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机械加工第一章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一章思考题与练习题1.1 外圆车削加工时,工件上出现了哪些表面?试绘图说明,并对这些表面下定义。
1.2 何谓切削用量三要素?怎样定义?如何计算?1.3 刀具切削部分有哪些结构要素?试给这引起要素下定义。
1.4 为什么要建立刀具角度参考系?有哪两类刀具角度参考系?它们有什么差别?1.5 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有哪几种?它们是由哪些参考平面构成?试给这些参考平面下定义。
1.6 绘图表示切断车刀和端车面刀的和和。
1.7 确定一把单刃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最少需要哪几个基本角度?1.8 切断车削时,进给运动怎样影响工作角度?1.9 纵车时进给运动怎样影响工作角度?1.10 为什么要对主剖面,切深,进给剖面之间的角度进行换算,有何实用意义?1.11 试判定车刀前角,后角和刃倾角正负号的规则。
1.12 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为什么?1.13 普通高速钢有哪些牌号,它们主要的物理,机械性能如何,适合于作什么刀具?1.14 常用的硬质合金有哪些牌号,它们的用途如何,如何选用?1.15 刀具材料与被加工材料应如何匹配?怎样根据工件材料的性质和切削条件正确选择刀具材料?1.16 涂层刀具,陶瓷刀具,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各有什么特点?适用场合如何?第二章思考题与练习题2.1 阐明金属切削形成过程的实质?哪些指标用来衡量切削层金属的变形程度?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它们是否真实的反映了切削形成过程的物理本质?为什么?2.2 切屑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有什么特征?各种类型切屑在什么情况下形成?2.3 试论述影响切削变形的各种因素。
2.4 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的变形特点是什么?2.5 试描述积屑瘤现象及成因。
积屑瘤对切削过程有哪些影响?2.6 为什么说背吃刀量对切削力的影响比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大?2.7 切削合力为什么要分解成三个分力 ? 试分析各分力的作用。
2.8 分别说明切削速度,进给量及背吃刀量的改变对切削温度的影响?2.9 刀具磨损的原因有多少种?刀具的磨损过程分多少阶段?2.10 何谓刀具磨钝标准?试述制订刀具磨钝标准的原则。
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 数字逻辑基础 思考题与习题题1-1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十六进制数和等值的十进制数。
⑴(10010111)2 ⑵(1101101)2⑶(0.01011111)2⑷(11.001)2题1-2将下列十六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二进制数和等值的十进制数。
⑴(8C )16 ⑵(3D.BE )16⑶(8F.FF )16⑷(10.00)16题1-3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二进制数和等值的十六进制数。
要求二进制数保留小数点以后4位有效数字。
⑴(17)10⑵(127)10⑶(0.39)10 ⑷(25.7)10题1-4将十进制数3692转换成二进制数码及8421BCD 码。
题1-5利用真值表证明下列等式。
⑴))((B A B A B A B A ++=+ ⑵AC AB C AB C B A ABC +=++⑶A C C B B A A C C B B A ++=++ ⑷E CD A E D C CD A C B A A ++=++++)( 题1-6列出下列逻辑函数式的真值表。
⑴ C B A C B A C B A Y ++=⑵Q MNP Q P MN Q P MN PQ N M Q NP M PQ N M Y +++++=题1-7在下列各个逻辑函数表达式中,变量A 、B 、C 为哪几种取值时,函数值为1?⑴AC BC AB Y ++= ⑵C A C B B A Y ++=⑶))((C B A C B A Y ++++= ⑷C B A BC A C B A ABC Y +++=题1-8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将下列逻辑函数化为最简与或形式。
⑴ B A B B A Y ++=⑵C B A C B A Y +++=⑶B A BC A Y += ⑷D C A ABD CD B A Y ++= ⑸))((B A BC AD CD A B A Y +++= ⑹)()(CE AD B BC B A D C AC Y ++++= ⑺CD D AC ABC C A Y +++=⑻))()((C B A C B A C B A Y ++++++= 题1-9画出下列各函数的逻辑图。
现代移动通信-蔡跃明-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 何为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有哪些特点?答: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者停留在某一非预定的位置上)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这包括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和行人)和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和固定点(固定无线电台和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移动通信的特点:(1)无线电波传播复杂(2)移动台受到的干扰严重(3)无线电频谱资源有限(4)对移动设备的要求高(5)系统复杂2. 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特点?各有何优缺点?答:单工通信的特点:收发信机轮流工作、设备简单、省电、只允许一方发送时另一方进行接收;优点:设备简单、省电。
