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糖的定性检测 (2)
尿糖的标准
尿糖的标准一、尿糖定性试验尿糖定性试验是指通过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判断血糖水平的一种方法。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因此尿糖定性试验结果为阴性。
当血糖水平超过肾糖阈时,尿糖定性试验结果会呈现阳性。
尿糖定性试验是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二、尿糖定量试验尿糖定量试验是通过测定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来评估肾脏对糖的吸收和排泄能力的一种方法。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的作用,这些屏障作用受损致使原尿中葡萄糖量增高,当其增多明显超过肾糖阈和肾小管的最大吸收能力时,可出现尿糖。
尿糖定量检测结果异常通常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相关。
三、尿糖与尿蛋白比值尿糖与尿蛋白比值是指尿液中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比值,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糖尿病肾病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糖与尿蛋白比值应该很低,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由于肾脏受损,肾小球滤过膜的功能下降,导致尿糖和尿蛋白都可能升高,因此尿糖与尿蛋白比值也会相应升高。
通过检测这个比值,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功能和糖尿病肾病的情况。
四、尿糖与尿肌酐比值尿糖与尿肌酐比值是指尿液中葡萄糖和肌酐的比值,用于评估肾脏对糖的吸收和排泄能力以及肾功能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糖与尿肌酐比值应该较低,但在糖尿病等肾脏疾病中,由于肾脏受损,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功能下降,使得尿糖和尿肌酐都可能升高,因此尿糖与尿肌酐比值也会相应升高。
通过检测这个比值,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功能和糖尿病肾病等情况。
五、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比值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比值是指尿液中葡萄糖和微量白蛋白的比值,用于评估肾脏对糖的吸收和排泄能力以及肾脏早期损伤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比值应该较低,但在糖尿病等肾脏疾病中,由于肾脏受损,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功能下降,使得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都可能升高,因此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比值也会相应升高。
通过检测这个比值,可以更好地了解肾脏功能和早期损伤等情况。
尿糖
尿糖概述正常人尿糖甚少,一般方法测不出来,所以正常人尿糖应该阴性,或者说尿中应该没有糖。
在正常人,只有当血糖超过160~180mg/dl时,糖才能较多地从尿中排出,形成尿糖。
所以说,血糖的高低决定着尿糖的有无:血糖在180~200mg/dl,尿糖应为±;血糖在200~250mg/dl,尿糖应为+;血糖在250~300mg/dl,尿糖应为++;血糖在300~350mg/dl,尿糖应为+++;血糖高于350mg/dl,尿糖应为++++。
发现John rollo在1797年发现了尿糖。
John rollo通过对Meredith船长的观察,发现当Meredith吃面包,谷物,水果等植物食品的时候,尿糖增多;而吃肉类食品的时候尿糖相对减少。
于是,John rollo得出结论:糖尿病应定位在肾脏(尿糖问题),是吃含碳水化合物高的植物食品造成的。
因此饮食低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和蛋白质是该疾病的饮食方案。
这种饮食方案影响了十几代糖尿病患者,造成了患者难以康复的局面。
事实上,尽管John rollo是通过实际观察得出的结论,但却包含了大量的错误。
我们已经知道:(1)糖尿病的定位应是血糖而非尿糖;(2)在胰岛而不在肾;(3)是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发病的而不是过多。
John rollo把尿糖改变当成首要评判指标。
实际上,有的时候尿糖增多正表明身体血糖升高的缓解,而不是加重。
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使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现在高碳水化合物已经成为糖尿病人新的饮食指导标准。
关系尿糖与血糖尿糖与血糖关系密切:(1)血糖迅速升高的时候,往往尿糖阴性。
也就是检测不出尿糖。
这是因为人体升高血糖的应激,使人体处于节约血糖的状态。
(2)血糖保持在很高的状态,不再继续升高,尿糖可能呈现严重阳性。
这是因为人体回收血糖的冲动缓解。
(3)血糖升高开始逐渐缓解,尿糖呈阳性,这个时候是人体在释放血糖。
