小于12.0mL(正确答案)B.大于12.0mLC.等于12.0mLD.无法确定答案解析: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读数时俯视,读数偏大,那么实际量取体积偏小,则量取液体的体积小于12.0mL,故选A。
4. 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单选题] *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量筒(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试管是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故A不符合题意;烧杯是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故B不符合题意;燃烧匙是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故C不符合题意;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于加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D。
5.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单选题] *A. 液体喷出B. 污染试剂C. 酒精溅出(正确答案)D. 读数偏大答案解析: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A正确;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使滴管沾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能污染试剂,故B正确;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C错误;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故D正确;故选C。
2020年 九年级化学名师测控教案 经典考点精讲 (25)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过程与方法: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学习难点】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复习: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有哪些?通过实验再具体认识。
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认识实验用品1.按教科书P70,了解本次实验用品。
2.思考:如何识别一种溶液是酸还是碱?(1)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如果溶液显红色,则该溶液为酸;如果溶液变蓝色,则该溶液为碱。
另外,碱遇无色酚酞溶液显红色。
所以,用合适的酸碱指示剂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如果溶液不变色,则该溶液为酸;如果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为碱。
知识模块二自制指示剂阅读教科书P70,按要求自制指示剂。
摘取牵牛花或大红花,按照下列操作要领自制指示剂。
操作要领:选择花瓣——在研钵中捣烂——酒精浸泡——纱布过滤。
知识模块三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按教科书P70如表所示实验,填写下表:选择的溶液加入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溶液的酸碱性稀盐酸溶液变红色溶液不变色酸性稀硫酸溶液变红色溶液不变色酸性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溶液变红色碱性氢氧化钙溶液变蓝色溶液变红色碱性氯化钠溶液不变色溶液不变色中性选择的溶液pH加入自制指示剂后的颜色变化稀盐酸pH<7 显红色稀硫酸pH<7 显红色氢氧化钠pH>7 显蓝色氢氧化钙pH>7 显蓝色氯化钠pH=7 不变色知识模块四实际应用1.测量校园土壤的pH。
2.测量校园附近农田、菜地土壤样品的pH。
3.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后pH的测定。
最新整理初三化学教学20中考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专题复习教案1.docx
最新整理初三化学教学20 中考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专题复习教案1概念和原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诗句包含化学的是……………………………………………………()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下列微粒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A、HB、H+C、2HD、H2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A、海水、水银B、不锈钢刀具、铁矿石C、干冰、冰水混合物D、氧化铁、铁锈4.下列物质用途中,既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B、用石灰乳和硫酸铜溶液来制波尔多液C、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D、用铁矿、焦炭、石灰石来炼铁5.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它是…………………………………()A、一定是纯净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6.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火炬中的可燃物为丁烷(C4H10),它燃烧火苗高且亮,在白天,200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丁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④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⑤丁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⑥7.使25g甲物质与5g乙物质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g甲和11g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如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20、44、18,其化学式分别用A、B、C、D表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提………………()A、A+B=C+DB、A+2B=2C+DC、2A+B=2C+DD、2A+B=C+2D8.下列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氯化钠固体和汽油B、冰水C、碘晶体与酒精D、油脂和水9.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B、向水中加入稀有硫酸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C、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形成的稀溶液的沸点比水低D、蒸发溶剂能析出溶质的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11.某同学观察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压强增大12.小颖同学为探究X、Y、Z三种金属(都不是银)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⑴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⑵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A、X》Y》(H)》ZB、X》Y》Ag》ZC、X》Y》Z》AgD、X》(H)》Y》Z1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实解释A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的运动CCO有毒而CO2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DCuSO4溶液和Na2SO4溶液的颜色不同两种溶液的阳离子不同14.目前,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右图)。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知识汇总精讲(解析版)--九年级化学期末考点(鲁教版)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知识汇总精讲【考点精讲】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一、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一)方案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1、现象:(1)有蓝色沉淀生;(2)天平仍平衡。
2、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二)方案二:白磷燃烧1、现象:(1)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气球先鼓起后瘪掉;(2)天平仍平衡。
2、反应原理:4P+5O22P2O5。
3、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4、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在锥形瓶内铺一层细沙?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2)气球的变化情况?先胀大,后变瘪。
(3)气球的作用?平衡压强,防止橡皮塞被冲开;防止瓶内物质外逸。
(4)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的原因?开始红磷燃烧放热,使瓶内的压强增大,故气球膨胀;后来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故气球变小。
(三)方案三: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1、现象:(1)产生大量气泡,粉末逐渐减少;(2)天平不平衡。
2、分析: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只不过没有称到生成气体的质量,所以天平不平衡。
若改用白磷燃烧装置,重做该实验,天平会平衡。
