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IFRS的强制采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
浅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CAS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浅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CAS)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差异与趋同张本磬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451191摘要: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s)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经济遭受重创,财政体系也受到了巨大冲击。
基于此,国际社会强烈要求重新修改目前使用的各个国家会计准则,重新制定国际统一且高效合理的会计准则标准。
2007年1月1日,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并施行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迈向国际化。
本文以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性与差异性为主题,分析、总结了两种准则在趋同道路上的进程与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两种准则在目前所存在的各项差异,希望我国能够成功实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
关键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随着经济、资本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的不断强大,投资人的投资对象也不仅限于本国的企业。
由于各个国家都制订了各自的会计准则,如果需要跨国筹资,势必要投入人力、财力依照另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或编制比较调节表。
因此建立高质量、全球化会计准则的已经刻不容缓,并逐渐得到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重视。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将会计准则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加速了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需要积极采取行动,以适应国际形势的最新变化。
一、两种准则趋同性分析(一)两种准则趋同的现状与进程概述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新准则的发布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CAS)》(以下简称CAS)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以下简称IFRS)趋同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相关的应用指南构成,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与IFRS的整体架构趋同(IFRS由编制财务报表框架,国际财务报导准则和解释公报三部分构成),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相关借鉴。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不同的财务手段和方法来影响其财务报告,以达到控制盈余水平或影响投资者对公司财务健康状况的认知的行为。
盈余管理不仅会影响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也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深远影响。
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一、盈余管理的手段1. 计提准备金计提准备金是一种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公司可以利用计提准备金来调节当期盈余。
通过增加准备金的数额,公司可以降低当期盈余,从而在未来的盈余较低的时期转回准备金,实现盈余平稳化。
2. 销售及回购安排销售及回购安排是指公司通过与其他公司签订虚假的销售合同来控制盈余水平。
公司可以通过虚构的销售合同来增加收入,以提升盈余。
而在收到通知后,再通过回购产品或退款的方式将收入恢复,从而实现控制盈余水平的目的。
3. 改变会计估计改变会计估计是一种很有效的盈余管理手段,公司可以通过改变会计政策和估计来调控盈余水平。
改变折旧年限、减少资产减值准备或者调整坏账准备,来调整当期盈余。
4. 资本开支控制公司可以通过控制资本开支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通过延迟或提前资本支出,公司可以调整当期盈余水平。
如果公司需要增加盈余,可以提前进行大额资本支出,如果需要降低盈余,可以将资本支出推迟至未来。
5. 公允价值调整公司可以通过公允价值调整来影响盈余水平。
公允价值调整是指对于投资收益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升值或者降值,从而影响盈余水平。
1. 管理层意识形态管理层意识形态是影响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公司的管理层对于盈余管理的观念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如果管理层追求短期收益,并且对于盈余管理不够重视,那么盈余管理的行为就会相对来说更加难以遏制。
2. 法律法规约束法律法规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也是影响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法律法规对盈余管理行为强制力度不够或者执法不严,那么公司就更容易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调节盈余水平。
IFRS
IFRS全面采用对企业的冲击与影响作者:邱艳梅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7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而目前会计国际化的特征已不再是单纯地缩小本国会计准则和IFRS之间的差异,而是对上市公司等一定的企业要求完全的采用,即直接应用IFRS的势头越来越明晰。
原来一直坚持趋同而非全面采用IFRS 的美国、日本、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在2008年以后相继发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路线图,对IFRS的全面采用已表现出认可或鼓励推崇之势。
IFRS的全面采用似乎已为时不远,甚至可以说这已是一个迫在眉睫无可回避的问题。
而直接采用除了可以确保全面接轨的程度外,长期来看,对企业的成本也较渐进式的采用来的低。
不过根据已实施IFRS国家的经验,全面采用IFRS牵涉的不仅是会计原则的改变,公司的经营管理流程及系统也必须跟着修改,甚至连管理报表及绩效衡量的方法都必须随之调整,影响层面之广,绝非会计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企业应及早做出应对之策。
