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检测
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卷(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检测卷(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
当时的公私合营企业中,生产资料执掌于()A.民族资本家B.集体C.国家D.地方政府2.下图为不同历史年份我国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20世纪初,收回利权斗争取得重大胜利B.北洋军阀统治初期,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失衡D.“一五”计划的完成,工业结构日趋合理3.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
下列对中共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过渡时期采取土地全民所有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实行土地公有制D.改革开放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4.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导致②时期现象的因素是()A.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5.图片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好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6.1956年某县人均分配口粮401.6斤,现金42.85元,1963年人均分配口粮85.6斤,现金13.15元。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生活资料B.生产出现大倒退,经济水平下滑C.人口生育高峰造成人口急剧膨胀D.“大锅饭”浪费了大量的粮食和其他财物7.1961年,我国开放了贸易集市41 437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
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D.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8.某学生搜集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上登载“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做到了”。
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B.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2.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
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
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A.设立经济特区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C.实行市场经济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3.下图是20 世纪80年代初期《成都晚报》上刊登的一则广告。
这则广告可以研究企业()①注重产品质量和扩大市场②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③革新产品的产销经营方式④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正式换上了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阳人民公社是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B.人民公社体制在我国存在了30多年C.集中管理,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D.人民公社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5.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
所谓“点睛”就是坚持( )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B.计划和市场相互结合C.计划经济的基础作用D.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6.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占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
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
“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④浦东的开发开放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1961年1月18日,在八届九中全会闭幕式上,毛泽东说:“今年不搞两本帐了,就是一本帐,决不要层层加码,中央是一个盘子,到省、市又是一个盘子,到地、县又是一个盘子,到群众又是一个盘子。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试测试卷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56年,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毛泽东写道:“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不能使用机器。
这种小社仍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停留太久,应当逐步合并。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大社体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A .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 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C . 公有制在农村建立起来D . 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1984年2月,邓小平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
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在此,邓小平举了两个城市,这两个城市应是() A . 大连、 青岛 B . 石家庄 烟台C . 青岛 长春D . 珠海 镇江3.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A . 实行农业合作化B . 实行土地改革C . 优先发展重工业D . 掀起“大跃进”运动4.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特殊”“新式”是指( ) A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 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 . 形成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D .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5.毛泽东在谈到一份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时说:“报告里边有这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
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
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
”可见,这次会议最主要议题是( ) A . 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B . 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 . 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 . 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6.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上登载“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做到了”。
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 B . 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C . 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 . 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7.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检测题(含答案)
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
这从侧面反映了()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2.1979年,傻子瓜子经营者年广九因为生意兴隆雇了十多个工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邓小平却说:“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第二年又有人将年案上报到邓小平那里,他只批了六个字:放一放,看一看。
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A.非常看重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 B.用迂回战术解决国内的重大分歧C.思考问题充分考虑群众的想法 D.希望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对下表经济数据的分析解读,正确的是()A.农产品产量出现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B.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C.“左”倾错误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中共“八字方针”的出台立即收到了明显效果4.下表是《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其中“八五”处应该填写()A.走向改革开放 B.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C.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D.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5.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
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一五”计划实施 D.工业化基本实现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A.改革市场体系B.改革资源配置方式C.改革贸易体系D.改革人才体系7.下表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占世界的份额表(单位百万元)》对上表内容理解正确的是()①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居于世界重要地位②鸦片战争前中国已开始工业化进程③近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下表是1948—1959年北京同仁堂发展态势数据表。
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检测题
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检测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观察下图,中国人民银行为纪念海南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发行的纪念金币。
该金币应发行于()A. 1999年B. 2000年C. 2004年D. 2008年2.1987年,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获批准,允许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的技术权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业余从事科学技术兼职工作。
此举()A.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兴起B.阻碍了乡镇企业技术革新C.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求D.体现了行政命令作用明显3.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
“新思路”是指()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D.发展市场经济4.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它们主要“特”在()A.特殊的历史时期B.特殊的地理位置C.特殊的社会制度D.特殊的经济体制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邓小平多次对包产到户予以坚决支持,多次口头承诺“联产承包制50年不变”,1984年中央更是以一号文件提出“联产承包15年不变”。
这说明()A.中央对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摇摆不定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广泛支持C.当时社会上还缺乏对改革的共识D.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法律性保障6.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
《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 ‘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
