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研究—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研究3篇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研究3篇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研究3篇第一篇1.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

创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既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一致,又对学生的自主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后续发展非常有利。

借助于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的能力等,使其将来在职场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地展现自身价值。

2.高职学生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2.1缺乏创业意识目前,高职学生都是“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及时代变迁的大环境下,政治和社会环境都比较稳定,家庭条件也比较好。

许多家长总希望孩子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害怕承担不了创业失败的风险,家长及学生本人更倾向于传统的就业而非充满挑战和变数的创业,因而,学生的创业意识受到影响。

2.2缺乏创业行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已开展创业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学生也开始有了创业的意愿,想进行创业,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但因缺乏创业氛围,又怕找不到货源或创业失败而被同学嘲笑等,所以,他们仅处于观望状态,没有迈出创业的步伐。

2.3缺乏专业知识受媒体对比尔•盖茨、张朝阳、马云等创业成功人士的宣传影响,以及国家和各高校对于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高职学生有创业激情,但缺乏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企业的运营管理知识知之甚少。

因为缺少专业知识的支撑,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创业的风险增大,创业的成功率很低,又挫伤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

2.4融资渠道不畅高职学生创业融资渠道主要是依靠好友合资或是向父母借贷,因没有任何可供抵押的资产,未获得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导致缺少创业启动资金,使许多优秀的创业设计难以付诸实施。

3.高职院校大学生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可实施“123”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五融合”育人模式探究——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五融合”育人模式探究——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图1“五融合”育人理念第二,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教育主体相融合。

在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政府、行业、企业等社会各界之间出现错位,对高职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

面对国家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改革的新图2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五融合”育人模式人才培养产教双链深度融合是当下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在“五融合”育人模式中,作为教育链上的高职院校,将与产业链中的各行业、企业进行多角度、多层次链接,促使产教合作从表层走向纵深,最终形成全面融合的产教新格局。

最后,能提升高职院校与社会力量的协同性。

能否充分发挥政府、产业、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力量是影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成效的重要因素。

在“五融合”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将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围绕政府经济战略来设置专业,通过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促使行业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让社会各主体加入产教协同育人队伍中,实现“四链”的紧密结合。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五融合”育人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一)专业布局与地区产业发展相融合一是高职院校要对接地区产业链,组建学校专业群。

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确保专业设置与地区产业发展相匹配,学院围绕广西的强首府战略,每年定期开展专业设置调研工作,主动对接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及南宁市重点战略产业、支柱产业,并分析合作企业人才需求变化,采用产业链集群“链条式”组群逻辑,对校内现有专业进行重构,形成10大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以此提高专业资源利用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以解决群内专业关联程度和资源共享度不高的问题,确保专业群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如2022年学院在专业群布局工作中,结合地区发展热点,新增网络新闻与传播等3个专业,撤销了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等4个专业。

学院通过进一步优化学院专业布局结构,切实提高了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匹配度,促使学院人才培养方向始终对接地区产业升级需求。

二是增加校企合作数量,打造学校合作品牌。

注册入学下的高职导游服务技能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注册入学下的高职导游服务技能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 0 1 3 年 第l 0 期・ 总 第 2 3 2 期
【 经贸教育】
对外绳
注册 入学下的高职 导游服务技能课程教学改 革探索
— —
以江 海 职 业 技术 学 院为例
纪 花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扬州 2 2 5 1 0 1 )
[ 摘 要 ]注册入 学制度的 实施给 高职 院校发展 带来新 的契机 , 同时也使 高职 院校各 项工作 面临前 所未 有的挑 战。通过 对高职生源特 点、 社会 需求以及 高职院校 自身发展 的分析 , 可 以看 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已迫 在眉睫 。结合 江海职业学院导游服 务技能课程 的教 学现状 , 提 出岗位 引领设 置教 学 内容 、 理 实一体强化 实境 技能训 练、 注重过程 评价 并 实施 多元 主 体评 价 的教 学改革 建议 , 并从 学院、 师 资、 学生 三方 面提 出 了改 进
册 录取。这一举措打破 了传统 的最低 录取分 数线 的入 学
门槛 , 为许 多低 分考生赢得 了进入高等 院校深造 的机会 , 同时也成为高等职业 教育 改革 的一个 转 折点 , 有 利于 推 动高 职教育 的改革与发展 。

随着本科院校 的扩招和 高考生 源 的不 断萎缩 , 高 职
教学 质量深受影 响。
索 注册入学背景下 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
二、 导游服务技能课程教学现状
2 .社会 需求多样 化
市场经济环境 下对人 才需 求呈 现 多样化 , 这就 使得 学生毕业 后 的出路 也 呈 现多 样 化。有 的学 生 选 择专 升 本、 专接本继续学 习深 造 , 有 的选择 就业 , 有 的按 照 自己
导游服务技能 又称导游 实务 或导游 业务 , 是高 职院

公开阅读2008年论文获奖名单

公开阅读2008年论文获奖名单
南通纺织职技院
1
13
苏州工业园区职技学院
IVT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倪洪洲
1
14
连云港师范高专科学校
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方略
徐爱玲
1
15
常州纺织服装职技学院
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全面推进创业教育
常州纺织服装院
1
16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胡剑虹
1
17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丁鸿利
1
4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
南京化工职技院
1
5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浅析
辛建中李祖刚
1
6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坚持开展创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无锡商业职技院
1
7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整体性模式探析
朱璋龙
1
8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
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理性思考
徐耀生
2
37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就业能力
刘玲
2
38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激情创业共赢明天
常州轻工职技院
2
39
江苏畜牧兽医职技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难点和对策
张旭东
2
40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主体性人本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新视野
朱以财
2
41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赵东新房磊
1

内蒙古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建设研究——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内蒙古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建设研究——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作者简介:王意日格乐吐(1982—),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讲师,公共管理硕士,就职于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萨日娜(1982—),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讲师,公共管理硕士,就职于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冯永胜(1980—),男,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化学工程硕士,讲师,就职于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内蒙古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建设研究———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王意日格乐吐,萨日娜,冯永胜(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乌海016000)一、内蒙古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截至2016年8月,内蒙古毕业生总数为113005人,就业人数为91870,就业率81.30%。

其中:本科生就业率81.07%;专科生就业率84.67%。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优势明显。

目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毕业生总量压力持续高位、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截至目前,内蒙古共有40余万本专科在校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2016年,内蒙古投入专项经费,支持高校实施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0项,国家级“大创计划”51项。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参加国家、自治区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总体上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体制建设缓慢,大学生创业效果一般。

主要表现在政府、行业、学校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就业创业机制没有建立或者不健全,就业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体系,缺少就业创业实践平台和转化机制,没有稳定的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创业氛围不浓等问题。

