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质学考试内容
灾害地质复习考试题
1.地震活动的特点?地震监测中,常采用一些地震前的一些异常表现来判别,有哪几类?(10分)答:地震活动的特点:地震活动分布广;地震活动频度高;地震震源深度浅。
①地下水异常:其原因是震区范围的地下含水岩石在受到强烈的挤压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出现水位的升降和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使水变味、变色、混浊、浮油花、出气泡等。
②引起局部地段地电场和地磁场的变化。
③个别地段岩块的破裂会产生较小的地震: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达几十至几百次,地质学家称它们为前震。
一般来说在强震发生前数月或数日存在前震现象。
因此通过观察大震前有一系列小震,预报大震,并设法预防大震。
④造成地面变形和地面建筑物的毁坏2.滑坡发生的前兆有哪些?(5分)答:1、泉水复活;2、土体上隆;3、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4、坍塌和松弛;5、变形发生突变;6、裂缝急剧扩张;7、动物异常惊恐、植物正常生长发生变化。
3.简述火山活动的灾害效应和资源效应?(10分)答:气候效应主要是由于火山喷发期间火山灰和非常细的颗粒悬浮物质进入平流层而产生的。
原生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岩熔流灾害、火山碎屑流灾害、水气爆炸、有毒气体散逸、火山喷发物散落、侧翼定向爆炸、地面运动。
次生灾害:气候效应、火山喷发物滑坡、次生碎屑流、火山碎屑流、洪水、海啸、酸雨、大气冲击波、喷发后饥饿与疾病、地面变形。
资源效应:矿产资源、景观资源、地热、矿泉、宝石。
4.结合事例说明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20分)答: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水源条件。
再者,崩塌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
滑坡、崩塌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崩塌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
即泥石流是滑坡和崩塌的次生灾害。
泥石流与滑坡、崩塌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
灾害地质学试卷(含答案)
系别:__________ 班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
装。
订。
线。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灾害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B)题目 一 二 三 四 总成绩评分人复核人得分注意:本试卷共五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试卷适用于17煤田地质; 17工勘11、12班,共需印制X 份。
1. 三大岩指_ 火成岩___、___沉积岩______和__变质岩____。
2. 滑坡的常见分类主要有__均质滑坡__、_顺层滑坡_和__切层滑坡___。
3. 按矿产资源的可利用成分及用途,可将其分为___金属___、__非金属__和_可燃性有机岩__。
4. 地质循环由多个次循环构成,最重要的是__构造__循环和__水文___循环。
5. 重力运动有三种分类分别是_崩塌___、_滑坡__和__黄土湿陷__。
6. 环境中氟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可能,分别是__土壤母质__和_金属冶炼__。
7. 火山常见的分类是_死火山__、_休眠火山__和___活火山_____。
8. 按距离地震发生的时间,地震预报分为_中长期_预报、__短期__预报和__震前__预报。
9. 地震的里氏震级由__震级和烈度__组成,上限为__10____。
10. 国家实行探矿权_有偿取得__取得制度。
1. 水资源:① 广义的提法,包括地球上的一切水体及水的其它存在形式,如海洋、河川、地下水、土壤水、冰川、大气水等。
②狭义的提法,指陆地上可以逐年得到恢复、更新的淡水。
③工程上的提法,指上述可以恢复、更新的淡水中,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为人们利用的那一部分水。
2.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现象。
3.地方病:由于原生地质环境特别是天然水中的化学物质异常而导致的地方性病症。
4.地震:是岩石圈物质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应变,当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就会发生破裂或沿原有破裂面急速滑动,应变能以弹性波形式突然释放,使岩石圈剧烈震动的地质现象。
灾害地质学考试资料
一.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是人类与自然互相作用的结果。
(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1)由地质作用引起或地质条件恶化导致的自然灾害(2)仅限于以岩石圈自然地质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自然灾害 1.按空间分布状况划分:陆地地质灾害和海洋地质灾害2.按灾害的成因分: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型及复合动力型3.按地质环境变化的速度划分:突发性地质灾害和渐进性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有哪些危害对居民点的危害。
地质灾害特别是滑坡和泥石流冲进乡村、城镇,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对公路、铁路的危害。
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和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地质灾害的分级地质灾害分级反应了地质灾害的规模、活动频次及其对人类与环境的危害程度,地质灾害分级方案有:灾变分级,灾度分级和风险分级灾变分级是对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规模和频次的等级划分灾度分级反应了灾害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程度风险分级是在灾害活动概率分析基础上上核算出来的期望损失的级别划分四.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类型根据评估时间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灾前预评估、灾期跟踪评估和灾后急结评估三种类型。
灾前预评估是对一个地区地质灾害事件的危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的预测性评价,它是制定国土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减灾对策预案的基础;灾期跟踪评估是在灾害发生时对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它是制定救灾决策和应急抗灾措施的基础;灾后总结评估是指在灾害结束后对灾害损失进行的全面评估,它是决定救灾方案、制定灾后援建计划和防御次生灾害的重要依据。
根据评估范围或面积,可将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点评估、面评估和区域评估三类。