这反映出()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方针出现反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左”倾质疑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所有制应该予以纠正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开展7.下图是1953—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其中年均增长率最高值出现的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成就巨大B.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生产发展C.改革开放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热情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8.1956~1966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①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牺牲了农业为代价①探索中曲折前进,有失误也有重大成就①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①开局和中期经济态势较好,后期有问题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9.珠海由1980年以前的一个普通小县城发展成为今天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其主要原因是()A.毗邻港澳B.科技领先C.政策扶持D.资源丰富10.发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史实是()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1.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正式换上了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下图)。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一)
3060.01.刘少奇在1956 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应该是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八大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四大2.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B.个体手工业联合在集体合作社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3. 1960 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
该方针的提出说明A.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迅速好转B.对“左”倾错误开始局部纠正C. 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发展D. 中国开始摆脱照搬苏联模式4. 1964 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 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20 世纪50 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5.下列各项中,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会议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A.“八大”:确定人民公社化运动方针B.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战略C.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6.“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这一看法评价的是A.农业合作化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D.乡镇企业7.20 世纪50 年代初,中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实施“一五”计划B.组织人民公社C.进行三大改造D.发动“大跃进”8.如表所示为1952- 1978 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质量检测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含解析
质量检测(四)(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针对下表情况,新中国成立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开展“大跃进”运动[解析]从图表可知中国的人均钢产量和发电量低于美国和印度,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故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故选B。
三大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图表信息不符,A项错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应对资本主义阵营敌视中国的措施,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出现于1958年,D项错误。
[答案] B2.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
……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
”此会议()A.通过了《共同纲领》文件B.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D.确定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总任务[解析]材料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表明是1956年。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故选D。
A、B、C三项发生的时间都与1956年不符,故错误。
[答案] D3.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因在生产关系上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急于向更高级形式过渡,从而造成了重大失误。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倡“一大二公”,违背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错误地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故选D。
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公有制,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开始实行的,其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大办农业、工业、大炼钢铁,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三大改造内容之一,实质是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公有制,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C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考试测试卷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1986年8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引发全国关注。
当时外电报道:“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实验: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
”破产事件为什么引起如此反响()A.暴露了“大锅饭”体制的弊端B.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序幕C.打破了“姓社姓资”式的桎梏D.冲击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3.20世纪80年代,上海继续使用粮票,同时也出现新发行的股票。
这一现象反映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上海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C.经营管理体制趋于多样化D.非公有制经济起主导作用4.在浙江省温州市,1985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3万,家庭作坊遍布全区。
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
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5.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
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乡镇企业迅速发展6.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
”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7.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C.发展乡镇企业D.进城打工8.“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2.1984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超过七千亿元,比上年增长14%,国家财政收入增长12%,国民收入增长12%。
确切地说,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确立C.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理论的提出3.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C.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4.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意味着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A.生产关系变革→实现国民经济恢复B.人民反封建→无产阶级反对资本家C.解放生产力→保护和发展生产力D.以工业化建设为中心→狠抓文化建设5.深圳是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
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B.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C.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D.深圳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6.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检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检测高一历史备课组2012.3.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A.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B.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C.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D.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相统一2.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
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改造方式是() A.强行没收,建立国营企业B.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C.公私合营D.发展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3.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4.1956~1966年,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①以工业化为目标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③以市场经济为保障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综合实力大幅上升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6.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目急躁的情绪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7.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的含义()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 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8、下列运动中,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A、“反右倾”斗争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D、“文化大革命”9.国外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B.实现了土地私有向集体所有的转变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10.1979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2.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
”该制度变革的核心内容是A.建立人民公社B.“包产到户”C.农业生产合作社D.“耕者有其田”3.1964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中,认同托拉斯是“按照经济原则实行科学的高效的集中统一领导,免除工业管理机关化和官僚主义、分散主义流弊”的一种好的组织管理形式。
这表明我国当时A.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B.彻底纠正党内“左”倾错误C.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试图用经济手段管理工业4.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政治路线是A.“以阶级斗争为纲”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6.“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卷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图是一幅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宣传画,该画直接反映出我国当时()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 “一五”建设成就显著C.农业领域浮夸风盛行D.乡镇企业普遍建立2.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分配,简称“四马分肥”。
