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课后思考题

合集下载

气象课后思考题答案(自己做的)

气象课后思考题答案(自己做的)

第八章全球气候系统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答:(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气候形成的基本因子,也是地球——大气系统中一切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形成的基本能源。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季节交替,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2)宇宙地球物理因子;(3)环流因子(包括大气环流和洋流);1)环流与热量输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气候中热量的重新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

①赤道与极地间的热量输送。

一方面,它们将低纬度的热量传输到高纬度,调节了赤道与两极间的温度差异;②海洋与陆地间的热量输送。

另一方面,又因大气环流的方向有由海向陆与陆向海的差异和洋流冷暖的不同,使同一纬度带大陆东西岸气温产生有明显的差异。

2)环流与水分循环水量平衡是水分循环过程的结果,而水分循环又必须通过大气环流来实现。

(4)下垫面因子(包括海陆分布、地形与地面特性、冰雪覆盖);①海陆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差异可使气候发生很大变化,形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②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包括海陆风和季风。

③地形起伏对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此外,受地形影响的地方性风,包括高原季风、山谷风、焚风和峡谷风。

④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的影响、海流异常与ENSO事件。

⑤冰雪覆盖对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5)人类活动的影响。

2、辐射是如何影响气候形成的?答:太阳辐射的作用,应特别强调它是形成气候最基本的因子。

联系太阳高度角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弱的关系,说明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匀,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是形成热带、温带、寒带及决定各地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同时,由于这种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分配不均,又导致了大气环流的形成。

3、下垫面不同如何影响气候?答:下垫面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大气圈以地球的水陆表面为其下界,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

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和植被等,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C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C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大气一、名词解释1、气象学:应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来研究地球大气中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2、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 (2) 、氩和 (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6) ,夏天比冬天 (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 (2)氧 (3)二氧化碳 (4)紫外线 (5)长波 (6)低 (7)低 (8)水汽 (9)温度 (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 (13)1200三、判断题(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答案: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

农业气象学_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农业气象学_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农业气象学_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农业生物外界自然因子包括土壤、气候与()。

答案:
地形地势
2.农业减产是由于光热水气等因子()。

答案:
不利组合
3.农业生产的一个特点是()很强。

答案:
地域性和季节性
4.()是形成农业小气候的主要因素。

答案:
生产活动
5.农作物生育规律与天气、气候变化规律结合形成()。

答案:
农业气象规律
6.农业气象条件包括()等因子。

答案:



7.气象条件提供农业生产需要的()。

答案:
物质
能量
8.农业生产涉及的变化规律有()
答案:
农业气象规律
农学规律
天气气候规律
9.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问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案:
农业干旱规律
防旱对策
抗旱对策
10.以下描述()指农业气象条件。

答案:
夏耘
冬藏
春耕
秋收。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P12 ,饱和水汽压P16,相对湿度P16 ,露点(温度)P17,饱和差P172.气候与天气有哪些不同?P2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P11-13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P7-85.如何用饱和差(d)、露点温度(td)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P17饱和差当空气饱和时,d=0;当未饱和时,d>0;当过饱和时,d<0。

6.已知气温和相对湿度以后,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饱和差、露点温度。

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P16水面:a=7.45 b=235 冰面: a=9.5 b=265露点温度第二章第三章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P36 、大气透明系数(P)P40 、太阳高度P32 、太阳直接辐射P39 、总辐射P42 、大气逆辐射P47 、地面有效辐射P47、地面净辐射P48、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P78、活动积温有效积温P85大气之窗(8~12um处大气对长波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因此称此波段为“大气窗口”。

这一波段内的辐射,正好位于地面辐射能力最强处,所以地面辐射有20%的能量透过这一窗口射向宇宙空间。

)、2.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中都包括哪些要素?P323.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贝尔减弱定律的公式。

P414. 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异同及影响因子。

P39-425. 地面有效辐射的公式。

有哪些影响因子?P476. 地面净辐射公式和各项的意义。

P487. 画图并说明土壤温度的铅直变化类型。

P698. 写出地面(土壤)热量平衡方程和解释各项的意义。

P679. 常见的逆温有哪几种?P78 辐射逆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天气:晴朗而有微风的夜晚,无云或云层很薄很高。

地形:在山谷或凹地、干燥地区有利于辐射逆温的形成。

10. 什么叫土壤日较差P68、气温日较差P74?影响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的因子有哪些?P68 P7511. 如何计算活动积温、有效积温?P85积温在林业生产中有何意义?P87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1. 影响蒸发的气象因子有哪些?P89道尔顿定律。