二、区内外高职院校的经验借鉴通过对2016年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研究,发现他们构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就业创业机制体制,非常注重社会、学校以及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以H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以H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以H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摘要: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人力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高职类学生的迅猛增长归因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就业率是学校的生命线,这在高职院校表现尤为突出。

“就业”是高校、社会、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汇点,学生是主要的载体。

学生的就业能力决定就业率,就业能力和就业率是成正比的,就业能力越强,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就越高。

本论文在以H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设计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调査问卷,对学生、用人单位分别釆取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利用对比、图表分析方法,了解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与市场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分析造成就业能力不足的影响因素。

最后从多角度提出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一、引言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人力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产业升级时期,企业转型对高职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职业教育法出台,职业教育界如火如荼地讨论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发展职业类的学生各种实际操作能力,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这些事实引发了新一轮高职类教育课程改革的热潮。

二、文献回顾(一)国外研究现状1909年,英国的学者Beveridge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了就业能力的概念,这是迄今为止能查阅到的最早的有关就业能力的概念。

随后,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就业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此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于是产生了以下几种关于“就业能力”概念。

①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指出就业能力“不仅是获得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在企业中取得进步而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进而提出了MKC( Mayer Key Competencies)模型。

②学者Overtoon则认为就业能力是任何工作普遍包含的共性,它是在横向上与所有的行业相关,在纵向上和所有岗位相关的能力。

(2021年整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21年整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推荐完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推荐完整)的全部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推荐完整)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推荐完整)>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报告一、研究的目的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创建于1999年,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全日制民办高职院校.怎样才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全院上下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在研究的课题。

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高等学校,不同于一般专科院校之处就在“职”字上,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较高的素质.这里所讲的“高素质”无疑应该包括“职业素养”.为了切实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敬重职业劳动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掌握职业素养的理论知识以及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以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正是本教学成果当初的研究目的。

江海技术学院扬州市江海职业技术学

江海技术学院扬州市江海职业技术学

xx技术学院xxxx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市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市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中文名,扬州市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创办时间,1999年。

所属地区,扬州市。

学校类型,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简介。

1999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以培养能动手的高技能人才为办学方向。

具有独立颁发国家专科文凭资格的全日制高职院校。

办学理念。

面向市场需求。

坚持就业导向;注重专业知识。

突出能力训练;践行德育为先。

提高人文素养;立足名城扬州。

扩大辐射功能。

奋斗目标。

社会欢迎。

学生满意。

家长放心。

领导高兴。

地理位置。

位于名城扬州京杭大运河畔。

与千年古刹高旻寺隔河相望;南临长江。

校园建设。

占地面积1040亩。

居省内民办高校第一;教学区。

实训区。

运动区。

生活区规划科学。

布局合理。

建筑面积13万平米;校产2亿多元;校园将建成“兴旺。

文明。

秀美。

和谐”的校园。

办学规模。

该院在校生近7000人。

居省内民办高校第二。

今年暑假后可突破8000人。

近两年可达到万人规模。

专家治校。

董事长孙永如博士是扬州大学兼职教授。

扬州市主管文教工作的副市长;院长朱克昌研究员曾任扬州大学党委书记。

常务副校长;副院长为河海大学等国内名校多年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育专家担任。

师资队伍。

学院300多名专兼职教师中。

享有*津贴的专家2人;教授。

副教授187人。

中青年教师近200人。

有的学术带头人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

学校还有外籍教师近10人。

专业特色。

全院8系36个专业。

理工专业是重点。

人文专业是特色。

经管专业有亮点。

适应市场设专业。

xx年新设置5个专业;在省内高校中首开韩语专业。

首家有了韩语毕业生。

韩语专业学生在全市韩语大赛中获一。

二。

三等奖。

在全省大学生首届韩语演讲大赛中与本科生同台竞技。

赢得二。

三等奖;在省内民办高校中首家开办珠宝专业。

受到追捧。

学生就业。

“一切为了学生成才和就业”是我院的办学宗旨。

我们已与上海。

南京。

扬州。

镇江。

苏州。

泰州等地近百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协议。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影响研究①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影响研究①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影响研究①吕科锦,陈璟(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崇左532200)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职业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职业教育改革作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如何应对职业教育改革带来的影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参考。

一、研究概述(一)研究背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职业教育改革旨在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研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对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挑战:随着高校扩招和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有助于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挑战,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针对特定职业领域的教育形式,与传统教育相比有独特优势。

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训练,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教育强调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与传统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同,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训内容,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就业。

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除了技术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

指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
朱卓伟
16YB074
江苏师范大学
车辆工程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顺才
16YB075
江苏师范大学
“互联网+”背景下师范生阅读能力调查暨测评系统开发
步进
16YB076
江苏师范大学
16YB077 16YB078 16YB079 16YB080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 院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 院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 院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 院
16YB081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互联网+”时代师范大学教学供给侧改革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高职院校开放办学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教练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基于OBE模式的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分析与评价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创新发展研究
邵理家
王娟芬 高祥生 甄兰平 王桉 顾平 郑珏 吴雨才 生佳根
陈建红
16YB021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下民办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戴国梅
16YB022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公民社会视阈下的创业法律教育创新研究
孙蕾
16YB023
河海大学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优势学科群构建策略研究
谈小龙
16YB024
河海大学
“双一流”战略下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路径研究
曹红芳
16YB025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双创型与专业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
杨帅
16YB026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分析与能力结构研究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4.06.23•【字号】浙人社发[2014]92号•【施行日期】2014.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4〕92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现将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课题负责人要按时认真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一般课题,请各单位务必于2015年5月30日前报送结题。

结题材料包括:申报材料的基本情况表、立项通知中的立项号和标题页复印件、课题成果(成果名称必须与立项标题一致,以发表论文结题的须提交刊物原件供验审),一式3份装订成册并同时报送电子稿,L2014开头的报送省劳科院,R2014开头的报送省人科所,逾期不予受理。