尿糖与糖尿病糖尿病这个病名就是因为尿糖的发现。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病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正确的化验尿糖(图).docx
如何正确的化验尿糖(图)
目前常用的化验尿糖的方法为班氏(Benedict)尿糖定性检查法。
其化验用的试剂及器具有:班氏试剂(蓝色,医院化验室或药房有售,也可自己配制),滴管2支,木夹1个,试管(10毫升长)1支,酒精灯1盏。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取班氏液1毫升(必须原色——蓝色不变方可使用)故人试管内,点燃酒精灯,用木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随即加入尿液2滴(试剂与尿液之比不得超过10∶1。
为方便起见,也可用20滴班氏试剂加热至沸后加入2滴尿液,置于酒精灯上再煮沸1~2分钟,边煮边摆动,以防液体喷溅出管外,并注意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脸面,以防沸液喷溅烫伤面部,也不要将火烧到液面以上试管,防止将试管烧裂。
待冷却后分杨结果:蓝色(原色不变)为(一),说明无糖;绿.色为(十),含糖微量,<0.5克%;绿黄色为(十十),含糖少量,0.5克%~1克%;土黄色为(十十十),含糖中等量,1克%~2克%;砖红色为(十十十十),含糖大量,2克%~3克%。
尿糖试纸法。
此方法简便、准确,携带也方便,国内已有生产,如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生产的尿糖试纸,在全国各地均有销售,很受广大糖尿病人的欢迎。
使用方法是:将试纸浸入尿液中,湿透(约1秒钟)后取出,在1分钟内观察试纸颧色并与标准色板对照,即能得出测定结果。
在使用时应注意,每次取试纸后,须立即将瓶塞盖紧,在阴凉干燥处保存,以防变质。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尿糖的定性检测实验报告
尿糖的定性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了解尿中含糖的数量及其类型,掌握尿糖的定性检测方法。
实验仪器和试剂:
尿液、尿糖试纸
实验步骤:
1. 取一张尿糖试纸。
2. 将尿液放入容器中。
3. 取一小片试纸,将其完全浸入尿液中,并轻轻晃动试纸,确保试纸完全湿润。
4. 将试纸取出,竖直地放在平整的表面上,待试纸干燥。
5. 观察试纸上的颜色变化,根据试纸上的色带与说明书对照,判断尿液中是否存在尿糖。
实验结果:
根据试纸上的色带与说明书对照,若试纸呈现深蓝色,表示尿液中含有较多的尿糖。
实验结论:
根据试纸上的色带与说明书对照,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尿液中含有较多的尿糖。
建议进一步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测定尿糖原理的班氏法解析
测定尿糖原理的班氏法解析测定尿糖是人体健康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尿糖的测定方法众多,其中班氏法是常用的一种。
本文将介绍班氏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其在尿糖测定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班氏法是利用酚作为还原剂与硫酸铜(Fehling液)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铜沉淀,进而定量测定尿液中的糖分含量。
该方法的原理基于尿液中的还原性物质(如葡萄糖、果糖等)能与酚一起氧化,生成对应的酚醛酸,同时将硫酸铜还原为氧化铜沉淀。
而尿液中没有还原性物质时,硫酸铜会保持蓝色。
接下来,让我们逐步解析班氏法的操作步骤。
我们需要准备班氏试剂,它是由Fehling A液和Fehling B液组成的。
Fehling A液含有硫酸铜和硝酸铜,Fehling B液含有碱式酱油盐和酚。
接下来,我们将尿液样品与班氏试剂混合,并进行加热。
在加热的过程中,如果尿液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它们将与酚一起氧化,生成红色的氧化铜沉淀。
这种沉淀的形成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我们需要注意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控制加热的时间和温度。
如果加热时间太短或温度过低,尿液中的还原性物质可能没有完全氧化,导致实验结果偏低。
相反,如果加热时间太长或温度过高,还原性物质可能过度氧化,导致实验结果偏高。
完成反应后,我们可以通过比色法来定量测定尿液中的糖分含量。
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来测量生成的氧化铜沉淀的吸光度,然后与已知浓度的糖溶液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尿液中的糖分含量。
然而,班氏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该方法只能定性和定量测定还原性糖分,对非还原性糖分的测定效果较差。
班氏法对其他物质的干扰比较敏感,如某些药物和尿液中存在的其他化合物。
在使用班氏法测定尿糖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处理和准备,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班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尿糖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酚作为还原剂与硫酸铜反应,从而测定尿液中的糖分含量。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准确的尿糖测定,我们建议结合其他方法和技术,以获得更全面、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尿糖(GLU)