缺点:通信的时间长、使用不方便。
双工通信的特点:收发信机可以同时工作、使用方便,电源的消耗大;优点:使用方便、收发信机可以同时工作。
缺点:发射机总是工作的,电源消耗大。
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1 蜂窝移动通信中的典型电波传播方式有哪些?答:典型的电波传播方式有直射、反射、折射、绕射、散射等。
当电波的直射路径上无障碍物时,电波直接到达接收天线;当电波的直射路径上存在障碍物时,电波会绕过障碍物遮挡向前传播形成绕射波;当电波在平坦地面上传播时,因大地和大气是不同的介质而使入射波在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当电波入射到粗糙表面时,反射能量由于散射而散布于所有方向,形成散射波。
2 设工作频率分别为900MHz 和2200MHz ,移动台行驶速度分别为30m/s 和80m/s ,求最大多普勒频移各是多少?试比较这些结果。
解:当工作频率为900MHz ,行驶速度为30m/s 和80m/s 时的最大多普勒频移为:当工作频率为2200MHz ,行驶速度为30m/s 和80m/s 时的最大多普勒频移为:由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以知道,最大多普勒频移与移动台的速度和工作频率有关,速度越大;最大多普勒频移越大,频率越大,最大多普勒频移。
3 如果某种特殊调制在/0.1s T ∆≤时能提供合适的误比特率(BER),试确定下图(图P14)所示的无均衡器的最小符号周期(由此可得最大符号率)。
习题

第一章习题与思考题:1.为什麽机械制造装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2.机械制造装备与其它工业装备相比,特别强调应满足哪些要求,为什麽?3.柔性化指的是什麽?试分析组合机床、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系统的柔性化程度。
其柔性表现在哪里?4.机械制造装备的精密度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新造出来的机械制造装备要比制造它用的现有机械制造装备精度要高,如何解决用精密度较差的机械制造装备制造出精密度较高机械制造装备来?5.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尚有不少下岗人员没有安排工作,实现自动化与更多地提供就业机会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为什麽?6.机械制造装备的机电一体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可获得什麽好处?7.对机械制造装备进行现代化改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8.工业工程指的是什麽?如何在设计机械制造装备时体现工业工程的要求?第二章习题与思考题: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有哪些类型?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麽?2.创新设计的步骤是什麽?为什麽应重视需求分析和可行性论证?3.你能以一个实际例子说明功能结构的建立、原理解的寻求和初步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
4.哪些产品宜采用系列化设计方法,为什麽?有哪些优缺点?5.系列化设计时主参数系列公比的选取原则是什麽?公比选得过大或过小会带来哪些问题?6.哪些产品宜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为什麽?有哪些优缺点?7.设计的评价方法很多,结合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哪些评价方法较为重要?为什麽?8.有些方案的技术评价较高。
但经济评价一般或不好,有些方案可能是相反的情况,如何对这些方案进行综合评价?9.可靠性指的是什麽?有哪些可靠性衡量指标,它们之间有哪些数值上的联系?10.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如何提高产品的可靠性?11.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中用到哪些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方法,解决了什麽问题?12.举例说明为什麽机械加工工艺性的评价应依据制造厂的生产条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第三章思考题与习题:1.机床设计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其理由是什么?2.机床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是什么?3.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有哪些?其定义、原理、要求如何?4.机床系列型谱的含义是什么?5.机床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6.工件表面的形成原理是什么?7.工件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些?8.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是什么?9.机床的运动功能有哪些?10.机床的主运动与形状创成运动的关系如何?进给运动与形状创成运动的关系如何?11.机床上的复合运动、内联系传动链、运动轴的联动的含义及关系如何?12.机床运动功能方案设计的方法及步骤如何?13.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如何选取?14.机床的运动功能式和运动功能图表达的含义是什么?15.虚拟轴机床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特点?16.分析图3-14所示各种机床的运动功能图,说明各个运动的所属类型、作用及工件加工表面的形成方法。