未能按时完成课题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通讯地址:杭州市古翠路50号省人力社保大楼(邮编:310012)。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联系人:徐红梅联系电话:85211016邮箱:*************.cn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联系人:童素娟联系电话:88399638邮箱:******************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6月23日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一)一般项目L2014A001高校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陈谷纲,浙江大学L2014A002数据标准化对医保服务提升作用研究,梁俊,浙江大学L2014A003浙江省大病保险与长寿风险相关性研究,刘晓婷,浙江大学L2014A004大学生职业未决影响因素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陈国宏,浙大城市学院L2014A005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调研分析,胡哲,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6在杭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叶城均,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7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效应研究,吴莉云,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8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探索,周炳,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9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何星舟,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10双重产业转移中长三角地区代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对策研究,王晓萍,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1大学生就业创业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周翔,浙江工商大学L2014B012基于创业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吕阳,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立体模式构建,周钰,嘉兴学院L2014A014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管理现状及其治理研究,潘敏,绍兴文理学院L2014A015高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研究,胡芳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6浙江省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价模型及管理方式研究,陈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7区域性创业文化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融入机制研究--以浙商文化为例,邱雷鸣,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8基于“两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谢云锋,丽水学院L2014A019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与就业结构优化研究,郑秀梅,丽水学院L2014A020基于法律风险视角的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研究,林朽,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1基于“虚拟学院”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实践研究,方义桂,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2文化产业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研究,吕朝亚,浙江科技学院L2014A023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匹配的比较研究,王媛,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4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基于融入度测评视角,黄小灵,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5文化学视角下体育行为对职业能力发展研究,余新苗,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6浙江省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叶丽娜,杭州万向职业技术院L2014A027应用大数据进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路径研究,陈红敏,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8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差异的对策研究,徐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9基于校企互惠式合作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的途径研究,范黎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0高校绩效工资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陈林,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1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王一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2和谐视阈下民企新型劳动关系构建的研究,王立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3企业年金的法律支持制度研究,王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4“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吕侃徽,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5电子商务环境下促进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的实证研究,吴红玲,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6浙江省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王益尔,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7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包卫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8浙江省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以体育硕士为例,张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9浙江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培训体系研究,姚向珍,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0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研究,姜明伦,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1浙江地方政府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的职能定位研究,赵洪山,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2我省90后农民工职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饶君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3收入来源对浙江居民收入增长贡献度研究,王生云,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A044医疗保障对重大传染病诊疗补助状况及对策研究,陈松华,省疾控中心L2014A045“用工荒”背景下的柔性化管理研究,张建华,广厦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6浙江省高校微信就业平台建设研究,李佳佳,浙江传媒学院L2014A047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王凌,宁波市委党校L2014A048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影响因子分析及模型构建,于施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9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路径研究,张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0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朱伯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1浙江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研究,王瑞荣,绍兴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2构建民办高校和谐劳动关系创新研究,王海红,浙江越秀外语学院L2014A053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创业模式与平台研究,袁江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4“售后服务”视角下高职院校就业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张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5教育生态理论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何雪莲,衢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6完善创业制度环境促进青年群体创业,董叶英,省就业局L2014A057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问题研究,黄佳莺,省劳科院L2014A058浙江省技工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王丽慧,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L2014A059创新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研究,曹永平,杭州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0完善工伤保险信息化建设研究,曹挺,临安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1初创业者创业导师选择“双向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王海波,长兴县人力社保局(二)资助项目L2014B001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张林,杭州市就业局L2014B002浙江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研究,胡晓东,江干区人力社保局L2014B003浙江省创业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评价--以绍兴市为例,邵泓,绍兴市就业局L2014B004创业生态链、创业聚集与创业发展研究:机理分析与案例比较,黄宾,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B005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浙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化趋势研究,于海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B006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颜炼钢,宁波城市职业学院二、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类(一)一般项目1.公共行政管理与服务R2014G001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政府市场边界界定与公立医院发展,程小平,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R2014G00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适度规模探索--以杭州市12333为例,郑晓哲,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咨询服务中心R2014G003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政府投入人才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翁曦勉,浙江工业大学R2014G004政府化解网络舆情能力研究,方海涛,嘉兴学院R2014G005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和措施研究--以宁波为例,张陶然,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0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比较及优化研究--以浙江省地方政府购买社区服务为例,马隽,浙江工商大学R2014G00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胡榕,浙江农林大学R2014G008基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视角的基层应急能力评价研究,韦余东,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2014G009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研究,洪赞,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G01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浙江省典型案例,崔起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4G011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理论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失位研究,韦晓蓓,浙江财经大学R2014G012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研究,邵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2014G013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可持续性研究--以宁波为例,葛红军,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14高校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的互动机制及协同发展研究,蔡伟,宁波工程学院R2014G015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新探讨,杨宁,浙江海洋学院R2014G016城市品牌视角下地方政府在企业人才引进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陈翔,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G017大学生“村官”成长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严勇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人才与人才队伍建设R2014R001校企联盟互动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为例,胡蝶,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2基于战略缺口理论的“职业适应性”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梁辰浩,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3企业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孙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04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高校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李东华,浙江工业大学R2014R005基于CBE模式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吴晓涵,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6浙江省旅游企业人才安全预测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田佳,湖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7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基于产学合作视角,周鸣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8温州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创新人才支撑体系研究,董黎晖,温州大学城市学院R2014R009高校公益创业人才培育及国际经验借鉴,王扬眉,浙江万里学院R2014R010浙江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主体的互动与协调研究,贺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R2014R011职业教育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祝蕾,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2基于外贸风险防范的高层次外贸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邵作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3基于“现代学徒制”实施环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胡俊,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4“五位一体”促进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研究,杜金玲,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5基于转型升级的浙江高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刘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6基于胜任力体系的浙江家族企业继承人培养研究,魏晋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7高端领军人才项目产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以嘉兴市为例,刘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8校政企研协同参与的行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王妙娟,浙江公路技师学院R2014R019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宁波市为例,许锁迪,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0浙江外贸型人才结构变化趋势研究,耿浩,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1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研究,陈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2电子商务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生成路径研究,龚松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3浙江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协同成长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陈婧,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4杭州IT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和校企深度合作实证研究,李清平,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5高职院校工业设计类人才培养研究,钱慧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6小微企业软件人才需求及高职院校对策研究,朱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7浙江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傅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28基于“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提升体系研究,温雷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9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模式研究,赵晶,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4R030区域创意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研究,朱淑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1人才集聚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张鹏,浙江传媒学院R2014R032企业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措施的测量、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廖中举,浙江大学R2014R033浙江省中小企业人才开发投入激励机制研究,陈汉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4人才增长因素在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体系中的定量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朱丽萍,宁波大学R2014R035浙江动漫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供给机制与人才成长环境优化研究,张月月,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6义乌企业国际化发展与人才培养动态对接的策略研究,崔轩玮,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7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建设研究,李茂松,绍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8高校跨文化人才素质提升策略研究,谢怡,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39 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一,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40 “产教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罗水秀,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41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评估研究,陈水良,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2 “人才特区”建设与区域持续创新能力研究,潘源源,温州龙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3舟山群岛新区紧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研究,钟淼,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4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龚琦,安吉县社保局R2014R045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管瑜珍,浙江警察学院R2014R046企业高技能人才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研究,鲍国荣,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7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与效能研究,丛国栋,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8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研究,夏江峰,杭州师范大学R2014R049企业人才安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章迪平,浙江科技学院3.人事工作与制度改革R2014S001推进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改革创新与发展的研究,陈荣华,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2014S002 EAP在浙江民办高校的应用研究,原伟霞,浙江树人大学R2014S003浙江省属高校绩效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童珊珊,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4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背景下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罗斌,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5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成效与对策研究--以湖州市为例,任强,湖州师范学院R2014S006基于能力和业绩评价视角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陈慧,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4S007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及对策研究,崔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08博士后研究人员绩效评估方法研究,齐嘉阳,浙江中医药大学R2014S009高校人力资本绩效考核研究--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林慧,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0岗位设置改革视角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张道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1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职工激励研究,张妮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2高校人事代理制度优化管理探析,范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3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过程化”培养与鉴定模式研究,王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4高校科研人员创业创新驱动研究,黄莉,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师发展中心R2014S015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大学英语教师为例,黄乐丹,中国计量学院R2014S016岗位聘任制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准入及退出机制研究,姜艳,浙江理工大学R2014S017基于产业升级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郑文君,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8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信用评级方法研究,陈树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S019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马晓芸,浙江农林大学R2014S020宁波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林雅莲,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R2014Z001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保障理论研究,米红,浙江大学R2014Z002政府推动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选择研究,杨晓刚,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03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研究,瞿孝志,杭州城市学研究会R2014Z004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童嘉,浙江工业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R2014Z005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机制效应与对策研究,颜青,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6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研究,张湖东,浙江财经大学R2014Z007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流动、竞争、激励机制研究,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8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黄菊火,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R2014Z009浙江产业集群对高层次人才驱动聚集效应研究,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4Z010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研究, XXX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2014Z011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研究,梅胜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12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评定标准研究,殷宝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就业;创业;培养体系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发布的教育统计,2014年普通本专科招生699.8万人,毕业生638.7万人,全年研究生招生61.1万人,在学研究生179.4万人,毕业生51.4万人,中国在校大学生有2468.1万人。

