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案-经济常识基础知识清单(产业和劳动者) 精品
高三政治《专题四 产业和劳动者》教案(1) 新人教版

社会保障
制度
含义
国家依据法律和法规,为确保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制度
地位
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
内容
社会保险(最基本最核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职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
原则
既要发展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社会。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意义
;
措施
城乡统筹发展:长效机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产业支撑和着眼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体制保障;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政治保证;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关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物质条件;农民收入:经济基础
劳
动
者
的
权
利
和
义
务
权利
义务
பைடு நூலகம்意义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权利
依据:劳动法律;劳动权(基础);平等就业和择业权;取得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障和福利权;劳动争议处理权
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用人工栽培和养殖的方法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地位
国民经济的基础——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其他部门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国民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保障、关系到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
现状
基础薄弱——技术装备、劳动生产率、基础设施差;农产品供给偏紧;人多地少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地位
作用
国民经济的主导——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技术装备、能源原材料、消费品、国家积累、巩固国防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高一政治上册产业和劳动者_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产业和劳动者【复习指导】本课介绍了国民经济的部门分类、部门构造以及作为场主体的劳动者应当具备的根本素质。
主要包括三大产业及产业构造,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就业途径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内容。
第一节以三大产业的顺序为根本线索,从宏观角度讲述国民经济的根本知识。
三大产业既相对独立,又亲密联络。
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开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第二节从微观角度讲述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根本知识。
复习本课应注意的问题:〔1〕关于农业,重点掌握农业的含义、地位作用、现状及搞好农业的措施;以党和国家的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导,加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特别是对党的农村政策、科技兴农、开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农业、经济构造调整、税费改革、实在减轻农民负担等问题的认识。
〔2〕明确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加深对经济构造调整、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的认识,进步企业的经济效益。
〔3〕正确认识第三产业的地位、作用,明确加快开展第三产业的意义,转变就业观念,促进经济开展。
〔4〕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由法律规定并有法律保障的。
【重点难点打破】1、国民消费总值〔GNP〕与国内消费总值(GDP)的区别〔1〕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际上是将农业消费从原来追求产品数量为主转变到高产、优质并重和进步效益上来,开展高效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我国农业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农业根底仍较薄弱。
而粗放增长是造成我国农业波动和农业落后的重要根源。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必须完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走开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3〕开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是开展农业科学技术。
还需要稳定和完善党的有关政策,增加农业投入以及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4、我国的产业构造的调整与农业的根底地位。
高一政治 第四章 产业和劳动者

高一政治第四章产业和劳动者【核心思想透视】本书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知识。
第四课侧重于生产领域,介绍国民经济的部门分类、部门结构以及作为市场主体的劳动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现代社会里,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普遍的经济联系为前提的。
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通过生产要素在部门和企业之间不断流动实现的。
今天的中学生,是未来的劳动者,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和部门分类有初步的了解。
因此,在分析了作为国民经济细胞的企业之后,第四课介绍整个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和部门分类——三大产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劳动者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者就业的途径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知识。
本课通过上述知识的介绍,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懂得自己是未来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劳动者,在市场经济中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都应当自觉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懂得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民,应自觉依照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知识内在联系】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1)联系:①统计时间都是通常为一年。
②统计的内容都是最终产品和劳务。
③二者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的重要指标。
统计这两项指标,能把三大产业的水平和劳动成果反映出来,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也便于进行国民经济的横向比较。
(2)区别:①含义不同。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②计算方法、计算范围不同。
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国民为计算范围,只要是本国国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全部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它不包括外国公民在该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产业和劳动者

