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现象和结论:①.把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会出现浑浊;而把呼出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出现的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而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③.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出现水雾,而对着玻璃片呼气则玻璃片上会出现水雾,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总的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形状,状态的改变二、化学变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3、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常伴随能量变化。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颜色改变,发光,放热等现象经常用于判断是否为化学反应。

(但不是绝对的,爆炸和发光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以说明)2、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3、两者之间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蜡烛的燃烧现象可以说明)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一、物理性质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等。

(可归纳为:色味态、两度、两点、三性)二、化学性质1、概念: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毒性、稳定性等。

三、注意事项1、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难”等字,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如酒精燃烧、酒精能燃烧。

(即能力和动作的区别)2、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的鉴别方法有哪些?答:方法一:二氧化碳(CO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方法二:二氧化碳(C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方法三:二氧化碳(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学习课题二我们获得的知识: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注意:不是有氧气就可以,空气中也有氧气);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4、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5、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6、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7、科学探究是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科学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讨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1、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2、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出来的性质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2.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3.点燃蜡烛,会发现火焰分三层,内焰最亮;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发现处在火焰最外层最先变黑,说明这一层火焰温度最高;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照在火焰上,发现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4.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可知,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氧气比呼出的气体多,而含有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呼出的气体中少。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走退化学世界»知识点梳理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化学是一门研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迷信。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特征:物质的形状发作了变化(3)方式:蒸发、凝结、熔化、升华、破碎、分散、吸附、枯燥等【物理性质】不需求发作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气息、水溶性、挥发性、颜色、形状、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化学变化】(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3)常随同的现象:变色、变味、蜕变、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响、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恢复性、热动摇性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络和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质区别是:能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随同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随同化学变化二、走退化学实验室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那么。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息;不能尝任何药品的滋味。

⑵取用药品留意浪费:取用药品应严厉按规则用量。

假定无说明,应取最大批,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大批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倒完药液后立刻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大全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1认识化学
1.化学定义: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贡献:
①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②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3.绿色化学: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3.实验室药品取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不指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操作: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
现象和结论:两端接触外焰处先变黑(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分析原因:外焰部位的石蜡蒸气与充足的氧气接触,石蜡蒸气燃烧充分,放出的热量最多。
其他现象:燃烧时产生的黑烟为石蜡中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
操作:点燃蜡烛后,用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方法总结:
4.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呼吸作用: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呼出气体较吸入的空气而言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


分别伸入
燃着的小木条
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
澄清石灰水,振荡
对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比较


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
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
5.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八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包括观察记录到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实验仪器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高频)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易错警示:不能只根据现象判断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灯泡通电发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1)判断依据: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2)判断方法:○1依据生活常识判断变化前后物质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为物理变化。

如:水果榨汁——水果榨成水果汁铁丝弯曲——铁丝弯曲为弯的铁丝○2如果无法明确判断变化后的物质,则看变化过程的关键动词(常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词总结)。

注意:实际做题过程中,往往是两种判断方法结合使用。

知识拓展:○1涉及物理变化的成语:沙里淘金、花香四溢、刻舟求剑、海市蜃楼、破釜沉舟、凿壁偷光、大海捞针等。

○2涉及化学变化的成语:火烧赤壁、钻木取火、玉石俱焚等○3无其他物质生成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如轮胎“爆胎”、蒸汽锅炉因压力过大而爆炸;有其他物质生成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如炸药爆炸、瓦斯爆炸等。

知识点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高频)知识点3 常见仪器的识别及用途1.反应容器(1)可被直接回热的容器温馨提示:试管是唯一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2)需垫石棉网加热的容器易错警示:烧杯、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的原因是其底部面积相对于酒精灯火焰面积来说太大,直接加热会造成仪器底部受热不均引起炸裂2.加热仪器温馨提示:酒精灯的加热温度在400~500℃之间,适用于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酒精喷灯的加热温度可达1000℃,适用于需加强热的实验知识拓展:集气瓶要与毛玻璃片配套使用4.夹持仪器知识拓展:使用试管夹时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目的是防止污物掉入试管内易错警示:量筒不能加热,不能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不能作反应容器6.取用仪器7.过滤、分离和注入液体的仪器知识拓展: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最关键的区别是容器下方是否有活塞。

有活塞,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的是分液漏斗,没有活塞的是长颈漏斗。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不: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别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XXX、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干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爽朗性、腐蚀性、毒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索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别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歪(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办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别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别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洁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别聚成水滴也别成股流下。

