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第五章货币政策目标讲解材料

合集下载

第五章 中央银行与政策性银行

第五章  中央银行与政策性银行

第五章 中央银行与政策性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第五章 中央银行与政策性银行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一)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前半期,伴随资本主义工业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银行业也获 得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银行数量增加和银行资本金扩大;与此同时,银行业的竞争也 进一步加剧,并导致众多小银行破产倒闭,银行信用体系遭受冲击,从而危及到金融的稳 定与发展。 具体来说,银行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银行券发行问题。 (2) 票据交换问题。 (3) 最后贷款人问题。 (4) 金融监管问题。 应当说,在20世纪以前困扰银行业的上述各种问题的出现,本身就奠定了产生中央银 行的客观经济基础:为了稳定货币流通,必须变银行券的分散发行、多元化发行为集中统 一发行;为了保证并提高清算质量、效率,必须建立一个统一、公正、权威的清算中心; 为了防止信用危机,必须有一个具有国家权威、资信卓著的最后贷款人;为了规范、有效 地调控金融运行,维护金融秩序,必须设立一个最有权威的专门金融机构。
第五章 中央银行与政策性银行
(二) 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 中央银行的产生途径有两条:一是从既有的商业银行逐步演变中产生,二是从目的明 确的直接创设中产生。 二、中央银行的类型 就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制度来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 单一中央银行制是指一个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作为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 行、银行的银行,全面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并领导整个金融事业的制度。根据中央银行与地 方银行权力划分的不同,单一中央银行又划分为一元中央银行制与二元中央银行制两种。 (2) 复合中央银行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把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业务、职能集中于一家国家大银行的银行体制。 (3) 跨国中央银行制是指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 (4) 准中央银行制是指一国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者授权少数大商业银行或机 构,由其行使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的体制。 三、中央银行的性质 (一) 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 处于一国经济金融活动中的中央银行,作为唯一代表国家对一国经济金融进行调控监 管的特殊金融机构,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以盈利为目的。

第五章 货币政策目标

第五章  货币政策目标

新西兰是说明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增强了中央银 行责任感的最显著案例,一旦通货膨胀指标被突破, 即使只有一个季度,政府也有权解雇储备银行行长。 在其他以通货膨胀为指标的国家,很少正式规定中央 银行的责任。不过,以通货膨胀为指标所意味的政策 透明度,使得中央银行向公众和政府高度负责。因此, 即是缺乏对于业绩评估和法则的严格法律规定,对于 央行责任的构建也会存在。
(三)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 合理的、较高的增长速度。1.可以保证在人口增 加的情况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获得提高,是 不同的经济制度竞争获胜的关键。2.我国人均产 值依然较低,追求经济增长的任务较重。3.经济 增长要追求可持续性,要避免损害环境,收入差 距的不合理扩大化等。
4.增长分为短期和长期,从短期来看,如果经 济生活中存在闲置资源,货币政策在工资水平 增加滞后时对增长是容易起作用的,当然,货 币也不能增加过多;从长期来看,增长决定于 资本存量增长和技术创新能力,货币政策可以 通过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其中主要是物价稳定 来促进投资增长。所以,货币政策对长期增长 是有影响力的,货币政策应该主要着眼于长期 增长。
第四: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国际 收支逆差的出现,使维持固定汇率发生困 难。随后在七十年代,伴随着两次美元危 机,一些国家又将平衡国际收支作为货币 政策目标。从此以后,稳定币值、充分就 业、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这四重货币 政策目标开始获得较广泛的承认。 第五:较有争议的金融稳定目标

第五章、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总结

第五章、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总结

(3)再贴现率与伦巴德贷款利率对利率 结构的影响 前提: 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远比资本市场利率 的波动大 存款利率的变动不明显(受法定通知期 限限制的最短期的储蓄利率不是十分灵 活),银行很少改变被称之为“基准”储 蓄率的利率 结果:伦巴德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利率 →定期存款利率

(4)伦巴德贷款与再贴现政策挂钩的局 限性 一是使银行完全依赖从中央银行获取伦 巴德贷款,认为这种方式是获取中央银行 货币的永久来源 伦巴德贷款利率水平的变化成了货币市 场条件松紧变化的主要标志 二是由于传统的操作无法准确迅速反应 德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及其与国外市场 间的紧密联系,也无法采取力度不同的方 法,延长了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强化了 再贴现政策的被动性