一、IFRS特点(一)从规则主义向原则主义转变 IFRS最大的特征在于运用了有别于各国具体会计准则的会计原则主义(principle based)。
IFRS是从EU的率先采纳开始走向世界的。
众所周知EU 是由文化、习惯及经济环境等均存在众多差异的多个国家组成的经济共同体,客观上需要统一的会计准则。
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就是IASB考虑美国公认会计标准FASB-GAAP及欧盟各国的状况制定的。
而要使不同国家都能接受只能是从大方向制定基本原则,具体问题由企业自主判断作出相应会计处理,可以说是求大同存小异,也因此IFRS才可能容易被其他国家认可接纳,进而成为国际化通用准则。
在规则主义下,会计处理方法事先规定,对可能发生的所有事项准备一个标准模式并加以对应。
企业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是否具备足够多的知识便显得至关重要。
而原则主义则只是制定会计处理的原理原则,具体详细的操作处理交由各企业的自主判断。
IFRS的强制采用、新法律实施与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
何威风
罗 乐
公 司的应 计盈 余 管理 行 为尽 管得 到 了一定 的 抑制 , 但这 是 公 司选择 激 进会 计政 策 的
结果 。同时 , 新法 律 实施 以后 , 司的真 实盈 余 管理 在费 用方 面 显著增 加 , 公 在现 金
流 方面 和产 品成本 方 面显 著下 降 , 综合 真 实盈 余管 理 显著 下降 , 实盈 余 管理整 体 真
关键 词 : 法律 、 会 计准则 、F S、 新 新 IR 应计盈 余 管理 、 真实 盈余 管理
中 图分 类 号 : 2 F 3 . D9 22 F 3、 2 44、 2 .9
本 文 是 教 育 部 人 文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目批 准 号 : 8C6 O 6 ) 中 期 成 果 之 一 。 项 o J 3 OO 的 本 文 也 是 刘 启 亮 申 请 的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的预 研 性 成 果 之 一 。 谢 执行 编 辑 吴 东 辉 副 教授 和 感 两 位 匿 名 审 稿 人 提 出 的 富有 建 设 性 的 修 改 意 见 , 谢 武 汉 大 学 珞 珈 青 年 学 者 经 济 与 管 理 论 坛 、 感 九 江学 院会 计学 院 的 陈小 林 副 教 授 等 对 本 文 的 讨 论 。本文 文 责 自负 。 , 联 系 作 者 :刘 启 亮 ,地 址 :武 汉 大 学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1-3 信 箱 ,邮 编 : 30 2 ; mal o1 4 0 7 E i: L 5 3 6 . M 。 威 风 , 南 财 经 政法 大 学会 计学 院 , 3 0 3。 乐 , 京 大 学 光 华 管理 QL 3 @13CO 何 中 407 罗 北 学 院 ,10 7 0 8 1。
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动机异同
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动机异同摘要:本文在应计盈余管理研究基础上加入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进行对比。
基于博弈论视角将二者动机进行比较,再根据二者动机的异同分别提出建设性方案,为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异同一、盈余管理概念及分类(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界还是在会计实务界都是一个受到广泛研究和关注的话题,其理论发展不断完善。
应计盈余管理是当前国内研究的主要方面,是指公司管理者在会计信息加工过程中通过对会计准则的运用以掩盖其真实经营业绩的行为。
而真实盈余管理则是管理者直接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活动或者控制交易具体发生时点制造盈余管理。
本文旨在突破只研究应计盈余管理的桎梏,加入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并且通过二者的对比,从博弈论的视角深入认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二者的异同。
二、盈余管理博弈分析(一)相同动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管理层利益最大化博弈论表明,博弈各方在博弈过程中可能会达成一定的协议,而协议被遵守的前提是:遵守协议的收益大于破坏协议的收益,或者破坏协议的损失小于遵守协议的损失(蒋宏成,2008)。
结合博弈论的这些基本思想可知,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法规等,实质上是企业管理当局与有关管理机构在特定条件下达成的协议。
而这些协议一般是刚性的,难以与现实情况保持同步发展。
因此无论是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管理当局在特定条件发生变化时采取盈余管理行为也就不可避免。
(二)互异动机1、基于成本-收益。
真实盈余管理需要管理者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活动或者控制交易具体发生时点所达成的盈余管理。
这一类盈余管理由于涉及真实交易活动,通常会同时影响各期的报告盈余与现金流量。
而应计盈余管理,仅仅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信息加工过程中通过对会计准则的运用以掩盖其真实经营业绩的行为。
相较而言,应计盈余管理并不改变企业当期的经营性现金流,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达到某中私人利益的目的。
IFRS9《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的优秀论文
关于IFRS9《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的优秀论文论文关键词:IFRS9,IAS39,金融工具分类,公允价值损益一、引言始发于美国次级贷款的金融危机,不仅对全球金融稳定与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金融工具的潜在风险再次敲响了警钟:当金融工具潜藏的风险达到一定程度时,坍塌的不仅是个别公司的金融资产,还会殃及到全球财务金融系统。
然而,随着金融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金融工具创新层出不穷,融资证券化趋势大大加强金融论文,因此,如何加强金融工具的管理,不仅是当前应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需要,更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的课题。
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金融工具的创新影响着金融工具的表内确认条件,而金融工具的表内确认是建立在对其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科学合理的分类,才能对金融工具进行合理的确认与计量,才能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
事实上,IASB一直致力于简化和完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使之能够被广大会计工作者所理解,规范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促使金融工具准则的修改迅速提上日程。