尿糖(GLU)尿糖(GLU)介绍: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尿内排出量<2.8mmol/24h用普通定性方法检查为阴性。
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为糖尿,一般是指葡萄糖尿(glucosuria)偶见乳糖尿、戊糖尿、半乳糖尿等。
尿糖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为:当血中葡萄糖浓度大于8.8mmol/L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肾力即可出现糖尿。
尿中是否出现葡萄糖取决于三个因素:①动脉血中的葡萄糖浓度②每秒流经肾小球中的血浆量;③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和即肾糖阈。
肾糖阈可随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葡萄糖重吸收率的变化而改变,当肾小球滤过率诂低时可导致“肾糖阈”提高,而肾小管重吸收减少时则可引起肾糖阈降低。
葡萄糖尿除可因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外,出因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引起的,后者备糖可正常。
目前尿糖的定性过筛试验多采用:①葡萄糖氧化酶试带法,此法特异性台、灵敏主蒿、简便、快速、并可用于尿化学分析仪。
②以前采用的班氏尿糖定性试验是测定葡萄糖的特异试验。
凡尿中存在其它糖(如果糖、乳糖、戊糖等)及其它还原物质如肌酐、尿酸、维生素C等也可呈阳性反应,现多已不用。
③薄层层析法是鉴别、确保尿糖种类的特异敏感的实验方法,但操作复杂,仅在必要时应用。
尿糖(GLU)正常值: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尿内排出量<2.8mmol/24h用普通定性方法检查为阴性。
[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2.8mmol/24h(<0.5g/24h)。
浓度为0.1-0.8mmol/L(1-15mg/dl)。
尿糖(GLU)临床意义:异常结果:1.血糖增高性:糖尿(1)饮食性糖尿:可因短时间摄入大量糖类而引起。
因此为确诊有无糖尿,必须检查清晨空腹的尿液以排除饮食的影响。
(2)一过性糖尿:也称应激性糖尿。
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延脑血糖中枢受到刺激,导致肾上腺素、胰高血糖至少大量释放,因而事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
尿糖定性实验报告
尿糖定性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尿糖定性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尿样中糖的定性反应结果,了解尿糖检查的基本操作和检查结果的意义。
实验原理:尿液中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等。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存在糖,若出现尿糖阳性,可能存在糖尿病等疾病。
定性检查通过观察尿液中糖的反应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尿糖阳性。
实验材料和仪器:尿杯、眼滴瓶、白砂糖、试管、橡皮头、草酸铵铁试液。
实验步骤:1.取新鲜尿液10ml,倒入尿杯中。
2.用眼滴瓶滴加少量白砂糖,进行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异样现象。
3.将少量尿液装入试管中,用橡皮头挡住试管口,加入草酸铵铁试液3-4滴。
4.旋转试管,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
实验结果及分析:1.混合尿液和白砂糖,若尿中存在糖,则会出现黄色或棕色的沉淀,表示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
2.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若草酸铵铁试液变成红色,表示尿糖阳性,否则为阴性。
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混合尿液和白砂糖的方法简单,可以很好地判断出尿糖的阳性或阴性。
草酸铵铁试液法是尿糖检测的一种常用方法,但是该方法只能进行定性检测,无法获得具体的尿糖含量值。
因此,在临床诊断中,还需要进行定量尿糖检查。
实验中应遵守的注意事项:1.使用尿杯和试管前应清洗干净。
2.尿样应取新鲜,避免过长时间的保存。
3.草酸铵铁试液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污染。
4.在进行混合尿液和白砂糖的时候,需注意使用量,过多的白砂糖会影响检测结果。
5.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容器和工作区域。
综上所述,尿糖定性实验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初步判断尿糖的阳性或阴性,对于一些糖尿病的筛查和辅助诊断非常有帮助。
同时,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
