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铃铛》含反思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教学目标:1. 听懂并会唱歌曲《小铃铛》。
2. 能正确朗读曲中的词语。
3. 通过歌曲的学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黑板或白板3. 画有铃铛的图片4. 曲谱和歌词卡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幅画有铃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
2. 引导学生尝试说出“铃铛”这个词,并比划一下铃铛的形状。
3. 教师重复说一遍“铃铛”,让学生注意一下。
4.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一边念词一边指着卡片上的单词。
Step 2:学唱歌曲1. 教师播放歌曲《小铃铛》,同时出示幻灯片上的歌曲歌词。
2. 教师先带领学生一起听歌,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模仿和跟唱。
3.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Step 3:朗读曲中的词语1. 教师出示幻灯片上的歌曲歌词,重点指出一些常用词语,并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
2. 教师鼓励学生跟着一起读词语,纠正他们的发音错误。
Step 4: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幻灯片上的练习题,让学生读出正确答案。
2. 教师进行示范,并直接夸奖学生的参与和正确回答。
Step 5:教学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表现进行总结,夸奖和鼓励学生。
2. 教师做一些小练习,检查学生对学过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听懂并会唱歌曲《小铃铛》。
“铃铛”这个单词会唱后可以了解到“铃铛”的含义,因此主要以听、说、唱为主。
通过歌曲的学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更自信地使用英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对待学生的回答和学习积极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巩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故事简介本故事是根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聪明的小乌龟》改编而成的。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小铃铛的小乌龟,它因为狂风暴雨而脱离了家人,然后遭遇了一群麻雀的欺负。
在关键时刻,小铃铛发挥出聪明才智,最终成功逃脱并重逢了家人。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授学生认识小铃铛,并能够理解小铃铛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2.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并能够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组织学生模仿小铃铛的行为,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将聪明才智运用到生活中,增强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前,需要教师准备以下教学素材:1.教学课件;2.文字版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导入主题: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讲述小铃铛的故事;2.背景知识导入: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或图片等资料,向学生展示乌龟的外貌特征,并请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乌龟;3.预热活动:教师可以口头或图片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问题,如“你看过动画片《寻找小玉》吗?”鼓励学生踊跃回答,为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2.正式教学1.阅读过程:利用视频等资料呈现整个故事或者只是用文字呈现,让学生一遍跟读故事,并深入理解小铃铛的性格、行为特点等;2.情感体验:请学生自由谈论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最喜欢的人物、喜欢的原因、自己可能通过学习这个故事能学到什么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3.艺术创造:让学生围绕小铃铛的故事情节,自由想象、模仿小铃铛的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4.思辨思考: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小铃铛在故事中面临的挑战、小铃铛如何成功逃脱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总结落地1.小结: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知识运用: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将小铃铛的故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3.反思总结:通过小组讨论或口头反思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并提出教学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的不断优化。
幼儿园小班主题精品教案《小铃铛》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主题精品教案《小铃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材《小铃铛》。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认识小铃铛》,详细内容为小铃铛的形状、颜色、声音等基本特征;第二章《小铃铛的声音》,学习如何用小铃铛演奏简单的节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铃铛的基本特征,能说出小铃铛的形状、颜色和声音。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学会用小铃铛演奏简单的节奏。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小铃铛演奏简单的节奏。
教学重点:认识小铃铛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铃铛、教学挂图、音乐播放器。