(三)公开市场政策的作用机制
公开市场操作的层次划分: 公开市场业务在一级市场上的操作: 发行短期政府债券或中央银行债券 公开市场业务在二级市场上的操作: 抵押贷款、适当资产的单向交易、证 券回购协议、外汇掉期交易等

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中央银行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 用于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的政策工具 货币供应不足时,中央银行买入债 券,增加货币投放 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时,中央银行 卖出债券,形成货币回笼 操作原理:实质反映基础货币与债 券之间的关系问题,基础货币的变化 等于银行准备金的变化

2、操作目标的选择:利率目标与货 币供应量目标(以美国为例) (1)当中央银行决定增加或减少货 币供应量时,通常会盯住价格——利 率,并允许银行体系对利率进行投标 目的:从投标中收集银行认为合适 的利率水平的信息,以设定利率限制 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量就设定利 率底限,如果是减少货币供应量就设 定利率上限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培训讲座PPT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培训讲座PPT
是指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目标之后,从选用一定 的政策工具进行政策操作开始,到实现其预期目标 之间,所经过的操作变量、中介目标到最终目标的 逐次传递过程及其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1)投资支出渠道; (2)消费支出渠道; (3)国际贸易渠道。
1、投资支出渠道
(1)利率对投资的效应
(二)货币非中性
货币非中性论:凯恩斯学派 经济通常情况下总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根本
原因在于有效需求(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要增 加投资和消费,就必须降低利率,而利率决定于货 币的供求关系。因此,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看来, 货币的作用是巨大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应制 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 失业,促进经济增长。
基于两个基本假设: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分别 表示人们会不断修正预期;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 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这样,政府的经济政策,不管有无被人们所预期 到,都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真正的影响。具体来说, 已经被人们准确预期到的经济政策,只要他们希望 维持原先的经济地位,就必然会采取措施设法抵消 这些政策的作用,从而使这些政策无效。
(三)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传递时滞:是指货币政策的制定及产生效来自百度文库果的滞后性。
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指中央银行从制定 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的时间,又分为认识时滞和决 策时滞)和外部时滞(指从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到 产生效应之间的时间,又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 滞)。

第五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五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2) 公开市场业务:这是目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 的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 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 水平的政策行为。 (3) 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它 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率。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减 少)货币供给,就可以降低(提高)法定准备率,使所有 存款机构对每一批存款留出更少(更多)准备金。所以, 提高(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实际上等于减少(增加)了 银行准备金,从而调整货币供给。 (以上内容可参照教材第16章,P382-P387 )
货币供给量 的变动 货币市场
影响利率 水平
根据利率 调整投资
最终影响 总产出
商品市场
二、货币供给与货币乘数
1、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 个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 币和活期存款的总和,它符合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定义。 (广义的货币供给,参照教材P.360) 2、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 、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 货币的供给不能只看中央银行起初投放了多少货币,而必 须更加重视派生存款而增加的货币供给。 假定法定准备率为 20 % ,再假定银行客户将其一切货币 收入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银行。这时,银行客户的原始存款 将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作用,创造出几倍的活期存款总和(即 货币供给量)。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加速,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渐凸显。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所考虑的主要目标,通常包括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就业水平和外汇市场稳定等。而中介目标则是指为实现操作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例如利率、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等。

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主要操作目标是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可以有效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情况的出现。在实现物价稳定的过程中,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调整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控制汇率等手段。

同时,货币政策也会考虑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等目标。经济增长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中央银行通常会通过调整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支持投资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就业水平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央银行也会通过货币政策来推动就业市场的发展。

除此之外,货币政策还需要考虑外汇市场稳定。外汇市场是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重要渠道,汇率的稳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稳定方面,通常会采取干预汇率、调整汇率政策和加强外汇储备等手段。

