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离骚 第2课时

合集下载

语文:2.5《离骚(节选)》第2课时-课件(1)(语文版必修4)

语文:2.5《离骚(节选)》第2课时-课件(1)(语文版必修4)
第 2 课时
一、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修姱 (kuā) . 揽茝 (chǎi) . B.鸷 鸟(zhì ) . 芰 荷(zhì ) . C.溘 死(kē) . 方圜 (yuán) . D.谣诼 (zhú ) . 偭 规矩(miǎn) . 謇朝谇 (suì ) . 侘傺 (chì ) . 兰皋 (ɡáo) . 岌岌 (jì ) . 攘诟 (ɡòu) . 延伫 (zhù ) . 掩涕 (dì ) . 椒 丘(jiāo)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 原意,可添加必要的词语。(6 分) 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 都是 “ 痛苦使然 ” 的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 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 的意见。
解析
这是一个主语部分十分复杂的长单句,可以运用层
层分离法。“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 说都是 ‘ 痛苦使然 ’ 的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 ” 是主语,可剥离出中心语 “ 尼采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 拟”,然后,再提取主干成分,得到“尼采这个家常而生 动的比拟恰恰符合这个意见”。主干分离出来后,将主语 部分中的定语 “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 论说都是 ‘痛苦使然 ’” 和宾语 “意见 ”的定语 “ 中国 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分别做成单句。
“茝”“芰荷”“芙蓉”这些异花香草来装饰比喻 自己,表现了自己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高洁志行。 文中诗句如:“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
7.诗人讴歌、追求的理想是什么?请找出文中诗句并加 以印证。(8 分)
答案
(1)忧国爱民之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
民生之多艰。(2)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之句: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完美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完美课件
艺术价值。
03. 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
01. 借 助 课 文 注 释 和 古 汉 语 字 典 自 主 理 解 诗 的 大 意 ,
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
02. 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
影响。
03. 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
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
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___。 4.制芰荷
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苟余情其信芳。
5.________________,长余佩之陆离。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 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 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 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 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 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 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完美课 件(优 秀课件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完美课 件(优 秀课件 )
一 、 姱(kuā) 羁(jī) 謇(jiǎn) 谇(suì) 揽(lǎn)茝(chǎi) 诼 (zhuó) 偭(miǎn) 溘(kè) 诟(gòu) 椒(jiāo) 岌(jí) 糅(róu) 昭(zhāo) 弥(mí) 朕(zhèn) 规 (guī)矩(ju)蕙(huì)纕(rǎng) 侘 (chà)傺(ch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课件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课件第2课时


果。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惯坐
在同一把椅子上。
参考译文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 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 人,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 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 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 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 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 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 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中的诗经常谈到情
三、课堂延伸(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 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 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 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 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 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 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 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 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 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 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答案 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9.翻译画线句子。(6 分) (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 (_1_)_怨__恨__君__王__荒__唐__啊__,__始__终__不__能__体__察__我__的__良__苦__用__心__。_______ (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译文: (_2_)_凶__猛__的__鸟__不__会__与__凡__鸟__同__群__啊__,__自__古__以__来__就__是__这__样__。_____

教学设计4:第5课 离骚

教学设计4:第5课 离骚

离骚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教学重点、难点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

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从中节选出来的。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⑴读课文。

放录音,扫除文字障碍。

⑵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弄清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强化生难字(教师巡回指导)。

⑶学生就疑难字、词、句提问。

四、具体研习课文1、讨论诗人追求的理想:明确: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

具体表现:⑴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⑵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⑶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2、研习1~7节:⑴这一层作者自述遭贬的政治原因,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的话概括遭贬原因。

《5 离骚 屈原》作业设计方案

《5 离骚 屈原》作业设计方案

《离骚屈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屈原生平及《离骚》的深入阅读,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坚持理想的执着精神。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二、作业内容1. 完成《离骚》的课文翻译,理解其基本意思。

