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一、单项选择题(20分)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C.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是有客观规律的D.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是久是否承认人的作用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运动的特殊性3.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关系表现为A.经济结构决定政治结构D.政治结构决定经济结构C.经济结构为上层建筑服务D.政治结构先于经济结构4.生产力诸要素中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丸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n生产工具5.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久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合理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n公有化程度的高低6.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它具有历史继承性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7.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技术科学、艺术、数学C.政治思想、语言学、逻辑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8.国家的实质是久独立于阶级之外的社会力量B.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C.全体居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D.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9.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久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所有制已经营管理形式D.劳动者的素质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划分阶级的依据是久经济地位B.分配多少C.社会分工D.政治立场儿阶级实质上是一个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1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4.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久政党B.哲学C.国家政权D.法律15.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久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16.现代科技革命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了否证17.现代西方哲学两股主要思潮是()A.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B.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C.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主义D.唯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18.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是()A.实用主义的观点B.科学主义的观点C.人本主义的观点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19.“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A.神秘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20.“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二、多项选择题(40分)1.唯心史观的错误是A.否认阶级斗争B.否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C.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E.只考察人的思想动机,不考察它产生的物质根源,从而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丸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B.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3.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E.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为物质关系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含义包括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在社会历史中,精神、观念的作用十分微小C.物质实践决定观念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E.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动方式5.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A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B.国体相同,政体可以不同C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任何政体D.国体有阶级性,政体没有阶级性E.政体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6.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表现在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B.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的发展归根到底由社会存在的发展所决定D.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利益的反映,具有阶级性E.不同的意识形态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地位7.列宁指出旧历史观的缺陷是看不到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B.社会运动的特殊性C.人们历史活动的物质动因D。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B. 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辩证法C.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答案:A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C. 封建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 劳动价值论D. 剩余价值论答案:D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C. 劳动异化D. 社会契约论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7. 什么是剩余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剩余价值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资本家从工人的劳动中获取的超出工人工资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来源,也是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8. 请简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选择题一、选择题在以下每个问题中,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在括号里写下相应的编号。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
(A)马克思创立的、蕴藏着一定哲学体系的哲学学说(B)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支持的其他哲学学说(C)关于任何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哲学思想(D)马克思主义对其他哲学学说的批判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的理论基础。
(A)马克思主义哲学(B)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C)哲学领域的重要学派(D)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指南3.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
(A)实践性(B)存在即有意识(C)社会关系决定意识形态(D)矛盾普遍性和运动性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
(A)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D)人民群众与党的领导的矛盾5.广义的意识形态是指()。
(A)某个阶级的、与它的阶级利益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所有阶级的意识形态(C)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D)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二、答案三、解析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创立的、蕴藏着一定哲学体系的哲学学说。
选项中只有(A)符合这一定义。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选项中只有(A)是正确答案。
3.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矛盾普遍性和运动性。
选项中只有(D)表达了这一观点。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选项中只有(C)准确描述了这一矛盾。
5.广义的意识形态是指所有阶级的意识形态。
选项中只有(B)体现了这一概念。
通过对以上选择题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
这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俗哲学》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一观点()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5、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7、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D、满招损,谦受益9、在考试来临之际,一些学生群体中流行拜“考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
从世界观角度看,这种做法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10、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试卷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试卷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四川大学华西青羊校区期末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答案一、单选。
(每题2分,共40分)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C )。
A、费尔巴哈B、马克思C、恩格斯D、列宁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 )A.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4、哲学的党性,即哲学的党派性是指( C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D )。
A、指导性B、实践性C、先进性D、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是:( C )。
A、革命性B、阶级性C、实践性D、科学性7、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观点是( C )。
A、唯物论的观点B、庸俗唯物论的观点C、物活论的观点D、唯意志论的观点8、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B )。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C、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反作用D、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9、意识的本质是( B )。
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10、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B )。
A、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C、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
马原理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和实用主义 C. 观念唯物主义和唯物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和经验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实用主义 C. 唯心主义 D. 经验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特点是()。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实用主义 D. 辩证法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观点是()。