2008年以来,G20和FSB一再呼吁IASB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改进金融工具准则、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以提高复杂金融产品市场和交易的透明度;2009年4月2日,G20伦敦峰会明确要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2009年底之前在降低金融工具准则复杂性方面采取行动;2009年7月,IASB发布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其目标是建立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分类和计量的原则金融论文,为财务报表使用者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提供相关和决策有用的信息。
2009年11月12日,IASB颁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9《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以取代IAS 39中的相应部分,该准则最晚将于2013年开始执行。
二、IFRS 9关于金融工具分类的概述IFRS 9将金融工具按计量属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期刊网。
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税务与经济Taxation and EconomyNo.1,2021 (Serial No.234)2021年第1期(总第234期)纟经济纵横$股权结构与上审公司应计和真卖观余管理行为黄有为I,王继娜2(1.吉林财经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吉林长春130117;2.长春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吉林长春130117)[摘要]过高的股权集中度会导致显著更高的应计盈余操控行为,而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总体上不显著;无论对于应计盈余操控还是真实盈余操控,机构持股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国有控股会导致显著更高的应计盈余操控,但在真实盈余操控方面,更多地体现在异常酌量费用方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越高,其应计盈余管理行为越显著,而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方面,显著影响更多体现在异常现金流和异常生产成本方面。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股权结构[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339(2021)01-0098-09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而盈余管理又可以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
前者是指通过在公认会计准则范围内(GAAP)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来掩盖或遮掩企业真实经济行为⑴;而后者也是一种偏离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行为,其不会增加企业价值,目的在于误导企业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的财务目标已经获得了实现。
公司治理是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众多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股权结构又是公司治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其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具体又可分为:第一,控股股东性质与盈余管理。
第二,管理层持股与盈余管理。
第三,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
第四,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
显然,这些股权结构的构成内容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比较而言,国内外学者对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以及其同公司股权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展得比较早,并且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调节作用
III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will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 and CSR ,and whether CG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 and CSR.
第 2 章 文献综述.................................................................................................. 7 2.1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7 2.2 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9 2.3 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10 2.4 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12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印象管理理论,选择中国沪深 A 股 2011 年至 2015 年上市公司的 9115 个数据作为样本,使用公司治理作为调节 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探究 CSR-EM,并分析公司治理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 无论是应计制盈余管理还是真实业务盈余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与与盈余管理都存 在负相关关系,而且与应计制盈余管理相比,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与真 实业务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更强烈,更不愿意选择真实业务盈余管理策略;第 二,公司治理能够减弱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无论是应计 制盈余管理还是真实业务盈余管理;第三,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公司来说, 公司治理能够促使企业由应计制盈余管理策略到真实业务盈余管理策略的转变。
香港会计准则与IFRS全面趋同的影响:基于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和审计师反应的证据