这一办法()A.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B.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3.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十条第四款所做修改,做出这一修改的背景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已经到来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广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4.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
“这场运动”是指()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 “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5.1958年5月27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道:“广播里面说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
”是因为当时在()A.开展“三大改造”运动B.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C.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庆祝“八大”胜利召开6.《林枫对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工作的指示》写道:“全体职工首先要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力争按期完成这一庄严和光荣的建厂任务……有苏联热诚无私的帮助,依靠全体职工自觉的努力和高度的创造热情,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该指示发表于()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7.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
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图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B.图二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C.图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商品供应充足D.图片说明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8.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 “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 “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9.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面这幅历史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B.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使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D.改变了新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3.1984年2月,邓小平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
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在此,邓小平举了两个城市,这两个城市应是()A.大连、青岛B.石家庄烟台C.青岛长春D.珠海镇江4.梁治平在《市场·国家·公共领域》一文中指出:“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
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材料反映新中国成立后()A.商品贸易逐渐消失B.“左”倾指导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计划经济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5.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B.开放上海浦东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6.从1988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在一些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A.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B.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C.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D.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7.“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高一历史必修2 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2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
右边照片反映了1953~1956年中国农村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就是( )。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
A.解放战争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3.中共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 )。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C.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D.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4.《人民日报》续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水稻亩产3万斤”“一棵白菜500千”的好消息。
这一现象发生在( )。
A.1953年B.1958年C.1962年D.1979年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1 9 5 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B.“文化大革命”结束后C.中共八大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6.“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
A.安徽、四川B.安徽、贵州C四川、云南D.四川、湖南8.有人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退回到合作社运动之前,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主要是( )。
A.没有看到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B.没有看到这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C.没有看到它解放了生产力D.没有看到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9.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2.1954年,有报道说:“中国的大多数农民们都遭遇了向资本主义靠拢的自发趋势。
”属于这种趋势的行为是()A.配合政府将土地交给生产合作社B.支持政府将自家的铁锅用于炼铁C.痛恨政府对粮食的产量浮夸报道D.反对政府将家里的财物上缴充公3.对下列图表中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变化原因的解读,正确的是 ( )A.①个体农业经营落后B.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③自然灾害的影响D.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4.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下列有关过渡时期及其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一五”计划实现总路线的各项任务B.完成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在经济建设目标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至1956年5.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6.深圳是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
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B.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C.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D.深圳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7.中共中央文献记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据此判断,当时在经济领域的主要措施是()A.改社建乡、政社分开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8.80年代“土地又归俺所有,我愿种啥就种啥……”下图则体现了当今农村土地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1953-1956年则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种改变的根源在于 ( )A.要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B.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C.要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D.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2.(2019·苏北四市模拟)下表为“一五”计划我国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 )A.“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D.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 )A.最早传唱于20世纪60年代B.反映了农民的土地需求得到满足C.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表明集体化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4.下表是“一五”期间部分经济数据统计表。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生产企业和产品种类大幅增加B.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效突出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5.在“大跃进”时期,安徽农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为了生产自救,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正在实行责任田。
这一做法( )A.改变了当时土地所有制B.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C.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6.(2019·连云港模拟)下表内容表明了当时( )1958年农户参加人民公社情况表A.我国广大农村实现了农业现代化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极大提高C.农村工作深受“大跃进”的影响D.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7.(2019·徐州模拟)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把基本核算单位从生产大队下放到生产队。
高一下学期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
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
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
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 )A.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破坏B.农村社会变革成效有限C.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突出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3、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4、21世纪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主要包括:转包、转让、租赁、互换、入股合作五种,租赁这种保留承包权而将使用权有偿转移给第三方的形式的流转约占总流转的70%,同时转包在现存的农村土地流转中也比较重要。
这一现象( )A.体现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B.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说明农村放弃集体经济发展模式D.说明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5、下面为1949—1952年中国私营工业产品的销售情况统计表(单位:%)。
据表可知,当时的中国( )A.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B. 国家对国民经济影响力增强C. 私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 开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6、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7、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指出,新中国在60年代的经济政策,"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同消费资料一样都是可以流通的商品;物资管理要像商业部门管理商品一样,既要管理,又要搞活。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卷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两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C. “大跃进”运动遍及城乡D.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2.李老师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文献,看到这样两篇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文章最可能发表于 ()A. 1978年B. 1985年C. 1992年D. 2001年3.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
