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探索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途径。生态城市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建设和管理,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模式。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包括生态学原理、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首先,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根据生态学原理,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重建城市与自然的平衡。例如,要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湿地,提供生态廊道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其次,生态城市要倡导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利用。通过建立垃圾分类、废水处理和能源回收等系统,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最后,生态城市要追求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考虑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推动城市的绿色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的实践途径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公众参与等方面。首先,城市规划是实现生态城市的重要途径。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明确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的目标和措施。其次,建筑设计也是生态城市实践的

关键环节。要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绿色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时,要建立绿色建筑评价和认证体系,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最后,公众参与是生态城市实践的重要方式。要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培养,引导市民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通过开展环保宣传、组织志愿者活动和开展环境监督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生态城市的认识和参与度。

对生态城市的几点基本认识

对生态城市的几点基本认识


个地
4 )发 展 生 态城 市 , 要 治 大 中城 市 的

城 市病




生 态城 市 与 病 态城

2 球 》 本 名 著 中 :紧接 着 罗 马 俱 乐 部 提 出 了 环 境 生 态 必 须 符 合 人 类社
市 显 然 是 2 个 对 立 的概 念


要治 病态




强 生态
当 然 病态 也 是



十年 干 了 几 十年 才 最 终 形 成
, ,
个 完 整 的认 识 过程


所以 从这


算 生 态城 市





节 能 减 排 是 生 态城 市 应 有 的
、 “




大特 点


但用 了
度 看 真 正 认 识 和 解决 生 态 问题
2 )城 市 生 态


目 前还 刚 刚 开 始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态城 市 ( e


c o

c
it y ) 。
按 英 文韦 氏 大 词 典 注 解
c o lo

生态城市八大基本标准

生态城市八大基本标准

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旨在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和人类福

祉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生态城市需要满足以下八大基本标准:

1. 城市规划与设计: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应基于生态学的原理,注重城

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城市的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应充分考虑生态优先的原则,创造宜居、绿色、低碳的城市环境。

2. 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城市应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强调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节能技术的推广以及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

3. 生态恢复与建设:生态城市应积极推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包括土壤、水体、植被等自然要素的恢复与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4. 绿色交通与出行:生态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等

绿色交通方式,降低机动车使用,从而减少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城市应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

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6. 绿色建筑与住宅:生态城市应推广绿色建筑和住宅,提高建筑的能效和

环境质量。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营造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7. 教育和文化传播:生态城市应加强生态教育和文化传播,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宣传、培训、教育等活动,使居民认识到自己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责任和作用。

8. 管理与政策:生态城市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政策体系,确保生态城市建设的有序推进。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鼓励绿色发展、环保行为和创新技术应用。

什么是生态城市?其基本原则有那些?

什么是生态城市?其基本原则有那些?

什么是“生态城市”?其基本原则有那些?

生态城市,也称生态城(英文:Eco-City),是一种趋向尽可能降低对于能源、水或是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尽可能降低废热、二氧化碳、甲烷与废水的排放的城市。

生态城市应满足以下八项标准:

(1)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

(2)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

(3)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

(4)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

(5)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

(6)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

(7)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

(8)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规划原理和方法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念与规划原理和方法
社 会 体 制 和 管理 体 系 为 经 络 的 复 合 机 制 系 统

需求 影 响 的人 工 生 态 系 统

她 以 人 为本 即 以 人 的生 存



因此 应该

发 展 和 可 持续 发 展 需 要 为核 心

1 …

通 过 人 类 活 动 作用 于 自 经济

和 谐 人 与 自然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相 依 关 系 协 同 各 行 业 和 不

和 建设 城 市 而 不 再 以 机 械 原 理 装 备 和 污 染 城 市
, , 、



从可
本底

持续 发 展 角度 而 言 协 同 人 与 自然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相 依 关
( 3 ) 生 态 城 市 既 要 保 证 经 济 的 持 续 增 长 又 要 保 障人

收 稿 日期 ;2 0 0 7

10


19
, ,

作 者 简 介 :毛 锋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研 究 方 向为 可 持 续 发 展 与 城 市 区 域 发 展 规 划

15 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 08年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

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城市产业及基础设 施的规划布局、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合理设计等, 也可以说主要是城市物质空间与建筑景观的规划。

环境规划

规划区域内大气、水体、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环境 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调控管理。
三、生态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城市生态规划

规划区域内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的保护、管育、修复 和重建,主要涉及区域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 源涵养、城市绿化等方面。

生态城市规划

运用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在对规划区域 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城市社 会、经济建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目标 的总体规划。
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论