2. 挑选你最喜欢的《离骚》段落,进行段落翻译,并解释你为什么喜欢这段。

3. 结合课后注释和参考书籍,对《离骚》的创作背景和意义进行深入研究,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堂上或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给老师批改。

2. 翻译要准确、流畅,符合文言文的表达习惯。

3. 读后感要真实反映自己对《离骚》的理解和感受,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 鼓励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作业,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根据作业的完成质量、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和读后感的创新性给予学生作业评价。

2. 评价将纳入学期期末总评,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后拓展。

作业反馈1. 学生需在课后向老师反馈自己在完成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通过作业反馈和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课程《离骚屈原》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深入阅读、翻译、研究和反馈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坚持理想的执着精神,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最后,通过作业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促进教学相长。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入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和坚持理想的精神;2. 通过课堂讨论和个人反思,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3. 尝试以屈原的精神为主题,创作一篇短文。

必修二5《离骚》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必修二5《离骚》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离骚》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离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对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3、了解《离骚》语言特点,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

2、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了解屈原“香草”“美人”传统。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教师背写出《离骚》开头的部分内容,引出屈原。

帝高言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予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此内容既涉及屈原的出身,也涉及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二、介绍屈原及他的《离骚》:1、关于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2、《楚辞》与《离骚》《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

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课件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课件 (16)

10.开阔视野 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 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 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 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如萧统《文选》中的 “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 楚辞而言。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 集名。
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江走去。屈原不可能回楚都, 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 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汩罗江中,以 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8.了解背景 关于《离骚》的写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 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则当作于放逐以后。今 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怀王时被疏以后,有说作于顷襄 王时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 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课堂互动
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课文第一段)
1.吃透文本
第一段: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的原因,表达“九
死未悔”的意志。
第一政政治治理遭想遇::哀灵民修生不、察遵、规众矩女、嫉施余、“美时俗政”工巧忧国忧民
段非凡心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2.设疑激智 (1)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 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 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 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
【赏析】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 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圆影 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 绰绰,莫能分解。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 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 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 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

离骚高中背诵部分 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3篇)

离骚高中背诵部分 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3篇)

离骚高中背诵部分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3篇)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征途为大家找到的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较新3篇】。

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楚辞”、屈原的相关文学常识2、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并体会诗歌中所展示的人物形象3、引导理解诗歌的“移情法”和浪漫风格教学重点:赏读课文,体会屈原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朗读中“兮”语气的把握教学设计:诗歌教学读是重点,所以由读导入,通过读来理解诗人形象。

但由于课文篇幅所限,很多知识不能通过课文本身的解读来得到,所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机增加一些相关资料,以增强学生的认知范围,拓展知识面,深化对诗人形象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有感情地诵读,带动学生齐读。

2、屈原留给学生的印象及相关诗句。

3、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相关材料汇集)二、学生朗读全诗,并初步体会诗歌:1、一读诗歌。

这首诗歌与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歌相比在形式上什么特点?(引出“楚辞”的定义和特点。

《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对《离骚》创作缘起的解说,并借用《史记》和《四库提要》中的相关资料。

2、再读诗歌。

注意“兮”的语气。

三、赏读诗歌,体会人物形象3、三读诗歌。

诗歌当中的哪些描述与你意想当中屈原的形象是相似的?4、诗歌当中有两个“恐”字,他们怎么解释?从诗的前面两节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的屈原的形象,他还在“担心”什么?(时光的流逝,汲汲以修:君王老去,积极预政)5、屈原是内修外美,有着崇高理想的诗人,也是忠君爱国,力图致君尧舜的政治家。

为了丰富这一人物形象,请同学欣赏本文之后的一个语段。

(“昔三后……夫惟灵修之故也”)四、读完这首诗之后,感觉它的较大艺术特点是什么?(香草、美人的比喻;浪漫风格)五、齐读结束六、作业1、背诵全文2、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地位是相当高的,而这些谋臣策士中如苏秦、张仪等人都是在本国不得志的情况下离开故土,而在异国有所作为。