香港会计准则与IFRS全面趋同的影响:基于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和审计师反应的证据苏黎新;孙咏菁;姚军【期刊名称】《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年(卷),期】2009(000)004【摘要】本文的研究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采用对盈余相关性的影响。
2005年标志着香港会计准则与IFRS的全面趋同,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同时披露基于新的IFRS的和基于旧的香港公认会计准则的信息(非IFRS),也因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机会。
第二个目的是考查审计师是否以及怎样通过他们的定价决策来对评估IFRS所带来的不同风险。
研究结果表明,香港执行IFRS完全趋同后,盈余的价值性相关性有所改善。
而且,相对于非IFRS,审计费用对新的IFRS的会计数据更敏感,这与审计师根据IFRS下不同的风险来定价的解释一致。
【总页数】46页(P1-46)【作者】苏黎新;孙咏菁;姚军【作者单位】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及金融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34.4【相关文献】1.IFRS趋同抑制了盈余管理吗?——基于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视角 [J], 刘建伟;郑开焰;2.新套期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程度研究——基于CAS 24和IFRS 9的比较 [J], 刘昱沛;王荭3.会计准则的IFRS趋同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基于B-S分项的价值相关性检验 [J], 顾水彬4.IFRS的强制趋同、盈余动机与应计及真实盈余操纵 [J], 刘启亮;刘晶莹;谈丽华;张雅曼5.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实质趋同的时间检验——来自同时发行A、H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高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采取一些手段和方法,通过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来操纵公司的盈余水平,以达到一定的目标和利益。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和方法:1. 收入确认:公司可以通过推迟收入确认或加速收入确认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推迟收入确认到下一财年以平滑盈余,或者在本财年提前确认一部分收入以提高盈余。
2. 费用计提:公司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费用的计提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提前计提费用以减少当期盈余,或者延迟计提费用以增加当期盈余。
3. 资产减值:公司可以通过虚报或低估资产减值损失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虚报资产减值损失以降低当期盈余,或者低估资产减值损失以提高当期盈余。
4. 资本支出:公司可以通过灵活调整资本支出的时机和规模来影响盈余水平。
可以延迟资本支出以提高当期盈余,或者加快资本支出以减少当期盈余。
5. 减税筹划:公司可以通过合理运用税收政策和规则来减少纳税额,从而增加盈余。
可以利用税收抵免、减免等政策,合理分配利润以降低税负。
6. 盈余平滑: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会计估计和政策来平滑盈余波动。
可以调整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以平均化盈余。
7. 避免损益波动:公司可以通过避免一次性项目和非经营性收支对盈余的影响,使盈余保持稳定和可预见。
可以避免大额投资收益或损失出现,或者分类处理非经营性收支。
8. 盈余预测和指导:公司可以通过制定盈余预测和指导来管理市场和投资者对盈余的预期,以影响股价走势和投资者信心。
可以在每个季度披露盈余预测和展望,控制市场风险和预期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盈余管理并非一种合法的行为,如果公司采取不当的手段和方法,操纵盈余水平,违反了会计原则和规则,将会受到法律和监管机构的处罚。
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应谨慎操作,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持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可靠。
规范公司盈余管理制度
规范公司盈余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盈余管理,保障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盈余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并应严格遵守。
第三条公司盈余管理制度应符合公司章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第四条公司盈余管理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保持透明、公平、公正。
第五条公司盈余管理应合理分配和利用盈余,以增强公司的实力和竞争力。
第六条公司盈余管理应加强内部监督,预防和防范公司内部腐败和不正当行为。
第七条公司盈余管理应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八条公司盈余管理应注重社会责任,履行企业公民的义务,回馈社会。
第二章盈余分配第九条公司盈余应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分配。
第十条公司盈余分为利润留存和分红两种方式。
第十一条利润留存应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确定,保障公司的稳定发展。
第十二条分红应根据公司的盈利状况、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股东的意愿确定,实行股权激励机制,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
第十三条公司盈余分配应经过审议会和董事会批准,并报公司股东大会决定。
第十四条公司盈余分配应及时公布,保持透明度,确保股东的知情权。
第三章盈余使用第十五条公司盈余使用应遵循谨慎、稳健的原则,保证盈余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第十六条公司盈余使用应优先用于发展壮大公司业务,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十七条公司盈余使用应合理分配,避免集中风险,确保公司的经营稳健。
第十八条公司盈余使用应经过事先审议会和董事会批准,并进行专业评估、风险控制。
第十九条公司盈余使用应及时公开,接受股东和社会的监督。
第四章盈余监督第二十条公司盈余监督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第二十一条公司盈余监督由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监督部门共同负责。
第二十二条公司盈余监督应建立科学的监督指标和评价体系,提高监督精准度。
第二十三条公司盈余监督应注重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完善公司内部风控措施。
IFRS能使盈余更好地预测未来吗?
