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题含答案(最新整理)
九年级语文《成语理解和运用》练习题+答案

成语理解和运用练习题(提示:成语的正确使用是中考的热点题型,解答这类题,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结构,感情色彩及搭配关系等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明确成语误用的原因有:望文生义,褒贬颠倒,范围不当,逻辑脱节,句式不合,敬谦错位,词性误用。
)1.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国庆节之夜,我们登上"东方明珠"电视塔,只见整个上海灯火阑珊,真可谓不夜城。
B.她父亲比较开明,对儿子、女儿等量齐观,毫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C.他讲笑话从不嬉皮笑脸,当你笑个不停时,他仍道貌岸然地讲下去。
D.作者虽初次写诗,好多方面仍觉稚嫩,但感情真挚,荡气回肠。
2.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对小问题不能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滴水穿石,小问题也会变成大问题的。
B.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取得应有的成就。
C.北大荒虽然地老天荒,但经过农垦战士的开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决不能掉以轻心。
3.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女娲补天》的故事,虽然是地老天荒时代的神话,但至今仍有强大艺术魅力。
B.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加模特大赛的小姐们,个个都是豆蔻年华,风姿绰约。
C.指导员工作细致,战士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思想活动,他都洞若观火。
D.他请我们吃一顿饭就花去1000元,真可谓大方之家呀。
4.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制造假烟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B.50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C.你尽管安心养病,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D.年青时读过许多苏联小说,现在回想起来,最使我顶礼膜拜的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5.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必然会使一些产品处于尴尬的境地而待字闺中。
初中语文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题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成语的正确使用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语素意义,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而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这个成语的词义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例2:今年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粟。
辨析:“火中取粟”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把“降价的烽火”理解为“火中取粟”的“火”显然是望文生义。
而且“火中取粟”也带有贬义,用在本句不合适。
2、误用褒贬因为平时使用不够规范或没有搞清楚成语的来龙去脉,往往容易把褒义词语当作贬义词语,把贬义词语当成褒义词语,造成判断或使用错误。
例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辨析: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
“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本句对“新上任的厂领导”有所褒扬,故“处心积虑”的运用,犯了贬词的褒用的错误。
例2: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辨析:“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它不是贬义词,所以在这个句子中使用正确。
例3: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辨析:“雨后春笋”是褒义词,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厂大量出现,所以成语属于褒词贬用的错误类型。
初中成语运用练习题(打印版)

初中成语运用练习题(打印版)### 初中成语运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他虽然学习基础差,但通过勤奋努力,成绩有了很大提高,真是()。
A. 一鸣惊人B. 一蹴而就C. 一举成名D. 一劳永逸2.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
A. 半途而废B. 一曝十寒C. 一成不变D. 一知半解3. 他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在关键时刻总能()。
A. 脱颖而出B. 出类拔萃C. 出人头地D. 出神入化4.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在学术界颇有名气。
A. 出人意料B. 出类拔萃C. 出奇制胜D. 出神入化5. 他做事总是(),从不拖泥带水。
A. 一气呵成B. 一鼓作气C. 一蹴而就D. 一挥而就#### 二、填空题1. 他虽然年轻,但已经(),在公司里担任重要职务。
(出类拔萃)2. 他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在关键时刻总能()。
(脱颖而出)3. 他做事总是(),从不拖泥带水。
(一气呵成)4.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在学术界颇有名气。
(出类拔萃)5.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
(半途而废)#### 三、改错题1. 他虽然学习基础差,但通过勤奋努力,成绩有了很大提高,真是一鸣惊人。
(应改为:他虽然学习基础差,但通过勤奋努力,成绩有了很大提高,真是出类拔萃。
)2.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
(应改为: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3. 他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在关键时刻总能出人头地。
(应改为:他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在关键时刻总能脱颖而出。
)4.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出人意料,在公司里担任重要职务。
(应改为: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出类拔萃,在公司里担任重要职务。
)5. 他做事总是一蹴而就,从不拖泥带水。
(应改为:他做事总是一气呵成,从不拖泥带水。
)通过以上练习题,可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语文水平。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勤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成语运用能力。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成语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成语专题训练提示:成语的正确使用是中考的热点题型,解答这类题,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结构,感情色彩及搭配关系等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明确成语误用的原因有:望文生义,褒贬颠倒,范围不当,逻辑脱节,句式不合,敬谦错位,词性误用。
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入夜,亮化扩建后的朝阳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B、《哈利·波特》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C、在南宁市几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A、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竞相报道,佳作纷呈。
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
C、那教练是个减肥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4、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初一语文成语运用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一语文成语运用练习题及答案20题
一、遥相呼应的成语
1. 答案:一鼓作气;4. 答案:四海一家;6. 答案:六神无主;11. 答案:九牛一毛;18. 答案:黄钟大吕;20. 答案:五光十色。
二、类比成语
2. 答案:瓜田李下;7. 答案:不可救药;10. 答案:大材小用;
13. 答案:五十步笑百步;19. 答案:井底之蛙。
三、描写人物或情景的成语
3. 答案:高山流水;5. 答案:如火如荼;8. 答案:独善其身;9. 答案:龙飞凤舞;12. 答案:斗转星移;1
4. 答案:拔苗助长;1