预计201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更是将达到749万。

因此,在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毕业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历来就是个不小的话题,这是因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与否直接关系到民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大局。

高职院校既是作为承担着培养大量接受职业教育院校生的摇篮,也是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教育范畴的院校,对于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学生毕业后遇到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如下几点:(1)毕业后就业难的困境主要是难以找到符合自己心愿的工作;(2)毕业后对自己所获得的薪水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较大;(3)毕业后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上升通道在哪里感到迷茫;(4)毕业后就业的行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给在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带来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工作者亟需要建立对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有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进行有效指导。

2、课题界定本课题主要是在对往届毕业生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们长期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经验,对建立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理论与实践培养体系进行的研究。

(1)课题的涵义与内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培养体系。

包含几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就业与创业的基本条件;二是培养就业与创业的基本手段;三是建立将就业与创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一体的培养体系。

研究的目的主要解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得到与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相符合的高等职业教育难的问题,用于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得到就业与创业的指导,属于应用型的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思考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思考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思考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王颖华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热点,积极鼓励大学生就业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学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有着本质的差别,更加注重大学生的技能教育。

当 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思考,希望能够帮助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尽快解决就业中面临的困扰。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问题 思考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162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分析1.高职大学生就业形势近些年来总体上毕业生就业形势是比较艰难的,2004年有250多万名大学生毕业,到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727万。

十年间,高校毕业生人数几乎翻了近三番,在高校毕业生中,专科生的增幅最大。

受到我们宏观就业形势所面临的经济放缓、就业总量不断增加以及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制约,使得针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正在不断降低。

在高校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加的今天,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2.高职大学生本身存在巨大的就业思想压力通过走访毕业生发现,大多数高职毕业生认为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因而存在巨大的思想压力,有的毕业生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很难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对专业前景持消极态度,这就导致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一些毕业生认为当今的就业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会比较高,对大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很看重,也有的毕业生认为人脉关系在就业过程的作用很达,于是认为社会不公,就业机会不均等,这些都导致了高职毕业生存在非常巨大的心理压力。

3.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学历提升通道还未完全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教育重点在于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高、技能应用型专才。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逐渐诞生出各种新型行业,各个行业对专业人才恶要求越来越高。

专科就业典型案例

专科就业典型案例

专科就业典型案例专科毕业生就业案例一:就业方向的调整小明是一名专科毕业生,他就读于一所普通的大专院校,专业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

在大学期间,他努力学习,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该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他面临着就业困难。

他意识到需要进行就业方向的调整。

在培训期间,小明积极与同学们合作,组织了一次线上市场推广活动,成功吸引到了多家商家的合作意向。

这个项目的成功让小明对电子商务行业充满信心,他决定在毕业后寻找相关的就业机会。

小明将自己的课程项目经验完整地展示在了简历上,并注重突出自己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技能和经验。

通过投递简历和面试,他最终成功地进入了一家电商公司工作。

在新工作的开始阶段,小明努力学习和融入团队,通过积极参与项目,他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电子商务实战经验。

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小明升职加薪,成为了公司的主管,并被派到国外进行项目推广。

他顺利完成了此次任务,并带领团队取得了优异的业绩。

小明的成功案例是专科毕业生通过调整就业方向,通过培训提升技能,不断学习和发展,最终在就业市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专科毕业生就业案例二:自主创业的成功之路小红是一名专科毕业生,她就读于一所农业专科学院,专业是农林经济管理。

在大学期间,小红对农业和食品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毕业后,小红积极寻找实习和就业机会,然而,她发现农业和食品行业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而且还需要较高的工作经验。

面对这个困境,小红决定自主创业。

她通过市场调研和对行业趋势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缺口:有机农产品市场。

她决定在家乡成立一家有机农产品种植和销售的公司。

小红开始了创业的道路,她精心挑选了有机种植的作物,并与当地农民建立了合作关系。

她给自己的产品取了一个独特的品牌名字,并积极与周边的超市和餐馆合作,推广和销售自己的产品。

通过创业的努力,小红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并实现了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实践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实践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实践研究作者:杜志琴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7期【摘要】高职毕业生创业是高职毕业生的一种灵活就业形式,有利于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扩大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文章基于SWOT分析法,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创业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并针对性地给出高职毕业生创业的三点的建议,以期为高职毕业生的成功创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职;创业;SWOT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院校的快速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是与日俱增,社会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矛盾逐渐显现,这些都迫使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实施各种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

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一种灵活形式,有利于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对学校、社会及国家的和谐发展均有百利而无一害。

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给出高职毕业生创业的三点的建议,以期为高职毕业生的成功创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在1992年首次提出来的。

SWOT 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其中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因素,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因素。

它是一种有效分析研究某一群体或单位实际状况的系统分析方法。

笔者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高职毕业生创业的自身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四个方面,使其能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并在创业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点,克服自身的缺点,抓住机会,规避威胁,制定出相应的创业发展计划和对策。

