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2)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2)

(2)改善⾎液流变学和抗⾎栓形成: ①改善⾎液流变学。

活⾎化瘀药及其复⽅⼀般均能改善⾎瘀患者⾎液的浓、粘、凝、聚状态,其中以养⾎活⾎和活⾎祛瘀类作⽤更为明显。

各种不同原因的⾎瘀证,经活⾎化瘀药物治疗后,⾎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好转。

②抗⾎栓形成。

⾎瘀证常表现为⾎栓闭塞性疾病,如⼼肌粳塞、脑⾎栓形成、⾎栓闭塞性脉管炎、视膜⾎管阻塞等。

实验证明,许多活⾎化瘀药都有抗⾎栓形成作⽤,因⽽对上述疾病有良好疗效。

活⾎化瘀药给实验动物煎服后,对其凝⾎功能的影响。

可见益母草、⾚芍、当归、三棱、莪术都有明显的抗⾎栓形成作⽤,泽兰也有⼀定作⽤。

⾎栓形成过程,⾸先是迎⼩板聚集形成⾎⼩板⾎栓,随后启动凝⾎机制,在各种凝⾎因⼦参与下,形成纤维蛋⽩,最终导致⾎栓形成。

根据现有资料,活⾎化瘀药抗⾎栓形成主要作⽤于以下⼏个环节: 抑制⾎⼩板聚集。

⾎瘀患者⾎液的浓、粘状态,引起⾎流缓慢,⾎⼩板易于在⾎管内膜损伤处粘着,活⾎化瘀药改善⾎液流变学特性,减少了⾎⼩板的粘着和聚集。

此外,活⾎化瘀药可降低⾎⼩板的表⾯活性,从另⼀⽅⾯抑制⾎⼩板聚集,如⾚芍、鸡⾎藤、当归(体外试验)都能⾮常显著地抑制由ADP诱导的⾎⼩板聚集,且与浓度呈正相关。

其他如川芎、红花、益母草、⽔蛙、三棱、莪术、虻⾍、⼟鳖⾍、延胡索、五灵脂等都有这种作⽤。

以活⾎化瘀药为主组成的复⽅也有类似作⽤,如冠⼼病⼈股⽤冠⼼2号⽅后,⾎⼩板聚集性明显下降。

有的药物且能使已聚集的⾎⼩板发⽣解聚,如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

活⾎化瘀药抑制⾎⼩板聚集的机制,⽬前尚不完全清楚。

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板内的cAMP是调节⾎⼩板聚集功能的⼀个重要物质,⾎⼩板内cAMP含量增⾼能抑制花⽣四烯酸合成⾎栓烷A2(TXA2),后者是个强烈的⾎⼩板聚集促进物。

已发现冠⼼2号⽅、川芎嗪等都能提⾼⾎⼩板内cAMP的含量。

⾚芍则可能通过抑制花⽣四烯酸转化为TXA2所必需的环加氧酶⽽使TXA2的合成减少。

增加纤溶酶活性。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分析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分析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分析摘要:针对目前临床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现状,对其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予以把控,再通过针对性措施的施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规范使用,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成药;合理使用中医学理论中,将瘀血认定为气滞、血虚引起血行不畅或凝滞等现象,个别情况下还可在外伤、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内出血难以消散或排出,少部分患者因寒邪入体内引起的血脉或血凝,也可称为血淤,而能够祛瘀通滞、通利血脉的药物均可称为活血化瘀药。

也正因如此,活血化瘀类中成药逐渐成为医疗机构救治的首选,但由于使用量的增加,使之面临滥用的现象。

对此,笔者依据自身工作经验,对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体会总结如下:1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现状、原则、常见类别1.1使用现状目前,临床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使用极为普遍,且销售金额和使用数量均远超于其他类药物,是目前使用面最广,最为常见的中成药,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类疾病、骨科疾病等。

但是医疗机构中使用中成药西医医师较常见,往往在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即按照西医学的角度,对中成药予以使用,甚至在缺少医理和辨证论治的状态下,为其使用效果埋下隐患。

另外,个别医师仅依据药名、药物功效对患者予以用药,但却和患者自身病情出现矛盾,不仅会为患者带来身体机能的损伤,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1]。