《离骚》教案合集六篇

《离骚》教案合集六篇

《离骚》教案《离骚》教案合集六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离骚》教案篇1【教学要点】1、掌握作家作品以及文学体裁常识。

2、理解运用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

3、翻译并背诵全文。

【教学设想】难文浅教,重在落实,先译后析,趣味背诵。

【教学流程】一、出示对联和诗歌,初步感知,导入课文1、对联和诗歌: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2、阐释对联诗歌内容:屈原一生忠君爱国,但不被理解,反被排斥、流放,最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伟大的诗人,《招魂》《九歌》是他的作品。

屈原在诗歌中,往往用香草比喻自己,表现自己的高尚品德。

二、掌握文学常识,落实基础知识。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堂上师生交流,进一步明确知识点1、屈原:名平,字原,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由集体创作转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

有作品25篇,《九歌》11篇,《九章》9篇,另有《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等作品,保存在西汉人刘向辑录的《楚辞》中。

其中,《九歌》是祭神的乐曲,充满生活气息;《天问》表现屈原的学术造诣和历史观、自然观;其余以《离骚》为代表,表达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也是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2、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新诗体。

源于楚地歌谣,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每句以四六字为主,多用“兮”字,辞藻华丽。

楚辞的概念最早见于《史记》。

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模拟这种题材所写的作品汇辑成书,定名《楚辞》,于是,楚辞又成了诗歌总集的名称。

因为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后人以“骚”来称楚辞。

而《诗经》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国风”,后人以“风骚”称《诗经》和《离骚》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第2课时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第2课时
思夫——渴望报效;受宠幸——君主重用; 受冷落——怀才不遇;美人迟暮——烈士暮年; 薄情——君主梳理 ;弃妇——排挤打击。
美人
《宫词》 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深夜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在诗中白居易借被遗弃宫女之口, 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未被赏识且被遗弃的苦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 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 君:浩荡兮 不察民 • 臣:背绳墨 竞周容
面对这样的遭遇, 屈原持怎样的态度?
•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法国作家缪塞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课文前四句,表现了屈原怎样的人格追求?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哀民生 好修姱
怀有这样高尚的人格追求, 在现实中又有这样的遭遇呢?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汉代)王逸《离骚》序: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班昭在《女诫》中云:( 女) 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 忠臣事君同也。

高中语文必修2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离骚第2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2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离骚第2课时
课程名称:《离骚》 学科:语 文 年级:高一 必修二 版本:人教版 主讲教师:武秀华 工作单位:邹城市第一中学
第二课时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 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 底的。”多少年来人们读《离 骚》,认识它,分析它,开掘 它,只要是一个态度严肃者, 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 手而返过。
学习目标
屈原的人格魅力
• 高贵的品格
• 忧国忧民
热爱祖国
• 刚正不阿
一身正气
• 洁身自好
不同流合污
• 坚持真理
献身理想
屈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 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 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阅读经典 感悟人生
• 读了《离骚》之后,同学们是 如何看待屈原的呢?以“屈原, 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两分 钟的演讲辞。
再读名句 感受屈原的人格魅力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一首诗必须具有一种造型美,一首诗是 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那么,作者在这 首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 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来把握。
要求:任选一段,准确背诵课文。
作业
你最喜欢《离骚》中哪两句诗, 哪句或哪几句诗引起了你的共鸣, 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 发?请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短文, 只要能抓住一点即可。
制作单位:邹城市第一中学 2.走进作品,体会诗人的情感。 3.走进屈原,感受屈原的人格魅力。
初感诗韵
要求:注意节拍、 注意延长 注意重音、 注意感情
解题“离骚”
• “离骚者,犹离忧也” ——《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

《离骚》教案(第二课时)

《离骚》教案(第二课时)

《离骚》教案(第二课时)《离骚》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

如屈原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2. 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离骚》,明白得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理想的高尚情操。