IFRS能使盈余更好地预测未来吗?邓群岭【摘要】本文选取A股上市公司和港股上市公司,分别检验中国准则(CAS)环境下和IFRS环境下上市公司本期盈余与下期盈余和现金流之间的相关性,从盈余的预测能力的角度来了解两套准则的差异,发现除了在盈利情况下IFRS报告的盈余持续性与CAS并无差异外,IFRS环境报告的盈余对现金流的预测能力和亏损年度的盈余持续性都优于CAS.这一发现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供了较显著的实证方面的支持,对于我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时,对于利用会计盈余预测企业未来业绩的投资者,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期刊名称】《中国注册会计师》【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6页(P46-51)【关键词】IFRS;趋同;盈余持续性;盈余预测【作者】邓群岭【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资本流动随着跨国并购、金融工具创新等全球化进程加快。
会计是其中重要的纽带,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则为发挥会计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IFRS的目标是“高质量的、可理解的、可强制实施的、被全球接受的、以清晰表述原则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准则”。
IFRS的支持者认为,IFRS可以带来不同国家上市公司信息之间更高的可比性、财务报告更高的透明度、更低的信息不对称的信息成本,以及全球范围内更有效率的资本流动。
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欧盟、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从2005年1月1日起强制要求上市公司采用IFRS,其他一些经济体大都已经确定在未来采用IFRS(日本)或做出了与IFRS趋同的安排(中国)。
2006年我国建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形式趋同。
2010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提出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方向、策略和时间安排, 我国会计准则向IFRS趋同的举措愈加坚定。
新金融工具准则与盈余管理
新金融工具准则与盈余管理作者:孙航杜娟来源:《科技资讯》2019年第25期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向着多维度的方向不断发展,金融体系的改革也随之日益深化,持续与国际接轨。
在这一新环境下,原有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指导实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为此,我国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
该文从这一背景出发,致力于研究新金融工具会计准的变化和出台的意义,以及其对企业盈余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新准则; 对比; 盈余管理中图分类号:F23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a)-0098-021; 会计准则意义及作用会计准则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工作的总要求。
它就具体的经济业务的详细会计处理做出规定,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等方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准则是在无数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会计现代化改革的必由之路,是衡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对规范企业会计处理、限制企业利用自身经验优势,进行过度的过度盈余管理、操纵企业利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盈余管理概述2.1 盈余管理定义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的财务人员利用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之处或是会计准则中规定较为宽泛之处,通过将财务报告所列示的信息进行人为修饰和调整,以美化企业的财务数据,欺骗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的行为。
2.2 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企业的经营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许许多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的问题。
而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势必会影响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使得企业的预期利润下降,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的预期利润低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的要求,进而引发其对公司管理层的不满,甚至撤换管理层。
因此,公司的管理层就会应用盈余管理的手段,使企业的预期利润上升,或是将利润向下期转移,以填补预期将出现的利润下滑情况。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在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前,企业盈余管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盈余管理可以被定义为企业为了达到预期盈余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
它包括不当地对财务报表进行操纵,从而使得盈余水平看起来更加稳定或者呈现出预期的趋势。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范,企业需要更加合规地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需要遵循更加严格的准则和规范。
企业需要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者中国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进行编制和披露。
IFRS要求企业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对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项目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企业需要严格遵守,不得擅自改变会计政策或者进行不当的会计估计。
企业还需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这些都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企业不当地干预盈余,就可能被发现并受到相应的处罚。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也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性。
企业需要对盈余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不得将风险一味地转嫁给盈余管理,而是需要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手段来应对风险。
企业还需要重视盈余管理过程中的合规性,不得违反相关法规和准则,否则就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