(四)小结最好选择没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变化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二、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理解:(1)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守恒的是“总质量”,即“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如沉淀、气体等都应考虑进去。
(3)“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4)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3、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中考冲刺】精准讲解《九年级化学全册》总复习(黄冈中学内部资料)
全国中考化学专家:江新欢、博士教授
【例 1】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 学性质的是( ) A. 生铁制成铁锅 B . 金刚石作装饰品 C. 铜丝作导线 D . 氢气作高能燃料
解析: 生铁制成铁锅是利用铁的导热性; 金刚石作装饰品是 利用金刚石经过琢磨折光性强; 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 电性; 氢气作高能燃料是利用氢气能燃烧 , 放出大量的热, 属于化学性质。
全国中考化四氯化碳受热蒸发成为气体”是 变化, “四氯 化碳在 500 ℃以上时产生有毒的光气( C O Cl 和一种常见的 2) 无氧酸”是 变化。
解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 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 出来。 答案: ( 1) 四氯化碳是一种无色液体, 能溶解脂肪、油漆等多 种物质 ( 2) 四氯化碳能灭火 ( 3) 物理 化学
全国中考化学专家:江新欢、博士教授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①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 3。 ②加热应用试管夹夹持, 应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 再加热药品部位, 并不断 上下移动试管。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 (3)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 目的是防止试管炸裂。
全国中考化学专家:江新欢、博士教授
( 3)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图所示)
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用手握紧试管壁, 若导管口出现 气泡, 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全国中考化学专家:江新欢、博士教授
全国中考化学专家:江新欢、博士教授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1. 联系 性质 变化
2. 区别 ( 1) 变化是一个过程, 表示已经发生了或正在进行中 , 而物质的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 物理性质可通过感觉器官 或适当的仪器测量 , 化学性质需通过某一化学变化表现出 来。 ( 2) 语言描述中 , 常用一些词语加以区别。如描述物质性质时 用“易” 、 “可以” 、 “能”等词语。如石蜡燃烧描述的是化学 变化, 而石蜡能燃烧描述的是化学性质。
2020年 九年级化学名师测控教案 经典考点精讲 (9)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 铁的冶炼【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了解炼铁的基本原理。
【学习难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有关计算。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1.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铝、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
我们怎样可以得到铁单质?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 铝、铁、铜等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阅读教科书P14~15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地壳中居前五位的元素含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氧、硅、铝、铁、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 2O 3。
2.常见的铁、铜、铝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其主要成分是什么?略。
知识模块二 铁的冶炼1.根据教科书P15上常见的金属矿石图,比较哪种铁矿石最适宜炼铁。
点拨:适宜炼铁的铁矿石: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2O 3)、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 3O 4)。
2.观察与思考:观察老师演示教科书P16图8-20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出现各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位置 直玻璃管内 试管内 酒精灯处 现象 红色粉末变黑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3CO +Fe 2O 3=====高温2Fe+3CO 2Ca(OH)2+CO 2===CaCO 3↓+H 2O2CO +O 2=====点燃2CO 23.交流讨论:(1)实验开始时,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给直玻璃管加热。
这样做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危险。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学期全册教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神奇的“化学”【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的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1上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出问题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胆矾研碎石灰石和盐酸反应课堂讨论知识拓展(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形状的改变(矿石粉碎等),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
凡是状态、形状、某些能量形式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况且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这三个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故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即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板书设计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课堂展示水、铁丝、食盐、粉笔、食醋、酒精等,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性质,比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溶解性、能否燃烧等。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出问题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是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讨论交流学生阅读教材,讨论相关问题,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的学期,我和大家一起将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化学,这个领域中的许多知识目前相对于同学们而言,有如这张白色的纸一样(出示一张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纸)是一片空白。
提问:那么,化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呢?讲解:因为化学上的很多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今后的学习,也将有很多课堂实验陪伴我们。
首先,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神奇的药水将碱溶液喷洒到刚出示的白纸上,出现“化学”红色字样。
引导:你想知道这个实验的原理吗?那就必须学好化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化学的作用学习化学确实是有趣的,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而且还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
为什么说化学是有用的呢?因为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以及医疗、能源、环保等各方面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例如,衣服:利用化学知识合成各种新材料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衣服,如能调温的、能变色的防弹服、防火服、宇航服等。
粮食:利用化学技术生产的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
住房:利用化学知识生产各种建筑材料,我们的住房变得更加坚固、美观而且节能。
出行:利用化学知识生产的材料,我们的道路更加结实平坦,汽车更加漂亮、安全和节能,使我们的出行更加快捷、安全。
医疗:利用化学知识合成新的药物,制造先进的医疗器械,更好的保障人体健康。
2020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九年级上册10化学实验和探究(2021年整理)