灾害地质学精彩试题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灾害地质学》试题库一、问答题1、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如何分类分级的?2、我国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是什么?3、人类活动可引起哪些地质灾害?4、三峡建设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5、省地质灾害分布特点?6、降水是如何诱发地质灾害形成的?7、中国地质灾害在时间分布上,又有怎样的规律呢?8、灾害地质学的发展历史?9、地质灾害评估目的、类型及容?10、危险性、易损性、破坏损失和防治工程评价的要素和容?11、什么叫防灾效益?什么叫保值效益?12、什么是受灾体价值损失率?什么是灾害敏感度?13、地质灾害评估围,级别与技术要什么?如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场地选址的地质问题如何评价?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围及等级如何确定?15、如何理解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与效益?16、各级地方政府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意义?什么是“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17、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影响因素?18、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危害及防治措施?19、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具备哪些相关性?20、滑坡是怎样形成的?需怎样监测和防治滑坡?21、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育规律?22、崩塌与滑坡产生的征兆及区别23、什么是岩溶?岩溶有哪些形态特征?24、岩溶的发生条件有哪些?岩溶的哪些发育和分布规律?岩溶地区有哪些工程地质问题?如何进行防治?25、什么是滑坡?滑坡有哪些重要标志?滑坡如何进行分类?26、滑坡如何进行野外识别?滑坡的监测容有哪些?27、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如何分类?泥石流流量流速如何计算?泥石流有哪些防治措施?28、采空区有哪些地表变形特征?如何分类?影响地表变形的因素有哪些?采空区如何进行调查和监测?采空区地面建筑适宜性如何评价?有哪些处理措施?29、地面沉降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其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有哪些?30、如何预测地面沉降?具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31、喀什特地区地面塌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3、喀什特地区地面塌陷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受哪些方面的影响?34、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是什么?35、如何进行地面塌陷的预测、预防和治理?36、以为例说明地裂缝对环境产生哪些危害?37、地裂缝分为哪些类型?各类型地裂缝有什么特点?各种地裂缝的成因如何?地裂缝的危害及工程对策有哪些?38、如何防治或减轻地裂缝对工程环境的影响?39、什么叫荒漠化?矿山“三废”?“岩爆”?40、矿区地面变形应采取哪些防治对策?41、矿井突水有哪些致灾条件和影响因素?42、矿井突水有哪些征兆?43、矿井突水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对策?44、微量有害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途径和影响因素是什么?45、环境有机污染物与人体的作用机理及其危害主要有哪些?46、什么叫荒漠化?47、土地荒漠化有哪些类型?其成因如何?48、中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49、什么叫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如何防治?50、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区别与联系?51、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危害是什么?52、土地沙质荒漠化与石漠化的区别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征是什么?53、什么叫特殊土?湿陷性的黄土有何特点?54、什么叫膨胀土?膨胀土有何特征?膨胀土防治措施有哪些?55、软土、冻土有何特征?其危害如何?其防治应采取哪些手段?56、地下水如何恶化?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应采取哪些措施?57、叙述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洪减灾的主要措施?58、什么叫海水入侵?海水入侵会造成哪些危害?59、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台风结构与分布?60、台风又哪些危害?台风危害有哪些防措施?61、根据白鹤岭滑坡简介,请回答以下列问题:①白鹤岭出现两个滑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2、根据白鹤岭滑坡简介,请回答以下列问题②白鹤岭大滑坡产生的主要、外因素是什么?63、根据白鹤岭滑坡简介,请回答以下列问题③白鹤岭大滑坡发生后,前后采取了哪些工程措施?效果如何?64、根据白鹤岭滑坡简介,请回答以下列问题④为什么以前在白鹤岭大滑坡中采用的挡墙、天沟(排水沟)这些工程措施都不管用?65、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
地震地质学考试试题
地震地质学考试试题1. 请简要描述地震是如何发生的。
地震是地球表面或地下突然释放的能量,通常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
当板块在地球内部发生相对运动时,地质应变会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就会破裂,释放出能量,形成地震。
2. 什么是地震波?它们会如何传播?地震波是地震释放的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时产生的波动。
根据传播介质的不同,地震波分为P波、S波和地震表面波。
P波是最快传播的,可以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而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震表面波是震中附近从地表面开始传播的波。
3. 什么是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它们对地震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地震的震级是一个用来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使用里氏震级、芮氏震级等来表示,数值越大代表震级越大。
震源深度是地震发生的深度,通常分为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震级和震源深度会影响地震破坏力的大小和传播范围。
4. 地震预警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它们对减少地震灾害有何作用?地震预警系统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提前监测地震的系统。
当地震波传播到地震监测站时,系统可以根据波的速度和传播路径来估计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从而提前发出预警信息,让人们有更多时间采取防护措施,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5. 请简要介绍地震的影响和灾害应对措施。
地震会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损毁、火灾、洪水等多种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应采取防护措施如加固建筑物、建造抗震设施、提高应对能力等,同时加强地震救援队伍的建设,以应对突发地震事件。
通过以上试题的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地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问题,加强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促进地震科学的发展和应对减灾工作的进步。