农业气象学_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农业气象学_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农业气象学_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中国的东北地区主要们于温带季风区,其雨季出现在。

参考答案:盛夏2.由于青藏高原的太阳高度角大,所以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参考答案:错误3.某地的年降水量为900mm,气候类型为湿润气候,其干燥度为。

参考答案:<1.04.华北冬季易发生雾霾天的原因是这些地方的工厂在冬季排放的污染物比夏季多。

参考答案:错误5.在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五个层次中,对人类活动影响最直接的是。

参考答案:对流层6.夏至日的太阳赤纬等于 °。

参考答案:23.57.地形狭窄而形成的风是导致中国河西走廊一带多风且多大风的重要原因。

参考答案:峡谷##%_YZPRLFH_%##穿堂8.一天中,当土壤温度铅直分布呈现型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逐渐升高。

参考答案:辐射9.耕耙措施会使得地面温度的日较差变小。

参考答案:错误10.下列因素中,当增大时,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增大。

参考答案:太阳高度角_海拔高度_大气透明系数11.在空气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当时,蒸发面上空气的饱和水汽压增大。

参考答案:蒸发面由冰面变为水面_蒸发面由海水转为淡水_蒸发面由凹状变为凸状12.在农业界限温度中,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为热带作物开始生长期。

参考答案:2013.某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000.0mm,某年的降水量为800.0mm,则该年的降水相对变率为 %。

参考答案:-20##%_YZPRLFH_%##-20.0##%_YZPRLFH_%##负20##%_YZPRLFH_%##负20.014.下列天气系统中,属于高空天气系统的有。

参考答案:阻塞高压_江淮切变线_西风带槽脊15.一天中,地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时。

参考答案:支出最少_收支平衡_积累最少16.时,水面上的蒸发速率减小。

参考答案:实际水汽压增大_气压升高_饱和水汽压减小_风速减小17.下列气旋中,属于活动在25-35°N区域的南方气旋的有。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答案1. 试题:a) 请简述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重要性。

b) 什么是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举例说明。

c) 农业气象学如何应用于农作物管理和灾害风险减轻?举例说明。

2. 答案:a)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气候、天气和气象要素与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农田管理的关系。

农业气象学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农民和相关农业机构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农业管理决策,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灾害风险。

b)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广泛的影响。

例如,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季节变化,胁迫植物生长和发育,减少农作物产量。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和风暴也会破坏农田和农作物,导致大量损失。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引发农作物病虫害的爆发,破坏农作物健康和生产。

因此,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对于制定适应和缓解措施以应对这些变化至关重要。

c) 农业气象学的应用有助于农作物管理和灾害风险减轻。

通过农业气象学的知识,农民和农业机构能够更好地规划农作物种植和管理。

他们可以根据气象数据和预测来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灌溉计划和施肥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天气条件来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发育。

此外,在灾害风险减轻方面,农业气象学可用于监测和预测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例如干旱、洪涝和冰雹等,农民和农业机构可以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损失和风险。

总结: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灾害风险的减轻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农民和农业机构可以更好地制定管理决策,以应对不确定的气候和天气条件,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业气象学也有助于监测和预测极端天气事件,帮助农民和农业机构减少灾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因此,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生计非常重要。

农业气象学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农业气象学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农业气象学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北半球某一纬度出现极昼时,南半球同样的纬度上必然出现极夜。

参考答案:我的答案:对2.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参考答案:我的答案:错3.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中,占总能量比例最大的部分是:参考答案:可见光4.对植物光周期起作用的光谱,主要是:参考答案:红橙光5.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参考答案:我的答案:对6.对太阳辐射吸收得很少的气体,对地面辐射也必然很少吸收。

参考答案:我的答案:错7.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将________。

参考答案:延长8.对绝对黑体,当温度升高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

参考答案:我的答案:错9.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发生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

参考答案:太阳、地面和大气放射的能量10.对光合作用有效的辐射包含在________中。

参考答案:可见光11.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称为( )定律参考答案:维恩位移定律12.当地面有效辐射增大时,夜间地面降温速度将____。

参考答案:加快13.温度愈高物体放射能力的波长愈向短波方向移动。

已知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的波长为0.475微米,由此计算得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

参考答案:6000 K14.在北球,冬半年,除去春分、秋分外,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的昼弧( )。

参考答案:短15.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地理纬度等于太阳赤纬。

参考答案:我的答案:对16.北半球的夏季(δ>0°),各地的日照时间随纬度增加而( )。

参考答案:增加。

农业气象学答案

农业气象学答案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放射和传送能量的方式。

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交角。

太阳赤纬δ:即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可照时数: 指日出到日没的时间间隔,亦称昼长。

