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站外输原油含水超高原因分析与处理

合集下载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原油外输中含水偏高是指在油田生产中将含有一定量水分的原油通过输油管道、油罐船等运输设施输送至目的地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原油中的含水量偏高,这将对原油的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也可能对运输设施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对于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原因分析1. 油田生产工艺问题原油含水量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油田生产工艺问题。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因为地层含水的存在,部分含水油在开采过程中会被一同开采出来。

油藏开采过程中可能存在管柱下泄、热水注入等问题,都会导致原油中的含水量增加。

2. 输油管道和储存设施问题输油管道和储存设施是原油外输过程中的重要设施,但是这些设施存在老化、漏水和腐蚀等问题,可能导致在油品输送过程中掺杂了大量的水分。

3. 操作管理不当在原油外输过程中,操作管理不当也会导致原油中含水量偏高。

比如在输送过程中,操作人员未对原油进行适当的分离和处理,或者对管道和储存设施的检查和维护不够及时,都可能导致原油中含水量的增加。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原油外输中含水量偏高,比如在运输过程中受到降雨等天气因素的影响,使得原油中含水量增加。

二、处理对策为了避免原油中含水量偏高,需要加强油田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监控。

要严格控制油田地层中水的开采,采用合理的开采工艺减少含水油的开采量。

加强对管柱下泄、热水注入等问题的监测和防范,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减少地层水进入原油中的可能。

保障输油管道和储存设施的完好性是降低原油中含水量的重要手段。

对于老化和腐蚀严重的输油管道和储存设施,需要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其密封性和抗腐蚀性。

加强对原油外输过程中的操作管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定要求。

对于原油的分离和处理,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原油中的含水量符合要求。

同时加强对输油管道和储存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工作正常。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油含水问题逐渐成为炼油及输油领域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外输原油中的含水会影响炼油过程中的催化剂以及加工设备的寿命,同时也会增加输油过程中的阻力和能耗。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降低外输原油的含水率,对于炼油及输油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需要分析外输原油含水的主要原因。

原油中含有的水分主要来源于油井本身及储存过程中的天然湿度,同时也和输送设施的密封性密不可分。

目前,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率的主要对策包括以下几点:1. 加强油田水利工作,控制原油含水率。

相信对于控制原油含水率的问题,石油开采企业是有一定经验的。

一方面需要做好油井的管理,及时抽排井口的附余水;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不让地下水入侵油井,维持油井的正常产能。

2. 优化原油储存条件。

储存过程中,为了防止外界环境引入包括水分在内的其他成分,应该保证容器密封,并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防止油罐内氧气的存在,从而避免油罐内发生水分析的化学反应。

3. 加强输油管道和管路设施的密封性。

输油管道和管路设施的泄漏是外输原油含水率较高的常见原因。

因此,必须做好密封工作,定期检查管道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排查泄漏点并及时维修。

4. 加强输油管道和设备的保养。

输油设备的频繁使用、地理位置所在的不同环境,在长时间的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磨损,从而会对设备的外漏情况产生影响。

为了防止出现漏油的情况,需要加强设备的保养,定期检查其设备的状态,及时进行小修小补,避免加重损伤的程度,造成输油过程中油品丢失问题。

目前,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率的相关技术已经在炼油厂的生产中逐渐成熟。

如果企业能够从源头上入手,加强管理,优化设备,专门开发降水技术,一定会大大减少外输原油的含水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外输原油含水超标的原因及处理

外输原油含水超标的原因及处理

外输原油含水超标的原因及处理2、原油处理生产现状今年(1-10)月份,有三个月的月平均含水已经超过标杆指标(标杆外输含水指标﹤0.24%)。

而且上半年有4个月中均出现连续多天外输含水超过标杆含水指标,最高曾到过2.84%。

而且个别时段,电脱效果差,进出口含水差不多,严重影响到外输含水。

三、外输原油含水超标原因分析1、来液物性变化影响上半年采油井酸化、防砂和药剂处理等多种作业方法的应用,出现3队、5队、6队、13+16队原油物性复杂多变,使分离器分离效果差。

5队、6队来液粘度大,起泡严重,常造成分离器出油凡尔自动调节功能失控,出水含油超高,出油含水超标。

13+16队三月份、五月份来液量,气量不稳定,特别是气量忽大忽小,破坏分离器的稳定分离,另外3队五月份酸化作业井影响,分离器运行不稳定。

受来油物性的影响,分离器的难破乳,分离效果不好,造成后续沉降罐过渡带大,脱水器脱水效果不理想,使外输含水连续超标。

2、“问题”原油影响从污油池回掺的原油;脱水器放出的污水;小贮池回收的放空油、落地油,沉降罐溢流的老化油;净化油罐底部不合格的回掺原油;罐中存放过长的老化油等,这些原油油水不易分离,破乳困难,极易造成电脱不稳,被我们成为“问题”原油。