2020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九年级上册10化学实验和探究(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20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九年级上册10化学实验和探究(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20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九年级上册10化学实验和探究(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10课时化学实验与探究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实验探究重点列举(c)1.学会建立相关的科学假设或猜想2.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3.探究实验原理或实验过程是否合理4.尝试对获得的事实证据或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5.探究某种物质的元素组成6.探究某种气体的成分组成7.探究某种混合试剂的成分组成8.探究某种物质的化学性质9.探究某种碱的变质情况10.探究某种化学反应的产物成分11.探究某种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2.化学反应的装置类问题类型一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典例1 [2019·嘉善一模]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图10-1(1)【定性研究】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__,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
(2)【定量研究】按如图乙实验要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收集一试管气体所需的__时间__.(3)【深入研究】在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起催化作用呢?猜想1:铁离子(Fe3+)起催化作用;猜想2:氯离子(Cl-)起催化作用;……为验证猜想1,可以选取__NaCl(或KCl等,合理即可)__溶液做对比实验。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项复习湘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项复习湘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实验专项复习二. 重点、难点:训练实验的综合技能实验专题复习(一)一、物质的分离和除杂1.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含有少量的杂质,分别用什么试剂可以将括号内的杂质除去(只要求写所加物质的名称或方法及化学方程式)(l)CO (CO2);Ca(OH)2Ca(OH)2+CO2=CaCO3↓+H2O(2)KCl (KClO3);加热 2KClO3△2KCl+3 O2↑(3)NaCl (Na2CO3);HCl Na2CO3+2HCl=H2O+CO2↑+2NaCl (4)FeSO4 (CuSO4);Fe Fe+CuSO4= FeSO4+Cu(5)NaOH [Ca(OH)2];Na2CO3Na2CO3+Ca(OH)2==CaCO3↓+2NaOH二、物质的签别2.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下列物质,在横线上填所加试剂的化学式或名称和化学方程式(l)BaCl2 NaCl K2CO3H2SO4BaCl2+H2SO4=BaSO4↓+2HClK2 CO3+H2SO4=K2 SO4+H2O+CO2↑(2)NaNO3 MgCl2(NH4)2SO4NaOH2NaOH+MgCl2=Mg(OH)2↓+2 NaCl(NH4)2SO4+2NaOH=Na2 SO4+2NH3↑+2 H2O(3)CaCl2 NaNO3 H2SO4Na2CO3Na2CO3+ H2SO4=Na2 SO4+H2O+CO2↑Ca Cl2+Na2CO3=CaCO3↓+2 NaCl(4)NaCl H2SO4 Ca(OH)2石蕊溶液三、综合实验装置型试题装置对答型试题:3. 如下图,某气体X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X气体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X气体是(填化学式,下同)________(2)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则X气体是(3)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气体可能是(1)H2(2)CO (3)CH44. 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
人教版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重点)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神奇的“化学”【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的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1上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及装置变化前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液态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2胆矾研碎块状的胆矾蓝色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粉末状的胆矾无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 立即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 颗粒状石灰石等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课堂讨论归纳总结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实验1、2)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 现象 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发生改变,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在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发生实例水结成冰、石蜡熔化、灯泡发光、海水晒盐、碘升华等 铁生锈、物质的燃烧、烧制瓷器、冶炼金属、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等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任志鸿初中优秀教案九年级上化学
任志鸿初中优秀教案九年级上化学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物质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物质的分解、合成和变化的基本规律;3.了解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化学物质的概念和特征;2.物质的分解、合成和变化的基本规律;3.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化学物质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3.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本教案为9个课时。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本《化学》第一册;2.实验材料:烧杯、试管、玻璃棒、酒精灯、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铜片等;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学物质的概念一、导入(5分钟)1.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对化学物质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特征?二、理解化学物质的概念(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质,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物质?2.分组讨论并归纳,然后由学生发表观点,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
3.通过示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物质的概念和特征。
三、巩固与拓展(10分钟)1.手工制作概念卡片,将化学物质的概念和特征写在卡片上。
2.分组展示并进行讨论,概念卡片的正确答案由教师解答。
四、作业布置(5分钟)1.小组合作完成课堂展示卡片的设计与制作;2.预习并理解化学物质的分解、合成和变化的基本规律。
第二课时:物质的分解与合成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物质的概念和特征。
2.提出问题:物质可以分解吗?可以合成吗?二、物质的分解和合成的概念(10分钟)1.利用教材的实验案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物质的分解和合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概念。
2.教师对物质的分解和合成的概念进行讲解,并与学生共同整理相关知识点。
三、物质的分解和合成的实验(15分钟)1.教师进行物质的分解和合成的实验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名师测控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专题复习一信息给予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12283112
第十四页,共34页。
第十五页,共34页。
第十六页,共34页。
第十七页,共34页。
第十八页,共34页。
第十九页,共34页。
第二十页,共34页。
第二十一页,共34页。
第二十二页,共34页。
第二十三页,共34页。
第二十四页,共34页。
第二十五页,共34页。
第二十六页,共34页。
第二十七页,共34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一页,共34页。
第二页,共34页。
第三页,共34页。
第四页,共34页。
第五页,共34页。
第六页,共34页。
第七页,共34页。
第八页,共34页。
第九页,共34页。
第十页,共34页。
第十一页,共34页。
第十二页,共34页。
第十三页,共34页。
第二十八页,共34页。
第二十九页,页,共34页。
第三十二页,共34页。
第三十三页,共34页。
