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诗词
文学概论-诗词

杜甫
高焦挥脱张自天长李醉苏皎举宗衔饮左恨道汝眼知 谈遂毫帽旭称子安白中晋如觞之杯如相不逢阳花章 雄五落露三臣呼市斗往长玉白潇乐长日移麴三落骑 辩斗纸顶杯是来上酒往斋树眼洒圣鲸兴封车斗井马 惊方如王草酒不酒诗爱绣临望美称吸费向口始水似 四卓云公圣中上家百逃佛风青少避百万酒流朝底乘 筵然烟前传仙船眠篇禅前前天年贤川钱泉涎天眠船 。,。,,。,,,。,。,,。,,。,,。,
苏晋:开元间进士,曾 为户部和吏部侍郎,长 斋:长期斋戒。佛教戒 饮酒。苏晋长斋信佛, 却嗜酒,故曰“逃禅”。
张旭:吴人,唐代著名书法 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 圣”。据说张旭每当大醉, 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甚 至以头濡墨而书。醒后自视 手迹,以为神异,不可复得。 发的样子。
知章:即贺知章,越州永 兴(今浙江萧山)人,官 至秘书监。性旷放纵诞, 自号"四明狂客",又称 “秘书外监”。他在长安 一见李白,便称他为“谪 仙人”,解所佩金龟换酒 痛饮。这两句写贺知章醉 后骑马,摇摇晃晃,像乘 船一样。醉眼昏花,跌落 井中犹不自知,索性醉眠 井底。这是夸张地形容其 醉态。
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742年(天宝元 年)八月为左丞相,746年四月,为李林 甫排挤罢相。圣:酒的代称。此化用李 之诗句,说他虽罢相,仍豪饮如常。
汝阳:汝阳王李琎,唐玄宗 的侄子。朝天:朝见天子。 此谓李痛饮后才入朝。麴 车.酒车。移封:改换封地。 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 县。传说郡城下有泉,味如 酒。故名酒泉。
宗之:崔宗之,吏部尚书 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 国公,官至侍御史,也是 李白的朋友。白眼:晋阮 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 友,白眼视俗人。玉树临 风:崔宗之风姿秀美,故 以玉树为喻。
文学概论 文本和诗歌

②体裁作为一种审美规范 有助于规范作家的创作 和指导读者的阅读。
鲁迅说:“有了小感触,就写 些杂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 诗。……得到较整齐的材料, 则还是做短篇小说。” 鲁迅先生这里是在以一种文学体 裁的眼光观察生活,并用这种 观察所得的材料用之于具体的 文学创作,形成不同的文学类 型。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 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 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梁小斌《雪白的墙》)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见一 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他回 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 这墙上乱画。 不同的体裁形式对人的阅读和理解所形成的心理感受是 很不一样的,这本身恰恰说明了文学体裁对文学阅读的 重要意义。 文学体裁对人的阅读的重要性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假如我 们对一种文学体裁不熟悉的话,那么我们对这种体裁类 型的作品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比如朦胧诗、先锋诗歌、 先锋小说、艺术电影。
罗兰·巴特: “文本只能在一种活动中,一个 生成过程中被感知”,所以人们“不 再把作品看成仅仅是‘信息’,甚至 也不看作‘语句’(也就是完成了的 作品,它们的命运在被表达出来的那 一瞬间便已注定),而看成永无休止 的生成过程和陈述,主体则在其中挣 扎不已。”
■文学文本:
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
次的、含有审美意味 的、开放性的语言符 号系统。
③有助于把文学文本放在整个文学传统中认识文学文本的特 点和价值。 任何文学文本的创作都不是凌空蹈虚而是与过去历史中形 成的文学规范紧密相连,即使对文学文本的创新程度也仍 然必须把它与其所违反的文学体裁规范相对照。 比如,中国古代有古体诗、格律诗,现代有自由诗,就作 为诗歌体裁而言,它们同为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 环节。事实上,中国现代很多的自由体诗歌创作仍然汲取 了古代诗歌的资源,如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中仍然追求诗歌 的格律和音乐美,提出了新格律诗的主张。 对中国现代自由诗体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也必须把它放在整 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才能更为清晰地认识到。从古代诗歌 发展到现代自由体诗,反映了人们为了能够更为自由地表 达思想情感而不得不用一种更为简单直白的语言表现方式, 这既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审美规范的一种背离,也是现代自 由体诗的一种新的审美探索,所以说从古代诗歌发展到现 代自由体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内在的审美需求,具有一种历 史的必然性。
(完整版)文学概论整理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直觉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学主张支配之下所形成的文学创作的潮流。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文学体裁文学的不同类别或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称为体裁。
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就是指读者的全部知识、经验和修养等所构成的欣赏背景,它对欣赏活动起着一种参照框架的作用,一旦缺少这一参照框架,欣赏活动编号变得毫无意义。
