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考试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中说“非志无以成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题目一:请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史记·淮阴侯列传》曰:“太上之不可以庸宁也,辟官之不可须臾停也,随世之节俭者不失亲也,一日之爱不可背也。
”问题:1.这段文字出自哪本古籍?2.文中提到的“太上”指的是什么?3.解释“随世之节俭者不失亲”的意思。
答案:1.这段文字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2.文中的“太上”指的是国君、皇帝。
3.“随世之节俭者不失亲”意思是指遵循社会节俭的人不会疏远亲戚间的关系,不会因为富贵而忘记亲情。
题目二:请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左传·宣公二十一年》曰:“武公二十一年,自齐伐郑,滕子杖卒于鄢陵之京师。
”问题:1.这段文字出自哪本古籍?2.文中的“左传”是指什么?3.谁在鄢陵之京师去世了?答案:1.这段文字出自《左传·宣公二十一年》。
2.文中的“左传”指的是《左传》这部书,它是《春秋》的一部分。
3.滕子杖在鄢陵之京师去世了。
题目三:请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梁谷传》曰:“若敖见甄氏子之死者,乃大哭曰:‘哀哉,天乎!吾居吴新城,地广民众,然必起诸侯之难,何天哉?’”问题:1.这段文字出自哪本古籍?2.谁大哭的原因是什么?3.这段文字中的“若敖”是指谁?答案:1.这段文字出自《梁谷传》。
2.大哭的原因是见到甄氏子去世,感到伤心悲痛。
3.这段文字中的“若敖”指的是文中的人物。
希望以上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不断练习阅读文言文,相信大家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加油!。
(完整word版)初一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四)《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身亡所寄亡:________②奈何忧崩坠乎奈何:________③若躇步跐蹈跐蹈:________④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下面句子中“杞人忧天”这一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只因为被拉黑的人数少,就觉得制裁不文明旅游者没有除恶务尽,那是一种典型的杞人忧天。
B.尽管公司目前的发展形势可喜,但人们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
C.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了“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针对此事韩国媒体用了“杞人忧天”来形容。
D.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会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文章中称,担心中国经济崩溃是杞人忧天。
【答案】(1)天果积气/ 日月星宿/ 不当坠耶?(2)亡,同“无;怎么;跳跃;伤害(3)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4)C【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此题要注意句式的整齐性。
译为: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亡”:同“无”。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长生猪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
”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
后再见之弭①耳昵就非复曩②态矣。
【注】①弭mǐ:耷拉。
②曩nǎng:从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其里有人畜一猪________②既而憬然省曰________③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________④乃以善价赎得________(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养;醒悟;大概;于是(2)后再见之 /弭耳昵就 /非复曩态矣(3)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省”这里是醒悟的意思;“殆”这里是大概的意思。
(2)根据句意及语法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
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后再见之/弭耳昵就 /非复曩态矣。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叟翁;甚:很;啖:吃:而:连词,表顺接。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4)结合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老翁开始因为这头猪见了自己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咬自己就想着要把他杀吃掉,后来最终只是把它送到寺庙里作为长生猪供养,而猪对老翁的态度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此启示我们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
故答案为:⑴养;醒悟;大概;于是⑵后再见之 /弭耳昵就 /非复曩态矣⑶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它的肉。
语文初一下册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语文初一下册文言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②如碗,摆扑③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割之。
然审视殊④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⑤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⑥已破裂云。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觇(chān):察看,窥视。
②围:指蛇的身围。
③摆扑:扭动摔打。
④审:仔细。
殊:极,很,完全,非常。
⑤攧:同“颠”,跌、摔。
⑥额(é)上革肉:头顶的皮肉。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闻崖上有声甚厉/但闻燕山胡骑鸡啾啾B.寻途登觇/寻十余里无迹C.渐近临之/沧州南一一寺临河干D.则一螳螂据顶上/可据理臆断欤(2)请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久之蛇竞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3)结合选文,说说小小韵螳螂为什么能置巨蛇于死地。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新七年级 上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新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与友期行(________)②去后乃至(________)③相委而去(________)④下车引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答案】(1)约定;才;离开;拉,牵拉(2)①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②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3)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示例一:合适。
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合适。
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期”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约定”的意思;“下车引之”的意思是“便下车拉元方”,“引”的意思是“拉”。
(2)“信”“惭”“引”“顾”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初一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世说新语》二则》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君与家君期日中(4)待君久不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义:(3)俄而..雪骤.俄而:骤(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拟:(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因:(6)太丘舍.去若: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
(1)去后乃.至乃:(2)相委而.去而:(3)则.是无信则:(4)下车引之.之: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尊君在不“________”同“________”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儿子女儿(2)与友期.行古义: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3)太丘舍去.古义:今义:前往,与“来”相对(4)相委.而去古义:今义:委托(5)下车引.之古义:今义:领(6)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顾忌;理睬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白雪纷纷何所似?(3)未若柳絮因风起。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人门不顾。
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比喻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8.《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二)《《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2)吾日三省.吾身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5)传.不习乎传:(6)三十而立.立:(7)四十而不惑.惑:(8)五十而知天命.命:(9)不逾矩.矩:(10)学而不思则罔.罔:(11)思而不学则殆.殆:(12)人不堪.其忧堪:(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14)曲肱.而枕之肱:(15)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16)子在川.上曰川:(17)逝.者如斯夫逝:(18)三军..可夺.帅也三军:夺:(19)博学而笃.志笃:(20)切.问而近思切:(21)仁.在其中矣仁: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归田录》卷一)【乙】三上欧阳修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文忠公文集》)(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亦笃学如此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④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尔安敢轻吾射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每走厕必挟书以往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钱孔入,而钱不湿(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噬好。