1.2使用原则中医治疗中,讲究的是“辨证论治”、“随证治之”、“随症用药”、“同病不同药”等原则,即核心点为“辨证论治”。

例如:气滞血瘀类患者,在中成药使用中应以活血、化瘀和通脉为主导;若存在体质虚弱的症状,可使用益气活血化瘀类药物;若存在血寒滞瘀血的症状,则可使用温阳、活血、化瘀类药物。

虽上述三种疾病均可化为瘀血证的范畴,但致病机理的不同,决定其治疗药物的差别。

对此,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中,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患者病症寒热、虚实和缓急等症状予以辨别。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 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 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活血化瘀药细目一基本知识要点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功效:疏通血脉、祛除血瘀,治疗血瘀证活血化瘀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可归纳如下:1.改善血流动力学活血化瘀药—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扩张血管的主要部位不同。

(1)破血散结药:对狗股动脉——扩张血管作用最强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血流量(2)养血活血类药:对狗冠状动脉——作用较强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流量(3)病症: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具有血瘀表现的疾病。

活血化瘀药治疗后——病变器官或组织血流量增加——循环改善。

2.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1)抑制血小板聚集:赤芍、鸡血藤、当归——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使已聚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与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系统的代谢有关。

(2)增加纤溶酶活性:益母草、红花及有效成分红花黄素等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3.改善微循环川芎、丹参、蒲黄、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等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微血流,促进血液流动。

(2)解除微血管痉挛,减少微血管襻顶瘀血,使微血管形态改善并趋向正常。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或使之消失。

细目二常用药物丹参要点功效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要点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强心和扩血管:丹参能使心功能不良的心肌——收缩力增强——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素:a.具有扩张冠状血管;b.增加冠脉流量;c.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

丹参也能扩张肢体血管——增加血流量,此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改善微循环:丹参和丹参素:可使瘀滞的微循环——得到改善---血流加速---流态趋向正常---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药物的作用及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

分析两组药物作用显效时间、住院时间与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药物作用显效、住院时间均更短,总有效率更高(P<0.05)。

结论:应用活血化瘀中药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疗效,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心脑血管疾病;药理作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流动力学特性改变密切相关,以往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该病患者,如利尿剂、强心剂等,虽然能够缓解病情,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1]。

活血化瘀中药普遍具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等功效,用于治疗后能够促进患者血小板功能、血流动力学的显著改善,从而减轻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程度,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

鉴此情况,本文就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100例2021年1月2021-12年月时段进入本院诊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对照组50例,性别:男32例,女18例;年龄:45~55岁,均值(50.24±3.64)岁;其中,脑血管疾病25例,心血管疾病25例。

观察组50例,性别:男30例,女20例;年龄:45~55岁,均值(50.39±3.45)岁;其中,脑血管疾病28例,心血管疾病22例。

参与研究者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疾病,以冠心病、脑梗死等为主要疾病;(2)患者与家属同意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感染者;(2)重度昏迷或严重意识障碍者;(3)合并精神疾病或传染性疾病者;(4)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从活血化瘀药的研究谈中药的现代

从活血化瘀药的研究谈中药的现代

编号:E 10 0 9 ( 一14 19 修回:2 1-81 ) 0 10.0
从 活 .t  ̄ 瘀 药  ̄ 3 究 谈 中 药 的 现 代 t', tt t  ̄ t 9 ̄ -
Dic s i n o o e CM o t er s a c f r m o i g s u so f m dm T m e e r h o o t h p n b o d cr u ai n a d r m o i gb o d sa i l o ic lto n e v n l o t ss
Co p e ic so i g e tse a d p a ma o o y o e tr e i i e Re u t : r mo i g b o d c r u ai n a d r m o i g b o d sa i ma r d p e e fsn l t h r c l g fW se n m d cn . s l P o t l o ic l t e v n l o t ss a n s n o n
朱 惠中 苏 卉 赵 劲草
( 常熟市 第一人 民 医院 ,江苏 常熟 ,2 5 0 ) 1 5 0 中图分类 号:1 8 t 2 【 摘 文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8 0( 0 1 504 .2 647 6 2 1 )1 0 10 要 】 目的:探讨 中药国际化 ,标准化 ,规 范化的研究思路 。方法:采用单味饮 片与西药的药理 学对照 。结果:活血化
撰 ,2 0 0 4年 1 0月 并列荣 获武 汉 市科 技进 步 :三 等奖 。多次参 加 国家 中医
学术 会议 ,在 《 国 中医专 家 学者高 层论 坛会 》上 ,《 复康 颗粒 与肝 复康 全 肝 丸治疗 乙型肝 炎 的药效 学 比较 》论文 大会 交 ( 94年.,男 ,籍 贯 :江 苏 省南 京市 ,出生 于湖 北省 武 汉市 , 18 )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PPt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PPt

