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生活(Word可编辑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1、 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派别一览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 是第一性的东西。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高中政治必修3哲学与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3哲学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完整版)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完整).txt

(完整版)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完整).txt

辩证唯物论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

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④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方法论:尊重自然、尊重社会,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又有客观性。

②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方法论: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②按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做到实事求是意识:①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人脑的机能③客观实在的反应(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调控生理活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促错抑。

方法论: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②重视发挥意识的指导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认识论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三要素:手段:工具,主体:人,客体:自然界。

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目的和归宿、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促错抑。

方法论: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②重视发挥认识的指导作用,尤其是科学理论。

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最基本属性:客观性。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记背知识大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相关优秀论文】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相关优秀论文】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相关优秀论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马克思并且提出了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人们生活的途径。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哲学与生活的相关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哲学与生活的相关论文篇一【摘要】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提出了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人们生活的途径。

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只有立足现实,以人为本,进一步实现时代化、大众化,其对人民生活和人类解放的指导意义才有可能逐步实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生活;关系;意义哲学从产生开始就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学问,这种智慧说到底是生活智慧。

哲学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正确的哲学思想能够指导人们过上理性的、有意义的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对幸福生活或者说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对‘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问题的探讨。

”在迄今为止的各种哲学流派中,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生活做出了最科学最合理的解释,是真正的生活哲学。

其“起点是现实生活,经过哲学,最后复归于现实生活。

”由于哲学是对生活最深刻的洞察,因此它反过来又能指导人们的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更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生产活动出发,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的规律;另一个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的规律。

在这两个规律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要么通过革命的手段,要么通过改革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其固有的无法克服的矛盾,其实质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第一课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第一课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第一课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是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好奇疑问等等是推动人们思考哲学问题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思考哲学问题2、哲学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生活哲学是智慧之学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思考问题:如何看待自然————唯物论和唯心论如何看待社会变化————辩证法和机械论如何看待人生和历史————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3、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解释世界的本源与状态的学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人类的学问可以分为两类:形而上的学问,指超越于具体物质形态的学问,职能靠思辨解决,一种是研究事物具体形态的学问,成为形而下学。

研究某一领域具体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实证的方式进行研究。

哲学是形而上的学问。

————具体科学为哲学发展提供基础知识和素材,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突破。

比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大大促进了二十世纪哲学思想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知道。

没有科学的哲学思想指导,具体科学研究往往陷入混乱与失败。

比如牛顿晚年的科学研究。

第二课哲学思想史哲学思想种类繁多,但无非是对世界的认识,根据对世界本原和世界状态的回答,可以将哲学思想做简单的分类世界的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唯物论唯心论世界的壮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辩证法、形而上学历史是谁创造的——————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机械论由相互交叉,形成各种流派:辩证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心主义等等1、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2)意识与物质是否具有统一性。

早期的哲学家主要回答第一个方面的问题,近代哲学家主要回答第二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判别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标尺。

物质决定意识,思维决定存在,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同时在二者是否具有统一性上,即意识是否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上,有的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有的则否认这一点。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参考范文(2)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参考范文(2)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参考范文(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论文篇四解析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摘要:哲学与人生紧密相连。

离开人生,哲学是枯燥乏味的;离开哲学,人生是茫然无助的。

哲学与人生融会贯通,指引我们在通往知识的海洋中奋勇前行。

只有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理解透彻,才能对其有“觉解”。

本文拟从对“哲学”的解读出发,阐释“哲学”一词的由来,分析“哲学是什么”和“什么是哲学”这两者的区别,然后说明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并谈谈哲学对人生的启迪。

关键词:哲学;人生;关系;启迪“如果说人是哲学的奥秘,那么哲学就是人的隐喻。

”哲学思想好比一个人的灵魂。

黑格尔曾说:“一个国家没有哲学就像壮观的庙里没有神像一样,空空荡荡徒有其表,没有可使人敬仰的东西。

”有了哲学,就如黑夜中行走时被照亮了路;没有哲学,仿佛一叶孤舟茫然地漂泊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不知所向。

哲学与人生融会在一起,给人以启迪。

一、对“哲学”的解读1.“哲学”一词的由来什么是哲学?哲学(philosophy),即智慧之学,它是由距今两千五百年的古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philosophia)演变而来的。

Philosophia 一词是由philos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philos由动词philein演变而来,是philein的形容词形式,philein的含义是“爱”“追求”,而sophia指“智慧”,philosophia按其本义而言,指“爱智慧”。