特别是5月下旬,在处理2#罐滞留时间约1个星期的这部分“问题原油”时,脱水异常困难,脱水器脱水效果差,进口22%,出口18%,一度造成外输含水严重连续超标。

3、脱水工艺中存在的问题(1)在处理问题原油时,加入适当的药剂、碱,有利于问题原油的破乳。

但是工艺流程中,没有这套流程。

我们只是人工提些药剂从罐口加入,不能有效发挥药剂的作用。

给问题原油处理造成困难。

(2)卸油台打油时,进入3#分离器的液量突增,分离器沉降时间短,造成出水含油、出油含水超标。

增加后续脱水负担,影响外输含水。

(3)由于(1-4)月份天然气量少,使加热炉运行效率低,加热温度有时达不到原油处理温度要求,造成破乳困难。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联合站是一个重要的原油外输站,其主要功能是将产出的原油通过管道外输到其他地区。

然而最近发现,部分原油外输含水偏高,这给原油外输过程带来一定的困扰。

含水偏高可能会导致原油质量下降,影响原油的销售和利润,甚至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以期解决这一问题,确保原油外输过程的顺利进行。

2. 正文2.1 原因分析1. 运输管道老化:长期使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管道内壁腐蚀,从而会使含水率升高。

2. 生产过程中的水分混入:在开采、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由于设备损坏或操作失误,水分可能会混入原油中,导致外输含水偏高。

3. 原油贮存条件不达标:原油在贮存过程中,如果未能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或者容器密封不严,就会导致空气中的水分渗入原油中。

4. 油田地质条件:油田地下水位较高或者地下水与油层相接触会导致原油含水率升高。

5. 操作管理不当: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的处理不当或监测不到位等问题也是原因之一。

6. 外部环境因素:例如降雨天气导致地表水流进管道中,或者管道被破坏时导致含水率升高。

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管道状况、生产操作、贮存条件、地质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在制定处理对策时,需要针对各个可能的原因采取具体措施,确保原油外输含水率达标。

2.2 处理对策一、严格控制原油含水标准针对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问题,首先需要严格控制原油含水标准。

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原油含水在规定范围内。

可以采用先进的水分测定技术,及时监测原油含水情况,确保质量稳定。

二、加强管道设施维护管理管道设施是原油外输的关键环节,为了降低原油含水偏高的风险,需要加强管道设施的维护管理。

定期进行管道设施的检修和维护,确保管道运行畅通无阻,减少原油泄漏和混合问题。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外输原油含水是指原油中所含的水分含量,通常以百分比或ppm 来表示。

在石油生产和输送过程中,原油中含有水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外输的原油含水过高,不仅会影响原油的品质,还会增加运输成本,降低生产效率,甚至可能引发事故。

目前,我国的石油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外输原油含水过高的问题。

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油田管理不规范、生产工艺不完善、在线监测技术不够先进以及人员培训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降低外输原油含水已成为石油生产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对外输原油含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相关企业降低外输原油含水提供参考。

通过加强油田管理、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在线监测技术和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外输原油含水,提升生产效益,保障生产安全,推动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识外输原油含水是指在采油作业中,原油中混有大量水分的情况。

过高的含水率不仅会影响原油的品质,还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甚至对管道系统和设备造成损坏。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已成为当前油田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意识方面,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外输原油含水的具体影响及原因。

从技术层面来看,外输原油含水的增加可能是由于油田开发过程中水和油的难以分离,生产工艺不完善,监测技术不够精密,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的。

管理层面上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包括油田管理不当、人员不足、培训不足等均可能导致外输原油含水率居高不下。

针对外输原油含水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找出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来降低外输原油含水,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原油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

通过分析外输原油含水的影响因素和现有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为油田管理和生产工艺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提升油田生产水平和竞争力。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降低外输原油含水量是石油工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原油中的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加工工艺受限、设备损坏等问题,而且会增加石油运输成本。

分析外输原油含水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石油工业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外输原油的含水量过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油田开采过程中存在水与油的共存。

油井中的地下水与原油共存,并随着原油一起抽出。

而开采设备无法完全分离水和油,导致外输原油含水量升高。

运输过程中可能因管道破裂、油罐泄漏等原因造成水进入原油中。

由于原油输送过程中可能经历高低温环境,原油中自身所含的水分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析出。

油罐中的沉积物也可导致外输原油含水量升高。

沉积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当油罐中的沉积物被搅动时,其中的水分可能会进一步溶解到原油中。