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
临床试验设计
设计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以评价中药活血化瘀药对 各种瘀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综合疗效评价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如症状改善、生化指标、影像学 检查等,全面评估中药活血化瘀药的临床疗效。
05
中药活血化瘀药的毒副作 用与注意事项
毒副作用
01
02
03
04
消化系统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胃痛等 。
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抗肿瘤增殖
活血化瘀药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 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抗肿瘤转移
活血化瘀药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转移 ,降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风险。
04
中药活血化瘀药的现代研 究进展
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药效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通过现代分离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 相色谱法等,对中药活血化瘀药中的有效成 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明确其化学结构。
结合现代药物设计和合成技术,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活 血化瘀新药,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中药 活血化瘀药的国际化发展,提升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THANK YOU
感谢观看
VS
益母草还可以用于治疗肾炎水肿、静 脉炎等疾病,能够利尿消肿,促进血 液循环。
03
中药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 用机制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抗凝血作用
活血化瘀药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 环,预防血栓形成。
改善微循环
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 善微循环障碍,缓解组织缺血、 缺氧状态。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 瘀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中药养身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

中药养身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

中药养身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中药川芎,又称川芎、川羌活,是中国传统草药中的一味重要药材。

据古籍记载,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本文将深入探讨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以及其相关的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

一、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活血化瘀,指的是调理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通,消除血液淤滞,从而防治与血液循环相关的疾病。

作为活血化瘀的重要中药之一,川芎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类、酚类、生物碱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能够影响机体的微循环,减少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的顺畅流动。

川芎通过活化血液循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活血祛瘀:川芎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刺激血液中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加血红蛋白的释放量,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川芎中的某些成分还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粘度的作用,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消肿止痛:川芎中的挥发油类成分能够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对各种疼痛和肿胀症状产生舒缓效果。

3. 改善微循环:川芎中的生物碱和酚类成分能够通过扩张微小血管,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局部血流灌注,改善组织的血液供应与营养代谢。

这对于一些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如心脑血管疾病、坐骨神经痛等,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二、川芎的药理机制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与其复杂的药理机制密切相关。

目前研究认为,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1. 血液循环调节:川芎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纤维蛋白溶酶酶,增加纤维蛋白原的聚合程度,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此外,川芎还能够通过调节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调整血管张力,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2. 抗炎抗氧化:川芎中的挥发油类和酚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促进局部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3. 舒张血管:川芎中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能够舒张血管,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内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从而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聊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

聊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

聊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活血化瘀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指的是通过激活血液循环和促进瘀血消散来改善身体的状况。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活血化瘀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中成药中,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也成为了一种广泛使用的药物,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然而,由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药理作用复杂、用药范围广泛,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下面我们来聊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一、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药理作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主要包括丹参类、川芎类、桃仁类、红花类、血竭类等。

这些中成药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丹参类中成药。

丹参是一种著名的中药,由于其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成为了中成药中最常见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之一。

丹参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素、丹酚酸等,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从而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消散,达到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

另外,川芎、桃仁、红花等中成药也具有类似的药理作用。

川芎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川芎嗪、川芎素、川芎内酯等,这些成分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桃仁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桃仁酸、桃仁甙等,这些成分具有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红花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花青素、花糖苷等,这些成分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抗氧化等作用。

血竭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血竭酸、血竭甙等,这些成分具有收敛止血、促进瘀血吸收等作用。

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适应症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适应症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血栓等。

2.疼痛疾病:如痛经、头痛、牙痛、肌肉酸痛等。

3.外伤及手术后恢复期:如跌打损伤、骨折、手术后的瘀血等。

4.皮肤疾病:如瘀血性皮肤病、瘀血痤疮等。

5.其他疾病:如贫血、月经不调、血瘀症、脱发等。

中药药理学 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概述降低血液黏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降低红细胞比容(HCT)减慢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红细胞或血小板电泳速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第一节概述`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和黏附,延长凝血时间,提高纤溶系统活性等。