希望考生们认真准备,做好地震地质学考试的准备,加强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预防工作,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灾害地质学试题库
《灾害地质学》试题库一、问答题1、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如何分类分级的?2、我国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是什么?3、人类活动可引起哪些地质灾害?4、三峡建设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5、福建省地质灾害分布特点?6、降水是如何诱发地质灾害形成的?7、中国地质灾害在时间分布上,又有怎样的规律呢?8、灾害地质学的发展历史?9、地质灾害评估目的、类型及内容?10、危险性、易损性、破坏损失和防治工程评价的要素和内容?11、什么叫防灾效益?什么叫保值效益?12、什么是受灾体价值损失率?什么是灾害敏感度?13、地质灾害评估范围,级别与技术要求是什么?如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场地选址的地质问题如何评价?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及等级如何确定?15、如何理解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与效益?16、各级地方政府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意义?什么是“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17、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影响因素?18、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危害及防治措施?19、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具备哪些相关性?20、滑坡是怎样形成的?需怎样监测和防治滑坡?21、中国、福建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育规律?22、崩塌与滑坡产生的征兆及区别23、什么是岩溶?岩溶有哪些形态特征?24、岩溶的发生条件有哪些?岩溶的哪些发育和分布规律?岩溶地区有哪些工程地质问题?如何进行防治?25、什么是滑坡?滑坡有哪些重要标志?滑坡如何进行分类?26、滑坡如何进行野外识别?滑坡的监测内容有哪些?27、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如何分类?泥石流流量流速如何计算?泥石流有哪些防治措施?28、采空区有哪些地表变形特征?如何分类?影响地表变形的因素有哪些?采空区如何进行调查和监测?采空区地面建筑适宜性如何评价?有哪些处理措施?29、地面沉降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其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有哪些?30、如何预测地面沉降?具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31、喀什特地区地面塌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3、喀什特地区地面塌陷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受哪些方面的影响?34、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是什么?35、如何进行地面塌陷的预测、预防和治理?36、以西安为例说明地裂缝对环境产生哪些危害?37、地裂缝分为哪些类型?各类型地裂缝有什么特点?各种地裂缝的成因如何?地裂缝的危害及工程对策有哪些?38、如何防治或减轻地裂缝对工程环境的影响?39、什么叫荒漠化?矿山“三废”?“岩爆”?40、矿区地面变形应采取哪些防治对策?41、矿井突水有哪些致灾条件和影响因素?42、矿井突水有哪些征兆?43、矿井突水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对策?44、微量有害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途径和影响因素是什么?45、环境有机污染物与人体的作用机理及其危害主要有哪些?46、什么叫荒漠化?47、土地荒漠化有哪些类型?其成因如何?48、中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49、什么叫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如何防治?50、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区别与联系?51、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危害是什么?52、土地沙质荒漠化与石漠化的区别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征是什么?53、什么叫特殊土?湿陷性的黄土有何特点?54、什么叫膨胀土?膨胀土有何特征?膨胀土防治措施有哪些?55、软土、冻土有何特征?其危害如何?其防治应采取哪些手段?56、地下水如何恶化?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应采取哪些措施?57、叙述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洪减灾的主要措施?58、什么叫海水入侵?海水入侵会造成哪些危害?59、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台风结构与分布?60、台风又哪些危害?台风危害有哪些防范措施?61、根据白鹤岭滑坡简介,请回答以下列问题:①白鹤岭出现两个滑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2、根据白鹤岭滑坡简介,请回答以下列问题②白鹤岭大滑坡产生的主要内、外因素是什么?63、根据白鹤岭滑坡简介,请回答以下列问题③白鹤岭大滑坡发生后,前后采取了哪些工程措施?效果如何?64、根据白鹤岭滑坡简介,请回答以下列问题④为什么以前在白鹤岭大滑坡中采用的挡墙、天沟(排水沟)这些工程措施都不管用?65、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
灾害地质学期末考试内容
1、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
2、地震:指地球内动力作用而发生在岩石圈内的一种物质运动形式,积聚在岩石圈内的能力突然释放而引起的。
3、土地荒漠化: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
4、泥石流:指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具有很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5、地面沉降:指某一区域内由于开采地下水或其他地下流体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或压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
6、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对地质灾害灾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评价的过程。
7、保值效益(Z):对灾害地区现有资产的保障属于直接经济效益,Z=J-T Z为保值效益J为灾害损失价值T减灾投入资金。
8、防灾效益:E=O/I 是防灾收益与防灾工程投入费用的比值。
9、矿井突水:指掘进或采矿过程中当巷道揭穿导水断裂、富水溶洞、积水老窿,大量地下水突然涌人矿山井巷的现象。
11、灾害:自然或认为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
12、海水入侵:由于滨海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引起海水或高矿化咸水向陆地淡水含水层迁移而发生的水体侵入的过程和现象。