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测试题及答案(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急性苯中毒不出现哪项临床表现「D」 A、恶⼼、呕吐 B、兴奋、眩晕 C、抽搐、昏迷 D、全⾎细胞减少 E、呼吸循环衰竭 2、黄曲霉素⾷品卫⽣标准规定:⾖类、发酵⾷品「C」 A、<20µg/kg B、<10µg/kg C、<5µg/kg D、<3µg/kg E、不得检出 3、粪内源氮是指「B」 A、体内经代谢后排出的氮 B、肠道内脱落细胞和死亡细胞所含的氮 C、未被消化吸收的蛋⽩质的氮 D、组织分解产⽣的氮 E、以上都不是 4、可接触硫化氢的作业「A」 A、制⾰ B、电镀 C、喷漆 D、补⽛ E、炼焦 5、现有⼀批花⽣⽶,查出黄曲霉素B1含量为30µg.kg,已超出国家规定的允许量,其中有的颗粒已明显发霉,你应如何处理「C」 A、作为动物性牲畜饲料 B、加碱洗晾⼲,再检测其黄曲霉素B1含量 C、挑出霉粒,再测含量,如不超过20µg.kg可⾷⽤ D、深埋⼟中,不能⾷⽤ E、再加不含有黄曲霉素B1的花⽣稀释 6、钙的主要⾷物来源是「B」 A、动物肝脏 B、奶及奶制品 C、蔬菜、⽔果 D、⾖类 E、粮⾕类 7、慢性汞中毒⽆下列哪项临床表现「E」 A、神经衰弱综合征 B、⼝腔炎 C、震颤 D、易兴奋症 E、腹绞痛 8、⽣产性粉尘按性质分类,哪种分法最正确「C」 A、⾦属性粉尘、矿物性粉尘、⼈⼯⽆机粉尘 B、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有机粉尘 C、⽆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D、合成粉尘、混合性粉尘 E、⽆机粉尘、有机粉尘 9、⼀⾷堂,就餐者就餐1⼩时后,陆续出现唇、指甲以及全⾝⽪肤青紫等症状。
你采取何种措施进⾏急救「E」 A、洗胃、导泻 B、洗胃、导泻、灌肠 C、静脉注射维⽣素C D、静脉注射美蓝 E、洗胃,灌肠,导泻,静脉注射维⽣素C美蓝 10、某⼤学的9名同学,吃了⼀种鱼后,出现⽪肤潮红,头晕,头痛,⼼悸,胸闷,⾎压下降,荨⿇疹或哮喘等症状,最可能的中毒是「C」 A、河豚毒素中毒 B、沙门菌属中毒 C、组胺中毒 D、有机磷中毒 E、内毒毒素中毒 11、⽔中的化学性污染物的危害包括,除了「E」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致癌 D、致畸 E、致敏 12、X2检验中,⾃由度υ的计算为「D」 A、⾏×列 B、n-1 C、样本含量 D、(⾏-1)(列-1) E、以上都不是 13、葡萄球菌⾷物中毒的好发⾷品是「A」 A、⾁制品,剩⽶饭 B、鱼虾蟹贝类等 C、禽蛋类 D、⾯包,⾯条等⾷品 E、臭⾖腐,⾖酱等 14、统计研究设计按照对研究对象是否进⾏⼲预分为调查设计和「E」 A、总体设计 B、样本设计 C、随机设计 D、研究设计 E、实验设计 15、最常见的⾷物中毒是「D」 A、真菌性⾷物中毒 B、化学性⾷物中毒 C、有毒动植物⾷物中毒 D、细菌性⾷物中毒 E、原因不明的⾷物中毒 16、某医⽣对⼀批计量、计数资料实验数据进⾏假设检验,结果判定如下:进⾏u检验时,u=2.38则「E」 A、P<0.05 B、P=0.05 C、P>0.05 D、P<0.01 E、P=0.01 17、肥胖症患者最易引起哪⼀种并发症「D」 A、肾功能损害 B、肝功不全 C、脑发育迟缓 D、糖尿病,冠⼼病 E、脂肪肝及⽉经异常 18、不属于环境污染概念范畴的是「B」 A、环境质量变化 B、尚未扰乱⽣态平衡 C、由于各种⼈为原因 D、环境组成发⽣重⼤变化 E、对⼈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危害 19、不属于饮⽤⽔⽔质标准中的化学指标是「E」 A、COD B、DO C、BOD D、pH E、CCl4 20、铅进⼊机体后主要贮存在「D」 A、肝脏 B、肾脏 C、脑组织 D、⾻骼 E、脂肪组织 21、⾷物中毒具有以下特征除了「C」 A、突然爆发,易集体发病 B、临床表现相似,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C、易集体发病,具有传染性 D、易集体发病,⽆传染性 E、发病者与某种⾷物有确切的关系,停⽌⾷⽤发病即刻停⽌ 22、某患⼉,“⽅颅”、“枕秃”、“串珠胸”,夜间经常啼哭,导致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D」 A、铁缺乏 B、维⽣素A缺乏 C、受惊吓 D、钙缺乏 E、锌缺乏 23、⼀次染毒所得的阈浓度「A」 A、急性阈浓度 B、慢性阈浓度 C、阈浓度 D、急性毒作⽤带 E、慢性毒作⽤带 24、刺激性⽓体中毒引起的化学性肺⽔肿不出现下列哪项临床表现「E」 A、呼吸窘迫综合征 B、低⾎氧症 C、咯粉红⾊泡沫样痰 D、两肺湿⾳ E、肺X线胸⽚阴影短期内⽆变化 25、⽤尿糖定性试验检查糖尿病病⼈和正常成年⼈各500名,结果糖尿病病⼈中有300例阳性,200例阴性,正常成年⼈有50例阳性,450例阴性。
尿糖定性实验
尿糖定性实验
[项目名称]尿糖定性实验
尿糖定性实验可以是糖尿病诊断的初筛试验,也是尿常规检查中的一个指标。
[英文缩写]GLU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糖尿病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许多人在做尿常规检查时经常要问及是否有尿糖出现。
当偶然测定出现一次尿糖阳性时,不要紧张,需要配合临床症状和血糖等检测项目的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尿糖测定结果为阳性,此时提示你可能患有糖尿病、甲亢、肾性糖尿等;如以后多次重复测定尿糖提示为阴性,则应考虑为一过性尿糖升高,此时可考虑是否有以下情况:静脉大量输入葡萄糖、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梗时可出现暂时性糖尿,一次性食入大量糖类食物,可能会在尿中检测出尿糖。