抑制凝血系统的激活、抑制血小板与暴露的内皮下胶原黏附:丹酚酸B抑制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黏附:隐丹参酮提高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能力:丹参总酚酸盐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嗪抗血栓第一节概述`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组织异常增生抑制炎症镇痛调节免疫其他活血化瘀实验微循环(显微直接观察)血液流变学(浓粘凝聚)血流动力学(创伤性及非创伤性)血流量测定动脉条的测定心肌梗死面积体表微循环内脏微循环全血\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电泳凝血时间凝血因子\凝血酶血小板聚集测定第一节概述活血化瘀药实验方法第一节概述一、微循环观察指标: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网交点记数(反映毛细血管充盈状况)微血管流速与流态A.流速:0级:线粒状—直线;I级:粒线状—虚线;II级:粒(絮)状;III级:瘀滞状B.流态:红细胞聚集情况、撇流现象(无红细胞流过)、轴流与边流界限清楚程度血色:鲜红(正常)、暗红或紫红(缺氧)、淡红(贫血)微血管周围变化:渗出或出血观察部位:球结膜、耳廓、肠系膜、软脑膜等一、微循环实验性微循环障碍模型方法:高分子右旋糖酐静脉快速注射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其他:寒冷、伤寒杆菌内毒素、放射线照射、盐酸局部刺激第一节概述微循环测定仪二、血液流变学研究浓:红细胞压积、血浆蛋白浓度、血脂浓度粘:全血及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凝:凝血时间(凝血速度)凝血因子活力及含量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复钙时间纤维蛋白溶解速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其他活性因子:抗凝血酶III含量,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活性,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活性聚: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速度血小板功能:粘附、聚集、释放反应活性物质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三、血流动力学研究心脏冠脉、脑、肾、肝、外周肢体血流测定:血流量测定(离体或在体器官)血管收缩作用观察(动脉条)缺血模型:结扎、栓塞、药物如用于心肌:垂体后叶素→冠脉痉挛→缺血;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血管收缩、强心→心肌能量供应发生障碍→缺血四、血栓形成:各种因素诱导血栓形成后检测血栓长度与重量。

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6-05-26T16:43:45.8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作者:傅睿[导读]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活血化瘀的治疗理论早在《内经》中已有相关记载,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傅睿(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近年来,我国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所研究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血流动力、血液流变等多个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已研制出多种成药,并投入临床使用,为治疗糖尿病、心血管以及肝硬化等疾病提供了药物支持,并且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本文主要对活血化瘀类中药的相关药理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类药物的深入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便秘;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319-01 1.前言活血化瘀的治疗理论早在《内经》中已有相关记载,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具有活血化瘀功能中药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在传统的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研究人员更为注重分析人体机制内的血、气、津液情况,血瘀、气滞、痰湿均是导致人体引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

比如,血瘀症则是在寒凝、火热、气滞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引发血行不畅所产生的一种疾病。

因此,活血化瘀类药物的研究具有十分可观的使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2.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情况2.1 具有调节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微循环主要是指微动静脉间微血管血液的循环,微循环障碍是血瘀患者的常见表现,血瘀与微循环障碍之间具有紧密相关性。

因此,微循环的相关研究手段也逐渐成为研究活血化瘀类药物药理作用的重要方法。

比如,郑楚等采用散瘀活血颗粒进行动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类药物具有抑制肠系膜动脉管径变小、流速减慢等作用;裴瑾等在实验中使用桃仁油,通过显微镜发现,该类药物能够扩张耳廓部位微动脉、提高毛细血管的开放率等作用[1]。

