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研究——以农民工培训为研究起点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关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论文摘要: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民工自身条件限制,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进入到城市后,在城市适应过程中面临着经济适应、社会适应、心理适应等问题。
文章描述分析了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城市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从政府、社会和农民工个人角度提出了相应建议。
论文关键词: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城市适应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在农民工研究中广受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
本文把新生代农民工量化为出生在1980年代之后的一代人。
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不同于他们的父辈,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他们积极改变自己以期待融入城市,成为城市人。
但来自城市各方面的社会排斥却使他们仍处于城市的边缘,生存在城市与农村的夹层中。
在这滚滚的人潮当中,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女性,而且流动人口中女性劳动力人数增加的速度远远超过男性。
女性农民工在城市承受着来自性别和阶层的双重压力,因此对女性农民工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三个层面来研究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
一、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一)经济适应虽然对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来说,赚钱已经不是她们进城务工的首要目的,但是找到一份工作并获得经济收入是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城市立足的基础。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获取第一份工作主要靠亲戚、老乡介绍,这种初级关系网络同质性强。
由于女性青年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通常在脏、累、险的行业就业。
但是在第二份工作或现有工作的获得过程中,业缘关系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途径,很多打工妹依靠在以前工厂里结成的人际关系网跳槽到工资水平、福利待遇较好的工厂。
尽管大部分女性青年农民工能够在城市留下来工作,却依然面临许多问题,例如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没有特殊情况不准请假,如果请假扣除当月全勤工资,加班加点不给加班费、工作压力大、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等。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研究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社会适应能力总体较低,它受到性别、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状况、“三险”缴纳状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等个人属性特征的影响,又受到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法律意识的影响。
以上述结论为基础,本文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性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等三个方面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法律援助法律意识新生代农民工是指80后和90后农民工群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法律和权利意识更强,更渴望适应城市生活,得到与城市工人同等的待遇,如平等就业权、社会保障权、政治参与权等。
对他们而言,打工不再是单纯为了讨生活,更是为了“享受都市生活,实现都市梦想”。
但他们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他们的城市社会适应问题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焦点。
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适应性是主观社会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本研究从法社会学视角,将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满意第三类是应对方式变量,这一变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量,包括“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2个分变量。
①第四类是法律意识变量,这一变量采用笔者自行设计的法律意识量表,包括“法律援助”、“维权意识”2个分变量。
本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65份,有效回收率为93%。
二、数据整理与分析(一)个人属性特征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性从分析数据可知, 在与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属性特征相关的变量中,婚姻状况、劳动合同是否签订、月平均收入、是否了解劳动合同法这4个变量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满意度得分都具有显著性影响,性别、“三险”缴纳情况这2个变量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性的影响。
“已婚”的社会适应能力要高于“未婚及其他”的0.031倍;“劳动合同是否签订”对社会适应性有显著性影响(P<0.05),“签订劳动合同”的社会适应能力要高于“没签订”的0.102倍(P<0.05);“月收入水平>3000元”的社会适应能力要高出“月收入水平<1000元”的0.182倍;“不了解劳动合同法”的社会适应能力要低于“了解”的农民工0.175倍(P<0.05)。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标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调研报告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16周岁以上的从农村进入城镇务工的青年农民工。
他们作为农民工主体,数量庞大,约占我市农民工比例的一半以上。
从文化教育水平看,新生代农民工中,受过高中教育的约占78%,占新生代农民工主体,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12%,另有10%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学历。
从待遇收入水平看,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其中收入高于1800元以上的占60.7 2%,而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1800元左右,收入高于1500元的占35.7%。
从从业产业分布看,从事制造业的约占50%。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1.城市适应性: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较强,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更容易融入城市生活。
2.社会认同感: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身份认同感较弱,他们更希望被社会认同为新时代产业工人或新杭州人,而非传统的农民工。
3.子女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关心子女的教育问题,希望子女能在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
4.权益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关注自身权益保障,如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
三、对策建议1.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住房、医疗、教育等。
2.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制定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4.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四、结论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社会融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需求,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有助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民工群体的全面小康。