教学要点1. 检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2.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形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

划分结构层次教学难点1. 学习课文中托物陈辞,比兴达意的写法,了解课文中运用移情而形成的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2. 鉴赏文中的杰出诗句教学过程一、检查上节课所学知识二、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明确:全诗分为两部分。

1~~5节诗人略述自己的身世、品质和自修。

6~~12节写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三、教师引导学生具体研习诗歌的1~~5节1、学生集体朗读2、学生朗读1、2节。

教师提问:这两节写了什么内容?明确:1、2节,诗人自述身世和名字的来历。

追述身世,说明他与楚国血肉相连;叙写名字,点出他不凡的风度、仪态。

3、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朗读3、4节提问1:诗人有着如何样的品质?是如何样形象地描画的?明确: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

诗人展开想象,想象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联缀起秋兰作为佩饰。

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提问2: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如何样做的呢?明确:时刻如逝水,岁月不待人。

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因此就勤奋不懈;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草。

即抓紧时刻,修养自己。

提问3:如何概括3、4节的内容?明确:3、4两节自述早年就怀有远大的理想与美好的志趣,积极努力,勤奋不懈。

《离骚》优秀比赛教案(第二课时)

《离骚》优秀比赛教案(第二课时)

离骚教学目的:1、进一步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2、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这一节课让我们一同去探究屈原的内心世界:(一)讲解第一段: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话剧:《离骚》话剧第一场演出场地: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时间:公元前314年某天地点:楚国宫廷人物:屈原——楚国左徒楚怀王——楚国国君靳尚——楚怀王及郑夫人宠臣子兰——楚怀王稚子,郑夫人所生郑夫人——即南后郑袖,楚怀王宠姬剧情:靳尚靳尚给南后请安!郑夫人爱卿平身!靳尚屈原逢人便说,楚国之所以国贫兵弱,在于贵族们特权在握,上逼主而下虐民,只谋私利,不守本分。

郑夫人屈原也太过分了!靳尚因此他变法的第一条便是废除贵族的特权,严格推行法治。

郑夫人啊?这不行!靳尚还有啊,他说要释放奴隶,给他们土地和房屋,不许再有“井田之制”。

郑夫人简直是大胆、狂妄!靳尚他还主张举贤授能,从庶民中选拔人才担任官职。

又说裁免无用官吏,削减百官的俸禄来练兵!非但如此,屈原还说,凡受封贵族子孙已传三代的,要收回爵禄。

子兰这么一来,岂不叫大家都沦为庶民百姓了吗?靳尚屈原如此猖獗,眼看我们就要大祸临头了,请南后作主。

子兰母后可要先发制人呀!郑夫人好了!我自有办法!【幕后音:大王回宫】郑夫人臣妾叩见大王。

楚怀王爱妃快快平身!郑夫人屈原逢人便说大王的坏话,说大王天天不是打桌球就是酗酒,晚上上网通宵不归,不理朝政!楚怀王屈原竟然这样?郑夫人更有甚者,他今天竟然对我动手动脚,要占我便宜。

楚怀王屈原竟敢如此放肆!【幕后音:屈原谨见】屈原臣屈原拜见大王。

楚怀王你起来吧!屈原谢大王。

楚齐联盟之事关乎国本,望大王三思!楚怀王(严肃)屈平!从今往后你休与我谈论国事!(拂袖而去)屈原这?(背诵)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播放歌曲:回心转意】【投影显示】背景材料: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高中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 诗言志《离骚》课件

