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人为本(1)
2020/9/9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在学生工作中要始终 体现“育人为本”的理 念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和核心,是战略指导原则
•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始见于《管子·霸业》“夫霸王之所 以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天下治乱兴衰 源于政,而“治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 动力功能 民族精神是一种激发人向上的动力源,是人类群体间一种 强大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民族精神,就是没有民族、国家。 因此,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民族精神应成为青少年道德教育 的灵魂。道德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本国青少年的民族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 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 。 教育应该如何从重视智力到重视非智力。 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重要 非智力因素即情商、意志、态度、价值观等等。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已得到世界教育家的认同。
• 现代学生工作的理念是“教育——服务——发展” 即教育学生与为学生服务相结合。 学生工作不能出于功利目的,而是真正出于对学生的关心、理解、 爱护、尊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结合,把握载体和渠道, 使这种理念得以实现
二.在学生思想教育中 要始终体现“德育为先” 的原则
1、要认识和理解对青年学生加强
• 英国著名教育家劳顿认为,没能系统地教授道德体系,也许是学 校课程中最严重的缺陷。
• 在美国。调查资料表明,约有2/3的人认为,学校应在青少年学生 的道德发展方面承担责任。
• 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S·拉姆勒指出:“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公民 ,我们必须不断设法帮助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心理、心态来 看待事物。”
越强调道德教育培养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培养越突出 的国家,道德教育就越有成效,这种寻根意识已经成 为当今世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2.要认识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 现实和长运功能
• 导向功能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三观”教育要解决的是方向 问题,动力问题,标准问题和践行问题。 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何面对和处理 个人和祖国的关系 祖国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应该教育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坚定的爱国者,爱国这不 是理想问题,而是责任问题。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989年7月20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 上讲话明确指出:“现在年轻一代思想上有两 个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一个是为什么中国非走 社会主义道路不可,为什么非要坚持共产党的 领导不可,另一个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 看待‘民主、自由、人权’问题。”
青少年道德危机是当今世界的最大危机之 一,西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一个特征是物质生 活获得极大的满足,某些道德观念和教育观念 却相对淡漠了。
• 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都着 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期间,每个年轻人都处在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求知欲最 积极的状态,这正是塑造他们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 健康长寿功能
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 质、健康素质)
• 德可延年、仁可长寿
• 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修订健康定义:躯 干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 德健康
• 善良是心理维生素
• 愁眉苦脸先衰老,为非作歹命不长
心理素质是心理人格的内核,是坚持正确 思想准则的非智力基础,体现为心理对 客观存在的感受度和调适力的统一。 取得成就时,不忘乎所以,遭挫折时,不 失意绝望,遇见正直人受委屈时,不怀疑 现实准则,看到非正当行为获利时,不随 波逐流。 学生工作要把为育人和正己结合起来,先 正己而后正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 须先做到,己身不正就不能正人,这既是 古训,也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了的道理。
•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于1988年在其发展的教改报告中就提出:“ 能否培养出道德、情操和创造力方面都足以承担起二十一世纪的 日本的青年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的 道德教育。”
• 韩国强调民族的德育第一,表现为自主性、公益性、协同性、勤 勉性、奉献性、效率性,以强化民族自立精神,重塑民族之魂, 弘扬民族传统,重视振奋民族精神,因而被一些学者概括为“有 国籍的教育。”
• 经济多元化,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
• 允许存在不等于鼓励提倡
• 社会允许存在的,学校不一定允许存在
社会人做不到的,校园人应该率先做到
•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 化。
蔡元培:“欲知明日之社会,请看今日之校园。 ”
陶行知:“教育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 正的教育。”
•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坚持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以人为本的人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即人人,
另一层含义是指人民。在此,人民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2.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心人, 爱护人,理解人,尊重人。
• 德国历来注重培养青少年具有德意志民族精神,爱祖 国,具有民族自尊心;爱劳动,具有勤业思想,讲认 真,对工作一丝不苟;有信念,不管在困难时期还是 顺利时期都具有乐观精神,为信念而执着追求。
• 新加坡政府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塑造既有知 识,心智发达又具有健康人格的新加坡公民。
1991年新加坡提出了“共同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 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人人 ;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从存在论说:人的存在是 根本性存在,是主体存在。
从价值论说:人是一切价值产生的最终根据和目的。
从思维方式讲: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
•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理 念;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