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通用1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通用14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的相关学问,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与句式,培育归纳整理字词的力量和习惯。
2.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同学初步鉴赏文言文的力量。
3.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课时支配】二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曹孟德有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旧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位让我们鄙视不已的人。
二、《左传》介绍《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体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由于《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最终鲁哀公二十七年)。
记事比《春秋》具体而详细。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大事,同时也较为详细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
以其敏锐的观看力,深刻的熟悉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很多大小历史大事,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左传》擅长描写战斗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晰,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经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三、介绍故事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关心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优秀5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教案【优秀5篇】导语;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
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细心的给大家整理的5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的相关范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大意。
2、翻译1-2段,初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互助合作,完成1-2段文言文的翻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感知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知识链接(3分钟)1、简介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 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2、秦晋围郑背景:见全优设计“走近文本”预习检测:(10分钟)(一)朗读展示:1、学生自渎: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教师或学生范读:边听边思考各自然段的大意。
3、学生集体朗读。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概述本文的故事。
2、归纳各段段落大意。
(用简洁的短语概括)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学法指导:(2分钟)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力求直译,字字落实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①人名、地名、国名、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②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③补出省略的成分,④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9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爱岗敬业的给大伙儿收集的9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今天我们来看烛之武退秦师。
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二、第一个人物——郑伯。
1、找学生读郑伯说的。
话: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后让学生说对他的看法。
(大部分同学会说郑伯是一个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君主。
)启发学生们是不是还能有别的理解:他平白无故的怎么礼贤下士起来了呢?让学生们想一想郑伯和勾践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人都是事到临头才开始求贤。
)2、让学生们品味他的话:“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言外之意就是:你出来干活,是帮我的忙也是帮你的忙,你如果不肯帮忙,对你也没有好处。
话里含有威胁的意味。
再想一想秦晋攻打郑的原因——当年慢待重耳,可知郑伯是个目光短浅又自私的人,如今来求烛之武,也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罢了。
3、从郑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训?启发学生思考,找人回答。
明确: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三、第二个人物——佚之狐。
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1、找学生读佚之狐的那句话: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让学生谈对佚之狐的看法。
多数学生会说这是个伯乐。
那么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吗?据史料记载,说服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劝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第一部分:说课(主要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和说教学过程三部分)一、说教材(周老师好,同学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本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
郑国被秦晋两个国家的军队包围,烛之武奉命前去说退秦军。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了秦穆公。
秦穆公撤走了围攻郑国的军队,最后晋军也被迫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充分表现了烛之武机制善变的外交才能。
2、该课的地位和作用《烛之武退秦师》是出自新课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记叙散文,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反复诵读,悉心体会;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3、教学目标①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②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③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4、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能够复述课文,背诵课文②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③分析烛之武的形象难点:烛之武的外交辞令的说解(短短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对其的说解非常重要)(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呢?