把“生态价值观”引入城乡规划中,对传统的规划方法、规划观 念、规划目标、规划技术路线和规划过程等实行有效的变革,运 用规划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这是城乡走向生态化的客观要 求,是建设人——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的需要。
生态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体系; ②城市、区域和国家不同层次规划的结合; ③空间体系与生态体系规划的结合; ④空间规划与生态规划、社会经济规划结合考虑,寻求最佳规划整体 方案 。
二、生态城市规划概念

浅析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构建

浅析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构建

29

浅析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构建

崔怡雯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712046)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主要成为人们的活动空间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很快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热点。然而近年来。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其的重视也越来越重,人们希望借助一定的技术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技术;自然一、前言

城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场所,所有的成产和消费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入到人类的视野,城市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设计城市时减少消费资源和生产的污染成为建造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主要内容,从而引出

一个全新的概念“生态城市”

。二、生态城市概述

“生态城市(Ecopolis ,Ecoville )”一词渊源于德国的柏林,但作为一个概念首先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 )”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前苏联生态学家O.Yanitsky ,美国生态学家Richard Register ,国内生态学家马世骏、王如松、宋永昌、王祥荣、城市生态学家黄光宇、王发曾等都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生态城市现已超越了保护环境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都保持协调的层次,融合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

三、我国生态城市构建的基本现状及主要类型(一)我国生态城市构建的基本现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就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最早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是江西省宜春市,在城市的建设时利用各个学科的知识理论,例如:生态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建设一个在一个市的行政范围内来调控一个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使其结构、功能向最优化发展的城市。

城市生态学的概念

城市生态学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 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 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
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 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 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5、城市景观生态( Landscape ecology): 景观 类型、演变、规划。
6、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tainable development): 城市及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7、城市生态学原理的应用(Practice): 城市 规划、建设、管理、处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解决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
保护的问题提到了世界各国的议事日程 (Agenda)。
城市的缺点——也恰恰在于人口和工业的过 量集中和密度过大,在城市化地区,进行着 大量的资源利用、物质变换、能量流动、产 品消费等活动,从而使自然资源大量耗用和 各种生产、生活废料大量产出,引起了一系 列城市问题。如人口密集、住房困难、土地 资源紧张、工业资源短缺、水源短缺、交通 拥挤、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犯罪增多、就 业困难等等。(3R, reduce, reuse, recycle)。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3、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4、区域性——城乡之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发展的区域才有可能发展成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因此,生态城市是建立在区域平衡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国内建设生态城市的有关情况
国内约有二十座城市陆续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口号,其中既有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苏州、厦门等中型城市和铜川、十堰等小城市。各城市由于具有不同经济基础、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采取的措施既有相似之处,也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广州、厦门、铜川等城市主要做法是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市郊林带,这也是各城市做法的共同之处。除此之外,上海、杭州、大连等城市采取的措施还包括污染治理;成都、昆明等城市进行流域治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苏州、秦皇岛等城市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都、秦皇岛等城市还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扬州在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与德国开展合作,有关项目得到德方500万马克资金支持;珠海、三亚等城市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张家港市正委托高校制订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生态城市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有本质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关系上。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文化气息浓郁,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生态环境。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居民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是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其本身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而各子系统又有着不同的结构、成分和要素。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居民系统由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含社会性分工)等要素所构成;自然环境系统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矿产资源、太阳能等非生物系统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系统;社会环境系统包括人工建造的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各类房屋建筑、道桥及运输工具、供电、供能、通风和市政管理设施及娱乐休憩设施等)和非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城市经济、文化与群众组织系统、社会服务系统、科学文化教育系统等)。由于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该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同认识。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自然生态观、经济生态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

试论生态型城市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试论生态型城市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生态型城市的建设是以追求人和自然高度协调发展为目的,以技术进步和人类生态意识加强为推动力,以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利、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稳步增长、社会显著进步为特征的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型城市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前期阶段,是一个基于城市长远发展目标的系统过程,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经济高效、社会兴旺、发展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

生态型城市的科学内涵

生态型城市是古人融合对人与自然的崇拜,探寻安居乐业理想城市模式的重要方法。它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风水理论,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理念,对当今生态型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生态城市”:未来城市发展的最

新模式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生态城市的内涵将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现在,生态城市的概念已经融合了经济、

社会、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拓展,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有的同志把生态城市理解为绿化非常好的城市,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生态城市必然是一个绿化非常好的城市,而绿化非常好的城市不一定是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绿化覆盖率高,到处是绿荫草地、青山绿水的城市景观,人的行为与大自然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它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文化气息浓郁,充满人情味,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勃勃生机与活力。它不仅是一个有绿色点缀的居住环境,而且是关