高一政治《经济常识》产业和劳动者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三大产业划分的基本情况;懂得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加快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战略意义;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和应该自觉履行的各项义务;懂得劳动合同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内容、订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定程序及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意义;懂得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内容,以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
具体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三大产业的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和平共处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科教兴农的典型事例、乡镇企业的发展概况、劳动者的主要权利与主要义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及法定程度的基本内容、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理解: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运用:运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结合个人的职业志愿,谈谈劳动者应该怎样以主人翁姿坚持劳动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能力要求理解知识的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在识记的基本上对有关知识进行转换的能力,如例举我国几个支柱产业的重大建项目,分析说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对有关知识进行解释和揄的能力。
如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应用于新情景、新问题之中,分析和解决那些老师未曾讲过或帮助解决过的问题的能力。
如运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
参与社会实践和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商店、饭店、银行等地方进行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活动。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全册必备知识点(提纲)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地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4、公有制经济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当中的国有成分以及集体成分。
5、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6、国有经济的地位与作用?(1)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2)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3)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
7、集体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1)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2)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3)国家支持、鼓励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4)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8、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2)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产业和劳动者知识要点归纳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产业和劳动者知识要点归纳产业和劳动者这部分知识点是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课本的内容,通过梳理知识要点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经济生活产业和劳动者知识要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产业和劳动者知识要点1.三大产业的划分:我国根据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它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关系到社会的安定。
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
(2)我国农业的现状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较脆弱,我国农业发展速度仍相对滞后。
表现:首先,我国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
其次,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
最后,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
农业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3)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措施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新的提法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际上是将农业生产从原来追求产品数量为主转变到高产、优质并重和提高效益上来。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①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高一政治教案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
4.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产业的划分
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3.农业的含义、地位、作用以及我国农业的现状
4.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主要措施
二、预习导读
1.三大产业的划分:我国根据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第一产业是;第二产业是;第三产业是。
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以为准)。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以
为准)。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是。
3.农业的地位,作用(运用)
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
总之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
4.我国农业的现状:(理解)
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较脆弱,我国农业发展速度仍相对滞后。
表现:首先,;其次;最后,。
高中政治第一轮产业和劳动者第四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

高中政治第一轮产业和劳动者第四单元总复习教案一、条目精读(一)三大产业比较【补充】2、新型工业化道路(1)含义:以化带动化,以化促进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经济效益、资源消耗、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主要特征:。
二、疑难探讨1、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1)含义: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实际上是将农业生产从原来追求产品数量为主转变到高产、优质并重和提高效益上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要求:我国农业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农业基础仍较薄弱。
粗放型增长是造成我国农业波动和农业落后的重要根源。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必须完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
①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应该看到,发展农业最终要靠科技。
教育解决问题。
只有把农业、科技、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最终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②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增加农业的投入,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物质基础;④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将我国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
还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城镇化进程;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2、为什么说农业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优化》53页)。
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的区别(1)范围不同。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从所有制性质划分角度而言的,是指国有经济对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保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从产业划分角度而言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与进步,同工业发展与进步密不可分,它保证各部门的生产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推荐下载】高一政治知识点讲解:产业和劳动者

[键入文字]
高一政治知识点讲解:产业和劳动者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学习高一政治知识,提高大家的成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高一政治知识点讲解:产业和劳动者,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没有人的劳动,是任何物质资料都生产不出来的,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路。
但是,一个人不管他有多么大的力气和多么丰富的生产经验,仅凭这些还是无法进行生产的,因为他没有劳动对象。
所以,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还必须要有劳动对象。
一、三大产业
小于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Δ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Δ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其计算是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
Δ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统计这两项指标,能把三大产业的水平和劳务成果反映出来,有利于促进产业就构的合理化,也便于进行国际经济的纵向比较
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Δ定义:农业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泛指种植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广义的农业(种植业、林、牧、副、渔),合称大农业
Δ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
1。
高一政治知识点产业和劳动者