下面我们说一下本课的教法)二、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学生自我诵读、教师范读或聆听录音等方法,整体感知课文)2、串讲法(帮助学生了解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3、提问法、讨论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三、教学过程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2、介绍《左传》及出示春秋时期形势图和秦晋围郑图介绍相关背景3、纠正字音、串讲课文4、师生共同总结概括本文的结构,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第二课时:1、复习上堂课内容,归纳要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教案标题:《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烛之武退秦师》这段历史故事的背景和内涵;2.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烛之武退秦师》故事的情节和主要角色;2.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3.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准备:1. 《烛之武退秦师》故事文本;2. PowerPoint演示文稿;3. 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4.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与学生分享一个与历史有关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在历史中,有没有一些人物或事件因为勇敢的举动而被后人铭记?Step 2:阅读理解(20分钟)1. 将《烛之武退秦师》故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一遍;2. 展示幻灯片,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角色;3. 学生小组分工讨论,解答以下问题: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主人公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4.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讨论并提供必要的补充说明。
Step 3:合作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2. 学生小组合作,为选择的角色设计一个简短的对话场景,表达角色的心理和情感;3. 学生小组展示自己的表演,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提供反馈;4. 教师点评每个小组的表演,加强对角色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Step 4:反思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个别思考并回答问题:本节课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在小组合作中有什么收获?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阅读其他历史故事,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写下来,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教学延伸:1. 学生个人或小组根据《烛之武退秦师》故事中的情节,进行续写,描述烛之武退秦师后的故事;2. 学生选择一位历史人物,进行相关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4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4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一、《左传》其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二、史书体例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三、知识梳理(一)、给加粗的字注音:1、秦军汜()南2、佚()之狐3、夜缒()而出4、许君焦、瑕()5、若不阙()秦6、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夜,缒而出缒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3、是寡人之过也是过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5、朝济而夕设版焉济设版6、又欲肆其西封肆封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阙惟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9、因人之力而敝之因10、失其所与与(三)、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为也已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2、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3、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4、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5、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四)、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1、贰于楚也(句中义:今义: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句中义:今义:泛指主人)3、行李之往来(句中义: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句中义:今义:儿子)5、越国以鄙远(句中义:今义:粗鄙、低下)6、以烦执事(句中义:今义: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句中义: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8、微夫人之力(句中义:今义:妻子的尊称)(五)、指出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1、烛之武退秦师______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 ___3、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_4、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_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6、夜缒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7、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8、共其乏困_______9、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10、唯君图之11、阙秦以利晋12、朝济而夕设版焉一三、若亡郑而有益于君14、邻之厚,君之薄也(六)、根据所提示的特殊句式类型,翻译下列句子(1)是寡人之过也1.判断句(2)君之所知也(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2、省略句(4)敢以(之)烦执事(宾语)(5)晋军(于)函陵(介词)(6)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1)以其无礼于晋3、介词结构后置句(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3)且贰于楚也(4)佚之狐言于郑伯4、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七)、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1、以(1)以其无礼于晋(2)敢以烦执事(3)越国以鄙远(4)焉用亡郑以陪邻(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而(1)今急而求子(2)夜缒而出(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朝济而夕设版焉3、焉(1)子亦有不利焉(2)焉用亡郑以陪邻?(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朝济而夕设版焉(5)且焉置土石(6)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单元《左传》选篇,详细内容为《烛之武退秦师》。
该篇章为《左传》中著名的一段,讲述烛之武以智谋退秦师的故事,深入展示了古代兵法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情节,了解左传的文学价值。
2. 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智谋和策略。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特别是对古代战争策略的分析。
教学重点:烛之武的智谋和策略,以及《左传》的文学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及战争地图。
2. 学具: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用于记录重要内容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战争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烛之武,面对强大的秦师,你会如何应对?”2. 新课导入:介绍《左传》及本节课内容,对烛之武进行人物背景介绍。