心人、陶冶人、以人为本的聚集地。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每代人都要合理配置资源,同时兼顾后代人的利益,为后代负责,通过发展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确保城市健康、持续和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共3篇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共3篇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共3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1

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区化进程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城市面临发展瓶颈。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什么是生态城市?如何实现生态城市的发展?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

一、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

1. 城市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生态城市的发展不是摧毁城市中的生态环境,而是促使城市和自然环境理念融合。生态城市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来设计,重视生态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将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环境和城市的融合。

2. 节约资源的生态城市

资源节约是生态城市概念的核心之一,生态城市意味着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物的产生。在生态城市中实行节

约资源的方式包括重视建筑节能,在能源、水和物质等方面节约使用,推行低碳经济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等。

3. 城市公共环境的提升

生态城市追求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相连,公共环境包括城市绿化、交通、社区、垃圾处理和供水等都应该符合生态城市的要求。因此,应在城市规划的早期就强调公共环境质量,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

二、生态城市的实践途径

1. 建设生态公园

生态公园是城市的生态肺,可以提供一个绿化环境,缓解缺氧问题,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城市与自然环境交流的机会。在生态公园中,还可以实现集中式垃圾处理和有机生成技术,处理创新型城市环境和土地共用,绿化旅游和种植园区的管理,形成城区的自闭环。

生态文明之生态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之生态城市建设
• 并被评为“世界第三大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 ”……
走入
“生态之都”库里蒂巴 ······
CUNITIBA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生态之都”——库里蒂巴
1
生态绿地(景观、旅游) 2 3 4 生态交通 生态卫生 生态意识(教育、理念)
生 态
5
生态经验(启示)
生态绿地(景观、旅游)
• 库里蒂巴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人均绿地面积581平方米,是联合国推荐 数的4倍 • 库里蒂巴的人工绿化注重树种的多样化 配置 • 个性的公园设计:市政府要求公园内的 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3;禁止在公园 铺设硬质路面 • 将绿地还给民众的市政理念
上一页
返 回
下一页
科根 学据 规我 划国 的众 主多 要的 观生 点态 与城 开市 发规 原划 则经 如验 下与 :问 题 , 其
(一)8个基本原则
①恢复和充分展示土地的生态健康和发展潜力; ②平衡开发强度与处理好土地承载力的相互关系; ③阻止城市过度开发与郊区无序蔓延; ④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 ⑤实行低水平的能量消耗,优化能源结构与效用; ⑥建立一个具有活力的城市绿化网架与绿色走廊; ⑦在生态环境优美的条件下,在城市建立市民安全、健康的居住 、工作与游憩空间,鼓励社区福利化的建设; ⑧讲究生态开发策略,尊重历史,发掘精华,保护有价值的城市 断面,丰富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保持并促进文化多样性、民族 性地方性,并将生态城市的意识贯穿人类住区发展、建设与保护 的各个方面,创造一个新型的、现代的生态城市模式。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1、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1.1生态城市的概念的演化过程

现在,国内外都在建设生态城市,由于各地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同时受各城市地理、空间、位置的限制,其规模、资源和环境特征不一样,也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但有一个原则,就是生态城市必须保持系统的健康和协调,具有高效率的物流、能流、人口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具有持续发展和消费的能力,具备高度生态文明的生活空间。生态城市在维护本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相关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因此我们必须对生态系统作进一步的了解。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应该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生态系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态系统,如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其中心研究内容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淡水、海洋等)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4个国际组织成立了“生态系统保持协作组(ECG)”,其中心任务是研究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维持改进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并因此给我们带来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但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同时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包含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思路与方法

摘要:在城市建设的现阶段,生态城市的规划与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实现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然而,在城市规划的现阶段,生态城市的概念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城市规划都应在不违反生态环境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的角度出发,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将其纳入区域城市规划与设计澄清,提出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设计;城市发展

1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

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城市规划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可

以实现自然、经济和人的综合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的协调是以生态协调为基础的。此外,城市生态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方针为依据。同时要

考虑城市的综合情况,包括城市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同时,合理协调经济发展与

生态保护的关系,使规划以最佳方式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

2生态城市规划现状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规划存在一些不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活垃

圾越来越多,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受到严

重影响。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内容很多,加之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城市规

划效率无法提高,阻碍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目前,一些老城市和新城市无法实现更好的功能互补。为了改善这种状况,

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必要运用生态城市的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法。帕克城可以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形式,其内