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性,不能只顾一时的盈余稳健而忽视了风险和合规的重要性。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需要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企业需要通过财务报表披露盈余管理的相关信息,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内部控制,向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全面披露盈余管理的情况。
这样可以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
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披露,确保内部管理层和监管机构对盈余管理的了解和监督,形成对盈余管理的有效监管机制。
这些都将有利于企业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需要更加注重财务报表的质量和信息的价值。
股权价值高估企业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
股权价值高估企业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宝乌云塔娜【摘要】文章以2003—2011年我国上市企业的7921个观测值为样本,对股权价值高估企业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进行研究发现,在股权持续高估前期,管理层选择调增利润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且分析师跟进对管理层的上述行为扮演着过度压力提供者角色.而在股权持续高估期间,管理层选择调减利润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将股价回归至内在价值,以免自身和企业遭受更严重的损失,分析师对管理层的上述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采取监督行为,但监督效果不显著.【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年(卷),期】2016(000)034【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股权价值高估;分析师跟进;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作者】宝乌云塔娜【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正文语种】中文Jensen[1]发现,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下,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与代理关系。
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选择实施损害企业利益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而这种现象在股权价值高估企业更为普遍。
Badertscher[2],Sawicki等[3]的研究发现,股权高估企业的管理层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操纵会计利润、粉饰财务报告。
而管理层采取的盈余管理方式存在应计和真实两种形式,股权价值持续高估期间,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在应计和真实方式之间存在替代选择关系。
同时分析师作为外部监管者,可能对股权价值高估企业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抑制的作用。
1.1 股权价值高估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分析早期的股权价值高估企业属于一般性高估企业,企业价值一旦被高估,市场对其下期的预期值可能更高,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选择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来达到此更高的预期值。
如果企业每期都采取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以此达到持续上涨的更高预期值,可能陷入Jensen所指出的“瘾君子”行列,最终会引起企业破产,管理层身败名裂,甚至承受多年的牢狱之灾。
IFRS的强制采用、新法律实施与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
IFRS的强制采用、新法律实施与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IFRS的强制采纳、新法律实施与应计及真实盈余治理刘启亮(武汉大学经济与治理学院,430072)何威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430072)罗乐(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本文是教育部课题(项目批准号:08JC630060)的时期性成果之一。
感谢执行编辑吴东辉副教授和两位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感谢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经济与治理论坛对本文的讨论。
本文通讯作者何威风。
本文文责自负。
2009年9月作者联系方式:姓名:刘启亮地址:武汉大学经济与治理学院10-13信箱邮编:430072新公司法、IFRS的强制采纳及应计与真实盈余治理内容摘要:本文研究法律、IFRS的强制采纳分不对应计与真实盈余治理的阻碍。
利用我国独有的2003至2008年的制度环境,本文研究发觉:第一,在法律责任加重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治理空间尽管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这是公司选择激进会计政策的结果。
同时,新法律实施以后,公司的真实盈余治理在费用方面明显增加,在现金流方面和产品成本方面明显下降,综合真实盈余治理明显下降,但真实盈余治理整体在调剂利润方面则没有明显的一致方向。
这与Cohen(2008)的发觉不一致,表明新公司法等可能没有对公司的会计行为产生象SOX法案那样明显的治理成效。
其次,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在我国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治理增加了,与此同时,公司通过真实盈余治理调低了利润。
这可能表明,应计与真实盈余治理是公司的一套盈余治理组合方式(Zang,2007),当公司的应计盈余治理成本增大以后,公司就会采纳真实盈余治理方式而减少应计盈余治理。
反之,当应计盈余治理的成本降低以后,公司就会减少所需成本较高的真实盈余治理而增加应计盈余治理。
关键词:公司法、新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计盈余治理、真实盈余治理一、咨询题的提出近年来,关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采纳是否能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抑制盈余操纵是一个争辩猛烈的热点。
盈余分配与股东权益管理制度
盈余调配与股东权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依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了规范公司的盈余调配与股东权益管理,保障股东合法权益,合理调配利益,加添公司稳定性和连续发展本领,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部股东,包含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
第三条原则盈余调配和股东权益管理应遵从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原则,确保公司和股东共同受益,实现长期的可连续发展。
第二章盈余调配制度第四条盈余调配决策权1.盈余调配决策权属于股东大会,股东大会应依据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以及公司经营情形、发展需求等因素作出决策。
2.盈余调配决策应以普通股股东为主,依据股份持有比例进行调配。
第五条盈余调配方式1.盈余调配方式包含现金分红、股票分红和利润留存。
2.现金分红和股票分红应经过股东大会决策,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3.利润留存决策权由董事会行使,用于公司加添资本、归还债务、提高公司流动性或进行项目投资等。