13、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种类及内容(1)目的:①揭示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规律②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损失及人类抗灾能力③运用经济学原理评价减灾防灾的经济投入和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和(2)种类: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3)内容:①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②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③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地质灾害学期末考试题
灾害地质学试题(A)一、选择题(2*10)1.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B )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2.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根据范围划分,面积在几十平方千米范围内的是(A)A、点评估B、面评估C、区域评估D、整体评估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A)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D)A.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B.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灾情大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D.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灾情不断变化5. 建筑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中处于第一阶段的是(A)A、检测与预报B、检测与预报C、防灾与抗灾D、救灾6.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中,起最有效途径的是(A)A、预防为主的原则B、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C、防治地质灾害与其他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原则D、纺织工程最优化原则7.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B) A.地震、洪涝、台风B.台风、暴雨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D.海啸、风暴潮、干旱8.下列关于飓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D)A.会诱发地震和海啸B.中心最大风力在6级以上C.形成在太平洋附近洋面上D.“卡特里娜”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气流9、下列哪种地质灾害中,哪一种的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C)A、滑坡B、泥石流C、崩塌D、地震10、矿山地质灾害的最主要成因(D)A、地下水超量开采B、地震所致C、火山所致D、大规模开采矿二、填空题(1*10)1. 按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2.典型的泥石流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沉积区三个区。
3.地质灾害的管理的的主要手段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________4.地震灾害按其与地震动关系密切程度和地震灾害要素的组成可分为原生灾害、____、和间接灾害5.震预报可划分为三个地研究内容各异的层次,即________、地震灾害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预测6.根据火山活动的状况,火山可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和_______。
灾害地质学 复习
一、概念(分):灾害:一次在时间与空间上较为集中得事故,事故发生期间当地得人类群体及其财产遭到严重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以至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也受到不可忽视得影响。
地质灾害:在地球得发展演化过程中,各种自然地质作用与人类活动所形成得灾害性地质事件。
一般认为,地质灾害就是指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得或渐进得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得现象或事件。
易损性:就是指受灾体遭受地质灾害破坏机会得多少与发生损毁得难易程度。
由受灾体自身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受灾体价值损失率:就是指受灾体遭受破坏损失得价值得比率,它就是易损性评价得重要内容。
灾害敏感度: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评价区内人类及其财产与所处得环境对地质灾害得敏感水平与可能遭受危害得程度。
间接损失:指一场灾难中第二顺序产生得后果,如灾害引发得饥谨、疾病、生产萧条、失业增加以及精神伤害等。
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持续得时间要长得多,其影响多就是无形得,很难用货币来估量。
承灾能力:指人类社会对地质灾害得预防、治理程度及灾后得恢复能力。
地震: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在岩石圈内得能量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得地面得快速颤动。
地震波:地震震源释放得能量,以弹性波得形式传播出来。
分为面波与体波震级:地震本身能量得大小(就是指距震中100km得标准地震仪所记录得以微米表示得最大振幅(A)得对数值)烈度:就是指地震对地面以及各类建筑物得影响或破坏程度等震线:在地形图上注明地震时各地烈度,然后把烈度相同得地点用曲线连接起来,便可构成等震线图基本烈度:指某一地区在以后一定期限内(50~100年)可能遭遇得地震最大烈度。
实质上就是中长期地震预报在抗震、防震上得具体估量。
地震效应:在地震影响范围内,地壳表层出现得各种震害及破坏现象地震监测:就是地震预报得基础,通过布设测震站点、前兆观测网络及信息传输系统提供基本得地震信息,从而进行地震预报及防灾减灾决策火山前兆:火山活动常伴随着地下热异常过程、区域应力场变化与火山物质得迁移,出现得各种环境异常变化斜坡地质灾害:体积巨大得表层物质(岩、土体)由于地震、降水、风化等原因失稳,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运动,对沿途得建筑、人员、田地形成较大损失得地质灾害崩塌:较陡斜坡上得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得地质现象。
灾害学考试重点
灾害学考试重点1.灾害:某一地区由内部演化或外部作用造成的对人类生存环境人身安全与社会财富构成严重危害,以致超过该地区抗灾能力,进而丧失其全部或部分功能的自然社会现象。
2.灾害三要素: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3.灾害的成因分类:自然灾害人为自然灾害人类及社会灾害4.地震:俗称地动,当地下某处岩石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塌陷、火山喷发等发出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的地面运动5.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6.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或地面上与震源正相对的地方7.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8.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等级9.烈度:地震对地面及各种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10.震级与烈度的区别联系:11.地震波:体波(横波纵波)面波(瑞雷波洛夫波)。