隐含读者隐含读者,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共鸣“共鸣”原是从物理学吸收而来的概念,它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之间所发生的声音的共振,在文学鉴赏中则是指读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情感意蕴达到一致,进而发生心灵的共振,它一是指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二是指读者与作者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三是指读者与读者之间思想情感的共振。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对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批评既属于文学接受范畴,又超越了接受范畴。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中国文学概论 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文学概论一、《诗经》(名解)《诗经》就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就是中国诗歌得一个源头。
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得诗歌305篇,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其地域大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
什么就是“楚辞”,什么就是《楚辞》? (简答、问答、名解)1、“楚辞”:它就是在战国时代后期,在南方得楚国出现得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得新诗体,它得奠基人与代表作家就是楚国伟大得诗人屈原。
屈原比较重要得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2、《楚辞》: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楚辞"作家得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诗歌总集得名称。
二、古诗十九首?(名解)东汉后期一些无名氏所写得五言古诗共十九首,后来被收入《昭明文选》,题作《古诗十九首》。
这些诗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得艺术水平,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其主题就是游子思妇、仕途失意,往往伴着人生短暂得哀叹。
四、什么就是骈文?(名解)骈文就是与散文相对而言得,就是中国特有得一种文体,有三个特点:1、讲究对偶,又多用四六句,因为两句两句地对偶,好像并驾得两匹马,所以叫骈.2、语音方面讲究平仄.3、多用典故与华丽得词藻,可以说骈文就是一种诗话得散文。
五、什么就是文章?(名解)文章本指错杂得色彩或花纹,后来,文辞或独立成篇得文字也叫文章。
现在得文章,具体地说就是指诗赋、词曲、小说以外得其她各种文体,主要包括散文与骈文。
六、什么就是唐传奇?(名解)唐传奇就是唐代兴起得一种新得文言短篇小说。
其名称来源可能就是由于晚唐时裴铏写了一部小说集叫《传奇》,后来就用它作为这一类小说得统称。
唐传奇得出现就是小说史上得一大飞跃,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诗经》得音乐分类与表现手法分类(填空)音乐分类:风(地方色彩得音乐)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得音乐,大雅、小雅)颂(用于祭祀得歌舞曲)表现手法:赋(叙述、白描)比(比喻)兴(触景生情)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宋玉得四赋(填空)《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汉赋得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填空)西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抒情小赋)⏹三曹、七子(填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代表、“悲风")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初唐四杰就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填空)⏹苏轼评价王位得诗画一体得评语: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一些文学概论中关于诗的说法

诗--其他文学概论中关于诗的有关比较及其他一些工作量何谓诗?在亨德的《文学概论》中,作者把诗歌定义作——用着格律的形式,通过想象,感情,和趣味的媒介,而以给人快感为首要目的的思想的表现.而用现在的话来说,即为“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但我更认同的则是书中提及的根米尔在他的诗歌的起源里所写的“诗歌是律动的发抒——就是利用节奏以达到它的目的的艺术。
”诗是—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凝练性。
诗用词精粹,篇幅短小,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2)跳跃性。
其结构安排遵循情感、想象逻辑,超越时空限制,不注重情节、事件的连续性。
(3)节奏、韵律性。
诗有节奏——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节有规律的变化。
——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的重复。
虽然诗也可以不押韵,但与小说、散文等比较来看,押韵恰是它的一大特点。
其节奏、韵律在表现情感意味上具有重要的功能。
传统诗歌发展历程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诗的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
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
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
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
历代的民间歌谣。
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
诗这种文学体裁成熟时间较早,它往往讲求韵律、节奏,而这与人的劳动过程是直接相关的,如通过劳动号子来协调步伐,通过有节奏的声音来协调狩猎者队伍的推进速度与包围猎物时的队形等。