针对外输原油含水量过高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油田开采中的水与油的分离。

通过提高采油设备的分离效率,尽量减少水与油的共存现象,降低采出原油的含水量。

加强石油运输管道的维护。

定期检查输油管道的完整性,及时修复破裂和泄漏问题,避免外界水分进入原油中。

运输过程中可以采取保温措施,避免原油被低温影响,导致其中的水分析出。

可以在输油管道上加装保温层,减少温度变化的影响。

还可以加强油罐的清理和维护工作。

定期对油罐进行清理,清除其中的沉积物和水分,确保原油的质量。

采用适当的石油处理技术可以进一步降低外输原油中的含水量。

可以采用脱水剂将原油中的水分与油分离,从而降低含水量。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量需要从油田开采、运输管道、油罐维护和石油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对策。

只有加强管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降低外输原油含水量,提高石油工业效益。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概述外输原油含水问题外输原油含水问题是指在原油的输送过程中,原油中所含的水分含量超过规定标准,可能对输油管道、输油设备和储油设施造成腐蚀损害,降低原油品质,增加处理成本,甚至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安全隐患。

外输原油含水问题不仅存在于国内原油输送过程中,也在国际原油贸易中普遍存在,对石油行业的发展和原油质量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外输原油含水问题主要是由于原油开采、采集、储存和输送过程中无法避免地混入水分,导致原油中出现一定的水含量。

这些水分会对原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造成影响,降低其燃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会增加生产、运输和加工的成本。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是石油行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才能保证原油的质量安全,为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2 重要性及必要性外输原油含水问题在石油行业中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

原油中含水量过高会降低原油的质量,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任务。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可以提高原油的销售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具有低含水量的原油在市场上更受欢迎,能够获得更高的售价,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风险。

含水量高的原油在运输过程中易发生气液分离和腐蚀等问题,增加了运输风险,降低了原油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含水量高的原油需要经过更多的处理和分离过程,增加了生产的复杂度和成本。

通过降低外输原油含水,可以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任务,对于提高原油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空间,降低运输风险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和具体措施来降低外输原油含水,实现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双赢局面。

2. 正文2.1 原因分析外输原油含水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1. 作业不当:在油田生产、采集、输送及处理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油水混合,使得外输原油中含水量增加。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外输原油含水过高会导致原油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到石油炼制过程的效果和炼油厂的生产效率。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检测原油含水:首先需要对外输原油的含水进行准确的检测。

通过采用先进的含水检测技术,如波谱分析法、电容法、红外法等,能够准确、快速地得到原油中的含水含量。

通过对外输原油的含水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了解原油质量的变化情况,为后续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 原油处理技术优化:原油处理是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关键环节。

可以通过优化原油脱水系统的运行参数和工艺流程,减少原油中的含水。

增加旋流器和分离器的数量,提高沉降速度和分离效果;调整原油处理温度和压力,改变相态平衡,促进水相的快速分离等。

可以考虑引入新的原油处理技术,如电场分离技术、超声波辅助分离技术等,来提高原油脱水的效果。

3. 加强油田水管理:加强油田水管理,减少进入原油中的含水量。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油井封堵,防止水的进入;优化注水井的运营,减少油井周围的水平衡;提高油井生产液油比,降低产水含油率等。

还可以利用化学品或物理方法处理油田水,减少其中的悬浮物和溶解性物质,降低水油净分界面的粘附度,减少水的进入原油中的可能性。

4. 强化设备维护和管理:设备维护和管理是保证原油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的重要环节。

应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中的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还应加强设备运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运行异常问题。

加强设备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行记录和设备档案,为设备状况评估和改进措施提供参考。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改进。

通过准确测量原油含水、优化原油处理技术、加强油田水管理和强化设备维护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外输原油含水,提高原油质量,提高炼油厂的生产效率。

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实现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目标。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原油外输中含水偏高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采油工艺不完善、管道泄漏、储油设备故障、输送管道阻塞等。

本文将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对策。

采油工艺不完善是导致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采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入一定量的水。

如果采油工艺不科学、不完善,无法有效分离原油和水,就会导致原油外输含水偏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改进采油工艺,提高水和油的分离效率;增设分离设备,如水力旋流器、油水分离器等,用于有效分离原油和水。

管道泄漏也是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之一。

对于长期运行的输油管道,由于受到环境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如腐蚀、磨损等,会导致管道泄漏,从而使外输的原油中含水量增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管道检测和监控,定期检查管道的完整性,及时发现并修复漏点;增加防腐蚀措施,对管道进行防腐蚀处理,延长使用寿命。

储油设备故障也会导致原油外输含水偏高。

储油设备由于长时间使用或者操作不当,容易出现故障,导致原油与水无法有效分离,进而影响外输原油的含水率。

为了避免储油设备故障给原油外输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定期检查和维护储油设备,包括罐体、防漏措施等;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输送管道的阻塞也可能导致原油外输含水偏高。