总之,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中央银行需要根据国家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来实现经济发展和稳定。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 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 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通常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 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贷款的 利率。
1、消费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 耐用消费品所规定的信用规模和期限等 的限制性措施。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 种贷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率进行限 制,并随时根据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 目的在于控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量,抑 制过度的投机。
4、作用 1)调控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和货 币供给量 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可以提高货币 政策效果
(三)公开市场业务政策
5、优缺点 1)优点 A主动性 B灵活性 C直接性 D可逆性
(三)公开市场业务政策
2)缺点 A告示效应弱 B各种干扰因素的存在会抵消政策影响力 C商业银行不一定配合 D需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
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存在问题 3)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效应
(一)货币政策效应的含义 货币政策的效应,就是货币政策操作通 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作用于总支出, 最后实现既定目标所取得的效果。
二、货币政策效应
(二)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 1、货币政策时滞 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 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 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货币政策简介

货币政策简介

货币政策简介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制定并执行的旨在影响经济活

动和货币供应的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

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政策通常由中央银

行负责执行,通过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本文将介绍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工具和实施方式,以及货币政策对

经济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制定并执行的政策,旨在影响

经济活动和货币供应。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

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央银行会运用各种货币

政策工具,如调整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等。

货币政策的实施通常包括两种类型: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宽松性货

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旨在抑制通货膨胀,通常通过提高利率、减

少货币供应等手段来实现。而宽松性货币政策则旨在刺激经济增长,

通常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手段来实现。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和准备金制度。利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进而

影响经济主体的借贷行为和消费投资决策。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

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金融工具来调节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进而影响

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

按一定比例保持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扩张。

除了以上主要工具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

实施数量型货币政策等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根据自身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会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组合方式。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2)从对利率的影响看,调整再贴现率,通常不能改变利 率的结构,只能影响利率水平。
(3)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再贴现利率的随时调整必会引 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变动;再贴现率如不随时调整,又 不利于中央银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三)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 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中央银行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 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 造能力,即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
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内容 (1)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 (2)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的种类的规定。 (3)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包括存款余额的确定及交
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经济:一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存 款准备金去影响经济;二是通过影响利率来影响经济。
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条件
(1) 中央银行须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调控整个金融市场的 资金实力,这是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必备前提。
(2) 中央银行对公开市场应具有弹性操纵权力,即在买卖证 券的数量、种类等方面没有严格的限制。
存日期的确定等。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制
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一方面,通过货币 乘数影响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通过超额准备金影响货币 供应量。
Ms = B × K
基础货币B由现金C和存款准备金R构成,即B=C+R。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概述

1、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等,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2、中央银行制度:一国银行的结构以及各家银行之间业务职能的划分形式

3、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并使其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4、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5、准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地区)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6、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第二章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发行的银行: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于垄断货币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特定的政府部门

3、政府的银行:指中央银行代表政府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并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4、最后贷款人:指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终贷款人”的角色,这可以避

免发生金融恐慌

5、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简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简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简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有:

一、维护稳定的货币价值

1.确保货币价值稳定,保持物价稳定;

2.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抑制通货紧缩;

3.控制汇率波动,使汇率保持稳定,降低汇率损失;

二、实现金融市场稳定

1.保持金融市场安全稳定,克制金融危机的发生;

2.稳定金融市场的利率,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

3.实行健全的监管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支持经济发展

1.开展长远的宏观调控,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3.积极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个体经济的发展;

四、促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改革

1.支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改革,有助于加快发展新兴市场经济;

2.鼓励新兴市场国家社会投资,帮助他们实现社会经济发展;

3.促进新兴市场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发展工业经济。

总之,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宏观调控,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5-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5-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3.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运行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挑战之一是如何应对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资产价格 对物价稳定目标的影响。挑战之二是如何利用货币 政策防止通货紧缩。 4. „目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含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 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 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强的工具之一。


2、再贴现政策
1、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 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2、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短期) 再贴现率—银行借入资金成本—资金需求—货币供给量 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从而调节货币供给 的总量。(长期) 通过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和申请机构及申请数额加以规定,使 资金留下需要扶植的部门.
(四)充分就业的衡量标准


衡量充分就业的指标是失业率,也就是一个社会劳 动力中处于失业状态的人数与全社会劳动力人数的 比率。 一般而言,维持在5%~6%的自然失业率就可以认 为是达到了充分就业。
08年河南省冬季人才交流大会
三、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意义 经济增长决定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长期走势,因而成 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1、保证人均产出得到提高 2、提供更多的闲暇时间 3、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是解决诸多问题的根 本