早期的诗歌,从文学史的发掘、整理情况采看,它基本上是作为歌曲的唱词出现的,同时在吟诵中,往往伴随着吟诵者的身体语言动作,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诗歌、音乐、舞蹈几种艺术形式萌芽因素统一在一起的反映。
中国古代诗歌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现实主义的《诗经》,一个是浪漫主义的《离骚》。
中国文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目录:第一章 原始型二言诗和四言诗第二章 楚辞第三章 赋体第四章 乐府体诗第五章 古体诗( 五、七言诗)第六章 骈体文第七章 近体律诗第八章 古代诗歌的其他体类第一节 三言 六言 杂言第二节 杂句 杂体 杂名体第三节 唱和诗 联句诗 集句诗第九章 词第十章 曲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 02-12-17 9:57:12 一诗歌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
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
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
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
诗歌的名词解释文学概论

诗歌的名词解释文学概论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始终扮演着文化史中的重要角色。
它以其抒情、感悟和想象力的深度和独特表达方式,让人们瞥见灵魂的深处。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定义、特征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诗歌的定义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独特之美征服了无数诗人和读者。
然而,准确地定义诗歌却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一种广义的定义是,诗歌是一种通过韵律、节奏、押韵以及使用象征性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的文学形式。
狭义的定义则认为,诗歌是按照特定的韵律和形式写成的文学作品,如诗的行、诗的句以及其他形式的诗歌结构。
二、诗歌的特征1. 音乐性: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押韵创造了旋律和谐的美感,使读者可以通过声音感受到文字的美妙。
2. 感性和抽象性:诗歌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通过抽象的表达方式来传达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想法。
3. 精致的语言表达:诗歌的语言通常更加精确、有力,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增强意义的传达。
4. 深度和多样性:诗歌可以是对人生、自然、社会以及宇宙的思考,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5. 空间限制:诗歌通常在较短的篇幅内表达完整的思想或情感,相对于小说和散文,它在表达上有着更大的空间上的限制。
三、诗歌的重要性尽管诗歌的受众相对较小,但它仍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情感的宣泄和共鸣:诗歌以其深邃和抒情的特点,使读者能够从中发掘共鸣,找到情感的宣泄和理解。
2. 文化遗产的传承:诗歌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和民族的记忆,通过文字的传承将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
3. 审美意义的培养:诗歌通过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培养了人们对美感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4. 知识和思想的传达:许多有关人类价值观、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思想与知识都可以通过诗歌表达出来,激发读者深入思考。
5. 诗歌的社会影响:许多伟大的诗人通过他们的作品改变了社会的观念和态度,推动社会进步和意识的觉醒。
王维文学概论

王维文学概论王维诗作的文学本源说解读——以《山居秋暝》和《秋夜独坐》为例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的本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本于心,二是源于道,而究其原委实出于儒道两家之哲学观和文学观。
先秦时代流行的诗言志说,就其对文学本源的认识来看,即指文学本源于人心。
代表正统儒家文学观的《毛诗大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心动情发,借语言作为工具,这就是诗。
然而人的感情之激动,系受外界事物之所触发。
《礼记·乐记》在解释音乐产生原由时说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此原理亦通于诗。
下面以王维的两首诗作为例,用文学本源说来探析。
(一)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一生中有两次隐居,这次隐居是迫不得已才选择的道路,表面上是隐者,实际上是游宦者。
《山居秋暝》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从文学本源的角度看,上述的人生经历(人事)使王维内心不断变化,又当时的自然环境(外物)相碰撞,就产生了《山居秋暝》一诗。
陆机《文赋》中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此句意为伫立宇宙之中深观远照(以引发文思),钻研古籍,以修养情志。
感叹四时变迁,目睹万物盛衰而思绪纷纷。
王维此时处于闲居之中,当然有时间去游山玩水,深观远照,他钻研的书籍除了儒家经典,还有佛家典籍,当时又正在随高僧学禅,才能有高洁的心志。
从这个角度又可以说,文章的本源,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其一,感于物;其二,本于学。
(二)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王维的第二次隐居在43岁之后,即世人所称半官半隐的生活,这一时期他的思想感情很复杂。