学具:小铃铛、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小铃铛,引导幼儿说出小铃铛的形状、颜色和声音。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教师展示挂图,讲解小铃铛的基本特征。
(2)教师示范如何用小铃铛演奏简单的节奏,引导幼儿模仿。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形状特别的小铃铛,让幼儿说出它的形状、颜色和声音。
4.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用小铃铛演奏一个简单的节奏。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铃铛》2. 内容:小铃铛的形状:圆形、三角形等小铃铛的颜色:红色、蓝色、黄色等小铃铛的声音:清脆、响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小铃铛演奏一首简单的儿歌。
答案:根据儿歌的节奏,用小铃铛演奏相应的节奏。
2. 画一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小铃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充分了解小铃铛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幼儿用小铃铛创作更多有趣的节奏,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可结合其他音乐教具,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用小铃铛演奏简单的节奏。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小铃铛》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小铃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材第四章《音乐与表演》,详细内容为“小铃铛”一节。
通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小铃铛的特点和声音,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了解小铃铛,知道它的形状、颜色和声音特点。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学会用小铃铛演奏简单的节奏。
3. 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能够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小铃铛的演奏方法和节奏感。
重点: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小铃铛,培养音乐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铃铛、音乐CD、PPT课件、黑板。
学具:小铃铛、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欢快的歌曲,如《小星星》,同时让幼儿摇晃手中的小铃铛,感受音乐的节奏。
教师提问:“大家听听,我们的歌声中有什么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小铃铛的声音。
2. 讲解小铃铛的特点(10分钟)教师展示小铃铛,让幼儿观察其形状、颜色等特征。
教师讲解小铃铛的声音特点,引导幼儿学会用小铃铛演奏不同的节奏。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演奏简单的节奏,如“咚咚咚,锵锵锵”,让幼儿跟随模仿。
教师指导幼儿用小铃铛演奏节奏,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CD,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用小铃铛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5. 表演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小铃铛演奏一个简单的节奏,进行表演。
邀请部分幼儿到台前展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六、板书设计1. 小铃铛的形状、颜色和声音特点。
2. 简单的节奏演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小铃铛演奏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了小铃铛,大部分幼儿能够掌握小铃铛的演奏方法和节奏感。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铃铛,了解铃铛的特点和声音。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铃铛的喜爱之情,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铃铛:让幼儿观察铃铛的外观,了解铃铛的特点。
2. 倾听铃铛声音:让幼儿倾听铃铛的声音,感受铃铛的音色。
3. 制作铃铛:教幼儿动手制作铃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 表演故事《小铃铛》: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铃铛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铃铛,了解铃铛的特点和声音。
难点:让幼儿动手制作铃铛,并能够表演故事《小铃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铃铛、图片、制作材料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铃铛,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铃铛的名字。
2. 认识铃铛:教师讲解铃铛的特点,让幼儿了解铃铛的外观和声音。
3. 制作铃铛:教师示范制作铃铛的过程,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铃铛。
4. 表演故事《小铃铛》: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参与表演,感受故事的魅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铃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制作和表演。