第一章 思考题和习题

第一章思考题和习题1. 300K时硅的晶格常数a=5.43A,求每个晶胞内所含的完整原子数和原子密度为多少?2. 综述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及Si、GaAs的晶格结构和特征。
3. 画出绝缘体、半导体、导体的简化能带图,并对它们的导电性能作出定性解释。
4. 以硅为例,简述半导体能带的形成过程。
5. 证明本征半导体的本征费米能级Ei位于禁带中央。
6. 简述迁移率、扩散长度的物理意义。
7. 室温下硅的有效态密度Nc=2.8×1019cm-3,kT=0.026eV,禁带宽度Eg=1.12eV,如果忽略禁带宽度随温度的变化,求:(a)计算77K、300K、473K 3个温度下的本征载流子浓度。
(b) 300K本征硅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分别为1450cm2/V·s和500cm2/V·s,计算本征硅的电阻率是多少?8. 某硅棒掺有浓度分别为1016/cm3和1018/cm3的磷,求室温下的载流子浓度及费米能级E FN的位置(分别从导带底和本征费米能级算起)。
9. 某硅棒掺有浓度分别为1015/cm3和1017/cm3的硼,求室温下的载流子浓度及费米能级E FP的位置(分别从价带顶和本征费米能级算起)。
10. 求室温下掺磷为1017/cm3的N+型硅的电阻率与电导率。
11. 掺有浓度为3×1016cm-3的硼原子的硅,室温下计算:(a)光注入△n=△p=3×1012cm-3的非平衡载流子,是否为小注入?为什么?(b)附加光电导率△σ为多少?(c)画出光注入下的准费米能级E’FN和E’FP(E i为参考)的位置示意图。
(d)画出平衡下的能带图,标出E C、E V、E FP、E i能级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画出光注入时,E FP’和E FN’,并说明偏离E FP的程度是不同的。
12. 室温下施主杂质浓度N D=4×1015cm-3的N型半导体,测得载流子迁移率μn=1050cm2/V·s,μp=400cm2/V·s, kT/q=0.026V,求相应的扩散系数和扩散长度为多少?。
孙洪程版过程控制课后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习题1.1何谓控制通道?何谓干扰通道?它们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有什么影响?答:所谓“通道”,就是某个参数影响另外一个参数的通路,这里所说的控制通道就是控制作用(一般的理解应当是控制器输出)U(s)对被控参数Y(s)的影响通路(一般的理解是控制作用通过执行器影响控制变量,然后控制变量通过被控对象再影响被控参数,即广义对象上的控制通道)。
同理,干扰通道就是干扰作用F(s)对被控参数Y(s)的影响通路。
干扰通道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影响如下表所示。
控制通道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影响如下表所示1.2如何选择控制变量?答:① 所选控制变量必须是可控的。
② 所选控制变量应是通道放大倍数比较大者,最好大于扰动通道的放大倍数。
③ 所选控制变量应使扰动通道时间常数越大越好,而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应适当小一些为好,但不易过小。
④ 所选控制变量其通道纯滞后时间应越小越好。
⑤ 所选控制变量应尽量使干扰点远离被控变量而靠近控制阀。
⑥ 在选择控制变量时还需考虑到工艺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生产负荷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不宜经常变动,在不是十分必要的情况下,不宜选择生产负荷作为控制变量1.3控制器的比例度δ变化对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有何影响?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质量有何影响?答:当G c(s)=K c时,即控制器为纯比例控制,则系统的余差与比例放大倍数成反比,也就是与比例度δ成正比,即比例度越大,余差也就越大。
K c增大、δ减小,控制精度提高(余差减小),但是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1.4 4:1衰减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的要点是什么?答:衰减曲线法是在系统闭环情况下,将控制器积分时间T i放在最大,微分时间T d放在最小,比例度放于适当数值(一般为100%),然后使δ由大往小逐渐改变,并在每改变一次δ值时,通过改变给定值给系统施加一个阶跃干扰,同时观察过渡过程变化情况。
如果衰减比大于4:1,δ应继续减小,当衰减比小于4:1时δ应增大,直至过渡过程呈现4:1衰减时为止。
课本思考题与习题

课本思考题与习题第一章:1.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和UHF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2.移动通信系统中的150MHz频段、450MHz频段和900MHz频段的收发频差各是多少?f为多少?3.已知一同台运动速度v、工作频率f及电波到达角 ,则多普勒频移d4.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的方法可分为哪三种工作方式?5.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哪些特点?6.小卫星通信具有哪五大特点?7.作为下一代(3G)标准的IMT-2000具有哪些特点?第二章:1.移动通信的服务区域覆盖方式有哪两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模拟蜂窝系统在通话期间靠什么连续监视无线传输质量?如何完成?3.什么是近端对远端的干扰?如何克服?4.SSR的主要作用是什么?5.在实际应用中,用哪三种技术来增大蜂窝系统容量?6.某通信网共有8个信道,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1Erl,服务等级B=0.1,问若采用专用呼叫信道方式,该通信网能容纳多少用户?7.以知在999个信道上,平均每小时有2400次呼叫,平均每次呼叫时间为2分钟,求这些信道上的呼叫话务量。