6-第6讲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6-第6讲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市生态环境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生态环境可持 续发展是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的物质实体和社会因素长期 持续演进为依托,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有 不影响城市世代发展的能力。而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资 源短缺,空间狭小,人口众多的人类集中聚居的环境, 存在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诸如水污染、大气污染、 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解决这些问题要付出巨大的代 价,因此,建立一个资源循环型和经济节约型的社会, 以便在城市系统发展过程中受到某种干扰时,具有通过 自身的改造和调节,不断保持和改善其组织机制的优化 能力,最终造就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良性循环的城 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社会发展可持续性是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 展的最终目标。
实现科学的发展观,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可持续 发展城市谋求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具体包括城市居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人居环境的改 善,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 要,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社会心理稳定等。
2.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倡导绿色消费
首先,节俭消费,减少污染和浪费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 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动机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提倡 绿色消费,即提倡节俭,减少污染。人应当主动放弃多余的物质 消费,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在中国,节俭消费是大多 数人的日常行为规范,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提倡节 俭消费尤其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

1.1生态城市的概念的演化过程

现在,国内外都在建设生态城市,由于各地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表现和内涵,同时受各城市地理、空间、位置的限制,其规模、资源和环境特征不一样,也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但有一个原则,就是生态城市必须保持系统的健康和协调,具有高效率的物流、能流、人口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具有持续发展和消费的能力,具备高度生态文明的生活空间。生态城市在维护本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相关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因此我们必须对生态系统作进一步的了解。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应该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生态系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态系统,如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其中心研究内容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淡水、海洋等)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重点研究人类活动与生物圈的关系;4个国际组织成立了“生态系统保持协作组(ECG)”,其中心任务是研究生态平衡及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维持改进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并因此给我们带来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经出现,立刻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关于生态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虽然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的定义。但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同时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包含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1.2 生态学对生态城市的观点

从生态学的观点而言,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

概言之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1.3 生态城市的标准

生态城市的标准是什么?

所谓生态城市应该是指在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和目标研究、重点资源时空分布研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研究、生态系统敏感性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市域生态分区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调控单元划分。含人口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控制、污染总量控制、环境功能区调查、生态补偿策略和生态重构方案等。

2、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2.1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目前,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

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1978年,全国城市数量为193个,2000年达到了667个,其中200万以上人口的超级城市13个,此外还有2万个建制镇。大面积的城市建设已经带来了许多问题。

2.2 .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它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

人口压力: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生存和获取利益的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市场压力: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者外部付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环境作为一种公共

财产,这种公共财产的提供(例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且多一些人享受它的好处并不会加大总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例如污染水,污染大气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来自市场经济的压力愈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愈大。为了改变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应当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否则,日益扩大的生态赤字将使其他领域所获得的成绩不是大打折扣,就是黯然失色。

3、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措施

3.1 局部的成效与反思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水泥路、柏油路的覆盖率已从10年前的60 %上升到如今的80 %以上。每当暴雨季节,一些道路出现了严重的积水现象。有专家论证,除了市政排水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外,与城市不透水路面越来越多不无关系,这说明城市生态受到城市建设的不良影响。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带来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类不得不另辟蹊径,于是兼顾人口、社会环境和资源的持续发展、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发展的城市生态建设模式应运而生。80年代,俄国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1992年美国在加州伯克莱实施了生态城市计划。按照国际上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地面应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理想指标是80 %的裸露地具有透水功能。水泥、柏油地面除不透水外,导热性也很高,而石板路及植草砖路等,其缝隙中的草、土壤和水分能起到降低地面温度的作用。所以,国外的巴黎、伦敦等名城,除了车流量高的交通干道需要耐磨、降噪、经得起压的高强度路面外,步行街、人行道、停车场等处的生态道路比比皆是,数世纪以前的石板路,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上海大沽路附近新建的一条石板路,受到环境专家的赞扬:我国的城市也知道逐步在步行街、人行道、大型停车场、公共绿地的步行道以及住宅小区内铺设生态道路了。

如何协调城市规划发展与城市生态的关系。探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在我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许多农村城镇已迈开了城市化的步伐,因此,做好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事关重大。如全国百强县之一的江苏扬中市投资10亿元,拟建成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城市。另外,由广西北海市城市规划局等联合规划与开发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小康型生态城市住宅示范区——“银湾花园”小区,绿地面积占34%,由此推动了我国的生态住宅与生态城市建设。

而生态学应用是现实中的一种存在现象,虽然每个人都知道生态的重要,但却不一定能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此,将生态应用到城市规划中应该是规划工作者的理想。而生态学在城市规划的应用,则是更强调的是生态学的应用部分,并且范围更为广泛,是把生态学的原理应用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中去,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作为“应用者”不一定要把生态学的原理都讲的清清楚楚,但应用者本人却要对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非常熟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