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管理中心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M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管理中心的应用
概况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管理中心位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南大门。总用地面积22590m2,建筑面积约45180m2(不含地下建筑面积)。作为园区的门户,在设计上要有一定的可识别性。利用开放的绿化屋顶、平台、地下广场、地面广场等,为城市提供一个立体开放的公共空间。功能上以管理办公为主,同时兼具综合办公、展览会议以及少量配套商业等综合性功能,为周边地区居民、商务人群、园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放眼未来,充分考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力求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品质建筑(图1)。
项目设计理念
本项目设计理念由“山峦”、“溪谷”、“阳光宝盒”等构成。“山峦”是绿色脉络彰显时代的生态精神;“溪谷”是奔流不息象征重视交流共享的空间语言;“阳光宝盒”是悬浮于绿丘之上、极简抽象风格的空间语言(图2)。基于上述理念,打造一座经得起时间考验,能够抵御岁月洗礼,历久而弥新的经典公共建筑。
项目BIM应用的背景
随着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种类繁多、关联
度高、工艺复杂的工程项目大量投入建设。建设单位决定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管理中心项目全程推行BIM技术,以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的方式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图3)。
BIM在项目中的应用介绍
BIM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复杂幕墙设计
项目是以“阳光宝盒”为设计理念的立方体,通过Revit 体量与幕墙系统,利用交点功能与参照线自由地划分幕墙竖挺(图4),通过加载轮廓族的形式建立外围的幕墙框架,最后按照设计师所提供的门窗大样图,建立对应的窗族替换幕墙嵌板,生成最终的立方体(图5)。
(2)异形屋顶的空间定位
项目中“异形绿坡”的设计是难点。在以往的二维CAD 图纸中无法直观和可视化地判断空间上的位置关系,而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地定位出绿坡中三角面各个角点的空间位置(图6),从而准确地建立每个绿坡及其相邻的楼梯模型,最终优化出整个上人屋面的空间关系(图7)。
(3)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采用虚拟现实软件进行模拟演示,设计人员可在三维场景中对模型进行任意的漫游活动模拟,供业主查看。采用这种人机交互的形式,可以发现很多不易察觉的设计缺陷,从而减小由于规划不周全等原因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大大
提高项目的评估质量(图8)。
(4)总结
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提供了便捷的可视化功能,将以往二维线条表现的构件转化为三维模型来进行展示,通俗地讲即是“所见即所得”。与效果图不同的是,这些三维构件的信息库是自动生成的,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关联性。例如,幕墙的划分、竖挺的形态、窗户的类型等信息,都会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创建,设计师可以更便捷地推敲方案设计,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虚拟现实技术与实时碰撞检查的应用,使设计师在项目中可以持续对所发现的专业冲突进行跟踪、整理和记录BIM报告,使各专业配合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解决了二维平面图纸较难发现不同专业碰撞的问题。BlM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异形屋顶结构定位
本项目中,为了契合“山峦”和“溪谷”的设计理念,建筑师利用山丘状裙房屋顶,打造出通往三层标高的开放式屋顶绿化空间。主楼裙房亦采用绿化平台,结合屋顶绿化,形成宛如公园的开放空间,从悬于空中的立方体办公楼内可以眺望迪斯尼园区和远方的城市天际线,给人以独特的景观及视觉体验。
由于采用立体化的建筑屋面形式,结构师结合造型建立
起由多块异形楼板组成的结构屋面,因而如何保证下部会议会展中心的净高就成为要攻克的难题。以北侧的种植屋面为例,预应力大梁的应用特性决定了其无法随屋面楼板任意弯折,如何明确结构框架定位就成为了设计难点。在传统二维设计中,结构师需反复计算并与建筑师反复校核才能给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同时如此异形的结构在计算软件中的数据计算也非常复杂。而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设计师可以抛开二维图纸直接在三维模型中定位结构框架,直观清晰地表达构件的空间关系,最大程度地满足设计需求(图9)。
(2)结构专业内部协调
在传统二维设计中,人防设计一般由专业的人防设计院单独完成。但是,由于人防设计的特殊性,平时建筑、平时结构、战时建筑、战时结构四个专业的相互配合是非常困难的,设计师很难直接通过二维图纸找出隐藏在各处的问题,这对后期的施工、管线安装等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通过BIM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以使平时结构与战时结构之间的空间关系一目了然,两者之间的冲突也更容易被察觉,设计师能够最快地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专业的人员进行协
调解决。以地下三层6轴交A轴处为例,此处平时结构布置了汽车坡道,而人防却在此设计了人防口部并布置了相应的梁板结构,两者之间的对接就出现了很大问题。利用BIM提前迅速发现问题,通过与设计的协调权衡,修改设计方案最
终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图10)。
(3)信息传递的研究
项目中,通过项目参数和共享参数的应用,全面录入工程所需信息,为项目各方提供及时、准确的工程数据,以框架梁为例,除去基本的尺寸信息,更添加了耐火等级、材质等信息,为后期的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
BIM依托构件作为信息载体,因此需要大量时间完善族库以打好参数化的基础。相较于传统的CAD标准图块,族的优势在于参数化可变族,这大大地节省了作图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然而软件自带的族库并不能满足所有需求,这就要求对族库进行扩建。族的本质是通过族参数的添加和变化来控制族的变化,制作复杂的族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而通过不同的项目,不断地建设族库也是今后BIM设计的一大目标(图11)。
(4)总结项目中,利用BIM技术明确了异形屋顶结构框架的定位,解决了结构内部不同专业间本易忽视的碰撞问题,并为各结构构件添加了详细参数,使信息能够有效传递。虽然BlM团队也借此项目的契机,投入精力完善扩充族库,但现在的族库储备仍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未来更高效、高质量、高规格地完成项目和推进BlM应用,我们还须继续实践钻研,加以统一的族库管理,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lM)中的“I”打下坚实基础(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