光照时数:指日出和日没后的一段时间内地面得到的高层大气的散射光。

日照百分率:任一地点的日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大气质量数:表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的厚度。

大气透明系数: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照度与透过前的辐照度的比值。

散射:指太阳辐射被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尘埃、云滴等微粒改变传播方向而投向四面八方的现象。

太阳直接辐射:指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散射辐射:直接辐射通过大气时被空气和其他悬浮颗粒所散射的部分。

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大约在0.15-4微米之间。

在这段波长范围内,又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即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区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可见光区。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单位W 〃m-2。

对某一物体表面而言有辐照度和辐出度的分别。

总辐射:指直接辐射辐照度(S′)和散射辐射辐照度(D)总和大气逆辐射:指大气辐射投向地面的部分(弱于地面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e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Ea之差。

净辐射:指地球表面在任何时刻的辐射能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值(或称辐射平衡或地面辐射差额)。

光合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植物的感光性:植物的发育速度对光照长短反应的特性。

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所得的能量的百分率。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Qs):Qs=R(地面净辐射)-P(湍流热交换)-B’(下层土壤的热量收支)-LE(潜热热交换)潜热通量:物质发生相变且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通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气象学思考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气象学思考题》

绪论1,简介大气主要成分在大气层中的作用及微量气体(CO2、O3)在生物学上的意义2.简述对流层的主要特征3.气象要素的定义主要的气象要素有那些4.干湿空气哪个重,为什么5,解释天气气候的关系及不同6. 二氧化碳的日年化、年变化和长期变化的特点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7,名词解释:气象要素,干洁空气第一章??太阳辐射与热量平衡1.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有什么异同2. 太阳辐射光谱分几区各自有何特征3.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是如何被减弱的减弱特点4.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蔚兰色空气混浊时的天空呈乳白色早晨日出时是“一轮红日”5.北半球昼长随纬度和季节如何变化6.已知某地在北纬30°附近,分别计算该地区夏至、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7、名词解释:黑体、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系数、大气逆辐射第二章??温度1,自然界中热量交换的方式有哪些2, 试述什么是逆温及其种类,并举例说明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3, 试述气温非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及主要季节4,名词解释.日较差、年较差、逆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第三章??大气降水1. 饱和水汽压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2.大气中水汽凝结条件是什么3.如何理解新疆3000毫米以上如此大的蒸发量4.(1)e=,t=23°时,空气未饱和(已知t=10°,E= )td为多少气温降低多少,空气才能达到饱和.5.当气温为℃时,饱和水汽压为,在气温为℃时,饱和水汽压为,现测得气温为℃,水汽压为,试求相对湿度和露点是多少6、全球水分如何循环7.名词解释:相对湿度,露点,第四章??大气运动1. 简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2. 焚风现象使温度、降水在迎风坡与背风坡如何变化3.简述作用于空气的几个力简述自由大气和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4.季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季风的优缺点.5.绘图说明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的特点.6.解释名词:季风,焚风,海陆风,山谷风第五章? 天气系统及气象灾害1.寒潮的主要天气特征是什么2.影响霜冻的因素有什么3. 台风的形成的海区有哪些简述台风的结构和登陆我国的路径。

农业气象学〉习题集

农业气象学〉习题集

辽东学院《农业气象学》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寒潮:是指势力强大的冷高压南下,使所到之处产生剧烈降温、冻害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国家气象局对寒潮的一般定量标准:一次冷空气入侵,使该地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在5℃以下。

2.光照时间:可照时间与因大气散射作用而产生的曙暮光照射的时间之和。

3.农耕期:通常把日平均温度稳定在0℃以上所持续的时期,称为农耕期。

4.温度(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温度(气温)与最低温度(气温)之差。

5.高气压:又称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闭合气压系统。

6.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7.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是决定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重要因素。

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日出日落时为0,正午时达最大值。

8.气旋:又称低压,是一个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空气涡旋。

在北半球,气旋内气流反时针自外向内辐合。

9.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10.温度(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气温)之差。

11.大气逆辐射:大气每时每刻都在向各个方向放射长波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2.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13.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14.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改变的风,其中1月和7月风向变换需在120°以上。