偶然一次出现尿糖应进行复查,排除某些干扰,找内分泌科医生检查,确定是否患有糖尿病。
尿糖阳性可分为微量、1―4个加号,加号越多表示尿糖含量越高、由于有不同的有关尿糖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表5提供了加号与尿糖浓度之间的关系。
表5 加号与尿糖浓度的关系
加号表示法毫克/百毫升尿 mmol/升尿(国际单位制)阴性
微量(trace)
一个加号(+)
两个加号(+ +)
三个加号(+ + +)
四个加号(+ + + +)
―
100mg/dl
250mg/dl
500mg/dl
1000mg/dl
2000mg/dl
NEGATIVE
5.5mmol/L
14mmol/L
28mmol/L
55mmol/L
110mmol/L
使用尿液分析仪测定的尿糖结果,一般最高值用>55mmol/L或> 1000mg/dl表示。
尿糖定性实验报告
尿糖定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尿糖定性实验,检测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从而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
实验原理,尿糖定性实验是利用福林试剂与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来检测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的一种方法。
当尿液中存在葡萄糖时,加入福林试剂后,会生成红褐色沉淀。
实验材料,尿液样本、福林试剂、试管、移液管、加热设备。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尿液样本放入试管中;2. 使用移液管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福林试剂;3. 将试管置于加热设备中加热,观察是否生成红褐色沉淀。
实验结果:实验组1,尿液样本中出现红褐色沉淀,初步判断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实验组2,尿液样本中未出现红褐色沉淀,初步判断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对于实验组1,尿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存在糖尿病的风险。
而对于实验组2,尿液中未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可以初步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要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化学试剂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2.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化学反应的变化,及时记录实验结果;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试具,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总结:尿糖定性实验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检测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方法,对于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尿糖定性实验只能初步判断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不能确诊糖尿病,如果怀疑患有糖尿病,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确诊。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尿糖定性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时也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班氏法测尿糖实验报告
班氏法测尿糖实验报告
[目的]掌握尿葡萄糖班氏定性的方法。
[原理]葡萄糖含有醛基,
在高热、碱性溶液中,能将试剂中蓝色硫酸铜还原为黄色氢氧化亚铜,出现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操作]
1.鉴定试剂
2.加尿液
3.加热煮沸
4.断结甲[注意事项)
1.尿液应新鲜,久置尿液因细菌繁殖消耗葡萄糖,可使结果偏低或造成假阴性。
糖尿病患者宜检测空腹或餐后2h的尿液标本。
2.试剂与尿液的比例控制在10:1。
3.尿液中含大量铵盐时可预先加碱煮沸数分钟将氨除去后再进行试验。
4.蛋白含量较高时也影响铜盐沉淀,可用加热乙酸法除去。
5.链霉素、维生素C、水合氯醛、葡萄糖醛酸化合物等还原性药物可呈假阴性反应;大黄、黄连、黄芩等可致假阳性反应。
6.煮沸时应不断摇动试管以防爆沸喷出,试管口应朝向无人处,以免操作中不慎伤人。
此煮沸过程也可在沸水浴中进行,放置5min。
7.冷却后观察结果。
大量尿酸盐存在时,其煮沸后也可呈浑浊并带绿色,但久置后并不变黄色而呈灰蓝色。
8. Benidict法灵敏度为8.33mmol/L.。
尿糖定性试验和意义[1]
参考文献
[1]王新花.末稍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测定结果的影响[J].临床检验
杂志,1997,15(5):278.
[2]彭涛,王伟灵.静脉血样放置时间对血液分析仪结果的影响[J].临床
检验杂志,1998,16(5):307.
