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课后答案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发展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发展心理学一、 单项选择题(请在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1.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部分是 ( ) A 中老年心理学 B 婴幼儿心理学 C 青少年心理学 D 个体发展心理学2.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 ( ) A 普通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发展心理学 D 心理测验学3.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 ( ) A 儿童心理学 B 民族心理学 C 比较心理学 D 个体发展心理学4.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B 个体心理发展规律C 人的心理活动的最一般的规律D 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活动规律 5.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是 ( ) A 个体心理发展 B 婴幼儿心理发展 C 青少年心理发展 D 中老年心理发展 6.发展心理学是研究 ( )A 动物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B 民族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C 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最一般规律的科学D 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7.20世纪中期以前,个体发展心理学被除数称为 ( ) A 儿童心理学 B 比较心理学 C 青少年心理学 D 中老年心理学8.儿童心理学早期的代表作《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年的作者是 ( ) A 卢梭 B 福禄贝尔 C 达尔文 D 普莱尔9儿童心理学的创使人是 ( ) A 霍尔 B 格塞尔 C 普莱尔 D 达尔文10.世界上第一本较系统的,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是 ( ) A《儿童心理学》 B《青少年心理学》C《一个婴儿的传略》 D《儿童心理之研究》11.正式提出“发展心理学”的名称,始于乎 (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B20世纪30~40年代 C20世纪初 D20世纪20~30年代12.用“发展心理学”作一书章的名称,从而以“发展心理学”取代了长期惯用的“儿童心理学”名称,始于 ( )A1895年鲍德温的《儿童与种族的心理发展》发表 B20世纪30~40年代古德奈弗的《发展心理学》的出版 C20世纪初霍尔的《青少年心理学》问世 D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发行13.对成人心理的发展从多方面开展研究,始于 ( ) A19世纪90年代之后 B20世纪初期之后 C20世纪中期之后 D20世纪末期之后14.据文献记载,我国已经开始有丰富的发展心理学思想是在 ( ) A2500多年前 B1500多年前 C3500多年前 D4500多年前15.在西方,最早对成年心理学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 ( ) A 弗洛伊德 B 荣格 C 阿德勒 D 艾里克森16.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研究始于乎 ( ) A18世纪30~40年代 B17世纪30~40年代 C19世纪30~40年代 D20世纪30~40年代 17.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是 ( )A 葛承训的《一个女孩子的心理》B 费景瑚的《均一六个月心理的发展》www.kh da w.c o mC 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D 黄翼的《儿童心理学》18.我国几乎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儿童心理学是在20世纪 ( ) A30年代 B50年代 C20年代 D60年代19.我国儿童心理学家身负发展中国儿童心理学的重任,努力开括新的研究工作开始于 ( )A1968年 B1988年 C1978年 D1998年20.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突破性进展,也出现在了某些新的发展趋势是在20世纪 ( )A70年代 B50年代 C80年代 D60年代21.要求研究者在选择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时都要有利于被试者的身心健康,有长此下去被试者的心理发展,而不是相反。
《发展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发展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简而言之,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2. 正强化:所谓正强化指一个行为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的刺激,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3. 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青少年时期实际上应该看作是一个寻找同一性的时期,而不是具有同一性的时期,因此,埃里克森把这个时期称为“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
4. 复演说:该理论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重复着人类种族进化的过程,胎儿在胎内发展重复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过程。
5. 负强化:是指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的出现伴随着令人讨厌的刺激。
这个刺激一旦排除,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6. 学习障碍:又称学习困难或学习无能,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展障碍。
7. 图式:是指个体已有的对环境做出某种反应的心理机能组织形式。
认知的发展的实质就是认知图式的不断的建构过程。
8. 溶血症:母亲通常是RH阴性,而孩子的父亲与胎儿自己都是RH阳性。
胎儿的RH阳性细胞从胎儿的循环系统中逸出后进入母体,刺激母亲产生抗体。
当抗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的血红细胞破坏或凝集,从而造成胎儿严重异常或死亡。
9. 抓握反射:当物体接触到新生儿手掌时,立即被紧紧抓住不放,如果被抓物体是小棒,他甚至可以将自己的身体悬挂片刻,这个反射在出生后第五周达到最强,3—4个月时消失。
10. 应答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指行为的反应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行为。
11. 观察学习: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即观察学习。
是人类社会行为学习的普遍方式。
12. 多动症: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综合症,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男学生。
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集中困难、行为冲动、活动过度等特点,其本质特征在于注意障碍。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8.2 课后习题详解1.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青少年哪些心理矛盾?答:(1)青少年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的增强及性的发育和成熟三个方面。
①身体外形的变化青春期的少年身体发育很快,身高、体重及面部等变化使他们在外形上逐渐接近成人。
②体内机能的增强在青春发育期,个体体内的各种生理机能都在迅速增长并逐渐达到成熟。
其中包括: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肺的发育;肌肉力量的增强;大脑的发育。
③性的发育和成熟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
其中包括:性激素的增多;性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发育。