但在故事表演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紧张和害羞,今后需要在活动中加强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在制作铃铛环节,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技巧。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幼儿在认知、技能和情感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铃铛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2. 评估幼儿在制作铃铛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评价幼儿在表演故事《小铃铛》时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铃铛,了解铃铛的更多用途。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铃铛》绘本故事课件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铃铛》绘本故事课件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要让幼儿能够熟悉《小铃铛》这个绘本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通过听故事和课堂互动,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表达故事情节;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水平;3.让幼儿学习到有关小动物和天气的词语和句子,丰富他们的词汇量;4.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他们在课后能够再次阅读故事书。
二、教学准备1.绘本故事《小铃铛》;2.可以进行投影的课件;3.钟、拍手器等教学辅助器材。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游戏开始课堂前,给孩子们放一些小动物和天气相关的儿歌或者音乐,适当让孩子们运动一下,激活他们的大脑和身体。
3.2 故事讲解首先介绍故事的主题和基本情节,然后对每一页进行逐一讲解。
要求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观看投影中的图片,并配合动作表现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3 语言表达在讲解完故事之后,通过一些教学辅助器材让孩子们进行相关的语言表达。
比如,显示一个图画并提问,让孩子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图画的理解。
3.4 教师示范在学习了相关的词汇和句子之后,教师示范如何用动作和语言表达一些基本的句子和情节。
例如,“小铃铛看到了飞鸟,它很高兴”等。
3.5 课后阅读讲解完故事之后,可以给幼儿配发一些相关的故事书,并要求他们在课后再次阅读故事,并复习所学的词汇和句子。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互动和动手的环节,让孩子们积极参与。
其次,在教师示范的环节,有一些孩子的语言表达欠缺,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加强练习。
最后,在课后阅读环节,需要教师在家长的配合下,多营造一些家庭阅读的氛围,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阅读绘本,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五、总结《小铃铛》绘本故事课件教学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和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本次教学实践,也让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幼儿语言教学的难点和需求。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铃铛》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铃铛》含反思一、教学背景分析幼儿园是孩子学习语言最为关键的阶段,小班教育是困难而关键的一步,欢乐游戏和全面引导的语言教育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流。
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孩子为主体,以情境为本位,以活动为载体,以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培育幼儿的语言意识和语言表达本领。
本次教学计划以小班的幼儿为对象,通过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和表达欲望,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乐于学习语言技能,为以后的语言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1)能够理解并朗读新词汇、短语和句子——铃铛、叮叮当当、摇摆、咯咯笑、叮一声、袋子、包(2)能够仿照老师模范表演,正确地演说故事。
(3)能够在活动中积极的与同伴交流沟通,并从中取得新的学问和技能。
2.感情目标(1)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爱好和对交流的酷爱。
(2)培育幼儿的自信念和表达本领。
(3)为幼儿供给学习和积极参加活动的机会,促进幼儿的进展和成长。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铃铛、包、音乐、铃铛手摇器等2.游戏准备:《小铃铛》故事、《小手掌儿翻跟斗》游戏四、教学活动1.导入:老师在班级内拿出铃铛,首先作为用铃铛引起幼儿们的注意,并向幼儿叙述铃铛是什么,然后提示幼儿铃铛有一种声音,铃铛摇摆时就会叮叮当当地响起来,最后和幼儿们一起摇摆铃铛。
此操作引起幼儿的古怪心和动机,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帷幕。
2.学习新知:通过老师的词汇引导,让幼儿认得新词汇,并进行发音、仿照和感性理解,例如“叮一声、袋子、包、叮叮当当、咯咯笑、摇摆等”。
3.游戏环节:本节课实行互动式游戏环节,并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铃铛手摇器,另一方面是“小手掌儿翻跟斗”游戏。
(1)铃铛手摇器游戏:先要让幼儿制作铃铛手摇器,然后老师放一段搭配铃铛声音的音乐,让幼儿们跟着音乐摇动手摇器。
音乐结束后,老师问幼儿们:“你们有什么感觉?”幼儿们纷纷回答出仿佛于“听到铃铛声很高兴”“本身能摇铃铛很棒”等有关感受,因此老师进一步引导幼儿们,用本身的语言把感受表达出来,并让其他同学也表达本身的感受。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小铃铛》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小铃铛》及
教学反思(精选多篇)
(2)你们还会根据影子说出小动物的名称,你们真棒。
这次你们再猜猜小熊妹妹会对小猴说什么呢?
(3)原来,当小客人来做客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请他坐下,然后请他喝点水、吃点点心。
下次,有人来你家做客的时候,你可以用这三句有魔法的话来招呼他,小客人一定会很高兴的。
5、三位好朋友都到齐了,小动物们为小熊妹妹唱起了歌,让我们一起来为小熊妹妹庆祝生日吧!
三、大家一起唱生日歌
1、播放课件:听,这是什么歌?(生日歌)
2、宝贝们,让我们边拍手边唱生日快乐歌吧!