第五章 中央银行

第五章 中央银行

第五章中央银行

在世界各国中,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都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代表一国政府调控金融、经济发展的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全国信用制度的枢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起着特殊作用。虽然中央银行也被称为“银行”,但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而是一个政府管理机构。自二战结束以来,中央银行制度已经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它们在各国的金融体系管理、货币政策实施等方面占据着核心地位。为了理解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本章我们将学习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承担的职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学习目标及重要知识点

在完成本章的学习之后,你应该可以:

1、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

2、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3、掌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

4、掌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5、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本章重要知识点:

1、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掌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

3、掌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最后修改: 2010年07月22日星期四16:29

本章课程活动安排如下:

1、完成本章在线学习(讲解视频、知识点学习)

2、完成本章自测题

3、浏览本章案例分析并参加论坛讨论

4、完成综合测试二

5、进行央行决策游戏,完成工作实践一并提交作业一

6、模拟炒股基金运作及小组讨论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及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央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简称苏维埃国家银行),并发行货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式成立,1949年2月迁入北平。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其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而设置的中 间性或具有传导性的金融变量。
(一)中介目标的选择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是决定中央银行能否达到其终极目 标的关键。 1.可测性 2.可控性 3.相关性
货币政策目标
(二) 主要中介目标
1.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金融学
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及其内容
(一)货币政策的定义
广义的货币政策包括国家及其相关职能部门 所有关于货币方面的法规和一切关于影响货 币供给数量的行为措施。
狭义货币政策是指:一国的中央银行为实现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所采取的控制货币供给, 调节利率、汇率等变量的方针、措施的总称。
返回
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内容
货币政策通常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货币政策的目标; 二是货币政策工具; 三是货币政策的效用。
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 (一)物价稳定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 基本稳定,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二)经济增长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
(三)充分就业
是指凡是愿意工作,并且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在合理条 件下的就业机会。
(四)国来自百度文库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
• 经济增长: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以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实际国民 收入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
•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将失业率降低为零。自愿失业;非自愿 失业、周期性失业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估计自然失业率为4.5-6%
• 物价稳定: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 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如果本国出现顺差,为了维持国 际收支平衡,央行出售本币购入外币,导致MS增加,物价上涨。 此时货币政策在实现外部均衡的同时,导致本国物价上升。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2020/8/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金融系
11-6
•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货币支出 保持基本平衡。
2020/8/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金融系
11-3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货 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 此促进经济增长。
2020/8/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金融系
11-4
3.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
近期中介目标
远期中介目标
基础货币 超额准备金
货币供应量 利率
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2020/8/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与传导机制(ppt 59页)

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与传导机制(ppt 59页)

4、公开市场业务的局限性
(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力量细微,其效果会 受到一些因素的抵消;
(2)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债券时,商业 银行的行动并不一定符合中央银行的意愿;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向央行 上缴法定准备金 → 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 →商 业银行信贷规模 →流通 中 货币量多倍