15.降水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

16.气候异常:是指某些气候要素偏离气候常年平均而出现的极端值。

如某年的某时段内降水量超出多年同期内平均降水量,出现降水量异常,而发生水涝灾害。

17.三基点温度:是指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

农业气象学笔记总结

农业气象学笔记总结

农业气象学绪论一、气象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1、气象学的概念与产生、发展2、气象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内容3、气象学的研究方向a、根据研究范畴分:b、根据研究方向分:4、应用气象学的发展与划分二、气象学的应用1、防灾减灾人类所面临的灾害,大部分属于气象或气候灾害,有效和准确地预报、预测灾害性天气、气候发生、发展的规律,有助于防灾减灾。

灾害主要与水分条件有关,如干旱、洪涝、阴雨等,其次与温度(热量)有关,如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冻害等,还有大风等灾害。

2、美化环境与各种规划气候条件决定生态环境特点,对环境规划、城市规划以及生态规划等均有用处。

3、提高经营效益良种选育与引种、病虫害防治、农产品的收获储存与运输,等第一章大气一、大气层在气象研究范畴中的地位二、大气的组成1、干洁大气和正常大气干洁大气是指除去大气中的可变成分后的大气。

大气中可变成分包括水气、固体杂质、液体杂质、气溶胶等,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包括CO2等成分。

正常大气是指在自然状况下的大气。

正常大气中的可变成分会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一定,从而使得大气也存在微小变化。

干洁大气随高度的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变化,但组分稳定,可以作为“单一成分”的气体对待,近似于理想气体。

干洁大气中影响人类活动的成分:O2、N2、CO2、O3,等2、大气中的重要成分水蒸气、温室气体(如CO2、CH4等)、颗粒性杂质(如粉尘、液滴、气溶胶等)、O3等a、CO2CO2的温室效应:CO2的循环:CO2的变化:日变化、年变化、多年变化趋势(Mauna Loa站的资料,夏威夷19.5°N,155.6°W)b、水蒸气:此处略,放第四章中讲述c、大气中的杂质气溶胶:作用有作为凝结核、影响大气能见度、造成污染,等d、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分类:从形态分:气体、固体、液体污染从形成过程分:自然污染、人为污染从化学性质分:酸性、碱性、中性气象在环境污染中作用:气象条件对污染的发生、发展、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三、大气的分层大气层在中立作用下分为五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暖层、散逸层1、对流层高度分布:与地理纬度有关,低纬地区约18~20km,中纬地区约10~18km,高纬地区约8~10km。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题2分)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广东大局部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局部,前一局部的降水,称为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局部的降水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响比生长期对低温的反响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号,并密切监视其动向。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10分,每题1分,请把正确的答案A. B. C 或D填在下表中)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中,占总能量比例最大的局部是:A、红外线.B、可见光.C、紫外线.D、长波辐射.2、对植物光周期起作用的光谱,主要是:A、黄绿光B、红橙光C、蓝光D、紫光3、北半球的夏季〔δ>0°〕,各地的日照时间随纬度增加而A、增加B、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4、土壤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A、辐射B、分子热传导C、土壤的流动D、潜热释放5、晴朗的白天,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A、增加B、减少C、变化不大D、不变6、当冷暖气团相遇且势力相当是,形成的锋面称为A、冷锋B、暖锋C、静止锋D、锢囚锋7、常带来晴好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切变线B、低压C、高压D、锋面8、冬季危害广东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A、寒潮B、寒露风C、晴暖天气D、台风天气9、表征一个地方的水分资源多少,常用A、地下水量B、水库水量C、降水变率D、年降水量10、广东的气候属于A、亚热带海洋气候B、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共5分,每题1分)1、太阳直射地球上的位置的地理纬度称为太阳赤纬,其变化范围是±66°27'。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农业气象学是一门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到气候资源的利用、农业气候区划、作物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农业灾害的预防与减轻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农业气象学复习题的内容:一、基础概念1.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是什么?2. 描述农业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农业气候资源包括哪些方面?4. 什么是农业气候区划?其目的是什么?二、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5. 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6. 如何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7. 描述气候对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

8. 气候条件如何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三、农业气候区划9. 农业气候区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0. 描述农业气候区划的一般步骤。

11. 农业气候区划对农业生产有何指导意义?四、作物生长与气象条件12. 作物生长需要哪些气象条件?13. 描述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4. 降水量如何影响作物生长?15. 光照对作物生长有何作用?五、农业灾害与气象16.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哪些?17. 描述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8. 什么是洪涝灾害?它如何影响农业生产?19. 如何通过气象预报预防农业气象灾害?六、农业气象服务20. 农业气象服务的目的是什么?21. 描述农业气象服务的内容。

22. 如何利用农业气象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七、案例分析23. 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说明气象条件对特定农作物的影响。