社会保障视域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报告
社会保障视域下的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2012级公管2班谈浩目前,民生问题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的民生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的中一个更为特殊的群体,他们与上一代的农民工相比有着很多区别:他们大部分出生在80、90年代,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拥有较高的职业期望,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他们向往城市生活,渴望成为城市中的一员。
中共中央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战略要求。
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其中最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是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进程。
然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缺失,发展空间的狭窄等都成为阻碍和制约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笔者试图从社会保障的视角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一、社会保障缺失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分散个人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保障权益,如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方面都存在缺失,客观上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具体表现如下:1、社会保险缺失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
从养老保险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问题不再是上一代农民工以“养儿防老”为主,他们更多的需要进入社会养老畴。
但是目前我国养老保障覆盖围有限,统筹层次低,新生代农民工无法纳入到城镇养老保障体系之中,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就会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年老时不能够在城镇“安享晚年”,虽然目前并不会使其脱离城市,但是这种潜在的养老风险必然会在新生代农民工步入老年时拉大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差距,不能够完全同城市老人享有同样的老年生活必然阻碍其真正融入城市。
从医疗保险来看,城镇医疗保险体系主要覆盖城市居民且缴费率相对较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这样的持有农民户口但却长期在城市生活的人而言,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巨大的漏洞。
农民工城市居住适应能力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支持
农民工城市居住适应能力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支持农民工是指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的人员,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长期在农村生活的特殊性,农民工在城市居住适应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与培训成为了农民工城市居住适应能力的重要支持。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城市居住适应能力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城市居住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适应能力不仅关乎个体的生活幸福感,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城市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系统,存在着不同于农村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而这些因素都对农民工的适应能力产生了影响。
首先,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适应能力影响着他们在城市中的生存与发展。
良好的城市居住适应能力可以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工作环境,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从而增加收入来源,改善生活品质。
其次,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适应能力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如果农民工长期无法适应城市生活,容易造成社会边缘化、聚居区域化等问题,进而对社会治安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加强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的城市居住适应能力,可以有效减少社会矛盾,维护城市的和谐稳定。
最后,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适应能力对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工是城市劳动力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能力提升与发展潜力决定了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通过教育与培训,可以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农民工城市居住适应能力教育与培训的解决方案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适应能力,教育与培训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基础知识教育。
农民工往往受教育水平较低的限制,缺乏基础知识的储备。
因此,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基础知识培训,包括语言、数理化等方面,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和适应城市工作的能力。
其次,注重职业技能培训。
农民工通常在城市从事体力劳动和低技能工作,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调查及对策——以重庆市新生代农民工为例
明 : 济上 . 生 代 农 民 工 占五 成 的 月 收入 在 10 ~ 5 0元 , 成居 住 在 宿 舍 或 者 租 房 ; 精神 文 化 上 , 生代 农 民 工 的 经 新 0010 七 在 新
娱 乐方 式 丰 富 , 成 人 选 择 自由择 偶 。 七 获取 信 息 的 途 径也 多样 化 。 是 , 社 会 融 入 度 上 却 不 理 想 , 多数 人 与 当地 居 民 但 在 大
明显 . 也宜 与其 他一 些文 化研 究进 行衔 接
新生代 农 民工对城 市 生活 的适应 涉及许 多方 面 . 本 文将 从 经济 、 神文化 以及 归属 感 三个方 面 探讨 重 精
庆市新 生 代农 民工 在城 市适 应方 面 的问题 研究 采 本
农 民父母 到城 市 打工 后所 出生 . 城市 长大 但无 论 在
20 0 1年 的界 定 , 所谓 新 生代 农 民 工含 有二 : 一是 他
、
新 生代 农 民 工 人 口学 特 征
本 研 究 的调 查 对 象 中 .男 性 占 4 % .女 性 占 l 5 % 被调 查 对 象年 龄在 2 9 0岁 以下 的 占 3 .% 2 ~ 58 0 3 0岁 之 间 的 占 6 . 42 % 被 调 查 对象 的文 化水 平 普 遍 不 低 . 过 专科 或 者 高职 的 占 1% . 高 中 文凭 的 占 上 7 有
“ 生代 农 民工 ” 新 这个 提 法 在 国务 院 发 布 的 2 1 00 年 中央 一号 文件 《 于加 大统 筹 城 乡发 展力 度 进 一 关 步夯 实农 业农 村 发展基 础 的若 干意 见 》 中首 次 正式 出
作 、 活 的青年 流动人 口_ 本文依 据李伟 东 的新 生代 生 5 ] 。
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
下,于上世纪 9 0年代外 出务工经商 的农村流动人 口, 与第 向往, 对现代 的追求 来到 城市, 赚钱 并不 是其首 要 目的, 代农村流动 人 口在社 会阅历 上有着 明显的差别 ;二是将 他们 通过社会 交往和经济 收益的手段 ,试 图得 到城市 的认
一
其 区别于 第二 代农村 流动人 口,因为他 们不是第 一代农村 可 和接纳,从 而满足其城 市归属 的需 要。对他 们来说,心 流 动人 口在外 出过程 中 出生和 长大起来 的, 而是介 于第一 理 是前提,动 因和最终 归属,社会 交往和经济 收益 只是城 代 和第二代之 间过渡性 的农村流 动人 口 之后有 学者提 出 市 适 应的需 要 和手段 。 质疑。 心理 是进城 动因和最 终 归属 。心理适 应即进 城农 民工