尿糖定性试验和意义
及长虹
(铁岭市卫生学校生化教研室 铁岭112001)
煮沸 1分钟有较多黄绿色沉淀 (以黄为主 ) 0.5~1% ++
煮沸 15秒有土黄色沉淀 1~2% +++
开始煮沸时即有棕红色沉淀 >2% ++++
阴性反应。凡尿糖检查呈阳性反应,称为糖尿。糖尿产生的原因很
多,常见的有:
⑴生理性糖尿:①神经性糖尿:当精神过度紧张时,暂时出
现糖尿;②摄食性糖尿:一次食糖过多或注射葡萄糖后,尿中可
[6]尼加提.吐尔逊,魏曦生,吴佩玲,等.Propaper手用镍钛锉行一
次法或二次法磨牙直根管治疗后疼痛情况的比较[J].新疆医科大学学
报,2008,31(2).
[7]Alhashaireh ZS,Alnegrish AS.Postohturation pain
after sin-gle-and multiple-visit endodontic therapy[J].J
出现糖;③妊娠性糖尿:其原因可能是肾小球滤过增加,肾小管
相对吸收减少。
⑵病理性糖尿:①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
分泌不足,糖原合成和糖的氧化不能正常进行,血糖不能正常被
细胞摄取和利用,导致血糖升高出现糖尿;②肾性糖尿:由于肾
班氏法测定尿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班氏法测定尿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会使用班氏试剂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3. 了解尿糖检测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班氏法是一种经典的尿糖定性试验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葡萄糖含有醛基,在高热、碱性溶液中,能将试剂中的蓝色硫酸铜还原为黄色氢氧化亚铜,出现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通过观察沉淀的颜色深浅,可以判断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三、实验材料1. 班氏试剂2. 尿液样本3. 试管4. 热源5. 移液器四、实验步骤1. 鉴定试剂:取少量班氏试剂于试管中,加入尿液样本,混合均匀,加热煮沸。
若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则说明班氏试剂有效。
2. 加样:取1ml尿液样本于试管中,加入1ml班氏试剂,混合均匀。
3. 加热:将试管放入热源中,加热煮沸1-2分钟。
4. 观察:煮沸后,取出试管,待其冷却至室温。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尿液:在实验中,正常尿液样本加热煮沸后,溶液颜色变为红色,但无红色沉淀出现。
这表明正常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较低,不足以使班氏试剂发生颜色变化。
2. 糖尿病尿液:在实验中,糖尿病尿液样本加热煮沸后,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并出现红色沉淀。
这表明糖尿病尿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葡萄糖,使班氏试剂发生颜色变化和沉淀。
六、实验讨论1. 班氏法的优点:班氏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尿糖定性试验方法。
该方法的操作步骤简单,易于掌握。
同时,班氏试剂可长期保存,不必现配现用。
2. 班氏法的不足:班氏法对葡萄糖的检测灵敏度较低,且易受其他还原糖的干扰。
此外,班氏法的结果判断主要依靠肉眼观察,主观性较强。
3.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班氏法的检测灵敏度,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提高班氏试剂的浓度;(2)使用更高灵敏度的检测仪器;(3)结合其他尿糖检测方法,如葡萄糖氧化酶法等。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班氏法测定尿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尿液化学检验
疾病
原因
检查结果
甲状腺功能 亢进
垂体前叶功 能亢进 嗜铬细胞瘤
Cushing综 合征
甲状腺素分泌过多,食欲亢 进、肠壁血流加速,葡萄糖 吸收率增加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对抗胰岛 素作用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大 量分泌,肝糖原降解为葡萄 糖加速
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糖原异 生作用旺盛,葡萄糖磷酸激酶 和对抗胰岛素作用受抑制
(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表5-7 试带法检测的干扰因素及评价
干扰因素
评价
标本因素 尿pH>9,可假阳性;尿pH<3,可假阴性。最适尿pH 5~6,故必要时可先调标本pH值。尿液新鲜。
食物因素 尿酸碱度与摄入食物有系,检查前1天应避免单一摄入 过多肉类或蔬菜、水果,进食应均衡
药物因素 假阳性:服奎宁、奎宁丁、嘧啶等或尿中含聚乙烯、 吡咯酮、洗必泰、磷酸盐、季胺盐消毒剂 等,尿呈强碱(pH≥9.0)。
三、尿液葡萄糖检查
正常人尿内含糖量极少,0.56~5.0 mmol/24h,定性试验阴性。
※糖尿(glucosuria, GLU)
血糖>8.88mmol/L,>肾糖阈值,或近端肾小 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时尿糖↑,定性试验阳性的尿液.