24. 讨论气象条件对农业灾害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

八、综合应用25. 如何将农业气象学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26. 描述农业气象学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通过这些复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些内容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气象气候学思考题

气象气候学思考题

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锻炼自己的思维。

气象学思考题第一章思考练习:1、简要说明大气主要成分在大气层中的作用及微量气体(CO2、O3)影响气温垂直分布的原因及机制。

2、人类用什么方法来限制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臭氧层遭到破坏?3、气候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4、为何臭氧洞只出现在南极?5、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存自然环境有何影响?6、对流层顶气温分布为何高纬高,低纬低?7、说明状态方程物理意义。

8、说明各气象要素定义及单位。

9、干湿空气哪个重,为什么?第二章思考练习:1、试分析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平原地表接受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别。

2、辐射的实质是什么?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分别以哪种方式影响大气层中的热能分布?3、大气逆辐射对自然界的贡献有哪些?4、为什么总辐射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气温却呈相反变化?5、地表上高、中、低纬度气温的日、年变化哪儿大,哪儿小?为什么?6、试述干、湿绝热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方式。

7、简述1月、7月全球海平面气温变化特点。

8、太阳辐射光谱分几区?各自有何特征?9、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是如何被削弱的?10、对流层顶温度极地和赤道上空哪个高?为什麽?11、为何日出日落时太阳光呈红色?第三章思考练习:1、雾,露,霜是怎样形成的?2、何谓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变率,凝结增长,冰晶效应,湿润系数,雾凇和雨凇?3、如告诉你某地的经纬度,你能估计该地的降水概况吗?4、为什么说降水量的多少与湿润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5、你如何理解“霜前冷,雪后寒”,“霜重见晴天”,“霜打洼地”。

6、用分子运动论说明蒸发,凝结和饱和过程(E和e)。

7、E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8、为什么冰晶与水滴,大小水滴,冷暖水滴间利于水分转移。

9、说明云滴增大和降水的形成过程10、大气中水汽凝结条件有哪些?11、(1)e=12.3hpa,t=23°时,空气未饱和;t=10°,E=12.3hpa ,td为多少?气温降低多少,空气才能达到饱和。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含答案)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大气概述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γ):在垂直方向每变化100m气温的变化值。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而言,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5℃,这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也称气温垂直梯度。

饱和水汽压(E):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水汽达到此限度,空气就是饱和状态,这是的空气成为饱和空气。

饱和空气产生的水汽压力成为饱和水汽压,它是温度的函数。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U=e/E·100%露点温度(t d):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简称露点。

饱和差(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为饱和差。

d=E-e2.气候与天气有哪些不同?①气候:一个地方较长时间内发生的天气状态,既包括平均状态又包括极端状态,一般比较稳定。

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②天气:一个地方较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成为天气,一般具有多变性。

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①平流层:a.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b.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c.水汽含量较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有时对流层中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也可伸展到平流层下部②对流层:a.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b.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作用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①臭氧:a.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b.臭氧层的存在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太阳紫外线的伤害,对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生存起了保护作用。

)②二氧化碳:a.CO2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但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使得地表辐射的热量大部分被截留在大气层内,因而对地表有保温效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b.在所有温室气体中,CO2对大气温室效应的贡献占到53%。

农业气象复习思考题

农业气象复习思考题

选择题:1.()是气象学的研究范围a.风b.雨c.冷却d.台风e.雪f.龙卷g.蒸发2.()是天气学的研究范围a.霜b.台风c.凝结d.龙卷e.温度3.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关系是()a.气候学包含气象学b.气象学是气候学的基础c.气象学和气候学是独立的填空题:1.气象学是研究发生于()中的一切()和()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

用()表示。

2.天气学是研究()不同的区域内所发生的()的()及()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

3.天气是指在某一地区,()或()内大气中的()和天气现象的综合。

4.气候学是研究地球上的()、()、()规律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

5.气候是指在()、()、()和()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的综合。

6.气象学是气候学的()基础,天气学是气候学的()基础,气候学是()和()的综合。

问答题: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2.本学科在实际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3.根据以前学过的专业课和日常生活讲述一、二个有关气象或气候应用的小例子。