这就是“哲学”的原始意义。

在英语、俄语、德语等语言中,这个词音译为“菲罗索菲”。

有观点认为,毕达哥拉斯是最早使用philosophia(爱智慧)和philosophos(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人。

据蓬托斯的赫拉克利特在《论无生物》中记载,当毕达哥拉斯在同西库翁或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交谈时,第一次使用了philosophia(爱智慧)这个词语,并且把自己称作philosophos(爱智者)。

毕达哥拉斯还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猎手,而philosopho(s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

(完整版)哲学基本知识点(一二单元)

(完整版)哲学基本知识点(一二单元)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1)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2)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3)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高二政治复习提纲汇总

高二政治复习提纲汇总

高二政治复习提纲汇总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政治复习提纲汇总》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二学生复习思想政治内容,要抓住相关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复习提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复习提纲(一)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高二学生复习思想政治内容,要抓住相关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复习提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复习提纲(一)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单独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纯粹的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区别:二者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哲学与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中学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妙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①A、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索。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B、哲学的意义: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改变与发展,从而为生活和实践供应主动有益的指导。

C、哲学的任务就在与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①区分: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世界观确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①区分:详细科学揭示的是某一详细领域的规律;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注:共性与特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①详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细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详细科学探讨供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注:不是辩证关系)②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对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标准;③为什么?A、首先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需回答的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①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②唯物主义及其形态:A、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物质确定意识;B、基本形态:古代朴实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 第一单元 知识点 很详细

哲学 第一单元 知识点 很详细

2020届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全覆盖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高考考点】考点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考点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考点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备考点睛】考点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产生(哲学来自生活)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上的世界: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人的思维和意识)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注: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2.哲学的作用(生活需要哲学)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⑤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注:哲学有正确和错误、科学和非科学之分;考点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发形成的,是零散的、不自觉地的。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并非人人都有。

联系: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③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非科学之分注:世界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世界观;易错易混: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⑤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摘要:哲学,即是方法论‎。

它源自于生‎活,自然适用于‎生活。

它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永不过时。

它指导人们‎由已知的,去了解、认识未知的‎。

它的矛盾囊‎括宇宙万象‎,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懂得这些后‎,就应该把它‎应用于生活‎,从而减少生‎活中少犯错‎误的次数。

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爱上智慧,并运用智慧‎来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哲学,生活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的理‎论体系,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科,它能指导人‎们追求美好‎的幸福的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由哲学的定‎义可以知道‎,哲学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抽象出来的‎理论体系。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哲学‎观点都是由‎人提炼出来‎的,而人都是在‎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的‎哲学观点也‎是生活作用‎于他们的大‎脑的主观印‎象,都是生活的‎烙印。

哲学是源自‎于生活的。

17、18世纪,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是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为原子‎。

原子是当时‎科学所达到‎的对物质结‎构最深层次‎的认识,因而,人们就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

哲学与生活

哲学与生活

哲学与生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话题,“哲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人除了自己的现实生活外,再无其他,生活就是人的存在的全部内容,不同的生活样式就是人的不同的存在方式。

这样,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本质上就是哲学与人的关系。

根据生活的主体不同,我们可以把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分解为两个方面:哲学与哲学家或哲学家的生活的关系,哲学与类生活或生活世界的关系。

哲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从整个社会生产体系看,哲学是社会分工的一个部门。

作为存在了几千年的一种活动,哲学不可能只是充当达观贵人的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消遣,它实际被纳入社会生产的体系中,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部门而存在的,这是它能够延续几千年的根本原因。

恩格斯就曾指出:“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

其二,哲学是对生活世界的总体性思考。

哲学与意识形态领域的其他学科不同:与宗教、文学艺术相比,它的理性的;与其他具体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相较,它是总体性的。

理性的容易理解,即其结论是合理地推论出来的,哲学与生活世界的上述关系说明:其一,哲学家应当有责任意识、职业意识,因为哲学置身于生活世界中,是社会分工的一个部门。

其二,哲学家应当有问题意识,哲学的问题产生于生活世界,而不是哲学家的“奇思异想”。

哲学植根于生活世界中首先就是指哲学的问题产生于生活世界。

其三,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关注方式与其他学科有别,它是一种哲学化的或总体性的关注。

哲学与生活关系的两个方面,即哲学作为哲学家的存在方式和哲学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部门,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从不同的方面来看哲学,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是同时到场的,并不存在一个而排斥另一个。

进言之,我们不可以把哲学的这两个方面区分为哲学的内在价值或外在价值、目的性价值和手段性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生活
(最新版)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哲学与生活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即是哲学家。