高中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 诗言志《离骚》课件

文学价值
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对后世的文人创作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诗经》为代表的“风”和以楚辞为代 表的“骚”,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石和古典诗歌的两 个最高标准。
屈原的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辉煌成就,为全人类提供了 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也赢得了世界文化巨人的光荣称号, 1953年,屈原以诗人身份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 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一道,成为被世界 和平理事会号召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在公元前7 世纪传人日本,19世纪开始传人欧洲,现已有英、法、德、俄 等多种国家文字的译本。
第二是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作者插上幻想的翅膀,尽情驰骋,这在诗 的第二、三两大段里有充分的表现。如上款帝阍一节,诗人幻想在太空中翱 翔,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山出发,傍晚便到了西北昆仑山上的悬圃。他在太阳 洗澡的咸池给马喂水,在太阳升起的扶桑树下总辔启行。月神、风神、雷师、 凤鸟、飘风、云霓一大群神物前呼后拥。神游西天一节,写他驾飞龙、鸣玉 鸾,从天津启程,取道昆仑,渡赤水,过流沙,经不周,到西海。想象丰富 奇特,境界恍惚迷离,场面宏伟壮丽。
其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据统计,全篇对句在百句以上;并已出现了错综对,如“固时俗 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在一句 中,还往往以双声配双声,叠韵配叠韵, 前者如“郁邑而傺兮”,后 者如“聊逍遥以相羊”, 等等。这就形成了《离骚》的诗句在错落中 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 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 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 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 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5课《离骚》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5课《离骚》教案

《离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赏文:反复吟诵古诗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节奏。

2.品人:疏通文意,理解并掌握关键语句,体悟诗人情感,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1.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粗通文意。

2.在粗知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情读”诗歌。

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导朗读,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由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导入,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

为什么屈原能够赢得全世界人的尊重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一起走进历史上的宏伟诗篇《离骚》赏其文,品其人,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离骚》二、三读三求,理解文本。

(一)听读,读准字音,感受一段音乐美。

1.听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并关注重点字词的读音,并且给句子划分节拍。

(投影展示读要求及骚体诗的诵读指导)2.听生试读第一段,注意字音和句读,让学生评价;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句读;再找一位学生范读进行前后比较。

3、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二)意读,读通文意,触发一份《离骚》情。

1.解题:“离骚”,“遭忧也。

”多媒体展示关于屈原和《离骚》的文学常识。

(1)简介屈原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王甚任之。

”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

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离骚》节选 第二课时 课件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离骚》节选 第二课时 课件
之:不译。 浩荡:荒唐。 整句翻译: 怨恨君王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
责难君主贤愚不分、忠奸不辨。这是屈原被贬官的主要原因,也是 一切灾难的根源。
新知讲解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之:的。 善:爱好,擅长。 诼:造谣,诽谤
整句翻译: 你周围的许多侍女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乱之事。
新知讲解
长太息 / 以掩涕兮,哀民生 / 之多艰。
太息:叹息 涕:眼泪。 哀:悲伤,悲痛。 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新知讲解
长太息 / 以掩涕兮,哀民生 / 之多艰。
整句翻译: 面对生活艰辛的楚国人民,屈原我是痛心疾首,只有长久地伫 立,长久地唉声长叹。

诗人始终把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一位,时刻关心百姓疾苦,同情劳动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之:不译。 群:动词,聚集在一起。
整句翻译: 鹰和凡鸟不能同处一群啊,从远古以来就是这样。
新知讲解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何:为何,难道,表示反问。 方圆:指方的东西和圆的东西。 周:适合。 孰:为何,难道。 相安:相处不安,没有矛盾。 整句翻译: 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能够相安无事?
新知讲解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溘:突然。 态:姿态。 忍:愿意。 为:做。 整句翻译: 我宁愿突然死去而魂离魄散,也不肯同流合污,卑躬屈节。
新知讲解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自己虽遭遇不幸,但决不改变自己的节操。表明作者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甚至不惜以死明志。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固:本来。 时俗:流俗,世俗。 工巧:本意是指女子的手艺娴熟,此处指善于取巧。 偭:违反,违背。 错:同“措”。