(2)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引发诸多矛盾的心理①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a.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外形的变化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
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但在新的追求中他们又感到种种困惑。
b.性的成熟性的成熟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②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a.青春期少年的心理活动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b.青春期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具体表现为: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2.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思维形式上?答:(1)基本特征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基本模式是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到辩证思维,主要特点是思维逐步符号化。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逻辑课题。
《发展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发展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简而言之,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2. 正强化:所谓正强化指一个行为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的刺激,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3. 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青少年时期实际上应该看作是一个寻找同一性的时期,而不是具有同一性的时期,因此,埃里克森把这个时期称为“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
4. 复演说:该理论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重复着人类种族进化的过程,胎儿在胎内发展重复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过程。
5. 负强化:是指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的出现伴随着令人讨厌的刺激。
这个刺激一旦排除,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6. 学习障碍:又称学习困难或学习无能,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展障碍。
7. 图式:是指个体已有的对环境做出某种反应的心理机能组织形式。
认知的发展的实质就是认知图式的不断的建构过程。
8. 溶血症:母亲通常是RH阴性,而孩子的父亲与胎儿自己都是RH阳性。
胎儿的RH阳性细胞从胎儿的循环系统中逸出后进入母体,刺激母亲产生抗体。
当抗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的血红细胞破坏或凝集,从而造成胎儿严重异常或死亡。
9. 抓握反射:当物体接触到新生儿手掌时,立即被紧紧抓住不放,如果被抓物体是小棒,他甚至可以将自己的身体悬挂片刻,这个反射在出生后第五周达到最强,3—4个月时消失。
10. 应答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指行为的反应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行为。
11. 观察学习: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即观察学习。
是人类社会行为学习的普遍方式。
12. 多动症: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综合症,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男学生。
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集中困难、行为冲动、活动过度等特点,其本质特征在于注意障碍。
发展心理学 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的界定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现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言的发展3.发展心理学中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所研究的年龄特征应该包括哪些问题?年龄特征:心理发展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包括:(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2)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3)心理现象是复杂的,所以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
4.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被认为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将普莱尔视为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的理由?从写作目的和内容上看,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就是以儿童心理学的完整体系出现的。
从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看,《儿童心理》内容最为系统全面从影响上来看,《儿童心理》影响深远,给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5.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6.霍尔提出了复演说,认为应该把个体心理发展看做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理论。
7.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8.洛克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而提出了(白板)说第二章理论1.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实质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机体与环境的平衡2.皮亚杰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主要指语言以前的时期,主要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来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的关系。
前运算思维阶段:表象或形象思维萌芽,频繁使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超越具体实物或具体经验,根据假设来进行的逻辑推演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4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主题4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简答题
1.简述促进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措施。
①调动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②教会幼儿科学的观察方法;③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④培养幼儿勤于观察的习惯。
2. 简述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
幼儿对常见的几何图形的辨别难度有所不同,小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中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大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能适当辨认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
3. 学前儿童的观察力有哪些特点?