3.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解答字词句疑问,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讲解烛之武的智谋策略,分析其成功退敌的原因。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题和翻译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烛之武的策略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烛之武退秦师》2. 内容:烛之武智谋策略、左传文学特色、文言文阅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烛之武的策略,设想自己在类似情境下会如何应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 答案示例: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运用类似的智谋策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人际交往中采取适当的言辞,以退为进,达到自己的目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烛之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古代兵法的智慧,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掌握程度,对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单元《左传》选篇,详细内容为《烛之武退秦师》。
该文描绘了郑国名臣烛之武以智谋退却秦师的经过,展现了其非凡的辩才和高度的责任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了解左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对古代汉语词汇、句式的理解。
3. 通过对烛之武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烛之武形象的分析。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题,学习烛之武的智谋和辩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左传》的文学世界,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背景、作者、内容,对重点词汇、句式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3. 例题讲解:分析烛之武的辩才和智谋,以实际例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烛之武的辩论部分,检验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5. 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烛之武的形象,分享学习心得,培养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背景:《左传》选篇,《烛之武退秦师》2. 重点词汇、句式3. 烛之武形象分析:责任心、智谋、辩才4. 文章主题:智勇双全,保家卫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烛之武的辩论部分,分析其辩才技巧。
2. 答案:参照教材注释,对烛之武的辩论部分进行准确翻译,分析其巧妙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左传》其他篇章,了解古代历史,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烛之武辩才大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言文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2. 烛之武形象的分析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与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文言文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1. 注重词汇的古今异义,如“退”在现代汉语中常表示“向后移动”,而在本文中表示“使……退却”。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9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过程:1.先由学生就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学生大概提了这些:(1)今急而求子不懂(2)若舍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知其难也(5)何厌之有(6)与郑人盟2.老师讲翻译方法,学生根据方法与老师一起翻译告诉学生采取直译方法,一一对应,可以组词,组词不行就要考虑是否活用现象了。
后来学生翻译还算顺利。
3.逐段翻译学生在理解了个别字词的基础上,自行翻译文段,老师较后补充。
学生此环节做得比较好,虽然有些小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是好的。
一课时大体如此《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归纳、整理并检测本文出现的文言现象,提升古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认识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通过诵读、因声求气,体会文言文的精妙所在;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1、准确流利、符合人物性格与处境的文言文诵读;2、对烛之武说辞艺术性的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曹操有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无论社会、命运对他有多么不公平,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会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与热。
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
二、检测文言知识PPT2-3三、回顾文本、梳理结构(板书)四、鉴赏说辞从文章的标题可以看出,“说退秦师”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精选7篇)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能力目标1、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
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诵读、学生自读、学生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2、问答法。
教学过程中,多设题,巧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
3、探究拓展法。
适当补充《读本》中或《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学生扩展阅读的材料,巩固所学知识,开拓视野。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卡片、录音机、《烛之武退秦师》朗读磁带、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利用工具书,自行排除生字词。
2、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要点]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反复朗读课文,正音。
整体感知、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当我们在电视中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自豪感、敬慕感。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6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6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篇一[学习重点]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概况。
重点了解《左传》作为先秦历史散文杰作的基本内容和语言特色。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知识,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1、掌握正确诵读方法,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在课余拓展迁移中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政治活动,鉴赏烛之武的娴熟而精要的外交辞令。
[文习赏识]《左传》是我国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
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作者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有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