这 两个分割 点基础上 的新生代群 体,具 有较为 明显的群体 种 心理 的适应 直接地 反映 在他 们对 城市 的认识 是否 正确 , 特 征 差异 , 主要 体现 在 教育 特 征 、务 农经 历 、外 出动机 对城 市人 的关系是否融洽 方面。心 理适应 是城市适 应的最
变化等方面。
言,新 生代与老生代 农 民工 在城市适 应的基本层 面是 否存 质 。他们 在 内心 深处 向往城 市 生活 , 渴 得 到 认 可, 想
作者简介 :李 莎 ( 9 1 ,女 ,山东青岛市人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1 8一)
1 7
维普资讯
在差 异,新生代 农民工城 市适 界定
1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新 生代农 民工的概 念一度 是学术 界争论 的焦点 。在概
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层次分析
念界 定 的依据 上 ,有 人 以 “ 教 育程 度高 、 职业 期 望值 受 新 生代与老 生代 农 民工群体特 征的差 异,决 定 了其城 高、 物质 和精 神 享受 要 求高 、 工作 耐 受 力低 ”的 “ 三高 市适 应过程 的差异。不 同于老生代农 民工,新 生代农 民工 低”标准作 为界定新 生代农 民工的依 据;有人则 以时 间 的 社会 适 应是 按 “ 理 ( 心 前提 ) 一社 会 / 经 济 ( 要 / 需 结 ) ” 年限为依据, 2 0 0 1年王春 光首次提 出 了 “ 生代农 民工 手 段 ) 一心理 ( 果 ‘ 依次 进 行 的 , 并 贯穿 于 新 生代 新 这 一概 念,2 0 将其修正为两层含义 ,一是年龄在 2 03 5岁以 农 民 城市适应 的整个过程 之 中。他们首 先怀 着对文 明的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研究综述
NAND 收稿日期:2014-04-26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432214);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ZMYB201316)作者简介:李智美(1993-),女,杭州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城乡发展与管理;苏飞(1982-),男,安徽颍上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发展与规划。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研究综述李智美,苏飞(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杭州310018)摘要: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其城市适应性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亟需开展的重要研究内容。
目前对城市适应性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框架,缺乏完善的研究体系。
未来,应在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生计资本视角的研究体系,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能力及加快市民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生计资本;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4)08-0016-02一、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以其特殊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高度重视与关怀,同时也凸显了农民工问题的新特征及探讨和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迫切性。
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问题,不仅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而且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近年来,已有学者从社会排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视角对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关于城市适应性的概念、城市适应性的评价体系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在此背景下,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的概念进行探讨,重点从生计资本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对未来城市适应性研究的重点进行展望,旨在为完善城市适应性的概念框架和研究体系,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能力及加快市民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
产能经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季竹青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摘要:近几年,在“三农”问题中,农民工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专家及全体社会的关注,但是随着农民工群体内部不断发展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并且出现一些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问题和新需要,这将会对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不但要生存,更重视发展。
他们有强烈的成为城市主人的愿望,他们渴望在职业生涯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和提升。
基于此,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及其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找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和意见,进而为推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347-02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概念,凸显了中央政府对这一特群体的高度关心和爱护。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 80以后出生、年龄在 16 岁以上,并且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无务农能力,他们的学历大多达到高中文化以上,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不再只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他们更追求归属感、希望受到别人尊重,希望干出一番事业,希望将个人潜能发挥到极致。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采取针对措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很多新的特点, 但在城市里的处境并未得到太多改善,仍然面临许多类似的困境和问题,突出表现为新生代农民工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非常强烈但未能得到有效满足。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分析1.家庭中主要劳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农民工的年龄构成如下表 所示:从上表看出,我国农民工数量在逐年递增,16-20 岁的农民工所占比例在逐渐减少,利用农民工总量与其比例相乘,得出 16-20 岁的农民工在数量上也在逐年递减,这与我国逐渐重视农村教育有关。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现象日益普遍。
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的经历,虽然带来了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境。
本文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方面的困境,并提出可能的解决路径。
一、困境1. 少数民族和籍贯歧视:由于文化、语言和习俗的不同,少数民族农民工在城市中通常难以融入主流社会,遭受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同样地,来自不同地区的农民工也常常受到籍贯歧视,这种现象在一些大城市尤为突出。
2. 缺乏社会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大部分是短期合同工作,没有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极易受到雇主歧视和剥削。
此外,农民工在城市中租房居住的费用高昂,经济压力非常大。
3. 教育和文化脱节:由于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短缺,往往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城市环境。