《秋夜独坐》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雨夜,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陷于人生的悲哀。
文学概论之抒情、修辞与诗(陈太胜北师大)

文学概论(陈太胜、王一川北师大)抒情、修辞与诗西方文学的三分法(抒情、叙事和戏剧)。
中国文学的四分法(诗、小说、戏剧和散文)。
在西方,诗一般分为叙事诗与抒情诗两类。
在中国,叙事诗的写作在文学史中是相当少的,抒情诗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抒情诗可分为用文言文写成的古诗和用白话文写成的新诗两大类;用白话文翻译的外国诗其实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经由译者再创造的新诗。
诗是语言的精华,诗的魅力来自于奇妙的语言所给予人的审美的愉悦,古代希腊人将之称为“长了翅膀的语言”,这是一种特别注重修辞的语言。
一、抒情与诗抒情(lyric)一词在希腊文中源于七弦琴(lyra),原意是指用七弦琴伴奏的抒情小曲。
在英文中,其复数形式即是指抒情诗。
抒情、叙事与戏剧是欧洲文学传统中的三种基本文类。
这种文类上的三分法划分,不仅仅构成了文学种类的三个概念,同时,也自然包含了对作者选择和使用不同的语言来写作时所体现的语言特征的界定。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类,抒情诗有自身独特的语言文体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紧密地联系于表现什么(情感)和如何表现这两个问题。
1.抒情诗的表现对象:“心境”一类事物的独特性往往是自身能够辨明与他者相异的东西。
抒情诗的独特性正存在于他和叙事文体、戏剧文体的差异中。
例如,当我们在一个古代文学选本中读到这样一个段落: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南宋蒋捷《虞美人》)稍有古典文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一首词,而词乃是中国古典极为典型的一种抒情体式。
这确实是南宋诗人蒋捷写的一首词,叫《虞美人》。
这首词看起来像是一篇短小的“故事”,分述了少年、壮年和而今(老年)三个阶段听雨的不同经历。
然而,这个小故事是被编织在“韵文”这一抒情性极强的“织体”之中的,是为表现一种内心的情境服务的。
也就是说,这个小故事着重表现的不是某种故事,而是人生三个不同阶段“听雨”时不同的心境。
文学概论诗歌的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诗歌的名词解释文学概论:解读诗歌的意义和特点诗歌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文学的灵魂,是语言艺术的高峰。
然而,要理解诗歌的真正意义,我们需要从名词解释的角度出发。
本文将探讨诗歌的定义、分类以及其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并探寻诗歌的深度和潜在意义。
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魅力。
它是用音律、意象和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极致情感的艺术形式。
与散文相比,诗歌更注重音韵和韵律的运用,追求语言美和意义的结合。
因此,诗歌通常以节奏鲜明的行与韵律和谐的韵脚构成,以及对比、隐喻等手法表现出丰富的形象和感情。
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三个主要类型。
抒情诗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体验。
它可以是对爱情、自然或其他主题的独特感悟。
叙事诗则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传递特定的情节和情感。
它常常描绘英雄事迹、神话传说或历史事件。
哲理诗是以思考人生哲学和思想问题为主题,通过对存在、时间、死亡等现象的探讨,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诗歌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诗歌注重表达内在世界的情感和思想,强调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独特性。
诗人通过自由而抽象的语言形式,将他们内心的声音和情感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他们的世界。
其次,诗歌常常使用意象和隐喻,借助于形象化的符号和表达方式,使其语言更具感染力和生动性。
这种修辞手法可以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诗歌还具有节奏感、音乐性和视觉美感,通过声音的起伏和韵律的运用,将情绪与节奏相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然而,诗歌的深度和潜在意义远远超过了字面上的表达。
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探索,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抒发。
通过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心灵之旅,以及他们对人生、自然和人类存在的思考。
诗歌中经常涉及的主题如爱情、死亡、时间等,都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
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他们独特的思维和感受去解读这些问题,使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中的诗词鉴赏

汉语言文学中的诗词鉴赏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卓越的艺术价值,一直备受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
其中,诗词作为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汉语言文学中的诗词鉴赏。
第一部分:诗词的起源与演变汉语言文学中的诗词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古代先民创建文字的时期。