(4)阅读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甲】文中通过卖油翁的言行,作者旨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②【乙】文中作者与其他二人的事例,给我们有什么启发?2.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尊君在不?(________)②下车引之。
(________)③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写了元方妙答友人的故事,表现元方聪明机智,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说明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的道理.B.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元方聪明机智、不卑不亢的形象跃然纸上。
C.本文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
D.本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旨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的道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
(5)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6)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1)同“否”;拉、牵拉;回头看。
(2)①真不是人啊!跟人相约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而离开;②(你)到中午还不到,这是不守信;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貌。
(3)B(4)C(5)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6)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引”,牵、拉;“不”是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诸葛亮《诫子书》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集》)(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B.夫君子之行(行动)C.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D.将复何及(又)(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答案】(1)B(2)①用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修养德性。
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D【解析】【分析】(1)本B项的解释不正确,“夫君子之行”中“行”的意思是“品行”。
故选B。
(2)“静”“驰”“意”“去”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D项有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从反面强调要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故选D。
故答案为:⑴B;⑵①用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修养德性。
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⑶D【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七年级课内文言文(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课内文言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积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其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止.有剩骨(只、仅)B.顾.野有麦场(看、视)C.屠暴.起(暴怒)D.屠自后断其股.(大腿)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投以.骨静以.修身B.数刀毙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乃.悟前狼假寐去后乃.至D.而.顷刻两毙温故而.知新3.翻译下面句子,错误的一项是()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文: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的很。
C.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译文: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4.下面对文章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文笔简练,情节曲折。
B.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语言、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C.“顾”、“奔”、“倚”、“弛”、“持”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答案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
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
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
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
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
③针黹(zhǐ):针线活。
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
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公大笑乐C.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匹夫不可夺志也(2)翻译下列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自述其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才能不随心所欲,不越过法度。
B.“三省吾身”“三人行”的“三省”“三人”分别指“三次进行反省”和“几个人”。
C.孔子认为在与人交往中即使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要动怒。
D.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精神。
【答案】(1)A(2)复习学过的知识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C【解析】【分析】(1)A都表示承接。
B以……为乐/高兴。
C成为/替。
D志于/志向。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故:已经过去的(指已经学习过或已经掌握的知识)。
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3)A项错,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B项错,“三”表示约数,很多。
D项错,不是孔子,是颜回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精神。
故答案为:⑴A;⑵复习学过的知识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⑶ C。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集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文言文阅读(29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文学常识填空(7分)蒲松龄,字留仙,别号()居士,他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他的()名,“志”是()的意思,“异”指()的故事。
郭沫若称赞蒲松龄作品“,。
”【答案】柳泉居士聊斋志异书屋(书斋)记述奇异的故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一空一分 7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蒲松龄的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课下牢记其相关文学常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2】解释加点的词语(8分)(1)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3)盖以诱敌();恐前后其受敌()(4)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答案】(1)神情打算(2)停止只(3)敌人、敌方攻击(4)像狗一样钻洞【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止”“敌”的不同含义,“犬”“洞”的特殊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翻译句子(6分)(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答案】(略)【解析】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初一的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的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3. 《出师表》是______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语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四书》之一?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史记》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子路3.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A. 诸葛亮B. 曹操C. 刘备D. 关羽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是什么意思?A. 愤怒和困惑B. 激动和困惑C. 激动和不满D. 愤怒和不满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B. 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C. 学习与休息的重要性D. 学习与健康的重要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含义。