活血化瘀类中药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类中药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药是 指具 有疏 通血 脉 、 祛 除瘀血 作 用 , 用 以 治 疗 用、 保护皮肤 、 抗 缺氧 、 改 善 血 液循 环等 _ 】 。 2 . 2 水溶 性 成 分 研 究 表 明 , 丹 参 中水 溶 性 成 分 主 要 包 括: 原儿茶醛 、 丹 酚 酸 A、 丹 酚酸 B 、 丹 酚 酸 C、 丹 参 素、 迷 迭 香
1 . 3 生 物 碱 类 早 期 学 者 从 川 芎 中分 离 得 到 c h u a n x i o n g — z i n e _ 7 ] , 该 化合 物 结 构 简 单 , 虽 然 人工 合成 后 的 c h u a n x i o n g z i n e 经 一 系列 药 效 研 究 已成 为 著 名 的 心 脑 血 管 药 物 , 但 因 其 含 量 极 低( 不超过 0 . 0 0 0 1 ) , 后 来 学者 经反 复实 验 , 均 未 从 川 芎 中 获 得该化合 物 , 故其并非 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 。 2 丹 参 丹 参 为 唇 形 科 L a mi a c e a e植 物 丹 参 ( S a l v i a mi l t i o r r h i z a B g e . ) 的 干 燥 根 和 根 茎 。最 早 记 载 于 《 神 农 本 草 经》 , 奉 为 上 品 。其 性 微 寒 , 味苦; 具有 活 血祛瘀 , 调 经 止痛 , 凉 血 消痈 , 养 血 安 神 等 功 效 。常 用 于 月 经 不 调 、 经 闭痛经 、 风 湿 麻 痹、 疮疡肿痛 、 胸腹 疼痛 、 心烦 不 眠、 产 后 瘀 痛 等 症 的 治 疗 。 干
用 ̄ 1 1 - 1 5 ] 。
分, 具有 抗惊厥 、 抗 血栓形成 、 降低血 液粘稠 度 、 调节心 脏功 能、 防 止 脑 缺血 症 、 镇 静 和催 眠 等功 效_ 2 - 5 _ 。 以上 苯 肽 类 成 分 的 功 效与川芎 的传统作 用“ 活血 行气 、 祛 风止 痛” 密 切相 关 , 故 其 为

活血祛瘀中药药性及炮制方法分析

活血祛瘀中药药性及炮制方法分析

活血祛瘀中药药性及炮制方法分析作者:彭迎新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13期[摘要] 本文就活血祛瘀中药的药性、炮制原理、炮制作用及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这些炮制经验及方法具有科学性,不仅确保了中药材的质量,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提高了临床疗效。

因此,为了使药方的疗效达到最佳,应严格遵循其炮制工艺。

[关键词] 活血祛瘀;中药;药性;炮制[中图分类号] R28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a)-097-02近些年,由一些中药导致的毒性事件时有发生,使中药药性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而中医运用中药时常将其组成复方应用,选用什么炮制品通常又是根据组方的需求而定的,药材的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也不同。

为此具体探讨活血祛瘀中药药性及炮制方法对于合理利用我国祖国药材显得尤为重要。

1 活血祛瘀中药的药性活血就是促进血液循环,祛瘀就是消散瘀血。

活血祛瘀就是针对血液循环瘀滞所致的血瘀证而立的。

随着血瘀证研究的深入。

发现许多临床常见疾病,在发病和病变过程中,均有血瘀病理变化。

活血祛瘀治疗也日渐广泛应用于临床[1]。

同时随着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当前在临床中常见的活血祛瘀中药有川芎、延胡索、丹参、红花、桃仁、苏木、月季花等[2]。

2 活血祛瘀中药的炮制原理与作用2.1 炮制原理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

2.2 活血祛瘀中药的炮制作用炮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早已被中医临床所证实,并升华为专门的炮制学理论。

中药经过饮片切制后,大多还要进行炮制后才能用于临床,炮制是满足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方法。

活血祛瘀中药的炮制与药物的作用如下。

2.2.1 炮制能改变药物的虚实关系治疗虚实性质不同的病症时,常常需要通过强化复方的补泻作用特点,来满足治虚治实的需要。

河北医大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04基本实验项目-24某一中药活血化瘀作用的药效学实验设计与研究

河北医大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04基本实验项目-24某一中药活血化瘀作用的药效学实验设计与研究

实验二十四某一中药活血化瘀作用的药效学实验设计与研究
【目的与要求】
在查阅有关活血化瘀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药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首先选择相关指标并设计研究方案,交老师修改认可后着手实验研究,总结实验结果并写出研究报告。

该综合设计性实验过程意在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独立进行科研设计及操作,初步掌握科研思路、了解科研基本过程、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等,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提示】
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川苜等;
指标:1、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确定
2、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先谶循环的影响
5、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6、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7、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佩兰活血化瘀的中药

佩兰活血化瘀的中药

佩兰活血化瘀的中药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其中的许多药物都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

佩兰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以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备受推崇。

本文将探讨佩兰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项。

一、佩兰的药理作用佩兰是中草药中常用的一味药物,其主要成分为木蓝醇、隐球菌酮以及一系列酚类化合物。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佩兰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1. 活血化瘀:佩兰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它可以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缓解瘀血造成的疼痛。