最早的诗词作品多以咏史抒怀等形式表达,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等方方面面的感悟。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诗词逐渐成为表达情感、抒发思想、凝结美感的重要媒介,进一步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内涵。
第二部分:诗词的艺术特点与表达方式诗词的艺术特点主要在于其简洁、意境深远以及韵律的优美。
通过少字胜于多言,诗人能够运用话语的精华来构建清晰独特的意象,使读者在有限的文字中感受到丰富的内涵。
此外,诗词以其独特的音韵和韵脚,给人们带来一种旋律般的美感,进一步增加了作品的艺术张力。
第三部分:汉语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汉语诗词鉴赏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和文化造诣。
首先,读者需要了解作品的背景、题材和时代背景,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意境。
其次,对于诗词创作的形式、结构和意象等要素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掌握作品的艺术特点。
最后,通过多次阅读与品味,读者能够逐渐培养对汉语诗词的敏感性与欣赏度,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独特魅力。
第四部分:汉语诗词的经典代表作品汉语诗词中涌现出了众多经典代表作品,其中包括《离骚》、《春江花月夜》、《枫桥夜泊》等。
这些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汉语言文学中不可或缺的宝贵遗产。
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研究和鉴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诗词的独特魅力。
结语汉语言文学中的诗词鉴赏是一门独特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
通过了解诗词的起源与演变,掌握诗词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以及运用鉴赏方法与技巧进行欣赏,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汉语诗词的内涵与美感。
同时,通过研究经典代表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汉语文学的独特魅力。
文学概论wyc第八讲抒情、修辞与诗.

三、诗与修辞 2。比喻
本体、喻体和喻词 明喻、暗喻和借喻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 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 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比喻的“远距”和“异质”原则 • 叫。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出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烦忧》(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悒郁, 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故,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故: 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 说是寂寞的秋的悒郁。
抒情、修辞与诗
三分法(抒情、叙事和戏剧) 四分法(诗、小说、戏剧和散文)
一、抒情与诗 二、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三、诗与修辞
一、抒情与诗 1.抒情诗的表现对象:“心境”
• lyric lyra lyrics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 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 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一、抒情与诗 2。抒情诗与自我表现
浪漫主义时时期大多数主要的诗篇, 同几乎所有的主要批评一样,都是以诗 人为圆心而画出的圆。 艾布拉姆斯
一、抒情与诗 3。抒情诗的文体
• 中国:诗、词、曲 • 西方:民歌、哀歌、颂歌、十四行
二、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音乐性的两种不同形式 • 押韵 • 节奏感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一个“互文性文本”的例子:
“我很喜欢告诉你,假使你能耐心地听下去,”赫耳墨斯说。 “在阿耳卡狄亚雪封的山上住着一个著我的山林女仙叫做绪任克斯。 树神和牧神都迷恋着她的美丽并热烈地向她求爱,但她一再规避他 们的追逐,因为她恐惧结婚的束缚。如同束着腰带的狩猎女神阿耳 忒弥斯一样,她不愿放弃她的处女生活。但最后当山林大神潘在树 林中游行,他看见这个女仙。即使他怀着自己的尊严和骄傲,他仍 然不断地向她求爱。但她也拒绝了他,并从没有行径的荒野逃避, 直逃到名叫拉冬的一条沙河,它的水深恰恰可以阻止她的渡过。她 在河岸上焦急,哀求她的姊妹山林女仙们同情她,在大神没有追到 她以前,使她改变形体。这时他刚刚向她跑来,双手拥抱住她。但 使他大吃一惊,他发现他所拥抱的乃是一株芦苇,并不是一个少女。 他的深沉的悲叹深入芦苇,声音逐渐变大,引起了如哭如诉的回声。 这神奇的曲调总算安慰了失恋的神祗的悲痛。‘就这样吧,啊,变 形的情人哟,’他在痛苦和快乐中叫唤道。‘即使如此我们也将合 为一体,永不分开。’于是他砍下各式不同长度的芦苇,用蜡粘接 起来,并以美丽的女丽的的名字名他的笛子。从此以后我们遂叫牧 人的牧笛为绪任克斯……
1宋代文学 概论

陈寅恪《赠蒋炳南序》: 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永远之瑰 宝。
陈寅恪: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 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金明馆丛稿二编》) 宋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宋文 化是今后文化发展的指南,我国民族文化的 更新,必将走上‚宋代学术之复兴‛,或 ‘新宋学’之建立的道路。 刘子健: 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为领 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点。