通过社会、学校和毕业生的共同努力,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实现创业目标。

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2012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省劳科院立项名单)(一)一般项目:1.就业与再就业L2012A001高职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蒋晓冬,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A00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王娟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3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育研究,伊娜,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4浙江省农民创业支持体系研究,张惠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A005“蚁族”群体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高永良,浙江理工大学L2012A006劳动力回流的经济影响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刘央央,浙江财经学院L2012A007 "民工荒"视域下建筑业农民工就业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侯玲,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08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就业困境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贾淑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09高校就业困难学生援助体系研究,姚华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0浙江大学生就业“逆城市化现象”研究——基于台州四个农村的调查,郑苍钧,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1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及培育路径研究,杨振华,湖州师范学院L2012A012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工程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杨勇,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3网络创业人才培养视阈下的网上公共创业基地运营机制研究——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朱宝宏,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4分层次递进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王美云,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5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与就业变化关系的研究,唐伟,浙江科技学院L2012A016农民创业培育对策研究——基于湖州农村中小企业实证分析,王柱国,湖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7民办高校大学生传承浙商文化与创业教育研究,陶元,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8诚信缺失视界下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研究,杨洁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19区域经济转型与高职创业教育互动机制研究,伍小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0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研究与实践——以温州市平阳县为例,应巨林,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A021“开放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朱敏洁,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2基于国际化视角下宁波创业型城市发展研究,翟东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3大学生网店创业的现状与生态环境构建——基于浙江省高校的研究,曾骊,丽水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4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杨金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5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余益峰,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26新媒体与就业:网络传播的崛起对新生代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徐晓昀,浙江工业大学L2012A027实践导向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王林祥,浙江工业大学L2012A028 90后职场新人“高离职率”问题研究—基于新入职毕业生的职业-组织双重承诺视角,陈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A029基于“校-企-政”合作模式的海岛农村转移劳动力再就业培训研究——以洞头县为例,於佩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A030基于体教结合视角下的退役职业运动员再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省退役职业运动员为个案,许为东,嘉兴学院L2012A031产业结构调整下促进高职生就业研究,傅琼,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2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研究,洪琳,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研究,汤国英,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4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研究——以义乌为例,李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5人才供需平衡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嘉兴商贸流通业为例,项捷,嘉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6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林海斌,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A037就业文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陈旦秋,杭州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A038“两创”战略下的绍兴创业型城市建设研究,吴永生,绍兴市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A039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王丁路,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社会保障L2012B001 基于IPD背景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构建中政府责任的研究,张盈,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B002 浙江省水库移民养老问题研究,陈海生,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B003 浙江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毛通,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4 社保基金管理风险控制研究,徐冯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5 构建农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研究,郭玲,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B006 基于医疗保险对家庭消费影响研究——以浙江为例,张少华,浙江理工大学L2012B007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徐磊,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08 对我国运动员的社会保障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项蔓,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09 激励相容约束视角的我国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构建,崔庆,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2B010 浙江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孟晋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B011 浙江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研究报告,朱俊华,浙江鑫旺矿业集团有限公司L2012B012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社区养老保障的优势与发展路径,肖娟,浙江工业大学L2012B013创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工作的思考,吕美忠,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4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研究,卢纯佶,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5浙江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运行情况研究,方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L2012B016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及基金平衡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戚伏堂,宁波市养老保险管理中心L2012B017 对加强社保基金阳光监管的对策研究,杨旭明,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B018 浙江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应用研究,周翠元,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L2012B019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与城乡居民和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并轨的可行性分析,裘凯音,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3.职业能力建设L2012C001 浙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以萧山地区为例,廖君,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02基于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杨玉泉,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03 高等教育国际化视域下的翻译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胡囡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4 提升高职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探究,贾丽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5 高职教育区域性技能人才整合开发的系统性研究,陈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2C006 面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游戏研究,傅晶,浙江理工大学L2012C007 服务业技能人才专业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为例,林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2C008技能与人格培养相融合的高职营销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朱伯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09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颜碧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0 杭州中小制造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杨国强,杭州市轻工技工学校L2012C011 大学生公共就业培训服务均等化的对策研究,付姝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2 基于群岛新区背景下的舟山海洋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杨奇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3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与质量监控研究,林海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4 台州产业结构与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互动效应研究,张三,台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5 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夏天,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6 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孙建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7 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8 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张启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19 提升职业能力促进技能成才创新培训模式研究,叶旻,浙江公路技师学院L2012C020 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的对策研究,张英,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C021 基于职业能力建设探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庄永达,宁波大学L2012C022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以中国美院为例,郁新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3 校企合作视阙下浙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葛军燕,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4以评价为手段的高职综合实践项目化教学质量监控探索,沈建国,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5 基于职业生涯辅导师制度的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韩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6 基于杭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陈立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7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赵艳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8 汽车金融服务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吴庆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29 基于校企合作体制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黄象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0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汪永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1 职业技能鉴定的探索与实践——以汽车营销员为例,童旭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2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方军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1C033 产业升级背景下温州市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钟小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34 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培养研究——以高职院校为载体,徐娜,温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2C035 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吕凤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6 汽车服务企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研究,郭宏伟,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7 基于现代生态学的汽车服务企业高技能人才整体开发研究,张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8 基于以信息化为主线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1320”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孙秋高,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39 保安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构建研究,张绪梁,浙江警官职业学院L2012C040 涉外护理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研究,张艳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1 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培训政策研究,韩娟,浙江财经学院L2012C042 职业素养视角下的窗口行业礼仪培训体系构建研究,张淑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3 浙江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胡晓敏,浙江工业大学L2012C044 基于“集群效应”的工学结合实效模式构建及运转探索——以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为例,张素颖,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5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高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朱一佳,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C046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潘亚儿,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7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研究,吕杰林,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8 基于胜任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某高职学院餐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例,胡叶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49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国际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佘曙初,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C050 体育锻炼行为对职业能力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许锁迪,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C051 国家新职业标准开发与研究——以龙泉青瓷为例,蔡志阳,丽水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L2012C052 