3、哇,原来和好朋友们一起过生日是这么开心的事呀!以后你们也可以请好朋友一起庆祝生日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中班的课程,我是应用的白板进行教学,非常吸引幼儿,幼儿课上表现的很活跃,更能着我的思路走,学习兴趣浓,活动目标基本完成。
不足的地方是,在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蛋糕的过程中所用时间过长,部分幼儿动手能力差,需要教师的帮忙。
记录卡的部分,也同样有部分幼儿操作不好,不会记录。
本文扩展阅读:生日,顾名思义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是每年满
周岁的那一天。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简介本文是对小班语言教学中一份优秀教案《小铃铛》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文档。
本教案旨在通过故事《小铃铛》,帮助小班幼儿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欣赏文学的兴趣。
教案概述•教案名称:《小铃铛》•适用年龄:小班幼儿(3-4岁)•教案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欣赏文学的兴趣•教学时间:1课时(30分钟)教案实施步骤1.课堂导入–播放一段富有音乐感的铃铛声音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喜欢铃铛的声音吗?你们见过铃铛吗?”激发幼儿的参与和思考。
2.故事讲解–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绘本展示故事《小铃铛》。
–同时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故事情节和人物。
3.听故事–教师边讲解边配合逐步翻页的绘本,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中。
–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语速和音量,以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4.故事情节复述–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想象与分享–教师提问幼儿:“如果你有一个铃铛,你会用它来做什么?”鼓励幼儿展开想象,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6.课堂总结–教师帮助幼儿总结故事中学到的知识和感受,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通过对教案《小铃铛》的实施和观察,我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总结:1.教材选择:教材选择是语言教学中的关键一环,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来选择合适的教材。
《小铃铛》这个故事既具有趣味性,又能够引发幼儿的思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语言输出: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到幼儿对故事情节理解较好,但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因此,在教师讲解和提问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运用语言。
3.想象与分享: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提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鼓励幼儿展开想象和分享。
这个环节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这样的活动。
4.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重要一步。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
教学目标
1.学习动物的名字和特征。
2.学习描述动物特征的形容词。
3.学习数字 1-10。
4.提升听说能力,通过学习歌曲和故事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小铃铛》的故事书、动物图片等。
2.教学工具:音响设备、教学板书。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课
以故事《小铃铛》为例,首先开展口语交流活动,让学生们讲述自己最喜欢的
动物,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老师可以辅助学生,引导他们学习动物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第二步:学习形容词
通过游戏活动教授一些描述动物特征的形容词,如大、小、长、短、胖、瘦等,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大小、长短的动物、胖瘦程度不同的动物来学习这些词汇。
第三步:学习数字
教师通过歌唱和数字卡片游戏等形式给学生教授 1-10 的基本数字。
第四步:故事阅读
老师为学生阅读《小铃铛》故事,让他们了解动物之间的友情与互助,同时通
过故事中的情节带入新的词汇和表达。
第五步:游戏活动
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内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物形状、大小、颜色等对比
游戏,让学生进行动物音效模仿等活动,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更好地运用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小班语言教学活动,我发现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内容。
此外,游戏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促进他们的口语交流和互动,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总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互动性对于小班语言教学非常重要。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铃铛》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铃铛》含反思1. 教学目标1.1 掌握新词汇:小铃铛、放、里、外1.2 能够理解并模仿歌谣《小铃铛》1.3 发展幼儿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1.4 增强幼儿听取和理解信息的能力,通过参与歌谣的演唱和动作,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
2. 教学内容2.1 学习歌谣《小铃铛》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新的歌谣,它叫做《小铃铛》。
我们一起唱一遍,并借助手势学习歌词。