(二)商业的发达促进了诗词、话本、 戏剧等的发展繁荣
汴京、临安、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 以上的大城市
第二节
宋代的士风与文风
一、文官政治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一)文官政治对宋代文人的影响 1.生存方式极其单一 :书斋——官场
2. 政治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高涨 王禹偁《谪居感事》: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 欧阳修《镇阳读书》: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 3、深刻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意识
宋代文学
(公元960-1279)
宋代文学概论
宋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
李白
題西林壁
苏轼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代历史背景
北宋:960-1126 南宋:1127-1279 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 高宗(赵构,1127-1162) 黄袍加身。 孝宗(赵眘,1162-1189, 太宗(赵光义,976-998) 太祖七世孙,德芳后) 真宗(赵恒,998-1022) 光宗(赵惇,1189-1194) 仁宗(赵祯,1022-1063) 宁宗(赵扩,1194-1224) 英宗(赵曙,1063-1067) 理宗(赵昀,1224-1264) 神宗(赵顼,1067-1086) 度宗(赵禥,1264-1274) 哲宗(赵煦,1086-1100) 恭帝(赵显,1274-1277) 徽宗(赵佶,1100-1125) 端宗(赵昰,1277-1278) 钦宗(赵桓):靖康之难 (赵昺1279
诗词概论

以意逆志
《孟子· 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认为,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 的个别字眼断章取义地曲解辞句,也不能 用辞句的表面意义曲解诗的真实含义,而 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 心志。
以意逆志
王国维:‚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 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 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 论其世也。’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 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玉溪生 年谱会笺序》)【这是将‚以意逆志‛与孟子的‚知 人论世‛结合起来加以解释】
•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 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 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 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 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 羽之调,就是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而欢乐, 其时的政治就平和通畅;动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 愤怒,其时的政治就乖戾残暴;亡国之时的音乐 悲哀而思虑,其国民就困顿贫穷。所以矫正政治 的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比诗更近于能 实现这个目标。古代的君王正是以诗歌来矫正夫 妻的关系,培养孝敬的行为,敦厚人伦的纲常, 淳美教育的风气,改变不良的风俗。
诗词概论
诗歌理念 鉴赏方法
诗歌的目的、社 会作用
诗言志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 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们的志意 的,歌是拖长声调咏唱诗的语言。声 音的高低依从拖长声调而咏唱的语言, 律吕用于调和声音。
兴观群怨
《论语· 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 木之名。‛
文学概论文本和诗歌

开放性:文本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一定的文本语境甚至文化语境紧密相关。如上一章讲的“互文性”。
文本的特点:
罗兰·巴特:
“文本只能在一种活动中,一个生成过程中被感知”,所以人们“不再把作品看成仅仅是‘信息’,甚至也不看作‘语句’(也就是完成了的作品,它们的命运在被表达出来的那一瞬间便已注定),而看成永无休止的生成过程和陈述,主体则在其中挣扎不已。”
鲁迅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杂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
体裁作为一种审美规范有助于规范作家的创作和指导读者的阅读。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他回头向我微笑/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梁小斌《雪白的墙》)
02
比如我们对一个具体诗歌文本的认识必须借助于诗歌类型的观念,另外运用诗歌体裁理论对具体诗歌作品的理论阐释过程也是诗歌体裁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它的不断发展必将促进文学理论对有关体裁问题认识是在以一种文学体裁的眼光观察生活,并用这种观察所得的材料用之于具体的文学创作,形成不同的文学类型。
A.以情感生活为题材
A.以情感生活为题材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赫兹利特:恐怖是诗,希望是诗,爱是诗,恨是诗;轻视,忌妒,懊悔,爱慕,奇迹,怜悯,绝望或疯狂全是诗。 举例:《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二节诗歌.