A. 统一性 B. 唯一性C. 多重性D. 相对性5.阶级斗争是()。
A.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二、问答题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请简要解释。
答: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对事物本质、变化和发展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论。
它包括两个方面,即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统一和变化的认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统一是矛盾的基础,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基础,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统一和变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体系,而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彼此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中的事物也存在矛盾、统一和变化的规律,因此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成果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深度。
三、论述题请选取以下两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论述,字数不少于400字。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 )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2.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施工,建成大楼。
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在先,意识的产物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3.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D.世界的统一性4.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7.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8.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A.社会规律具有自觉性、自然规律具有盲目性B.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的C.社会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社会规律是复杂多变的,自然规律是稳定不变的9.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10.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1.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真理的客观性B.真理的相对性C.真理的全面性D.真理的具体性1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生产关系D. 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B. 客观实在性C. 变化D. 多样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因为()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C.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先导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源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E. 自然辩证法答案:A B E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 阶级之间的矛盾E.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答案:A 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A. 目的B. 手段C. 动力D. 结果E. 条件答案:A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实践性,即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辩证性,即它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3)历史性,即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10.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D )。
A、运动的绝对性B、本质的可知性C、发展的规律性D、客观实在性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强调物质的首位,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人类的思维、认识和社会意识都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和思维方式。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面和矛盾,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就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辩证法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量变引起质变,从而形成新的事物。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无穷尽的运动发展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3.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理论。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上的东西。
•转型理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如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革命理论:社会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实现的,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是通过推翻旧的社会形态来实现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之处包括:•人的本质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修养有相似之处。
•社会公平与正义观念: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类似的价值观。
•对自然的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指导性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A. 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体系B. 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体系C. 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的哲学体系D. 既包含社会科学又包含自然科学的哲学体系答案:C2.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 唯物论以物质为唯一真实存在,唯心论以意识为唯一真实存在B.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论认为意识决定物质C. 唯物论强调实践基础,唯心论强调观念基础D. 唯物论注重经验验证,唯心论注重逻辑推理答案:A3. 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区分答案:B4. 观察事物不能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待,而要以全面发展的观点去看待,这是因为A. 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的B.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C. 事物的发展是内在统一的D. 事物的发展是历史的答案:B5. 人的历史是社会历史,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一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哪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否定?A. 形而上学的历史观B. 唯物史观C. 概念史观D. 唯意识史观答案:D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要说明其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人世界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物论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生活的总和。
这一原理的含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通过分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现实状况。
2.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分别简要阐述其含义。
答案: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质量、量、形态转化、因果关系等。
- 矛盾:指事物内部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辩证法认识事物的根本问题就在于揭示矛盾。
- 质量:指事物性质的内在特性,主要是指事物的本质和根本属性。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2018-2019
2018-2019(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题型)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物质: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度:度是质和量的统一的范畴,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的倾向。
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
思维与存在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对思维和存在的不同回区分出的两个哲学派别。
2、有用就是真理。
答:错误。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而它是“有用”的。
但“有用”的却不一定都是真理。
因为人的价值观不同,人们的价值评价标准,即“有用”的标准是不同的。
“有用的就是真理”的观点是以主观需要为唯一评价标准,否定了真理的客观评价标准。
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因生产不足而造成的危机。
答:错误。
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典型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会扩张生产能力,引起生产高涨,为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奠定物质基础。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正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一门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下面是一份关于马原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A. 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B. 一种决定论的经济学理论C. 一种政治学理论D. 一种历史学理论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A. 阶级斗争B. 唯物史观C. 社会主义建设D. 人的全面发展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是A. 劳动人民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B. 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矛盾C. 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D. 人的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答案:A4. 以下哪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 国家社会主义理论C.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D. 政治社会主义理论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贡献是A. 探讨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B. 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观C. 阐述了科学与民主的辩证关系D. 