(教师示范动作和音乐开始演奏)小铃铛,放在里熟悉的手势:双手划出一个大大的圆,代表“里”小铃铛,放在外熟悉的手势:双手划出一个大大的圈圈,代表“外”它叮叮咚咚响个不停熟悉的手势:两手分别敲出“叮叮咚咚”的效果小朋友们,我们通过歌谣学习了新的词语和手势动作,以后在环境中看到小铃铛,我们会想到它咚咚叮叮的声音,还有里外之分。
2.2 游戏活动让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教师将班里的小铃铛带来,一一给每一个小朋友照顾一下,告诉他们小铃铛可以放在里面(身体内部)或放在外面(身体外部),可以用手拍打或摇晃小铃铛,让它发出美妙的声音。
3. 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设计合理,但教学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
刚开始学习歌谣时,小朋友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很多学生并没有跟着老师一起唱歌或学习动作。
后来,我请几个积极的学生上来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唱,调动了课堂气氛。
游戏互动环节中,虽然小朋友们对小铃铛的爱好很大,但由于玩具回收不及时,导致一些小朋友争抢小铃铛,甚至开始打闹。
这时,老师参与现场组织,用亲和力和妥善处置,让学生及时停止行为。
2.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注意动态教学,利用多样化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以游戏为主,以歌谣为辅的方式,为学生创造生动的语言环境,不断扩展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
此外,我们应该多探索有效的教学技巧,使得每堂课的教学都能够达成预定目标,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班语言优秀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精选

小班语言优秀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领域教材《幼儿说话》第四章,主题为“小铃铛”。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小铃铛特点、用途以及相关儿歌、故事和游戏,通过观察、模仿、表达,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小铃铛基本特点,知道它用途。
2.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能简单地描述小铃铛外观和声音。
3. 通过儿歌、故事和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听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用完整句子描述小铃铛特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小铃铛基本特点,能流畅地表达对小铃铛喜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铃铛、挂图、PPT、儿歌CD、故事书。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小铃铛,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特点。
(2)邀请幼儿模仿小铃铛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小铃铛用途。
2. 例题讲解(1)通过PPT展示小铃铛图片,让幼儿用完整句子描述其特点。
(2)教唱儿歌《小铃铛》,引导幼儿感受儿歌韵律美。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小铃铛。
(2)组织幼儿进行“小铃铛传递”游戏,提高幼儿听说能力。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画小铃铛,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作品。
(2)评价幼儿在游戏中表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六、板书设计1. 小铃铛特点:颜色、形状、声音。
2. 小铃铛用途:装饰、传递信息、乐器等。
3. 儿歌《小铃铛》歌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喜欢小铃铛,并用完整句子描述它。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模仿、表达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解小铃铛特点和用途,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但在引导幼儿用完整句子描述小铃铛时,部分幼儿表达不够流畅,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制作一个小铃铛,并分享给班级小朋友,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新单词——小铃铛2.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朗读《小铃铛》课文3.能够了解小的动物、颜色、形状等2.教学重点:1.学习新单词——小铃铛2.正确朗读《小铃铛》课文3.教学难点:1.能够了解小的动物、颜色、形状等4.教学准备:1.《小铃铛》课文2.彩色卡片3.电脑或投影仪4.CD或MP35.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热身教师播放《小铃铛》听力,让学生听几遍,了解故事情节及语言。
第二步:学习新单词——小铃铛教师出示小班语言课程中的彩色卡片,让学生边看边说,重点要让学生感知单词的音、形、义。
第三步:课文学习教师给学生逐句朗读过新词,带着学生听、说、读,并鼓励学生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语速,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铃铛》课文内容。
第四步:巩固练习教师让学生回答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6.教学总结:在本次语言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新单词“小铃铛”,还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算了解一些关于小的动物、颜色、形状的知识。
同时,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也懂得了朗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优化,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本人采取了让学生边看卡片边说重点单词的方式,感性认知更深入透彻,缩短了记单词的时间。
而在教师讲解及引导的过程中,虽然趋于形式化,但能够带给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虽然涉及的仅是一篇课文和几个单词,但在认知、口语、表达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提高。
小班语言优秀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精选