本节内容: 一、什么是诗 二、诗的特征 三、诗歌分类
一、什么是诗
1、 诗是一种用丰富的想象和讲究韵律的语言,高 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含蓄地表现思想感情的文学 体裁。 这个定义说明诗歌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抒情 性和语言的韵律性。 《尚书· 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律和声”。(表达内心的情志,使用歌咏拖长了 的韵律性语言,依吟咏而抑扬,声调和谐统一。)
3、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能指意为语言 文字的声音,形象;所指则是语言的意义本身。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把符 号看作是能指(也译施指)和所指的结合,所谓的 能指,就是用以表示者,所谓的所指,就是被表示 者。拿玫瑰花来说,玫瑰的形象是能指,爱是其所 指,两者加起来,就构成了表达爱情的玫瑰符号。 如果仅关注语言形式,忽视情感在诗歌中的本体地 位,很容易产生“伪劣产品”。 如汪国真的“诗” : “ 既然钟情于爱情/就勇 敢地吐露真诚”; “死怎能不从容不迫/爱又怎能 无动于衷”等等。
二、诗的特征
1、浓厚的情感内涵 a、 诗歌一般并不描述产生情感的事件原 因 ,而是仅仅表现感情本身。
舒婷:《往事二三》: 一只打翻的酒盅/石路在 月光下浮动/ 青草压倒的地方/遗落一枝映山红 管道升的《你侬我侬》:把一块泥,捏一个你, 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 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 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将日常情感予以审美的过滤,
上升到美学的境界, 就可以写出诗来。
郭沫若自述写《地球,我的母亲》
曾经赤脚在沙石路上走来走去,“时而又率性 倒在路上睡着,想真切和‘地球母亲’亲昵, 去感触她的皮肤,受她的拥抱”。 《凤凰涅槃》长诗在“一天之中分成两个时期 写出来”,在课堂上和枕上。
一些文学概论中关于诗的说法(含5篇)

一些文学概论中关于诗的说法(含5篇)第一篇:一些文学概论中关于诗的说法诗--其他文学概论中关于诗的有关比较及其他一些工作量何谓诗?在亨德的《文学概论》中,作者把诗歌定义作——用着格律的形式,通过想象,感情,和趣味的媒介,而以给人快感为首要目的的思想的表现.而用现在的话来说,即为“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 但我更认同的则是书中提及的根米尔在他的诗歌的起源里所写的“诗歌是律动的发抒——就是利用节奏以达到它的目的的艺术。
”诗是—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凝练性。
诗用词精粹,篇幅短小,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2)跳跃性。
其结构安排遵循情感、想象逻辑,超越时空限制,不注重情节、事件的连续性。
(3)节奏、韵律性。
诗有节奏——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节有规律的变化。
——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的重复。
虽然诗也可以不押韵,但与小说、散文等比较来看,押韵恰是它的一大特点。
其节奏、韵律在表现情感意味上具有重要的功能。
传统诗歌发展历程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诗的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
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
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
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
历代的民间歌谣。
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
诗这种文学体裁成熟时间较早,它往往讲求韵律、节奏,而这与人的劳动过程是直接相关的,如通过劳动号子来协调步伐,通过有节奏的声音来协调狩猎者队伍的推进速度与包围猎物时的队形等。
早期的诗歌,从文学史的发掘、整理情况采看,它基本上是作为歌曲的唱词出现的,同时在吟诵中,往往伴随着吟诵者的身体语言动作,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诗歌、音乐、舞蹈几种艺术形式萌芽因素统一在一起的反映。
文学概论的作品类型

文学概论的作品类型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及其发展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作品类型。
在文学概论中,作品类型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照文学体裁、时代、主题等进行划分。