填空题:1.大气中物质的存在有三种形态,即()、()、()2.地面—90km的范围中大气的组成是()、()、()。

3.大气是()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此外还有含量不定的()、()微粒。

4.干空气是指不包含()、()、()的大气。

其含量占整个大气的()%,主要成分是(、、),占干空气的()%;次要成分是(、、、、),占干空气的()%。

5.90km以下大气的分子量是(),90km以上大气主要成分是(、)。

6.氧来源于水的离解,其方程式是();光合作用的方程式是()臭氧分解的方程式是()。

7.大气中的氧参与有机物的()、()、()过程。

8.CO2在大气中的含量比为()%,主要集中于()km以下,具有()分布特点。

参与植物的()作用,能吸收()和()的长波辐射。

9.O3的作用是(),使大气增暖,另一个作用就是()。

10.大气中的水汽量随高度而(),随纬度而()。

农业气象学课后思考题

农业气象学课后思考题

农业⽓象学课后思考题绪论1、⼤⽓:⼤⽓是包围地球的空⽓的总称,是地球上⼀切⽣命赖以⽣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之⼀。

2.、⽓象学(⼤⽓科学):研究⼤⽓中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这些规律为⼈类服务的⼀门学科。

农业科学与⽓象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

3.、农业⽓象学:研究⽓象条件与农业⽣产相互作⽤及其规律的⼀门学科。

4、⽓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覆盖整个地球的⼤⽓圈及⼤⽓圈与地球的⽔圈、岩⽯圈、⽣物圈等其它圈层之间的复杂关系与相互作⽤。

5、农业⽓象学的研究对象(1). 农业⽣物:作物、林草、花卉、畜禽、昆⾍、⽔⽣⽣物和微⽣物等。

(2). 农业设施:温室、畜舍、⽔利⼯程、仓库等。

(3). 栽培、养殖等农事活动、农机作业、农畜产品加⼯、运输、贮藏、销售等⽣产经营活动。

(4)⽓象条件有关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

6、农业⽓象学的研究容(1)农业⽓象监测利⽤常规和先进仪器对农业⽓象要素及农业⽣物⽣长发育状况进⾏平⾏观测,及时准确地掌握⽓象条件的变化规律及特点,研究农业⽣产对象与过程对有关⽓象条件的反应,并将有关数据、资料进⾏处理和加⼯(2)农业⽓象信息服务(农业⽓象预报与情报)a. 农业⽓象灾害的情报、预报和警报b. 动植物病⾍害的有关预报c. 产量与品质预报d. ⾬情、墒情和农情等情报(3)农业⽓候资源的开发、利⽤与保护我国有各种各样的⽓候,⽓候资源⾮常丰富。

所谓⽓候资源为光能、热能、⽔分和⼤⽓中的⼆氧化碳。

这些资源是植物⽣长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

通过分析和说明⼀个地区的⽓候资源的特点,为农业⽣产类型、种植制度、作物和品种的合理布局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4).农业⼩⽓候、农业⽓象灾害及其防御⼿段的研究a. 研究各种⽓象灾害的发⽣规律及其对农业⽣产的影响和相应的减灾对策与措施b. 研究不同⽓象条件下最合理有效地调控农业设施等的⼩⽓候条件的⽅法和措施7、农业⽓象基础理论研究a. 作物产量形成的农业⽓象基础b. ⽓候⽣产潜⼒理光合⽣产潜⼒、光温⽣产潜⼒及光温⽔⽣产潜⼒c. ⼟壤-植物-⼤⽓连续体的⽔分运动和⾼效利⽤途径d. 边界层物质传输与能量转化过程(作物蒸腾、光合和呼吸作⽤有关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e. 全球⽓候变化模式及适应对策等8、农业⽣产与⽓象的关系:1. ⼤⽓提供了农业⽣物的重要⽣存环境2. ⼤⽓提供了农业⽣物的物质、能量基础3. ⽓象条件对农业⽣产活动全过程和农业设施等的影响4. ⼤⽓对其他⾃然资源的影响5. 农业⽣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章⼤⽓1、⼤⽓:包括悬浮其中的液体和固体质粒在的⽓体混合物。

《农业气象学》思考题.doc

《农业气象学》思考题.doc

《农业气象学》思考题第一章•1、解释气象、气象学的概念。

•2、解释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条件、农业气象要素的概念。

•3、农业气象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1、叙述大气的组成及主要大气成分在气象学和生物学上的意义。

•2、地球大气的铅直分层情况如何?对流层主要有哪些特点?•3、解释气象要素概念,主要气象要素有哪些?第三章•1、解释辐射的有关概念、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内容。

•2、解释太阳辐射强度、太阳常数、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等概念,正午太阳高度角如何求算?•3、解释可照时数、实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光照时间等概念。

昼长和日照百分率如何求算?•4、试述昼长变化规律。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和减弱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弱?何谓分子散射和漫射?•6、试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7、解释地面有效辐射、大气温室效应、地面辐射差额概念。