小班语言优秀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精选一、教学内容《小铃铛》这一教学内容选自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感受小铃铛乐趣,学会用简单句子表达自己想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熟练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用简单句子表达自己想法。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铃铛、PPT、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手拿一个小铃铛,轻轻摇动,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铃声。
然后提问:“你们听到什声音?这个声音是从哪里来?”引导学生回答,进而引出课题《小铃铛》。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然后我在PPT上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一起认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我挑选课文中一句:“小铃铛,丁零零,好像小星星,在歌唱。
”进行讲解,分析句子结构,让学生学会用简单句子表达自己想法。
4. 课文理解(10分钟)我提问:“课文里小铃铛是什样?它给我们带来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一起讨论,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句子,用“好像”进行造句练习。
6. 朗读课文(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我进行评价和指导。
让学生谈谈对小铃铛喜爱,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小铃铛》。
2. 在旁边列出本课生字词。
3.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小铃铛简笔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好像”造三个句子。
答案示例:(1)太阳好像一个大火球。
(2)弯弯月亮好像小船。
(3)小草好像绿色毛毯。
2. 抄写生字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生字词掌握较好,但在用“好像”进行造句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练习。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铃铛》含反思(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铃铛》含反思(四篇)
目录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铃铛》含反思一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陀螺》含反思二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雨伞》含反思三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雨点跳舞》含反思四
- 1 -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铃铛》含反思一
小班教案《小铃铛》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说故事名称和故事中的短句,能安静地听故事,懂得同伴间要友好,有玩具时与同伴一起玩,乐意回答教师的提问,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小铃铛》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听故事,懂得同伴间要友好,有玩具时与同伴一起玩。
2、学说故事名称和故事中的短句。
3、乐意回答教师的提问。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能安静地听故事,懂得同伴间要友好,有玩具时与同伴一起玩。
学说故事名称和故事中的短句。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花猫的形象,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小花猫今天真漂亮,瞧,她得脖子上戴了什么?今天老师讲一个《小铃铛》的故事,请幼儿学说故事名称。
二、教师结合插入图片讲述故事。
三、提问:
1、小花狗看见了小花猫的小铃铛对小花猫怎么说?
2、小白兔看见了小花猫的小铃铛对小花猫怎么说?
3、小山羊也想玩小铃铛,他对小花猫怎么说?
2 / 2。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对于中文的兴趣;2. 帮助学生掌握《小铃铛》的内容,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本《小铃铛》的教材2. 音频设备3. 班级活动区域的布置(如帘布、铃铛、音乐等)教学步骤:引导:(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铃铛的外观和作用,并引导学生讨论铃铛的音响特点和常见的使用场合。
朗读和理解:(15分钟)1. 播放《小铃铛》的录音,让学生跟读音频并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2. 分别让学生轮流阅读教材中的对话部分,引导学生理解对话的内容。
练习和表演:(20分钟)1. 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对话中的人物,并在班级活动区域进行表演。
2. 演出结束后,邀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鼓励他们用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反思: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了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通过音频的引导和学生的角色扮演表演来提高学生的中文表达能力。
整堂课的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表演时也表现出了较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感受到了语言的乐趣,对于用中文进行交流也更加自信。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的发音不准确,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练习。
同时,有些学生在表演中表达的意思不够清晰,下一步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于情感和意思的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语音训练,并加强对于语义理解和应用的教学。