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横波破坏力最强12.地震带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13.我国地震活动的特点:多大广浅(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最基本的特点是时、空、强度(分布)分布不均匀性14.地震按成因分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还有水库地震爆炸地震油田注水地震15.活动断层按相对运动方式分为走滑行(断层两盘块体沿平行走向滑动)逆冲型(上盘相对上升)正断型(上盘相对下降)16.地震分析预报的科学思路:1)长中短临渐进式预报思路2)源兆与场兆的思想3)源的过程追踪与场的动态监视相结合的思想4)块、带、源、场、兆、触、震协同的思想17.建筑抗震设防的分类:甲(重大建筑,地震中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经国家批准)乙(地震中可尽快恢复)丙(一般工农业民用建筑)丁(次要建筑仓库人员少的辅助建筑)18.抗震设防三个水准要求: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受损害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害但经一般修理即可恢复正常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急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19.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1. 工程性措施:地震预测预报地震转移分散工程抗震。
灾害地质学复习资料
灾害地质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和分布1、地质灾害: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和渐变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灾害:自然或人为环境中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
2灾害效应:1)原生灾害效应:灾害本身造成的效应。
如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滑坡掩埋房屋、矿井瓦斯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等。
2)次生灾害效应:主要灾害事件诱发的灾害性过程造成的,如地震造成煤气酿成火灾等。
3)后续灾害效应:往往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
其中包括野生生物的绝灭、洪水造成的河道变迁、火山造成的农作物减产、气候变化等。
3.灾害损失:1)直接损失:指灾害发生后立即产生的后果,如地震后建筑物的破坏情况、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多数可用货币价值来衡量损失的大小。
2)间接损失:指一场灾难中第二顺序产生的后果,如灾害引发的饥谨、疾病、生产萧条、失业增加以及精神伤害等。
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其影响多是无形的,很难用货币来估量。
4、地质灾害的属性特征:(1)地质灾害的必然性和可预防性 (2)地质灾害的随机性和周期性(3)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渐变性 (4)地质灾害的群发性和链生性(5)地质灾害的成因多元性和原地复发性 (6)地质灾害的区域性(7)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和“建设性” (8)地质灾害的影响的复杂性和严重性(9)地质灾害人为成因的日趋显著性 (10)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性和迫切性5.地质灾害分类:1.按空间分布状况:陆地地质灾害;海洋地质灾害。
2.按灾害成因: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型;复合动力型。
6.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平原、丘陵地面沉降和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山地斜坡变形为主地质灾害大区;内陆高原、盆地干旱、半干旱风沙为主地质灾害大区;青藏高原及大、小兴安岭北段地区冻融为主地质灾害大区。
第四章地震灾害1、地震:岩石圈物质在地球内动力作用下产生构造活动而发生弹性应变,当应变能量超过岩体强度极限时,就会发生破裂或沿原有的破裂面而发生错动滑移,应变能以弹性波的形式突然释放并使地壳振动而发生地震。
灾害地质期末考试试卷(A)卷
注意:本试卷共五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试卷适用于10煤田地质、10金勘1、金勘2班。
共需印制195份。
一、填空题1. 诱发地震是指由人类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地震。
(2分) .2. 地震的里氏震级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上限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 滑坡的常见分类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分) .4. 地震的场地破坏效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 地震波分为________、________。
(2分) .6.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2分) .7. 火山常见的分类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分) .8. 中国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9. 环境中氟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可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0. 克山病的病因主要有二种成因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 二、判断题1. 下沉是一种垂直的重力运动。
( ) (1分) .2. 厄尔尼诺又称为小女孩。
( ) (1分) .3. 原生水又叫化石水。
( ) (1分) .4. 一般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地震烈度。
( ) (1分).5.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地质灾害评价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地质灾害: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2、地质灾害的属性特征:自然属性(地灾是地质环境自然演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地质环境渐变过程中的一种突变作用,是地球内动力、地表外动力和地外天体引力综合作用的必然产物。
)、社会属性(一方面表现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地质灾害的危害;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作为一种动力促进或抑制了地质灾害的产生,从而实现了地质作用向灾害作用的转化。
)、资源属性(强调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人类创造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华和生息场所,同时也形成现代社会的人文与旅游资源。
)3、地质灾害特点:必然性与可防御性、随机性和周期性、突发性和渐进性、群体性和诱发性、成因多元性和原地复发性、区域性、破坏性和建设性、影响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显著性、社会性和迫切性。
4、灾变:如果某种地质过程仅仅是使地质环境恶化,并没有破坏人类生命财产或影响生产、生活环境,只能称之为灾变。
灾体:指受到地质灾害影响和损害的人类社会主体。