第六条现金分红1.现金分红应以公司实际盈利本领和偿债本领为基础,确保合理利益调配。
2.现金分红应在股东大会决策后的三十日内支出给股东。
3.现金分红比例由股东大会决议,但应遵从保存肯定的盈余用于公司发展的原则。
第七条股票分红1.股票分红是指以公司股票形式向股东调配盈余。
2.股票分红应依据公司市场价格和股份持有比例进行计算,并依照股东大会决策执行。
3.股票分红应在股东大会决策后的三十日内发放给股东,但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延迟。
第八条利润留存1.利润留存是指将一部分盈余留存在公司内部,用于公司发展和稳定。
2.利润留存应在董事会决策后执行,用于公司加添资本、归还债务、提高公司流动性或进行项目投资等。
3.利润留存比例由董事会决议,但应考虑公司发展需求、市场竞争环境等因素。
第九条盈余调配公告1.公司应在每年股东大会前发布盈余调配公告,包含盈余调配决策、分红方式、分红比例等信息。
2.盈余调配公告应通过公司网站、公告栏、股东信函等途径进行公示,确保股东知情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珞珈青年学者经济与管理论坛系列论文之四十五Luojia Young Scholar Seminar on Economics andManagementWorking Paper新公司法、IFRS的强制采用及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刘启亮(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430072)2009年9月作者联系方式:姓名:刘启亮地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0-13信箱邮编:430072移动电话:?本文是教育部课题(项目批准号:08JC63006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也得到了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项目(学术类)的支持。
新公司法、IFRS的强制采用及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内容摘要:本文研究法律、IFRS的强制采用分别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利用我国独有的2003至2008年的制度环境,本文研究发现:首先,在法律责任加重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空间得到了抑制,但伴随着的是费用方面真实盈余管理的增加。
其次,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在我国强制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增加了,与此同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减少了。
这可能表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是公司的一套盈余管理组合方式(Zang,2007),当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成本增大以后,公司就会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而减少应计盈余管理。
反之,当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降低以后,公司就会减少所需成本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而增加应计盈余管理。
关键词:公司法、新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关于国际财务报告的采用是否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抑制盈余操纵是一个争论激烈的热点。
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Leuz et al.,2008; Hail et al.,2009)认为,仅仅改变会计准则可能无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抑制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各国的制度环境如司法体系等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面(Leuz et al.,2003;Cohen et )。
Cohen et al.(2008)研究了在美国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法律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Barth et al.(2008)研究发现,在自愿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情况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自愿采用有助于抑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
但是,究竟会计准则和司法体系分别在提高会计信息、抑制盈余操纵行为分别扮演了何种角色,尤其是在强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背景下,则尚需进一步研究,其中,关于强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公司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问题,目前还尚无相关的经验证据。
同时,公司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盈余管理(Zang,2007),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每种盈余管理具体方式所需的成本也不相同。
那么,在不同的法律环境和会计准则下,公司会如何选择具体盈余管理方式的组合呢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研究法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强制采用及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在法律和会计准则上的实施情况,则为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独特环境。
一方面,我国从2006年1月1日实施新的公司法,新公司法对虚假财务报告和审计失败规定了民事赔偿责任的条款,比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更为严厉。
同时,从2003年至2006年,我国的会计准则一直较为稳定。
这就为我们检验法律对公司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从2007年1月1日,我国上市公司被要求强制采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这样,从2005年1至2008年我国公司面临的法律环境基本相同而实施的会计准则不一样,这就为我们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强制采用对公司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提供了恰当的环境。
因此,我们使用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8年的数据来研究上述问题。
本研究发现:首先,在法律责任加重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空间得到了抑制,但伴随而来的是费用方面真实盈余管理的增加。
其次,原则导向的新会计准则强制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增加了,与此同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减少了。
这可能表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盈余的一套组合方式(Zang,2007),当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成本增大以后,公司就会转向真实盈余管理。
反之,当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减少以后,公司就会减1这里所说的年度是针对财务报告年度而言的。