(7)可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别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别尝、手别摸、鼻别闻(闻的办法:扇闻)未讲明药品用量时:液体普通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1物理变化的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1.2物理变化的特点:无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发生改变1.3化学变化的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1.4化学变化的特点: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1.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1物理性质的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2.2物理性质的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2.3化学性质的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4化学性质的内容: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2.5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及应用: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3.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3.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判别:抓住关键字,描述物质的性质常用“能、易、会、可以”等字眼,描述物质的变化则不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3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4化学学习的特点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实验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到的;而实验结论仅凭感觉器官无法得出,是通过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变化和性质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2)实例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沸点、挥发性、导电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碱性等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实例物理变化:发光、发热、挥发、蒸发等化学变化:燃烧、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发酵、分解等二、化学实验和探究1、科学探究(1)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2)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三“关注”:关注性质、关注变化、关注过程与结论2、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分为外焰、中焰、内焰。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蜡烛燃烧表达式:3、人体呼吸实验(1)探究方法:对照实验(控制变量法)(2)吸入:空气(主要是氧气和氮气,但氮气基本不参与反应)呼出: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氮气不参与反应)三、实验基本操作1、托盘天平的使用(1)精确度是0.1g(2)使用规则:左物右码(3)药品质量=砝码重量+游码重量(4)药品是干燥固体时,需要在左右盘先放一张大小和质量相同的纸;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时,需要放在玻璃器皿中。

2、仪器连接(1)玻璃管与胶皮管或橡胶塞连接时,都要先用水润湿。

(2)橡胶塞塞入容器口时不能把容器抵在桌面上。

(3)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段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容器,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3、药品取用(1)取用原则“三不”原则:不用手接触药品、不凑近闻药品气味【正确方法是: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不品尝药品节约原则:没说明用量时,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只能放入指定容器中。

(2)固体药品取用块状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3)液体药品取用①取用大量液体:一倒: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防止污染药品或者腐蚀试验台】二向:标签必须朝向手心【防止腐蚀标签】三紧挨: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防止药液损失】四还原:倒完液体之后应该立即塞紧瓶塞、放回原处、标签朝外【防止药品潮解或变质】②取用少量液体:使用胶头滴管在容器正上方竖直滴加,不能接触容器壁【防止污染试管或试剂】取液后,胶头滴管不能平放或倒放,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防止液体倒流腐蚀橡胶胶帽】③取用定量液体:使用量筒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药品直至液面靠近目标刻度,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药品直至达到目标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1单元 走进 化学世界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1单元  走进 化学世界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金属的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等。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助燃性、毒性等。

课题2 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水: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二氧化碳: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量增多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的必背知识点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冰块融化、水蒸发等。

2.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伴随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例如,燃烧、酿酒、金属生锈等。

3. 区别与联系: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2.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毒性等。

三、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 蜡烛的燃烧现象:火焰分为三层:外焰 (温度最高)、内焰、焰心 (温度最低)。

燃烧过程中,蜡烛逐渐熔化,产生光和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 实验现象: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蜡烛后,产生白烟,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白烟是未完全燃烧的石蜡蒸气。

四、人吸入与呼出气体的比较1. 相同点:都含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2. 不同点: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较高。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较高。

3. 实验验证: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程度更高。

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含量,吸入气体中木条复燃情况更好。

五、常见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1. 反应容器: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2. 加热仪器:酒精灯 (使用时注意安全,如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3.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4. 取用仪器:药匙 (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 (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5.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等。

六、科学探究的方法1. 观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单元共8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单元共8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单元共8页)目录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总结:(1)、(2)有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状或者状态发生了变化,但(3)、是没有生成新物质;(4)共同特征是在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列表法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水滴石穿”、木柴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酿酒(醋)、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中毒、生米煮成熟饭等都是化学变化、●“日照香炉生紫烟(光现象),遥看瀑布挂前川”、“冰雪融化”、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铁锅、蜡烛受热熔化,木已成舟、日光灯通电发光等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列表法比较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说明:物质的性质不一定非得通过物质发生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例如: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3、描述物质的时候要注明条件,常见描述性质的词语有:“(具)有”、“是”、“会”、“易”、“能”、“会”、“可以”及相应的反义词,等等。

4、实验1-2需要注意的内容a、闻气体气味的正确做法b、氧气(O2)与二氧化碳(CO2)的比较——色、味、态【物理性质】;助燃性(O2)与阻燃性(CO2)【化学性质,要学会与可燃性区别】;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检验O2 的存在】、CO2 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检验C O2 的存在】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请举例说明。