5、地质灾害危险区: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6、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7、地质灾害危险程度: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8、地质灾害划分的依据:①按空间分布状况分:陆地地质灾害(地面、地下地质灾害);海洋地质灾害(海底、水体地质灾害)②按灾害的成因分: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型、复合动力型③按地质环境变化的速度分:突发性地质灾害、渐进性地质灾害。
9、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致灾体和受灾体前者是由地质自然动力作用引起的灾害活动;后者是人和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直接开发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只有这两方面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出现灾害过程,形成灾害后果,即形成灾害10、地质灾害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地裂缝、地面沉降、海水入侵、膨胀土。
地质灾害考试重点新
工程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考试重点资料整理:胡玉卫泽众(仅供参考)一、填空题1、引起地质环境变化的四种动力是地外天体引力作用、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地球表层外动力地质作用、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作用。
2、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由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原生地球化学背景、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四个方面的条件评定。
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所指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4、地质灾害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即致灾的动力条件和灾害事件的后果。
5、地质环境要素由地形、地质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
6、按致灾动力或成因,地质灾害可以分为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型及复合动力型。
7、地质灾害管理的手段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
8、根据评估时间地质灾害灾情的评估分为灾前预评估、灾期跟踪评估和灾后总结评估三种类型。
9、根据评估范围或面积,可将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点评估、面评估和区域评估三类。
10、地质灾害灾情的评估的内容包括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和防治工程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
11、按滑坡的动力学特征分为推动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混合式滑坡、平移式滑坡。
按岩土体类型分类土体滑坡、岩石滑坡。
12、按崩塌的破坏模式,崩塌可分为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鼓胀式崩塌、拉裂式崩塌、错段式崩塌。
13、按泥石流体的物质组成可分为泥石型泥石流、泥流型泥石流、水石型泥石流。
二解答题1地质灾害经济损失有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其中间接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哪些?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灾害事件摧毁或损坏的现有设施的价值;而救灾资金的投入、各产业部门产值的减少、环境的恶化以及自然资源的破坏等均属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主要包括五部分:(l)用于人员伤亡的善后处置费、医药费和灾民生活、生产救济费;(2)原地无法重建时的易地搬迁费和人员安置费;(3)自生产力遭受破坏或影响至恢复期间所损失的工农业产值;(4)国土资源损失,如崩塌和滑坡造成的林地损失、农田毁坏或土壤肥力降低造成的损失等;(5)对次生灾害所投入的抗灾、救灾等费用。
地质调查中的地质灾害预测考核试卷
10.人类工程活动不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地质灾害预测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
2.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在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请阐述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我国地质灾害预测中的发展前景。
2.风险评价可识别潜在灾害风险区域,指导土地利用规划,避免高风险区域开发。如某城市依据评价结果,限制在滑坡风险区建设住宅区,有效减少灾害损失。
3.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用于识别地质结构、监测地表形变等。随着技术发展,其在灾害预警和动态监测中将发挥更大作用,提高预测准确性。
4.应急预案在灾害发生时指导救援工作,如某矿区发生滑坡,应急预案指导迅速疏散群众,减少伤亡。凸显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作用。
3.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土地资源利用,降低灾害风险。()
4.在所有地质灾害中,地震是唯一一种内动力地质灾害。()
5.地质灾害防治只需要考虑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无关紧要。()
6.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在灾害发生后才需要制定的。()
7.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新的矿产资源。()
8.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只能用于地形分析和地质构造识别。()
C.物探方法
D.气象观测
19.在地质灾害预测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滑坡防治的主要措施?()
A.建立监测预警系统
B.植被恢复
C.土地开发利用
D.工程加固
20.关于地质灾害预测,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地质灾害预测只需要考虑地质因素
B.地质灾害预测是一种短期行为
地震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震地质学复习资料(一)地震地质复习思考题1、简要说明地震的几个基本要素答: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通常被称为地震三要素。
时间是指地震发生的时间。
地点是指震中所处位置,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
震级是指发生地震的大小,用M来表示。
震源:地震发生的地方,也是地震波发出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深度。
震中距:地面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震级—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量度。