“点火”最有可能是指()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B.落实对外开放的决策C.贯彻对内改革的决策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4.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A.沿海开放城市B.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D.内地开放城市5.珠海由1980年以前的一个普通小县城发展成为今天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其主要原因是()A.毗邻港澳B.科技领先C.政策扶持D.资源丰富6.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
下列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有()①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国际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①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①“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①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A. ①①B. 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7.邓小平指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
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由此可见,把海南设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因为()A.海南最适宜于做经济特区B.海南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C.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海南经济在全国比较发达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D.增强企业活力9.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十五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测试卷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此体系的形成标志着()A.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D.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资本主义工业,经过国家几年来的利用、限制和改造,大部分已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逐步地加强了对资本主义工业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掌握……共产党组织或多或少地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各项改革。
”这表明()A.私营资本主义完全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B. “共产党组织”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监督和领导作用加强了C.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社会国情相适应D.通过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3.“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4.下列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坚持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①通过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实现①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①改造的完成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①5.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
依据下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①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①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6.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A.走合作化道路B.没收为国营企业C.全行业公私合营D.资本家自愿捐献7.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上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检测高一历史备课组2012.3.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 A.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B.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C.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D.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相统一2.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
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改造方式是( ) A.强行没收,建立国营企业B.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C.公私合营D.发展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3.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4. 1956~1966年,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③以市场经济为保障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综合实力大幅上升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6.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目急躁的情绪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7.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的含义()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 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8、下列运动中,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A、“反右倾”斗争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D、“文化大革命”9.国外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 )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B.实现了土地私有向集体所有的转变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10. 1979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
其中的“血路”是指( )A.率先建立经济特区B.率先实行改革开放C.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D.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12. 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C.提高了生产效率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13.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14.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了“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
其中,1953年当选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
网友选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②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③“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5.“人财物各有所管,产供销互不见面。
”这副对联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盛行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6.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
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经济工作中存在严重冒进倾向17.下列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都改变了所有制形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8.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
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 A.深圳经济特区B.珠海经济特区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D.上海浦东新区19.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转福建省政府《关于厦门经济特区选址的报告》,同意在厦门岛西北部的湖里地区划出2.5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置厦门经济特区。
1984年,全国首家地方性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成立。
同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录像带生产企业——厦门磁带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这则材料说明经济特区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处于( ) A.龙头地位B.主体地位C.中心地位D.领导地位20.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是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
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是()A、同时并举B、先工业化后改造C、有主有次D、先改造后工业化22、关于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巨大变化B、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D、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23、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得出的主要教训是()A、必须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B、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C、必须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D、必须坚持反对“左”的错误思想24、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25、以下对于“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②严重破坏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③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被毁弃,国民的素质下降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④26、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都是()A、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2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A、这种责任制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惟一途径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要求C、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D、调动农民积极性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28、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在()A、1979年B、1980年C、1984年D、1988年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9、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决定B、十四大的有关决定C、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决定D、十五大的有关决定30.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A.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B.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C.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材料二.邓小平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两个讲全了。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次运动?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
(6分)二.答案:(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根源:“左”倾错误。
(4分)(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