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将对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倒装句
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句式,倒装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种情况。
1. 完全倒装:即谓语动词与主语的位置调换,常用于修辞或强调的目的。
例:时至中秋,人皆乐合家团圆的佳节。 --> 时至中秋,合家团圆的佳节人皆乐。
2. 部分倒装:即将谓语动词的助词或副词提前,常用于表示程度或方向的副词的句子中。
例:纵然遥远,我亦会一直想念你。 --> 纵然遥远,我亦会想念你一直。
二、比拟句
比拟句是用来比喻或比拟事物的句式,常用于文学作品中。
例:她的歌声如同百鸟齐鸣,响彻整个山谷。
三、假借句
假借句是通过借用别的意义来表达自身的意思。
例: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们学习的楷模。
四、排比句
排比句是为了增强语感和修辞效果而使用的一种句式,多用于文言文的议论文或夸张修辞中。
例:有学识者独步,有勇气者成名,有智慧者卓越。
五、对仗句
对仗句是指文言文中句子结构相对平衡的句式,多用于诗词或文体修辞体现。
例:姹紫嫣红,闻名遐尔;粉粉嫩嫩,色如冰雪。
六、状语从句
状语从句是修饰动作或状态的从句,通常用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目的等。
例:虽然外面下着大雨,他却毫不在意地继续走着。
七、插入语
插入语是用来修饰句子成分的独立成分,常常用于对句子的某一部分进行修饰或解释。
例:这本书,简直是一本经典的教材。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一、倒装句。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如:
1、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2、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4、其两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定语.
5、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6、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
赏)
8、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忌不信自)
9、②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起于鲁。
14、欲信大义于天下
15、战于长勺。
1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7、蒙辞以军中事务多。
18、白雪纷纷何所似?
19、微斯人,吾谁与归。
20、何陋之有?
2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2、为人五,为窗八。
2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
有隐逸气质的花”。
24、“告之于帝
25、“躬耕于南阳
26、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
27、祭以尉首
28、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
2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
一、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
1.是知也。(《(论语)十则》)
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
2.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
3.是可谓善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
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谓”做主语。
(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3.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7.最是一年春好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
一、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
1.是知也。(《(论语)十则》)
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
2.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
3.是可谓善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
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谓”做主语。
(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3.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7.最是一年春好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汇总
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
1、甚矣,汝之不惠。
2、潇潇暮雨。
3、帘卷西风。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
1、何以战?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时人莫之许也。
6、问女何所思。
7、会宾客大宴。8、何苦而不平?9、宋何罪之有?
10、忌不自信。11、弗之怠。
三、介宾短语(状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
3、战于长勺(于长勺战)
4、信义著于四海
5、屠惧,投以骨
6、蒙辞以军中多务
7、有时朝发(于)白帝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胡不见我于王10、受地于先王
11、醒能述(之)以文者12、负者歌于途
1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
1、马之千里者。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尝贻余核舟一(枚)。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五、被动句。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帝感其诚。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6、陈涉乃立为王。
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六、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3、此为何若人?
4、中轩敞者为舱。
5、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8、鱼,我所欲也
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0、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五)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例:
1、盖简桃核修狭者(桃核)为之《核舟记》
2、其两膝相比(两膝)者《核舟记》
3、遂率子孙荷担(子孙)者三夫《愚公移山》
4、马之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5、更有痴似相公(痴)者《湖心亭看雪》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例:
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2、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二)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例: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7、日光下澈(潭水)《小石潭记》
8、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9、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
10、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陈涉世家》
11、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陈涉世家》
12、与(之)俱来《隆中对》
13、将以(之)攻宋《公输》
14、货恶其弃(之)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四)省略介词“于”
例: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一、倒装句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
2、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3、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4、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
例如:
1、原句:“尝贻余一核舟”,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
2、原句:“又用一篆章”,倒装句:“又用篆章一”。
3、原句:“盖简修狭桃核为之”,倒装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原句:“其两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定语。
5、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①千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8、①每自比于___、___,时人莫许之。
②忌不信自,而复问其妾曰……
9、以全石为底。
10、此乃所谓战胜于朝廷。
11、___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起自鲁。
14、欲信大义于天下。
15、战于长勺。
1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7、蒙辞以军中事务多。
18、白雪纷纷,何所似?
19、微斯人,吾谁与归?
20、何陋之有?
2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2、为人五,为窗八。
2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24、告之___。
25、躬耕于南阳。
26、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
27、祭以尉首。
28、述以文者:“以文述”是“述以文”的倒装。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华文止文特殊句式(一)之阳早格格创做
一、推断句
古汉语推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本量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汇干谓语的句子.往往不必推断动词汇“是”,但是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正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汇,时常使用干推断句的主语.
1.是知也. (《(论语)十则》)
是:指示代词汇,相称于“那”干主语.知:通:智”,聪慧聪慧.名词汇活用为动词汇,干谓语.
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
是:指示代词汇,相称于“那”,指代“居庙堂之下……则忧其君”,干主语.