8.已知每天呼叫6次,每次的呼叫平均占用时间为120秒,忙时集中度为10%(K=0.1),求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
9.移动通信中信道自动选择方式有哪四种?试说明其中任一种信道自动选择方式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1.陆地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方式主要有哪三种?2.经过多径传输,接受信号的包络与相位各满足什么分布?当多径中存在一个起支配作用的直达波时,接受端接受信号的包络满足什么分布?3.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为多少?考虑空气的非平均性对电波传播轨迹的影响,修正后的视距极限距离为多少?4.在市区工作的某调度电话系统,工作频率为150MHz,基站天线高度为100m,移动台天线高度为2m,传输路径为不平坦地形,通信距离15km。
试用Egli公式计算其传输衰耗?5.在郊区工作的某一移动电话系统,工作频率为900MHz,基站天线高度为100m,移动台天线高度为1.5m,传输路径为准平滑地形,通信距离为10km。
第一章思考与习题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思 考 题1.平衡的意义是什么?试举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例子。
2.“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与“二力平衡公理”中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问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 明。
⒊什么叫约束?常见的约束有哪些类型?各种约束反力的方向如何确定? 4,指出图示结构中哪些是二力杆(各杆自重均不计)。
5,试在图示构件上的A 、B 两点上各加一个力,使构件处于平衡。
习 题l -l 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作用于物体上0点的两力1F 、2F 的合力。
I-2 小球重G为200N,用绳BA、CA悬挂如图题l-2所示,试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b)两种情况下各绳的拉力。
1—3 分别画出图题1—3中各物体的受力图。
l-4分别画出图题⒈4中三个物体系中各杆件的受力图和各物体系整体的受力图。
1—5试分别画出图题1-5所示各物体系中各杆和物体的受力图。
杆的自重不计,接触面为光滑面。
1—6某梁截面宽b=20cm,高h≡45cm,梁的重度 =24kN/3m。
试计算梁自重的均布线荷载(2.16 kN/m)。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思考题1.什么是平面汇交力系?试举一些在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平面汇交力系实例。
2.什么是力的投影?投影的正负号是怎样规定的?3.同一个力在两个相互平行的坐标轴上的投影是否一定相等?4.两个大小相等的力在同一坐标轴它的投影是否一定相等?5.什么是合力投影定理?为什么说它是解析法的基础?6.求解平面汇交力系问题时,如果力的方向不能预先确定,应如何解决?习 题2-1 用几何法求图示汇交力系的合力。
Pg =100N ,P2=80N ,Pa =120N ,P ,=160N 。
2-2一个固定环受到三根绳索的拉力,1T =1.5kN ,2T =2.2kN ,3T =1kN ,方向如图题2-2所示,求三个拉力的合力。
(R =2.87kN α=5°59')2-3 试用解析法求图示两斜面的反力A N 和B N 其中匀质球重G =500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思 考 题
1.平衡的意义是什么?试举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例子。
2.“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与“二力平衡公理”中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问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 明。
⒊什么叫约束?常见的约束有哪些类型?各种约束反力的方向如何确定? 4,指出图示结构中哪些是二力杆(各杆自重均不计)。
5,试在图示构件上的A 、B 两点上各加一个力,使构件处于平衡。
习 题
l -l 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作用于物体上0点的两力1F 、2F 的合力。
I-2 小球重G为200N,用绳BA、CA悬挂如图题l-2所示,试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b)两种情况下各绳的拉力。
1—3 分别画出图题1—3中各物体的受力图。
l-4分别画出图题⒈4中三个物体系中各杆件的受力图和各物体系整体的受力图。
1—5试分别画出图题1-5所示各物体系中各杆和物体的受力图。
杆的自重不计,接触面为光滑面。
1—6某梁截面宽b=20cm,高h≡45cm,梁的重度 =24kN/3m。
试计算梁自重的均布线荷载(2.16 kN/m)。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思考题
1.什么是平面汇交力系?试举一些在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平面汇交力系实例。
2.什么是力的投影?投影的正负号是怎样规定的?