5. 答案:急于求成;1
6. 答案:守株待兔;1
7. 答案:顾左右而言他。
四、比喻成语
即存在转喻的成语,其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理解意义。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成语运用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成语运用专项训练(附参考答案)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提出了重返亚洲的计划,除对朝鲜指手画脚外,又与菲律宾、越南友好,对我国南海虎视眈眈....。
B.近年,大蒜、绿豆等大幅涨价,疯狂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网络新词。
C.近年来,我们与大自然这个朋友的关系日益恶化,罪恶的黑手一次次戕害着与我们患难..的大自然,..与共无穷的索取让原本美丽的家园变得伤痕累累。
D.他为人一点都不吝啬,当朋友们经济上有困难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找这个大方之家....帮忙。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B.回想起此前和此后与众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
D.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3、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一般人都有很隐秘的“心理缺陷”——害怕见大人物。
见了大人物就手足无措,张牙舞爪....,甚至还要浑身发抖。
B.家长对孩子们的关心真是处心积虑....、无微不至。
C.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百元大钞捏取出来,塞到衣服布袋里,然后将信件递给他。
D.他是日常生活里一个声名显赫....的小人物,在他身上,却拥有着许多熠熠生辉的可贵品质。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针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形势,决策人一定要有见异思迁....的灵活性。
B.日本某些政客,就侵略历史推陈出新....大做文章,严重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取得优异成绩。
D.写作需要生活的积累和丰富的思想,否则,你的文章就会因缺乏具体内容而成为一纸空文....。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成语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成语专题训练提示:成语的正确使用是中考的热点题型,解答这类题,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结构,感情色彩及搭配关系等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明确成语误用的原因有:望文生义,褒贬颠倒,范围不当,逻辑脱节,句式不合,敬谦错位,词性误用.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D、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入夜,亮化扩建后的朝阳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B、《哈利·波特》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笑容满面.C、在南宁市几条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流济济一堂....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竞相报道,佳作纷呈.A、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各种新闻媒体连篇累牍....B、西部大开发将改变"孔雀东南飞”的状况,使西部地区的潜在优势有了出人头地....的一天.C、那教练是个减肥专家,他的理论让小李茅塞顿开。
....,迷恋网上游戏聊天,实在令人担忧。
D、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4、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初二成语使用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成语使用练习题及答案1. 选择填空题(1) 把这个问题搞_________,我们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A. 清楚B. 明晰C. 显著D. 简短答案:B. 明晰(2)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____________问题,需要我们慎重考虑。
A. 细节B. 核心C. 精髓D. 基本答案:B. 核心(3) 孩子们在校内举办了一场文化____________活动。
A. 交流B. 传播C. 互动D. 交融答案:C. 互动(4) 他的笑容中透露出一丝_____________。
A. 疲惫B. 安慰C. 愤怒D. 狡黠答案:D. 狡黠(5) 她在考试中勇于____________,多次向老师请教问题。
A. 交流B. 推理C. 提问D. 合作答案:C. 提问2. 短文改错题假如下面的短文中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1)老师告诉我们,读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情感,也可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因此,读书就同吃饭一样重要。
我们常常听说:“书山有,读书无”这句话,意思是说书很多,可真正肯读书的人很少。
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做到热爱读书,勤于读书,并从中有益。
答案:(1) 把“一”改为“也”。
解析:用“也”可以使后面的“也可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与前面的“读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情感”形成对比。
(2) 把“同”改为“和”。
解析:用“和”可以使上下句之间的连接更加和谐。
(3) 把“但”改为“就”。
解析:用“就”可以使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紧密。
(4) 把“真”改为“愿意”。
解析:用“愿意”可以更好地表达“肯读书”的意思。
(5) 把“有益”改为“受益”。
解析:用“受益”更加准确地表达“从中获得好处”的意思。
3. 作文题请以“成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
成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成语是汉语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语被广泛应用于交流、阅读、写作和表达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的正确使用学习目标:1、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类型。
2、正确理解并运用常用成语。
[知识网络]成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指语言现象中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它结构凝练而富于表现力。
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从古代寓言故事凝缩成的。
这类成语和寓言一样,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常带有劝解或者讽刺的意味。
如:滥竽充数、狐假虎威、螳臂当车、鹬蚌相争、与虎谋皮、杞人忧天等。
2、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而成。
这类成语经常用来说明某种道理、某种认识或者某种境遇。
如: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风声鹤唳、三顾茅庐、完璧归赵、请君入瓮等。
3、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
这类成语,有的是作品中的原话,有的则是经过加工,经过简缩而成的。
如:一鼓作气、舍生取义、知己知彼、庞然大物、扑朔迷离、诲人不倦等4、来自群众的口头语。
语言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类成语仍会不断出现,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如:三长两短、十拿九稳、人山人海、有气无力、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等。
恰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言简意赅,并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
反之,则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出笑话。
但由于成语的结构固定而类型又多种多样;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而意义又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大量成语源于我们初中生不大了解的古代典籍,所以,正确使用成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不断丰富词汇。
积累的方法很多,譬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化整为零,每天积累一两个成语;有的在每天的语文课前让学生讲一两个成语故事;既激发兴趣,又记住了成语。
但关键还在于自己平时的积累,如:遇到不理解的成语随时借助工具书——成语词典,弄清这个成语的来龙去脉,这样就可以从音、形、意三个方面三位一体地去积累成语。