2. 抗炎消肿:佩兰富含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消肿和止痛。

3. 抗菌作用:佩兰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它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抑制其生长繁殖,对皮肤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二、佩兰的临床应用基于佩兰的药理作用,中医医师广泛应用佩兰进行临床治疗。

以下是佩兰在一些疾病的应用举例:1. 外伤功能恢复:佩兰可以改善外伤后的血液循环,帮助组织修复,并缓解疼痛。

常见应用于骨折、扭伤、挫伤等创伤性损伤的康复治疗。

2. 月经不调:佩兰具有活血化瘀的特性,对于由于血液瘀滞引起的月经不调有积极的疗效。

中医医师常将佩兰与其他中药配合使用,调理女性生理周期,改善相关症状。

3. 皮肤炎症:佩兰的抗炎消肿和抗菌作用对治疗一些皮肤炎症如湿疹、痤疮等具有辅助疗效。

可以通过外用佩兰制剂或中药熏洗等方式应用。

三、佩兰的注意事项尽管佩兰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用量控制:使用佩兰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疾病严重程度来确定用药剂量。

在应用过程中,应遵循医嘱,避免过量使用。

2. 禁忌症:佩兰对于某些人群可能存在风险,如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过敏体质者等。

在这些情况下,应避免使用佩兰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药物相互作用:佩兰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因此,在使用佩兰之前应告知医生当前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

丹参对血瘀证活血化瘀作用机理析要

丹参对血瘀证活血化瘀作用机理析要

丹参对血瘀证活血化瘀作用机理析要发表时间:2019-06-11T09:49:29.39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7期作者:柴志远[导读] 丹参作为传统活血化瘀药,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瘀证,有待深入研究。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目的:探讨丹参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查阅近几年来的文献,重点对丹参活血化瘀功效在各种相关疾病中的运用以及机理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丹参,丹参可以降低血液黏滞度,减少红细胞的聚集,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增强红细胞膜的机械强度、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小板活化、阻止血栓形成、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临床中广泛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结论:丹参作为传统活血化瘀药,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瘀证,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丹参;活血化瘀;机理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 (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 的干燥根和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1],中医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补血生血,功过归地; 调血敛血,力堪芍药; 逐血生新,性倍川芎[2]。

现将丹参对于血瘀证的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化学成分刘艾林[3]根据丹参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将丹参的化学成分分为二萜醌类,酚酸类及其他类3个类型的化合物。

1.1二萜醌类化合物目前已从丹参中发现二萜醌类化合物43个,根据其化合物结构骨架可分为两类,即邻醌型的丹参酮类(tanshi-none)和对醌型的罗列酮类(royleanone)。

1.1.1丹参酮类丹参类大多在体外具有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具有抗凝作用[4]; 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扩张血管作用,用于治疗心肌局部缺血和心肌梗死[5,6]; 隐丹参酮具有防治凝血和恢复血液循环作用[7]; 丹参二醇对于缺氧后的心脏收缩力具有恢复作用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分析
————————————————————————————————作者:————————————————————————————————日期:
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分析
摘要: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活血化瘀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目前市场上活血化瘀药物众多,作用存在一定的区别,鉴于此,本文对活血化瘀中药理相关作用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01-01
近年来,人们对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获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发现在防治心肌缺血、抗血栓、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药理作用良好,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中。

1 改善血流动力学
研究发现,血瘀的出现多因血流受阻,循环不畅,血流动力异常等诸多原因造成。

众所周知,血液是输送氧气、养分的主要媒介,一旦血管阻塞会给机体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因血瘀导致死亡的案例不再少数,其中冠心病、脑梗阻等比较常见。

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活血化瘀中药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得以明显改善,促进血液流动,尤其可扩张肾、脑、心等机
体内很多部位的血管,对扩张血流缓慢、较细毛细血管效果也较为明显。

目前心肌病、冠心病等具有较高发病率,临床治疗时从活血化瘀角度入手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改善机体微循环
血瘀患者中微循环障碍占有较大比例,所谓微循环障碍指微静脉、微动脉之间血管被阻塞的一种症状。

实验研究表明,活血化瘀可明显改善微循环。

例如,按照每天一次,每次15g的剂量,给大鼠喂食活血散瘀颗粒,进行为期9天的喂养后,提取并制作大鼠组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大鼠缩小的微动脉管径得到了很好的扩张效果,血管开放数量大大增加,大鼠的微循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正因活血化瘀中药在改善微循环方面效果显著,因此被广泛应用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