加强本土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和研究,马金德,杭州市余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C053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衢州市为例,王国忠,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收入分配及劳动关系L2012D001职工收入公平感与组织稳定的结构研究,胡坚,浙江理工大学L2012D002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周琼,绍兴文理学院L2012D003基于财务绩效视角下职业年金DB模式与DC模式比较及应用对策研究,周艳,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D004基于岗位绩效的劳务派遣工薪酬问题研究,姚钟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05慈善事业在收入分配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吕鑫,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06最低工资对浙江省农民收入的影响--兼论收入效应的城乡差异,刘恩猛,中国计量学院L2012D007关于基层欠薪防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余瑞,象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08劳动关系相关法学概念辨析——以劳动法律关系二元结构为视角,金荣标,浙江丽水广播电视大学L2012D009员工满意视阈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例,邹非,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0浙江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隐性冲突研究——基于员工沉默行为的视角,佟雪铭,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2D011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研究,马正义,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L2012D012浙江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宏宇,宁波大学L2012D013协商民主视角下劳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封红梅,宁波大学L2012D014构建浙江省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研究,边浩毅,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5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舒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6浙江省行业劳资集体谈判研究,胡靖春,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17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支持体系构建研究,徐晋,浙江工业大学L2012D018企业劳动关系动态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研究,施卓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19基于社会资本视域的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构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胡洪彬,浙江旅游职业学院L2012D020民营企业家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理念认知及行为选择——以宁波为例,吴小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1转型升级背景下浙江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顾玲妹,嘉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2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与义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朱简,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2D023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转向及秩序构建——以浙江省劳资群体性事件为例,宋红岩,浙江传媒学院L2012D024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和实践——以慈溪市为例,周干尔,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25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陈建兴,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D026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情况的调研报告——以衢州市为例,陈连金,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5.浙江家庭服务业问题研究L2012E001 浙江家庭服务业的需求空间、现实困境、制度安排及发展趋势,徐建军,宁波大学L2012E002 浙江家庭服务业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朱红缨,浙江树人大学L2012E003 浙江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基本状况研究,赵逸斌,杭州就业管理服务局L2012E004 家庭服务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研究 ,方义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2E005 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权利及其实现--基于杭州家政市场的调查与分析,高周荣,浙江工业大学L2012E006 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劳动权益立法保护模式选择研究,周述荣,嘉兴学院文法学院L2012E007 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提升问题研究,于海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2E008 浙江发展月嫂服务业的对策研究,胡晓东,杭州市江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L2012E009 家庭服务业项目开发视域下的体育与健康咨询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黄国平,宁波大学L2012E010 京沪家庭服务业发展经验对浙江的启示,严先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二、公共行政和人才人事类(省人科所立项名单)(一)一般项目:1.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务员队伍建设R2012A001杭州市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开发研究,王加良,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2A002 12333公共服务热线品牌塑造研究,沈珏,杭州市劳动保障咨询服务中心R2012A003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统筹城乡工会帮扶网络研究,薛圣白,杭州市总工会R2012A004 政府化解网络舆情能力研究,刘召靖,浙江工业大学R2012A005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王尧骏,浙江理工大学R2012A006 高校创业教育社会价值的回归研究,杨勐,浙江理工大学R2012A007 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研究,邬红波,宁波大学R2012A008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研究,郁峰,中国计量学院R2012A009 网络时代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能力研究,朱丽峰,浙江传媒学院R2012A010大学校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以及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裴剑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1 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研究,林依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2区域产业结构变迁背景下技术应用型人才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构建,吴佳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3转型时期政府治理结构变革中的行业协会职能发挥研究,白峰,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2A014 食品安全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朱金福,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5 网络危机传播与地方政府应对策略研究,温敏,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6 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研究,邵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2012A017 区域动态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陈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18 科举考试回避制度及其对现代公务员招考的借鉴价值研究,刘希伟,杭州师范大学R2012A019浙江省乡镇公务员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应激励机制的构建,杜熙垚,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2A020 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信度实证研究,邵锦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人才与人才队伍建设R2012B001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研究,钱逸昀,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2 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开发模型与实证研究,陈晶晶,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3 高校校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人力资本运营研究,郭振华,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4 促进知识型员工人才队伍稳定的对策研究,邱晓雯,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5 校企联合培养旅游本科人才的实践研究,宋国琴,浙江工业大学R2012B006 浙江企业家跨国并购能力提升研究,贺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2B007 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朱麟飞,浙江理工大学R2012B008 浙江省服装企业版师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夏帆,浙江理工大学R2012B009浙江省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的对策研究,邵慰,浙江财经学院R2012B010高等教育国际化影响企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包晓峰,浙江传媒学院R2012B011宁波市金融业对英语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罗丽莉,浙江万里学院R2012B012浙江省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章迪平,浙江科技学院R2012B013经管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赵晶,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2B014浙江金融人才需求分析研究,姚星垣,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2B015基于企业需求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唐春宇,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2B016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何学军,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17 转型升级变迁下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陈晓宇,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18 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我国的启示,王珏,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19 浙江国际旅游传播人才需求特征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敬科,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0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法与实证研究,丘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1 浙江省民航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宋静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2B022 高职院校数字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律薇,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3 艺术设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陈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4 基于创新思维能力与训练基础上的高职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蓝少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5 经济转型期中小科技企业的团队建设研究,黄秋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6 产业调整视阈下人才队伍建设实证研究,周鸣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27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能力内涵研究,杨侃,浙江艺术职业学院R2012B028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研究,周春芬,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2B029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建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0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郑荷芬,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1 杭州市技能型动漫人才培养研究,黄璐,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2 中高职一体化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丽霞,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3 淘宝类网商人力资源开发的案例及政策需求研究,江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4 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试验区紧缺人才研究,高彩云,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5 双因素理论下海外留学人才价值探究,吕宜之,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2B036 转型升级背景下家族企业接班传承路径研究,李繁,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2B037 基于“双元制”的企业储备人才培养研究郑秧军,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2B038 国际货代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刘淑娟,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39 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高技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0 温州民营制造业企业育人环境研究,王永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1 地方本科院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汪浩鸿,嘉兴学院R2012B042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王家庆,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3 衢州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结构优化路径研究,蓝晓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4 浙江省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李茂松,绍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5 产业结构调整下的人才结构研究,赵益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6 高校人事管理队伍建设中人本思想的研究,陈定樑,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7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研究,许世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8 新疆少数民族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根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49 浙江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及对策研究,邵燕翔,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50 金义都市新区人才集聚策略研究,陈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51 改革试点背景下物流人才“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楼前飞,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52 浙江中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中医院为例,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2B053 浙江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旅游管理为例,赵肖,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3.人事工作与制度改革R2012C001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柳胜伟,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2C002 人事争议仲裁公正性研究,蒋灵峰,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2C003 农业科研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研究,黄帼,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民办高职汽车维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民办高职汽车维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内容要 符合 高 等职业 教 育教 学规
设置实训功能 区域 , 安排实训 内容。
( ) 益 最 大化 原 则 二 效
律, 充分利用有限资金 , 尽可能建 i
设覆 盖 面广 、 能齐 全 , 功 实训设 备 利用 率 较高 , 够相 辅相 成 , 能 具有 造 I “ 血” 功能 , 实现可持续 发展 的实
展也做 了研究和规划 , 确定 了发 并
富 、 能水平较 高的行业专家 和技 技
独立 经 营的管 理模 式 。在 岗位 具
展 目标 。前期 , 完全依 靠 自己投 资 术 能手充实 团队。第二 , 选派 教师
建设 生产. 1 生实训基 地 , 就是为引企 到企 业实践锻炼 或参 加技术培训 ,
— —
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姚 东伟 , 王 功
( 江海职 业技术 学院 ,江苏 扬州 2 5 0 ) 2 11