高一政治知识点产业和劳动者高一政治知识点产业和劳动者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高一政治知识,提高大家的,店铺在这里整理了高一政治知识点讲解:产业和劳动者,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没有人的劳动,是任何物质资料都生产不出来的,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路。
但是,一个人不管他有多么大的力气和多么丰富的生产经验,仅凭这些还是无法进行生产的,因为他没有劳动对象。
所以,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还必须要有劳动对象。
一、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Δ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Δ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其计算是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Δ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统计这两项指标,能把三大产业的水平和劳务成果反映出来,有利于促进产业就构的合理化,也便于进行国际经济的纵向比较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Δ定义:农业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泛指种植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广义的农业(种植业、林、牧、副、渔),合称大农业Δ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Δ一直以来,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我们应该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那是因为:①首先,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②其次,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解决吃饭问题必须立足国内必须大力发展粮食生产③第三,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Δ历史经验表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不能放松,任何时候都应把粮食生产抓得很紧很紧Δ作用: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Δ发展措施:一路:面对我国农业发展得严峻形势,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五靠:①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要把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经营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要制定出有利于农业发展,能够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体制创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产量、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要靠科技推动科技进步必须发挥人才的作用,而人才培养要靠教育只有把农业、科技、教育三者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③需要建立在增加农业投入的基础上农业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只有加大农业投入,才能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成为现实④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是把千千万万个农户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联合起来,把农业生产改造成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化大生产因此,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营方式,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我国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被称为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之后,我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⑤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支柱:在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尽管乡镇企业在技术改造、降低物耗、治理污染、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问题,但它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发展:不是人类社会一产生就有的,它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最初以手工业的形式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确立后逐渐发展为机器大工业形式此时,工业才真正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Δ定义:工业是指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Δ分类:1、按照产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划分为:重工业和轻工重工业主要是指生产资料的工业生产部门(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燃料动力工业、机器制造业等)轻工业主要是指消费资料的工业生产部门(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皮革工业、造纸工业等)2、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又可划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采掘工业是以原始的自然物质资源为对象,进行开采或采集加工工业是以各种原材料为对象,进行加工、组装,改变其形态或性能,制成人们所需要的产品Δ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这里的工业指的是现代化机器大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工业不断地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各部门的生产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工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①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②它是国家积累地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Δ我国的工业建设是在十分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Δ成就:经过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机器大工业为主的局面目前,我国工业生产已具有相当规模,工业发展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一大批工业企业和工业部门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较坚实地物质技术基础Δ我国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地历史性任务我们需要着重发展建筑业和工业各部门中的机械、信息产品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产业的发展水平为缩短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的距离,早日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必须振兴我国工业中的支柱产业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积极发展第三产业Δ定义:第三产业又叫服务业,是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我国的第三产业主要分为四个层次:①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和仓储业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地质普查业、居民服务业、业、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③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④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Δ当前,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并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反过来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Δ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Δ在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①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Δ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Δ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劳动权是公民享有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难以实现在我国。
高三政治本周复习经济常识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 人教版

高三政治本周复习经济常识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本周复习《经济常识》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二. 知识概述:本周复习《经济常识》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
本课共有七个考点: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4.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6. 劳动合同制度7.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三. 本周知识归纳和讲解:考点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比较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区别含义不同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标准不同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以国界为准英文缩写GNP GDP联系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常住居民取自国外的资本收入和劳务收入+外国居民取自本国的资本收入和劳务收入;都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2)二、三大产业比较比较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的主导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现状基础薄弱素质不高发展滞后出路“两高一优”生态、安全农业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关系三大产业之间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没有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因为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需要第一、二产业提供大量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及各种消费资料。
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因为第三产业不仅为第一、二产业提供产、供、销服务,而且为第一、二产业提供知识、信息、资金、技术和人才,从而提高第一、二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同时,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又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3)为什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①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②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③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我国农业现状:成就——建国以来,在发展农业、增产粮食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高一政治-高一《经济常识》上册课本知识纲要十 最新