强调了科学与道德的统一答案:B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具有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和革命性的特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历史的发展过程,认为人类社会是历史的产物,任何理论都要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来得出结论。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决定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的特点,它追求社会的彻底变革,提倡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对待社会问题的方法,通过对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矛盾的剖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当代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018年10月马克思真题及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恩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3709)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斯密和李嘉图是(B)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2.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马克思主义是历史时代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成果的升华 D.马克思主义是先天智慧的结晶3.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主要回答的是(B)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A)A.总特征 B.精髓C.实质 D.核心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C)A.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斗争性 B.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同一性C.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普遍性6.规律的两个特点是(D)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客观性和自发性C.盲目性和自觉性 D. 客观性和普遍性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先验反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8.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B)A.满足猎奇心理 B.改造客观世界C.实现自我价值 D.创造客观规律9.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D)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 B.个人觉得有用的就是真理C.少数人坚持的就是真理 D.在实践中证实的才是真理10.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A) A.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11.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B)A.政治面貌 B.经济地位 C.宗教信仰 D.价值取向12.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其他社会形态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精读马列原著B. 把握基本原理C. 理论联系实际D. 深入调查研究正确答案:C注解: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A. 物质生产活动B. 处理社会关系活动C. 科学实验活动D. 艺术表演活动正确答案:A注解:物质生产实践。
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 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是很荒谬的,因为它违背了【】A.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原理B. 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的原理C.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 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正确答案:B注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持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柏性质、地位和作用。
4.“白马非马”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现象和本质的联系B.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C. 个别和一般的关系D. 量变和质变的联系正确答案:C注解: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趣性的特殊性也是不存在的。
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5. 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 意识是生特长期进化的结果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答案:B注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起源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1. 人们认识的起点是( )。
A、客观事物B、社会意识C、感觉D、理性认识参考答案:C2. 实践是指( )。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参考答案:C3.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
A、大学的研究严重脱离社会的需要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C、科学发展具有独立的一面D、人类实践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参考答案:B4. 概念、判断、推理是( )。
A、个体意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参考答案:D5. 感觉、知觉、表象是(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参考答案:C6. 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会导致( )。
A、诡辩论B、经验论C、唯物主义D、不可知论参考答案:B7. 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会导致( )。
A、唯物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唯理论参考答案:D8. “从认识过程的程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
”这体现了认识论的( )。
A、唯物主义思想B、唯心主义思想C、辩证法思想D、经验论思想参考答案:A9.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这句话( )。
A、说明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B、实质上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论调C、说明理论有比实践更重要的意义D、说明理论决定实践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共同特点是( )。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D、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参考答案:C10.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一、单选题1、B2、B3、C4、C5、C6、C7、D8、C9、C 10、B二、多选题1、ABC2、ABCD3、ABCDE4、ABCDE5、ABC6、ACD7、CD 8、CDE 9、CE 10、ABCDE三、名词解释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
(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五、简答题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畴,它包含的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概要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所研究的规律适用于A.整个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整个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C.整个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D.整个精神世界的一切领域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在获奖感言中说道:“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观的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是观念的集合”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人和自然的关系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6.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9.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0.“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两种观点A.一致,都是唯物主义观点B.一致,都是唯心主义观点C.不一致,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不一致,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A卷)
2010--2011学年第 2 学期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45分)
二、多项选择题(10 分)
三、判断题(10分)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66、
(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也是真理的具体性的重要表现。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确定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会变成谬误,谬误会变成真理。
(5分)
先进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
坚持和发展先进文化一定要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条件。
在当代中国,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吸取先进的外来文化精神,坚持和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分)
(2)
我国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一定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和谐社会建设要同社会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统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防止并克服从主观出发的唯心主义错误。
(5分)
五、论述题(20分)
67、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
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9分)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解群众之所忧,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分)
结合热点略。
(8分)
68、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1分)
首先,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3分)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优势地位,控制着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规则和主导世界经济的国际组织,因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最大利益。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民具有积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得以在经济全球化中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生结构高级化,增强经济竞争力;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以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6分)
其次,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
主要表现是: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点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风险不断增大。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这些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