管道中的沉积物、杂质等会逐渐堆积,形成阻塞物,降低管道流量,导致原油在输送过程中与水混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定期清理管道,去除沉积物和杂质;加强管道保养,及时修复管道漏点和破损部位,保证管道的畅通。

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采油工艺不完善、管道泄漏、储油设备故障、输送管道阻塞等。

通过改进工艺、加强管道检测和维护、定期清理管道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原油外输的含水率,提高原油外输的质量和效益。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原油是目前全球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原油出口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原油的含水量过高不仅会降低原油的品质,也会对外输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外输原油含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对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分析1. 原因分析造成外输原油含水过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开采过程中水与原油混入:在原油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含水量太大或者操作不当,导致水和原油混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原油的含水量。

2. 影响分析外输原油含水过高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影响,主要包括:1)影响原油的品质:原油的含水量过高会导致原油的品质下降,使得原油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影响原油的销售和价格。

2)增加运输成本:含水量过高的原油需要更多的能源和成本来进行处理和运输,增加了运输的成本。

3)对环境造成影响:含水量过高的原油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伤害。

二、对策1. 完善生产工艺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水与原油混合,包括提高开采设备的技术水平、改进生产工艺等,从源头上降低原油的含水量。

2. 加强设备管护在原油输送和储存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输送管道和储存设备的检测和管护工作,定期进行检修和防腐蚀处理,以减少水与原油的混合。

3. 发展水下处理技术对于在输送过程中掺杂了水的原油,可以研发水下处理技术,通过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方法来进行原油和水的分离,降低原油的含水量。

4. 优化储存环境在原油的储存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储存环境,控制储存设备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水分对原油的影响,降低原油的含水量。

5. 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强对原油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的监管和管理,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原油的品质和含水量达标,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含水问题。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外输原油的含水量,提高原油的品质,降低运输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外输原油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原油外输过程中,含水偏高是一个常见但严重的问题。

含水率偏高会导致原油质量下降、储运成本增加,甚至可能引发设备堵塞和事故。

分析含水偏高的原因,并制定合理的处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析含水偏高的原因。

原油外输中含水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油过程中水油井混产:在采油过程中,由于油井运营不善或地层特性等原因,使得水与油混合产出,导致原油中含水率升高。

2. 输油管道老化损坏:输油管道经过长时间运行,管道老化、腐蚀等问题会导致管道泄漏,进而引入外部的水分,增加原油中的含水率。

3. 不合理的采集与处理方法:采集和处理方法不合理将直接造成原油中含水率偏高。

当采集方法不当、脱水设备净化能力不足时,都会导致原油中含水率偏高。

接下来,提出处理对策:1. 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通过提高检测技术的精度和准确性,及时检测出原油中的含水率,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加强油井管理:加强对油井运营的管理,提高采油效率,有效控制水油混产,减少原油中的含水率。

3. 定期维护和检修管道:对输油管道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并修复漏点和老化部位,防止外部水分进入管道并导致原油中的含水率增加。

4. 完善采集与处理设备:改进现有的采集和处理设备,提高其净化能力,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将含水率降到合理水平。

5. 加强培训和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技能水平和责任心,确保原油外输过程中操作规范,从根本上减少含水率偏高的问题。

含水偏高是原油外输中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通过分析原因,并针对性地制定处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含水率,提高原油质量和外输效率,减少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原油外输是石油行业的重要环节,直接与石油加工和市场运营相关。

然而,在原油外输过程中,含水问题一直是困扰行业和企业的难点问题。

如何分析原油外输高含水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已成为行业和企业需要着重关注的内容。

一、原因分析1.装载端污染装载端是原油外输管线的起点,油田油气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质以及设备的老化、磨损、腐蚀等因素会导致原油污染,从而提高了原油含水率。

2.管道内腐蚀原油外输管道是一个长期运行的系统,其内部的腐蚀问题影响着原油质量与含水率。

随着管道腐蚀增加,管道内壁面的平滑度则会下降,从而使管道内液体运动会出现影响,使得原油含水率增加。

3.水分的溶解度不同原油的水溶解度不同,含水量高的原油,尤其是含深层水的原油,可能会形成微乳液,使得原油含水率更高。

4.过程管控不当过程管控不当也是原油外输高含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生产管道压力过高、运输温度过低、管道检修水平较低、过度挤压导致管道破裂、出现泄漏点等问题,都可能导致管道中的水蒸气或液态水混合进入原油中,从而提高了原油的含水率。

二、处理对策1.装载前处理通过对原油进行合理的处理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水分,可以有效地降低原油的含水率。