以下是对文学概论中常见的几种作品类型的介绍。
1.史诗:史诗是一种叙事性质非常强的文学作品类型,通常以英雄人物、历史事件或神话故事为主题。
史诗以其宏大的叙事风格,丰富的场景描写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著名的史诗作品包括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以及米尔顿的《失乐园》等。
2.诗歌:诗歌是一种以韵律和节奏为特征的文学作品类型。
它通过运用音韵、押韵、节奏等技巧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
诗歌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美感,常常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许多流派和形式的诗歌,例如古典诗歌、浪漫主义诗歌、现代主义诗歌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长篇叙事性的故事文学作品类型。
小说通常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叙述情节发展以及展现社会背景来呈现故事。
小说具有较大的创作自由度,可以涵盖各种题材和内容。
著名的小说类型有爱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等。
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包括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奥尔韦的《老人与海》。
4.戏剧:戏剧是一种通过对话和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的文学作品类型。
它通常由数幕组成,并通过角色的表演和对话来揭示剧情和主题。
戏剧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它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够吸引观众,并通过对人物情感、社会问题或道德议题的描绘,引发观众的思考。
著名的戏剧作品包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易卜生的《娜拉》和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等。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类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作品类型,如短篇小说、故事、传记、纪实文学、寓言、童话等。
这些作品类型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共同构成了文学概论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不同的作品类型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章:即贺知章,越州永 兴(今浙江萧山)人,官 至秘书监。性旷放纵诞, 自号"四明狂客",又称 “秘书外监”。他在长安 一见李白,便称他为“谪 仙人”,解所佩金龟换酒 痛饮。这两句写贺知章醉 后骑马,摇摇晃晃,像乘 船一样。醉眼昏花,跌落 井中犹不自知,索性醉眠 井底。这是夸张地形容其 醉态。
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742年(天宝元 年)八月为左丞相,746年四月,为李林 甫排挤罢相。圣:酒的代称。此化用李 之诗句,说他虽罢相,仍豪饮如常。
饮中八仙歌
杜甫
高焦挥脱张自天长李醉苏皎举宗衔饮左恨道汝眼知 谈遂毫帽旭称子安白中晋如觞之杯如相不逢阳花章 雄五落露三臣呼市斗往长玉白潇乐长日移麴三落骑 辩斗纸顶杯是来上酒往斋树眼洒圣鲸兴封车斗井马 惊方如王草酒不酒诗爱绣临望美称吸费向口始水似 四卓云公圣中上家百逃佛风青少避百万酒流朝底乘 筵然烟前传仙船眠篇禅前前天年贤川钱泉涎天眠船 。,。,,。,,,。,。,,。,,。,,。,
苏晋:开元间进士,曾 为户部和吏部侍郎,长 斋:长期斋戒。佛教戒 饮酒。苏晋长斋信佛, 却嗜酒,故曰“逃禅”。
张旭:吴人,唐代著名书法 家,善草书,时人称为“草 圣”。据说张旭每当大醉, 常呼叫奔走,索笔挥洒,甚 至以头濡墨而书。醒后自视 手迹,以为 卓然:神采焕 发的样子。
汝阳:汝阳王李琎,唐玄宗 的侄子。朝天:朝见天子。 此谓李痛饮后才入朝。麴 车.酒车。移封:改换封地。 酒泉:郡名,在今甘肃酒泉 县。传说郡城下有泉,味如 酒。故名酒泉。
宗之:崔宗之,吏部尚书 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 国公,官至侍御史,也是 李白的朋友。白眼:晋阮 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 友,白眼视俗人。玉树临 风:崔宗之风姿秀美,故 以玉树为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