要 民办高职院校汽 车维修校 内实训 基地建设 , 遵循 高等职业教 育教 学规律 、 应 效益最 大化 原则 、
多功能性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 则等 。在 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 中, 江海职业技术 学院以“ 才培养 、 能培训 、 人 技 生 产经营 、 学研 究” 科 为建设 目标 , 选择“ 内生产性 实训基地 ” 校 建设模式 , 实训基地 的组 织结构 、 习层 次、 在 学 运 行机 制上 , 创造企业 真实的工作环 境 , 学生感 受企业氛围和文化。 使
2 1 年第 2 02 期
第 3 卷 3
总 62 7 期
职业技术教育
V0CA ONALAND ECHNI Ⅱ T CAL EDUCATI ON
No2 2 2 . , 01 V0 . 3 1 3 Ge e a . 7 n rl No 6 2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创业成功案例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创业成功案例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创业成功案例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或创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本文将以案例的形式介绍几位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经历,为广大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案例一:王晓是某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他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并在校内外多次获得奖项。

毕业后,他立即找到了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工作。

由于他在大学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他很快在公司中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并逐渐升为技术主管。

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创新的思维,王晓辞职创办了自己的技术公司。

通过不断努力,他的公司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案例二:李娜是某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她热爱旅游行业并积极参加各类实践实习活动。

在大学期间,她与同学们一起成立了一个旅游俱乐部,组织了多次户外旅行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创业,开设了一家线上旅游平台。

通过与旅行社和酒店的合作,她的平台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

李娜在平台上提供了个性化的旅游定制服务,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在短短几年内,她的公司就实现了很大的规模和利润增长。

案例三:张阳是某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他对设计行业充满了激情和创造力。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和校内的设计比赛,并多次获奖。

毕业后,张阳尝试了几个设计工作的岗位,但并没有找到让他满意的工作。

于是,他决定自己创业,开设了一家个人设计工作室。

他利用社交媒体宣传自己的设计作品,并与一些企业和机构合作,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设计服务。

张阳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设计水平和独特的创意,逐渐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工作室的业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设计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上述案例中的学生顺利地在毕业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或创业机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高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高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高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高职大学生既是大学生,又是职业教育的一员,他们在选择职业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同时又需要更加积极的参与职业实践。

高职大学生因为学历比较低,常常被认为应该立刻就进入工作岗位,然而很多人又觉得毕业后创业可以让高职大学生快速增值,因此整体上来看,高职大学生比较容易受到招聘者与创业者的青睐。

因此,为了让高职大学生具备更强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下面将阐述如何进行高职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对高职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择业不是做出一道选择题那么简单,这不仅仅涉及到一个人未来几十年的生涯道路选择,更重要的是,在选择的背后,应该有一个人生的追求,目标,价值观等等。

高职毕业生应该认识到,选择职业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冲动,它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所以,不能为了获得高的薪水而盲目选择职业,应该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职业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

2、提高个人素质,增强职业竞争力要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高职毕业生必须时刻提高认识水平、增强综合素质。

尤其是在这个经济竞争不断加剧的时代,个人素养的提升,更是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从学校走出来的工作人员,往往还面临着社会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要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特长,努力提高自己职业素质和竞争力。

3、熟悉职业市场形势毕业后,必须实时了解职业市场的形势,以便把握就业机会,优化职业方向,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熟悉职业市场的形势,可以帮助高职毕业生更加准确、有针对性地务实就业。

通过了解就业市场,可以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各行业的岗位信息和薪资待遇,为自己的择业方向做出更为明晰的判断。

1、积极提高创业意识要想创业成功,首先要有创业意识。

高职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了解、掌握市场前沿信息,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职 院校 大 学 生就 业创 业 技 能研 究