有关春秋时期各诸候国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都有载述,具体面完整地显示了时代概貌。
显然,传统“天命”、礼教思想时有流露,这是历史局限性。
《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
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整体感知]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的一个故事。
郑国被秦、晋两的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围,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5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具体章节为《烛之武退秦师》。
详细内容包括对文章的详细解读,分析其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修辞手法等,使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和文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领悟文章的寓意和启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烛之武的形象特点,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文言词汇和句式。
难点:理解文章寓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烛之武退秦师》注释版、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烛之武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故事情节,标注生词。
3. 课文解读: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要文言词汇、句式,分析烛之武的形象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烛之武退秦师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寓意。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烛之武退秦师》2. 重点词汇:略3. 重点句式:略4. 烛之武形象特点:智勇双全、忠诚正直、善于辞令5. 文章寓意:知人善任、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文章中的重要句子。
(2)分析烛之武的形象特点。
(3)谈谈你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史记》中关于烛之武的相关记载,进一步了解其生平事迹。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的详尽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在教学内容的部分,重点关注文章《烛之武退秦师》的深度解读。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精品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节,详细内容为《左传》中“僖公三十年”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的史实。
通过学习该文,让学生了解古代战争策略,感受古人智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烛之武退秦师的战略智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国家、忠诚为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烛之武退秦师的战略智慧及文章的文言知识。
难点:理解并运用烛之武的智谋,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战争故事,引发学生对古代战争策略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字典解决生僻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要句式、难点字词,分享学习心得。
4. 例题讲解: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讲解文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其战略智慧。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烛之武退秦师》2. 主要内容:烛之武的战略智慧、文言知识要点3. 结构:总分总,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谈谈你对烛之武退秦师战略智慧的理解。
2. 答案:(1)重点句子翻译见附件。
(2)理解见学生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左传》其他篇章,了解古代战争策略,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烛之武退秦师面试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面试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烛之武退秦师面试教案这是烛之武退秦师面试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精选多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精选多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并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b、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c、情感与态度目标:1、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教学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
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课时安排: 3 课时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指导。
(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
(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
第一课时要点:熟读文章,以检查预习的方式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一、教学导入:以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计导入。
引出疑问“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新课《烛之武退秦师》。
二、检测预习:1、检查同学诵读,让学生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汜(fàn)南佚(yì)之狐共(gōng)其乏困阙(ju?)秦秦伯说(yua)逢(páng)孙2、检查部分文句翻译,帮助学生理清层次。
a、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试讲稿范文
四、小结 师:好了,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又
第4页 共5页
到了下课的时间,本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学习了烛之武是如 何劝退秦师的,感受到了他的聪明和机智,其实,文章中刻画他 的部分还有很多,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老师在这里就不进行赘 述了,课下,就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并完成这样一份作业: 那就是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下节课我们一起将这个故事演 出来。
第3页 共5页
的? 师: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
无所害。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终于鼓足勇气了,快站 起来吧。说的可真准确,果真做到了字字落实,没错!这句的意 思就是:如果舍弃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来来往往的 使臣,我们会提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来说是没有任何害 处的啊!
第2页 共5页
出,从这看出烛之武很机智,除了机智还能看出什么?当时的烛之 武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老人了!
师:很好,从这看出烛之武很勇敢,为了国家,将自己的生 死置之度外。
师:那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夜缒而出。嗯,在晚上 用绳子从上往下送。所以,这里的夜...对,就是名词作状语,在 晚上。为什么要在晚上出城呢?
第1页 共5页