他们的子女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学业成绩不佳、文化冲突等问题。
4. 情感孤独:农民工大多数是单身或者远离家庭的子女,长期处于异乡环境中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此外,由于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经验差异,农民工往往难以找到认同感。
二、解决路径1. 建设多元化社区:城市要尽可能地将来自不同地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农民工聚集在一起,提供一个和谐、包容和多元化的社区环境。
这种多元化的社区将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和融入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2. 提供更全面的社会保障:城市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特别是在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方面。
同时,学校应该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为他们创造更优越的学习环境。
3. 建立文化交流平台:城市政府应该积极主导文化交流活动,并成立专门的文化交流机构。
这种平台可以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农民工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缓解城乡文化差距,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
4. 加强家庭支持:省级和市级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扶持重点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工作上的同时,尽可能为他们安排地住宿条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日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群体,由于他们有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独特特点,因此在融入城市中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本研究深入挖掘了当下新生代农民工与前一代农民工的不同之处,以及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引言(一)选题意义和背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庞大,他们正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我定位的转型期,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过渡期,他们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主流农民工的属性、特征和境遇状况。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仅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了许多理论工作者视野内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入城市务工,城市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分化已经形成,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在不断壮大,并且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
由于成长的背景及社会环境的不同,两代农民工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二)文献综述邓大才(2008)把年龄作为农民工代际划分的重要标准。
他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分田到户后外出的打工者称为第一代打工者,20世纪90年代外出的打工者称为第二代打工者,2000年以后外出打工者称为第三代打工者。
简新华、黄锟(2008)以初次外出打工时间为标准,将20世纪80年代初次外出的农民工作为第一代,90年代初次外出的作为第二代。
王春光(2001)以一种动态的划分方法,将80年代初次外出的农村流动人口看作第一代,把年龄在25岁以下,于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算作第二代即新生代农民工。
二、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之处1.比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于8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并且他们的家庭多数响应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号召,因此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尽管户口本上他们仍然是农民身份,但其中相当多的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劳动,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属于“从校门到校门”的一代。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状况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状况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通常指80后和90后的年轻农民工,在经济转型和城市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打工,成为城市中的劳动力。
然而,由于文化、语言、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年轻的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适应城市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文化适应的定义和意义文化适应是指人们在新的文化环境中,逐渐融入并适应新文化的过程。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文化适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化过程,其适应程度直接关系到其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1.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与传统的农民文化不同,城市文化具有多元化、务实、奋斗、个性化的特征。
这与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长大受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成长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需要重新理解和适应城市文化。
2.语言沟通问题:城市里的新生代农民工往往存在语言障碍,很难与城市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会导致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
3.城市生活方式差异:城市生活方式与农村完全不同,这些年轻的农民工需要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如繁忙的生活节奏、不同的饮食习惯、夜生活等。
1.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
比如,城市社区和居民服务中心可以为农民工提供各种帮助,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这些都可以帮助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城市文化。
2.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也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
比如,个人文化素质、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都会直接影响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状况。
3.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政策法规、城市建设、就业机会等方面,这些都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适应产生影响。
1.加强语言学习:学习城市的通用语言是适应城市文化的基本前提。
新生代农民工应该积极学习城市的通用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2.参加文化活动:参加文化活动,了解城市文化,是适应城市文化的重要手段。
这种文化交流可以让农民工更好地了解城市文化,逐渐融入城市生活。
3.多角度了解城市文化:农民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城市文化,如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方式获取信息。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流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城市中的重要群体。