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与引导,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主动参与并取得进步。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精选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精选一、教学内容《小铃铛》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铃铛,了解铃铛的声音特点,学会用词语描述铃铛的声音;通过听、说、做等环节,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认识铃铛,并知道铃铛的声音特点。
2. 学会用词语描述铃铛的声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度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词语描述铃铛的声音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铃铛,了解铃铛的声音特点,学会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铃铛、教学挂图、词语卡片。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拿出小铃铛,摇一摇,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猜测的过程,引导幼儿关注铃铛的声音。
2. 讲解铃铛的特点(1)教师展示铃铛,让幼儿观察并说出铃铛的特点。
3. 学习词语描述铃铛(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如“清脆、响亮、悦耳”等,让幼儿学习并理解词语。
(2)教师邀请幼儿用词语描述铃铛的声音,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展示铃铛的不同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2)教师讲解例题,如:“小铃铛,清脆响,摇一摇,叮当响。
”5. 随堂练习(1)教师分发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画一画自己心中的铃铛。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用词语描述铃铛的声音。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铃铛》2. 板书内容:铃铛特点:圆形、有孔、清脆的声音词语:清脆、响亮、悦耳例题:小铃铛,清脆响,摇一摇,叮当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铃铛,并用词语描述它的声音。
2. 答案示例:我画的铃铛是圆形的,有孔,它的声音清脆悦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认识铃铛,了解铃铛的声音特点,学会用词语描述。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精选7篇)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精选7篇)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精选7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篇1活动目标:1、能安静地听故事,懂得同伴间要友好,有玩具时与同伴一起玩。
2、学说故事名称和故事中的短句。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能安静地听故事,懂得同伴间要友好,有玩具时与同伴一起玩。
活动难点:学说故事名称和故事中的短句。
活动过程:一、出示小花猫的形象,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小花猫今天真漂亮,瞧,她得脖子上戴了什么?今天老师讲一个《小铃铛》的故事,请幼儿学说故事名称。
二、教师结合插入图片讲述故事。
三、提问:(1)小花狗看见了小花猫的小铃铛对小花猫怎么说?(2)小白兔看见了小花猫的小铃铛对小花猫怎么说?(3)小山羊也想玩小铃铛,他对小花猫怎么说?(4)小花狗、小白兔、小山羊把小花猫从河里拉上岸来,小花猫拿下脖子上的小铃铛,怎么说?四、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第二遍。
活动反思:小年龄段的幼儿缺乏交往经验,不懂与同伴分享。
故事《小铃铛》用生动形象的动物和优美的语言描述如何与人分享并互相帮助的道理。
活动开始通过小花猫引出故事,引导幼儿说出圆溜溜、亮晶晶等词。
小铃铛的引出激发了幼儿想要听故事的欲望。
在活动第二环节中,通过老师的讲述引导幼儿理解、熟悉故事。
通过倾听故事,在老师启发性的提问中,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了故事内容,记住了故事的角色。
学习了理解词语:圆溜溜、亮晶晶。
在讨论交流中,孩子懂得了要学习小动物唉帮助别人,乐于分享。
最后一环节,通过幼儿的讨论,交流,让幼儿了解了故事真正的含义,提升幼儿经验。
懂得有好东西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互相帮助的道理。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篇2【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学会分享,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小铃铛,了解小铃铛的特点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小铃铛的喜爱之情,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小铃铛,了解小铃铛的特点和用途。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小铃铛若干个、图片若干张、操作卡片若干张。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铃铛,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铃铛的名称。
2. 认识小铃铛:教师向幼儿介绍小铃铛的特点,如声音、形状等。
3. 观察小铃铛: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小铃铛在不同场景的运用。
4. 动手操作:教师发放操作卡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小铃铛。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巩固对小铃铛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2.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何?3. 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4.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特点?5.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6. 针对本次活动,有哪些改进和调整的空间?六、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小铃铛的发声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小铃铛的发声原理。