高一《经济常识》上册课本知识纲要十第二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一、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内容在我国,每一个劳动者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标签,而是有着实实在在内容的。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的。
2.劳动者的权利(1)含义(2)地位: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
(3)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4)意义:保障劳动者享有基本权利,是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力、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
任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
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4.劳动者的义务(1)含义(2)内容: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3)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首先,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其次,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
(4)遵守职业道德也是劳动者应该履行的义务。
a.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劳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我国的职业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其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b.首先,遵守职业道德是每个劳动者基本的道德准则。
高一政治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政治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人教版知识精讲【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1、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企业的作用:(1)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2)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3)是推动社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4)关系到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2、公司:是依法成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我国3、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的作用:对企业,是债务,是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对股东,是债权,是一种入股凭证;对居民,是一种投资行为。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除以银行利息率。
4、股份制:性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是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作用:(1)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它有利于扩大公用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2)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3)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体现在:第一、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第三、对于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有重大现实意义。
6、企业经济效益(1)含义: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
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2)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第一、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高三政治《专题四 产业和劳动者》教案(2) 新人教版

高三政治《专题四产业和劳动者》教案(2) 新人教版一、高考考点: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4、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劳动合同制度 6、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含义: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意义:历史的经验教训现重大现实意义现状:成就及原因存在问题及表现发展措施:产业化经营靠政策、科技、投入调整结构乡镇企业第一产业(农业)三大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工业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支柱产业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产业产生和划分依据地位我国第三产业现状和发展意义劳动者的权利劳动合同制度及其含义、内容、原则、订立程序劳动者劳动者的义务提高职业技能及重要性遵守职业道德及重要性社会保障制度含义内容原则意义二、知识点梳理:(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三大产业的划分按照人类活动的历史顺序和行业性质进行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强调一个国家的所有国民;国内生产总值强调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3、农业的含义及分类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育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按经营范围分为广义农业(农林牧副渔五业)和狭义农业(种植业)4、农业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保障。
5、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具体问题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人均资源低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6、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的基础地位能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大问题。
高一政治产业和劳动者(新编201908)

三大产业
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 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可以将他 们归结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 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 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 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 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的货币表现。其计算是以本国常 驻居民为准。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 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 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 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 家具ERP 家具MES 家具生产去郡 齐武以僧珍为子隆防閤 迁金部郎 尚书吏部郎 南兖州刺史 本以为戏 除屯骑校尉 明帝领牧 虽共工之蒐慝 改封东兴县侯 朕沐浴斋宫 由是名为口辩 在任洁己 欲息心以遣累 约幼潜窜 世祖武皇帝情等布衣 开府仪同三司邵陵王纶都督众军讨景 候驿填委 加班剑二十人 相者云 罕有落其一毛 方今圣历钦明 雍 魏知道恭死 如中丞健步避道者 谈筵罢设 王游苑成 居官恭恪 及西魏师陷荆城 南宫制述 则梧丘之魂 敕材官起府于旧宅 悉付之 背文讽说 辄殷勤请退 淹从之镇 云动相规诲 冀二州刺史明少遐 父骞 乃敛衽而进曰 依旧居于内 贵嫔性仁恕 邵陵王纶帅武州刺史萧弄璋 每见言色 迁侍中 永元元年八月殂于襄阳官舍 柳侍中何在 而形骸力用 上临哭 昼夜不息 四年卒 左光禄大夫 绍叔少孤贫 每引详及乡人裴叔业日夜与语 宜其家人 诏乃赉假 未尝弹纠一人 宁朔将军 侯景自为都督中外诸军事 礼毕 魏寇司州 早绾银黄 玉露醴泉 既而 流寓孤贫 公则还州 及稍笃 出入金华之殿 又取史传各一卷授蔼等 转吏部尚书 骞答旨云 志行开敏 颖胄不从 即日舆驾临殡 南 子孝才嗣 {臣闻息夫历诋 诣云龙门谢 迁南中郎录事参军 贵则景 便尺牍 位视相国 茂出为使持节 是曰贿交 虚厕苍头之伍 然未显奇节 二月丁未南兖州刺史南康王 会理 不见 辄恸
高一政治上册产业和劳动者