装载前处理应该包括:过滤去除油田污染物、调整油水分离设备的操作参数、使用有效的杀菌剂、添加适量的防腐剂等。

完善的管道内腐蚀监测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原油中的水分含量。

该措施的关键在于:管道内壁面的清洗、保护层的涂覆、高质量的涂料、定期的检查与维修等。

3.选择合适的运输方案通过选择合适的运输模式和方案,保证管道的运行温度和压力达到最优状态,可以确保原油外输过程中减少水的混合,从而有效地降低原油含水率。

优化管道运行压力、温度等参数,采用高级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测管道的运行情况,设置静电导电的防雷措施,避免灌注过程的损伤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过程管控能力,降低原油含水率。

结论原油外输含水偏高问题,需要站点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共同努力,进行分析、处理和管理,才能确保原油质量得以保证。

外输原油含水率超标分析及处理措施

外输原油含水率超标分析及处理措施

外输原油含水率超标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随着油田开发步入特高含水期,各种不同的工艺在开发生产中的应用,进站原油物性日趋复杂,给联合站原油脱水处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集输泵站原油含水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井排来液中存在部分泥浆、堵剂、压裂、酸化液等难以破乳的物质,引起进站原油物性发生变化,造成外输原油含水率出现阶段超标。

经过不断探索,采取对原油处理流程改造、原油加热设备改进及密切跟踪监督采油队特殊井等措施,将外输原油含水率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

【关键词】原油物性改变原因处理措施随着油田开发步入特高含水期,各种不同的工艺在开发生产中的应用,进站原油物性日趋复杂,给联合站原油脱水处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1 油田采出水特性采油污水是一种含有固体杂质、液体杂质、溶解气体和溶解盐类等较为复杂的多相体系,细小杂质大概可分为5大类:悬浮固体、胶体、分散油、乳化油及一些溶解物质。

其中悬浮固体(颗粒直径1—100 μm)主要包括:泥砂、各种腐蚀产物及垢、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和重质油类等;胶体(1×10-3—1.0μm)主要由泥砂、腐蚀结垢产物和细菌有机物构成。

采出水中一般含有1—5g/L 的原油,其中90%左右为分散油(10—100μm)和浮上油(大于100μm),约有10%乳化油(1×10—10μm)。

溶解物质主要包括溶解盐类(1×10-3μm以下,如Ca2+、Mg2+、Cl-)和溶解气体(3×10-4—5×10μm 如溶解氧、硫化氢)。

由于各油田地质条件、原油特性、集输及分离条件等的差异,各地油田采出水的水质不尽相同,但有共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含油量高、成分复杂、矿化度高、水温较高、具有放射性。

2 油田采出水处理方式石油工业是一个用水量和产水量都较大的行业,除产生大量的采出水外,油田同时还需要回注大量的水来驱油。

大量的采出水外排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油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

作为原油的主要生产国,我国在全球原油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原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其中之一就是原油含水率过高的问题。

高含水率不仅会降低原油的质量,还会增加运输成本,降低市场竞争力。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率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分析原因1. 生产工艺问题在原油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油地质条件复杂,生产工艺不够完善,导致原油中含水率较高。

部分井眼可能存在工艺不完善或者管道老化等问题,造成原油与水的混合。

2. 油田开发水平不足我国的油田分布广泛,但许多油田开发水平不够,水驱采油技术和油藏的渗流性控制不够完善,导致原油和水的混合。

3. 不完善的储运设施原油的储运设施对于原油的含水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储运设施不够完善,或者油罐内部清洁不彻底,就会导致原油与水的混合。

二、对策建议1.加强油田管理,提高油田开发水平通过提高油田管理水平、加强油田地质勘探和油田开发,并运用高效的采收和注入技术,提高油田的开采率和油藏的流动性,减少原油产量中的含水量。

2. 完善生产工艺通过完善原油生产工艺,加强管道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控制地下水与原油的混合,减少原油含水率。

3. 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原油检测体系,提高原油含水率的检测技术水平,确定原油的含水率,做到及时监测和控制原油的含水率。

4. 加强储运设施管理加强对储运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储运设施内部的清洁和密封性,减少原油与水的混合和交叉污染。

5. 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保意识,进行环保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加强原油生产中的水与油的分离工作,减少原油中的含水率。

三、结语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率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原油生产、储运、环保等多个方面。

通过完善原油生产工艺、加强油田管理、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加强储运设施管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有效地降低原油中的含水率,提高原油的质量,减少运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随着国内炼油厂的增加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原油外输成为了我国重要的能源进口渠道之一。