三、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通过寻找是否有描述性质的特征词语来进行区别2、联系——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表现出性质【例】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酒精易燃烧,因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先在灯芯上汽化;随即燃烧,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梳理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3)形式:蒸发、凝固、熔化、升华、破碎、扩散、吸附、干燥等【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气味、水溶性、挥发性、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化学变化】(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3)常伴随的现象:变色、变味、变质、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

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1-4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 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相同点: 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 吸入气体: 氧气多呼出气体: 二氧化碳、水多结论: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广口瓶。

②取用: 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细口瓶。

②取用: 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 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 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 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 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口略下倾,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 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 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绪言1、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3、区别:有无其他物质生成4、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硬度、溶解性、熔点、沸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光泽等等6、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等(常会出现“会”“能”“可以”的语句)7、区别:这种性质是否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二、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2、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进行试验、搜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和评价等。

3、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4、对蜡烛极其燃烧的探究(1)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最亮温度最高,焰心最暗温度最低。

(2)蜡烛熄灭是有白烟(是石蜡蒸气),用火柴点白烟,蜡烛复燃。

(3)验证产物: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珠,证明产物有水;澄清石灰水浸润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变浑浊,证明产物有二氧化碳。

三、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药品取用规则(详见书18页)(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凑近闻,不品尝药品(2)节约原则-----最少用量(3)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2、固体药品的取用(广口瓶)(1)块状或金属颗粒(镊子):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在容器瓶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小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小结


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
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
润湿水,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
皮管。
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转动(zhuàn dòng)着
(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慢慢
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
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橡胶塞和容器口不可用水润湿。
学反应):
其他物质生的成变了化,如蜡烛燃烧、铜绿受热分解。
(2)联系:物理变化中 不一伴定随发生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中
伴随一有定物理变
化。
第二页,共十五页。
2.物质的性质
不需要发生(fāshēng)化学变化
(1)定义:物理性质:物质 状态等。化学性质:物质
在化学变化(huàxuéb就iàn表huà现)中出来的性质,如颜色(yánsè)、
味道。
(2)“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药品时,液体取1~2 mL,固体盖满试管
底部即可。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 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不能放回,原也瓶不要
随,意更(su不íy要ì)丢拿弃出实验室,
第六页,共十五页。
2.固体(gùtǐ)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竖立”。
据→
→ 解释与结论
→表达(biǎodá)与交流。
反思与评价
变化(biànhuà)
;(3)关注物质
进行实→验收集证
第四页,共十五页。
较软 难溶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为柱形固体,质地 ,
于水,密度比水

烛的火焰分为 、
和外焰(wà三i y内层àn焰),(n其èi中yà焰n) 心 温度最高; 外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冰块融化、干冰的升华、水的沸腾。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鉴别是否为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和判断),如光合作用、石蜡燃烧、水的电解、植物的腐烂、煤炭气化。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还原性、酸碱性。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会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三态(固液气态)、气味、硬度、熔沸点、密度。

标准大气压:101kp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和评价——表达和交流实验1:对蜡烛燃烧的研究:石蜡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火焰: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在加热的时候要用外焰加热)实验现象:1.蜡烛的火焰呈三层,其中内焰最亮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会有水珠3.将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4.蜡烛燃烧一段时间熄灭,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注意事项:在描述化学变化中的实验现象,所谓实验现象,就是我们通过肉眼能看到(发光、白烟、变浑浊)、能感受到(温度变化)、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而不能把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当成实验现象。

化学变化中,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而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

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药品的取用: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1.安全: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闻药品;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少量:没有用量说明,按照最少俩(1-2ml取用液体)3.剩余药品如何处理: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里,在取用固体药品时,用药匙。

(块状的药品,用镊子。

)注意事项: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先使容器横放,放入容器口,使容器缓慢竖立,让药品滑到底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冰块融化、干冰的升华、水的沸腾。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鉴别是否为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和判断),如光合作用、石蜡燃烧、水的电解、植物的腐烂、煤炭气化。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还原性、酸碱性。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会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三态(固液气态)、气味、硬度、熔沸点、密度。

标准大气压:101kp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和评价——表达和交流实验1:对蜡烛燃烧的研究:石蜡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火焰: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在加热的时候要用外焰加热)实验现象:1.蜡烛的火焰呈三层,其中内焰最亮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会有水珠3.将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4.蜡烛燃烧一段时间熄灭,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注意事项:在描述化学变化中的实验现象,所谓实验现象,就是我们通过肉眼能看到(发光、白烟、变浑浊)、能感受到(温度变化)、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而不能把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当成实验现象。