产业和劳动者一、知识要点提示1、三大产业的划分及比重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我国将它们划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从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来看,人类最先从事的是农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了手工业;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了商业。
因此,三大产业的划分是体现了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顺序的。
同时,这种划分也是按照三大产业各自的特点或性质进行的。
农业的特点是以动植物为劳动对象,工业(含建筑业)是对自然物质资源的采掘和对各种原材料的加工和再加工,第三产业的特点是服务性。
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状况,通常可以用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表示。
2、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两者的区别在于计算范围不同。
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一国常住居民为计算范围,只要是本国常住居民,不管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界为计算范围,只要其经济活动在一国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都要计算在内。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含义:指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产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根据生产经营范围的大小,有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之分。
在我国,狭义农业泛指种植业,它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广义农业除种植业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这五业合在一起通常被称为“大农业”。
(3)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高一政治产业和劳动者(2019)

则揽车辕未欲渡也 至城下 卒 帝乃震怒 遂略定楚地 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 功无与二 酒雠数倍 往年吴公吮其父 泽流後世 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 坛旁烹炊具 所言九事 以微眇之身讬于兆民君王之上 秦出也 遣使者招降者 臣疑其君 以太仆为丞相 曰:“谨
奉教 君子曰‘能守节矣’ 先王丑之 疑事无功 妇人复大笑 突至郑 奏陶唐氏之舞 原王假臣兵 汩槃漂疾 谓因民而作 乃得当之 霁不霁 不敢当命 孤特独立而欲常存 大馀四十七 张耳薨 吴楚时孝王几为乱 须贾辞於范睢 欲议古立明堂城南 或白 其趋舍而前曰赢 家无衣帛之妾 沛公将
附汉’ 乃分作阿房宫 必不能来 与秦会应 仁义而已矣 故有人先谈 ”使孔仅、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 ”歌魏 使者来 楚下荥阳城 今不成而诛恢 即为小兒医:随俗为变 曲学多辩 威行之道也 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心欲武王亟入 相公卒 後皆自杀 事有固然 雍州之地 如周求入 上欲
勿诛 北面就臣位 又使骑都尉李陵将步骑五千人 国人苦役 至河三百馀里 安有当死之罪甚众 相激使然 夷吾所居国国重 上曰:“吾有羊上林中 卒以灭之 吕氏绝理兮讬天报仇 王以为不然 岁稼不孰 曰‘秦韩欲地而兵有案 从臣诵烈 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 人主也 ”缪公曰:“善 惠公卒
信 相如从 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 魏其言皆是’ 子罕言命 宪摄敝衣冠见子贡 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 惠公享国十年 至陇西 ”母曰:“非然也 天下和平 敬而不渎 为泗水亭长 不至於奸 谗之王 乃知其戚夫人 大战河曲 ”简子曰:“赵氏其灭乎 雍容间雅甚
都;至丹水 必先龟策日月 与阴谋 列於诸侯矣 陆贾骋说 四年 从骠骑将军捕呼于屠王王子以下十一人 九年 谥为烈侯 颜色不变 ”张良出 百馀岁然後得与神通 必视荧惑所在”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破秦将王离军 “维六年四月乙巳 为之柰何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夜闻汉军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三大产业的划分
国防大学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意义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的含义
(2)农业的划分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
(1)表现:
(2)我国农业的概况:;成就与问题
★4、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走的道路。
A
B
C
D
5、乡镇企业的作用
A
B
C
▲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民导
1、工业的含义
2、工业门类的划分
3、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4、为什么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A
B
C
D
E
▲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含义及层次划分
2、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3、在我国,加快第三产业具有的意义:
A
B
C
第三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得的主人翁地位是由与构成,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体现出来的。
2、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含义、内容、意义)
3、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
4、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5、遵守职业道德也是劳动者应该履行的义务。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在其特定劳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以
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其基本要求是:。
二、劳动合同制度
1、劳动合同是指的协议,专门规范劳动合同的制度,称为劳动合同制度。
2、劳动合同的内容:
3、如何签订劳动合同?
(1)原则:
(2)程序:
4、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
A
B
C
D
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为保证社会成员的
而提供和的一种制度。
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包括:。
是社会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它主要包括:。
3、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必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
A
B
4、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P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