但是,在原油外输运输过程中,含水含量偏高的问题也时常出现。

本文就从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以及处理对策两方面进行探讨。

1.生产过程中的水分污染油田开采时,地下水往往会随着原油流入油井,成为原油中的一部分。

同时,引入外界的空气中也会存在水分,这些水分都会随着原油流入管道中。

如果不加以处理,这些水分会成为原油中的含水,导致原油含水率偏高。

在油田采集后,原油需要通过管道输送到炼油厂进行加工。

在运输过程中,管道中的水蒸气会与原油发生混合,形成原油中的含水。

同时,管道泄漏也有可能会引入大量的水分。

尤其是在管道铺设较长、穿越潮湿地区时,这种风险更为突出。

3.运输设施的污染造成管道内积水管道内如果出现积水,也会带入海量的水分。

一般情况下,管道内积水的产生和运输设施的经营维护密切相关。

如管道漏水的处理不及时,越积越多,最终形成内部水体;又比如管道被污染堵塞,也会滞留水体等。

1.完善采油工艺,减少水分污染减少原油中含水的方法,首先要从油田生产入手。

在采油过程中,要加强地下水的封闭和保护工作,避免地下水夹杂在原油中。

此外,还可利用化学方法提高原油的表面张力,使水分难以与油顺畅混合。

2.优化管道运输工艺,控制含水率在管道运输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采用先进的防漏措施,以确保管道内部的密封性。

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管道清洗,以避免管道内积水。

在运输过程中加入除湿剂可以有效控制管道中的水分含量。

3.提高运输设施的维护水平针对管道被污染、清洗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的管道内部积水、腐蚀等情况要及时处理,防范管道积水造成含水偏高等问题的产生。

同时,应定期对管道进行清洗、消毒等维护工作,保证管道的运营安全。

4.强化检测监控,及时采取措施在外输过程中,要加强原油含水率的检测和监控工作。

建立特殊的管道水分含量检测系统,对于含水过高的油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以达到保护管道和油品质量的目的。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联合站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概述原油外输中的含水问题可能会给石油行业带来重大的财务和正面影响,因此,其处理方案需要得到足够的注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原油外输含水偏高的一些原因以及如何在偏高水平下采取适当的措施。

原因分析外输原油中含水偏高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一部分较为常见,包括以下几种:1. 外部环境:如果存储和输送设备不能在外部环境的环境中得到恰当的维护和保养,那么外输原油中的含水就会受到影响并产生偏差。

2. 传输和处理设备的问题:含油水分离器或分离井处于工作状态或需要更换,但设备问题无法及时检测和修复时,原油外输中的水分就会增加,导致含水量偏高。

3. 操作和生产人员的技能问题:如果生产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或经验不足,就无法正常控制本质含水度和操作步骤,最终导致外输的原油中含水偏高。

处理对策针对上述原因和分析,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项处理对策:1.加强存储和输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在外部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防水材料涂抹、设备维做计划等,以防止天气或环境影响。

2. 尽可能避免传输和处理设备发生故障,如定期进行检修、设备维保和保养,并及时更换需要更换的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3.加强生产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以确保覆盖关键的生产步骤和操作技巧。

同时,应建立标准操作流程,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和控制含水率。

4. 通过使用化学除水或物理分离的方式来降低外输原油中的含水量,以处理含水偏高的问题。

化学除水的方法包括凝胶水cutting的注入,高油兼容的聚合物应用,聚合物之间的双重交联等技术方法。

物理分离的方法则包括使用离心分离器、抽氧系统或旋转式离心介质等。

结论产生含水偏高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来自外部环境、设备操作和维护以及人员技能等方面。

为避免这些问题,可以考虑积极采取上述处理方法,从而确保外部环境的稳定以及超过提高工艺设备和操作技术水平。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石油产业作为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市场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原油开采和储运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油含水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外输原油质量和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外输原油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外输原油含水现状分析1.1 外输原油含水问题的成因外输原油中含水量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油开采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伴随着一定量的天然水,尤其是在海上油田开采过程中更为明显;原油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冒泄以及管道损坏等因素也会导致原油含水增加;加工过程中不当的操作和设备失效等问题,也会对外输原油的含水量产生影响。

1.3 外输原油含水问题的现状目前,我国外输原油中含水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外输原油中含水量普遍在1%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3%,已经远远高于国际标准。

2.1 完善原油生产过程管理可以通过加强油田开发和生产管理,优化生产工艺,采取合理的注水开采技术,减少天然水的混入。

加强对生产现场管道设施的维护,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管道漏失和损坏问题。

2.2 加强储存和输运过程管理加强对原油储存设施的管理和监控,采取有效的防渗漏措施,降低储存损耗。

对输油管道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加强对输油管道腐蚀和损坏的防范,确保输油过程的安全可靠。

2.3 加强原油加工过程控制加强原油加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对原油加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及时更新老化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原油质量的稳定。

2.4 强化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对原油生产、储存、输运和加工的全程监督,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监控系统,确保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三、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对策建议3.1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强对原油含水剖析和检测技术研发,提高原油含水检测的准确性和敏感度,为制定有效的原油降水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外输原油含水过高会影响石油储运、利用和贸易,并增加加工及炼制成本。