2、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区别: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震源释放出的能量越多,震级就越大,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烈度简称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地震烈度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地震本身的震级的大小,同时还受包括震中距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极震区的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的加大,烈度逐渐降低,每次地震有无数不同的烈度(不同地区)。
联系:震级和烈度都是用来描述地震大小的一个尺度,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同时震级和烈度是相互联系的,在同一个地震的极震区,烈度与震级是成正相关的关系的。
3、概述地震的成因类型答:地震的成因类型可分为四类:(1)构造地震:由于构造应力作用导致地壳内部构造运动致使岩层断裂和错动引起的地震。
(2)火山地震:伴随着岩浆向上运移猛烈冲击地面和火山爆发引起的局部地震活动。
(与火山有关的地震)(3)塌陷地震:是一种表层地质作用,岩石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塌陷、滑落、岩崩等引起的地震。
(4)陨石地震:由于宇宙空间的陨石坠落时以很高的速度冲击地表而造成的地震。
(5)诱发地震、人为地震。
4、概述我国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答:地震活动频繁,强震复发周期短且强度大,强震震中比较集中,地震活动分布广,震源浅。
5、论述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答: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东部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是地中海-南亚地震带,所以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并且分布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
灾害学概论(题库)
自然灾害学概论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火山喷发可按其猛烈程度分为爆发性和非爆发性两种。
2、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有三种:熔岩流、火山泥石流、火山灰。
3、在一个喷发过的火山附近,能否找到泡沫岩,可以作为火山喷发的猛烈程度判断依据。
4、气象观测分为三类系统。
地基是地面上的观测系统;空基指的是测量近地面层以上大气的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和技术;天基是指气象卫星。
5、全球四大沙尘暴发生地有北美、中亚、中北非、澳大利亚。
6、台风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比较高的海洋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
7、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有三种:熔岩流、火山泥石流、火山灰。
8、在一个喷发过的火山附近,能否找到泡沫岩,可以作为火山喷发的猛烈程度判断依据。
9、气象观测分为三类系统。
地基是地面上的观测系统;空基指的是测量近地面层以上大气的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和技术;天基是指气象卫星。
10、气象学将沙尘天气分为如下四个等级: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
11、绝大多数地质活动都集中发生在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上。
两个板块沿着边界发生相对运动。
按照运动的方式,可以把板块边界分成三类:发散边界、汇聚边界和转换边界。
12、地球最外层是一层坚硬的岩石外壳,叫做岩石圈,岩石圈破碎成为7个大的部分,它们叫做岩石圈板块。
13、地震是由地下岩石的突然断裂而造成的,地球内部的不断运动造成地壳大规模变形是地震的根源,沿地震断裂面的突然滑移是地震波能量辐射的直接原因。
14、按照震源的不同深度,通常把地震分成三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间;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15、地震作为地球内部的一种震动,发生的时候会产生一系列波动即地震波,而它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唯一一种能够穿透地球内部的波。
16、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破坏的程度。
17、全球的地震基本上分布在三个地震带上,分别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大洋洋中脊地震带。
地震工程地质考试题
1.地震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是一门介于地震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指导研究地震发生及其活动过程的物理基础、地质构造条件和动力过程,探索地震成因及其活动的规律,为地震预测和预防服务的一门科学。
2.诱发地震在构造应力相对平衡或接近平衡的地区,由于某种人为因素的激发作用而发生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3.粘滑断层两盘互相粘住,使滑动受阻,当应力积累到等于和大于摩擦力时,断层两盘便发生突然相对滑动,这样的粘住和突然滑动的过程称为粘滑。
4.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地河流流出山区谷口地段,由于地形坡度突然减小,地形开阔,流速减慢,水流分散,从而使得河水搬运能力迅速降低,把从山区所携带的大量砾石和泥砂沉积下来,形成一种扇状堆积体。
这种地貌形态称为洪积扇。
5.地震危险区划地震危险区划是在综合分析各地震区、带未来百年内地震活动趋势、各级地震强度及次数的基础上,在根据区、带内各类强度地震发生的地质标志和判定的不同强度地震可能发生地段进行圈定的。
6.地震活动的迁移性地震活动的迁移性是指在区域应力场发展过程中强震在一定的地震区、带内的不同地段(点)相继发生的现象。
7.地震宏观调查在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后,进入地震现场考察由地震所产生的各种地表现象,称为地震宏观调查。
8.砂土液化地震时,由于强烈的震动,使饱水的粉细砂层颗粒间的结构遭到破坏,由松散变为密实,又由于砂土的颗粒变细、粒径均一、透水性弱,因而在地震那一瞬间,孔隙水压剧增,来不及消散,取代了有效应力,使砂土失去了剪切强度,这种现象称为砂土液化。
简单的讲,砂土液化就是砂土的孔隙水压增大,失去抗剪强度的现象。
9.人为地震主要人工爆破、矿山开采、核爆炸以及工程活动(如修建水库等)所引起的地震10.古地震研究是指用地质、考古等方法查明史前地质时期核有震记载以前的浅源强震产生的地表沉积物剩余变形的地质标志,并复原古地震的震中位置、强度及其发生的大致时间11. 地震活动的重复性地震活动的重复性是指强震重复发生在以往发生过强震的地区,而且极震区部分或全部重叠。
灾害地质学 复习
一、观点(分):灾祸:一次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集中的事故,事故发生时期当地的人类集体及其财富遇到严重威迫并造成巨大损失,以致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也遇到不行忽略的影响。
地质灾祸: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各样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祸性地质事件。
一般以为,地质灾祸是指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损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富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易损性:是指受灾体遭到地质灾祸损坏时机的多少与发生损毁的难易程度。
由受灾体自己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受灾体价值损失率:是指受灾体遭到损坏损失的价值的比率,它是易损性评论的重要内容。