离骚(第2课时)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第2课时)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
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受、遭遇。“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患”之意。《离骚》即作者遭遇忧 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 2490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 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坚持操守、修身洁行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忠贞不移、坚贞不屈
问题探究
1. “悔相道之不察”与“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否矛盾?
•不矛盾。 • 这里的“悔”根据课文内容不是真正的后悔,而 只是一种自我反省:是否是当初没有看清道路,应该 返回呢?作者这里并没有否定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怀 疑自己的追求,是“路 曼 曼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的具体体现;“延伫”“步”“止息”让我们看 到了一位忧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
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 荒唐 今义:①水势大;②形容广阔或壮大)
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 善于取巧 今义:细致,精巧(多用于工艺品或诗文、书画)
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 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 走投无路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 随流水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
5.《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 1)想象瑰丽、奇特 2)比喻、对偶等修辞和象征等手法 3)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4)浪漫的精神,义无反顾的人生之路

2024最新-离骚高中背诵部分 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2024最新-离骚高中背诵部分 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离骚高中背诵部分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页是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4篇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离骚》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困境;2、体味诗语中蕴含的复杂情绪;3、重构屈原形象;4、了解楚辞的特点学会诵读。

[重点难点]1、重点:目标一、二、三。

2、难点:目标二、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屈原屈原,名平,字原,约生于公元前三四零年(楚宣王三十年),卒于公元前二七八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他是楚王的同姓贵族,他“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起初颇得楚怀王信任,起用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一度成为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

在内政方面,他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在外交方面,他主张与强秦对抗,具有远大目光。

但他的这些主张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注定要在混浊的人间世中处处碰壁,他的诗人气质也注定与混乱的政治环境格格不入。

君王的疏远和群臣的嫉恨这是必然之事,这一切形成了他的人生困境,这种困境最典型的表征就是两次流放事件。

第一次是大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流放到汉北一带;第二次是在楚顷襄王十三年前后,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两次放逐使屈原从权力的中心被挤迫到了边缘,他陷入了现实和心灵的双重困境。

举世皆浊之中,他孤立无援;而在独醒时刻,他又不得不面对灵魂的拷问。

当强秦攻破故国的时候,他只好怀着忠诚和绝望自沉汨罗江。

当陷入这样一种孤独的人生困境之时,一切似乎不可把握,只有文字可以自由驱遣,只有文字可以成为他形影相吊的忠实伴侣,于是他写下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和《渔父》,在这发愤抒情之中,他的不安的灵魂暂得栖居和慰藉。