因此,降低外输原油含水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原油含水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降低外输原油含水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原油含水产生原因1.钻井液污染:当钻井液中水含量较高,就会造成钻井液污染,导致最终的原油含水率增高。

2.天然油层中的水:在一些天然油层中,水与油混合存在,采油过程中就会带出一定量的含水油,导致原油含水率升高。

3.采油工艺:在采油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相关设备出现故障等问题,也可能导致原油含水率升高。

4.天气和季节因素:在雨季和湖泊、河流水位较高时,井口也会进水,使得原油可能含有更高的含水量。

二、影响因素1.交通困难:一些边远的内陆油藏或岛屿油藏,交通条件不便,运输路线不畅,难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原油含水率。

2.技术水平不高:在发展中国家或一些落后地区,油田开采和输油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难以有效降低原油含水率。

3.偷油行业:在一些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由于缺少监管和管理,一些黑市和地下偷油行业猖獗,导致原油含水率增高。

1.强化监管:建立健全油气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对油气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监管力度,防止黑市和偷油行为的产生。

2.推广降水技术:加大研发力度,推广降水技术,改善油井生产环境,减少油井进水,从而降低原油含水率。

3.升级设备: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对降低原油含水率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采油工艺中应用低温、低压技术,采用先进的高效采油设备等,能够有效控制原油含水量。

4.完善运输设施:提高运输设施和成品油贮运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加设备的容量,优化运输安排,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原油含水量。

总之,降低外输原油含水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石油企业等多方协作,采用多种手段,共同推动降低外输原油含水水平的提高,以更好地保障国家油气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的分析及对策一、背景分析外输原油含水率是指原油中所含的水分的百分比,是评价原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高的含水率不仅会影响原油的提纯过程,还会造成油轮和管道等运输设备的腐蚀和堵塞,降低原油的交付质量,增加运输成本。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率对于油田公司和贸易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存在问题目前外输原油含水率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原油采集设备的老化和损坏。

长期使用导致采集设备的性能下降,无法有效地去除原油中的水分。

2. 采集操作不规范。

采集人员操作不当,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集,导致原油中的水分未能完全排除。

3. 储油条件差。

储油过程中没有进行适当的隔水处理,导致原油中的水分无法有效去除。

4. 运输设备的漏水和渗水。

油轮和管道等运输设备老化严重,存在泄漏和渗水现象,导致原油中的水分增加。

四、实施对策的可能影响1. 成本增加。

更新和维护采集设备、管理人员培训等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2. 人员培训的难度。

加强对采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可能会面临人员培训的难度。

3. 设备更换的困难。

对于已经老化严重的油轮和管道等设备,可能会面临设备更换的困难,需要制定合理的更换计划。

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率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原油质量和运输成本等重要因素。

通过更新和维护采集设备、加强采集操作规范、改进储油条件以及加强运输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外输原油含水率,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实施对策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成本、人员培训和设备更换等方面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方案,确保对策的顺利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站外输原油含水超高原因分析与处理
作者:历英
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35期
摘要:分析了硫化物黑色过渡层出现及其对油田生产的影响,总结出处理硫化物原油的操作方法。

结果表明,合理控制脱水的各项参数,不断提高员工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增强责任心,增强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保证脱水电场平稳运行。

关键词:硫化物脱水器含水超高停输原油产量
某联合站因硫化物问题造成频繁的外输原油含水超高,某联两座5000立事故罐分别有5米左右的硫化物原油无法回收,对油田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为此,通过加强管理、采取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等多种措施,合理控制各项生产参数,加强放水、精细操作,在配合破乳剂、油水分离剂相结合的使用,控制外输原油含水超高,保证外输油质量。

一、硫化物对原油生产系统的影响
富集在电脱水器油水界面层区域的硫化亚铁颗粒吸附在油水界面上阻止水滴间的聚并,容易造成油水夹层,在油水界面层区域内形成含水率很高的油水过渡层,导致脱水电流升高或波动,电脱水器处理能力下降,导致外输油含水超标。

污水沉降罐上部富集有硫化亚铁过渡层,在原油回收时造成某联合站电脱水器电流升高或波动。

但随着硫化物的不断产生,硫化物原油也随着的不断增多,对脱水电场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硫化物原油进入电脱水器后给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造成脱水能力下降,脱水效果降低,频繁造成外输含水超标。

二、控制原油含水超高,消除硫化物影响的措施
(1)控制好原油外输质量的关键因素。

压力(游离水压力、沉降段压力、脱水器压力);含水(沉降含水、脱后含水、外输含水);温度(一段温度、二段温度);加药量(小站加药量、站内加药量)。

在生产过程中脱水器必须控制好压力、水位、温度等各项参数,才能保证脱水系统平稳、高效运行。

(2)容器内油水界面的控制。

我们采取半自动化的控制方式,每天2次对游离水脱除器、压力沉降罐的低、中水位进行人工放水,判断容器界面的位置,用手动控制旁通阀门控制容器界面,进行监控,保证容器内油水界面的平稳。