师:我们开始听录音吧!... ...好,范读结束了。 师:老师相信,刚刚的两个问题你们应该已经有了答案。现 在,就请同学们合上课本,老师已经将本节课的重点生字词,整 理到了多媒体上,哪位同学愿意来踊跃的展示一下自己。 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 ...大家说,他读的怎么 样?嗯,声音清脆,非常好听。 师:你说,他有一个字读错了,那这个字应该读什么?非常好, 氾南,是一个地名,它是二声,大家千万不要读错! 师:那现在,谁再来给大家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 么事呢?你已经跃跃欲试了,勇敢地站起来吧。... ...大家说他 汇报的怎么样,非常的细致准确,没错,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 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 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最终使秦国从郑国退兵的故事。 三、析读 师:现在,老师就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 为单位,合作讨论交流:你认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稍后老师 会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师: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解决的差不 多了。我们的第一小组的全体成员讨论时眉飞色舞,就请你们小 组先说说看法吧。 师:哦,作者首先给我们刻画了烛之武的出城方式是夜缒而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欢迎参考!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想,我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简析:《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历史散文《左传》中的名篇。
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
烛之武临危受命,巧妙利用秦晋矛盾,任凭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离散秦晋盟约,劝退秦师,智走晋师,保卫郑国。
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忠义智勇,辞令精妙绝伦,是一篇历史散文佳作。
该课的地位和作用:《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学习先秦历史散文,学习本单元,要在重视诵读和背诵上;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能用现代观念加以审视。
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指导学生学好这篇文章,打好基础,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阶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标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本文确立三个教学重点。
1、理解好把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烛之武退秦师》,现在开始正式上课!上课,同学们好!一、导入张飞在长坂坡一声呐喊吓退百万曹军,两千年前,更有英雄只身前往敌军帐中,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同样不费一兵一卒退却强大的进犯之敌,保住弱小的国家,此人是谁?春秋时期郑国人烛之武是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看看他究竟是怎样退却秦师的。
《烛之武退秦师》板书二、知识积累1.请一位同学读注释1.2.教师补充:关于《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
《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左传》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三、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3.背景感知(1)一共涉及了几个国家,这几个国家之间有何纠葛?明确:涉及到了郑国、秦国和晋国。
晋郑之间:“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秦之间:“许君焦暇,朝济而夕设版焉."后果:“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背景分析: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但是,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4.生概述本文故事情节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
5。
小组讨论归纳段落大意明确:秦晋围郑、临危受命、智退秦军、晋师撤离。
四、精读探究五、小结本文通过郑国老臣烛之武说服秦伯接触对郑国围攻的全过程,表现了烛之武顾全大局、捍卫国家主权的崇高精神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我们要学习他这种精神,做个坚定的爱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第一部分:说课(主要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和说教学过程三部分)一、说教材(周老师好,同学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本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
郑国被秦晋两个国家的军队包围,烛之武奉命前去说退秦军。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了秦穆公。
秦穆公撤走了围攻郑国的军队,最后晋军也被迫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充分表现了烛之武机制善变的外交才能。
2、该课的地位和作用《烛之武退秦师》是出自新课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记叙散文,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反复诵读,悉心体会;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3、教学目标①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②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③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4、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能够复述课文,背诵课文②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③分析烛之武的形象难点:烛之武的外交辞令的说解(短短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对其的说解非常重要)(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呢?下面我们说一下本课的教法)二、说教法1、诵读法(通过学生自我诵读、教师范读或聆听录音等方法,整体感知课文)2、串讲法(帮助学生了解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3、提问法、讨论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三、教学过程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2、介绍《左传》及出示春秋时期形势图和秦晋围郑图介绍相关背景3、纠正字音、串讲课文4、师生共同总结概括本文的结构,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第二课时:1、复习上堂课内容,归纳要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朗读课文,分析烛之武精辟独到的说辞及其人物形象3、总结课文的写作特色第二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3、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能够复述课文,背诵课文2、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3、分析烛之武的形象难点:烛之武的外交辞令的说解(短短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对其的说解非常重要)三、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提问法、讨论法四、教学时数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说:“一言之力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能言善辩,是古往今来军事战略中的非常重要的外交才能。
在建国初期,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一位不怀好意的英美记者问周恩来,“中国到底有多少钱”,当时周恩来同志很巧妙的答说,“十八元八角八分”。
总理巧妙地回击了记者的挑衅,又没暴露国家的机密,简直是妙语连珠。