3改善血液流变学
中医中血瘀指血液中出现淤血,影响血液的正常流通,因此缓解血瘀应从血液循环、流变学角度着手。

其实血瘀的出现源于血液流变学发生异常所致,而且经大量实践表明,很多疾病中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血瘀症状,多表现为血液凝集、粘聚、浓稠等。

活血化瘀中药可有效缓解血液凝集、粘聚、浓稠等,有效改善血液流变情况。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连续一周给予大鼠桃仁油,而后对大鼠血液指标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大鼠血液粘稠度明显降
低,对大鼠的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发现血浆、全血粘度降低显著,有效改善了血液流变学。

活血化瘀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并被广泛应用在疾病的治疗当中,而且为血瘀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4预防血栓形成
血栓具有较高致死率,如脑血栓、心肌梗死等,血栓的形成原因为:血流阻塞、血液粘稠度高,血小板附着在血管损伤部位所致。

血栓对机体的损害较为严重,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

经大量实验证明,活血化瘀中药可预防血栓的形成。

在研究六味地黄汤抗血栓机理时,按照25g/kg给大鼠喂食六味地黄汤煎醇沉溶液,连续坚持40天,而后观测大鼠血液样本,对大鼠血小板凝集情况进行检测,使用试剂盒、放免法对大鼠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素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六味地黄汤在降低血小板凝聚度上效果显著,而且明显减少内皮细胞分泌血栓素及纤维蛋白原。

另外,还使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前列腺素的活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有效的避免了血栓的形成。

研究赤芍总苷给大鼠血瘀症的影响时,每天喂食大鼠
25mg/kg赤芍总苷,坚持6天喂养后检测大鼠相关指标。

结果发现,大鼠血小板凝集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延长了凝血酶的凝集时间,使全血的粘稠度得到了明显的降低,有效避
免了血栓的形成。

5抗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来,我国在活血化瘀中药药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发现活血化瘀中药可有效避免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

在研究毛冬青根浸液给大鼠抗心肌缺血以及冠脉流量
影响时,依据每天3g/kg的剂量给予大鼠毛冬青根浸液,观察发现,大鼠缺氧生活时间得以大大延长,而且当毛冬青根浸液剂量增加时可有效缓解急性心肌缺血,降低了因心肌缺血致死率。

另外,每天给大鼠喂食25g/kg川芎煎剂和醇提取液,检测相关指标发现,大鼠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明显减少,促进了体内有害物质的转化,有效避免动脉硬化的发生。

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发病率,给患者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该种疾病具有死亡率高、发病迅速等特点,因此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活血化瘀中药在改善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上效果显著,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6其他作用
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除上述介绍的外,还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首先,对组织的异常增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活血化
瘀中药可对异常组织产生抑制,促进其吸收、转化以及分解,这一作用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给肉芽肿大鼠的对应部位贴含有羌活、川芎成分的中药药膏,持续用药半月后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大鼠肉芽肿程度降低明显,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在抑制组织异常增生方面效果显著。

其次,具有抑制肿瘤作用。

活血化瘀中药可疏通血脉,调节气血平衡,而且抑制肿瘤形成。

给大鼠喂食为期一周,每周35g/kg的鸡血藤、莪术、猪苓、砂仁等煎剂,检查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发现下降明显,而且能减轻环磷酰胺毒的毒副作用,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在治疗肿瘤时发挥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最后,可抑制炎症。

血液流通受阻容易引发炎症,活血化瘀中药在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流速度以及扩张血管等方面作用明显,尤其通过改善血管渗透性能,防止炎症介质渗出,而且还可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发挥抗炎症效果。

使用含有红花、细辛、乳香等成分的活血化瘀膏帖敷患处,进行为期6天的治疗,结果发现小鼠炎症改善显著,起到了良好的抗炎症效果。

7总结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活血化瘀中药药理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对相关疾病的治疗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治疗相关疾病时应考虑活血化瘀中药的运用,以提升
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冲,刘璐,胡爱菊,冯玉婷,朱立新. 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药物评价研究,2013,01:64-68.
[2] 王景尚,黄烨. 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2:1501-1503.
[3] 姚建华. 分析活血化瘀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现象[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7:147-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