①观察力的目的性不够明确;②观察缺乏持久性;③观察不够细致;④观察的概括性水平低。
二、材料分析
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是因为对儿童时间知觉的规律缺乏了解。
幼儿的时间知觉则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幼儿初期,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与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今天、明天,也会运用早晨、晚上等词,但对于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理解起来仍然困难;幼儿晚期,时间概念进一步发展,开始能辨别大前天、前天、后天、大后天,知道春、夏、秋、冬四季,并能学会看钟表等,但对于更短的或更远的时间观念就很难分清。
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由于没有具体的依据,表示时间的词又往往具有相对性,而幼儿的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所以幼儿的时间知觉发展水平比较低,但是在教师的帮助教育下,幼儿的时间知觉逐渐得到发展。
尤其是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幼儿建立较为准确的时间观念。
发展心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大学
发展心理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一章测试1.如果一个理论用“阶段”来描述发展,那么该理论持有_______发展观点()。
A:非连续的B:环境的C:遗传的D:连续的答案:非连续的2.一位发展心理学家主要研究记忆的毕生变化,那么他感兴趣的领域可能是_______()。
A:社会性发展B:认知发展C:身体发展D:人格发展答案:认知发展3.发展的生态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艾里克森(Erik Erikson)B: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C:班杜拉(Albert Bandura)D:皮亚杰(Jean Piaget)答案: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4.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_______()。
A:心理动力学理论(psychodynamic theory)B: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C: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 theory)D:操作条件作用理论(operant conditioning theory)答案: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5.以下哪位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毕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
A:哈洛(Harry Harlow)B:艾里克森(Erik Erikson)C:皮亚杰(Jean Piaget)D: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答案:艾里克森(Erik Erikson)6.“给我一群健康的婴儿,如果我可以操控他们的成长环境,那么就可以预言谁长大后会成为医生,而谁会成为雕塑家。
”这句话最可能基于________()。
A:早期行为主义学派对人类发展的看法B:阶段论的观点C:行为的环境适应性D:弗洛伊德对人类行为的解释答案:早期行为主义学派对人类发展的看法7.杰尼在2~13岁遭到了严重的儿童虐待,他被关了起来,完全没有和其他人交流的机会。
发展心理学深圳大学mooc答案
发展心理学深圳大学mooc答案1、单选题:如果一个理论用“阶段”来描述发展,那么该理论持有_______发展观点。
选项:A: 遗传的B: 非连续的C: 连续的D: 环境的答案: 【非连续的】2、单选题:一位发展心理学家主要研究记忆的毕生变化,那么他感兴趣的领域可能是_______。
选项:A: 身体发展B: 社会性发展C: 认知发展D: 人格发展答案: 【认知发展】3、单选题:发展的生态理论是由谁提出的?选项:A: 艾里克森(Erik Erikson)B: 皮亚杰(Jean Piaget)C: 班杜拉(Albert Bandura)D: 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答案: 【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4、单选题: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_______。
选项:A: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 theory)B: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operant conditioning theory)C: 心理动力学理论(psychodynamic theory)D: 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答案: 【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5、单选题:以下哪位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毕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选项:A: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B: 皮亚杰(Jean Piaget)C: 艾里克森(Erik Erikson)D: 哈洛(Harry Harlow)答案: 【艾里克森(Erik Erikson)】6、单选题:“给我一群健康的婴儿,如果我可以操控他们的成长环境,那么就可以预言谁长大后会成为医生,而谁会成为雕塑家。
”这句话最可能基于________。
选项:A: 弗洛伊德对人类行为的解释B: 早期行为主义学派对人类发展的看法C: 阶段论的观点D: 行为的环境适应性答案: 【早期行为主义学派对人类发展的看法】7、单选题:杰尼在2~13岁遭到了严重的儿童虐待,他被关了起来,完全没有和其他人交流的机会。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含考研真题)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第一部分复习笔记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1)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人的心理活动,或称心理,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①人的心理过程a.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b.情感过程: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c.意志过程: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②人格人格是指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所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的差异的总和。
这种差异既与各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
(2)心理科学的特殊性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它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
因此,心理科学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间接性。
心理科学的间接性决定心理学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进行心理学研究时,首先把注意力集中于人的外表行为活动上。
心理活动来源于现实和实践活动,又通过外部行为活动,主要是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
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
因此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分析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
③人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无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通过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2.发展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两部分:a.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是动物心理学的内容,研究动物的心理和行为的实质。
b.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研究的是民族心理学(主要是原始人类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的内容。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及习题解答完整版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及习题解答完整版1、新生儿反射的种类有哪些?眨眼反射,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游泳反射,莫罗反射,抓握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行走反射,巴宾斯基反射。
2、简述托马斯―切斯的气质三类型?托马斯和切斯依据婴儿对环境适应的能力,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
20、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感知运动阶段(0~2岁):获得了“客体永存性”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具有“自我中心性”的认知特点(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克服了“自我中心性”,出现“观点采择”,获得思维上的“守恒性”(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具有了抽象性。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关键期指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个时期对某些刺激最敏感,因而也是发展某些技能、能力的最佳时期。