(一) 尿糖定性检查
1.测定方法与评价
(1)试带法 (glucose oxidase-peroxidase method)
(四)参考值
正常饮食 晨尿pH:5.5~6.5,平均6.0; 随机尿pH: 4.6~8.0; 可滴定酸度: 20~40mmol/24h 尿
一、 尿酸碱度测定(urine acidity)
(五)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①食物影响:蛋白类→酸性;
果蔬类→碱性. 碱潮:餐后胃酸↑,肾泌H+↓,Cl-重吸收↑→
内科尿糖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尿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尿糖测定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3. 通过实验,熟悉尿糖测定仪器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原理尿糖测定原理基于葡萄糖氧化酶法。
该法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氧化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氧气与色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通过比色法测定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尿糖测定仪、移液器、吸管、试管等。
2. 实验试剂:尿糖测定试剂盒、葡萄糖标准品、盐酸、硫酸等。
3. 实验对象:健康志愿者尿液样本。
四、实验步骤1. 样本采集:采集健康志愿者尿液样本,分别装入试管,标记编号。
2.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试剂盒说明书,配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加入相应的反应试剂,按照尿糖测定仪的操作步骤进行测定,记录吸光度值。
3. 实验组测定:将尿液样本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稀释,加入相应的反应试剂,按照尿糖测定仪的操作步骤进行测定,记录吸光度值。
4. 数据处理:将实验组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计算出尿液样本中的葡萄糖含量。
五、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绘制: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葡萄糖浓度与吸光度值之间的关系。
2. 实验组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尿液样本中的葡萄糖含量。
六、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尿糖测定方法准确可靠,能够有效地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2. 通过实验,了解到尿糖测定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3.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采用尿糖测定方法,成功检测了尿液样本中的葡萄糖含量。
2. 尿糖测定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提供依据。
八、实验改进建议1. 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增加实验样本数量,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3. 对实验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运行。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一、任务背景生化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通过对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中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可以评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化检验项目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检验项目及标准格式文本1.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是常规的生化检验项目之一,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 血糖测定血糖测定是评估糖代谢功能的重要指标,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标准格式文本如下:检测方法:酶法测定正常参考范围: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结果解读: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
(2) 血脂检测血脂检测用于评估血液中脂质的水平,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标准格式文本如下:检测方法:酶法测定正常参考范围:- 总胆固醇:<5.2 mmol/L- 甘油三酯:<1.7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 mmol/L结果解读: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3) 肝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用于评估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白蛋白等指标。
标准格式文本如下:检测方法:酶法测定正常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男性<40 U/L,女性<32 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男性<37 U/L,女性<31 U/L- 总胆红素:<17.1 μmol/L- 直接胆红素:<6.8 μmol/L- 白蛋白:35-55 g/L结果解读:肝功能异常可能与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相关。
2. 尿液生化指标检测尿液生化指标检测是评估尿液中的生化成分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 尿蛋白定性检测尿蛋白定性检测用于评估尿液中蛋白质的存在与否,可用于肾脏疾病的筛查和监测。
标准格式文本如下:检测方法:免疫层析法结果解读:阳性结果可能提示肾脏疾病或其他病理状态。
临检--尿液糖检查
尿液糖检查(一)定义正常人尿液几乎不含或仅含微量葡萄糖,一般尿糖定性试验为阴性。
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8.88mmol/L)或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时,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糖尿。
(二)检测方法及评价1.试带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大多数试带法不与乳糖、半乳糖、果糖及还原物质发生反应。
本法检测葡萄糖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适用于自动化分析。