3.同一个力在两个相互平行的坐标轴上的投影是否一定相等?
4.两个大小相等的力在同一坐标轴它的投影是否一定相等?
5.什么是合力投影定理?为什么说它是解析法的基础?
6.求解平面汇交力系问题时,如果力的方向不能预先确定,应如何解决?
习 题
2-1 用几何法求图示汇交力系的合力。
Pg =100N ,P2=80N ,Pa =120N ,P ,=160N 。
2-2一个固定环受到三根绳索的拉力,1T =1.5kN ,2T =2.2kN ,3T =1kN ,方向如图
题2-2所示,求三个拉力的合力。
(R =2.87kN α=5°59')
2-3 试用解析法求图示两斜面的反力A N 和B N 其中匀质球重
G =500N 。
(A N =
366N ,
B N =450)
2-4 已知1F =100N ,2F =50N ,
3F =60N ,4F =80N 各力方向如图题2-4所示,
试分别求各力在x 轴及y 轴上的投影。
(
1X =86.6N ,2X =30N ,3X =0N ,4X =-56,6N ;
1Y =50N , 2Y =-40N ,3Y =60N ,4Y =-56.6N ;)
2-5 梁 AB 的支座如图题2-5所示。
在梁的中点作用一力P =20kN ,力和梁的轴线成45°。
如梁的自重忽略不计,分别求(a )、(b )两种情况下支座反力。
比较两种情况的不同结果,你得到什么概念? ((a )
A R =15.8kN ; (b )A R =22.4kN
B R =7,1kN ; B R =10kN )
2-6支架曲杆AB 、AC 构成,A 、B 、C 三处都是铰链连接,在A 点作用有铅垂力G 。
试求在图示的三种情况下,AB 与AC 杆所受的力。
杆的自重不计。
(a )
AB S =0.577G (拉);(b )AB S =0.5G (拉):
AC S =1.155G (压);AC S =0.866G (压); (c )AB S =AC S =0.577G (拉)
第三章思考题与习题
思考题
1,试举实例比较力矩和力偶矩的异同点。
2.平衡状态中的两个力,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中的两个力,与构成力偶的两个力各有什么异同点?
3.力偶不能和一个力平衡,为什么图中的轮子又能平衡呢?
4.力偶在任一坐标轴上的投影为零,因此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为零的说法对呢?
5.能否用力多边形封闭来判断力偶系是否平衡?如图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力偶P,1P')、(2P,2P')其力多边形封闭,此时物体是否平衡?为什么?
(1
习题
3-1 计算下列各图中P力对O点之矩。
答案: (a )
o m =0,(b )o m =Plsina () ) (c )o m =Plsin (θ-α)( ) (d )o m =a P ( ) (e )o m =P (l +r )( ),(f )o m =
22sin l b +θ( )
3-2 求图示三个力偶的合力偶矩,已知1F =1F '=80N ;2F =2F '=130N ;3
F =3F '=100N ;1d =70cm ;2d =
60cm ;3d =50cm (M =28N ·m ( )
3-3 各梁受荷载情况如图所示,试求 (1)各力偶分别对A 、B 点的矩。
(2)各力偶中二个力在x 、y 轴上的投影。
3-4 求图示各梁的支座反力
cos P α
A B A B ((a )R =R =P ; (b )R =R =
)
3-5如图所示,已知皮带轮上作用力偶矩m =80N ·m ,皮带轮的半径d =0.2m ,皮带紧拉边力1T =500N ,求平衡时皮带松边的拉力2T (2T =100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