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小铃铛若干个、实验材料(如气球、塑料袋等)、放大镜。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实验区。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铃铛,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铃铛的名称。
2. 探索小铃铛的发声原理: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小铃铛发声的特点。
3. 观察和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小铃铛的内部结构,让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小铃铛,并观察其发声原理。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铃铛》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铃铛》含反思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能听说认读“小铃铛”“响声”等汉字。
2.智力目标:能自动察看、独立思考,并分析问题。
3.情感目标:能够表达本身的情感,加强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合作本领。
教学内容:《小铃铛》的故事。
教学步骤:一、引入1.老师播放一段有关铃铛响声的音乐,让同学听到铃铛的响声。
2.在视频中先播放一段有关铃铛响声的视频,引起幼儿的爱好,然后导入本节课的主题,问幼儿:“你们听到铃铛的声音了吗?小班的小伙伴们,知道铃铛的形状、颜色吗?今日我们来学习一下《小铃铛》这本书,一起找找铃铛在故事中显现的地方吧。
”二、阅读故事1.老师推选幼儿作为主角,逐段叙述《小铃铛》的故事,让幼儿们听故事、看图,领悟故事中的情感。
2.老师带着小伙伴一起叩叩书的书脊,示范以什么次序翻书,帮忙小伙伴们找到分别交代故事情节的每一页。
引导幼儿了解图画书的阅读方式。
3.让幼儿回想故事情节,提问:“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哪些角色?小倩小老鼠碰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如何解决困难的?”三、活动探究1. 老师出示小铃铛玩具、拖鞋、电话手柄等物品,让幼儿观看样子,然后让幼儿1—2名为一队,察看大班里不一样的物品,走到教室里一起找寻数量、形状、大小相同的物品,并把这些物品连接在一起,制作小铃铛手链或者挂件。
2. 铃铛有不同种响声。
老师让幼儿排成一排,选择两名同学拍掌,宣布拍手声属于什么音调就立刻加起来。
例如:三个人拍手声就会响起“小铃铛”的声音,五个人拍手声就会响起“大铃铛”的声音。
大家一起拍起手,想方法让铃铛响得更大。
四、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本身能够自动引导幼儿思考,帮忙他们探究问题,关注他们的思维过程。
但是在下一步该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制造思维的探究时,我并不能给出有效的答案。
在教学中我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讨论,制造性地整合教学资源,为幼儿打造更具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同时我也应当关注幼儿的情感进展,帮忙他们表达本身的情感,加强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合作本领,从而深化他们的协作意识和团队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兔和小山羊看见了,连忙跑过来帮忙。大家一起拉,才把小花猫拉上岸来的)
4、小花猫上岸后觉得多难为情,它最后怎么做了? !.快思.教案网!(低下头,拿下脖子上的小铃铛,说:“你们也戴戴小铃铛吧!)
五、幼儿讨论——如果你有新玩具时你会怎么做?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
铃铛一个,故事动画《小铃铛》,小花猫,小花狗,小白兔,小山羊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铃铛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对活动产生的兴趣。
六、师:今天小朋友表现真棒!小花猫也把小铃铛给我们分享,现在让我们拿着小铃铛到外面玩玩吧!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一步一步引导幼儿说出短句和词语,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是让幼儿帮助小娃娃说出的短句和词语,因此,他们主动性和兴趣都十分高在每个环节里,我都选择性的让幼儿有展现的机会,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快乐的活动中来。在这样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参与到这样的情景中的活动,小朋友可以真正一起体验游戏和故事的快乐。
2、小花猫脖子上戴了一个小铃铛,小花狗、小白兔、小山羊都觉得小铃铛很漂亮,都很想戴,于是它们都跟小花猫借,小花猫愿不愿意借给它们?
3、你们觉得小花猫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四、欣赏最后一段故事。
1、小花猫后面走到河边发生什么事情了? (掉进了河里)
2、小花猫掉到河里后,谁去帮忙了?(小花狗、小白兔、小山羊)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件小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那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我们先听听声音,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小铃铛)
2、师:红色的小铃铛摇起来就会发出叮当叮当响的声音,小朋友想不想玩?(想)不过要认真听老师讲故事才能玩,你们能做到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小铃铛》。
二、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讲故事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你听到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教师依次出示动物的图片)
3、谁的脖子上戴有小铃铛?
4、故事中的小铃铛是谁的?
(师:那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故事中的小铃铛是不是小花猫的)
三、幼儿观看故事动画,提问:
1、小铃铛是不是小花猫的?
小百科:铃铛,指一种由晃荡而发声的铃,球形或扁圆形(圣诞铃铛为钟形)而下部或中部开一条口,里面放金属丸或小石子,式样大小不一。铃铛发源于英国。
小班语言教案《小铃铛》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乐于参与活动,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语言《小铃铛》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乐于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