2.薄层层析法操作复杂、费时、成本高,多用于基础研究,临床上一般情况少用。
3.班氏法(Benedict法)利用葡萄糖的还原性而设计,是传统尿糖定性试验的方法。
取班氏试剂1ml于试管中,加热煮沸,若不变色,则可加入尿液(0.1ml),再煮沸1~2min,冷却后观察结果。
班氏法是非特异性测定葡萄糖的试验,可检出多种尿糖,如乳糖、果糖、戊糖等。
本法简便,但易受其他还原物质干扰。
(三)质量控制1.容器清洁不含氧化性物质如漂白粉、次亚氯酸等,否则易导致班氏法假阴性而试带法假阳性。
2.及时送检尿液必须新鲜,若长时间放置,细菌繁殖等可造成假阴性结果。
3.排除维生素C干扰维生素C可使班氏法呈假阳性,使试带法呈假阴性。
4.高比密尿及高酮体尿可使试带法糖定性呈假阴性。
5.班氏试验必须首先煮沸班氏试剂,避免试剂变质。
①糖尿病;②摄入性糖尿;③应激性糖尿;④其他内分泌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
(四)参考值定性试验:阴性。
(五)临床意义糖尿-葡萄糖尿1.血糖增高性糖尿见于:①糖尿病;②摄入性糖尿;③应激性糖尿;④其他内分泌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
2.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肾性糖尿,出现糖尿的原因是由于肾小管对滤过液中葡萄糖重吸收能力减低,肾糖阈减低所致的糖尿。
①家族性肾性糖尿;②新生儿糖尿;③后天获得性肾性糖尿;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尿糖定性实验报告分析
一、实验背景尿糖定性实验是临床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检测手段,主要用于诊断糖尿病、监测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评估肾脏功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尿糖定性实验,了解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尿糖与血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糖尿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价值。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尿糖定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尿糖检测结果与血糖之间的关系。
3. 分析尿糖定性实验在糖尿病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原理尿糖定性实验基于葡萄糖的还原性。
在碱性环境下,葡萄糖可以将硫酸铜(CuSO4)还原为氢氧化亚铜(Cu2O),产生砖红色沉淀。
根据沉淀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尿液样本、班氏试剂、试管、酒精灯、滴管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pH计等。
五、实验步骤1. 取尿液样本,用pH计测定其pH值。
2. 将尿液样本与班氏试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置于试管中。
3. 加热试管,观察沉淀颜色的变化。
4. 根据沉淀颜色的深浅,判断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阴性:尿液样本中未检测到葡萄糖。
- 阳性:尿液样本中检测到葡萄糖,沉淀颜色从淡黄色逐渐变为砖红色。
2. 结果分析:- 阴性结果:说明尿液样本中葡萄糖含量较低,可能与正常生理状态或饮食控制良好有关。
- 阳性结果:说明尿液样本中葡萄糖含量较高,可能与糖尿病、肾脏疾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有关。
七、讨论1. 尿糖定性实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尿糖定性实验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对糖尿病的初步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尿糖定性实验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监测指标,有助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2. 尿糖定性实验的局限性:- 尿糖定性实验不能准确反映血糖水平,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 尿糖定性实验受饮食、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结果可能存在波动。
3. 尿糖定性实验与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 尿糖定性实验与血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尿糖定性验证试验
1.目的:学会尿糖定性检验的方法。
2.原理: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OH-,与柠檬酸钠-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试剂:班氏试剂。
4.步骤:
4.1、在试管中加入1毫升班氏试剂,加热到沸腾,如不变色,则可使用。
4.2、再在试管中滴入2滴新鲜澄清的尿液,摇匀。
4.3、加热上述混合液到沸腾,并持续二三分钟。
4.4、观察试管内混合液颜色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沉淀物产生,并按下表提示作出判断记录。
混合液颜色变化和沉淀物的生成
含糖量
蓝色和蓝灰色
0.02g%
浅蓝绿色沉淀
0.1-0.5g%
黄绿色沉淀
0.5-1.4g%
黄色沉淀
1.4-2.0g%
橘黄色沉淀
2.0g%以上
5注意事项:
1、班氏试剂和尿液混合液的比例应为10∶1。
2、如是糖尿病人,检验前二三天最好停止服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糖的定性检测
目的:初步学会尿糖定性检验的方法。
材料器具:人体新鲜尿液;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班氏试剂。
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1毫升班氏试剂,加热到沸腾,如不变色,则可使用。
??????2、再在试管中滴入2滴新鲜澄清的尿液,摇匀。
??????3、加热上述混合液到沸腾,并持续二三分钟。
??????4、观察试管内混合液颜色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沉淀物产生,并按下表提示作出判断记录。
???
??? 注意事项:1、班氏试剂和尿液混合液的比例应为10∶1。
???2、如是糖尿病人,检验前二三天最好停止服药。
分析和讨论:
?? 正常人的尿液中只含微量葡萄糖(少于0.02克%),一般定性检验不能检出。
一旦出现尿糖应及时请医生检查原因,并予以治疗。
??? 尿蛋白定性检验
??? 目的:初步学会尿蛋白定性检验的方法。
??? 材料器材:新鲜尿液;酒精灯,试管,试管夹;2%乙酸溶液,20%磺酸水杨酸溶液
??? 方法一?? 加热乙酸法
??? 步骤:在试管里加入新鲜尿液3毫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到沸腾,观察有无混浊产生,如无混浊,或虽有轻微混浊,但在加入数滴2%乙酸溶液后,混浊消失,这表示尿液中不含有蛋白质。
如有混浊,并在加入数滴2%乙酸溶液后,仍不消失的,这表示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并可根据下表中提示定性判断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