屈原的一生以“好修”为务,以“美政”为鹄的,他在乱世中上下求索,虽然他的忠诚不曾挽救故国的覆亡,但却为他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爬出来。
B.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脱壳
一样摆脱出来。
C.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
出来。
D.他自己疏远并洗掉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
蝉脱壳一样摆脱出来。
解析 “濯淖污泥”并列同义。
12.对这段文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A.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离骚》的思想艺术成就,指出
三、课堂延伸(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 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 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 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 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 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 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 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 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 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 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答案 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9.翻译画线句子。(6 分) (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 (_1_)_怨__恨__君__王__荒__唐__啊__,__始__终__不__能__体__察__我__的__良__苦__用__心__。_______ (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译文: (_2_)_凶__猛__的__鸟__不__会__与__凡__鸟__同__群__啊__,__自__古__以__来__就__是__这__样__。_____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0.“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此句中的“之”指的是
(3 分)
( A)
A.《国风》与《小雅》的艺术特点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
D.盖自怨生也
解析 注意对上文的指代。
1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这句在文中的正确
意思是(3 分)
(B)
A.他自己疏远并洗掉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
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惠 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 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 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 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 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 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 所厚。
感,但表达不过度,《小雅》中的诗表达了怨愤的情绪,但不 混乱,至于《离骚》,可以说二者兼而有之。(他)远古提到帝 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 这些事来讽刺当时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 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 洁,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 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 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 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 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 月争光都可以。
7.下列加点的复音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B )
A.哀民.生.之多艰 C.偭规.矩.而改错
B.宁溘死以流.亡.兮 D.伏清.白.以死直兮
解析 “流亡”的古义为随流水而消逝,今义为因灾
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祖国或家乡。
8.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要求考生围绕
着一个主题进行语句的扩展,同时还要求考生拟写的语句要
做到简明、连贯、得体、生动,要求较多。要求以晚会主持
人的身份,写一段开场白,这道考题与新教材要求考查语文
听说读写能力衔接得较好,在考查语言交际环境中,向新课
标方向靠拢。高中新课改教材中有此类训练,强调了新课程
第 2 课时
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揽茝.(chǎi) 嫉.妒(jí) 谣诼.(zhuó) 规矩.(ju) B.修姱.(kuā) 羁.(jī) 朝谇.(cuì) 蕙侘傺.(chì) C.溘死(ké)侘傺(chì)方圜.(huán) 攘诟.(ɡòu) D.芰.荷(jī) 杂糅.(róu) 昭质.(zhì) 鸷.鸟(zhì)
参考译文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 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 人,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 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 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 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 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 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 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中的诗经常谈到情
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怨灵修之浩荡 兮,终不察夫民心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 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 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二、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 6~9 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解析 B项“谇”读suì;C项“圜”读yuán;D项“芰”读
D 解析 “信”解释为确实。“芳”解释为美好。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A)
①背绳墨以.追曲兮
②回朕车以.复路兮
③固.时俗之工巧兮
④固.前圣之所厚
A.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也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不同
“各位车辆大哥,求你们以后别再这么夸我了,这会让我授之有愧的,”桥面对着表扬它的车辆们说:“其实我没什么,平平常常的路面而已,真正要受赞扬的不应该是我呀。”
主人一下愣住了,他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历来标榜的所谓公正,其实并不公正。 体坛网 /
教育。 得无地自容
小熊一天天长大,老熊也跟着一天天忧虑起来:这小家伙怎么这么老实巴交的一点也不象自已?除了从不与人争吵外,还处处忍让吃亏!这样下去可不行,老熊觉得有必要对小熊进行 上面四只狮子碰巧同时遭遇上面的五只兔子,最终的结果是那只为了保住自己性命只知道跑却不知道想其他办法的兔子葬身狮口。,楚国的村民发现魏国村民天天帮他们浇瓜,惭愧
屈原的高尚品德及其志趣可与日月争光。
B.这段文字借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重点
介绍了创作的原因、目的、内容、风格和思想基础。
C.这段文字是作者与屈原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对屈原作
品的称赞,是对污泥浊秽的社会的抨击。
D.这段文字既介绍了《离骚》的艺术特点,又高度评价
了屈原可与日月争光的品行与志趣。 解析 要结合完整的材料理解。
C.两个“以”不同,两个“固”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固”也不同
解析 “以”均为连词,表目的;“固”均为“本来”。
4.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长余佩之陆
离”中的“长”相同的一句是
(C )
A.哀.民生之多艰 B.悔.相道之不察兮 C.高.余冠之岌岌兮 D.长.太息以掩涕兮
解析 例句中的“长”和C项中的“高”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1 分) (1)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3 分) (1)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4 分) (2)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 列举的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4 分) (3)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5.默写。 (1)文中诗人不只是为自己鸣不平,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对 人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诗 人 怨 恨 楚 怀 王 昏 聩 糊 涂 , 轻 信 谣 言 的 语 句 是 : ______________。继而指斥那班奸佞小人违背规矩,追随 邪曲,为了顺适人意,不惜歪曲真理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至死不 渝的两个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随堂练笔(30 分) 16.屈原的形象一直以来都是文人抒写的对象,根据学过的
课文和自己对屈原的了解,写一段不少于 300 字的人物 短评。
对语文说的能力的重视。 答案 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两千多年 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 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和精魂。今晚, 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来欢度民族 的传统节日。(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15.仿照下列画线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再写两个句子。(4 分) 心正则笔直。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 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所举之例应该紧紧围绕“心正则笔直”这个中心, 不能抛离中心,而且应该注意句式和修辞上的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