•8、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有哪些?地面辐射差额日、年变化如何?•9、何谓光合有效辐射?简述各光谱段的农业意义。

•10、日照时间与作物引种有何关系?•11、何谓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它们与作物光合效率有何关系?第四章•1、解释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温度日较差、温度年较差、活动面、活动层、逆温等概念。

•2、热量交换方式有哪些?土壤、水和空气的热量交换方式有何异同?•3、试述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和地表层热量收支差额公式及其变化情况。

•4、土温、水温和气温的时空变化有何异同?为什么?•5、何谓空气的干绝热变化和湿绝热变化?γ、γd、γm有何区别?•6、如何判别大气静力稳定度?•7、何谓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8、试述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概念、公式及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1、试述各湿度参量的定义。

分析水汽压、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规律。

•2、分析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农田蒸散的影响因子。

•3、简述水汽凝结的条件及各凝结物形成的过程和有利条件。

•4、解释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距平、降水相对变率、干燥度等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气象学课后思考题绪论1、大气:大气是包围地球的空气的总称,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

2.、气象学(大气科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

3.、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4、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及大气圈与地球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其它圈层之间的复杂关系与相互作用。

5、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1). 农业生物:作物、林草、花卉、畜禽、昆虫、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等。

(2). 农业设施:温室、畜舍、水利工程、仓库等。

(3). 栽培、养殖等农事活动、农机作业、农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

(4)气象条件有关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

6、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气象监测利用常规和先进仪器对农业气象要素及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平行观测,及时准确地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规律及特点,研究农业生产对象与过程对有关气象条件的反应,并将有关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和加工(2)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农业气象预报与情报)a. 农业气象灾害的情报、预报和警报b. 动植物病虫害的有关预报c. 产量与品质预报d. 雨情、墒情和农情等情报(3)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我国有各种各样的气候,气候资源非常丰富。

所谓气候资源为光能、热能、水分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这些资源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

通过分析和说明一个地区的气候资源的特点,为农业生产类型、种植制度、作物和品种的合理布局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4).农业小气候、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手段的研究a. 研究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相应的减灾对策与措施b. 研究不同气象条件下最合理有效地调控农业设施等的小气候条件的方法和措施7、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a. 作物产量形成的农业气象基础b. 气候生产潜力理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及光温水生产潜力 c.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水分运动和高效利用途径 d. 边界层物质传输与能量转化过程(作物蒸腾、光合和呼吸作用有关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 e. 全球气候变化模式及适应对策等8、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1. 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2. 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物质、能量基础3.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全过程和农业设施等的影响4. 大气对其他自然资源的影响5. 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第一章大气1、大气:包括悬浮其中的液体和固体质粒在内的气体混合物。

混合物: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

2、干洁大气: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称为干洁大气。

平均分子量:28.966左右。

主要成分:氮气、氧气、氩气B干洁大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氮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是地球上生命体的基本成本,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氧是大气中含量次多的气体,氧气是维持人类及动植物生命极为重要的气体。

大气中的臭氧是氧分子在太阳紫外辐射的作促进分解成氧原子(O2→O+O),然后又和氧分子化合而成(O2+O→O3)。

臭氧吸收的紫外线:杀灭细菌、防治佝偻病、促进植物细胞壁和纤维素的合成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来源:海洋及陆地上的有机体的腐烂、分解、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氧化氮多集中于大气底部20km的气层内、在低层大气中的含量,随时间和地点而不同一般夏季含量少、冬季多、白天少,夜间多、农村少,城市、工矿区多。

3、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是不均匀,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性并考虑垂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情况,将大气层分为以下五层。

4、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m,气温约下降0.65)◊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5、大气污染源(1)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且排放量大而集中烟尘和SO2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84%。

(2)交通运输污染源汽车、轮船、飞机等- 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它们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3)农业污染源o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等使用不当–大气产生污染,对农产品及产品质量也有不良影响。

o 家畜饲养所带来的污染物:粪尿本身及其分解产生的恶臭、氨、醛、酰、H2S及病原微生物等。

(4)生活污染源家庭炉灶及取暖设备在燃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质: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2. 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遭破坏a.酸雨:PH<5.6时的降雨。