2. “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3. 《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翻译:“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翻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翻译:“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 翻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五、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30分)1. 阅读《论语》中的“学而”篇,分析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初一新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一新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面哪一项不是《论语》中孔子的思想?A. 仁者爱人B. 以德报怨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答案:B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子路答案:A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复习旧知识,就能成为老师B. 温习旧知识,可以学到新知识C. 温习旧知识,可以成为老师D. 温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知识答案:D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谦虚B. 好学C. 尊师重道D. 团结合作答案:B5. 《论语》中“君子不器”的含义是什么?A. 君子不使用工具B. 君子不拘泥于一种才能C. 君子不用吃饭D. 君子不使用武器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书。
答案:孔子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答案:雍也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孔子教导弟子要______。
答案:自我反省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的“周”和“比”分别指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全面考虑,偏私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答案:子罕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一个真正热爱学习的人永远不会感到厌倦,而一个乐于教导他人的人也永远不会感到疲倦。
它强调了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和持久性。
2.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什么?答案: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追求平衡和适度,避免极端和偏激,以达到和谐与稳定的状态。
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会恐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趣(历年中考题选)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项为之强强:___________(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____(3)捉虾蟆,鞭数十鞭:_______(4) 徐喷以烟徐________________二、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三、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五.作者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中考题、(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
(4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
(3分)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5分)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⑵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⑷以土砾凸者为丘。
()()⑸凹者为壑()()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4分)明察秋毫:鹤唳云端:怡然自得:庞然大物: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3分)有想象之趣,比如:有细察之趣,比如:有童稚之趣,比如:5.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3分)张()昂()素()6.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分)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3分)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3分)11.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 。
(3分)12.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 。
(3分)13.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 。
(3分)14.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4分)15.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16.文中的一个被动句是 。
(3分)17.与课文首句相呼应的一个句子是 。
(3分)18.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
(3分)19.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3分)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20.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
(3分)21.文章叙述了幼时的趣事,体现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3分)22.“双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的意思是 。
(3分)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
(15分)[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 ī):倾斜。
②宥(y òu )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 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知之为知之( )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 ) (4)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4分)(1)诲女知之乎?(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
(2分)11.简答(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简要说明。
(1分)(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2分)阅读理解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 ③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pi án p 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pi án n 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2)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3)可谓好学也已矣 好:____________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 (4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17.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上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頂;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山市》选自作者,字留仙,世称“”,代文学家。
文中“惟危楼一座”中的“危楼”两字,我们不由地联想到李白在《夜宿山寺》中的“,”两句诗。
2、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的含义。
(1)相顾惊疑(2)始悟为山市(3)念近中无此禅院(4)然数年恒不一见(5)逾时,楼渐低(6)窗扉皆洞开(7)惟危楼一座(8)或凭或立(9)高插青冥(10)市肆3、通假字:(1)裁如星点()(2)一切乌有( )4、一词多义:A、然数年恒不一见()B、始悟为山市()尘气莽莽然()可以为师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项为之强()C、见宫殿数十所()D、又闻有早行者()数至八层,裁如星点()中有楼若者,堂若者()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数年恒不一见(2)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4)忽现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6、“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7、文中有一个成语,把它找出来,并进行解释。
8、选文第二段写山上的“鬼市”,这在文中有何作用?9、问题探究(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3)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课文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称为“鬼市”?(6)运用科学知识,请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解释?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一)课内选段一、2004年大连市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分)译文: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二、2004年恩施市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
请读下面这则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