他们以务工为生,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困境。
本文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解决路径,以期为改善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提供参考。
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存在的困境1.就业歧视:由于他们缺乏城市户口和正式的职业技能证书,往往只能从事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收入较低,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由于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遭受歧视,难以获得稳定的工作、合理的薪酬和社会保障。
2.生活困难: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困难。
他们通常只能租住简陋的出租屋,居住环境差,生活条件艰苦。
由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他们面临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难。
3.融入困难:新生代农民工常因社交圈狭窄、文化程度低,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缺乏社会关系和资源,导致生活中的种种不便。
二、解决路径研究1.加强法律保障: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合法权益。
力争取消城市中对农民工的歧视,促进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和工作条件得到改善。
应当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确保他们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市应当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应当建立健全的住房保障政策,帮助农民工解决居住问题,提高居住环境。
3.加强教育培训: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以便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4.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产业要素的有序流动,让农民工能够在自家乡村发展相关产业,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的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状况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状况研究【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群体,其城市文化适应状况受到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情况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文化适应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城市文化对其生活和情感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认知、经济条件等因素也对城市文化适应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文化交流、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同和认同感至关重要。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展望和总结,本研究有助于引发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的思考,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状况、影响因素、文化认同、城市文化对策、启示、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生代农民工是指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中的年轻一代,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文化素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悄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群体。
他们面临着来自社会、经济和文化多方面的挑战与压力,尤其是城市文化的适应问题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农民工作为城市劳动力的主体,他们需要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但由于他们来自农村,与城市居民的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他们在城市生活中常常面临文化冲突和隔阂。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状况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状态,还可以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状况,深入分析城市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探讨影响城市文化适应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及探讨他们的文化认同和认同感。
1.2 研究意义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城市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来自农村,走入城市丰富了城市的人口结构,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状况对于了解他们在城市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状况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状况研究近几十年来,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大量农民将自己的生计转移到城市,并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来源。
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文化的适应方面面临着重重困难,本文将就其文化适应状况展开研究。
一、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背景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从事工业、建筑业等重体力劳动,年龄普遍偏低,多数未完成高中学业,甚至大部分未完成初中学业。
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在家庭、学习环境以及社会资源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劣势。
其文化背景的匮乏导致了他们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文化适应状况1. 语言方面语言是文化沟通的最基本要素,但新生代农民工通常存在语言交流不畅的问题。
由于口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与城市居民交流时往往受到困扰。
2. 社交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往往经济状况较差,生活较为单一,很少有机会接触城市文化,这使得他们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他们通常与同行业的同胞相处,社交圈较为狭窄。
3. 观念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适应方面最大的困难在于观念的差异。
他们由于家庭和教育环境的限制,对于城市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较少,对于城市文化的理念、价值和行为准则等存在很大的盲区。
这种差异会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面对城市文化时感到困惑和不安。
三、文化适应的启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文化适应困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1. 加强语言熟练度的提升,提高交流能力。
2. 丰富社交圈,接触更加多元的文化。
3. 增强城市文化认知的意识,理解城市文化的重要性。
4. 提高教育资源的平衡性,扩大文化知识面。
五、结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适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真正的适应。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和整个社会而言,都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加成功地融入城市文化,实现融合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探讨及对策分析.