我国2005年的财务报告在2006年1月1日后经过审计后披露,因此会受到新公司法的影响。
少所需成本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转向应计盈余管理。
本文的贡献在于:首次研究了在强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前提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强制采用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其次,本文较好地分别研究了法律体系和会计准则对公司的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避免了现有的研究无法有效区分会计准则与法律对真实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的情况(Leuz et al.,2003;Cohen et )。
此外,本文进一步丰富了Barth et al.(2008)的研究,并与Leuz et al.(2003)和Cohen et al.(2008)的发现形成互补。
本文后面的那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论与总结。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尽管有一些文献(Hunt, Moyer and Shevlin,1996; Beatty, Chamberlain and Magliolo,1995; Gaver and Paterson, 1999; Barton,2001; Pincus and Rajgopal, 2002)研究公司使用多种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但是到现在,主要的文献还是应计盈余管理研究为主(如:Jones,1991; Defond and Jiambalvo,1994; Dechow et al.,1995; Kotharie et al.,2005),只是近期有少数学者才开始同时关注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式。
Roychowdhury (2006)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是由于管理层试图误导一些股东,以使其相信公司通过正常经营活动达到了既定的财务目标,通过偏离正常经营情况的真实经营活动来操纵利润的行为。
最初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Ben et al., 2002, 2003; Dechow and Sloan,1991; Baber et al.,1991; Bushee,1998; Zarowin et al.,2005;Osma and Young,2009; Seybert, 2009)主要集中在通过减少研发费用来降低费用开支以增加利润。
Wang etal.(2006)发现当会计灵活空间小(高)时,管理层更(不)可能削减研发支出。
然而,对于研发费用之外的其他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则没有发现一致的证据(Anderson et al., 2003;Chapman et al., 2005;Cohen et al., 2009)。
Gunny (2005)发现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的业绩有负面影响,Roychowdhury (2006)发现为了避免年度报告亏损,公司利用真实盈余管理(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操纵、产品成本操纵和费用操纵)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
Edelstein et al.(2007) 发现由于受股利支付的约束,公司会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来减少税收性的收入来满足股利支付的要求。
Athanasakou et al.(2009)发现市场并不会奖励通过盈余管理(含真实盈余管理)来满足分析师预测的公司。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同时注意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
Zang (2007)发现公司在操纵利润的时候,会相互替代性地使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同时也发现诉讼风险加重以后,公司会从应计盈余管理转向真实盈余管理。
Chen et al.(2008)发现市场并不能辨别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
Lin et al.(2006)发现公司会使用一套盈余管理的方式(包括真实盈余管理)来满足分析师的盈利预测目标。
Cohen et al. (2008a)发现在2002年萨班斯法案通过之前,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稳定地逐年增加,但是发布该法案之后,应计盈余管理则显着下降,而真实盈余管理则恰好与此相反,是先降后升。
这就说明,该法案通过之后,公司的盈余管理从应计盈余管理方式转向了真实盈余管理方式。
Cohen et al. (2008b)则发现围绕季度股票发行(SEOs)公司使用了真实与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
Kim et al.(2009)研究了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是否以及怎样受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发现公司的真实与应计盈余管理加剧了外部投资者所面临信息的不确定性,其中真实盈余管理带来的不确定比应计盈余管理更严重,因此,市场对真实盈余管理比对应计盈余管理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
研究问题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是公司的两种主要盈余管理方式(Zang, 2007;Cohen et al.,2008; Roychowdhury,2006)。
两种盈余管理方式都会需要一定的成本(Wang,2006),至于公司采取何种盈余管理方式,取决于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所需的成本对比(Zang, 2007; Cohen et al.,2008a)。
一般而言,应计盈余管理主要是利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进行账面上的调整,盈余管理的难度较小,所需成本较少,而真实盈余管理则可能涉及真实交易业务的操纵,需要其他公司和部门的配合,操纵的难度较大,所需的成本相对较高(Cohen and Zarowin,2008b)。
因此,如果准则的灵活度较大,就有利于应计盈余管理(Wang et ,相反,如果会计准则的可操纵空间较小,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难度就较大,公司就只好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同时,良好的司法体系会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增大应计盈余管理的难度(Leuz et al.,2003)。
Ewert and Wagenhofer(2005) 通过模型分析认为会计准则的严厉执行会增大应计盈余管理的难度进而降低应计盈余管理,但同时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真实盈余管理的增加。
Zang(2007)和Cohen et al.(2008a)为此进一步提供了证据,他们发现,对会计准则执行的严厉监管会导致公司更多地选择真实的盈余管理而减少操作难度小的应计盈余管理。
因此,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会同时受到会计准则自身特征和司法体系的影响。
如图1所示,我国在2006年1月1日实施了新的公司法,规定公司和审计师因虚假财务报告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加重了处罚的力度。
同时,从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强制实施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原则导向会计准则,给予了公司更多的操纵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