关键期概念的提出对教育实践有着直接影响,引起了人们对早期教育的重视。
应当承认,儿童的某些心理机能的发展是有较佳的时期的,这表现为某个时期的发展曲线陡然上升。
5、艾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什么?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第一阶段,婴儿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岁~4岁)。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这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4岁~7岁)。
获得自主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学龄期(7岁~12岁)。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青年期(12岁~18岁)。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岁~25岁)。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50岁)。
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成年晚期(50~死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即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即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6、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7、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8、自传体记忆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9、记忆恢复记忆恢复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10、自我中心语言自我中心语言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1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12、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3、依恋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14、移情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15、性别稳定性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6、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儿童发展心理学:情绪和人格的发展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以下()不是大五人格的五个维度之一。
A.攻击性B.神经质C.外向性D.尽责性正确答案:A2、学龄期(6-12岁)儿童的主要冲突是什么?()A.自主对羞愧怀疑B.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C.主动对内疚D.勤奋对自卑正确答案:D3、一般来说,个体的人格结构在什么时候开始稳定下来?()A.小学1-2年级B.小学5-6年级C.青春期后期D.青春期刚开始的时候正确答案:C4、六岁的小明答应妈妈七点写作业,但到了时间他又想看电视,妈妈不让,他大哭大闹,还撕碎了作业本。
这种情况下,妈妈如何回应跟更有利于小明的情绪发展?()A.“好了好了,咱们不写了,先看电视吧。
”B.“你这孩子太不讲道理,明明是你自己说的,怎么转脸不认了,还好意思发脾气!”C.“我不管你怎么闹,反正你今天不写作业就不能看电视。
”D.“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你想看电视,但妈妈不让你看。
不过妈妈也不高兴,因为你没有做到你答应的事情。
”正确答案:D5、在儿童情绪的发展中,以下()情绪出现时间最晚。
A.快乐B.悲伤C.羞愧D.害怕正确答案:C6、1岁半的丫丫到游乐场后,主动探索环境,拿到新的玩具后也非常高兴;而同年龄的妞妞则一直躲在妈妈身后,看到别的小朋友走过来后扑倒妈妈怀里大哭。
两名小朋友的不同反应体现了()。
A.认知能力的差异B.社会交往能力的差异C.情绪能力的差异D.气质类型的差异7、以下()情绪在个体身上出现的时间最晚。
A.悲伤B.快乐C.害怕D.羞愧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情绪包括哪些成分?()A.主观体验B.认知理解C.外部表现D.生理反应正确答案:A、C、D2、关于气质,说法正确的是()A.气质是人格的基础B.气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C.气质有好坏之分D.气质是可以遗传的正确答案:A、D三、判断题1、婴儿在1个月左右出现有选择社会性微笑。
()2、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
()正确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8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主题8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简答与论述1. 简述学前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幼儿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进行。
随着独立性的发展,独白言语就逐渐发展起来了。
3~4 岁的幼儿独白言语刚刚开始形成,发展水平很低,只能不太流畅地表达生活中的事物,在表达中还会以很多无用的词汇来缓解表达的困难;5~6 的幼儿不但能够系统地进行叙述,而且还能大胆、自然、生动地进行描述。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 岁前幼儿言语基本上都是情境性言语。
幼儿在表述时需添加表情、手势等作为言语活动的辅助手段,且其表述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情境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下降,连贯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上升,表现为逻辑性逐渐提高,主题逐渐明确,层次逐渐清晰。
2. 简述学前儿童掌握书面言语的准备性发展特征。
书面言语产生的基础是口头言语,幼儿在3~6 岁时的言语发展已为其书面言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掌握口语词汇;②掌握语音;③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力;④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3. 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促进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提高幼儿倾听的能力:①要树立良好的倾听榜样;②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③讨论评价法(2)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①创设良好的说话氛围,使幼儿愿意表达;②加强对幼儿言语的训练,使幼儿可以表达;③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善于表达。
(3)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①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特点的读物;②使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幼儿阅读,培养相关的阅读能力。
二、材料分析幼儿言语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最初受成人语言的影响,之后会逐渐用自己的言语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进行自我调节时,最先使用的是出声的言语,即自言自语,这是介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过渡形式言语。
过渡形式的自言自语可以分为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
①游戏言语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西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单元5
单元5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什么是想象?有哪些种类?答题要点:(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的目的,是否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
根据幻想内容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又可以分为理想和空想。
2.试举例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以及如何提高幼儿的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
答题要点:(一)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初步发展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3.想象过程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二)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1.幼儿的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
2.幼儿的想象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
3.创造想象开始初步发展。
(三)想象现实性的发展1.幼儿的想象常常脱离现实,主要表现为具有夸张性2.幼儿的想象容易和现实相混淆(1)把渴望得到的说成已经得到的。
(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的事情。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
中、大班幼儿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况已减少。