编号:毕业论文(设计题完成人:班级:学制:4 年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4-04-04目录摘要 ··············································(1一、相关概念 ·······································(1(一新生代农民工 ·····································(1(二社会融入 ········································(1 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现状 ······················(2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21. 融入城市的意愿强烈 ·······························(22. 文化程度有所提高 ·································(23. 自身认知的提升 ··································(34. 择业要求提高 ····································(3 (二社会融入的过程 ··································(3 三、融入城市的阻碍 ·································(3 (一制度障碍 ········································(31. 户籍制度 ·······································(32.社会保障制度 ····································(43.教育制度 ·······································(4(二经济障碍 ········································(4(三社会交往障碍 ·····································(5(四自身素质障碍 ·····································(5 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对策 ··················(6(一深化户籍改革,消除制度壁垒 ·························(6(二转变政府职能 ·····································(7(三完善社会机制,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7(四开展法制教育,帮助维权预防犯罪 ······················(8(五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 ·············(8(六营造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良好氛围 ···················(8 五、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现实意义 ···············(9(一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9(二有助于实现现代化 ·································(9(三有助于社会和谐安定 ································(9 六、结语 ···········································(9 参考文献 ··········································(10Abstract ···········································(11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探讨及对策分析摘要:农民工是在城市化建设中形成的一批特殊群体。
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应与融入
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应与融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作为重要的城市劳动力群体,在城市中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适应和融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适应问题以及促进其融入的措施。
一、农民工的适应问题1.文化适应农民工来自农村,与城市居民在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他们需要适应城市的节奏、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工作适应农民工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和体力劳动,来到城市后需要适应各类工作。
他们需要学习新的技能,适应城市工作的强度和节奏。
此外,城市工作环境与农村存在很大不同,需要农民工适应这种变化。
3.社交适应农民工来到城市后,他们需要与城市居民建立联系并融入城市社区。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和城乡差距等原因,他们常常感到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隔阂,社交适应成为一个困难。
二、促进农民工融入的措施1.提供培训和教育为了帮助农民工适应城市工作,相关部门可以提供各种培训和教育机会。
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工作环境。
2.改善城市居住条件提供良好的城市居住条件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一步。
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民工宿舍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力度,并加强管理,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3.加强法律保障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是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监督,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体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增加社交活动和交流机会为了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可以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和交流机会,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建立联系,增加彼此的了解和理解。
结论:农民工的适应和融入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提供培训和教育,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加强法律保障,增加社交活动和交流机会等措施,可以帮助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城市。
