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一、《左传》其书

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二、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三、知识梳理

(一)、给加粗的字注音:

1、秦军汜()南

2、佚()之狐

3、夜缒()而出

4、许君焦、瑕()

5、若不阙()秦

6、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夜,缒而出缒

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

3、是寡人之过也是过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

5、朝济而夕设版焉济设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通用1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通用1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通用1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相关学问,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与句式,培育归纳整理字词的力量和习惯。

2.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同学初步鉴赏文言文的力量。

3.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课时支配】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曹孟德有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旧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位让我们鄙视不已的人。

二、《左传》介绍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体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由于《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最终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具体而详细。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大事,同时也较为详细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以其敏锐的观看力,深刻的熟悉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很多大小历史大事,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左传》擅长描写战斗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晰,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经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

(三)情感目标

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解决办法

1、注意与已有知识联系,初中已学过《曹刿论战》,对《左传》有了一些了解,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自己参看有关书籍。

2、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

1、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

2、课内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疏通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

2、了解背景知识,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公元前630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篇一:烛之武退秦师打印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才能

在掌握字词句的根底上熟读课文。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疏通、评判、翻译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涛崎岖,生动爽朗的情节。

难点: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教学设想

1.强化诵读。采纳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适当补充《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复习《曹刿论战》,进一步认识《左传》。可让学生回忆初中的有关知识,然后答复,老师补充。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好的编年史。由于《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讲解《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与《国语》成书时间差不多,二书在思想倾向上与根本一致,《左传》比《国语》有新的开展,民本思想更加鲜明。《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管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各种历史人物,五花八门,多彩多姿。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相貌。

二、让学生听本文的录音带或老师范读,让学生留意重点字的读音。

汜(fàn)南佚(yì4)之狐夜缒(zhuī4)而出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精选5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能力目标

1、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诵读、学生自读、学生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2、问答法。教学过程中,多设题,巧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3、探究拓展法。适当补充《读本》中或《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学生扩展阅读的材料,巩固所学知识,开拓视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卡片、录音机、《烛之武退秦师》朗读磁带、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利用工具书,自行排除生字词。

2、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要点]

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反复朗读课文,正音。整体感知、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烛之武退秦师》全文;

(2)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3)分析并掌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古代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机智;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3)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文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 文中重要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2.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识别和翻译;

3.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4. 写作手法的研究和借鉴。

三、教学难点

1. 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理解;

2. 文中复杂句式的翻译和解读;

3. 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和个性化解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回顾《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本文的主题和价值。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梳理文本脉络。

5. 练习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翻译和赏析文中的重点段落,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

1. 背诵并默写《烛之武退秦师》;

2. 翻译并赏析文中的重点段落;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的成书过程和基本知识。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在__中的用法。

3、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读背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__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问答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

3、学习课文一二段,争取背诵。

4、积累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一:导入课文,简介《左传》。[幻灯片出示]【背景材料】注释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二)秦晋围郑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是非常著名的通过谈判说服、消弭战争、争取和平的成功范例。这些成功的实践都是在通过谈判消弭战端、争取和平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提供了《烛之武退秦师》的复习教案,欢迎参考!

一、导入

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看来“三寸不烂之舌”在乱世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重新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感受这千古不朽的语言的魅力。

二、感知课文,快速归纳文章结构。

(一)阅读训练

1.本文选自《》。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

的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与《》《》合称为“春秋三传”。

在这个步骤插入讲解: 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二)文章结构

2.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① ;② ;③ ;④

3.说退秦师的理由:

① ;② ;③ ;

三、考点解析

文言文阅读在高职考试中分值有15分,5个小题,而且考点也是基本固定,在选文上基本以人物传记类为主。在选项的设置上,很多的选项都来自我们学过的课文,体现了语段出自课外,考点来自课内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立足课内,延伸课外。

四、巩固训练

(一)词类活用

⒈下列句子不同类的一项是()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

高中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

课文简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大局观)和过人的辩才(语言的艺术),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学生升入高中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对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主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基于这种理念,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读探究,疏通词句,质疑问难,合作研讨;然后再重点突破,发现创新。同时要指导学生动脑动手编制语文知识卡片,积累语言知识。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诵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3.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优秀5篇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优秀5篇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教学流程篇一生朗读预习→师范读→生朗读梳理→师引导生朗读赏析→生朗读巩固→师引导生朗读背诵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

1、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

[教学设想]

1、自始自终以诵读为教学手段和依据。

2、适当补充《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3、可结合本课让学生了解说话讲究艺术的重要性,设一堂口语交际课,题为《说话艺术大家谈》。

[教学设计]

一、从复习《曹刿论战》引入,进一步认识《左传》。可让学生回忆

初中的有关知识,然后回答,教师补充。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与《国语》成书时间差不多,二书在思想倾向上与基本一致,《左传》比《国语》有新的发展,民本思想更加鲜明。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应“于郑伯言”)
③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
(2)宾语前置
①夫晋,何厌之有(应“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2.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②敢以(之)烦执事
③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六)固定结构:“所“字结构 形式:所+动词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知道的)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贰”)
(四)一词多义
1.以
①以其无来自百度文库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课题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
教学目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4篇)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篇一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烛之武形象分析。

3、烛之武如何退秦师。

4、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过程与方法

1、问题式。以问题层层推进,梳理故事情节。

2、探究式。烛之武退秦师原因及现实影响力。

3、对比式。烛之武、邹忌、魏征、触龙等说话艺术之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教学重难点:

1、烛之武如何劝退秦师。

2、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3、重点文言词语及句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相关故事背景。

3、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秦王威风八面的朝堂,蔺相如轻启三寸不烂之舌,挫败秦王夺璧的阴谋,使宝璧平安归赵;在群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迅速结盟;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轻摇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巧设悬念,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了解《左传》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教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教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 准确默写文中的文言名句

2.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基本用法,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

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熟悉回顾课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

4、朝济.而夕设版焉济过河,渡河

5、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封疆界

6、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阙侵损,削减图考虑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8、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凭借

9、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

1、贰于楚也(句中义:从属二主今义:数词二的大写)

2、以为东道主(句中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句中义:外交使节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句中义:对人的尊称,“您”今义:儿子)

5、以烦执事(句中义: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事的人)

6、亦去之(句中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

(三)、指出下面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

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退_____________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动,驻扎,驻军 _______

3、夜缒而出名状,在夜间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做边邑;远,形名,远方之地,此指郑国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名状,在东边;封,使动,使……成为疆界

6、共其乏困形名,缺乏的物资

7、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动,变雄厚,变薄弱

二、合作探究

(一)、解释句中的文言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3.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教学重点:

1.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2.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

一、从复习《曹刿论战》引入,进一步认识《左传》。

(可让学生回忆初中的有关知识,然后回答,教师补充。)《左传》是我国第

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与《国语》成书时间差不多,二书在思想倾向上与基本一致,《左传》比《国语》有新的发展,民本思想更加鲜明。《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

一、默写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21)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24)之有?,,,?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吾其还也(32)。”亦去之。

二、重点词语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

2、吾不能早用子

3、朝济而夕设版焉

4、将焉取之

5、焉用亡郑以陪邻

6、因人之力而敝之

7、邻之厚,君之薄也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三、本文出现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四、一词多义

2、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停数日,辞去

不辞劳苦

3、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微:则名微而众寡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之:辍耕之垄上

子犯请击之

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五、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夜缒而出

5、若不阙秦

六、特殊句式

1、夫晋,何厌之有

2、以其无礼于晋

3、晋军函陵

4、是寡人之过也

七、重点句翻译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

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了解文言文的一些重要语法知识。

2、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培养对文言文词句的语感。

3、学习古人国难当头时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安危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2、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

2、学习课文1、2、3段。

3、积累一些文言知识。

4、学习烛之武机敏善辩的外交才能。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现代的一些诗歌,这个单元,我们将学习古代的一些散文。那么,学习古文,我们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是什么呢?通过初中的学习,想必大家都有一定了解。

(板书)文言文所要掌握的知识:

①通假字。

②一词多义。

③古今异义。

④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字句等)。

⑤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之子的使用等)。

这些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了。好,下面我们开始上新课。

一、导入

自古中国便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之说,在一九五五年也有这样一个流传,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五个师是多少人呢,相当于11万人,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11万人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第一册第16页,跟着录音一起勾出难点字词。(板书: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

一、导入

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看来“三寸不烂之舌”在乱世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重新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感受这千古不朽的语言的魅力。

二、感知课文,快速归纳文章结构。

(一)阅读训练

1.本文选自《》。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

的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与《》《》合称为“春秋三传”。

在这个步骤插入讲解: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二)文章结构

2.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①;②;③;④

3.说退秦师的理由:

①;②;③;

三、考点解析

四、巩固训练

(一)词类活用

⒈下列句子不同类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②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④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在东边;在西边)⑥臣之壮也(壮年)⑦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⑧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⑨君亦无所害(害处)

A.B.C.D.

倒装句

⒈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

B.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

C.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D.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三)通假字

⒈对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B.共其乏困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四)阅读训练

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晋军函陵(军:军队)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⒊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

A君知其难也B共其乏困C又欲肆其西封D吾其还也

4.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

路上的主人

五,课外训练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

馆①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

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

之福也。”(《战国策·燕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不信人信:

B.伤臣于王者伤:

C.燕王不馆馆:安排住宿

D.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王以万乘下之②以其无礼于晋

B.①臣东周之鄙人②臣之壮

C.①伤臣于王者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①今臣为足下使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3.翻译下列句子:

(1)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2)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附录:《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它对晋国无礼,而且在与晋国交好的同时,又私下对晋国的敌人楚国表示友好。晋军驻在函陵,

秦军驻在汜南。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郑文公听从了他的话。烛

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还比不上别人;现在老了,无能

为力啊!”郑文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今日情急而求你,这是

我的罪过啊。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烛之武答应

了他。

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如果灭亡了郑国而有利于您,怎么敢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跨越晋国,把秦国的边界

置于远方,您也知道这有多大困难。怎么可以用灭亡郑国来扩大邻

国的疆土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

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那么秦国使节来往时,我们就可以供给

他所缺的东西,您并没有损失什么。况且您曾被晋君赐予过了,他

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王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

防备您,这是您所知道的吧。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它既然

能把郑国当成自己东边的国境,那就会肆意扩大他西边的国境。如

果不损害秦国,又将从何而去取呢?损害秦国来壮大晋国,就请您

认真想想吧。”

秦穆公很高兴,便与郑国订立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扬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晋文公追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没有那人的力量,我今天也到不了这一地位。依靠别人的

力量,而后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

不明智;利用混乱去改变已有的协调,这并不是威风。我还是回去吧。”于是,也离开了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