3.利用见习活动,观察和记录幼儿园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在游戏、绘画及讲故事等活动中所表现的想象活动,分析比较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在想象方面的特点。
答题要点:小班幼儿主要是以无意想象为主,大班幼儿有意想象初步发展小班主要是再造想象,大班幼儿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小班幼儿想象常常分不清现实与想象,大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区分想象和现实。
发展心理学部分答案
第二章3.支架式教学与最近发展区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教学中有何应用?答:(1)支架式教学与最近发展区的关系支架式教学必须保证提供的支架一直是学生处于其最近发展区之内,在学生能力有所发展的时候,随着学生认知发展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同时,为了更好地形成学习者的认知冲突,实现有效教学,教学支架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教师常常在学生学习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时使用到教学支架。
(2)支架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支架式教学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形式:①范例支架。
范例即是举例子,它是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往往含纳了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
如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制作某种电子文档(多媒体演示文稿、网站、新闻稿等)来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展示前届学生的作品范例,也可以自己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制作范例来展示,好的范例在技术和主题上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
范例展示可以避免拖沓冗长或含糊不清的解释,帮助学生较为便捷地达到学习目标。
范例并不一定总是电子文档等有形的实体,还可以是老师操作的技巧和过程。
教师在展示这种非实体的范例时,可以边操作边用语言指示说明,对重要的方面和步骤进行强调。
②问题支架。
问题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相对框架问题而言,支架问题的系统性较弱,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应机地提供此类支架。
同时,在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支架问题往往比框架问题更具结构性,更加关注细节与可操作性。
当教师可以预期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时,对支架问题进行适当设计是必要的。
③建议支架。
即当学生在独立探究或合作学习遇到困境时,教师提出恰当的建议,以便于学生的学习JJ顷,N进行。
当设问语句改成陈述语句时,“问题”支架就成为了“建议”支架。
与“问题”支架的启发性相比,“建议”支架的表现方式更为直接。
④向导支架。
向导亦可称为指南,是问题、建议等片段性支架根据某个主题的汇总和集合,关注整体性较强的绩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5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主题5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简答与论述1. 请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的内容,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将遗忘规律应用到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去。
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的内容:首先,记忆一结束,遗忘就开始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呈现先快后慢,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然后遗忘速度逐渐缓慢;如果不加复习,所学的绝大部分内容将彻底被遗忘。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儿童及时复习和巩固刚刚学过的内容,在复习的节奏上要先密后疏,前面安排复习要多几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隔段时间复习巩固一次。
2. 请结合实际简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①记忆保持的时间逐渐延长,如3岁幼儿可以再认几个月前感知过的事物,4岁可以再认一年一签感知过的事物;②记忆提取的方式逐步发展,如幼儿记忆12张图片,4岁幼儿可以再认的方式回忆12张,再现的方式回忆2-3张;6岁幼儿能再现8张左右的图片;③记忆的容量逐渐增加,无论是从儿童记忆的广度,还是记忆的范围、工作记忆的方式都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明显的发展;④记忆内容逐渐扩大,如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然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再后是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1岁左右);⑤记忆的目的和意图逐渐明确,如3岁前儿童没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和意图,基本上都是无意记忆。
3岁左右,有意记忆开始出现;⑥记忆策略逐渐形成,如儿童原来没有记忆的方法,儿童逐渐开始掌握复述等策略。
3. 举例说明3~6 岁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①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如,幼儿总是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模仿各种行为;②机械识记用得多,意义识记效果好。
如,幼儿在记忆儿歌的时候容易采用机械识记的方式,但是老师将儿歌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后,幼儿明显意义识记的效果要好;③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如整个幼儿期儿童都是以形象化的记忆方式进行,对于相对抽象的语词逻辑记忆儿童较少使用;④记得快忘得快,记忆不精确。
发展心理学课后题及解答
发展心理学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林崇德第二版2014.7.7整理 BY Gan第1章绪论1、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
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题答案1.2 课后习题详解一、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答: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2.社会化答: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
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3.年龄特征答:年龄特征是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发展心理学,课后答案
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作者:张贵一、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发展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2、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3、年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二|、简答与论述。
1、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答: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2、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作者:***一、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发展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2、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3、年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二|、简答与论述。
1、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答: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2、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有一个演变过程。
(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
一般认为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为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3、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以下五种智力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真智力理论、生物生态学理论、情绪智力理论。
答:(1)多元智力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
共计八种智力,分别为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间(社交)、内心的(自知)。
(2)成功智力理论:由斯皮尔博格提出。
包括1、分析性智力—用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办法。