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能言善辩的外交家,他用他的三寸之舌击退了百万雄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烛之武。
(二)聆听课文录音,纠正字音(三)《左传》介绍(四)串讲课文学习第一段:1、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串讲课文。
实词:礼,礼遇,以礼相待。
贰,从属二主,不忠诚。
军,名词做动词用,驻军。
虚词:以,因为。
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2、串讲秦晋围郑原因时插入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
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结果是楚国大败。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但仍未感化晋国。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
3、分析理解思考:第一段共五个分句,语言简练,但字字均很重要,它实际上交代了什么明确:一个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两个强国的进攻。
大军压境,国都被围,气氛十分紧张。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既然两国军队并没有驻扎在一起,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
“函陵”“汜南”均属郑国领土,分别为晋、秦所占,一是说明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势不可挡;二是暗示着郑国有机可乘。
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争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学习第二段:1.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串讲课文实词:辞,推辞。
虚词:若,假如。
犹,尚且,还。
已,同“矣”。
句式:“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可不翻译出来。
一词多义:若①如,像:“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②如果:“若使烛之武见秦君”;③人称代词“你”:“若毒之手”。
2.分析理解(1)思考:佚之狐的话表明了什么明确: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
“国危矣”承上而来,再次强调郑国所处的危险境地。
“若使烛之武见秦师,师必退”,说明烛之武具备了担此重任的非凡才能。
(2)思考:烛之武的推托之辞以及郑伯听后的表现说明了什么明确:“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则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
但是,即使是在“无能为也已”的情况下,仍被委以重任,其才识已可想而知了。
面对烛之武的牢骚,聪明的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也没有给予什么安慰和许诺,而是光用“是寡人之过”自责,从谏如流,情意真切。
他的一番诚意感动了烛之武。
学习第三段:1.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串讲课文。
实词: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敢,敬辞。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鄙:以……为邑。
陪,增加。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行李,出使的人。
封,以……为边界。
肆,延伸。
济,渡过。
虚词:以,来。
通假字:阙,同“缺”,损害。
说,同“悦”,喜悦。
一词多义:夫:①发语词:夫晋,何厌之有②男人:遂子孙荷担者三夫③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学习第四段:1.在教师指导下,串讲课文。
实词:敝,损害。
与,结交,亲附。
虚词:以,用。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通假字:知同“智”,明智。
一词多义:微①隐约地:微闻有鼠作作索索②假如没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细小:防微杜渐之①到:辍耕之垄上②助词“的”:是寡人之过也③代词:子犯请击之2.分析理解思考:子犯请求攻击秦军,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明确:晋文公是一个讲恩情、讲仁义、讲智谋的人。
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侯并没有感情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五)课后练习1、熟读并背诵课文2、利用工具书,整理以下词的意义和用法:之、以、贰、鄙、微、与、若、其第二课时(一)检查文言知识以: 1余船以次俱进。
2富国以农,拒敌恃卒。
3文以五月五日生。
4扶苏以数谏故,子使外将兵。
5以其无礼于晋。
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蜀之鄙有二僧。
3肉食者鄙,又何间焉。
4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若: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若为佣耕,何富贵也3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二)课文结构回顾(三)烛之武辞令的说解本文着重描绘的人物就是烛之武,他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善于外交辞令。
因此把握烛之武的劝说特点对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很有帮助。
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坦言知亡,避其锐气)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亡郑利晋不利秦)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舍郑对秦国有利)?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施离间计,直陈往事)??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推测晋国扩张的野心)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思考:烛之武为什么一见到秦伯就说“郑既知亡矣”明确:烛之武采取了欲扬先抑的办法。
一上来,使秦伯认为烛之武完全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
这就引起了秦伯对烛之武的好感,愿意听烛之武把话说完,这就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明确:指出若“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反面推理,告之“邻之厚,君之薄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明确:从正面指出“舍郑”,郑国则愿作为秦国“行李之往来”的东道主,对秦“亦无所害”,既进一步说明了不能灭郑的原因,又为后来秦郑联盟铺平了道路。
从第二、三层来看,烛之武的机警和智慧还表现在:他能审时度势,明白秦伯是可以争取的。
郑被“晋侯,秦伯围”的原因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但这两件事仅与晋侯利害相关,与秦伯关系不大,烛之武揪住了这一点。
他奉命去说秦君,完全是为了郑国的利益,而在说辞中,表现的却是处处为秦说话,处处为秦打算。
辞婉而理诚。
4、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明确:直陈往事,使秦穆公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以此来瓦解秦晋联盟。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于简洁、温文尔雅的劝诫中勾勒出:晋国言而无信的贪婪嘴脸,并暗示了“此竖子也,不足与盟”。
其言博而奥。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明确:指出晋国灭郑之后,必然“阙秦”。
两个反问句,语气激切,字挟风霜。
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向秦伯指明了谁是真正的盟友?谁是笑里藏刀的敌人?谁是你争霸天下的障碍?就当时的形势来说,秦晋两国都有争霸天下的野心,烛之武抓住了秦伯的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使“秦伯说,与郑人盟”。
真可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总结:烛之武的这段说辞,举重若轻,他能揣度时事,抓住矛盾的焦点,深入秦伯的内心,把握其心理;字辞端正委婉,既坦言事实,又不刺激秦伯,也不丧失本国尊严,不卑不亢,理由充分,分寸恰当,使“辞令”呈现出雄辩的逻辑力量和强烈的感染力量,充分显示了“行人辞令之美”。
(四)烛之武形象分析史料:1、正史对他的记述除了《左传》这些文字外,别处似乎很难找到他的名字《史记》里有简单的几句:“郑使人言穆公”,“乃使人私于秦”,“乃间令使谓秦穆公”,“人’”、“使”二字使烛之武成为了无名英雄2、《东周列国志》说“须发尽白,佝偻其身,踌躇其步”以至于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