以江 海 职 业技 术 学 院 为例
丽 党 璋 范胜方 常 鸿

摘 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 ,创业 已成 为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高职院校 大学生就业创 业技 能的研 究以明确大学 生就 业创业 所需的技 能,高职教 育如何培养这 些技能 ,从 而提 出相应的举措 ,为 学生毕业后的创业之路提 供 帮助 的同时也有助 于高职院校对创新 创业
曾在 《 在改革创新 中推进职业 教育科学 发展 》 中提 出 “ 促进就 业和 改 善民生迫切需要增强培养劳动者就业创 业的技 能” 。 我 国 大 学 生 就 业 创 业 的 现 状 在 我 国 ,大 学 牛 就 业 压 力 日益 严 峻 ,伴 随 着政 府 政 策 引 导 与 社 会 观 念 的 转 变 ,大 学 生 创 业 意 识 ,就 业 方 向 也悄 然 发 生转 变 。 随 着 社 会 主 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事制 度的改 革 ,高校毕 业生就 业制度 已完成。 目前 ,供需结构不平衡越来越突出 ,毕业生就业已由卖方市场过 渡到买 方市场 ,大学毕业生 就业各 个方 面 的竞 争越 来越 激烈 ,在不 同性质 单 位 、不同地区 、院校 、专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大学 毕业生 总体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在高校扩招之下 ,大学教育 由原 来 的 “ 精 英教 育 ”转 向 “ 大众 教 育”,众多的毕业生与社会就业 岗位 的需求差 距较大 。创 业能力 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继学 术性 、职业 技能之 后的第 三种 能力 。但 事实是 : 方面 ,大学生创业 的热情异常高涨 ;另一方面 ,义是居高不 下的创业 失败率 ,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达 7 0 %。在 广州多所 高校举行 的大学生职 业 发 展 论 坛 上 ,零 点 研 究 咨 询集 团董 事 长 袁 岳 口 出惊 人 ,讲 到 “ 大学生 创业成功率 只有 0 .O 1 %! ” 数据也许 不精 确 ,但 至少说 明了大 学生创 业失败率极高 的现状 。所 以,总的来说 目前我 国大学生对创业 感兴趣 的 多 ,但 是 实 际创 业 人 数 对 比其 他 发 达 国家 较 少 ,成 功 率 极 低 。 二 、高职 院 校 大 学 生就 业创 业 的现 状 高职院校 的我国高 等教育 中的一 支新生 的发展力量 ,其教育 的重 点 更 注重于学生就业创业 技能的培养 。但是据不完全数据 统计显示 ,虽 然 近几年内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呈 不断增 长的趋 势,但较 同期 普通本科毕 业 生就业率仍然偏低。很多的高职院校毕业 的学生并不像 国家和政府 所预 想那样愿意到一线的T作岗位去工作 ,往往存在着企业 招不到适合 的工 人 ,学生又不愿意做丁人 ,造成就业率一 直不高。另一方面 ,高 职院校 培养的学生也不如很多企业想象的那样具有实际的操作技能 ,能 够到岗 就能用 ,和本科院校的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 ,很多大学生产生了 自主创业的想法 ,现在大 学生 自主创业相 比过 去而 言更加 谨慎 了许 多。大学 生的 基本 观念改 变 了,将创业视为 自我挑 战 、解决 就 业 、获取 财 富 、实 现 自我价 值 的途 径 ,因 此 对 创 业 有 了更 长 远 的 规 划 ,为 创 业 成 功 打 下 坚 实 的 基 础 。 三 、高 职 院 校 大 学 生 就 业 创 业 存 在 的 问 题 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 问卷调查中 ,我们可 以看 到普遍 的 高职大学生在就业创业 中遇到 的问题分为 以下几个方面 : ( 一 )启动资金不足。没有资金 ,再好 的创 意也难 以转化 为现实 的 生产力 ,在 当今学生创业群 体 中 “ 万事 没钱 难” 。创业 资金 从哪 儿 来? 5 O .4 %的学生选择 “ 向银行贷款”,3 0 .2 %的学生 选择 “ 向父母借 ” , 2 0 .8 %的学生想 “ 利用创业基金” 。接受 调查 的高职大学生 中,他们 的 起 步资金 多数 由家庭提供 ,但这种方式对那些家底不厚 的人来说 ,显 然 行不通 。少数 同学也有学校特设 的创业基金扶持 ,也存 在部分 同学集 资 的情 况 ,“ 众人拾柴火焰 高”,同学一起共 同完成一个创业项 目。 ( 二 ) 没 经验 也 无借 鉴 。作 为 大 学 生 ,对 新 知 识 的 领 悟 能 力 比较 强 , 无限的创意点子也许 就在一瞬之间产生 ,但很 多同学发现无从 下手 ,有 点子和真正下手去做还是有一段不小的距 离。调查发现 ,2 7 % 的大 学生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认 为没有 可以值得借鉴 的经验 ,从学校到社会 ,有很多 的不适 应 ,很多 创业者看 到曙光 ,却看不到道路 ,在很多现实问题的摧残和打击 之下寸 步 难行 。 ( 三)心理素质欠缺 。高职院校大学生常 常会 因为 自身学历低 等 因 素而对 自己的能力将信将疑 ,对创业奋斗 目标犹豫不决 。当代 高职院校 毕业生的创业 心理素质确实令人堪忧 ,普遍存在创业热情 高,理性思考 时间少 ,自信心不足 ,抗打击 、抗干扰能力不足 ,缺乏耐心 和魄力等 问 题 ,在创业过程中出现挫折往往会使大学生对创业失去勇气和决心 。 ( 四) 专业技 能不硬 。在 当下的就业创 业环境之 中 ,很多 大学生相 信学有所成必有用 ,但是面 临现实 问题 时,却感 “ 书到用 时方 恨少 ” 。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 相信专 业技能 可以创造财富渐渐转 变为 :多个技 能 只能满足于一个任务的意识 。 目前 高职院校 中开展 的技 能培训课程 ,对 于大学生技能的培养 教育也 存在着 很大 的局 限,虽然有 双修 的技 能 专 业 ,但仍然是区分主修和辅修 ,这就造成 了高职大学生 毕业后 ,面对 就 业与创业问题时 ,技能的需求往往上升为比金钱 因素更 为重要 的条件 。 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应具有的技能 ( 一 )具有规划人 生、确定 目标 的能 力。这一 点对年 轻人来说 ,是 不容易实现 的,尤其 是刚 出校门 的大学 生 ,对社 会 和 自己的认 识很 有 限,要想清楚地知道 自己以后发展方向在哪里 ,仅靠 自身的苦思冥 想是 找不 到答案 的。最好 的办法就是通过 自己去观察别 人 ,征求 “ 过来 人” 的意见 ,再结合 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小的 目标 ,通 过确定这些 小的 目标 ,再慢慢地开始规划 自己的人生。 ( 二 )具有 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 能力越来 越多 的被 当今 社会所关注 ,不仅在就业创业问题 中尤为重要 ,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中都 有体 现。“ 有大肚量必能成大的事情”,在当今社会 ,物欲横流 ,瞬息万 变 ,拥 有坚 强的心理 承受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必备技能。 ( 三)具有过硬 的专业技 能。知识 的积 累会注定 一定 的成功 概率 , 在心理 、生理都已具备条件 的情 况下 , “ 硬条件 ” 就必须 放在第 一位 。 不能把一门专业技 能运用 自如,就不能 叫掌握 ,专业知识和技 能必然是 就业和创业的基石 ,是开展 一切工作 的必备手段和工具 。 ( 四)具有 决策 的胆识和魄力。作 为创业者 ,如果 以团队经营 ,你 就是团队的灵魂 ,当在 自主地做 出决策 时,谨慎是必不 可少的 ,但是优 柔寡断可能会失去不可再有的机 遇。同时 ,决策 的胆识 和魄力一定是要 建立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 ,既要选择风 险小又要兼顾利益最大化 。 ( 五) 具有计划管理的能力。在创业 过程 当中,计 划管理 能力很 重 要 ,制定计划时一定要综合各种因素 ,形成切 实可行 的动作分解 ,要 将 任何可能的细节都考虑在内 。而在实施 的过程 中要针对 具体的情况适 时 调整 ,运营需要强有力的计划管理能力 ,只有具备这一 能力才能让 自己 更靠近成功创业之 门。 ( 六)具有管理信息的能力。创业者 每天都会 通过不 同渠道接触 各 种信息 ,如何从大量 的信息里筛选与 自己相关的 ,再从 与 自己相关 的信 息里 找到有效 的,正确有效 的信息才是 自己需 要的信 息 。对于 大学 生创 业者 而言,由于缺 乏大量 的社会 实践 经验 ,所 以在 接触 各种 信息 的时 候, 难 免会有 失偏颇地做一些决定 ,要创业成功必须要不断提 高 自身的
人才的培养。 关 键词 :高 职 院 校 ; 就 业 ;创 业 ;技 能 随 着 经 济 和社 会 的 发 展 ,创 业 已 成 为 就 业 的 重 要 途 径 。在 国 内 外 , “ 城 市 创 业 观察 ” 的研 究 已取 得 了 丰 富 的 成 果 ,我 国 教 育 部 副 部 长 鲁 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