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匆匆朗读mp3课件免费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匆匆朗读mp3课件免费下载

篇一:2课匆匆

第二课:匆匆一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

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

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二、重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2、感

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三、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

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

惜时间。

四、关键:理解体会时间的匆匆。五:课时:两课时六、教具:

课件七、学具:资料八、字词: 1、四会字:挪蒸

2、形近字:娜和挪蒸和承

3、多音字:藏

4、本课生词: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

涔涔、潸潸、遮挽

5、近义词:匆匆──匆忙痕迹──印象遮挽──挽留确乎──的确涔涔──潸潸

6、反义词:空虚──充实匆匆──缓慢觉察──忽视伶俐──愚笨九、句子:背诵全文十、课文重点分析部分: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附

教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语文科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语文科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第2课《匆匆》教学建议

第2课:《匆匆》教材使用说明

【教材解析】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安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的第四组。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极富文采,有些地方还写得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引领他们进入情境,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象,让他们通过积极的探究与创造,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主要训练点,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应该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感

受时间和生命的匆匆流逝,感受作者焦灼、无奈、紧迫的感情,使

学生认识到应该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在享受生命的同时有所作为,使人生迸发出应有的光彩。3.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

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地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

教学难点是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一)预习安排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除了安排认读生字词,读熟

课文等基本要求外,还应进行以下几点预习:

1、弄清楚各自然段的大意,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批注

体会。

(二)课时安排

本课的教学建议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建议

主要任务:扫除生字障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精读第一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可是老师却想请教大家两个数学问题。

2、(

课件

出示)出示钟表模型。(全班沉默1分钟,体验时间的流逝。)

3、问:刚才我们大概沉默了多长时间?

4、(学生回答,教师说明)此时,1分钟从我们身边溜走了,想留也留不住,它轻轻的来(板书:来),又悄悄的去(板书:去),在我们不经意间,他无影无踪地消逝了。

5、(课件出示)这让我想起一句俗话;时间如流水。(生接:只能流去不流回)。

6、问:请大家算算自己已经走过了多少日子?

7、在过去的这4000多个日子里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面对悄然消逝的时光,你有何感受?(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过去了好几年。今后,我要好好学习,不浪费时间......)此时,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大家一起读一读。

8、(课件出示)出示《明日歌》,齐读。

9、(课件出示)由此我又想起了一句古诗:少壮不努力。(生接:老大徒伤悲。)

10、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感慨万千,写

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板书:匆匆)请大家一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

1、学生谈谈预习中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

2、出示: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散文语

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他一生勤奋,出版

著作百余部,共二百多万字。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春》等。

3、本文就是朱自清在走过8000多个日子的时候写的,他在这8000

多个日子里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三、检查预习

1、出示易错词,领读。(重点关注:涔涔的读音是cén,其意思是

形容汗、雨、水、泪等连绵不断,文中指的是流泪不止的样子。)

2、出示词语,领读、开火车读。

3、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出示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指导有侧重点地读好问句。

(1)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强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3)小结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读法和感受。

四、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一)尝试读段,指导学法。

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

1、学生默读自学第一自然段,想想: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读懂了

什么。在感受深的或喜欢的词句旁批注,和同桌交流。

2、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

情感体验。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

不复返呢?” ①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A、排比:这句话以燕子、杨柳、桃花为例,说明了大自然周而复始

的规律。作用:写出燕子再来,杨柳再青,桃花再开,自然景物可

以重来,与时光的流逝不返作对比。

B、对比:(修辞方法兼写作手法)

作用:用燕子、杨柳、桃花的再来、再青、再开与时间一去不返作

对比。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读后引入产生联想和想象,觉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来。表达了作者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