形成途径:二氧化硫在潮湿、污浊的空气中,被大气中的金属离子催化氧化成硫酸而形成酸酸雨的危害:使河流、湖泊酸化、危害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土壤肥力、严重腐蚀城市建筑物、桥梁、机器等b. 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从而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氟里昂、水汽等。

c. 臭氧层遭破坏影响臭氧层的化学反应物大约有一万种。

氟利昂破坏性最严重,氮氧化物(NO、NO2)也能和臭氧发生反应,使臭氧分第二章辐射.1.名词解释(1)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它的绝对温度在零度以上,都要以电磁波的形势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发射或吸收的辐射能(3)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4)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5)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称光合有效辐射。

(6)光照时间:可照时数与曙暮光的总和。

(7)太阳常数: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每秒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8)光饱和点:(9) 直接辐射:是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称之为太阳直接辐射。

(10)散射辐射:二是经过质点散射后,自天空各个方向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散射辐射。

(11)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发射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净辐射2.什么叫做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度?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大气质量数(m)是,用以表示太阳穿过大气的路程。

不同的太阳高度角,太阳经过的大气质量数不同。

特点:不同的太阳高度角,经过的大气质量数不同。

M值的大小代表太阳倾斜入射时的大气光学路程对垂直入射时光学路程的倍数。

大气透明度是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辐射强度之比。

特点:大气透明度是用透明系数α表示。

大气透明度与大气中的水汽、尘埃等有关。

这些物质越多,大气透明度越差,透明系数越小。

3.基尔霍夫定律及其意义?基尔霍夫(Kirchhoff)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吸收率之间关系的定律。

及对不同物体辐射能力强的吸收能力也强,反之亦然。

意义:它把物体的反射和辐射联系在一起了,即只要知道物体的发射率就知道物体的吸收率,反之亦然。

4.在引种工作中怎样考虑作物对日照长短的要求?a. 纬度相近地区之间,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可能性大。

b. 对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由于北方生长季内日照时间长,将使作物生育期延长。

北种南引:由于南方春夏生长季内日照时间较短,使作物加速发育,缩短生育期。

c. 对长日照植物北中南引:由于日照时间短,将延迟发育与成熟。

南种北引:由于日照时间长,将缩短生育期。

5.太阳辐射在通过大气时,受到哪些减弱作用?减弱的程度同哪些因子有关?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投射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全部到达地表面。

反射作用最为重要,尤其是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明显。

其次为散射作用,吸收作用最小。

6.什么叫地面长波辐射?低层空气增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地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按其本身的温度向外放出的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

部分能量通过湍流交换方式传递给大气,部分能量通过地面、水面、植被等下垫面水分蒸发蒸腾作用,以潜热的方式传给大气。

7.太阳辐射光谱各成分对植物有何影响?>1.00 微米:被植物吸收转化为热量。

1.00-0.72 微米:对植物起伸长作用,0.78-0.80 微米(远红外):植物光周期及种子形成有重要作用。

0.72-0.61 微米(红光、橙色):被叶绿素强烈吸收。

0.61-0.51 微米(绿光):表现低光合作用。

0.51-0.40 微米(篮紫光):被叶绿体和黄色素较强烈地吸收,表现为次强光合作用。

0.40-0.32 微米(紫外光):成型和着色作用。

0.32-0.28 微米(紫外线):对植物有害。

<0.28 微米(远紫外):可立刻杀死植物。

8.试述地面能量平衡公式及其公式中各项的意义。

Rn=H+LE+G■部分能量通过湍流交换方式传递给大气。

(H, Sensible heat) ■部分能量通过地面、水面、植被等下垫面的水分蒸发、蒸腾作用,以潜热方式传给大气。

(LE, Latent heat)■部分能量通过分子传导方式传递给土壤。

(G, Soil heat flux)9.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改革种植制度与方法:间套复种、行向、行距等的调整(2)改进栽培管理措施(3)选育优良品种(4)改造自然与充分利用地区的光能资源第三章温度一、名词解释(1、热容量(Heat capacity):表示某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用C表示,单位为J/℃。

(2、导热率(3)、热导率:当温度垂直梯度为1℃/m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水平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用λ表示,单位为J/(℃·m·s)(4)、热扩散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由铅直方向流入(或流出)λ(单位为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5)气温日较差: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6)土壤温度日较差:一天中土壤温度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土壤温度日较差。

(7)三基点温度:对于作物的整个生命过程来说都有三个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

(8)农业界限温度: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的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叫农业界限温度。

(9)非绝热变化:空气与外界有热量交换,使空气内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叫做非绝热变化。

(10)绝热变化:空气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只是由于外界压力变化使空气膨胀或压缩,也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这种与外界未发生热量交换而引起的变化,称为绝热变化(11)大气稳定度:空气块受到垂直方向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使该空气团具有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称为大气稳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