分析智力解决那些界定清晰、答案与方法唯一的问题;2、创造性智力—用来找对问题。
创造智力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的问题;3、实践性智力—用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实践智力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且与日常经验密切相联的问题。
(3)真智力理论:由大卫.帕金斯提出。
三个主要成分: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及反省智力.(4)生物生态学理论:美国心理学教授塞西在对传统智力心理测量学理论批评的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了信息加工取向的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
这一模型主要有四个基本假设,即智力是一个多种资源系统;生物潜能与环境力量的相互作用;适宜的“最近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引擎”;把“动机”整合到智力发展中。
(5)情绪智力理论:由SALOVEY和MAYER提出。
情绪智力包含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或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的发展的能力。
4、请简述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答: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期又叫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岁或13岁开始)。
埃里克森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他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第一阶段为婴儿期,是从出生到2岁,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从2岁到4岁。
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岁到7岁。
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第四阶段是学龄期,从7岁到12岁。
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是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
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从25岁到50岁,主要任务是获得系列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从50岁到死亡,主要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5、什么是观察学习?它的过程是怎样的?答:所谓观察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6、请说明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和意义。
答:最近发展区为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与在他人指导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现个体的发展潜力。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它的实践意义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
它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
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7、请简述新皮亚杰主义的发展答:新皮亚杰主义是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的修订与扩展。
皮亚杰新进展的原因:①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修订;②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相结合;③日内瓦学派本身的变革。
日内瓦学派特点:1恢复了日内瓦大学重视教育研究的传统。
2不仅仅追求心理学理论研究的科学价值,而更重要的是重视应用的研究。
3不赞成只研究认知的发展,而是要求把儿童心理发展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
4试图创设几个变量相互作用的情境,给儿童提高分析、抽取、鉴别客体属性的机会,从而强调被试在实验中的作用。
8、请简述你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的认识。
答: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它是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如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也就是说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是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的函数;其次其特殊性还表现在它的形容对象的年龄跨度很大,从新生儿到老年,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由于年龄的差距,在研究方法学上和具体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不同方法的年龄适应性。
9、发展心理学研究常用的几种研究设计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应用?答:常用研究设计方法有:(1)横断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初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选取生理成熟度不同的群体或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来研究某一个特定发展领域在不同年龄的发展情况。
其优点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而且由于能够同时对几个年龄群体进行调查测量,获得的信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
缺点是,首先,横断研究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分不清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其次,由于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每个人只在某个时间点上接受调查,因而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
(2)纵向研究设计: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故也叫做追踪研究设计。
优点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重视揭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重视对心理发展机制的探讨。
缺点有三,一是样本的流失;二是反复测量可能影响初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三是花费大而且耗时,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多。
(3)聚合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它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期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
优点:第一,它克服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它们各自的长处;第二该设计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究时间。
(四)微观发生学设计通过在短时间内重复给初试呈现一个诱发变化的刺激或提供学习的机会,观测个体发生变化的过程。
优点:第一,它关注研究对象一系列行为发生的细节,观测一段时间内的快速变化,使得研究者能够直接观测发展变化的过程,能够描述变化如何发生,以及变化的数量和性质。
第二,由于进行密集的观测,微观发生学设计使得研究者能够在一宿的年龄范围内追踪特定行为的个体发展轨迹,这有助于确定从一种行为模式到另一行为模式的转折点。
第三,微观发生学设计使得研究者能够观察到个体的内部差异,即能够找到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这种设计还能观测到发展变化的速率和时间。
第四,微观发生学设计能够确定变化最有可能发生的条件。
缺点:第一,该方法需要对初试进行逐个观察、逐点记录,耗时费力,因此初试的数量有限;第二,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动机强的被试,因为整个研究的成败取决于被试能否全程认真参加多个实验,并且在每个实验中都能积极进行尝试。
第三,尽管观察密度高,数据很丰富,但在有些情况下,仍旧难以分清被试已具备的能力和变化后的能力。
10、发展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如何应用?答:常用研究方法有:(1)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观察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被观察者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又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反映是指在不加任何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然情境中被试的行为表现。
实验观察法指通过实验控制设置某种情境,观察被试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
突出优点是可以在行为发生的当时及现场进行观察、记录,能够收集到行为发生、发展过程的资料,具有很强的生态效度。
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响,另外观察法的运用往往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较多的时间。
进行观察研究首先必须进行观察设计。
观察设计通常包括三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