凡事不要(bùyào)说"我不会"或"不可能", 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第三十四页,共3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全册学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4.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课前预习】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
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思考与交流】(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
(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教你一招】化学变化韵语化学变化,颇有特征;新的物质,伴随而生;发光放热,沉淀生成;放出气体,颜色变更;奇异现象,五彩缤纷;物理变化,同时发生。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P10.1~3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 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 .发光发热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5.人类需要能量。
【名师推荐资料】(遵义专版)2020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分析。
(3)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变化。
(4)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含义;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5)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学会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能正确写出一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以及规范的格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通过实验设计与活动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4)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尝试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比较、反思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能悟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
(5)通过解题格式的示范,对数学、物理教学中数字量钢与化学教学中的表达方式之间差异的比较,建立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规范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燃烧和爆炸对人类既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的巧妙,初步领略科学方法的魅力,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辩证唯物观。
(3)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
本章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
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生活中的典型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识别哪些是化学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化学实验为媒介,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重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分。
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一、导入新课师: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正确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
下面我们来观察几个小实验。
二、推进新课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1(2)首先展示胆矾,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演示]实验1-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中和反应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加深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及其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主探究,拓展思维与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学习重点】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中和反应的实质。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导入:
(1)常见的酸有:盐酸、稀硫酸,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2)酸和碱分别与指示剂反应:
酸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中和反应
1.阅读教科书P60~61,观察实验10-8:在烧杯中加入5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加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玻璃片上有白色固体。
【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不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氯化钠;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2.完成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Ca(OH)2===CaCl2+2H2O;H2SO4+Ca(OH)2===CaSO4+2H2O。
3.思考:以上三个反应中的生成物除了水以外,另一种生成物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叫做盐。
请列举以前学过的盐(写化学式),看谁列举的多。
【归纳】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思考:前面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中和反应是不是基本反应类型之一?为什么?
点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之一,中和反应是后面要学的复分解反应的一部分,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
知识模块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阅读教科书P61,思考: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归纳: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下列几个方面: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酸性土壤中含有H2SO3,应用哪种物质来改良该酸性土壤?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Ca(OH)2;H2SO3+Ca(OH)2===CaSO3+2H2O。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写出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工厂污水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Ca(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有Al(OH)3或NaHCO3等物质,请写出胃酸(HCl)与这两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HCl+Al(OH)3===AlCl3+3H2O;NaHCO3+HCl===NaCl+H2O+CO2↑。
知识模块三知识拓展
讨论:举出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
(1)皮蛋味涩,如何做可除去涩味,亲自动手试试看。
(2)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涂一些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3)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原理是什么?
(4)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的主要成分应该是酸性还是碱
性?治疗胃病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中和反应
知识模块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知识模块三:知识拓展
四、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
完成学生用书的“基础演
练”部分完成学生用书的“综合运
用”部分
巩固知识:记忆《考点速
记》中的本课知识
第1课时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教学内容量上的安排比较合理,教学设计环节紧凑,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另外,学生的活动也比较丰富,能够做到动静结合,教师做到讲练结合,所以基本上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加之,粒子模型的使用,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了中和反应的实质,为学生以后学习微观知识的内容搭建了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