化学变化中,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而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

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药品的取用: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1.安全: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闻药品;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少量:没有用量说明,按照最少俩(1-2ml取用液体)3.剩余药品如何处理: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里,在取用固体药品时,用药匙。

(块状的药品,用镊子。

)注意事项: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先使容器横放,放入容器口,使容器缓慢竖立,让药品滑到底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无色稀盐酸 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 二氧化碳气体等

溶液
浑浊
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
生了改变。例如:粉碎、凝固、熔化、挥发、升华、汽化、液化、溶
解、吸附、乳化等。
2.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例如:燃烧、变
质、生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分别取样, 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烧;呼 呼出气体中 O2 含量
各 伸 入 一 根 出气体中木条燃烧不旺盛, 低于吸入空气中 O2
燃着的木条 甚至熄灭。
的含量;
2.分别取样,
各 滴 入 相 同 空气中澄清石灰水不浑浊; 呼出气体中 CO2 含
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 量高于吸入空气中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1.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化学的作用: ①化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 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②化学保证人类生存,并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化学的定义: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 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是如何发展的 1.化学的表象阶段: ⑴人类学会使用火和简单工具,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从而变得更加 聪明和强大。 ⑵火—孔雀石—铜器(商代)—铁器(春秋战国)—纸—火药—酒— 染料—陶器等。 ⑶我国古代最早的三大化学工艺分别是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近代化学理论: ⑴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①英国—道尔顿—原子论;意大利—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 ②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内容: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 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⑵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 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的成果 ⑴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⑵纳米材料。 ⑶新材料。
电性、延展性、吸附性、乳化作用等。
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稳定性、
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物
质的性质。
4.“变化”与“性质”的不同
性 质 是 本 身 具 有 的 一 种 能 力 常 用 “ 能 ”“ 不 能 ”“ 易 ”“ 不
气体、生成沉淀等。
4.化学变化中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5.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
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
颜色、形状、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
②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⑵存放仪器:①广口瓶(固体)
②细口瓶、滴瓶(液体) ③集气瓶(气体) ⑶加热仪器:①酒精灯 ②酒精喷灯 ⑷计量仪器:①托盘天平 ②量筒 ⑸分离仪器:漏斗 ⑹取用仪器:①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 ②药匙(粉末状或小颗粒) ③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⑺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铁夹、铁圈)、坩埚钳。 ⑻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等。
易”“可以”“会”等词语表达。
课题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白色或红色、无味、圆柱状、固体、硬度比铁小、难溶于 水、密度比水密度小。 2.点燃时: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随着熔化;火焰分三层;外焰 最明亮焰心最暗;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验证生成物 ①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 ②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综合①②得结论: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文字表达式: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3.熄灭后:烛芯处有一缕白烟生成。点燃白烟,白烟能燃烧。 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烟:固体小颗粒。 雾:液体小液滴。 二、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经过比较和分析等 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结论。
2.常见仪器的用途、注意事项及原因 ⑴试管(少量药品) ★主要用途: ①常用于溶液间的反应或固体与液体间的反应,可直接加热。 ②收集少量气体。 ③暂时盛放药剂。 ★使用注意事项及原因: ①给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防止液体受热时溢出。 ②加热时试管外壁应干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③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④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 45°角。倾斜可使受热面积增大,以防暴沸。 ⑤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泠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 资料: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对比
物质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吸入的空气 78% 21% 0.94% 0.03% <0.03%
呼出的气体 75% 16% 0.94%
4%
4.06%
1.关于 O2 和 CO2 的特性 ⑴O2 的特性:O2 能支持燃烧,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O2 能使燃着的 木条燃烧更旺盛,O2 含量越高木条燃烧越旺盛。 ⑵CO2 的特性:CO2 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CO2 浓度越高越浑浊。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
滴数的澄清
石灰水
浊。
CO2 的含量;
3. 取 两 块 干 燥的玻璃片, 呼气的一块玻璃片表面出现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 含量高于吸入的空
对 其 中 一 块 水雾;另一块无明显现象。 呼气
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课题三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见的化学仪器及使用
1.常用仪器 ⑴反应容器:①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1.液态的水
试管内水沸腾,玻璃 片上有水珠产生
液态的水

2.蓝色块状的 胆矾
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
蓝色粉末状的胆 矾

3.无色的氢氧 化钠溶液、蓝色 有蓝色沉淀生成 的硫酸铜溶液
蓝色的氢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铜 沉淀等

4.颗粒状大理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