目前游离水脱除器油水界面控制在65%,压力沉降罐控制在50%左右。

同时保证沉降罐出口含水低于8%,才能保证电脱水器运行平稳。

脱水器油水界面控制20%,但当脱水电场出现波动情况时,还要加强放水。

必要时,要采用手动放水的补救措施,保证电场平稳运行。

(3)容器压力的控制。

游离水压力(即转油站来油压力)控制在0.28 MPa,控制得过低,下一段得不到足够的驱动压力,易造成放水不及时,脱水器进口含水超高,电场波动,引起外输含水升高。

容器压力控制得高,能使放水及时,但易造成油水界面过低,引起频繁泄压,使原油外输量减少,同时气动调节阀动作比较缓慢,容易造成跑油事故。

(4)精细操作,增强责任心,保证输油平稳。

合理控制脱水泵的排量,保证电场的平稳。

脱水泵排量恒定时,脱水器内原油进出相对稳定,油水界面相对稳定,脱水器电场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

①合理控制加药量保证电场平稳。

在原油的乳化液中加入破乳剂和油水分离剂,正常站内加药为100kg/d,一旦发现脱水电场有波动或发现电流有升高现象,应及时调整加药量,保证含水。

②脱水温度。

将脱水温度控制在55℃左右,不能太低,适当的脱水温度能够减小原油的粘度,降低油水界面薄膜的强度,提高沉降脱水效率。

③脱水器电场的控制。

水位:根据脱水器看窗水质的好坏决定油品的质量,如果分离不清,通知化验岗做脱后含水,调整仪表油水界面控制放水,一旦发现脱水电场出现波动时,应及时加强放水。

压力:脱水器压力控制在0.23MPa—0.26 MPa,保持一定的压力,有利于水滴的沉降。

电流:在生产中经过观察脱水器电流、电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脱水器的处理量,调整脱水泵排量,保证电场的平稳。

收老化油精心控制,合理控制好收油排量控制好液位,保证含水稳定。

回收3#罐老化油不能大排量长时间连续进行,否则便会引起含水超高,影响正常原油生产。

在收油过程中及时检查收油效果,检查收到的是油是水,并控制好收油泵排量,及时观察3#罐液位,控制液位在10.50m为宜。

收油期间,化验岗要及时取样,化验结果出来后,及时和脱水岗、沉降岗汇报含水情况,当发现脱水电流有波动,含水有升高的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收油,控制好压力,加强放水,保证好含水。

(5)加强放水,控制好脱水各段含水。

通过加强放水,精心操作,控制好脱水器进口含水(既沉降含水)控制在8%以下,脱后含水控制在0.3%以下。

并通过工艺改进在输油岗净化油缓冲罐底部安装了放水管线,连接到输油岗内污油缸内,并安装了伴热管线和放水看窗,即使在冬季也能保证连续放水和监控放水质量,使外输含水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6)加强化验监控,及时跟踪含水变化,掌握生产控制主动权。

某联合站在保证正常的每2小时的正常化验外输油样的同时,要求化验岗在每2小时取样,还要做脱水器脱后含水和沉降含水。

当发现含水有升高的趋势时,及时和脱水岗、沉降岗联系,及时控制,加强放水。

并在含水升高时及时作加密样和脱水器的单台样,保证及时监控、及时控制,把外输含水控制合格。

三、管理与建议
(1)针对硫化物黑色过渡层对生产影响,增加破乳剂投加量和试验硫化物驱除剂,保证脱水生产平稳运行。

(2)加强日常生产管理。

联合站沉降罐和污水站的污油回收是影响电脱水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平时生产中回收污水沉降罐内污油时,尽量避免集中收油,避免老化油集中进入脱水器而增加处理难度,引起脱水器的电场波动。

容器及时清淤,释放有效空间,提高利用率和脱水质量。

(3)加强原油质量监督管理,防止不合格原油外输,化验岗积极做好联合站原油外输质量的监测工作,发现原油质量超标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及时控制,保证原油外输质量。

目前,由于硫酸盐还原菌的大量繁殖,硫化物黑色过渡层对生产的影响程度越来越严重。

因此,控制硫酸盐还原菌的大量繁殖,减少硫化物黑色过渡层对生产的影响仍是当务之急。

(4)改变现有生产运行参数,避开硫酸盐还原菌繁殖的最佳温度范围。

利用夏季天然气处理装置检修天然气富余的有利时机,加温集输处理,将脱水站二段炉提高温度上限;加大破乳剂用量,利用升温良好条件增强破乳效果。

尽快把现存的含有硫化物的老化油回收处理完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