灾祸敏感度:指在必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评论区内人类及其财富和所处的环境对地质灾祸的敏感水平易可能遭到危害的程度。
间接损失:指一场灾害中第二次序产生的结果,如灾祸引起的饥谨、疾病、生产冷清、失业增添以及精神损害等。
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连续的时间要长得多,其影响多是无形的,很难用钱币来估计。
承灾能力:指人类社会对地质灾祸的预防、治理程度及灾后的恢复能力。
地震: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在岩石圈内的能量忽然开释,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周围流传惹起的地面的快速抖动。
地震波:地震震源开释的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流传出来。
分为面波和体波震级:地震自己能量的大小(是指距震中100km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以微米表示的最大振幅(A)的对数值)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以及各种建筑物的影响或损坏程度等震线:在地形图上注明地震时各地烈度,而后把烈度同样的地址用曲线连结起来,即可构成等震线图基本烈度:指某一地域在此后一按限期内(50~100年)可能遭受的地震最大烈度。
实质上是中长久地震预告在抗震、防震上的详细估计。
地震效应:在地震影响范围内,地壳表层出现的各样震害及损坏现象地震监测:是地震预告的基础,经过布设测震站点、先兆观察网络及信息传输系统供给基本的地震信息,进而进行地震预告及防灾减灾决议火山先兆:火山活动常陪伴着地下热异样过程、地区应力场变化和火山物质的迁徙,出现的各样环境异样变化斜坡地质灾祸:体积巨大的表层物质(岩、土体)因为地震、降水、风化等原由失稳,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运动,对沿途的建筑、人员、田地形成较大损失的地质灾祸倒塌: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忽然离开母体崩落、转动、聚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灾害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灾害(灾害和自然灾害必考一个)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灾祸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两类。
2、灾害地理学是指运用地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综合研究自然灾害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地表自然灾害的地理规律和结构。
★3、灾害的分类①根据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综合成因灾害。
②根据灾害波及的范围: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微域性灾害。
③根据灾害出现的时间先后:原声灾害、次生灾害。
④根据灾害的属性不同:地质灾害、地貌灾害、气象灾害、水温灾害、土壤灾害、生物灾害。
★4、自然灾害(要说明的内容和第一条一样) 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再过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它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对人类而言则是不正常的。
★5、自然灾害的外在特征①突发性和永久性。
②频繁性与不确定性。
③周期下性和不重复性。
④广泛性与区域性。
★6、自然灾害的内在规律①灾害链(因果链、同源链、互斥链、偶排链、交叉链)。
②边际效应规律(不同介质的交界面)。
③灾害发生时间规律性(灾害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各种周期、时效性、持续后延性、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
7、灾害的主客体主体:灾害本身(现象与过程本身)。
客体:受灾害影响的人类。
8、灾害发生的时间规律性①灾害发生在特定的时间。
②各种周期。
③时效性。
④持续后延性。
⑤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
9、影响自然灾害发生的因素(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①能量的积累和释放。
②协调破坏。
③分布不均匀。
④沿面运动。
⑤通道引诱。
⑥外因触发。
⑦多因强化。
⑧空间集中。
☆10、灾害地理研究的内容(答题时需要拓展) ①灾害生态系统。
从地理学角度观察,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载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灾害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各类灾类、灾种的区域分异、横向交叉、灾害链及动态变化、认识各种灾类、灾种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发展规律、研究灾害地理区域的划分、灾害风险性评价为主要内容。
②区域灾害结构。
各大洲(大洋)和主要国家地区的自然灾害的区域结构的分析,研究区域灾害的整体性、独特性和差异性,认识灾害的特征,进行灾害地理区域的划分、制定灾害的区域规划、研究区域防灾、减灾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地质灾害:
2、地震:
3、土地荒漠化:
4、泥石流:
5、地面沉降:
6、地质灾害灾情评估:
7、保值效益(Z):
8、防灾效益:
9、矿井突水:
10、地面沉降:
11、灾害:
12、海水入侵:
13、地面塌陷:
二、简答题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种类及内容?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防治措施及危害?
3、地面沉降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
4、土地荒漠化有哪些类型?
5、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危害是什么?
6、人类活动可引起哪些地质灾害?
7、地面沉降具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8、矿井突水有哪些危害?
三、论述题
1、如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根据四川利子依达沟泥石流简介,请回答以下列问题:(20分,每题5分)①利子依达沟出现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利子依达沟泥石流产生的主要内、外因素是什么?③利子依达沟泥石流的主要特点?④利子依达沟泥石流主要损失情况?
1、地质灾害危险性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的体现,评价的核心要素是?
2、地裂缝的特征主要表现有什么?
3、灾害敏感度分析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4、减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哪些?
5、地质灾害管理的手段主要有哪些?
6、地质灾害防治的必须遵循基本原则。
7、地质灾害的监测包括哪些内容?
8、减灾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9、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0、崩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11、滑坡的形成条件有有哪些?
12、矿山采空区的有何处理方法?
13、地质灾害危险性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的体现,评价的核心要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