3、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
(1)对货币供应量控制能力强 (2)宣示性好 (3)对商业银行约束力强
4、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力猛烈,对经济震荡大 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 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各类银行或各地区银行的影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银行法》 明确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 银行,其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 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一)中介指标的概念 受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反应最终目
标能否实现的传导性金融观测变量。
(二)中介指标选择的标准
可测性 可控性 相关性
章货币政策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货币政策概述 第二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教学重点
货币政策的含义、特征、类型和结构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增长分为短期和长期,从短期来看,如果经 济生活中存在闲置资源,货币政策在工资水平 增加滞后时对增长是容易起作用的,当然,货 币也不能增加过多;从长期来看,增长决定于 资本存量增长和技术创新能力,货币政策可以 通过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其中主要是物价稳定 来促进投资增长。所以,货币政策对长期增长 是有影响力的,货币政策应该主要着眼于长期 增长。
[温家宝]: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 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 用。
一是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 足经济发展需求,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 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 测和指导,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 环节的金融支持,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融资难问 题。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 业企业的贷款。
适度的物价上涨有利于经济增长,反过来讲, 过高的物价上涨与通货紧缩不利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超过一定限度后,在资源约束条 件下,必然产生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针对需 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有些国家采取了刺激经济 增长的供给政策,此外,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下 的经济增长,价格可能趋于下降或稳定。
总之,这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矛盾 的,在一定条件下是统一的。
(四)国际收支平衡---理论上就是自主性交易是 否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意义以我国为例、以 金融危机为例。
[温家宝]: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 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 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 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 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 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这里要着重说明, 提出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 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
第三: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
从上个世界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促进经济 增长开始成为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原因是: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另一 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内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 一些战败国经济发展迅速,一些战胜国经济 增长较慢。因此,为了保持自身的经济实力 和政治经济地位,各国都集中全力发展本国 经济,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当时主要经济政 策目标。
三是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 资金渠道畅通。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 和特点,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满足合理资金 需求,形成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合力。
四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各类金融企业 都要加强风险管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处理 好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加 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管理,维护金融稳定和 安全。
以我国为例:国际收支不平衡—— 巨额外汇储备——基础货币投放——货 币供应量快速增加——资产价格以及全 面的物价上涨、经济增长过热(内部不 均衡)(这时提高利率,又会加剧外部 不均衡)
总之,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矛盾性 是其主要方面。
三、终极目标选择的历史演变
• (一)工业化国家货币政策终极多重目标 的形成
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 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 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二、备选终极目标之间关系的分析
• (一)充wenku.baidu.com就业与经济增长

根据奥肯法则,它们是正相关关系
• (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矛盾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三)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第四: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国际 收支逆差的出现,使维持固定汇率发生困 难。随后在七十年代,伴随着两次美元危 机,一些国家又将平衡国际收支作为货币 政策目标。从此以后,稳定币值、充分就 业、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这四重货币 政策目标开始获得较广泛的承认。
第五:较有争议的金融稳定目标
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GDP增长率 1.2 -0.9 2.7 2.3 3.5 2.0 2.8 3.7
消费物价指数 5.4 4.2 3.0 3.0 2.6 2.8 2.9 2.4
(四)稳定物价、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 衡(内外均衡)
(二)从多重目标到目标单一化的趋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工业化国家经济生 活中出现“滞胀”,即就业已不能用通货 膨胀的代价来换取——通货膨胀存在的同 时却是经济停滞和突出的失业问题。在这 样的背景下,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先 后转化为以稳定币值为主。其中,法国在 1993年有关法兰西银行的立法中规定: “法兰西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保持 物价稳定为目标。”有的国家还提出了 “低通货膨胀增长”或“无通货膨胀增长” 的方向。另有少数
要加强产业、贸易、土地、投资、就业政 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形成 调控合力。
第五章 货币政策目标
第一节 终极目标以及选择
一、主要的备选终极目标
(一)稳定物价---即保持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水 平不发生显著的上升或下降通货膨胀引起了经济 生活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损害经济增长。世界 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物价稳定当做货币政策最 主要目标。
• 第一:稳定币值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 • 大体上说,从中央银行成立之初到上个
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工业化国家的中央银 行并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如果说有, 其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币值,而没 有其他的货币政策目标。
原因在于:(1)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前, 西方工业化国家的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 这种制度本身对货币总量有自动调节机制, 因此维持货币稳定,即维持银行券与黄金 的自由兑换,自然成了中央银行的主要任 务。
(2)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虽然出现了经济 危机,但没有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政府 干预理论没有产生,中央银行还没有成为 干预经济生活的工具
(3)传统的经济学占统治地位,认为能够 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实现经济均衡与充分 就业。
• 第二:充分就业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
•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工业化国家中央银
行货币政策目标从单一的稳定币值目标开始发展 到实现充分就业与稳定币值的双重目标。原因是: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造成严重失业的事 实使传统的古典经济学遇到了严重挑战,凯恩斯 宏观经济干预理论诞生,这种通过政府干预实现 充分就业的理论符合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以后西 方经济社会的实际状况,因此充分就业的政策目 标逐渐为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所接受,英、美等 国相继以法律形式宣称,谋求充分就业是其货币 政策的目标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