在大学所有的课程中,哲学是一门必修课。

在我们人生中,哲学同样也是一门必修课,因为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依据,不断引导我们的生活。

2021年春节假期结束了,这天是开工第一天,许多人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年后返工,每个人的情绪都不一样。

有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似乎还不能收心。

也有人斗志昂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展工作。

如果说假期是最容易享受的,那么繁重的工作时间和未来要面临的艰难岁月又将如何度过呢?哲学会告诉我们答案。

我一向觉得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并不像我们生活中简单的认知,而是由宇宙延伸至个人的生命觉悟,就像在高空中俯瞰一条条山脉和一条条河流一样,让你看清一座山的脉络和水的流向,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方向,也明白自己该走向何方,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人才辈出,各个门派的理论也不尽相同。

他们都是智慧的学者,也创造了各自的知识理论。

在历史中追根溯源,
我们会发现其实自己的很多思维想法和某一个哲学家的理论不谋而合,因为精神礼貌的传播将我们和古人的智慧链接,也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说得通俗点,哲学表面上看起来就像是星辰一样遥不可及,实际上是十分接地气的,它存在生活的点滴中,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

《生活的哲学》更像是一本治愈书,帮忙修正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幸福的理论依据,如果没有哲学,我们将很难撑过那些艰难的岁月。

在十二位先哲的观点中,我最欣赏的是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

斯多葛派与生命的舵手
斯多葛,英文Stoic,是坚忍的意思。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有许多东西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比如生老病死,意外、离别、自然等等,可控制清单里面只有唯一一项,那就是信念。

人生苦难重重,我们经受超多苦难的来源有两个原因:
①我们试图向不能控制的领域中的某些东西实行全面的主权;
②我们没有承担起另一个可控区域,即思想和信念。

既然许多事情都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何不理解自己不能改变的一切,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一切。

斯多葛派爱比克泰德不断提醒自己,自己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

之前在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就有一个观点类似于这个哲学理论,关注圈和影响圈,我们就应把更多精力专注于影响圈而
不是关注圈,只有这样才不会让自己陷入琐碎的事情中,阻止自己进步。

斯多葛派并非只主张压抑情感,而是转化情感。

我们不应忽视人性脆弱的一面,环境压力可能会摧毁它,但是我们也要尊重斯多葛派看到的人性适应力和内在力量,给予了我们应对生活的勇气。

改变信念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毕竟生活中不可控的事情实在太多,尤其是在应对伤害和痛苦的时候。

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职场或是社会关系中,有一些人脑海里会存在受害者思维,当遭遇痛苦和悲伤时,认为所有的错都在于别人。

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写到在一些事进行时,不要让自己的精神烦恼,它们不在乎你的烦恼。

只有善于自省的人,才能不断跟踪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动,把恍然大悟的感觉执行下去,一步一步拖着自己离开旧有的轨道。

有时候我在工作中跟合作伙伴出现意见不合,彼此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之后我反省自己,自己的观点也并不是全对,我只但是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决定这个事件的对错,对方也是如此,所以才造成了彼此双方产生意见冲突。

当我们理解不可控,改变信念的时候,我们的心胸也更加开阔,哲学思维也因此更加多元化,更加平衡我们的生活。

伊壁鸠鲁与享受当下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自遣》
有人说这位唐代诗人及时行乐不思明日愁的观点有点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政治腐败的历史背景下,何不是率直洒脱。

伊壁鸠鲁是理性的享乐主义,主张享受当下所做的一切。

但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的享乐潜力差得令人难以置信,在编造悲伤的理由时又充满天才。

大多数人都以为享乐主义就是物质享受,而伊壁鸠鲁派哲学推崇的是享受当下所做的一切,就好比《正念的奇迹》中所说,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这也是一种享受。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当我们读书的时候好好读书,当我们睡觉的时候好好睡觉活在当下并不是把眼光停留在当下,只是专注于当下。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而在柏拉图看来完美社会是能够塑造的。

他笔下的《理想国》描绘的完美场景虽然没有呈现到我们的眼前,但不乏有人在过着柏拉图式生活。

最早认识这类哲学门派源自于柏拉图式感情,这种精神上的完美契合至今仍有不少人热衷追求。

我想这就好比世外桃源,在社会中难得一见的,但如果真的遇见,也是十分完美的。

哲学是有限度的,它只能给我们内在的力量。

我们对宇宙的控制也是有限度的,但是用哲学的智慧去生活,我们完全能够塑造自己的人生,只要你清楚自己的位置和目标。

本文作者:郑翠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