另外写作中使用成语时,也要多加斟酌和辨析,学会结合语境,结合说话的场合、对象、语体、情景、题旨、词语之间的呼应情况选用成语。
只有这样,在应试时我们才能驾轻就熟,准确辩识,不误用和乱用成语。
[真题回放]:辨别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是否正确。
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语素意义,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而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这个成语的词义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例2:今年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粟。
辨析:“火中取粟”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把“降价的烽火”理解为“火中取粟”的“火”显然是望文生义。
而且“火中取粟”也带有贬义,用在本句不合适。
2、误用褒贬因为平时使用不够规范或没有搞清楚成语的来龙去脉,往往容易把褒义词语当作贬义词语,把贬义词语当成褒义词语,造成判断或使用错误。
例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辨析: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
“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本句对“新上任的厂领导”有所褒扬,故“处心积虑”的运用,犯了贬词的褒用的错误。
例2: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辨析:“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它不是贬义词,所以在这个句子中使用正确。
例3: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辨析:“雨后春笋”是褒义词,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厂大量出现,所以成语属于褒词贬用的错误类型。
3、对象不当有些成语的使用必须适合特定的对象,有的专指人,有的专指物,有的专指景等等。
在复习时要善于记住典故,辨清对象。
例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辨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
“奂”:众多。
这个成语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例2: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辨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它与前面的主语“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无从搭配,属于用错对象。
例3: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
辨析:“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
它所述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本句用来指刊物不恰当,属于用错对象。
4、不合情境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情境,比如气氛有严肃紧张、庄严肃穆或轻松愉快等不同,比如地方有局促狭小或宽敞明亮等区别……成语的使用如果没有顾及到这些,就容易犯不合语境的错误。
例1: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辨析:句中的“安步当车”,是慢慢行走、就当作坐车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抢险形势很紧急,抢险队员不可能有“安步当车”的闲情逸致。
因而,成语与语境出现矛盾,“安步当车”使用不当。
例2: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辨析:“车水马龙”是说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而句中所叙述的摊前不过几米或十几米,无法形成车如水、马如龙的壮观景象,所以不合语句中的情境。
5、用错谦敬例: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辨析:“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自述,不能用于他人,否则于人不敬,因此本句犯了用错谦词的错误。
另外“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一句中,“居室”和“蓬荜”意义相同,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就此而论,又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
删去“蓬荜”才正确。
6、重复用语例: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辨析:“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
[当堂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C)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有些人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研究和思考,以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循规蹈矩:在这里是遵守规矩的意思。
B.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杞人忧天:此处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C.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不言而喻:此处指众多海洋生物的潜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D.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他呕心沥血;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呕心沥血:此处形容费尽心思。
3、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4、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B )A.2003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日在福州圆满结束。
B.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
C.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D.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相机行事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B.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C.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像你这样的人才一旦到了那里,一定是大有作为的。
D.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A.乒坛小将邱贻可在47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以4:2淘汰了男子单打头号种子选手波尔。
B.初三(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间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C.阿尔及利亚发生了强烈地震,顷刻间天翻地覆,不少高大建筑纷纷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D.桌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边小事无所不为。
7、对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B )A、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脱胎换骨:此处的意思是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面貌)B.留连湖边,细细品味,这才发现白马湖的夏天竟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
(超凡脱俗:此处指超越凡人,不落俗套)C.修建工程浩繁复杂、修建方式难以想像的小三峡古栈道,谜语般的在大宁河上留候了千年。
(谜语:此处指至今尚未破译的古栈道的修建之迷)D.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足球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B.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评头论足。
C.宋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因材施教,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D.“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及时地向全党敲响了警钟。
8、D(A“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用在这里不合适B.“评头论足”应改为“越沮代危”C.“良奏不齐”改为“参差不齐”)9、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