3.是可谓擅教者矣.(《收东阳马死序》)
是:指示代词汇,相称于“那”,指代“马死”,干主语.“谓”干主语.
(二)“为”表肯定推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取此共类.(《公输》)
(三)“乃”表肯定推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坐,当坐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四)“即”表肯定推断,可译为“便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则”表肯定推断,可译为“是”.
1.非天量之亢,则心不若余之博耳.(《收东阳马死序》) 2.此则岳阳楼之大瞅也.(《岳阳楼记》)
(六)“是”干动词汇,表肯定推断.
1.对付子骂女,则是无礼.(《世道新语·陈大丘取友期》) 2.日中不至,则是无疑.(《世道新语·陈大丘取友期》) 3.正是江北佳风景.(《江北遇李龟年》)
4.日暮乡闭那边是? (《黄鹤楼》)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部编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部编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一、判断句
1.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 表判断)
应译为:(谢道韫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 非人哉!(“非”表判断)
应译为:不是人哪!
3.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非……也”表否定判断)
应译为: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从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4.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表判断)应译为: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5.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应译为: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6.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者,……也”,表判断)
应译为: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非”,不是,表否定性判断)
应译为: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
8.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示判断)
应译为: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
9.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为”表判断)
应译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10. 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判断)
应译为: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11. 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
应译为:这是鱼的快乐啊。
12. 子固非鱼也(“也”表判断,否定判断句)
应译为:你本来就不是鱼。
13. 不知其旨也(“也”表判断)
应译为:就不知道它味美。
14.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
应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15.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表判断)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
一、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
1 .是知也。(《(论语)十则》)
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
2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
3 .是可谓善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
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谓”做主语。
(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1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3 .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4 .日暮乡关何处是?(《黄鹤楼》)
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7 .最是一年春好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八年级语文
一、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
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
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
4、叫嚣乎东西;乎东西叫嚣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借于旁近与之; 在旁边邻居家借来给他;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马料;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在高高的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就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4、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羊子曾在路上行走,捡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
文言文被动句;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周处年轻的时候,粗暴强悍,争强好胜,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只见它一吐舌头,两只小虫就被它吞吃掉了;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中考常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
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
1.是知也。(《(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
2.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3.是可谓善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谓”做主语。
(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3.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7.最是一年春好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己亥杂诗》)
(七)“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1.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2.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八)“……,……也”。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4.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允之任也。(《出师表》) 5.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6.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九)“……,……者也”。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十)“……者,……也”。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醉翁亭记》)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4.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5.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6.苍颜白
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0.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一)“……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石。(《马说》)
(十二)“……,……”。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三)“……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二、被动句
(一)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感其诚”即“被……所感动”,这里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二)有标志词语。
1.“为”表被动。
2.“为……所……”。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满井游记》)“为晴雪所洗”即“被晴雪洗”,这里指山峦被晴天的雪所洗浴。“为”即“被”。3.“于”表被动。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举于……”即“在……被举荐”。
三、省略句
(一)省略主语。1.承前省。主语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为避免重复省略主语,译时要补上。⑴(《两小儿辩日》)木兰无长兄,(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⑵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⑶(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⑷(余)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⑸(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⑹(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⑺(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乃”前面省略了主语“起义军”,译时要补上。
⑴(一个人的想法)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前面省略了主语“一个人的想法”,译时要补上。
⑵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不至”和“乃至”前面省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
⑶(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下视”前面省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鲁师)遂逐齐师。((曹刿论战》)“遂逐”前面省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
⑷期年之后,(群臣吏民)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虽欲言”前面省略了主语“群臣吏民”,译时要补上。
2.蒙后省。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风·七月》)“在野”“在宇”“在户”前都蒙后省略了主语“蟋蟀”,译时要补上。
3.对话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对曰”前省略了主语“曹刿”;“忠之属”前省略了指代“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主语“此”或“是”。
(二)省略谓语。再而衰。再(鼓)而(气)衰。省略的“鼓”就是谓语。
(三)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带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
(1)以。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之)信。(《曹刿论战》)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2)为。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3)与。念无与(之)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省略动词宾语。(1)省略代词“之”,指代前面已经出现的人、事、物。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问(之)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四)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1.林尽水源,便得一(座)山。(《桃花源记》)
“一”后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2.太行、王屋二(座)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愚公移山》)“二”后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
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个)子负二(座)山,一(座)厝朔东,一(座)厝雍南。(《愚公移山》)
“子”前面省略了量词“个”“山”“厝”前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
(五)省略介词。
1.省略“于”。
(1)在。林尽(于)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坐(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于)石上,怡然不动。(《小石潭记》)余立侍(于)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行(于)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醉翁亭记》)。
(2)从。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给。不可,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公输》)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于)人。(《曹刿论战》)
(4)到。能谤议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5)表被动。
帝感(于)其诚。(《愚公移山》)
(6)对于。
(7)向。然足下卜之(于)鬼乎!(《陈涉世家》)(8)比,引出比较的对象。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2.省略“自”,可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