同时,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也是必要的,以推动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更加顺利和可持续。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他们面临的城市融入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
一、城市融入困境1.文化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来自农村,和城市人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往往无法适应城市生活。
加之城市中的一些行为和习惯与农村不同,如更加讲究时间观念,这使得他们发现自己在城市中停留时间较长时,很容易感到焦虑不安,与周围人相处不便。
2.住房问题城市中的住房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来自农村的工人通常工资较低,因此他们很难找到高质量的住房,他们往往被迫选择较为拥挤的住房,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品质,甚至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3.职业限制来自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往往缺乏专业技能和城市工作经验,这很容易使得他们遇到职业限制。
他们往往被安排在简单和重复的工种上工作,而且工资也相对较低,这使得他们的经济收入难以增加,更难以融入城市的主流社会。
二、解决路径1.加强教育培训为了解决农民工在城市中遇到的职业限制问题,应积极加强技能培训,让农民工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从而在城市中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相对更高的工资水平。
同时,在城市中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让新生代农民工了解城市的文化背景和行为习惯,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2.优化住房条件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对于解决他们在城市中融入困境至关重要。
通过提供不同的居住选择,并优化住房设施,可以有效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和信任感。
政府可以为农民工提供财政补贴,促进住房基础设施的改建和建设,以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质量。
3.制定相关政策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的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颁布相应的法律和规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特别是在工作、住房、教育等方面给予特别的保护和关注,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三、总结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表明,只有全面加强教育培训、优化住房条件、制定相关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才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udy on Urban Adaption Problem 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Peasant W or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asant W orkers Training
ZHANG Jianping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uhai 519090,China)
0 引言 现在 我们 经 常提 到 的新生 代农 民工 特指 那 些
年龄 16周岁到 30周岁 的农村外 出务 工劳动力 , 这一 群体 目前 在 农 村 外 出务 工 劳 动 力 的 总 人 数 1.5亿人里面大约可以占到 60% ¨。他们 出生 以
后就 走人 校 门接 受 基 础 教 育 ,很 多 人 完 成 九 年 制 义 务教 育 以后 就 进 入 城 市 打 工 。相 对 来 讲 ,这 一 群体对于农业 、农村 、土地 、农 民等不是那么熟悉 ; 同时 ,他 们 渴望 进入 城 市 、期 盼 能够 彻底 地 融入 城 市 生活 ,而 目前 绝 大多 数 城 市 在 很 多 方 面 还 没 有
一
35 —
第 17卷
职 业 技 术
完 全 做好 接 纳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群 体 融 入 城 市 的准
备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这 一 群 体 相 较 于 以 “三 高 一
低”为主要特征 :接受义务教育普遍程度较高 ,对
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期望较高 ,追求物质 、精神
享受 的期 望 值 较 高 ,工 作 过 程 中抗 压 能 力 值 低 。
朱力将新生代农 民工群体的城市适应概括为三个
依 次 递进 的层 次 :经 济层 面 、社会 层 面 、心09 基金项 目:珠海市 2017—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珠海传 统文化 传承视 角下 ‘e学 习 ’社 区学 院 的构 建研究 ”阶段性研 究成果
(编 号 :2017YB038)。 作者简介 :张建萍 (1973一 ),女。本科 ,讲师 。主要研究方 向:职业教 育。
第 l7卷 第 8期 2018年 8月
职 业 技 术
Vocational Technology
DOI:10.19552/j.cnki.Bsn1672-0601.2018.08.010
V01.17 No.8 August, 2018
新 生 代 农 民工城 市 适 应 问题 研 究
以农 民工 培 训 为研 究起 点
张建 萍
(广东 科 学技 术 职业 学 院 ,广 东 珠 海 519090)
摘 要 :新 生代 农 民 工 城 市适 应 问 题 不 仅 关 系到 城 市 的健 康 发 展 ,同 时 也 关 系到 我 国 “三 农 ”问题 的 顺 利 解 决 ,可 以说 一 头连 着城 市 ,一头连着农村。 以一个全新的视 角 ,即通过 允许 农 民专业合 作社 参与新 生代 农 民工的基 本 劳动技 能培训 , 起到切 实改变农村职业教 育资源稀缺现状 的作用 ,通 过这一组 织形 式增加新 生代农 民工群体 的人 力资本 存量 ,提 高其 初 次流 动的薪金起 点 ,有 效应 对融入城市过程 中所 面临的各种 障碍性 因素 ,促 进再 次流 动 ,使 新 生代农 民工能够做 到真 正 地 融 入 城 市 。 关键词 :新 生代农 民工;城 市适应 ;农 民专业合作社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6.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码 :1672—0601(2018)08—0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